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意国画翠鸟的图片专辑列表,每个写意国画翠鸟相关图片专辑均由普通用户整理而成。通过欣赏专辑名称、风格和缩略图,能够迅速找到与你同样品味的用户创建的专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品味的图片。写意国画翠鸟图片专辑列表,希望能帮您找到喜爱的图片。
况晗 1961年生于江西宜丰,现定居北京.***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荣获首届徐悲鸿奖学金。199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毕业分配至北京,住在胡同里,对胡同产生了情感。他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对即将拆除的民居情有独钟,从日常生活的景物中发现诗意和美的韵致,在探索中创造出宽线条铅笔来描绘北京的胡同。
宽笔铅笔画是一种新画种。宽笔铅笔画可以说是况晗的发明,此前仅有个别外国人拿来作速写,真正当一种正规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还没有。况晗摸索了很久,终成气候。这种宽笔铅笔画讲究笔触,一笔是一笔,不可涂抹,颇像中国画、中国书法、木刻和水彩。画时手臂必须很用劲,一笔下去,画纸上会留下一个凹沟,摸起来颇有立体的质感。这种画吃功夫,不大的一张画,要耗时整整七至十天。况晗是个壮汉,连续画画,七天下来,竟大病一场,可见耗精力之大。如此看来,这部图集可算是一部身心投入的力作了。宽笔铅笔画看起来和常见的铅笔画一点都不一样,猛一看,还以为是水墨的呢,感觉很好,很美。
图片资料均收集于网络...............
加藤彩(Aya Kato) ,女,1982年1月14日出生,现居于日本爱知县濑户市. 加藤彩 (Aya Kato) 2004年毕业于日本爱知教育大学,就读艺术及图形图像设计专业,从2005年开始,就跻身于日本的插画家行列.加藤彩 (Aya Kato)为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知名杂志绘制插图,并参与电视广告的制作.目前她主要从事印刷及插画设计.
加藤彩作品风格
日本插画设计师加藤彩以其独特的诡异华丽古典的画风闻名于国际画坛,加藤彩前期作品多为夸张变形的人体,充满印度式华贵与性隐喻.*期作品色彩张狂炫目,充溢着日式风格,以及对称、和谐、多重的佛教气息.
加藤彩呈现出一种融古典和当代于一体的诡异与古典之美.加藤彩对传统的日本风格和古典的西洋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现代艺术作品的精髓,她在日本风格上的表现,受到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她也对拥有悠久文化和历史的古老建筑情有独钟.这种风格令人联想到19世纪英国的著名插画艺术家比亚兹莱,因此,加藤此被欧美艺术界誉为"东方的比亚兹莱".
从日本传统艺术中萃取精华
加藤彩不但从日本的传统文化中萃取精华,又巧妙地将她所热爱的这一切以画的姿态传递给热爱艺术的人们.加藤彩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日本文化,画风充满了日本的古典美及现代美,并且添加了现代的华丽感.
加藤彩的画里融入了漫画和时尚的元素,大量运用日本传统的和服.又借童话故事或宗教传说为主题,文化的写照在她的画作里恣意流露.创造了结合东西方绘画特点的加藤彩的图像世界.充满漫画、时尚等元素
加藤彩绘画作品呈现出华丽、梦幻、迷惑众生的,诡异的迷人画面.画作的美除了在色彩和形式上有所体现,更是画面人物气质与感觉的结合.张扬肆意的笔调,姿态华丽的女子,画布上浓烈眩目的色彩带着深入骨髓的妖娆和魅惑,仿佛一幕幕颓废奢华的剪影.这就是加藤彩,一个日本女生展示给世人的奔放和执着.那份奔放笔触,那细致画风,那无人能敌的超然形象表现力.呈现出让人置身于梦幻的,唯美的仙境的图像世界,以及一种融古典和当代于一体的诡异与古典之美.
编辑本段加藤彩绘画创作类型
一、古典.
加藤彩的绘画图案性极强,图像利用古典的形象.如:线描的古装女孩,凤凰,月、云等,有的是从传统绘画中直接引用;
二、华丽.
加藤彩的作品多用金、红、黄、蓝等的对比或渐进的并置的色彩.有着维也纳分离派艺术家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作品的意味;
三、阴郁.
在表现华丽的同时,还有一类作品,具有阴郁的氛围,采用墨色、抽象性因素;
四、扭曲.
她偏爱线性绘画,对线的运用比较纯熟.随心所欲地引出了形象扭曲,画出了画家的心象和情感.作品《新生》(I am Born,2008)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凤凰涅盘和西方维纳斯的诞生传说,引用了凤凰、青竹和古典仕女形象,以线描勾勒,以*涂手法填充绿、蓝、黄、白等对比颜色,描绘了"我"的诞生的那一刹那,营造了一种神秘、幽深、阴郁的氛围,吸引着观者的视觉,也表现出了一种艰难的痛苦与初生的喜悦的深刻哲理.人生如此,艺术亦如此.《八歧大蛇》(Yamatanoorochi,2004)以日本《古事纪》中记载的一个传统故事,表现了怪物吞噬被献祭女孩的一刹那,采用了黑与土黄、白色的对比,依靠线描的手法,充分地描绘出了怪物的贪婪、女孩的羸弱和气氛的恐怖.
加藤彩作品的色彩运用
加藤彩的插画作品在色彩上有两种趋向:一类是绚丽,含有浓厚的商业广告味道,这其中汲取了日本传统绘画,尤其是浮世绘色彩的营养;另一类是黑白或素雅的色彩,图像变形而具有张力,追求中国画的意境.
