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远原则的短语 >

就远原则的短语

关于就远原则的短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就远原则的短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就远原则的短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就远原则的短语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就远原则的短语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就远原则的短语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就远原则的短语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就远原则的短语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就远原则的短语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就远原则的短语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就远原则的短语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杜甫《春远》原文及翻译

  • 杜甫
  • 杜甫《春远》原文及翻译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甫《春远》原文及翻译 ,欢迎阅读。

      【原文】

      春 远

      作者: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翻译:无

      春远字词解释:

      ①花絮,指桃柳。

      ②《唐书》:广德二年十月,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入寇。十一月,吐蕃遁去。永泰元年二月,党项寇富*。【鹤注】富*,属京兆府。

      ③【顾注】周亚夫营,在昆明池南,今桃市是也。时郭子仪屯兵泾原,为吐蕃请盟之故。

      春远背景:

      【鹤注】此是永泰元年春在浣花溪作。顾注】春远,犹言春深也。

      春远赏析:

      (上四暮春之景,下四春日感怀。吴论:肃肃,落声。菲菲,落貌。【黄注】红素乃地下花絮。【顾注】惟鸟雀,见过客之稀。独柴扉,见村居之僻。关中数乱,谓吐蕃、党项入寇。剑外未清,谓吐蕃*在西山。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黄生曰: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 屈原《远游》原文翻译

  • 屈原
  • 屈原《远游》原文翻译

      《远游》是一首骚体赋,表达了屈原悲愤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屈原《远游》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远游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反其故都。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重曰: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阅读全文]...
  • 屈原《远游》原文

  • 屈原
  • 屈原《远游》原文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远游》是屈原的著名作品,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屈原《远游》的原文吧,欢迎大家阅读!

      屈原《远游》原文

      先秦: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反其故都。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重曰: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阅读全文]...
  • 《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赏析

  • 《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望月怀远》全诗及注解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二、《望月怀远》全诗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阅读全文]...
  • 现代诗远和*原文鉴赏

  • 现代诗
  • 现代诗远和*原文鉴赏

      《远和*》是朦胧派诗人顾城的诗作。这首诗看似*常,但耐人寻味。全诗只有短短的24个字,描写“你”、“我”、“云”是聚焦的变换,用“距离”阐述在视觉变换的不同感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诗远和*原文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远和*(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诗人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 城

      【鉴赏一】

      《远和*》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这是地远心*,“天涯若比邻”。诗人这种“人远天涯*”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鉴赏二】

      《远和*》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了距离,显得十分亲*。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鉴赏三】

      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

      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处。爱人可*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诗歌里表现出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带有一种痛苦的思辩地忧伤。

      顾城说他想“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可是“时间的马,累倒了。”即使在他最好的美丽诗篇里,他的悲伤和失望也淡淡地透露出来。

      时代背景

      《今天》创刊于1978年,是朦胧诗的摇篮,也是当时朦胧诗派的主阵地,在它周围凝聚了一大批年青诗人,北岛、舒婷、食指、芒克、多多。他们的诗表达主观感受,从个人心灵出发,在表现手法上也广泛运用象征、隐喻与通感。1980年8月,《诗刊》刊发了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批评这类诗歌“读不懂”,“朦胧诗”也由此得名。

      创作契机

      顾城在1978年年底看到贴于西单体育场外墙上的《今天》创刊号,他被上面的诗歌打动了。1980年的4 月,顾城用“古城”的署名,首次在《今天》上发表了几首小诗。同年10月,公刘在《星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的文章,对顾城在《蒲公英》上发表的诗歌作品大加赞赏。自此,顾城在诗坛崭露头角,在各类文章中也被作为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提及。1980年年底,《诗刊》刊登了顾城的两首诗,其中有一首就是《远与*》。

