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美术作品范画的图片专辑列表,每个小班美术作品范画相关图片专辑均由普通用户整理而成。通过欣赏专辑名称、风格和缩略图,能够迅速找到与你同样品味的用户创建的专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品味的图片。小班美术作品范画图片专辑列表,希望能帮您找到喜爱的图片。
作者简介: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出生于法国圣于贝尔一个画家世家。他23岁时成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著名花卉画家杰勒德·范·斯潘东克(1746-1822年)的学生兼助手,也曾师从亚伯拉罕·道瓦尔修士,后又师从植物学家查尔斯-路易斯·埃希蒂尔·德布鲁戴尔(1746-1800年),系统地掌握了植物在形态方面的重要特点。这些植物学知识,使得雷杜德能够将他的绘画作品赋予严格的学术性与写实性。1777年旅居卢森堡,后定居法国。1788年,雷杜德被命为法国玛丽·安东内特王后的陈列室画师。1825年,查尔斯十世任命他为骑士。他的大多数书籍的出版都受到了皇室的赞助。在1830年“七月革命”后,他成为新任法国皇后玛丽-艾米莉(1782-1866年)的专职画家。法国革命后,受到拿破仑一世的皇妃约瑟芬等的庇护,作为宫廷画家被王公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人们比喻成“花之拉斐尔”“玫瑰画家”,把雷杜德的作品和同时代的几位画家相比,他的作品更科学,画得也更漂亮,花朵神采各异,颜色淡雅,色泽过渡自然。雷杜德流传最广的3部画集是《Les Liliacees》、《Les Roses》和《Choix des Plus Belles Fleurs》,《Les Roses》最有名。书中169种楚楚动人的玫瑰,成为世界玫瑰的经典。浪漫的玫瑰,来自最不浪漫的劳作。 在西方好多装饰画、瓷器等物品都选用了雷杜德的玫瑰花图。 雷杜德一生为*50部植物学著作绘制了插图。他于1840年6月20日去世,被葬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
奥斯卡-克洛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他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莫奈出生于巴黎,在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LeHavre)。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奈则想成为一个艺术家。
15岁时,莫奈开始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这些画开价十至十二个法郎。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EugeneBoudin),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
当莫奈来到巴黎卢浮宫,在那里他看到许多画家在模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于是,随身携带着颜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户旁开始画他所看到的东西。
1860年-1862年莫奈曾在阿尔及利亚当了两年兵,在他服役七年的合同到期之前,因为伤寒,莫奈的姑妈Lecadre夫人将他从部队解脱出来,让他去完成大学的艺术课程。
因为大学的传统艺术教育让他觉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尔·格莱尔(CharlesGleyre)画室。在那里他结认了皮埃尔-奥古斯特·勒努瓦、弗雷德里克·巴齐耶(FredericBazille)以及阿尔弗雷德·西斯莉(AlfredSisley)。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后来被称为印象派,即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
1866年,他以卡米耶·东西厄(CamilleDoncieux)为模特创作了《绿衣女人》(TheWomanintheGreenDress)。不久之后,东西厄即怀孕并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让(Jean)。
在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War)(1870年-1871年)期间,莫奈来到英国避难。在那里他学*约翰·康斯太布尔和J·M·W·透纳(J.M.W.Turner)的作品。
回到法国后,1872年或者1873年,莫奈以勒阿弗尔的一处风景为背景创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陈列在巴黎马蒙丹·莫**术馆(MuséeMarmottan-Monet)。根据这幅画的题目,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说法。
1870年,莫奈与东西厄结婚。1873年,他们搬进了塞纳河(SeineRiver)边阿让特伊(Argenteuil)的一幢房子。1878年3月17日,他们有了另一个儿子,米夏埃尔(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结核。