加藤彩作品艺术价值
加藤彩用其华丽的作品给人们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和谐世界,描绘内心灵魂世界的美丽事物,展现出新一代女性的风貌.
加藤彩属于年轻的80后一代,但她的作品风格已趋纯熟,在国际上已崭露头角,并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传统艺术,对加藤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她想把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唤醒每一个人身上潜在的热情,她把这一愿望注入了作品之中.使观众想起他们自己的历史、祖先和真实的愿望,就像艺术家本人所说的:"这是我的祈愿,它构成我所有艺术作品的基础."观者可以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这种特点,表现出她的内心情绪和对生活的热爱.她通过作品,创造了一个所有人的心灵都和谐统一的梦幻世界.她在艺术作品中以令人震惊的视觉效果,包含了对充满流动着的建筑,迷人的美女,极其明细的植物幻境的形象.而进行了清晰的描绘.
纵使你从未听说René Gruau ,也能第一眼就从这些插画感受到大师气息,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插画大师,René Gruau 的时尚插画独具风格,如今有不少模仿他这种意境排的水彩插画,但René Gruau的笔触无法复制,浑然天成的线条与色彩在时尚插画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法国画家René Gruau 的重要,不仅来自他独特的虚实结合水彩风格,将东西方绘画艺术相结合,令当时的人们耳目一新,更因为René Gruau 与Dior品牌的合作,他的插画与Dior在50年代推出的“New Look”风格紧密结合,流畅大气的线条勾勒出明显的女性曲线,修身、高雅、大气,色彩则是大面积色块的泼洒,这些插画与人们脑中的Dior服饰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Rene Gruau的时尚插画千变万化又不离独特的个人风格,总有一副浓妆淡抹寥寥几笔洒脱泼墨的感觉。硬朗写实的人物线条与水彩画色彩填充的结合,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东方的水墨画最能引人联想,产生意境,Rene Gruau的插画就有这种效果,给人以遐想的空间,画中女子的形象也被无形中烘托,吸引了众人目光。Rene Gruau 擅用线条、色块来表达内心,他曾说:“线条就是我的风格。一条线,正是所有艺术的基础。一条单线可以勾画出大小、高贵和感觉”。
西斯莱,法国画家。
1839年10月30日生于巴黎,1899年1月29日卒于巴黎*郊。主要画风景画,曾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绘画展览。
早期代表作《木料场》、《枫丹白露河边》、《圣马丁运河》等表明他对色彩感觉特别敏锐,笔触轻快而有变化,特别善于运用微妙的色彩 关系,表现具有诗意 的自然景色。
后期因受新印象主义影响,作画多采用点彩技法,
作品有重在表现物象实体感的倾向,但缺乏内在诗意。作品还有《鲁弗申的雪》("Snow at Louveciennes", 见插图)、《马尔港的洪水》、《洪水泛滥中的小舟》等。
作家简介:
1839年 出生在巴黎,但其父母都是英国人(父亲在巴黎经商)。 幼年时的西斯莱在法国巴黎渡过。
1857年 十八岁的西斯莱遵循父亲的期望前往伦敦*商四年,回来后在一家商行工作。
1862年 喜欢钻研文学和绘画的西斯莱回到巴黎后,在格莱尔画室学*,在那里他遇见了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巴齐依和奥古斯特·雷诺阿(Auguste Renoir,1841-1919)。
1863年 西斯莱和莫奈、雷诺阿、巴齐依四人因不满意学院派教学,一起到了枫丹白露附* 西斯莱作品
的舍依村。
1866年 与雷诺阿住在马尔洛德。并参加1866年沙龙,那时西斯莱的作品带有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和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的画风。
1867年 与巴齐依住在翁弗勒。普法战争时期西斯莱以英国公民的身份转赴伦敦,并认识了丢朗·吕厄。
1870年 普法战争使西斯莱破产,经济拮据,他移居到巴黎附*的塞纳河畔居住。 1871年 西斯莱在伦敦展上展出了两幅画。
1873年 西斯莱的三幅画被丢朗·吕厄收进了陈列馆目录。
1874年 参加第一届“独立派画家”的展览会(从此就称为印象派)。
1876年 参加印象派①展览会。
1877年 参加印象派展览会。
1878年 西斯莱离开印象派。
1882年 参加印象派解体后的一次展览会。
1883年 丢朗-吕厄为西斯莱举办了第一个个人画展。 1890年 西斯莱的身体开始不太好了。
1894年 古斯塔夫·约弗鲁瓦探望西斯莱,那时的西斯莱已经非常忧郁,晚年的西斯莱在艺术上郁郁不得志。
1897年 名画商乔治·柏蒂举办了一次西斯莱作品的大型展览会,但批评界对这个展览会默不作声。
1898年 西斯莱患上了咽喉癌。
1899年 1月21日,西斯莱感到将永别与人世,他唤来莫奈,同他告别。1月29日,西斯莱不幸逝世于洛南河边的莫雷附*,享年60岁。
代表作品:
阿尔让特依小广场
阿尔让特依的人行桥
塞纳河边的小村庄
莫利赛的赛船会
温*
鲁弗申的花园小路
村边小路
拖轮
鲁弗申大道的第一场雪
苍鹭的巢
春天的草地
汉普顿庭院的大桥下
莫利的节日
马尔风景
码头的沙滩,马尔港
法国赛夫勒
朝阳中的莫利
摩莱雪景
莫利风景
从弗比林往卢维锡安的道路 朝阳下的摩莱教堂
去往森林的女人们
马尔港的洪水
鲁弗申的雪
沈扬,当代插画家,艺名“呀呀”。画风细腻,具有国画功底,使她的画古韵十足,洋溢着水墨风情,在表现慵懒的女人之时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006年7月大学毕业设计作品《界灵》经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为院藏作品奖;2008年作品《相见欢》获金龙奖最佳插画金奖。
出版作品
微凉文集《爱后动物伤感》全文配图
苏枕书文集《相见欢》全文配图
《空煜断锦》封面
《最后的格格》封面
《大清后宫》封面
《胭脂雪》封面已出版《一个人的后宫》封面
《母爱真可怕》封面《青莲纪事》封面
《江山谣》封面《海棠依旧》封面
《我的第一本世界文学名著》系列图书内文插图
《三生三世枕上书》繁体版封面
《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繁体版封面
编辑本段
个人作品集
画集《青瓷》
画集《薄姬》
《青莲纪事》封面
画集《唯墨》
绘本《她她》
诗画集《花·女词》
吴祖望:
在美国的一次民意测验:“您认为当代最杰出的画家是谁?”结果有82%的人投了诺尔曼·罗克威尔。