      作品赏析

      《远和*》表现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表达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第一节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从表层形式上看,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人与人,虽然*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一亲*、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诗作言简意赅,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个人的生活经验,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但细细品味,冷静之中暗含一种热切的期盼,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由于诗人隐去了造成错觉的原因,有意留下较大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 读者的心理因素不同,这种想象图景也会不尽相同。

      从诗作表达的纤细情感来看,作品好像一位腼腆人男孩的心灵独白。他爱慕一个女孩,但羞于表白,甚至连目光都不敢和女孩的目光相交,他只能趁女孩的目光转向别处时偷偷地望上一眼。在目不转睛如饥似渴的观望中,他悲哀地发现自己是那么怯懦、无助、自卑,爱情的热焰没能燃烧他内心的羞涩,他不敢让目光泄露他内心的焦灼。“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那么幽怨又那么*淡,那么焦急又那么彷徨,字里行间饱含着濡润的气息。

      诗的诗眼是“远”和“*”,一个“很”字让远和*所指代的距离变得极端,要缓和、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情感的拉*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有时甚至不是两厢情愿的,它需要恰合的气氛、愉悦的心情、无畏的勇气、长久的坚持特别是明哲的智慧。距离的存在虽然让人辗转反侧、焦灼不安、无所适从,但在爱情的虚幻想象中,心上人的侧面形象最美,它激发了人内心对爱情的憧憬,这大概是爱情最有魔力的一个阶段。

      一个远,一个*,引发了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存在与虚无的种种思索,还能给读者带来很多联想,唤起共鸣。它短小精悍的外质包裹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我”和“你”。

[阅读全文]...
  • 《苦哉远征人》原文注释

  • 苦哉远征人原文:

      征人歌古曲,携手上河梁。李陵死别处,窅杳玄冥乡。忆昔从此路,连年征鬼方。久行迷汉历,三死毡衣裳。百战身且在,微功信难忘。远承云台议,非势孰敢当。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闲弓失月影,劳剑无龙光。去日始束发,今来发成霜。虚名乃闲事,生见父母乡。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

      苦哉远征人注释:

      【少年场】会的场所。《汉书·酷吏传·尹赏》:“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北周庾信《结客少年场行》:“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唐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李光《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道路艰难阻且长,探丸击剑少年场。”

      【大风歌】《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唐杜甫《伤春》诗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明夏完淳《送友北行》诗:“高皇丰沛地,愁絶《大风歌》。”

    整理:zhl201610

[阅读全文]...
  • 伽利略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伽利略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伽利略使用的这种望远镜比较简单,属于折射望远镜,管子两端放置两个透镜。伽利略在1609年秋天首次使用它来观测月球,然后观察木星的卫星以及太阳的黑子等。随后,伽利略将他的发现写成24页的《星座信使》(Sidereus Nuncius),并公之于众,但当时并未被迅速接受,因为当时望远镜的原理尚未明确,伽利略也无法详细说明自己的科研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伽利略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利略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从文化用品商店买一块直径、焦距大一些的眼镜片作为物镜和一块焦距、直径较小的透镜作为目镜。用胶水和小槽把两块镜片装在硬纸筒内,再做一个简单的台座,于是一架能够看到月亮上的群山、银河中的繁星和木星的卫星的望远镜便制成了。想想看,伽利略就是用这个发现的。但是切记,不要通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以免高温灼伤眼睛!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有一个令人讨厌的缺点,就是在明亮物体周围产生“假色”。“假色”产生的症结在于通常所谓的“白光”根本不是白颜色的光,而是由组成彩虹的从红到紫的所有色光混合而成的。当光束进入物镜并被折射时,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因此成像的焦点也不同,模糊就产生了。

      相关介绍:

      据报道, 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他先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4个最大的卫星。 自那以后,科学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光学技术的腾飞促使科学仪器不断更新。当今最先进的地面望远镜具有庞大的结构,直径达10米的灵活转动镜片。然而,现代高级的天文望远镜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609年的秋天,身兼帕多瓦大学数学、科学和天文学教授的伽,制作出了一个放大倍数为32倍的望远镜。伽利略将镜头首次对准了月球,这是人类首次对月面进行科学观测。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代天文学的大门被打开了。

[阅读全文]...
  •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原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此诗似乎是《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原文翻译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①。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②!

