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纪录片的图片专辑列表,每个海洋纪录片相关图片专辑均由普通用户整理而成。通过欣赏专辑名称、风格和缩略图,能够迅速找到与你同样品味的用户创建的专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品味的图片。海洋纪录片图片专辑列表,希望能帮您找到喜爱的图片。
片名:V字仇杀队
导演:詹姆斯·麦克提格
主演:约翰·赫特 娜塔丽·波特曼 / 雨果·维文
产地:美国
未来的英国社会处于极权统治的高压下,不能容许同性恋者、异教徒等社会角色的存在,人民在黑暗**下苟延残喘。
这晚,年轻女子艾薇(娜塔丽·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饰)身陷险境,幸得V(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饰)相助。V是一个永远带着面具的神秘男子,拥有高智商和超凡战斗力。V继承了前革命英雄的使命,为了推翻荒唐极权的统治阶层,他成立了神秘的地下组织,摧毁了伦敦的标志性建筑,点燃了***的熊熊烈火。
艾薇和V深入接触,不仅得知了V的神秘使命,还渐渐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世,注定了自己和V是同一条阵线的人。
花絮:
[关于编剧和导演]
对于《V字仇杀队》来说,最值得关注的很显然是它的编剧,而不是导演。因为出现在本片编剧位置上的名字是沃卓斯基兄弟,他们以一部惊动天下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为他们赢得了巨大的名声和财富。而在本片中,他们却反而退居编剧位置,而是影片由不太著名的詹姆斯·麦克特格来担任导演。这是詹姆斯·麦克特格第一次担任导演一职,在此之前,他仅仅在在《黑客帝国》三部曲及《星战前传1、2》中担任过副导演。不过,由于背后有沃卓斯基兄弟的强力支持,他顺利地并出色地完成了本片的导演工作。此外,本片的制片人也是来自《黑客帝国》系列的乔·西佛。事实上,《V字仇杀队》的故事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吸引了沃卓斯基兄弟的目光,他们甚至写出了剧本的初稿。然而,那时他们正全心拍摄《黑客帝国》三部曲。几年过去了,《黑客帝国》已经成为了科幻片的扛鼎之作,沃卓斯基兄弟也名利双收,但他们对《V字仇杀队》的仍然怀有浓浓的兴趣,不过,这次他们选择了幕后工作,而将导演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得力的助手詹姆斯·麦克特格。其他的制作部门,包括监制、美术、视觉效果,也完全是《黑客帝国》的原班人马。
[关于电影]
毫无疑问,《V字仇杀队》是2005到200年间最值得期待的宏大电影之一。本片根据著名作家阿兰·摩尔同名绘画本小说改编而成,讲述的是在未来英国的极权统治下,一位名叫伊芙·哈蒙的温柔年轻女子死里逃生,被一名叫V的带着面具警员救出,V具有不可思议的战斗能力,其诡计变化多端,手段极其残忍。当他摧毁了伦敦两个标志性建筑并控制了被**摆布的电视广播以后,一场革命爆发了。市民被煽动,并企图以起义来对抗**的专治与镇压。不料,伊芙意外的得知了V的神秘背景,同时也发现了关于自己的一个巨大真相,给人们带来的正义与自由却把整个社会推向残酷与堕落的深渊。
本片的故事背景被设置在未来伦敦,美术设计欧文·皮特森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没有灵魂的未来伦敦市,他与服装设计萨米·谢尔顿采用了灰白色作为电影美术布景及服装的主调,影片中所营造出来的极权统治下的社会沉闷而单调,极富特色。
影片大多场景都在德国柏林的片厂拍摄,其中Stage 2片厂更是德国科幻电影《大都会》的拍摄场地,主角V的巢穴The Shadow Gallery就被设置在那里。The Shadow Gallery大概位于今日圣保罗大教堂的地下,是个充满着秘道的革命地下总部。影片的V是个文化艺术的守护者,故他的藏身地点也藏有大量文化产品。例如毕加索等众多现代艺术品,布景设计师花了很多时间去搜购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当然也付出了庞大的复制版权费。
V的造型,首要是他的面具标志,由于在一次革命行动中被火烧伤,他被迫要戴上以16世纪英雄盖·福克斯样貌的面具,这个面具成为了他独特的标志。影片的面具造型沿袭漫画原著,导演麦提格不想借助CG特效,而采用基本的泥浆倒模效果制成,再配合灯光与摄影技巧去表达V的各种神态,主角雨果·维文躲在面具后演戏难度更高,他需要后期参与配音以传达V在面具后发声的更佳效果。