AliceHoschede决定帮助莫奈抚养他的两个孩子。他们居住在普瓦西(Poissy),但莫奈不喜欢那里。1883年4月,他们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Giverny。他种植了一个大花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馀生的绘画创作。莫奈和Hoschede在1892年结婚。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创作,即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连续画同一个物体。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来画。1895年,从20个不同角度对大教堂所作的画在迪朗德-吕埃尔(Gurand-Ruel)画廊展出。他还画了一个稻草堆系列。
莫奈非常喜欢画受约束的自然---他的花园、他的睡莲、他的水塘和他的小桥。他也画塞纳河岸的上上下下。
1883年至1908年间,莫奈在地中海画了许多风景画和海景画。
他的妻子艾丽斯1911年去世,他的儿子让1914年去世。
白内障让莫奈在1923年接受了两个手术。
莫奈于1926年12月5日逝世,下葬在Giverny教堂的墓地。
2004年,莫奈的theParliament和EffectsofSunintheFog在伦敦卖出了超过2000万美元。
此专辑包括
战锤40K,
魔兽世界(大灾变),
激战,
Igor Oleynikov
欧尼可夫(Igor Oleynikov)简介:
1953年生于莫斯科。学历:莫斯科化工大学毕业
经历:致力于动画制作与童书插画的工作。欧尼可夫的画风瑰丽、笔触细腻,想像力十分丰富。
欧尼可夫虽然是从莫斯科化工大学毕业,却一直致力于动画制作与童书插画的工作。画风瑰丽、笔触细腻,想像力十分丰富的他,为故事构思了别出心裁的人物造型与场景,利用不同的视觉角度创造丰富多变的画面。欧尼可夫仿佛一个魔术师,画出一个奇幻美丽的童话世界,让人在里面流连忘返,为他的魔法深深着迷。欧尼可夫的作品曾入选2004年波隆那书展,以及荣获莫斯科国际书展「年度最佳选书」。
Aaron Limonick,洛杉矶CG艺术家。个人网站:http://www.limonick.com/
“我喜欢绘制情欲插画。我喜欢在肉体色调和真实的肉体阴影上下功夫,而不愿将时间花在那些偶尔出现的事物上:例如干瘪的毛皮、伪装等,这些东西不能引起任何人的兴趣。皮肤似乎是纯粹的欲望对象。我喜欢运用如丝般光泽的色调混合天鹅绒样的感觉,营造出高雅感。我一直尝试着使用紫色、紫红色表现身体肤理。我绘制的游戏人物使用的是胭脂红,让人一见难忘。” 阿兰札 . 赛斯塔玉(Arantza Sestayo)
对于她最为有名的艺术作品,阿兰札 . 赛斯塔玉(Arantza Sestayo)称其为“带少许情欲色彩的纯幻想艺术。”阿兰札出生于西班牙,从孩童时代开始一直居住在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地区。她的作品让很多小说、漫画和儿童故事的封面增色不少。她的哥特式的肖像画让人想起了过去几十年西班牙最为有名的,很多其他受到赞扬的黑暗幻想艺术家的作品。
幻想艺术家Bruce Pennington 1944年出生于Somerset。艺术是他的主要兴趣.在他大约在15岁的时候他的家搬到南方的英格兰东伦敦附*,并在Beckenham学校附*地方学*美术。1967年,他开始绘画书籍封面及插画。 个人网站 http://www.brucepennington.co.uk/index.htm
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1860-1939)
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或是立体主义等艺术流派相比起来,新艺术运动作为第一个真正将普通大众当作艺术的观众、且时间跨度达30年之久的艺术运动如今却似乎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穆夏(Mucha)与他所属的新艺术运动一样,他的名字在今天的中国几乎已被完全遗忘。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找不到他的名字,而从网上对他名字五花八门的翻译就可以看出对于中国人来说,他的名字是多么陌生:姆佳、慕克、米哈、穆恰……
穆夏的创作经历几乎就是“新艺术运动”的一个缩影,他的创作涵盖了招贴画、油画、雕塑、书籍插图、建筑设计、室内装饰、首饰设计、彩色玻璃窗画等许多艺术领域,还包括家具和咖啡壶等日用品的设计以及大量的商品包装画。而其中他那些被称为“穆夏风格”的招贴画展现了成熟的追求极端唯美的新艺术曲线装饰风格,几乎成为新艺术招贴画的同义词。
另外,不为人所知的是,穆夏竟然还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套邮票和纸币的设计者!穆夏的作品对后世的商业绘画有着极大的影响并曾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重新掀起一股热潮。
看过穆夏的作品,你就会明白**前流行上海滩的美女月份牌和日本漫画中甜美的女性形象是从什么源头而来的了。
Akemi Takada·高田明美
出生于东京,生日是3月31日,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活跃于动漫插画界,职业为插画家、动画角色设定及作画监督的自由作画人.