      文彩双鸳鸯③,裁为合欢被④。

      著以长相思⑤,缘以结不解⑥。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

      【注释】

      ①端:犹“匹”。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

      ②故人:古时*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尔:如此。这两句是说尽管相隔万里,丈夫的心仍然一如既往。

      ③鸳鸯:匹鸟。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

      ④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⑤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绵为“长丝”,“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

      ⑥缘:饰边,镶边。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⑦别离:分开。这两句是说,我们的爱情犹如胶和漆粘在一起,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拆散。

      【译文】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并且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著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彩,夫君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我。将它裁作棉被面,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

      丝绵使我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我夫妻之情永结同心。

      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

      那麽,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赏析】

      此诗似乎是《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这喜悦是与远方客人的突然造访同时降临的:客人风尘仆仆,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绮”),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女主人公,这是她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女主人公不禁又惊又喜,喃喃而语曰:“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一端文彩之绮,本来也算不得怎样珍贵;但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便带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她的多少关切和惦念之情!女主人公能不睹物而惊、随即喜色浮漾?如果将此四句,与前一首诗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对照着读,人们将会感受到,其中似还含有更深一层意蕴:前诗不是诉说着“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的凄苦吗?一封“书札”而竟怀袖“三岁”,可知这“万里”相隔不仅日久天长,而且绝少有音讯往还。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该是怎样痛苦难挨的事!在*乎绝望的等待中,难道不会有被遗弃的疑惧,时时袭上女主人公心头?而今竟意外地得到夫君的赠绮,那“千思万想而不得一音”的疑惧便烟消去散。那么,伴随女主人公的惊喜而来的,不还有那压抑长久的凄苦和哀伤的翻涌么?张庚称“故人心尚尔”一句“直是声泪俱下”、“不觉兜底感切”,正体味到了诗行之间所传达的.这种悲喜交集之感(见《古诗十九首解》)。适应着这一情感表现特点,此诗开篇也一改《古诗十九首解》常从写景入手的惯例,而采用了突兀而起、直叙其事的方式。恐怕正是为了造成一种绝望中的“意外”之境,便于更强烈地展示女主人色那交织着凄苦、哀伤、惊喜,慰藉的“感切”之情--这就是开篇的妙处。

      自“文彩双鸳鸯”以下,诗情又有奇妙的变化:当女主人公把绮缎展开一瞧,又意外地发同,上面还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鸳鸯双栖,历来是伉俪相偕的美好象征(如《孔雀东南飞》之结尾就是一例)。夫君之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她,不正倾诉着愿与妻子百年相守的热烈情意么?女主人公睹绮思夫,不禁触发起联翩的浮想:倘若将它裁作被面,不可以做条温暖的“合欢被”吗?再“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该多么惬人心意!“著”有“充实”之意,“缘”指被之边饰。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结,这是制被的常识。但在痴情的女主人公心中,这些*凡的事物,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丝绵”使她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她夫妻之情永结难解。这两句以谐音双关之语,把女主人公浮想中的痴情,传达得既巧妙又动人!制成了“合欢被”,夫君回来就可以和她同享夫妇之乐了。那永不分离的情景,激女主人公喜气洋洋,不禁又脱口咏出了“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奇句。“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这世上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这就是诗之结句所的奇思、奇情。前人称赞此结句“语益浅而情益深”。女主人公的痴情,正的如此深沉和美好呵!