诺尔曼·罗克威尔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富裕而且充满文艺氛围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纺织厂的经理,常常给儿子读狄更斯的小说,而诺尔曼的母亲是英国画家汤姆希尔的女儿,她对诺尔曼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他14岁时便决定从事艺术创作,先后在纽约的高等艺术学校与国立艺术学院学*。16岁那年,他为纽约的一个十分著名的商店设计,制作了四张圣诞卡而得到人们的首肯。此后,他便不断地进行创作,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他的超人的天赋。1936年他与玛丽·巴斯朵结了婚。1935年起他为马克·吐温的两本小说作了连环插图。这时,他的艺术趋于成熟,已达到一个新的深度与高度。二战爆发后,他深入前线,创作了一些厌恶战争,期盼和*的作品。后来,这些作品却受到一些人的抨击,不过,1977年他还是得到总统授予的“自由奖章”的荣誉。
这位艺术大师于1978年11月8日离开了人世,享年84岁。他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但是,他依旧是千千万万大众所熟悉,最喜爱的艺术家。
去年,我有幸收到友人送我的一本1997年新版诺尔曼·罗克威尔画册,粗略浏览一遍,耳目为之一新,细细的逐画阅读,品赏,更是回味无穷,爱不释手了。
有一次,曾经与魏铁谈到过这位画家,他说:他最崇拜的漫画家就是诺尔曼·罗克威尔,不惜化几百元“重金”,购买他的画册。画家用细致、犀利的眼睛,在烦杂纷纭的现实生活中搜索、捕捉创作主题,然后用他的独特、丰富的想像力与扎实的绘画功力,精细入微地进行加工绘制;夸张准确而适度,同时散发出浓郁、深邃的幽默情趣,感染着人们,使之发出会心的笑。他的艺术天赋,自然是勿庸置疑的,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中还饱含着他对广大人民群众深切的同情与爱怜。
梁启德,现任广西文学杂志社副社长、美术副编审。8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及书籍插图,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安徽、云南、花城、广西等多家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参与绘画的《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特别金奖、“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套书一等奖,“第二次世界大战连环画库”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套书三等奖。[1]擅长于人物画创作,作品笔墨浑朴、格调清雅、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并强烈感受到画家所感受的时代精神。国画作品多件被国内外人士收藏。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 梁启德精心绘画的《古代神话人物白描画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集民俗学、文学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其内容都是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有始祖神、创业神、英雄神、自然神、爱神、守护神、福神、财神。这些神话、传说人物丰富多彩,各具性格。其中有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有修天造地造人类的女娲;有发明农业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有统治四方,威力无比的黄帝轩辕氏;有神通广大,征服海洋的八仙;有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孙悟空;有智勇双全、忠义凛然的关公;有禀性正直、不惧邪祟的钟馗;有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中的角色: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柳毅与龙女、许仙与白娘子;有保护百姓幸福生活的四大天王:风、调、雨、顺;有被尊为护佑人类的动物“四灵”:龙、凤、麒麟、龟。这些人物及故事呈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万物的天真美丽而有趣的艺术想象成为长盛不衰、流传千载的艺术题材。这些人物经过梁启德的精雕细刻,勾勒得灵妙自然,形态栩栩如生,线条柔美流畅。梁启德的古代神话人物白描七十六图,正是他基于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的精心之作。他笔下的神话人物(或“神”),无一不洋溢着世俗的人情味。在造型上,着眼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审美情趣,男性英俊,伟岸、威严,充满阳刚之气;女性窈窕、苗条、端庄,富有阴柔之美;儿童则天真烂漫,稚气可爱。 梁启德的线描人物,笔势圆转,衣带飘举,颇有“吴带当风”的韵味,线条飘逸、聚散、疏密运用得体,富有美感。 梁启德曾以20多年时间创作了不少的连环画佳作,他塑造的连环画、插图、封面人物,以男性英俊潇洒、女性美丽典雅著称。其参加绘制的《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曾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特别金奖,“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套书一等奖,《第二次世界大战连环画库》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套书三等奖。天才出于勤奋,正是经年累月辛勤的艺术实践,让他的才干在创作本画谱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梁启德,现任广西文学杂志社副社长、美术副编审。擅长于人物画创作,作品笔墨浑朴、格调清雅、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并强烈感受到画家所感受的时代精神。国画作品多件被国内外人士收藏。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
图片资料均收集于网络......
