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艺术的图片专辑列表,每个传统艺术相关图片专辑均由普通用户整理而成。通过欣赏专辑名称、风格和缩略图,能够迅速找到与你同样品味的用户创建的专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品味的图片。传统艺术图片专辑列表,希望能帮您找到喜爱的图片。
反璞归真徐邠最初学*中国传统工笔画,他细致的具象画技术以精细入微的笔触为特征,而这些笔触又被层层积水积色再次烘衬。徐邠着迷于西方的构成艺术,并将其注入自己的作品。他现有的风格正是这种中国绘画技法和西方审美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些画作初见也许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走*细看,构局的微妙就跃然纸上。
徐邠的画作似乎是某种孤独和安静的具体化,这种孤独和安静在现代超负荷运转的世界中是一种立刻能使人感同身受的安慰和孤独感。他相信水墨画与他自身的性格是一致的。画如其人,徐邠亦是个安静的人,画中昆虫和其他的生物却给予了他的画生命力。
在徐邠*作中出现的昆虫来源于他对少年时代的怀念和学*传统水墨画时沉浸在草虫带来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感。其中蝴蝶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他的新画中,它们时常受困在笼中或是藏于帘后。被困的蝴蝶是中国旧时女子地位的象征。她们的一生常常受制于礼数教条,自由遥不可及。在某些方面恰似蝴蝶,美而脆弱。
一些微妙的幽默也潜藏于徐邠的画作。例如一幅作品中一只乌龟被一列岩石包围,因为本无出口,乌龟的脸上带着困惑的幽默表情。在这里,象征性的内含不言而喻。
文字转载于网络
周中耀,男,号素心斋主,生于1945年,湖南**沙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副**,长沙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数十年来,周氏致力施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早在八十年代,周氏已凭着精湛的技巧,引起了海内外美术界和收藏家的关注。 周氏作品追求天趣自然、充满生气,线条精微、律如乐韵,画面明快亮丽、光影交融,空间深遂、层次重重,富神秘感、耐人寻味,既保留了传统工笔花鸟画恬静、典雅的特点,亦结合了现实生活的体验及时代的审美意识。 周氏性格*和谦厚,重情意、轻名利。在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宁静而温馨的意境,并领略到画家的修养和内涵。周氏作品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功力,现被誉为当代最具实力的中国工笔花鸟画家之一。
东山魁夷
东山魁夷(1908-1999)(ひがしやま かいい Kaii Higashiyama) 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其早年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光昏》分别获得1939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一等奖和1956年日本艺术院奖。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术大奖。1999年5月6日逝世。
艺术风格
其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善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他的作品在保持*面性的同时增强空间感,在装饰性中抒情寓意,格调高雅蕴藉,充满诗情哲理,透着淡淡的伤感。他对艺术理论、音乐有一定造诣,擅长散文。 作为日本的一位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名字对中国的读者并不陌生。但对东山的文字,中国的读者却很少接触,其实,他的文字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他的散文集在日本就很受欢迎,据说其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十四卷本的“东山魁夷的世界”,是他的诗文全集,并根据文字、装饰的需要配以适当的绘画作品,你会感到惊诧,一个画家的艺术品格通过文字即能传达得惟妙惟肖,真正达到了“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其文字魅力跃然纸上。
中国情缘
东山魁夷曾3次到过中国,抚触到中国民族精神的美。他到过风景优美的黄山、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和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要道———丝绸之路。这3次中国之行,使他走进了中国水墨画的世界。他的以中国风景为对象所作的画,几乎都是采用水墨。看来他对中国是有很深的情谊的,中国民族审美传统深深地浸润了他的心。因此,他虽是作家中的业余画家,却是一个正宗的日本绘画大师。他的画自成一格,独特的创作之路,创造了他绘画的辉煌。
东山魁夷的话
我的活着,与野草一样,也与路旁的小石一样。(注:东山魁夷:《风景开光》)
准确地说,我,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被生存,被作为日本画家,被作为风景画家。这种外力应称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注:东山魁夷:《风景开光》)
没有对人的感动,也就不会有对自然的感动。(注:东山魁夷:《愿作为自然的游子而活着》)
我是为人的灵魂而作画。(注:东山魁夷:《愿作为自然的游子而活着》)
温润的岛国环境,培育了日本人亲*自然、爱恋人生的温柔细腻的情感。在感觉的洗练方面,别国无可伦比。(注:东山魁夷:《东方和西方》)
我作品中的单纯化、形式感,既与传统性、又与现代感相通。像我这种对时代潮流不敏感的人,就因生活在现代,也自然会受到现代感觉的影响。(注:《东山魁夷·铃木进对话录》)
以上内容均来自百度百科
Julian Opie “我喜欢用一切简单的东西来描述一切的经验。” Julian Opie 朱利安·奥培是当今英国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既是画家、雕塑家、装置艺术家和设计师。他在作品中创造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从再现传统中探索新形式。奥培探讨了人们是如何”解读”和解释视觉形象以及我们所见与所知之间的关系。他总是指涉世界,以及所有具有刺激性的事物,然后他会努力融合或是把他所见的事物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奥培应用摄影和电脑创造了一种极少背景的语言。他拍摄人物和物品,然后把图像所见为最基本的线条和色彩,使表面*面化,删去细节。他作品中大人物与大胆的线条,明晰的边界,鲜明的表面,像图像文字一样简洁明了。