      初读起来,《客从远方来》所表现的,就是上述的喜悦和一片痴情。全诗的色彩很明朗;特别是“文彩双鸳鸯”以下,更是奇思、奇语,把诗情推向了如火似的锦的境界。但读者是否注意到:当女主人公欢喜地念叨着“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时候,她恰恰正陷于与夫君“万里”相隔的“别离”之中?以此反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女主人公的幻想或虚境罢了!又何曾有远客之“来”,又何尝有彩“绮”之赠?倘若真能与夫君“合欢”,她又何必要在被中“著”以长相之思、缘以不解之结?所以还是朱筠对此诗体会得真切:“于不合欢时作‘合欢’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无中生有,奇绝幻绝!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离者。结曰‘诗能’,形神俱忘矣。又谁知不能‘别离’者现已别离,‘一端绮’是悬想,‘合欢被’用乌有也?”(《古诗十九首说》)如此看来,此诗所描述的意外喜悦,实蕴含着夫妇别离的不尽凄楚;痴情的奇思,正伴随着苦苦相思的无声咽泣!钟嵘《诗品》称《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这首诗正以温丽的“遗绮”之喜,抒写了悲远的“别离”之哀,“正笔反用”,就愈加“惊心动魄”。

[阅读全文]...
  •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原文及译文

  • 古诗文
  •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原文及译文

      李善长(1314年~1390年),男,汉族,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訽。基不自安,请告归。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赐临濠地若干顷。

      丞相胡惟庸初为宁国知县,以善长荐,擢太常少卿,后为丞相,因相往来。而善长弟存义子佑,惟庸从女婿也。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又五年,善长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检下。十八年,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而善长奴卢仲谦等,亦告善长与惟庸通赂遗,交私语。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B.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C.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D.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里中:“里”为古代居民组织,有“五邻为里”之说。“里中”指同里的人,也指家中。文中为后者意。

      B.茶法:古代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茶叶买卖实行征税。明代茶法征收办法在元代基础上斟酌改订。

      C.连坐:旧时一人犯法,其家属亲友邻里等连带受罚。李善长全家就因胡惟庸谋逆之罪而连坐被诛。

      D.中丞:官名,即御史中丞,是言官之首。因居殿中而得名。明初沿用旧制,太祖就曾封刘基为中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善长全力辅佐太祖,深得信任。李善长曾跟从太祖攻下滁州,担任参谋,参预机密事务的谋划,主管军队的粮饷供应。

      B.李善长熟悉典章制度。他裁定决断各种事务都非常明快流畅,又娴于辞令。太祖要招纳人才,常常命他书写文告书信。

      C.李善长多次修订法度。他提出对盐实行专卖,立茶法,恢复制钱法,请求删去除犯大逆罪的连坐处罚,太祖让他裁定后公示。

      D.李善长外表宽和,内心褊狭刻薄。参议李饮冰等稍有越权,李善长立即上奏罢黜他们。刘基也因与其发生争执而请假回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5分)

      ⑵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5分)

      参考答案

      4.B (文言断句要注意该句出现的人物姓名、官职名、地名等,并结合文意来进行推断。)

      5.A (“里中”在文中指同里的人,同乡之人。)

      6.C (C项表述中“太祖让他裁定后公示”概括不全,原文为“太祖命李善长与中丞刘基等裁定法律条文”,并非李善长一人。)

      7.⑴译文:又替太祖向这些将领表达收留他们的诚意,使这些人都能安下心来。有人因为事情相互意见不合,

      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款诚”意为忠诚、真诚,“龃龉”意为意见不合互相抵触,“委

      曲”意为事情的经过、底细。“款诚”“自安”“龃龉”“委曲”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⑵译文:罪案已定,说李善长是国家元勋、皇室的亲戚,知道有反叛的阴谋而不检举告发,狐疑观望,持两面派的态度,实属大逆不道。(“狱”“发举”“怀两端”各1分,语句通顺2分)

      【文言文译文】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从小读书,有智谋,学*法家学说,预料事情多能料中。太祖在滁阳攻占地盘,李善长前去迎接太祖的军队,并拜谒太祖。太祖知道他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于是以礼相待,并留他任掌*。李善长跟从太祖攻下滁州,任参谋,参预机密事务的谋划,主管军队的粮饷供应,很受太祖亲*信任。太祖的.声威名气一天天炽盛,对那些因为太祖的威名而来归附的将领,李善长细察他们的才能,向太祖一一进言。又替太祖向这些将领表达收留他们的诚意,使这些人都能安下心来。有人因为事情相互意见不合,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