丁绍光,杰出的现代艺术家,曾任教云南艺术学院,开创出闻名中国现代画坛的云南画派。 1979年,将大型壁画《美丽、富饶、神奇的西双版纳》献给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1983年在加州大学教授中国现代重彩画。 1990年,东京第一届国际艺术展上,评出十四世纪至今最杰出的艺术家,他排名第29,是唯一上榜的中国画家。 1992年3月,佳士德中国19世纪——2O世纪绘画拍卖,他的作品《白夜》以22O万港币售出,创中国在世画家作品售价之最高纪录。同年4月,他的丝网印版画作品展在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举行,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华裔在世画家。 1995年1月,联合国邮政总局从他设计的七张重彩画中选出六张作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纪念邮票,第七张则被选作“世妇会”的首日封。2月他的艺术中心在洛杉矶建成,同月,日本NHK出版了他的大型画册。 至今他已在世界各地举办了3OO多次个人画展,作品被4O多个国家收藏,连续三年被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被美国五个大城市的**授予特别奖,为国际画坛举足轻重的人物。法国当代权威的美术评论家帕里诺称他的艺术“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他用一支神似的笔,使自己成为二十世纪的乔托”。
韩国插画漫画家金政基(Kim Jung-Gi)出生在韩国的京畿道,在庆北浦项地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进入大学后,再加上军队生活,在釜山一共生活了八年。2002年结婚,2004年后举家迁至首尔。现在为了培养更多的漫画人才,他在首尔弘益大学前创办了专门的美术学院——Ani.Changa Cartoon Institute。 谈及自己学*绘画和漫画的经历,金政基说:“我就读的是韩国东义大学的西洋美术专业。在我进入美术系的时候,韩国才有了第一个和漫画相关的学科。由于专业是西洋画,所以漫画都是通过自学。至今为止,所有的作品都是通过观察,从大自然获得灵感后,自然而然地画在纸上。” 大学二年级时,金政基优秀的画功受到了《Young Jump》杂志编辑的关注和青睐,并向他约稿。于是,2001年至2002年,金政基开始为《Young Jump》创作漫画《Pony Pony》,正式踏上了漫画之路。 十年过去,金政基在漫画、电影、广告和小说插画等相关领域成绩斐然。除了在《Young Jump》杂志开辟《Funny Funny》专栏外,他还在Naver Webtune 网站连续三年连载漫画《T.L.T》(《Tiger the Long Tail》),并结集出版了六本单行本。而他大受好评的草图集也已经出版了两本,分别是《2007 SKetch Collection》和最*发行的《2011 Sketch Collection》。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GOM TV”、“大韩航空”和“ACUTION”等韩国著名企业的广告制作。在插画方面,他为法国科幻作家贝纳尔·韦尔贝(Bernard Werber)所著的《Paradis Sur Mesure》韩文版绘制的插图,也获得了如潮的好评。
介绍
金政基为《Young Jump》杂志绘画作品 而《Young Jump》杂志的《Funny Funny》专栏,更是金政基探索漫画表现方式可能性的试验田。 金政基最新的创作计划,是将贝纳尔.韦尔贝2006年出版的小说《Le Papillon Des Etoiles》(《Butterfly of the Stars》,译为《群星之蝶》)改编成漫画。谈及未来事业的目标和方向,金政基说:“一直希望画出能够挑战外国漫画名家的作品。也想创作那种描绘带有较强专业性的职业剧。 在数码绘画大行其道的今天,金政基依然坚持着传统的手绘方式。“电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如果能够灵活运用的话,能画出非常好的作品。不过因为我一直坚持手绘,对徒手创作更为熟练,相信用自己的手和笔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味道。但是有时间的话,也想学*电脑作画,尝试更多的作画方法。不过如果依靠电脑的话,作品会有一种标准化的感觉,所以自己对数码绘画多少有些回避心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金政基*时的创作自然离不开称手的工具。日本原装的针管笔(COPIC Multiliner 0.2,0.25)、德国进口的施德楼针管笔(STAEDTLER pigment liner 0.05,0.2,0.3)、日本百乐超细钢珠笔(PILOT HI-TEC-C 0.03),以及德国原装红环美术钢笔(Rotring Art Pen)都是他最爱的手绘兵器。在给画稿上色时,则多用油性有色铅笔和水彩。至于纸张,金政基倒是不挑剔,除了最常用的200g图画纸和A4纸之外,凡是视野所及的纸张都能拿来作画,这也解释了他的草图集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速写随随便便的涂抹在报纸和便签上。 看金政基作画,最叫人惊叹的是他落笔之前从不打草稿,经营位置、构图布局、章法考虑全在心中。这种绘画方式,倒与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所倡导的“重大体,*精微。落一笔而定全局,继之以全其神采”的画法非常相似。在刚刚结束的韩国富川国际动漫展上,金政基花了三天时间,在长9米的巨幅白布上画下了一个具有鱼眼变形效果的**场面,人物、车马齐备,姿态各异,令人叫绝。“一旦决定画什么之后,先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的场景,立马下笔。落笔勾勒时不是仔细的画,而是点到为止,然后在上面用油性有色铅笔或是用水彩上色”。金政基坦承自己与其他画家相比,在画稿上画出Sketch花费的时间很短,“主要是因为构想出场景后,几乎不需花费时间去找资料,大部分图像都好像储存在脑海里,自然而然浮现出来,照着描下来就可以。虽然少量复杂的图像还是需要参考相关的资料,但是大部分只见过一次的画面和场景,在下笔时都可以构现出60%——70% 除了创作前的成竹在胸和创作时的下笔如神,金政基对自己作品最满意的地方,还在于作画素材的多样性和题材的广泛性。“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活的生物,还是人工制品,凡是眼睛能看到的都是我的素材,皆可入画。”在金政基创作的插画中,以“人鱼刺身”(以美人鱼作为刺身的食材)、“牙医”、“纹身男女”和“捕鱼”为题材的作品出现频率最高。其中,以“人鱼”为主题的作品表现力最为惊人:挤迫狭窄的寿司店中,老师傅手持利刃,在一条人鱼的鱼身上切片取材。老师傅的坦然,伙计的木然,以及一旁大快朵颐的食客的漠然,与任人摆布的人鱼构成了强烈反差,效果极为惊悚。谈到创作以上作品的灵感来源,金政基说:“*时主要从众多的影像和书本中,还有经历的事情中努力寻找灵感,比较喜欢军旅生活,表现丰富的人体,机械类,以及动物类的题材。之所以多次以人鱼为主题,主要是因为人鱼会使女人的体态呈现更为多元化的元素。仔细描绘牙医和纹身的场景,是因为对精细的器械和手术场面比较感兴趣。至于作品中多次出现渔民出海或捕鱼归来的画面,则是因为我在高中之前一直在海岸城市生活,对渔民的生活场景比较熟悉”。
语录