V的战衣植根于16世纪,再结合现代剪裁,令外型看来有点后现代感。他的战袍内藏有六把飞刀,并有刀套附在内衣上。至于V每次行动完后必留下的红玫瑰,影片用到的玫瑰属于名贵的Grand Prix品种,道具部每日都有人新鲜采购,以确每日都有盛放的玫瑰可供拍摄之用。
[关于演员]
本片的男主角原来选定的是詹姆斯·普瑞弗伊,但后来他在影片开拍4周后,因为不明原因退出了剧组。于是,在《黑客帝国》中成功扮演特工史密斯、在《指环王》中有出色表演的澳大利亚演员雨果·维文临危受命,在影片中出演“V”这一角色。这一次,雨果·维文必须摘下他在Matrix中一直戴着的墨镜,而要戴上面具,只凭声音演出。导演詹姆士·麦克特格对雨果出演这一角色十分满意,他说:“雨果一戴上面具,我们就知道影片会成功了。他有过舞台演出的经历,这对塑造这个角色很关键。此外,他的动作表演也很精彩,声音也很棒。”在《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中扮演阿米拉达女王的美国女演员娜塔丽·波特曼则在这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伊芙·哈蒙。娜塔莉·波特曼为了本片拍摄,甚至不惜剃光头发。影片中,伊芙是V的革命伴侣,她在片中被V所救,由一个女工成为反抗极权的革命份子。为了演好片中角色,娜塔莉·波特曼搜集了很多参考书,甚至包括一本六七十年代美国激进份子劫狱行动书籍《地下的处境》,以及一本有关1605盖·福克斯革命行动纪录的《信任与反叛》。
岂能因为声音小而不呐喊
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如果真相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 请选择离开。——徐志摩.
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然而我想着,却不是每个人的一生一世,都能有幸遇上那些最为纯澈和执着的“三年五载”—-张爱玲
我们不能轻易发誓,因为没有太多的能力。不能任意付出,因为伤害太大。我们被困在这个时代,被困在自己的牢笼里。只能看着一块狭小的天空,发呆。 慢慢的,我开始*惯于不再做梦。
不相信世界就是这样,在明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低头,有的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命中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一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透进来。
你若成歌我做念想,漫漫罗旖夺目恍不过曾经妙年华,流年素染染不尽旧忆怯步笑靥间,云中的花静静等待,等出了一场地老天荒。
倾听你的心事,仿佛可以触到大片温柔的景致,我立在中央,无法抬头仰望。就这样,有一天,或许沉默也不会再有可以躲藏的土壤。
双脚踏混了过往的风,以及难明下落的晨昏。把草地看成废墟,把白鞋看成云朵,把蓝天看成海洋。我们的道路纯净得没有灰尘,我们的未来遥远得没有形状。我只有不停地走,除了你,我一无所想。
他们把你遗留在生命的某一角落了,不断的有人进入或者离开,你没有办法让他们随着你的生活继续前行,也没有办法陪他们一起驻留在某段时光。那么,就这样吧。总有一天,你要跟所有的记忆相安无事地握手言和。
我跋山涉水来寻你,却不想在你的屋门前看到一座长满杂草的墓碑,坚硬的石碑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刻着我的名字。原来,我在你心里已经死了这么久,这么久。
只是如果一个人的人生从来没有遗憾没有风险,那么只会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我想,无论如何,只要我很喜欢和满足现在的生活就够了。我知道,我的*凡的生活在继续。就像,即使是长在井底的树,也会永远接*更蔚蓝的世界。然后,内心充满欣喜。
浮生若梦,浮尘如空,为欢几何,百转千折。我是你朝圣路上虔诚且卑微的信徒,路过你的眼,即走完我一生。
在人生的路途上,便是不断地相送与相别;于是,在人生的客栈里,永远扮演一位匆匆的过客,来不及留恋和回味,就像来不及在流星消失前许一个愿。
你希望我们还是原来的自己吗。如果,如果我们还是原来的我们,我们谁都沒有走散,都还安守承诺在原地守候;如果我们不曾互相猜忌,更沒有残忍玓被流年抛却,那么再不见後是否可以坦然一笑,说声你过的好吗;如果我们相亲相爱的边走边爱,沒有谎言伤害猜忌,那是不是真的可以走到天涯海角,见证海枯石烂。
夏木说,你说你懂得生之微末,我就做了这壮大与你看,你说再热闹也最终是离散,我便做了这一生与你看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那一桩不是闲事.