高田明美几乎是没有自创漫画作品的.她的僻好在于为已成形的作品绘制插图,并对原有的造型进行修饰以弥补原有的不足,所以她是真正名副其实的插画家.
高田明美在日本插画、动画界有着"奉若天皇"、"大姐大"与"龙头级人物"这三组词来形容的地位.作为插画家所备的实力加上许多原本知名度就很高的漫画作品再塑人物.使得高田明美的知名度不仅在日本高居不下,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是渐日水涨船高.86年后由《B—CLUB》为她个人出版了〈世界树》及《爱迷宫》等几本画集,更是让高田明美的名声大作.
高田明美是善于将水彩+粉彩+色铅笔这三种材料综合使用所产生的清雅风韵置于她的画上,同时也将一种浑然柔顺的美丽,极为自然地溶在每一张作品中,柔和的笔调很好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对光感很强的把握能力,使得她的画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楢崎清春,出生于日本的福冈市,高中开始学*油画。1971年迁移至冈山县。1985年及以后6年被荷兰的水彩画展吸引,此后便自己开始学*并着重于以欧洲的绘制透明水彩。***年CG工作室成立。负责3D、工业图解、电视(TV)、电视广播广告(Commercial Message)、演示等用途的手绘。1997年在仓敷市举办首次个人画展。1999年水彩画Web美术展览室——《楢崎清春的水彩画》开幕。 图像公司“美的收集系列”《静物水彩》作品收藏,后来收集进同一出版社的许多作家集,2000年5 月,时隔29年之后第一次回到故乡福冈市。“楢崎水彩画教室”成立。2001年11月一直梦想的以故乡线岛风景为主题的水彩画展“伊都国家绘画及纪行”开幕。以后,以个人展览为中心在福冈市专心于水彩作家活动。2003年11月参加一系列的日贸出版社刊、“优秀的水彩画”活动。喜欢的水彩画家有 安德鲁?韦思、菲利普?ジャミスン。讨厌 “艺术”或“艺术家”这样的话,因为这样有一种民族优越感,而 “画家“是工匠性质的而且只是爱好者而已。除了绘画,他还喜欢蓝调音乐和r&b,民族服饰民族音乐,山间散步。他的画给人一种梦境般的幻想。
德加1834-1917
在巴黎出生和去世的爱德加·德加是银行家之子.生来便是大资产阶级,他对古典主义的浓厚兴趣和他行为的谨慎似乎与出身十分合拍.不过,他那异常强烈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却又把他抛入革命阵营.他在美术学院安格尔弟子拉莫特的班级里*画,并且,始终对安格尔极为敬仰.不管他的天才如何演变,他却从不背弃过去.毫无疑问,这种对于人类创造的崇敬,对于行善的明确意识是其性格的基础,也是人们指责他的根源.其画风的演变也比较清楚地表明德加对印象主义采取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立场.他的绘画作品都无可争辩地面对着素描严谨、古典之极的艺术.这种手法渐渐地让色彩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过,这种色彩始终为现实主义服务.天才的德加赋予它以扩大的视野和独特的画面布局,并永远地离开了学院主义,其作品意义远远超过人们在印象派中给予他的地位。
当然,德加是属于印象派的,因为他喜爱抓住瞬间,并且务求真实.然而他在色彩分离方面,永远不曾达到那样的五彩缤纷.在印象派画家笔下,形有溶解于气氛之中的倾向,而德加的画却始终保留着严格的形.他的确同他们相反,打算在坚实严格的限度内,概括出生动活泼的世界.
他对人工舞台灯光的热爱要甚于阳光.他喜欢表现人,但从不以其他印象派画家那种随便、勿忙去勾勒人物的身影.因此,他的艺术不是对安格尔激发起来的古典主义的拒绝,而是以新的贡献扩大和丰富了这种绘画形式.事实上,这些使他与朋友对立起来的理由是不足以把他开除出印象派的.当然,这首先是因为德加本人并未作出离开印象派的决定,而且还从一开始,就参加了该派的几次画展.
