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65年以关名建市。
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现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嘉峪关位(东经98°17′、北纬39°47′)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辛丑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65年以关名建市。
嘉峪关长城在嘉峪关市西南隅, 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建于1372年。关城*面呈梯形, 面积33500余*方米, 城墙总长733米, 高11.7米。城楼东、西对称, 面阔三间, 周围有廊, 三层歇山顶高17米, 气势雄伟。关城四隅有角楼, 高两层, 形如碉堡。登关楼远望, 寨外风光尽收眼底。
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现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嘉峪关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观。嘉峪关大多数景点紧扣长城文化及丝路文化的脉系,并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25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该城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公元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攻破黑城后遭废弃。至今城内还埋藏着丰富的西夏和元代等朝代的珍贵文书。*年来,由于周边地区沙化严重,流沙从东、西、北三面侵蚀黑城,许多遗址已埋于沙下。文物保护工作者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行动起来,抢救性保护黑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