时光还在永不停歇的穿梭着,渐行渐远的青春岁月里,总有一种怀念永远镌刻在我们心里的最深处。在这段说不清道不明感觉的路上,我停停走走,走走停停。
与自己最虚荣最美丽的时候告别,不再为容言禁锢,像苍老一样希望,像青春一样绝望.
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有几分关注就有几分痴迷眷恋,浮华彷徨不过是南柯一梦,而我要的,不过是一线阳光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多少回忆在日子匆忙中渐渐淡忘,曾经约定过一起去看海角天光。我们伤感着日子悠长,却忘了,遥不可及的并非是十年之后,而是昨日时光。
世界上最懂你的人是自己,站在镜子面前,你笑她笑,你哭她哭。世界上最不懂你的人,还是你自己。当你举起右手,她却举起左手。
人生中十件无能为力的事情:倒向你的墙、离你而去的人、流逝的时间、无法选择的出身、莫名其妙的孤独、无可奈何的遗忘、永远的过去、别人的嘲笑、不可救药的喜欢、不可避免的死亡。
中文名称:尘与雪
英文名称:Ashes and Snow尘与雪
别名:灰烬与雪,灰与雪
导 演:格利高里·考伯特 Gregory Colbert
主 演:人 动物 大自然
上 映:2005年
地 区:美国
对 白:英语
字 幕:中文
颜 色:彩色
声 音:AC3 5.1
时 长:62 分钟
类 型:纪录
也许你读过很多摄影师的故事,也许你看过很多风光摄影作品,可像格雷戈里那样走遍世界,拍下了人、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微妙关系的经典作品,其中充满着诗意和灵气的摄影师恐怕不多。看看他镜头捕捉到的瞬间——和大象嬉戏印度少女,雄鹰展翅下的缅甸僧侣,同猎豹深情相拥的祖孙二人……眼前这些影像纯净无暇,已存在于世上数千万年。自然摄影师格雷戈里·考伯尔成功地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寻找到久违了的爱和信赖,画面中我们找不到恐惧和危险。
灰烬与雪»被认为是人类天才的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超过14年,摄影师格雷戈里科尔伯特(Colbert的格雷戈里)前往与印度,埃及,非洲和南极洲探险,收集他的不朽的画布材料。该项目«灰烬与雪» - 是进入神话,人类的根源,宇宙的基础和核心的性质神秘之旅。他的魅力和精神的安宁,情绪和气氛。这是超越时间。他是在永恒。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全神贯注的热情是有道理的。格雷戈里科尔伯特担任纪录片,摄影师,但后来消失了。 13年他33远征到世界最不同的角落 - 印度,斯里兰卡,埃及,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纳米比亚,南极洲和其他许多人。这个与世隔绝的结果是一个项目“灰烬与雪”,致力于以人与动物共存,敌对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模糊。这部影片 - 该项目的一部分。影片在其自然的人,没有口罩,管,游泳和优美触及到一个巨大的鲸鱼,而横过的鲸鱼背太阳的光芒,让你屏住呼吸。这个男孩把他的头在沙旁边他自豪地向远方猎豹的样子。跳舞的女人和一个鸟类猎物,他急躁的咒语。惊人的,没有伪造的美从屏幕上倒膜冥想,慢慢地,和包容性。这是罕见的事情,必须在集合 - 没有一个和谐,深度,宁静经典但惊人的例子,是难以实现,甚至在日常生活可想而知。 “灰烬与雪”没有情节,它得到及时卡住了,棕褐色图像显示,人们是如何接*鸟,兽,鱼 - 而不是在战争时期,在一起,但正是生活必须继续。不同国家,不同的面孔,而是一个感觉 - 在一个人与自然,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你是 - 它的一部分,但周围的朋友。对其中的图片进行了测试中的大多数,勉强应付汹涌的情绪和动态,当然,传达的感觉更加强烈。 “灰烬与雪”最好在晚上,独自一浪丢失,手表,逐渐不再烦躁不安,并开始在生活的节奏,这需要科尔伯特 - 感觉,你也可以在旁边的热水是一个巨大的鲸鱼,浮南。这部电影的介绍: - 语音读劳伦斯菲什伯恩 - 电影 - 一个多方面的项目的一部分,“灰烬与雪”,这持续到现在。该项目是一个摄影和电影中,Gregory Colbert的,谁访问了地球最偏远的角落,展现共存,人类和动物生活的和谐。
影片在我土豆空间有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2328298/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
