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成立于1954年,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伊犁在干旱的新疆是一块气候特征较为独特的区域,这里雨水相对充沛、天气温润,被称为“瀚海湿岛”,因而伊犁河谷的物产十分丰富,土地肥沃,草原辽阔,瓜果飘香,这里有许多著名的“伊犁之最”。古代伊犁曾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重要通道,现在它又是中国西部对外贸易的重镇,并已发展成为著名的边塞旅游地区,主要景点分布在伊宁市、霍城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那拉提,变作“纳喇特”,是东起吐鲁番,经托克逊、阿拉沟、巴伦台、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巩乃斯、伊犁、西至中亚的丝绸之路中线“天山道”上的一个重要山口(今称那拉提达坂)。《西域同文志》称:“纳喇特达巴,维语,日色照临之谓。雪山深邃,得见日色,故名。”散落在古道沿线的今存土墩墓群表明,塞种、乌孙等早期游牧部族就曾频繁出入这条通道。唐、宋、准噶尔蒙古时期及至清代,许多重大战事无不与此相关。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吏部员外郎陈诚等奉旨出使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他还在伊犁河上游会见了东察合台(别失八里)后汗马哈木。横亘于巴音布鲁克草原之北的南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和新源县境内极东的那拉提镇,皆因此山口而得名。
那拉提,变作"纳喇特",是东起吐鲁番,经托克逊、阿拉沟、巴伦台、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巩乃斯、伊犁、西至中亚的丝绸之路中线"天山道"上的一个重要山口(今称那拉提达坂)。《西域同文志》称:"纳喇特达巴,维语,日色照临之谓。雪山深邃,得见日色,故名。"散落在古道沿线的今存土墩墓群表明,塞种、乌孙等早期游牧部族就曾频繁出入这条通道。唐、宋、准噶尔蒙古时期及至清代,许多重大战事无不与此相关。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吏部员外郎陈诚等奉旨出使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他还在伊犁河上游会见了东察合台(别失八里)后汗马哈木。横亘于巴音布鲁克草原之北的南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和新源县境内极东的那拉提镇,皆因此山口而得名。
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突厥语意为“白阳坡”,在新源那拉提镇东部,距伊犁新源县城约110.0公里,位于那拉提山北坡,是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原。
那拉提,变作"纳喇特",是东起吐鲁番,经托克逊、阿拉沟、巴伦台、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巩乃斯、伊犁、西至中亚的丝绸之路中线"天山道"上的一个重要山口(今称那拉提达坂)。《西域同文志》称:"纳喇特达巴,维语,日色照临之谓。雪山深邃,得见日色,故名。"散落在古道沿线的今存土墩墓群表明,塞种、乌孙等早期游牧部族就曾频繁出入这条通道。唐、宋、准噶尔蒙古时期及至清代,许多重大战事无不与此相关。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吏部员外郎陈诚等奉旨出使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他还在伊犁河上游会见了东察合台(别失八里)后汗马哈木。横亘于巴音布鲁克草原之北的南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和新源县境内极东的那拉提镇,皆因此山口而得名。
特克斯草原在新疆伊犁谷地西的特克斯、昭苏县境内,是新疆最美的草原,由于尚未开发,这里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风情独特,山清水秀,人文浓郁。特克斯县县城是中国惟一的八卦城,建筑风格独特;昭苏是天马--伊犁马的故乡。
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语意为“丰富的泉源”、丰泉,距库尔勒市636公里,位于和静县西北,伊犁谷底东南,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2500米,面积约2.3万*方公里,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牧场。
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语意为“丰富的泉源”、丰泉,距库尔勒市636公里,位于和静县西北,伊犁谷底东南,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2500米,面积约2.3万*方公里,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牧场。巴音布鲁克草原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36公里,四周山体海拔在3000米以上。巴音布鲁克草原居住着蒙、汉、藏、哈等9个民族,民族风情灿烂多彩,一年一度的草原那达慕盛会,赛马、射箭等比赛活动更让游人流连忘返。
喀拉峻大草原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特克斯县境内。是西天山向伊犁河谷的过渡地带。喀拉峻大草原属典型的高山五花草甸天然大草原,海拔在2000-3600米之间,东西长89公里、南北宽32公里,总面积达2848*方公里。这里降水丰富,气候凉爽,土质肥厚,十分适宜牧草的生长,生长有上百种优质牧草。
