红毛丹有红果和黄果两类。经过选育,培育出保研1号、2号、3号、4号、5号和7号六个品种。其中保研2号为黄色椭圆形,保研1号、3号、4号的果实都为红色椭圆形;保研5号、7号为红色圆形。以保研7号丰产性最好。保研7号一年可以结果2次。高产稳产,抗寒、抗旱性强。原产于马来半岛。东南亚各国,如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有生产,美国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也有栽培。泰国红毛丹有“果王”之称。中国的台湾、海南有种植,云南西双版纳有野生红毛丹。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种。中国饲养最广泛的是1946年从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品种,大多用于医学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悬殊,自然和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森林,生长着千姿百态的大型真菌,其中,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野生蘑菇,它们常生长在林缘和林内的土壤、林木凋落物、入土木质材料、枯立木、倒木、伐桩和伐根上,能分解有机物质,起到了物质循环的作用,其中有许多种类是可食、药用和有毒的蘑菇。蘑菇的利用也和粮食一样重要,开始广泛地成为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但人们在开发利用、采集、调查和购销野生蘑菇中,由于不易识别有毒与无毒(药用和食用),严重地影响开发利用,误食中毒者屡见不鲜,甚至致死。
山谷百合:作为植物,山谷百合的花为小型钟状花,生于花茎顶端呈总状花序偏向一侧。花朵乳白色悬垂若铃串,一茎着花6~10朵,其实它处处带毒,甚至包括其尖端都具有毒性。山谷百合也有原种分布遍及亚洲、欧洲及北美,特别是较高纬度,像中国东北林区和陕西秦岭都有野生。山谷百合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植物,它的花可以提取高级芳香精油。
夹竹桃(学名:Nerium indicum Mill.)夹竹桃族夹竹桃属常绿直立大灌木,高可达5米,枝条灰绿色,嫩枝条具稜,被微毛,老时毛脱落。叶3-4枚轮生,叶面深绿,叶背浅绿色,中脉在叶面陷入,叶柄扁*,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深红色或粉红色,花冠为单瓣呈5裂时,其花冠为漏斗状,种子长圆形,花期几乎全年,夏秋为最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结果。中国各省区有栽培,尤以中国南方为多,常在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栽培;长江以北栽培者须在温室越冬。野生于伊朗、印度、尼泊尔;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地区。花大、艳丽、花期长,常作观赏;用插条、压条繁殖,极易成活。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种子含油量约为58.5%,可榨油供制润滑油。叶、树皮、根、花、种子均含有多种配醣体,毒性极强,人、畜误食能致死。叶、茎皮可提制强心剂,但有毒,用时需慎重。
橄榄是一种水果,可供鲜食或加工,是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果树。橄榄有助于消化。潮州是我国橄榄分布最多的地方。我国栽培的橄榄属于橄榄科橄榄属,栽培种主要有白榄和乌榄两种,云南等地尚分布有少量的野生种。橄榄分两类:橄榄 (木樨科),又称油橄榄,唇形目木樨科木樨榄属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果实主要用于生产橄榄油。橄榄 (橄榄科),无患子目橄榄科橄榄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的橄榄,果实主要用作水果,微苦带甜。
聚石斛,顶生叶1枚,矩圆形,先端钝或微凹,边缘多少波状;6月开花,总状花序生于新茎上部节上,有花5-12朵,橙黄色,唇瓣*圆形,质地薄,形如金币,非常美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附生兰,假鳞茎密集附生于树干上,纺锤形,两侧压扁,具2-5节,又名“上树虾”。产云南勐海、河口、西畴;附生于海拔270—1400米的石灰岩山次生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悬殊,自然和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森林,生长着千姿百态的大型真菌,其中,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野生蘑菇,它们常生长在林缘和林内的土壤、林木凋落物、入土木质材料、枯立木、倒木、伐桩和伐根上,能分解有机物质,起到了物质循环的作用,其中有许多种类是可食、药用和有毒的蘑菇。蘑菇的利用也和粮食一样重要,开始广泛地成为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但人们在开发利用、采集、调查和购销野生蘑菇中,由于不易识别有毒与无毒(药用和食用),严重地影响开发利用,误食中毒者屡见不鲜,甚至致死。
真菌(Fungus)一词的拉丁文 Fungus 原意是蘑菇。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 1万属12万余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按照林奈(Linneaus)的两界分类系统,人们通常将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其中,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高等真菌,多数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如银耳、金针菇、竹荪、牛肝菌、灵芝等,但也有豹斑毒伞、马鞍、鬼笔蕈等有毒种。另外,半知菌亚门中约有300属是农作物和森林病害的病原菌,还有些属是能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皮肤病的病原菌,如稻瘟病菌,可以引起苗瘟、节瘟和谷里瘟等。(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茶树菇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红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藿香蓟又名胜红蓟,菊科霍香蓟属。原产于墨西哥。由低海拔到2800米的地区都有分布。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也有归化野生分布0的;生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缘、河边或山坡草地、田边或荒地上。在浙江和河北只见栽培。