1948年,赫本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境,开始电影。1954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她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1955年,她凭借电影《龙凤配》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1961年,她主演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
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阑尾癌病逝,享年63岁。
赫本一生**获得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奥黛丽·赫本影响并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审美与时尚潮流: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曾以29%的得票率,将她评为“世界时尚名人”第一名。其发言人称,人人都认为奥黛丽·赫本高贵而优雅,她的美丽永恒不变;提及时尚,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她被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她的性情温和,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因此,时尚杂志《ELLE》也将赫本评选为“有史以来最美丽女人”第一名。
除了美貌,赫本为人的低调友善,对待工作的敬业勤恳同样让人难忘。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的比利·怀尔德曾言,赫本身上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品质,如高贵、优雅与礼仪等。“连上帝都愿意亲吻她的脸颊,她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人”,这位大导演如是说道。
她带给世界的爱与感动并不仅限于自身的品行。晚年,赫本受邀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为第三世界的妇女与儿童争取权益。因此,她以非美国公民的身份,获得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联合国也在总部为她树立起一座塑像,并命名为“奥黛丽精神”,她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听闻她死讯之时,伊丽莎白·泰勒伤感地说,天使回到了天国。由是,她被誉为“天使在人间”。
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正是日本樱花最茂盛最美丽的时节,故被定为樱花节。樱花节期间,无论是公园或是街道,都遍布盛开的樱花树。各大公园和景区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游客们看樱花,赏樱花,与樱花合影,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在这个赏花季节,人们带上亲属,邀上友人,携酒带肴在樱花树下*地而坐,边赏樱、边畅饮,真是人生一大乐趣。
一进入3月,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就开始盼望著樱花的盛开.等到天气转暖,第一朵樱花终於在料峭的春风中绽开笑脸,一年一度的赏樱活动便从此拉开了序幕.报纸上,电视里,不断传出"某地樱花盛开","某日举办樱花祭"的消息,欢天喜地的日本人装扮一新外出赏樱,女人们穿上和服,小孩子花枝招展,连宠物们也穿红著绿,喜气洋洋.随著樱花由南向北次第开放,整个日本列岛便沉浸在一片花的海洋和节日的喜庆之中.
一树树的樱花,彷佛一团团粉红的云,飘在山坡上,马路边,公园里,庭院中,甚至田野的沟沟壑壑间.
樱花作为一种风景,一种象徵,甚至一种精神,已成为日本特有的文化.日本人赏樱的*俗由来已久.据记载,从江户时代开始,赏樱就已成为春季的民间活动.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可谓"国泰民安",老百姓丰衣足食以后,便开始关注精神享受,盛开於早春的樱花从此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靓点.