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和漫画家,金政基更是滔滔不绝,“初高中时代,深受日本漫画家的影响。特别喜欢鸟山明、大友克洋和士郎正宗。到了大学时代,则更欣赏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Ilya Yafimovich Repin,1844—1930),以肖像画著称于世的美国写实主义画家萨金特(John Singer Sagent,1856—1925),以及被《***》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的插画家诺曼·洛克威尔(Norman Rockwell ,1894——1942)。”“大学时代对写实性的画比较感兴趣,自然而然的对中国画家有所接触。非常喜欢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1904—1986) 的《流民图》,还曾经把它贴在墙上观摩。最*还购买了水彩大师关维兴先生(1940——)的水彩画画集。”
法国画家:William Bouguereau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介绍:
威廉·布格罗 (Bouguereau,Adolphe William,1825.11.30--1905.8.19)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
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布格罗的画作里,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有妇女,仙女和农村姑娘等人物。其环境多为乡间丛林,宁逸静瑟。在人物造型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斥其他艺术流派,因而被现代批评家指责为保守的画家。
布格罗绘制了大批的乡村田园情调的作品。农妇、乡下小孩、流浪者、吉普赛女郎、牧羊女等等都成为了他作品下单纯、善良、美丽的形象,其身上穿着的衬衫、格子图案的意大利地方服饰、绝不重覆的服饰配搭是他在意大利四年取经行所看到并记录下来的,且自画家魔术般的手底下都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且色彩瑰丽的诗歌般的作品。
在当时的年代,他的画非常受欢迎,特别受到英美两国民众的青睐,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大众对于他那种对唯美的诠释感到不可思议且喜爱万分,可说是继安格尔以后的另一个把古典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巨匠,甚至认为他可以媲美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同样以温柔婉约的画风取胜,擅刻画典雅气质的女性形象。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 1825 – 1905) ,於1825年11月30日出生在La Rochelle(在法国西部沿海)的一个酒庄。 他21岁时前往巴黎进入Francois-Edouard Picot工作室,并开始参加the Prix de Rome(一个美术奖项)的竞选,在1850年获奖,补助他到罗马的Villa Medici(法兰西学院的意大利所在地)进修四年,他把握机会研究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名作,同时也广泛旅游了意大利的农村,这段时期的经历奠基了他日后的风格与主题。回到巴黎后,他常在沙龙展出,作品广受公众与批评家欢迎,也被代理销受到美国与英国,并且获得许多奖项,在1859年受封,1876年获得Legion of Honour(荣誉爵位),一度成为Academie des Beaux-Arts of the Institut de France的四十名成员之一,这是法国艺术家的最高荣誉;此后又成为比利时与西班牙的荣誉爵士、荷兰皇家美术学院的院士。 他是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
1883年他成为沙龙领导人,致力於提升新进美术家的福利,并在学院中教课。最终在1905年8月19日去世。之所以会选择Bouguereau的作品是因为以天使与神画为主题的画作,另外还有女祭司那一幅。 如果把神话故事纳入奇幻的选题,奇幻的疆界将可以延伸至更深隧的时代,也更能表现出一脉相承的悠远历史;或许也可以观察西洋艺术发展对於奇幻画作的影响。
Biography of William Bouguereau
William Bouguereau is unquestionably one of history's greatest artistic geniuses. Yet in the past century, his reputation andunparalleled accomplishments have undergone a libelous, dishonest, relentless and systematic assault of immense proportions. His name was stricken from most history texts and when included it was only to blindly, degrade and disparage him and his work. Yet, as we shall see, it was he who single handedly opened the French academies to women, and it was he who was arguably the greatest painter of the human figure in all of art history. His figures come to life like no previous artist has ever before or ever since achieved. He wasn’t
just the best ever at painting human anatomy, more importantly he captured the tender and subtlest nuances of personality and mood.
Bouguereau caught the very souls and spirits of his subjects much like Rembrandt. Rembrandt is said to have captured the soul of age. Bouguereau captured the soul of youth.
Considering his consummate level of skill and craft, and the fact that the great preponderance of his works are life-size,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bodies of work ever produced by any artist. Add to that the fact that fully half of these paintings are great masterpieces, and we have the picture of an artist who belongs like Michelangelo, Rembrandt and Carravaggio, in the top ranks of only a handful of masters in the entire history of western art.