孔雀开屏最繁盛时候是在3-4月;生活在我国云南雨林里的野生孔雀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屏的。这个时候正是它们的繁殖季节
番茄相传番茄的老家在秘鲁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称之为“狼桃”,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当地传说狼桃有毒,吃了狼桃就会起疙瘩长瘤子。虽然它成熟时鲜红欲滴,红果配绿叶,十分美丽诱人。但正如色泽娇艳的蘑菇有剧毒一样,人们还是对它敬而远之,未曾有人敢吃上一口,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来对待。
普者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城西北,距县城13公里处。普者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心景区主要有普者黑湖、荷花湖、灯笼湖、仙人洞湖、落水洞湖、摆龙湖等大小湖泊16个,总面积*2万亩,*均水深4米,最深处达30米,165*方公里的景区里有250多个景点,300多座孤峰,80多个溶洞,80多个湖泊,40里野生巨荷荷路,2万余亩水面,形成40里的水上旅游航线。水
白虎是孟加拉虎的白色变种,原产于中国云南缅甸、印度及孟加拉等地。野生白虎已经灭绝,现在的白虎都是人工繁殖的。虎一般为金底黑纹,应该是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很少有其它颜色。记载或传说中白底黑纹的白虎非常的罕见。后来一只野生孟加拉白虎被人发现,并予以人工饲养育种,结果培育出一些白虎 。生活于森林山地等环境中,单独生活,夜行。主要以有蹄类为食。没有固定繁殖季节,3—4岁性成熟,孕期100—106天,每胎2—4仔。寿命约20年 。
栖息于森林的开阔地带。杂食性。1雄配数雌。蓝孔雀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分布于东南亚,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野生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孔雀肉可食用,已人工养殖,白化品种称白孔雀,全身雪白。刚果孔雀1936年才被发现,体长70厘米,雄性体黑色,头顶具白色簇羽,雌性绿色和棕色。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
罗勒叶(又称九层塔叶,也叫鱼香菜),野生或栽培,分布于亚洲热带。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均有野生。喜生于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九月间收采,除去泥沙,洗净,切段,晒干。亦可鲜用。使用部分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地上部分。罗勒叶多年生直立草本,全株芳香。茎四棱,上部多分枝,紫绿色,被柔毛。叶对生,叶片卵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或全缘,叶下面有腺点。轮伞花序顶生,每轮有花约6朵,花轴长而被柔毛,花冠淡红色。小坚果卵形,暗褐色。花期7~9月。
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是一种特殊的虫和真菌共生的生物体。是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体通过各种方式感染蝙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的幼虫,以其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能量来源进行寄生生活,经过不断生长发育和分化后,最终菌丝体扭结并形成子座伸出寄主外壳,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虫菌共生的生物体。入药部位为菌核和子座的复合体。冬虫夏草是高级滋补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民间应用历史较早。始载于**洛(1757年)《本草从新》,记有:“冬虫夏草四川嘉定府所产最佳,云南、贵州所产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之,连身俱化为草”。又曰:“冬虫夏草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咳嗽……如同民间重视的补品燕窝一样”。以后,本草均有收录。冬虫夏草作为药材输出国外很早,明代中叶(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来华采购冬虫夏草带往巴黎,后由英国人带往伦敦。
介绍:野蘑菇,也称蕈子、野生蘑菇,属真菌植物,以子实体入药。野蘑菇通常可分为食用野蘑菇、条件可食用野蘑菇和有毒野蘑菇三大类。有毒野蘑菇的种类很多,所含毒素成份很复杂,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野蘑菇中毒常发生在夏秋多雨季节,主要是误采、误食有毒野蘑菇而引起。对那些不熟悉或从未吃过的野蘑菇,特别是那些颜色鲜艳、形态特殊的野蘑菇,不可盲目采食。采回野蘑菇后最好请有经验的人帮助鉴别,然后再食用。
蛇壁纸,大自然,野生动物,蛇,蛇的资料: 蛇是无足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有鳞目。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种蛇类。为了配合蛇类窄长的身体,成对的内脏(如肺、肾)会在蛇体前后排列,而非左右互对。部分蛇类拥有毒性,能令被其咬击的生物受伤、疼痛以至死亡,而且蛇毒的主要目的并非自卫,而是具备侵略性、征服性的。生物研究指蛇类大概于白垩纪时代由蜥蜴类衍生而成,不过亦有专家认为部分蛇类早已有能生活于水中的器官,因此不会是作为陆地霸主的爬行类所衍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