作为日本的国花,樱花深受日本人与游客的喜爱。目前日本的樱花种类共有300多种,樱花的花季是4月,由南往北依次盛开,最早可以观赏到樱花的是冲绳岛,而最姗姗来迟的樱花则是全日本最寒冷的北海道。樱花的花期不长,盛开的时间一般为10天,就如一片粉色的云彩由南往北飘过整个日本。
樱花绽放时,在公园及街道的赏花处,便可闻到淡淡的花香和欣赏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的樱花。每当这时,日本各地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樱花祭”,亲朋好友围坐在樱花树下,取出各自准备的便当(饭盒),饮着香槟或是日本清酒,谈笑风生,身边还不时有花瓣随清风掠过,赏花的人群无论是认识或是不认识的,都会不时点头打招呼,甚至交换食品。与其说是赏花,不如说是赏花让大家有了一个真正的“家庭日”和“友谊日”,难怪日本人乐此不疲,甚至有些公司将赏樱花列为公司的“指定项目”。
http://www.topit.me/album/1179224
此为Ⅱ专辑,感谢支持Ⅰ辑↑
外国辑
http://www.topit.me/album/1201021
《单身男女》
《窃听风云》《窃听风云2》
《四大名捕》《大追捕》
《宝贝计划》《大魔术师》
《新警察故事》《天下无双》
《無間道II 》《無間道III》
《麦兜响当当》《前度》
《全城热恋》《低俗喜劇》
《十月围城》《夺命金》
《九品芝麻官》《婚前试爱》
《枪王之王》《瘦身男女》
《叶问》《叶问2》
《长江七号》《追凶》
《武侠》《门徒》
《头文字D》《暗战》
《华丽之后》《2046》
《逃学威龙》《神话》
《花田囍事2010》
《旋风小子》《喜愛夜蒲》
《浮城大亨》《十二夜》
《一九四二》《白鹿原》
《金陵十三钗》《鸿门宴》
《南京南京》《王的盛宴》
《赵氏孤儿》《边境风云》
《赤壁Ⅰ》《赤壁Ⅱ》
《雪花秘扇》《可可西里》
《我11》《海洋天堂》
《万有引力》《色戒》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太阳照常升起》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谍海风云》《立春》
《美人草》《浮城谜事》
《第一次》《危险关系》
《青魇》《伤心童话》
《听说》《艋舺》
《星空》《不能说的秘密》
《女朋友○男朋友》
《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
《不能说的秘密》
《想幸福的人》《转山》
《爱的面包魂》
《翻滚吧!阿信》
《海角七号》《第36个故事》
《一頁台北》《大灌篮》
《恋爱通告》《台北飘雪》
《逆光飞翔》《渺渺》
《九降风》《十加十》
《爱的发声练*》
《第四张画》《初恋风暴》
《最遥远的距离》
《有一天》《恋爱恐慌症》
《当爱来的时候》
《五月之恋》《女孩坏坏》
《街角的小王子》
《*在咫尺的爱恋》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带一片风景走》
《沉睡的青春》《阳阳》
《昨日的记忆》
《南方小羊牧场》
《咖啡时光》
《岁月无声》
《她,一个人的旅行》
《为你而来 》
《初恋红豆冰》
《夏日乐悠悠》
《第三个愿望》
《记录》
《斗茶》《神奇的洗衣机》
已收录完毕。
♡.Summer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
1948年,赫本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境,开始电影。1954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她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1955年,她凭借电影《龙凤配》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1961年,她主演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
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阑尾癌病逝,享年63岁。
赫本一生**获得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中文名
奥黛丽·赫本
外文名
Audrey Hepburn
别 名
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国 籍
英国
民 族
比利时、荷兰、英国、爱尔兰混血
星 座
金牛座
血 型
A
身 高
170cm
体 重
50kg
出生地
比利时布鲁塞尔
出生日期
1929年5月4日
逝世日期
1993年1月20日
职 业
电影、舞台剧演员
毕业院校
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
经纪公司
派拉蒙、华纳、联美、环球等
代表作品
罗马假日,窈窕淑女,蒂凡尼的早餐,龙凤配,谜中谜
主要成就
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奖
托尼奖最佳女主角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