      太祖任吴王,拜任李善长为右相国。李善长了解熟悉典章制度,裁定决断各种事务都非常明快流畅,他又娴于辞令。太祖要招纳什么人才,常常命李善长书写文告书信。前前后后凡是亲自带兵出去征讨,太祖都命李善长留守后方,将吏信服他,服从调度,居民生活安定,调运兵饷,使前方不至困乏。李善长曾经请求国家统管两淮盐务,实行专卖,立茶法,都是在元代盐法茶法的基础上斟酌改订,剔除其弊政。不久又恢复制钱法,开办铁冶,确定鱼税,使国家用度更加丰足,而百姓又不因乏。太祖刚刚渡过长江的时候,处事常常用很重的法典,一天,太祖对李善长说:“法律有三条连坐的规定,不是太过分了吗?”李善长于是请求除犯大逆罪要连坐之外,其它连坐的规定都删去。太祖于是命李善长与中丞刘基等裁定法律条文,并且在朝廷内外公布,让大家知道。

      李善长外表宽和,而内心偏狭刻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有些越权,侵犯了李善长的权力,李善长立即按照他们的罪上奏罢黜他们。李善长与中丞刘基争法以至于怒骂。刘基心中不安,于是请假回乡。富贵都达到了极点,内心也渐渐骄横,皇帝开始有些讨厌他。洪武四年,李善长因病退休,赐给他临濠地若干顷。

      丞相胡惟庸最初任宁国知县,因为李善长的推荐,擢拔为太常少卿,后来任丞相,因此和李善长互相往来。而李善长弟李存义之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被诛,因为同党之罪而死的人很多,但李善长依然如故做官。又过了五年,李善长年纪已有七十七岁,因为年老而不约束自己。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实际是胡惟庸的党徒,皇帝下诏免他们一死,贬谪崇明安置。李善长不谢恩,皇帝心中含恨。于是御史们接二连三地上奏章弹劾李善长。而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等人,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互赠钱财,暗中勾结。罪案已定,说李善长是国家元勋,皇室的亲戚,知道有反叛的阴谋而不检举告发,狐疑观望,持两面派的态度,实属大逆不道。恰逢有人上书说星象变化,其应验应当在改换大臣。于是把李善长家以及他妻子、女儿、弟弟、侄子家共七十余人全部诛杀。

[阅读全文]...
  • 《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的原文诗词

  • 《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的原文诗词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杜甫 唐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就远原则的短语 - 句子

就远原则的短语 - 语录

就远原则的短语 - 说说

就远原则的短语 - 名言

就远原则的短语 - 诗词

就远原则的短语 - 祝福

就远原则的短语 - 心语

推荐词条

含有固的古诗文 描写退休的古诗七律长征 描写春节以后的古诗词 今日立春的古诗 适合向男生表白的古诗文 形容夜里心事重的古诗词 一片真心无人知的古诗 水果蔬菜的古诗 安字开头的抒情古诗词 稚子弄冰古诗的表达 留在藤县的古诗 赠汪伦古诗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意向雨 一波未*一波又起的古诗词 日子贫穷又苦心酸的古诗 古诗词中出现的黍稷意向 形容*淡的古诗词 描写幽静景色的山水古诗词 女生古诗词的说说 孤苦过年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对爱而不得的意象 泥菩萨的古诗 雪落在竹子上的古诗 背诵积累优秀的古诗词是语文 画的古诗学达到的目的是 一首中国古诗作词的歌曲 作者是李贺的古诗 有关古诗词歌曲的歌词 第十九课古诗三首的生字 雪梅其二古诗雪与诗的关系 含蓄的表达悲伤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