他不同于莫奈、西斯莱、毕沙罗,他不反对新的学派,而是和塞尚一起,使它更加完整.莫奈、西斯莱、毕沙罗、雷诺阿寻求的是发挥色彩的最大限度的可能性,塞尚对于体积的表达也做了同样的努力,而德加则对素描有着类似的热情和同样的偏见."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家",他说.确实,在他的作品中,颜色不象在其他印象派画家的画中那样起着主要作用,但说他在很长时间里,画的都仅只是些着色的素描,却也似乎不合情理.
他作画时,颜色只是以其物质真实性和永久真实性来补充素描从运动现实中捕捉到的东西.对于他来说,素描是迅速观察的结果,是一瞥的记忆:眼睛要能看得快,脑子要善于选择,油画则是一系列观察的结果,它不要求在发明上具有同样的质量.不过,渐渐地,人们看见他用色的界限已不那么狭隘了.他在作品里寻求的已不是局部色调和使作品具有体积感的办法,而是其它.
从那以后,颜色使物体表面光彩熠熠,让舞蹈演员们轻薄透明的短裙闪烁着光亮,他就这样达到了作为十九世纪末标志的最辉煌的一种仙境.当然,他笔下的舞蹈演员,正在梳妆打扮的女人,既不聪明也不漂亮,她们一如常人,而且气质举止往往庸俗,但他竟能在使她们摆脱一切物质归属上达到如此境地.他擅长从她们的运动中准确无误地抓住主要的韵律,使*庸无奇的姿势迸发出至美.他是那样自然、全面地从事这一工作,以致使人感到他为了改变现实,将其提高到自己情感的水*,而采用了什么骗人的手法,而这使他高于其他大多数印象派画家的更为聪敏、更为复杂的创造.
作者简介: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出生于法国圣于贝尔一个画家世家。他23岁时成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著名花卉画家杰勒德·范·斯潘东克(1746-1822年)的学生兼助手,也曾师从亚伯拉罕·道瓦尔修士,后又师从植物学家查尔斯-路易斯·埃希蒂尔·德布鲁戴尔(1746-1800年),系统地掌握了植物在形态方面的重要特点。这些植物学知识,使得雷杜德能够将他的绘画作品赋予严格的学术性与写实性。1777年旅居卢森堡,后定居法国。1788年,雷杜德被命为法国玛丽·安东内特王后的陈列室画师。1825年,查尔斯十世任命他为骑士。他的大多数书籍的出版都受到了皇室的赞助。在1830年“七月革命”后,他成为新任法国皇后玛丽-艾米莉(1782-1866年)的专职画家。法国革命后,受到拿破仑一世的皇妃约瑟芬等的庇护,作为宫廷画家被王公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人们比喻成“花之拉斐尔”“玫瑰画家”,把雷杜德的作品和同时代的几位画家相比,他的作品更科学,画得也更漂亮,花朵神采各异,颜色淡雅,色泽过渡自然。雷杜德流传最广的3部画集是《Les Liliacees》、《Les Roses》和《Choix des Plus Belles Fleurs》,《Les Roses》最有名。书中169种楚楚动人的玫瑰,成为世界玫瑰的经典。浪漫的玫瑰,来自最不浪漫的劳作。 在西方好多装饰画、瓷器等物品都选用了雷杜德的玫瑰花图。 雷杜德一生为*50部植物学著作绘制了插图。他于1840年6月20日去世,被葬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
韩国插画漫画家金政基(Kim Jung-Gi)出生在韩国的京畿道,在庆北浦项地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进入大学后,再加上军队生活,在釜山一共生活了八年。2002年结婚,2004年后举家迁至首尔。现在为了培养更多的漫画人才,他在首尔弘益大学前创办了专门的美术学院——Ani.Changa Cartoon Institute。 谈及自己学*绘画和漫画的经历,金政基说:“我就读的是韩国东义大学的西洋美术专业。在我进入美术系的时候,韩国才有了第一个和漫画相关的学科。由于专业是西洋画,所以漫画都是通过自学。至今为止,所有的作品都是通过观察,从大自然获得灵感后,自然而然地画在纸上。” 大学二年级时,金政基优秀的画功受到了《Young Jump》杂志编辑的关注和青睐,并向他约稿。于是,2001年至2002年,金政基开始为《Young Jump》创作漫画《Pony Pony》,正式踏上了漫画之路。 十年过去,金政基在漫画、电影、广告和小说插画等相关领域成绩斐然。除了在《Young Jump》杂志开辟《Funny Funny》专栏外,他还在Naver Webtune 网站连续三年连载漫画《T.L.T》(《Tiger the Long Tail》),并结集出版了六本单行本。而他大受好评的草图集也已经出版了两本,分别是《2007 SKetch Collection》和最*发行的《2011 Sketch Collection》。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GOM TV”、“大韩航空”和“ACUTION”等韩国著名企业的广告制作。在插画方面,他为法国科幻作家贝纳尔·韦尔贝(Bernard Werber)所著的《Paradis Sur Mesure》韩文版绘制的插图,也获得了如潮的好评。
介绍