美国演员工会奖终身成就奖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于中国香港,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歌手、演员和音乐人,大中华地区乐坛和影坛巨星,演艺圈多栖发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是1980年代香港乐坛的殿堂级歌手之一,曾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他是第一位享誉韩国乐坛的华人歌手,亦是华语唱片在韩国销量纪录保持者。他于1991年当选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1993年主演的《霸王别姬》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他亦凭此片蜚声国际影坛,并获得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贡献奖。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 张国荣(原名张发宗)
外文名: Leslie Cheung(英)、レスリーチャン(日)
别名: 哥哥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客家民系)
出生地: 香港九龙
出生日期: 1956年9月12日
逝世日期: 2003年4月1日
职业: 演员、歌手、音乐人
毕业院校: 英国里兹大学纺织管理系一年级
经纪公司: 环球唱片
代表作品: 霸王别姬 阿飞正传 东邪西毒 金枝玉叶 倩女幽魂 沉默是金
主要成就: 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终身成就奖
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
十大中文金曲银禧荣誉大奖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十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
主要成就: 美国CNN全球五大指标音乐人
CCTV-MTV音乐盛典亚洲最杰出艺人
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首位享誉韩国乐坛的华人歌手
华语唱片在韩国销量纪录保持者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
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
美国CNN亚洲最伟大25位演员之一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男主角
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外语片男主角
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最佳男主角
亚洲十大最受欢迎艺人奖
籍贯: 广东梅县
身高: 175cm
血型: O型
星座: 处女座
爱好: 绘画、看电影、听音乐、看书
张国荣音乐专辑&影视剧作品音乐专辑 ▪ 爱火 ( 1986.10.1) ▪ 陪你倒数 ( 1999.10.13) ▪ 戏魅 ( 2006.9.12)
▪ salute ( ***.8.23) ▪ 光荣岁月 ( 1993.1.25) ▪ 一切随风 ( 2003.7.1)
▪ 挚爱 ( 2003.4.1) ▪ 兜风心情 ( ***.1.1) ▪ 狂恋 ( 2003.4.1)
▪ 风继续吹 ( 1983.1.1) ▪ 拒绝再玩 ( 1988.3.7) ▪ 情人箭 ( 1979.9.1)
▪ 全赖有你 ( 1985.7.28) ▪ 为你钟情 ( 1985.5.14) ▪ 一片痴 ( 1983.10.25)
▪ 大热 ( 2000.7.1) ▪ 宠爱 ( 1995.7.7) ▪ 红 ( 1996.11.26)
▪ 侬本多情 ( 1999.5) ▪ Stand Up ( 1986.5.10) ▪ Virgin Snow ( 1988.2.5)
▪ 风继续吹 ( 1983.5.1) ▪ Untitled ( 2000.3.1)
电影作品 ▪ 异度空间 ( 2002) ▪ 阿飞正传 ( 1990) ▪ 春光乍洩 ( 1997) ▪ 家有喜事 ( 1992)
▪ 胭脂扣 ( 1987) ▪ 夜半歌声 ( 1995) ▪ 霸王别姬 ( 1993) ▪ 东邪西毒 ( 1994)
▪ 金枝玉叶 ( 1996) ▪ 倩女幽魂 ( 1987) ▪ 英雄本色 ( 1986) ▪ 花田喜事 ( 1993)
▪ 鼓手 ( 1983) ▪ 圣诞快乐 ( 1984) ▪ 恋战冲绳 ( 2000) ▪ 倩女幽魂2 ( 1990)
▪ 东成西就 ( 1993) ▪ 纵横四海 ( 1993) ▪ 枪王 ( 2000) ▪ 流星语 ( 1999)
▪ 喝彩 ( 1980) ▪ 失业生 ( 1981) ▪ 大富之家 ( 1994) ▪ 英雄本色2 ( 1987)
▪ **男女 ( 1996) ▪ 缘份 ( 1984) ▪ 红楼春上春 ( 1978) ▪ 柠檬可乐 ( 1982)
▪ 冲激21 ( 1982) ▪ 杨过与小龙女 ( 1982) ▪ 龙凤智多星 ( 1984) ▪ 新最佳拍档 ( ***)