巴黎当地时间2012年1月19日,Viktor & Rolf 2012秋冬男装发布。皮草帽子,简约廓形,用复古塑造温暖的都市新贵形象。
Viktor & Rolf 二人组带着荒诞的风格不期而至,搀杂着巴洛克风格,与当今崇尚简洁的抽象派艺术大相径庭。他们使用大量的配饰,殚思竭虑,把时装带进一个奢华的境界。本季秋冬男装系列并没有以往的荒诞夸张的主题,似乎回归到了传统的秋冬男装。
适宜的修身剪裁,简洁明朗的线条,将绅士优雅的姿态一一勾勒。设计中加入了皮草的运用,皮裤在本季设计的系列之中大行其道。背带裤一向是以休闲风格出现在世人眼前,或牛仔,或灯芯绒,在本季的系列中设计师将皮革运用到了背带裤中,与夹克衬衫领带相搭配,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当地时间6月15日上午11时,Hackett London 2013春夏男装发布会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拉开帷幕。
英式运动精神与地中海艺术气息的完美融合令在场所有人眼前一亮。特立独行的风格中又略带些许怀旧气息。当被问及在此次发布中最有突破的系列是哪个时,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的Jeremy Hackett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艺术家系列”,该系列浓浓的波西米亚风格将人们带回了曾经由毕加索和马蒂斯等艺术家主导的具有地中海慵懒惬意生活情趣的时代。而“牙买加系列”中热烈的色彩、激情的条纹定会引爆了2013春夏时尚。
除此以外,随着即将上映的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带来的热潮,20世纪好莱坞风格也出现在发布会中。设计师用对细节的华丽装饰与略带一点乡愁韵味的设计,重新塑造了这位源自思考特.费兹杰罗著名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羊毛、亚麻、丝绸、棉花等纤维材料巧妙的应用将复古回潮的车轮推进到上世纪20年代。宽阔的衣领与双褶宽腿裤可以让现代绅士的衣橱变得更加多样。奶油色,象牙色,骨骼质感的装饰搭配,以及烟草色点缀的纯白,引领了夏季精致着装的崭新时代。
Hackett 从伦敦新国王大街上一家卖复古成衣配饰的小店发展成被英女王授予“国际贸易贡献奖”的世界级品牌,并且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气候下,仍能欣欣向荣的发展,这当中的奥秘与其一直坚守传统高品质的英式剪裁密不可分。*些年品牌将目光锁定亚洲市场,并兴奋的与我们分享了今年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即将在香港开业的品牌精品店让人非常期待。
刘懋善生于1942年,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早年学*西洋画,对欧洲古典艺术大师的作品和现代印象派绘画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后来转入中国画,从事山水画创作。对清代画家石涛、八大的作品进行了潜心的钻研,并上溯至唐宋名家。又多游名山大川。桂林、雁荡、黄山、青城的绮丽风光,给予画家以丰富的想像和无止境的追求。刘懋善的山水画酣厚绵貌,写江南风光,清新朴茂,恬静抒情,别具一格,并吸收了西洋画的光、色处理方法,啬了国画的时代感。刘懋善许多作品的笔墨和佈局,深具传统,用笔雄浑深秀。善于通过对比、渲染和节奏的变化,精细刻画自然界的声色动静。
俄罗斯摄影师Vladimir Fedotko的作品婉约、典雅、带有象征主义色彩,他试图以高超的巴洛克“ 针织技艺”,在当今熙熙攘攘的现代主义艺术领地里编织出独属于自己的梦幻。
对虚构主题的刻画
Fedotko的摄影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保罗·鲁本斯的影子——这是风格主义最重要的画家之一,Fedotko的创作风格上还融合了安特卫普画派的神秘主义和巴洛克流派对色彩充满变化、极富绘画性的创作手法。
Vladimir Fedotko的圣彼得堡梦
故事的开始和一张床有关,它华贵、高雅,在波罗的海芬兰湾的东岸摆了三百年,彼得大帝把古典式的、巴洛克式的和洛可可式的华丽装饰品全铺在这张床上,60年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把新古典主义的彩单铺了上来,让它愈加柔软与豪华。其后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就睡在这张床上——它就是圣彼得堡,一座崇尚古典传统文化的高贵而深邃的城市。
Vladimir Fedotko就出生在这大床之上,耳濡目染着历史经典艺术成长,又因俄罗斯所处的特殊地域而同时受到欧洲与亚洲多种文化的熏陶,在从事摄影之前,Fedotko是个标准的画家——穿着擦满油画颜料的工作服,在画室的帆布上琢磨每一个笔触、每一抹色彩。“起初摄影对我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仅仅是为了用相机拍摄自己家庭的生活场景,再有就是为自己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但当他接触并掌握了Photoshop以后,摄影一下子成为了他生活与创作的重心。
潞河中学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的一所教会学校。原称“八境神学院”,后改称为“潞河书院”,1901年更名为“协和书院”,设有大学和中学二部。1917年大学部与汇文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中学部仍留在原址,并更名为“潞河中学”一直至今。潞河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闻名华北地区的、著名的中等学校。其建校时间比北京大学还要早,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学者。
潞河中学坐落在京郊通州,校园风景优美、庭院深深;园内湖光山色、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古树参天,校园整体建筑风格均为民国时期的*代折衷主义风格,灰楼拱窗、庄重典雅,特具典型的传统中国建筑手法,很有特色。校园整体建筑布局、、环境园艺,艺术价值较高,校园内至今还保留着两栋始建时期的教学楼与一座图书馆,均为民国所建。1990年被列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漫步其中仿佛似一幅优美的民国历史画卷,难怪电视剧《水木清华》以此为外景拍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