金政基为《Young Jump》杂志绘画作品 而《Young Jump》杂志的《Funny Funny》专栏,更是金政基探索漫画表现方式可能性的试验田。 金政基最新的创作计划,是将贝纳尔.韦尔贝2006年出版的小说《Le Papillon Des Etoiles》(《Butterfly of the Stars》,译为《群星之蝶》)改编成漫画。谈及未来事业的目标和方向,金政基说:“一直希望画出能够挑战外国漫画名家的作品。也想创作那种描绘带有较强专业性的职业剧。 在数码绘画大行其道的今天,金政基依然坚持着传统的手绘方式。“电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如果能够灵活运用的话,能画出非常好的作品。不过因为我一直坚持手绘,对徒手创作更为熟练,相信用自己的手和笔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味道。但是有时间的话,也想学*电脑作画,尝试更多的作画方法。不过如果依靠电脑的话,作品会有一种标准化的感觉,所以自己对数码绘画多少有些回避心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金政基*时的创作自然离不开称手的工具。日本原装的针管笔(COPIC Multiliner 0.2,0.25)、德国进口的施德楼针管笔(STAEDTLER pigment liner 0.05,0.2,0.3)、日本百乐超细钢珠笔(PILOT HI-TEC-C 0.03),以及德国原装红环美术钢笔(Rotring Art Pen)都是他最爱的手绘兵器。在给画稿上色时,则多用油性有色铅笔和水彩。至于纸张,金政基倒是不挑剔,除了最常用的200g图画纸和A4纸之外,凡是视野所及的纸张都能拿来作画,这也解释了他的草图集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速写随随便便的涂抹在报纸和便签上。 看金政基作画,最叫人惊叹的是他落笔之前从不打草稿,经营位置、构图布局、章法考虑全在心中。这种绘画方式,倒与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所倡导的“重大体,*精微。落一笔而定全局,继之以全其神采”的画法非常相似。在刚刚结束的韩国富川国际动漫展上,金政基花了三天时间,在长9米的巨幅白布上画下了一个具有鱼眼变形效果的**场面,人物、车马齐备,姿态各异,令人叫绝。“一旦决定画什么之后,先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的场景,立马下笔。落笔勾勒时不是仔细的画,而是点到为止,然后在上面用油性有色铅笔或是用水彩上色”。金政基坦承自己与其他画家相比,在画稿上画出Sketch花费的时间很短,“主要是因为构想出场景后,几乎不需花费时间去找资料,大部分图像都好像储存在脑海里,自然而然浮现出来,照着描下来就可以。虽然少量复杂的图像还是需要参考相关的资料,但是大部分只见过一次的画面和场景,在下笔时都可以构现出60%——70% 除了创作前的成竹在胸和创作时的下笔如神,金政基对自己作品最满意的地方,还在于作画素材的多样性和题材的广泛性。“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活的生物,还是人工制品,凡是眼睛能看到的都是我的素材,皆可入画。”在金政基创作的插画中,以“人鱼刺身”(以美人鱼作为刺身的食材)、“牙医”、“纹身男女”和“捕鱼”为题材的作品出现频率最高。其中,以“人鱼”为主题的作品表现力最为惊人:挤迫狭窄的寿司店中,老师傅手持利刃,在一条人鱼的鱼身上切片取材。老师傅的坦然,伙计的木然,以及一旁大快朵颐的食客的漠然,与任人摆布的人鱼构成了强烈反差,效果极为惊悚。谈到创作以上作品的灵感来源,金政基说:“*时主要从众多的影像和书本中,还有经历的事情中努力寻找灵感,比较喜欢军旅生活,表现丰富的人体,机械类,以及动物类的题材。之所以多次以人鱼为主题,主要是因为人鱼会使女人的体态呈现更为多元化的元素。仔细描绘牙医和纹身的场景,是因为对精细的器械和手术场面比较感兴趣。至于作品中多次出现渔民出海或捕鱼归来的画面,则是因为我在高中之前一直在海岸城市生活,对渔民的生活场景比较熟悉”。
语录
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和漫画家,金政基更是滔滔不绝,“初高中时代,深受日本漫画家的影响。特别喜欢鸟山明、大友克洋和士郎正宗。到了大学时代,则更欣赏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Ilya Yafimovich Repin,1844—1930),以肖像画著称于世的美国写实主义画家萨金特(John Singer Sagent,1856—1925),以及被《***》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的插画家诺曼·洛克威尔(Norman Rockwell ,1894——1942)。”“大学时代对写实性的画比较感兴趣,自然而然的对中国画家有所接触。非常喜欢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1904—1986) 的《流民图》,还曾经把它贴在墙上观摩。最*还购买了水彩大师关维兴先生(1940——)的水彩画画集。”
法国画家:William Bouguereau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介绍:
威廉·布格罗 (Bouguereau,Adolphe William,1825.11.30--1905.8.19)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
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布格罗的画作里,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有妇女,仙女和农村姑娘等人物。其环境多为乡间丛林,宁逸静瑟。在人物造型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斥其他艺术流派,因而被现代批评家指责为保守的画家。
布格罗绘制了大批的乡村田园情调的作品。农妇、乡下小孩、流浪者、吉普赛女郎、牧羊女等等都成为了他作品下单纯、善良、美丽的形象,其身上穿着的衬衫、格子图案的意大利地方服饰、绝不重覆的服饰配搭是他在意大利四年取经行所看到并记录下来的,且自画家魔术般的手底下都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且色彩瑰丽的诗歌般的作品。
在当时的年代,他的画非常受欢迎,特别受到英美两国民众的青睐,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大众对于他那种对唯美的诠释感到不可思议且喜爱万分,可说是继安格尔以后的另一个把古典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巨匠,甚至认为他可以媲美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同样以温柔婉约的画风取胜,擅刻画典雅气质的女性形象。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 1825 – 1905) ,於1825年11月30日出生在La Rochelle(在法国西部沿海)的一个酒庄。 他21岁时前往巴黎进入Francois-Edouard Picot工作室,并开始参加the Prix de Rome(一个美术奖项)的竞选,在1850年获奖,补助他到罗马的Villa Medici(法兰西学院的意大利所在地)进修四年,他把握机会研究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名作,同时也广泛旅游了意大利的农村,这段时期的经历奠基了他日后的风格与主题。回到巴黎后,他常在沙龙展出,作品广受公众与批评家欢迎,也被代理销受到美国与英国,并且获得许多奖项,在1859年受封,1876年获得Legion of Honour(荣誉爵位),一度成为Academie des Beaux-Arts of the Institut de France的四十名成员之一,这是法国艺术家的最高荣誉;此后又成为比利时与西班牙的荣誉爵士、荷兰皇家美术学院的院士。 他是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
1883年他成为沙龙领导人,致力於提升新进美术家的福利,并在学院中教课。最终在1905年8月19日去世。之所以会选择Bouguereau的作品是因为以天使与神画为主题的画作,另外还有女祭司那一幅。 如果把神话故事纳入奇幻的选题,奇幻的疆界将可以延伸至更深隧的时代,也更能表现出一脉相承的悠远历史;或许也可以观察西洋艺术发展对於奇幻画作的影响。
Biography of William Bouguereau
William Bouguereau is unquestionably one of history's greatest artistic geniuses. Yet in the past century, his reputation andunparalleled accomplishments have undergone a libelous, dishonest, relentless and systematic assault of immense proportions. His name was stricken from most history texts and when included it was only to blindly, degrade and disparage him and his work. Yet, as we shall see, it was he who single handedly opened the French academies to women, and it was he who was arguably the greatest painter of the human figure in all of art history. His figures come to life like no previous artist has ever before or ever since achieved. He wasn’t
just the best ever at painting human anatomy, more importantly he captured the tender and subtlest nuances of personality and mood.