▪ 安娜玛德莲娜 ( 1998) ▪ 星月童话 ( 1999) ▪ 九星报喜 ( 1998) ▪ 大三元 ( 1996)
电视剧作品 ▪ 浮生六劫 ( 1980) ▪ 鳄鱼泪 ( 1978) ▪ 浣花洗剑录 ( 1979) ▪ 甜甜廿四味 ( 1981)
▪ 武林世家 ( 1985) ▪ 凹凸神探 ( 1982) ▪ 大内群英续集 ( 1980) ▪ 游侠张三丰 ( 1981)
如果说Prospero(比喻Karl Lagerfeld)在Chanel施展的水上巫术,象征了一天的开始;那么,在Alexander McQueen上演的水下魔法,则代表了这一天不一样的终结。Lagerfeld的模特,是仙女;Sarah Burton的模特,是女神。她本季的服装系列,基础在三个G上:第一个G是 Grès(法国高级定制品牌,擅长褶裥),她从Grès那里拿来了褶裥和垂褶;第二个G是Gaudi(高迪,西班牙建筑大师),她从Gaudi这里拿来了建筑特色;而第三个G是Gaia(地母盖亚,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神),她从Gaia这里拿来了海洋生命包容万物的感觉,这种感觉深深融入了T台上的服装:比如由珊瑚和贝壳构成的套装,或者饰有藤壶图案的极其精致的马特拉斯提花织物,或者印有牡蛎图案的分层螺纹环状薄绸(就这还只是个开始,图案复杂着呢)。如果继续做类比,那么,一条蕾丝连衣裙上的黑皮贴花,就像是一片浮油;而用铜丝、银线和金丝编织而成、有着福腾纳褶裥的透明硬纱,则像是海盗埋下的宝藏。
服饰的细节,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制作,美得足以令服饰本身黯然失色。这种情况,确实在Lee McQueen身上发生过多次。不过,Sarah Burton早已凭借其女性特质赢得交口赞誉,这一女性特质,也明显提升了这一系列服装的格调。腰部高高提起,夸张的帝国线(高腰线)褶裥,随着模特的脚步上下起伏,“就像在海里游来游去的水母”,她说道。最夺目的设计要属一套杏黄色的裙子,这也是设计师的最爱。同样,在她看来,三角裙的设计就像在游泳一般。另一条连衣裙,与罩衣一样,苍白、脆弱,则像海浪一般向前翻滚。
不过,本场发布,证明了她与McQueen品牌设计核心之间的紧密联系。与贝壳内部一样呈半透明状的调色板,透着一种明白无误的美;这种美,McQueen本人可能会觉得应该以某种方式予以打破。而她也适当地引入了光滑的黑皮革,这块黑皮革,就像从鳞光闪闪的鱼群中横贯而出的凶猛梭鱼——象征了她昔日导师的精神。她永远也无法摆脱他的影响,似乎她也不想从中摆脱。
2011年10月4日 巴黎
欢迎大家加入时装发布小组:
http://topit.me/group/6664
当观众在位于Rue Cassette大街的Balenciaga秀场里就坐时,至少有五张长凳塌了下来。昨晚蛋奶酥吃多了?幸好,没有人伤势严重,只是受了点惊吓。不过,在另一条长凳塌下之前,秀场上响起一个声音,让观众全体起立。感觉像是在教堂一般。这倒也挺适合:长久以来,时尚界不是一直在Nicolas Ghesquière的圣坛前膜拜嘛。
即便没有出现长凳倒塌的场面,本场秀仍然会是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Nicolas Ghesquière新装发布。他时常翻阅Cristobal Balenciaga的资料,不过今年的春季时装周上,其他设计师也纷纷把目光转向上世纪中叶的设计。那么,是什么把他和其他设计师区分开来呢?是他把传统高级时装改制为街头潮流的方式。一方面,他扪心自问,一个典型城市家庭的全部衣物,究竟由哪些元素构成呢?另一方面,他应该如何运用品牌传奇设计师的漂浮乃至悬浮廓形,并将这些元素Balenciaga化呢?
受到日常牛仔外套的启发,他设计了触感松软的撞色上衣,该款式的肩部设计极力夸大,而与衣服搭配的短装却非常短小。牛仔面料也出现在秀场上,只不过,他们并非以Nicolas Ghesquière招牌的彰显臀部与腿部的裤装造型出现,而是高腰带外加褶皱,其中褶皱的形状很大,与模特大腿的线条一脉相承。水手服亮相的形式也十分特别——大号的V领横棱纹长袍。就算是白色T恤,也采用了高级定制一般的处理,采用泡沫似的面料,随心所欲地进行不对称剪裁缝制而成。有些服装设计得非常大胆,不过,它们必然会受到Nicolas Ghesquière疯狂粉丝的追捧。
时装秀接*尾声的时候,Nicolas Ghesquière展示了一系列晚装造型。这些晚装,或由纪录片式的黑白印花拼接而成,或由棕褐色与黑色的镶片拼合而成,华托背(Watteau back,指女士礼服,从领口到下摆的宽松而不束腰的背部设计),像气球一样,在模特身后浮动。她们头戴的遮阳帽(借用一张Irving Penn拍摄的照片),有着椭圆形的宽大帽檐,再次强调了衣服上醒目的斜裁线。
如果说发布开始前播放的《双峰》电影原声给了观众什么暗示的话,那么,“不要目不转睛,而要眼观八方”至少是设计师Ghesquière的部分理念。(顺便说一句, David Lynch此刻正当大红大紫——Silencio,现在巴黎人最常谈及的新夜店,正是由他设计。)没有人能够像 Ghesquière那样,设计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阿门。
欢迎大家加入时装发布小组:
http://topit.me/group/6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