新疆伊犁喀拉峻大草原新疆伊犁喀拉峻大草原,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八卦城所在地)境内。其与伊犁河、伊犁大草原、伊犁薰衣草、赛里木湖、伊犁那拉提大草原等众多景点装点着"塞外江南"伊犁河谷的美丽。"喀拉峻"是哈萨克语,直译为:"山脊上的莽原"。"喀拉"有深色、浓郁和辽阔的意思,"峻"形容茂密的样子,从字面上理解,"喀拉峻大草原"可译为苍苍莽莽的草原。
草原如大海的波浪般律动,牛马羊在这些美人臀、美人窝里踩来踩去,这种质感的柔美遗世独立。琼库什台村几乎所有的民房都是木建筑,有的房子是由整根原木搭的,有的房子是将原木从中间一分为二,通过掏、榫、拱等各种工艺搭起来的。在棚圈部分甚至连树皮都没有剥离。建筑的*面、立面和细部处理、建筑技术和施工技艺等保持着建筑文化的印迹,历史信息丰富,具有较强的原真性,是至今伊犁河谷保存完好的一个木构建筑群。这里夏季多雨、潮湿,琼库什台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用木材建房,形成了这个独具特色的村落。因松、杉树木质坚硬,经久耐用,从而使当地的木构建筑没有变形,使用寿命长。加之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各家各户对自己的房屋用心保护,故村落中大量的民居保存完好,部分民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和完整的历史文化内涵。
喀拉峻大草原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特克斯县境内,是西天山向伊犁河谷的过渡地带,这里降水丰富,气候凉爽,土质肥厚,十分适宜牧草的生长,生长有上百种优质牧草。
巩乃斯草原大部分位于新源县辖区内,海拔800-2084米。 巩乃斯草原地域辽阔,沟谷众多,是新疆著名的草原,它不仅是新疆细毛羊的故乡而且是伊犁天马的重要产地。
伊犁风景名胜有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青铜时代的乌孙土墩墓葬群、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众多的景观。
阔克角塔大草原位于新疆伊犁河谷巩留县境内,与特克斯县阿克塔斯草原毗邻(汉语译为绿色的山峰、山坡或高地的意思),是西天山向伊犁河谷的过渡地带,海拔2000-3600米之间。阔克角塔大草原属典型的高山五花草甸天然大草原,每年春夏季节,牧草葱绿、百花齐放,绿色山野绚丽多彩。阔克角塔大草原降水丰富、气候凉爽、土质肥沃,一沟一片挺拔苍翠的云衫不时交织在鲜花草原中,与晨曦落霞、雨后云雾共同描绘出了“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景。这里山峦起伏,广袤无垠,芳草萋萋,繁花似锦,令人心旷神怡。它的大气壮观完全可以用“莽原”来概括,它的秀美完全可以与喀拉峻媲美。在一望无际的天然大草原,可以嗅到青草的清新和野花的清香,真正体验世外净土、人间仙境。
托乎拉苏大草原位于伊犁首府伊宁市东北方向40公里处,,在15000公顷的广袤草原上拥有雪山、峡谷、草原、杉树林、河流、冰川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这里*均海拔2300米,拥有总长45公里的五媳妇沟大峡谷,最大落差可达200米,谷中河流纵贯植被茂密,峡谷两边是数万亩古杉树林,崖壁而生蔚为壮观,置身其中犹如仙境一般美妙。景区现已形成托乎拉苏大本营与五媳妇沟景区两处重要的观光景点,景区以点连线做放射性发展的理念已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同。
伊犁风景名胜有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青铜时代的乌孙土墩墓葬群、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众多的景观。
伊犁河谷雪峰巍峨、冰川瑰丽、草原无垠、林海苍茫。自然景观记录了历史的脚步,人文古迹融合了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分明,优势显著。以那拉提、唐布拉、库尔德宁为中心的草原风情游;以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为主的伊犁河谷休闲游;以将军府、钟鼓楼、靖远寺、圣佑庙、八卦城为主的文物古迹游;以霍尔果斯口岸、木扎尔特口岸为主的跨国边境游,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中外游客。
介绍:新源亦称巩乃斯, 县名因处巩乃斯河上游,另取“新源”,为新开垦的草原或新开拓的原野之意。哈萨克语称巩乃斯,“向阳”之意(据考证为突厥语,后来被蒙语、哈萨克语演变而得),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的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东端,成立于1950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管辖,现辖6镇5乡。全县总面积9336*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有哈、汉、维、回等28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人口12.31 万人(哈萨克族人口是全国哈萨克族总人口的1/10)。
消失的古国:伊犁河畔剧照图片集锦,消失的古国:伊犁河畔剧照图片合集.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蜿蜒在天山山脉中的一条内陆河,其流域是古代中国北方及中亚游牧部落的重要栖息地,乌孙、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所建立的草原帝国的兴衰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亚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