Having died in 1905, we can suppose it best that he was not here to see the successful assault on traditional art that turned the art world inside out and upside down in the decades that followed his death. His fate was to be much like that of Rembrandt, whose work was also ridiculed and banished from museums and official art circles for the hundred years following his death. Rembrandt’s reputation wasn’t resuscitated until the 1790’s (he died in 1669)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founder of the Royal Academy in London, Sir Joshua Reynolds. Even as recently as 1910, Reynolds paintings brought higher prices at auction than Rembrandt. Bouguereau’s re-appreciation can rather accurately be traced from about 1979 when his prices at auction quadrupled that year alone, and then was further catapulted by the 1984 retrospective that traveled from the Petite Palais in Paris, to the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 in Canada and finally to the Wadsworth Athenaeum in Hartford. In 1980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in New York permanently hung two of his works that been left in storage from early in the century.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
法国画家,他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法国学院艺术绘画的最重要人物。
布格罗追求唯美主义,擅长创造美好、理想化的境界
他创作有以神话、天使和寓言为题材的画作,也有*似于照片特质的写实绘画题材的画作,这些完美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艺术追随者和赞助人,他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
部分著名画作
La Danse (The Dance) (1850) 舞蹈
Alone in the World (Latest 1867) 单独在世
The Knitting Girl (1869) 正在编织的女孩
Nymphs and Satyr (1873) 宁芙与萨提尔
Cupidon (1875) 爱神丘比特
The Birth of Venus (1879) 维纳斯的诞生
Evening Mood (1882) 暮色心境
Le Jour (1881) 白昼
The Nut Gatherers (1882) 坚果收集者
The Young Shepherdess (1885) 年轻牧羊女
Chapel of the Virgin, Saint-Vincent-de-Paul church, Paris (1885-89) 巴黎的小礼拜堂
Le Printemps (The Return of Spring) (1886) 春天的来临
The Shepherdess (1889) 牧羊女
L'Amour et Psyché, enfants (1890) 儿时的丘比特和赛琪
The Bohemian (1890) 吉普赛女孩
李鸣:1958年生于山东牟*,1982的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现为烟台大学副教授。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多有发表和获奖。作品曾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出并被收藏。李鸣专攻工画仕女画,古代、现代仕女都画,技巧趋向成熟,意境的追求和墨色的情调都颇有自己的独特面貌。李鸣不迎合市场,专心走艺术之路,他在人品与艺品的统一上有所追求,难能可贵。赢得了周围人们对他的喜欢,*来闻讯他由莲莱师范调到烟台大学任教,也证明一种社会的肯定,令人欣慰。他不能像大写意画家那样运笔浑酒自如;他需要精雕细刻耐心描绘,笔笔传情一丝不苟,勾勒与探染又不可滞板。一幅作品不只表现的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诗情画意,给人的是一种美的艺术境界。在艺术上,爱情、母爱、女性美是永恒的主题。李鸣在此中求得了海阔天空。艺术创造是娱己也娱人的。李鸣将生活中的美,用画笔提炼出来供给人们享受,而且是不间断地将更美更动人的工笔仕女画创造出来
[英文名称]:Vivienne Westwood
[品牌类别]:设计师与奢侈品牌
[国家地区]:英国
[品牌官网]:www.viviennewestwood.com
[产品信息]:点击进入产品库
