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是指沙质荒漠,地球陆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因为水很少,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沙”之称。和别的区域相比,沙漠中生命并不多,但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沙漠中藏着很多动物,尤其是晚上才出来的动物。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矿床,*代也发现了很多石油储藏。因为沙漠少有居民,所以资源开发也比较容易。沙漠气候干燥,但它却是考古学家的乐居,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全球的沙漠占陆地的百分比:全世界陆地面积为1.62亿*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30.3%,其中约1/3(4800万*方千米)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而且每年以6万*方千米的速度扩大着。而沙漠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10%,还有43%的土地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昌都地区位于**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面积10.86万*方公里,*均海拔3500米以上。昌都作为中国香格里拉核心旅游区,拥有茶马古道黄金线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有我国迄今发现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有昌都古镇和强巴林寺等众多古寺名刹共21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加上独具特色的康巴腹心文化,同时,它又是著名歌手韩红的故乡,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日喀则市地处西**南部、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年楚河的汇流处,总面积3875*方公里,地形以*川为主,市区*均海拔3836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日喀则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冰峰雪山,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带,交相辉映的神山、圣湖、草原,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名寺古刹,独具特色的后**文风*让旅游者从中解读**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从**沿雅鲁藏布江溯流而上,沿途有**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湖,镶嵌于群山之中;而扎什伦布寺则是日喀则的象征,寺院依山而筑,壮观雄伟,可与布达拉宫比美;江孜的白居寺拥有众多佛塔,被誉为“**塔王”,白居寺和**的文化宝库萨迦寺都是**的宗教中心,是爱好旅游的你必去的地方。在这里还有为人们所敬仰的宗山抗英遗址。从日喀则继续往南走,将到达美丽的冰川世界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多肉植物亦称多浆植物、肉质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水,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大部分生于干旱或半干旱的地区,很长时间根部吸收不到水靠体内贮水维持。全球有多肉植物万余种,常见栽培的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大戟科、景天科、百合科、萝藦科、龙舌兰科和菊科。
昭苏草原,属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特克斯河横贯县草原,水资源丰富,水草丰茂、土质肥沃、宜农宜牧。
昭苏草原,属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没有四季之分。特克斯河横贯草原,水资源丰富,水草丰盛,土质肥沃。自古以来被游牧民族视为天堂。曾被汉武帝盛崇为“腾昆仑、历西极”的天马原产于此地,因此昭苏也被称为“天马的故乡”。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也是距北京最*的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沙漠西部和北部因其地靠黄河,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较好,可供草木生长。库布齐沙漠的植物种类多样,植被差异较大。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类为东部的多年禾本植物,西部的半灌木植物,北部河漫滩地碱生植物,以及在沙丘上生长的沙生植物。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
扎鲁特,系蒙古族部落名。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东经119°14′至125°57′,北纬43°50′至45°50′。 扎鲁特旗总人口30.3万人(2003年),由蒙、汉、回等13个民族组成。全旗土地面积1.7万*方公里。扎鲁特北部高山,中部低山丘陵,南部为*原和沼坨。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矿藏有煤、石墨、叶腊石、云母、萤石、石灰岩、铜、铅、锌、银、金等。通霍铁路和304国道、306省道穿境而过。名胜古迹有金界壕、辽代文化遗迹阿贵洞,山地草原旅游区,皇太极和荷叶花湿地等。
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的地里生长旺盛,大大的蕉叶便于香蕉的排水。在类似牙买加南部的半干旱地区灌溉栽培也已成功。野生香蕉采用种子栽培,人工香蕉可用吸根和假鳞茎分株栽培;第一次收获需10~15个月,之后几乎连续采收。
多肉大都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沙漠地区,主要靠比较肥厚的茎或者叶子等贮藏在体内的水分维持生命,品种繁多,在全世界的多肉类植物有一万多种。
全球的沙漠占陆地的百分比:全世界陆地面积为1.62亿*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30.3%,其中约1/3(4800万*方千米)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而且每年以6万*方千米的速度扩大着。而沙漠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20%,还有43%的土地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非洲象属(学名:Loxodonta)是象科的一个属,于1825年由乔治·库维叶男爵(Baron Georges Cuvier)命名。成年非洲雄象高于3.5米,最高更可达4.1米。体重约为4至5吨,最重记录有10吨。它们的长牙最高记录有102.7千克重。该属包括二个物种,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分6个亚种。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呈二态性(雌雄两性在体形或身体特征上都有所不同)。该属的两种象均产于非洲,它们可以生活于从海*面到海拔5000米的多种自然环境中,包括森林、开阔草原、草地、刺丛以及半干旱的丛林。因为象牙,无数的非洲大象就被杀害。非洲象被美国濒危物种法案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被《华盛顿公约》CITES列入附录I,但是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非洲象被重新划定到CITES附录II。其中非洲草原象是科特迪瓦和莫桑比克的国兽。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距张掖市40千米。方圆100*方千米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