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凤蝶,是一种凤蝶科蝴蝶,别名樟青凤蝶、青带樟凤蝶、蓝带青凤蝶或者青带凤蝶,有春、夏型之分,春型青凤蝶稍小,翅面青蓝色斑列稍宽。
青凤蝶,是一种凤蝶科蝴蝶,别名樟青凤蝶、青带樟凤蝶、蓝带青凤蝶或者青带凤蝶,有春、夏型之分,春型青凤蝶稍小,翅面青蓝色斑列稍宽。
连翘(学名: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 ):落叶灌木,香港俗称一串金,是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约3米,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叶对生,单叶或3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齿。花冠黄色,1-3朵生于叶腋;果卵球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梗长0.7-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海拔250-2200米。果实可以入药。
**以黄色为主,有一处红色条纹,形成一块大的腰斑。长喙呈现出多种色调搭配,包括黑色与黄色、橙色、红色等。喙缘一般成明显的锯齿状,外表为黑色或象牙色,看上去有几分像牙齿。栗耳簇舌巨嘴鸟的嘴尽管很大,但是重量还不足30克。嘴骨构造很特别,它不是一个致密的实体,外面是一层簿壳,中间贯穿着极细纤维,多孔的海绵状组织,充满空气,因此,它丝毫感觉不到沉重的压力。簇舌巨嘴鸟是巨嘴鸟中为数不多的两性差异明显的种类;雏鸟长到四周大就可以通过体羽来辨别性别。
蓝翡翠身长29 -31 cm,体重71-138g,寿命10年。是一种以蓝色、白色及黑色为主的翡翠鸟。以头黑为特征,翼上覆羽黑色,上体其余为亮丽华贵的蓝紫色。两胁及臀沾棕色。飞行时白色翼斑显见。虹膜深褐色;嘴红色;脚红色。尾羽较喙长,翅形短圆,头顶黑色,颈有白圈,额至上颈,喙角、颊至颈侧,以及内侧翼上覆羽等均绒黑色,此下具一小型白斑。上体辉紫蓝色,腰部更辉亮。颏和喉白色,**其余部分均为棕黄色。
金翅雀又名金翅、绿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
金翅雀(学名:Carduelis sinica)又名金翅、绿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
金翅雀又名金翅、绿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
金翅雀又名金翅、绿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
金翅雀又名金翅、绿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
大凤蝶Papilio memnon,凤蝶科凤蝶属的一个物种。外观特征:展翅宽100~120mm。翅膀腹面上、下翅基部均有红色斑。雌雄差异极大,雄蝶翅膀以黑色为主;下翅表面具蓝灰色放射状条纹;下翅腹面肛角附*具橙红色斑。有的雌蝶下翅具尾状突起,斑纹变化极大。生态*性:成虫除了冬季外,生活在低、中海拔地区。喜访花,雄蝶会在溪边湿地吸水。
海豚具有齿鲸类典型的形态学性状:纺锤形的身体;单个新月形的呼吸孔;头骨套叠,上颌骨向后扩展与额骨重叠;颅顶偏左的不对称;圆锥形或钉状的齿等。各种间最明显的变异与喙、上下颌、牙齿等摄食器官有关。喙的长短和大小,牙齿的多少和大小,反映了不同物种所占有的生态位的范围。如牙齿总数从仅10枚左右(里氏海豚)到共有250枚(长吻原海豚)。外形也呈大幅度的变异。只有少数种类如虎鲸和领航鲸为显著性二型,更多种类则可为身体大小、形状、颜色,和背鳍形状的轻微性二型。身体大小从小于1.5米(矮海豚属的一些种)到超过9米。喙的变异自很长(长吻真海豚印度洋亚种)到很短(白喙斑纹海豚),还有几个属(虎鲸属、领航鲸属、小虎鲸属、伪虎鲸属、瓜头鲸属)完全无喙。多数种类的背鳍呈镰刀形,少数的为三角形(长吻原海豚的一些亚种、雄性虎鲸)或圆形(贺氏矮海豚)。白海豚(Sousa spp.)背鳍的基部形成增厚的脊或驼峰,露脊海豚完全没有背鳍。体色变异从黑、白二色到黑、白、灰三色的复杂色斑。海豚是与鲸和鼠海豚密切相关的水生哺乳动物,大约于1千万年前的中新世进化而成,广泛生活在大陆架附*的浅海里,偶见于淡水之中。主要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各种海豚构成了海豚科家族,该科是海洋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全球共17属37种,中国有13属18种。海豚有着看起来友善的形态和爱嬉闹性格,在人类文化中一向十分受欢迎。