薇薇安 韦斯特伍德,打着英格兰印记的前卫偶像和朋克教母。品牌隶属于意大利STAFF INTERNATIONAL服装集团。 70年代Punk Rock在大不列颠帝国兴起,她可是其中一位始作俑者,Vivienne Westwood当时的丈夫增势摇滚红人Malcolm Mclaren,所以不难想象,后来当Vivienne Westwood将她的原创力影响力轻轻地转投到时装设计上,就马上变成具双重意义的“教母” :“Fashion,是我的Baby,一抱上手就放不下来。” 她的针线较剪向来百无禁忌,偏偏又具有传统的深厚内功。对于传统的英国style,她常以庄谐并重的方法再展现,例如她爱用的Harris Tweed (哈里斯斜纹呢) 和 Tartan (苏格兰格子呢), 又或她自古代重新带回的束胸衣(Corset)及箍裙 (Crinoline)。好奇心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不可以”“为什么这样又可以”是她常常思考的问题。 早年时期 Vivienne Isabel Swire出生于1941年4月8日英国的Glossopdale, Derbyshire。母亲是织布女工父亲是鞋匠。至50年代后才举家迁往伦敦西北部。16岁离校后,Vivienne主要修业于Harrow Art College,初期主修时装与银器制作,当她突然觉悟“劳工子弟如我,怎可能于艺术世界生存?”后,便改到工厂上班并接受成为小学老师的训练。62年她下嫁Derek Westwood,一年后诞下长子Benjamin。Vivienne一向喜欢剪剪拼拼,她十几岁时已经忍不住将自己沉闷的校服改成时髦的Pencil Skirt,还有一些她称为“New Look”的自家制时装。其中有一件有单缝合线位和突出皱褶的无袖恤衫,神奇在不多不上刚刚好用了一码布。 摇滚吧 1965年,Viivienne Westwood遇上Malcolm Mclaren,翌年便诞下Joseph Ferdinand Corré。 但他们联合创办经营了13年的时装品牌“Punk”却是1970才开始的。1946年出生的Mclaren来自Stoke Newington,家族在当地拥有一间成功的服装公司。64至71年他修读于艺术学院,而且颇享受于“以文化作为制造麻烦的一种手段”这概念。他视时装与音乐为rock’n’roll最不可分割的精神双胞。所以拒绝了满街的嬉皮士打扮,坚持穿自己喜欢的厚底锯齿边绑带鞋(Brothel Creeper)和匙羹领衫身特长特阔的外套(Drape Coats)。到了71年,Mclaren在430King’s Road开了间叫Let It Rock的时装店,专售中古及仿中古Teddy Boy look的衣服,还有Vivienne Westwood的手作。这条桥玩厌了后,他又将铺头名改成Too Fast to Live,Too Young to Die并转卖特别订制的电单车手装。此后十载,这间店还经历了几次“转型”,每次都是由Mclaren翻天覆地般Re-style过的。 叛乱分子 76年,Mclaren又再改变店名,今次叫Seditionaries-Clothes for Heroes.(叛乱分子-英雄的新衣)。未来主义的店铺内装,射灯透过天花板的小孔照射出来,现场还有真老鼠助兴。Mclaren现在已是流行乐队Sex Pistols的经理人,也是红火火的Punk Rock现象的核心人物。Seditionaries系列将他和Westwood的颠覆完美结合起来。 海盗 80年代前期是西太后两夫妻的人生急转弯,新店又一次被马上重新造型,这间自称为“世界尽头”的怪店,内装是一架倾侧的大帆船,窗口细、天花矮、地板还要是斜的。至于外观则像一架木板砌成的船头,上面还装置了一个面板刻了13个小时但逆时针方向快转的大钟。这间店第一个出品的正是“海盗”系列。灵感来自马路抢匪、贵公子与海盗的造型,一击即中大家的口味,马上为Mclaren和Westwood赚得一个新名衔“认真卖得的时装设计师”! 泥土情怀 西太后的版图不断扩张,1982的春夏collections,灵感来自“国家地理杂志”中的民族服装与原始人的打扮,并索性就叫它做野蛮系列。当中混合了美国土著的图案与皮革罩袍、外国军队式的帽子反戴等等。接下来轮到“泥土情怀”(82年秋冬),包括了一些巨型的布碎裙和泥土色的卷毛羊皮外套。83春夏玩食字的Punkature则刻意保留粗糙感,并将重点放在洗水兼印花的天然布料上,至于印什么“花”呢,都大有来头,是来自尼史葛的经典科幻电影Blade Runner里的影像。 女巫 从Witches这个系列开始,Mclaren和Westwood开始召唤一些暗黑的力量,他们从美国涂鸦插画大师Keith Haring那儿学懂了一套秘密教派的魔法象形文字,这些“文字”后来变成了荧光色底类似烟花包装纸的图案。“女巫”包含了oversize的大衣、双襟外套、奶白色雨衣、织花紧身衫、圆筒裙及尖顶帽。Mclaren和Westwood联手更新了“时装”的定义,甚至影响了今日的潮流,不过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的合作了。 迷你箍裙及哈里斯斜纹呢 看过了芭蕾舞剧Petrushka之后,Westwood决定将传统的芭蕾舞裙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箍裙来个二合一,又要性感又要天真,于是,她就在旧式的派对罩袍加上了星星、间条和波点,对,就是迪斯尼卡通里那些。 “Harris Tweed(哈里斯斜纹呢)”系列则是西太后用来庆祝自己与传统英式打扮的“私情”的,当然还有她对皇室日益增加的迷恋。 成熟时期 当世界盛行着简约主义时,Westwood的创作偏偏散发着罗曼蒂克的气氛和贵族的傲慢,这种洗练其实来自她严重一些法式风格,同时源于英国裁剪的“*易*人中见吸引力”。她说: “时装,以我们所知,只不过是英法之间的交换笔记而已。” 时装 艺术 Westwood在伦敦花了很多时间在Wallace Collection之上研究18世纪的法国艺术。她从服装上获得灵感,又在配色、设计和艺术整体发展上得到法国画作的启发。她开始在自己的时装表演里采用雕像一般的模特儿,披着华丽的衣服,并踩着犹如雕像基座十寸高跟鞋走秀,只是为了营造一种他们从画像里跑出来的错觉。 剪裁 Westwood的创作植根于英式裁剪,由简单的18世纪式样罩袍,到Savile Row度身订造的西装,再到精巧量裁的“Pink”猎装外套,她对裁剪的钻研是一季复一季永不休止的。传统工艺只是她的基本功架,在此之上,她发明了无数复杂如迷的裁剪缝纫新方法,有些衣服紧铸于人体曲线之上,有些则冯皱褶兴建起洗礼的结构。 束衣 束胸衣已成为Vivienne Westwood最为人熟悉的注册商标之一,既浪漫又忠于历史,想不到穿起来还是很实用的。弹性布料固然方便动作,而那些可拆下的袖更令日装神奇地变身为晚装! 乡村风 Westwood对英国传统羊毛织物的兴趣,为她的服装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质感。她曾与很多历史悠久的织布坊合作,crossover出一批丰富了她设计的花呢绒,条纹,格子,和净色羊毛。 Vivienne Westwood认为,“当你分析一件衣服的光彩来自哪儿,我会说the romance,我相信这些衣服之前被人见过而产生的印象,它会变成一种类似香水的潜意识,即是‘我认得这味道’而这种味道将勾起这个人对其它事情的回忆。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潘玉良,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张玉良,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居住在上海乍浦路。
番茄加糖,清清凉凉.
西红柿A:你吃了没?
