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立冬之后就才伴有大风降温了,是不是冷空气寒潮也要来凑热闹。立冬是个大节气,这一天意味着正式进入冬天。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俗活动。
九九重阳节桌面壁纸。重阳,是开在暮秋时节的一蕊菊花,隐在陶公笔下的南山篱落里,兀自香满天涯。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黄昏,愿你拥有一个美好、快乐的节日!秋风徐徐,重阳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备好香醇的菊酒,等着与你分享重阳节*俗。
火鸡是感恩节传统主菜,但按照*俗,美国总统每年都会在感恩节前一天在白宫赦免一只火鸡,使其免于成为感恩节大餐。美国总统**火鸡的传统说法很多,有的说始于杜鲁门时代,也有说始于老布什时代。最*几届美国总统都把赦免火鸡作为向美国人民祝福节日的机会。
宵节祝福图片。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俗。这组图片以红色为背景,很有喜庆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是除夕的后续吧,图片上更有香喷喷的元宵展示给大家,是一组非常好的元宵节祝福图片素材。
Q版古风汉服节日贺图图片。每年的花朝节,穿汉服赏花游春;上巳节,曲水流觞,穿上汉服别有风味;清明寒食,细雨纷飞;端午品粽,兰汤佩香。当传统的节日穿上中国传统的汉服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呢!让我们一起沿袭着节日历史,穿上汉服,复兴汉服文化。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征著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俗。而道教中,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节乃天官华诞,故燃灯以庆。终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二十四节气立冬桌面壁纸。农历十月,作为节气点的立冬,就在这个月份。它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俗活动。除此之外,你还能看见冬天来临的美景哦!你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呢!
用途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俗活动并流传至今。
粽子(zòng zi)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2010年12月,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直到现在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十九世纪初发展至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圣诞节传播到亚洲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古代庆祝情人节的*俗与华伦泰拉上关系,其实纯属巧合而已。事实上,这个节日很可能与古罗马的牧神节或雀鸟交配的季节有关。情人节的特色是情侣互相馈赠礼物。时至今日,人们则喜欢以情人卡表意。情人卡上通常绘有丘比特、给箭射中的心等等。
冬至饺子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冬至节吃水饺或馄饨的*俗。潘荣陛(清)《帝京岁时纪胜》:"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
圣诞节,一个起源于西方而又逐渐扩展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节日。优美的传说,寄托着世世代代的希望、期盼和祈求,也揉合了众多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俗、风情和礼仪于其中。圣诞文化已发展成了全球文化中的一道引人注目的为亮丽风景,在圣诞委节中尤为如此。
介绍:公元2015年为公历*年,共365天,53周。农历无闰月,共354天。21世纪第2个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1] 2015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期的一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指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的行动计划。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2015年1月27日(星期二)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2015年2月18日(星期三)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2015年2月19日(星期四)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2015年3月5日(星期四)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2015年3月21日(星期六) 清明节(农历三月节气):2015年4月5日(星期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2015年6月20日(星期六)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2015年8月20日(星期四)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2015年8月28日(星期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2015年9月27日(星期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 祭祖节(农历十月初一):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
介绍: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介绍: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汉族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俗。
介绍: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 十九世纪初发展至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 圣诞节传播到亚洲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