海豚(学名:Delphinidae)具有齿鲸类典型的形态学性状:纺锤形的身体;单个新月形的呼吸孔;头骨套叠,上颌骨向后扩展与额骨重叠;颅顶偏左的不对称;圆锥形或钉状的齿等。各种间最明显的变异与喙、上下颌、牙齿等摄食器官有关。喙的长短和大小,牙齿的多少和大小,反映了不同物种所占有的生态位的范围。如牙齿总数从仅10枚左右(里氏海豚)到共有250枚(长吻原海豚)。外形也呈大幅度的变异。只有少数种类如虎鲸和领航鲸为显著性二型,更多种类则可为身体大小、形状、颜色,和背鳍形状的轻微性二型。身体大小从小于1.5米(矮海豚属的一些种)到超过9米。喙的变异自很长(长吻真海豚印度洋亚种)到很短(白喙斑纹海豚),还有几个属(虎鲸属、领航鲸属、小虎鲸属、伪虎鲸属、瓜头鲸属)完全无喙。多数种类的背鳍呈镰刀形,少数的为三角形(长吻原海豚的一些亚种、雄性虎鲸)或圆形(贺氏矮海豚)。白海豚(Sousa spp.)背鳍的基部形成增厚的脊或驼峰,露脊海豚(Lissodelphis spp.)完全没有背鳍。体色变异从黑、白二色到黑、白、灰三色的复杂色斑。
鸫(Thrush)是鸫科所属的鸣禽,约300种。鸫科有几个属是它们的中间等级。喙细长,跗蹠具靴鳞即下腿前面覆以单片长鳞,而非多片短鳞。体形较鸲类为大;嘴形较窄,嘴长几为头长的一半;嘴须发达;翅形尖,相当长约为跗蹠长度的3倍,一般超过110毫米;尾较宽且长,变化亦大;跗蹠结实而长;翼下不具斑纹。幼鸟的初羽常有点斑,每年换羽一次。鸫为世界性分布,但东半球尤其非洲种类最多。北方种是强健的候鸟。鸫占据树上和地上一大片栖所,食昆虫和果实,少数吃蜗牛和蚯蚓。大多数筑敞口的杯形巢。
白额雁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白色,杂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有迁徙的*性,迁飞距离也较远。
白额雁(学名:Anser albifrons)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体长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白色,杂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有迁徙的*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繁殖于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到白令海峡、北美洲极北部、欧洲西部及格陵兰岛西部。越冬在中国、北美洲、墨西哥、里海、黑海、地中海、中亚、印度、缅甸、日本、朝鲜。
介绍:黑琴鸡(学名:Tetrao tetrix)属于中等鸡类。是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鼻孔和脚均有被羽,以适应严寒。雄鸟全身体羽黑色,头、颈、喉、下背具蓝绿色金属光泽。雌鸟全身体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斑;颏、喉棕白色;翅上翼镜不明显;尾羽叉状,不向外弯曲。为山地森林鸟类,栖息于开阔地附*的松林、桦树林和混交林中。主要以植物嫩枝、叶、根、种子等为食,兼食昆虫。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新疆等地。
金心巴西铁又叫巴西千年木,是香龙血树的一个园艺变种,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其宽带状时聚生茎干上部,叶片中央有一金黄色宽条纹,两边绿色,是一种优良的双叶植物。同属常见栽培的还有白边千年木,斑叶千年木,三色细叶千年木等。
白额雁(学名:Anser albifrons)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体长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白色,杂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有迁徙的*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繁殖于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到白令海峡、北美洲极北部、欧洲西部及格陵兰岛西部。越冬在中国、北美洲、墨西哥、里海、黑海、地中海、中亚、印度、缅甸、日本、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