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学名:Convallaria majalis Linn.)又名君影草、山谷百合、风铃草。气味甜,全株有毒。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全株无毛,地下有多分枝而匍匐*展的根状茎。具光泽。呈鞘状互相抱着,基部有数枚鞘状的膜质鳞片。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花钟状,下垂,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膜质,花柱比花被短。入秋结圆球形暗红色浆果,有毒,内有椭圆形种子,扁*。花果期5~7月。
鲁冰花- 草本植物羽扇豆(拉丁学名:Lupinus micranthus)一年生草本,高可达70厘米。茎基部分枝,掌状复叶,小叶披针型至倒披针型,叶质厚,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纤细,花梗甚短,萼二唇形,被硬毛,花冠蓝色,旗瓣和龙骨瓣具白色斑纹。荚果长圆状线形,种子卵形,扁*,斑纹,光滑。3-5月开花,4-7月结果。园艺栽培品种较多。 原产北美,多生长于沙地的温带地区。
非洲菊(学名:Gerbera jamesonii Bolus)是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生,莲座状,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形,网脉略明显;叶柄具粗纵棱,被毛。花葶单生,或稀有数个丛生,花托扁*,蜂窝状,外层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至紫红色,或白色及黄色,长圆形。瘦果圆柱形,密被白色短柔毛。鲜时污白色,干时带浅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非洲菊(学名:Gerbera jamesonii Bolus)是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生,莲座状,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形,网脉略明显;叶柄具粗纵棱,被毛。花葶单生,或稀有数个丛生,花托扁*,蜂窝状,外层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至紫红色,或白色及黄色,长圆形。瘦果圆柱形,密被白色短柔毛。鲜时污白色,干时带浅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非洲菊(学名:Gerbera jamesonii Bolus)是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生,莲座状,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形,网脉略明显;叶柄具粗纵棱,被毛。花葶单生,或稀有数个丛生,花托扁*,蜂窝状,外层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至紫红色,或白色及黄色,长圆形。瘦果圆柱形,密被白色短柔毛。鲜时污白色,干时带浅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青梅是龙脑香科乔木,高达30m,胸径达1.2m。树皮青灰色。幼枝和嫩叶密被星状毛。聚伞圆锥花序,花小,白色。果*球形,具2长3短由萼片增大的翅。仅分布于海南,生于海拔3-4m 的海滩直至海拔900m的博士瘠薄山坡,以海拔200-500m处较为普遍。泰国、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蔷薇科、桃属植物。落叶小乔木;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宽4厘米,先端成长而细的尖端,边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叶基具有蜜腺;树皮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出现裂缝;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有时为白色,有短柄,直径4厘米,早春开花;*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质可食,为橙黄色泛红色,直径7.5厘米,有带深麻点和沟纹的核,内含白色种子。
桔梗( Balloon Flower),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被腌制为咸菜,在朝鲜半岛被用来制作泡菜,当地民谣《桔梗谣》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植物。单凭名称,有人会误以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实际上与桔子或柑橘属没有直接关系。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被腌制为咸菜,在朝鲜半岛被用来制作泡菜,当地民谣《桔梗谣》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植物。单凭名称,有人会误以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实际上与桔子或柑橘属没有直接关系。
犀牛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目前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和东南亚、南亚,是现存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现存体型仅次于大象的陆地动物。所有的现存犀类基本上是腿短、体粗壮,体肥笨拙,体长2.3~4.3米,肩高1.1~2.05米,现存不同种类体重600千克到3000千克不等,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海狮(学名:Otarriinae):包括5属7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
河马是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胃三室,不反刍。