Bouguereau caught the very souls and spirits of his subjects much like Rembrandt. Rembrandt is said to have captured the soul of age. Bouguereau captured the soul of youth.
Considering his consummate level of skill and craft, and the fact that the great preponderance of his works are life-size,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bodies of work ever produced by any artist. Add to that the fact that fully half of these paintings are great masterpieces, and we have the picture of an artist who belongs like Michelangelo, Rembrandt and Carravaggio, in the top ranks of only a handful of masters in the entire history of western art.
Having died in 1905, we can suppose it best that he was not here to see the successful assault on traditional art that turned the art world inside out and upside down in the decades that followed his death. His fate was to be much like that of Rembrandt, whose work was also ridiculed and banished from museums and official art circles for the hundred years following his death. Rembrandt’s reputation wasn’t resuscitated until the 1790’s (he died in 1669)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founder of the Royal Academy in London, Sir Joshua Reynolds. Even as recently as 1910, Reynolds paintings brought higher prices at auction than Rembrandt. Bouguereau’s re-appreciation can rather accurately be traced from about 1979 when his prices at auction quadrupled that year alone, and then was further catapulted by the 1984 retrospective that traveled from the Petite Palais in Paris, to the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 in Canada and finally to the Wadsworth Athenaeum in Hartford. In 1980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in New York permanently hung two of his works that been left in storage from early in the century.
图片来自http://weibo.com/maojunxiaozhu
猫君笑猪
笔名:猫君笑猪
别名:猫君笑猪大白,猫君,笑笑,大白......
性别:女
职业:知名插画家
爱好:听音乐 画画 旅游梦想:做个行游画家
其画风细腻、唯美、富有诗意,独具个性,其画作将古代与现代特点相结合,既有古代画作的飘逸唯美又富含现代画风的创造性与想象力。
其作品风格多唯美温暖,动人心扉,呼唤爱与温馨
作品简介
猫君笑猪
2000 - 2003 业余时间从事插图漫画等商业外单
2004年5月-10月 在tutu美术工房画插图
2004年10月-05年8月在家做自由插画师,期间画了几套书籍插图。(塔罗牌)《致加西亚的信》等
2005年8月-06年8月创办猫君插图工作室招助手5人,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绘制图书。《新世纪童话故事》等
2006年8月解散插图工作室。继续从事插图工作至今,期间为《凤凰于飞》《水北天南》《温暖的弦》《每个少年都会远去》《龙香传》《星沉雁远》等书籍绘制封面和插图
为《幻想纵横》《少男少女》《漂流瓶》《美少女》《花火》《故事PARTY》《万家名著》《许愿树》《幻小说》《80后》等杂志绘制封面
出版全彩绘本《鱼乐人生》
全彩画集《晓见》
2013年3月1日,画集《南歌子》正式预售。
2013年7月,古风CG绘画技法教材《花间美人》出售
后续作品正不断编绘中......