西红柿B:......
西红柿A:你到底吃了没?
西红柿B:......
西红柿A(捶胸中...):靠!你说啊,你吃了没么?
西红柿B:我们是西红柿,我们会说话吗?
相传番茄的老家在秘鲁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称之为“狼桃”,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当地传说狼桃有毒,吃了狼桃就会起疙瘩长瘤子。虽然它成熟时鲜红欲滴,红果配绿叶,十分美丽诱人。但正如色泽娇艳的蘑菇有剧毒一样,人们还是对它敬而远之,未曾有人敢吃上一口,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来对待。 据记载,十六世纪,英国有位名叫俄罗达拉的公爵在南美洲旅游,很喜欢番茄这种观赏植物,于是如获至宝一般将之带回英国,作为爱情的礼物献给了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以表达爱意,从此,“爱情果”、“情人果”之名就广为流传了。但人们都把番茄种在庄园里,并作为象征爱情的礼品赠送给爱人。 过了一代又一代,仍没有人敢吃番茄。 到了十七世纪,有一位法国画家曾多次描绘番茄,面对番茄这样美丽可爱而“有毒”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于是产生了亲口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念头,因此,他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甜甜的、酸酸的、酸中又有甜。然后,他躺到床上等着死神的光临。但一天过去了,他还躺在床上,鼓着眼睛对着天花板发愣。怎么?他吃了一个像毒蘑一样鲜红的番茄居然没死!他咂巴咂巴嘴唇,回想起咀嚼番茄那味道好极了的感觉,满面春风地把“番茄无毒可以吃”的消息告诉了朋友们,他们都惊呆了。不久,番茄无毒的新闻震动了西方,并迅速传遍了世界。 从那以后,上亿人均安心享受了这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冒死而带来的口福。后来有人分析了西红柿的成分,论证了它含有多种维生素,是营养极为丰富的食品,于是便把它从公园里挪出来,移进了菜园。到了十八世纪,意大利厨师用西红柿做成佳肴,色艳、味美,客人赞不绝口。番茄终于登上了餐桌。从此,番茄博得众人之爱,被誉为红色果、金苹果、红宝石、爱情果。 目前,番茄作为一种蔬菜,已被科学家证明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营养成分,如番茄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和A以及叶酸、钾这些主要的营养素。特别是它所含的茄红素,对人体的健康更有益处,而一些水果如西瓜、柚、杏只含有少量的茄红素。当然,人们称番茄为“爱情果”,还因为此果真有如爱情一般的功效,可以让女孩子们更加美丽呢!我们看到,慈爱和懂科学的母亲往往会让孩子多吃番茄。
2012年2月15日,纽约
By Meenal Mistry
今天Marchesa秀场上有四件礼服都几乎要扫到前排观众的脚趾了,甚至其中一件差点把Ingrid Sischy的手机给扫走了——因为Sischy在看秀过程当中不小心把手机掉到了T台范围内(幸好她以掩耳不及迅雷之速把手机捡了起来)。
这样说来,Georgina Chapman和Keren Craig在他们的第二次成衣系列中沿用了现实主义的构思,嗯,甚至是更加现实主义的构思——隆重。当你为了首映礼或者奥斯卡颁奖典礼等盛大场合而制作的礼服是必须隆重的,但事实上,这还有更多的场合是需要些短一点的,轻便一点的礼服的。我们看到了两条非常可爱的红毯礼服——大概用了价值连城的蕾丝刺绣来完成,但是它们看起来几乎甜得要把人的呼吸都腻住了。这里甚至出现了一件盖肩袖的羊毛裙子号称能白天穿着去上班。
Chapman和Craig这次的灵感来源是19世纪末期的著名法国画家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的名画A Soul Brough to Heaven——这幅画描述的是两个天使在云端上与一位妇人进行死亡对话。你可以看到象征着天使之翼的薄纱刺绣以及所以的羽毛细节,但也同时透露着一丝丝关于死亡的暗示。
关于这季设计的黑暗面,我们可以认为是那些骷髅图案的薄纱紧身刺绣、镭射剪裁的黑色皮革裙子(但又带有点儿死亡神父的意味)以及那些人体工学结构的刺绣纹路。这些元素让人们增添了不少必买此系列的理由。
翻译:吴津宇
纵使你从未听说René Gruau ,也能第一眼就从这些插画感受到大师气息,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插画大师,René Gruau 的时尚插画独具风格,如今有不少模仿他这种意境排的水彩插画,但René Gruau的笔触无法复制,浑然天成的线条与色彩在时尚插画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法国画家René Gruau 的重要,不仅来自他独特的虚实结合水彩风格,将东西方绘画艺术相结合,令当时的人们耳目一新,更因为René Gruau 与Dior品牌的合作,他的插画与Dior在50年代推出的“New Look”风格紧密结合,流畅大气的线条勾勒出明显的女性曲线,修身、高雅、大气,色彩则是大面积色块的泼洒,这些插画与人们脑中的Dior服饰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Rene Gruau的时尚插画千变万化又不离独特的个人风格,总有一副浓妆淡抹寥寥几笔洒脱泼墨的感觉。硬朗写实的人物线条与水彩画色彩填充的结合,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东方的水墨画最能引人联想,产生意境,Rene Gruau的插画就有这种效果,给人以遐想的空间,画中女子的形象也被无形中烘托,吸引了众人目光。Rene Gruau 擅用线条、色块来表达内心,他曾说:“线条就是我的风格。一条线,正是所有艺术的基础。一条单线可以勾画出大小、高贵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