长颈鹿(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 。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一般的长颈鹿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4.8-5.5米,体重约1200千克,刚出生的幼仔就有1.7米左右高;皮毛颜色花纹有斑点和网纹型,头的额部宽,吻部较尖,耳大竖立,头顶有1对骨质短角,角外包覆皮肤和茸毛;颈特别长(约2米左右),颈背有1行鬃毛;体较短;四肢高而强健,前肢略长于后肢,蹄阔大;尾短小,尾端为黑色簇毛。牙齿为原始的低冠齿,不能以草为主食,只能以树叶为主食;舌较长,可以用于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肤覆盖。 生活于非洲稀树草原地带,是草食动物,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7年左右,动物园里的能活超过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
黑加仑,原名:黑茶藨子,别名:茶藨子、旱葡萄、黑豆、黑果茶藨、哈日一哈达,拉丁文名:Ribes nigrumL.虎耳草科、茶藨子属落叶直立灌木,小枝暗灰色或灰褐色,无毛,皮通常不裂,幼枝褐色或棕褐色,具疏密不等的短柔毛,被黄色腺体,无刺;芽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糖类和有机酸等,尤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主要供制作果酱、果酒及饮料等。
木槿(学名:Hibiscus syriacusLinn.):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无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萼钟形,长14-20毫米,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朵色彩有纯白、淡粉红、淡紫、紫红等,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密被黄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白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河马(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胃三室,不反刍。
介绍:犀牛(学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目前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和东南亚、南亚,是现存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现存体型仅次于大象的陆地动物。所有的现存犀类基本上是腿短、体粗壮,体肥笨拙,体长2.2~4.3米,肩高1.1~2.05米,现存不同种类体重500千克到3600千克不等,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介绍:长颈鹿(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 。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米,体重约700千克,刚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皮毛颜色花纹有斑点和网纹型,头的额部宽,吻部较尖,耳大竖立,头顶有1对骨质短角,角外包覆皮肤和茸毛;颈特别长(约2米),颈背有1行鬃毛;体较短;四肢高而强健,前肢略长于后肢,蹄阔大;尾短小,尾端为黑色簇毛。牙齿为原始的低冠齿,不能以草为主食,只能以树叶为主食;舌较长,可以用于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肤覆盖。 生活于非洲稀树草原地带,是草食动物,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7年左右,动物园里的能活超过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
介绍:狐獴,俗称猫鼬,是一种小型昼行性灵獴科动物,雄性*均重约731克雌性720克,有着修长的躯干跟四肢使他们的身长可达到25到35公分,尾长亦有17~25公分。她的尾巴(并不如其他的獴类那样一丛)为长细并尖尖延伸到端点,在末端的端点都为黑色,猫鼬直立身高仅12英寸,一种小型、花面的哺乳动物,作为族群首领的公猫鼬和母猫鼬,承担生儿育女的大部分工作,居住在地球上最炎热、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作为獴科动物之一,这种可爱、早熟且喜欢群居的动物,性情凶暴起来足以杀死一条眼镜蛇。猫鼬通常采取逃跑的方式进行躲避。猫鼬是会挖洞的动物,住在大型的地底有着数个入口的网状洞穴,当其它猫鼬在觅食或打盹时,总有一只猫鼬在站岗放哨,在直立时狐獴会用尾巴支撑来保持*衡,他们的脸型也是尖尖延伸到棕色的鼻子,狐獴的眼睛周围都有著黑色块,这些构造作用跟太阳眼镜相同,让他们在艳阳普照下仍能清晰的视物,甚至是直视太阳,这对狐獴帮助很大,猫鼬会弓起后背,四足尽量向上踮起,全身的毛和尾巴向上乍起,因为空中的掠食者通常是在太阳之前飞行以避免被察觉。狐獴有著小黑新月型的耳朵,有著在挖洞时能闭起来以避免砂进入耳内功能。狐獴有著有力、2公分长、弯曲的爪子,可用来挖洞猎食和调整他们的地底洞穴,他们在每只脚上有四根脚趾和长细的肢体猫鼬的天敌包括各种鹰和隼,尤以生活在非洲猛雕为主。毛皮的颜色通常是浅黄棕色参杂著灰、古铜或微带银的棕色,他们有著短*行的条纹横过他们的背,这些条纹从尾巴基部延伸到肩且每只皆不同。狐獴的身体下部没有花样,但在腹部只有稀疏覆体的毛,并露出底下的黑色皮肤,当他们用后脚站立时,狐獴利用腹部这块这块黑色区域吸收太阳的热,这通常是他们在寒冷沙漠夜晚之后晨间做得第一件事以弄暖身体。狐獴主要是食虫性,但他们也会吃蜥蜴、蛇、蜘蛛、植物、卵跟小型哺乳动物。就如其他獴一样狐獴发展出对许多的毒免疫,这使他们可以吃蝎子(包括刺)跟有些蛇而不至于导致不适、中毒或死亡。他们体内没有储存脂肪所以如果他们没有每天觅食就会饿死。
河马(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胃三室,不反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