——来自百度百科
M.C.Escher荷兰艺术家 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 M.C.Escher (1898-1972) 埃舍尔把自己称为一个"图形艺术家",他专门从事于木版画和*版画。
形象化的数学原则和思想
说到埃舍尔,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迷惑的图画”。明明是向二楼上去的楼梯不知为什么却返回到了一楼,鸟儿在不断的变化中不知什么时候却突然变成了鱼儿,这些图画就是埃舍尔所描绘的幻想的异次元空间,它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征服着人们的心灵。他那特别稀有的画风在很长时间以来被美术界视为异端,后来数学家们开始关注埃舍尔的画面的高难度构成,接下来他的画又在年轻人中间大受欢迎,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1956年,埃舍尔举办了他的第一次重要的画展, 这个画展得到了《时代》杂志的好评, 并且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名望。在他的最热情的赞美者之中不乏许多数学家, 他们认为在他的作品中数学的原则和思想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形象化。因为这个荷兰的艺术家没有受过中学以外的正式的数学训练,因而这一点尤其令人赞叹。随着他的创作的发展,他从他读到的数学的思想中获得了巨大灵感,他工作中经常直接用*面几何和射影几何的结构,这使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非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精髓。他也被悖论和"不可能"的图形结构所迷住,并且使用了罗杰·彭罗斯的一个想法发展了许多吸引人的艺术成果。这样, 对于学数学的学生,埃舍尔的工作围绕了两个广阔的区域:"空间几何学"和我们或许可以叫做的"空间逻辑学"。
阿尔丰斯•慕夏(Alfons Maria Mucha,1860年7月24日-1939年7月14日),是一位捷克籍的画家与装饰品艺术家。
慕夏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地方的 Ivančice,虽然他的歌唱天分让他可以升学至高中,不过从小时候开始画画就是他的最爱。他在莫拉维亚有个画装饰物品的工作,大多是画剧场使用的风景图。1879年慕夏进入了维也纳最重要的剧场设计公司工作,同时继续他的非正式艺术教育,不过一场大火结束了他这份工作。1881年他回到莫拉维亚成为自由接案的装饰画及人物画家,且受雇于 Karl Khuen 伯爵,画 Hrušovany Emmahof 城堡的壁画;这位伯爵对慕夏的画非常感动,于是资助他到慕尼黑美术学校接受正式的艺术教育。
慕夏在1887年来到了巴黎,在 Académie Julian 与 Academie Colarossi 继续他的学业,同时他也给杂志及广告提供插画。1894年圣诞夜,慕夏在大家都回家过节,公司设计人员、艺术家都不在的情况下临危受命,代当时巴黎最红的歌舞明星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在新年演出的歌舞剧吉斯蒙达(Gismonda)设计海报,没想到因此引起了巴黎人的注意,而慕夏也得到公司的赏识,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机会。 因为他的卓越成就,还被奥匈皇帝授予了骑士封号,又被法国**授予了骑士荣誉勋章。
慕夏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新艺术运动特征,也有强烈的个人特点,他创作了大量的画、海报、广告和书的插画,同时从事珠宝、地毯、壁纸及剧场摆设等设计。在画中常出现美丽的女人穿着带有新古典主义的长袍,四周围绕着丰富的花,且在女人的头后方常会有光环。他的新艺术风格常被模仿,然而,这是慕夏终生不想尝试的风格;他总是坚持着一种信念,那就是与其依附着任何一种流行的设计型式,他的设计是从内心而生。他声称艺术的存在只是为了传递精神上的讯息,如此而已;因此他对他在商业艺术界得到的声名感到挫折,而希望专注于那些更为崇高的艺术,及使他的出生地更为尊贵的计划。
慕夏在1906至1910年造访美国,接着便定居在布拉格,在那里,他为这座城市的地标及剧场增添了许多装饰。当捷克斯洛伐克在第一次大战之后独立时,他为这个新的国家设计了邮票、钞票以及其它官方文件。他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创作他的杰作—斯拉夫史诗(The Slav Epic),那是一系列描绘斯拉夫人民历史的巨大绘画;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想要完成这个颂扬斯拉夫历史的梦想。
在***主义风起云涌的1930年代末期,慕夏的斯拉夫史诗被报纸指责为**派,当1939年德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之际,慕夏是第一个被盖世太保逮捕的艺术家。在一连串的审问中,他得了肺炎,1939年7月14日因为肺部感染而过世,埋葬于 Vyšehrad 公墓。
文字转载于***
website:
http://www.muchafoundation.org/MHome.aspx
图片来源:
http://staratel.com/pictures/modern_/mucha/main.htm
http://mucha.ru/www/gale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