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 >

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

关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白居易的诗句 赞美江南的美好景色

  • 江南,赞美,景色
  • 白居易身为我国历史中的伟大诗人之一,自然留下了不少描写景物的好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诗句 赞美江南的美好景色,希望大家喜欢

    1、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9、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1、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2、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4、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15、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阅读全文]...
  • 《忆江南三首》古诗白居易

  • 《忆江南三首》古诗白居易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江南三首》古诗白居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忆江南词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赏析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诗中深深记载着白居易对江南的思念,令人遗憾的是,自居易却再也没能回到他牵挂的江南。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江南,永远成为了白居易心中,一段魂牵梦萦的美好回忆。

[阅读全文]...
  •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忆江南白居易的古诗分享)

  • 分享
  •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qui归)(今陕西渭南县),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是唐代著名诗人。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他的一生以迁江州司马分为前后两期。早期仕途上一帆风顺,二十五岁中进士,为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等。政治态度积极,屡次上书指摘时弊,以至激怒*,遂于唐宪宗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此后曾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后期态度较为消极。

    在文学上,乐天是唐朝新乐府运动的中坚。他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最工于诗,诗风通俗*易,妪幼皆解。中唐渐盛倚声填词之风,这与白居易、刘禹锡的极力倡导分不开,他们向民间学*,填了不少“忆江南”、“竹枝词”等,语言通俗*易,风格清新隽丽。著有《白氏长庆集》,词作今存二十六首,见《尊前集》。

    忆江南(二首)

    (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赏析】

    《忆江南》是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所作。

    第一首,是追忆、赞颂江南春日美景。

    以“江南好”开头,总领全词,是对江南美景脱口而出的直颂。“风景旧曾谙”意思是,江南美景虽然不在眼前,但却是极为熟悉的。这里包含着无限怀念之情。诗人为什么对江南极为熟悉,极为怀念呢?早在少年时期,曾因避李希烈、朱泚(cr此)的藩镇之乱,随家迁居江南, 十四岁时常旅居苏、杭二州,居江南达六年。登进士第前后,又一度再游江南。五十一岁至五十三岁作者又赴苏、杭两州为刺史,前后留居江南有十年之久,因此“风景旧曾谱”一句是有丰厚的生活作为基础的,也是极怀深情的。

    作者对江南是这样熟悉,这样怀有深惜,那么,在“忆”江南*集中地写了什么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诗人追忆江南美景中印象最深的事物,也是“江南好”具体形象的描绘。这两句勾出了江南春景的特色,它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一片早霞倒映在江面上,上下辉映,光彩夺目;江边带着晨露的红花是那样鲜艳,这时朝阳把光辉涂在江花上,那花真是“红胜火”了。此时,你看,红日、红霞、红花互相辉映,多么艳丽!更何况还有那碧绿清澈的汤汤春水作衬托呢?诗人用这样鲜明艳丽的色彩来描绘江南春色,多么柔美、清新、迷人啊!

    “日出”、“春来”在上下句中是互文的,上向包含着“春”,下句暗含着“日”,这样整个画面不仅美,而且由于“春来”、“日出”这两个主谓词组的使用,渲染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

    春日的蓬蓬勃勃,美景的引人入胜,使诗人不由地迸发出“能不忆江南”这一句热烈的赞颂作为结语。此处是以反语句式点出“忆江南”主题的。

    第二首,是追忆杭州秋夜奇景。

    以“江南忆”开头,和第一首结句的”能不忆江南”紧相呼应。把“忆”字放在“江南”之后,表示着重在“忆”。“最忆是杭州”,是把“忆”缩小到“杭州”这一地方。诗人为什么“最亿”杭州呢?民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江南美景之冠。不仅因杭州风景之美,引起诗人的追念;更重要的是诗人对杭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杭州不仅能引起他对少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有他出任杭州刺史的三年中,为民筑堤蓄水,濬井开渠的一番作为。

    “山寺月中寻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两句,是诗人描写自己在杭州时寻桂、看潮的趣事,这正是杭州秋景的特色。“山寺”点明寻桂的地点,在山中的寺院内; “月中”点出寻桂的时间,在中秋月明之际。”山寺月中寻桂子”,写诗人在山中寺内的皎洁月光之下寻访桂花。山寺里的桂花和一轮明月都是静景,诗人用一“寻”字,就把桂花飘香、山月随人的由静而动的境界勾画出来了。

    在桂子飘香的时节,正是钱塘江潮水上涨的时候。诗人在欣赏山寺桂花之后,又到江边郡亭之上卧看潮头。“钱塘江潮”自古视为盛事。它的壮观景象宋人诗文均有描绘;“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杨万里《浙江观潮》);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说它初起海口时,犹一条银线;渐*时,则如玉城雪岭高接天际,汹涌沙湃,声大如雷。“郡享枕上看潮头”一句,点出了诗人看潮的地点。“郡亭”即看潮亭,地势很高,可以居高临下。“枕上看”是写诗人卧于亭上看潮,这是多么闲适惬意! “潮头”本是动景,诗人却在枕上看,这是动中有静,和上句静中有动的境界配合起来,构成一幅有山、有水、有寺、有亭、有花、有月的“秋夜漫游图”。这样的美景,怎不引起诗人的怀念。“月”字是三、四两句所共有的,不管是“寻桂”,还是“看潮”,均在月色之中。这多富有诗情画意!

    结句“何日更重游”,以反诘句表现了对杭州的深深怀念之情。“更”字加重了对故地“重游”的渴慕。

    这两首词各有特点,第一首泛写江南春日美景,从“好”写到“忆”,第二首是专写杭州秋夜奇景,着重写“忆”,两首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江南景色,由“春”写到“秋”,由“日”写到“夜”,由广阔的江南到具体的杭州,这样就把江南之美概括无遗了。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赞颂了江南风光,而且他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情感。

    本词风格*易清势,语言鲜明生动,景物描写与直抒胸臆结合,巧妙地表现了主题。

[阅读全文]...
  • 白居易 《忆江南》

  •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 谙:熟悉。

      2.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 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阅读全文]...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原文和赏析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原文和赏析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原文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比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比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诗人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是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诗人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的是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比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比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诗人《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的是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比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的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的是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的是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赏析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表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比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诗人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比如蓝”。

      杜甫写景,善于着色。比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比如画。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比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表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诗人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诗人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诗人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诗人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比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诗人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诗人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的是竹叶青酒,而是指的是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比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诗人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诗人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阅读全文]...
  • 古诗《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诗意及赏析

  • 诗意
  • 古诗《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诗意及赏析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三首《忆江南》词,其第一首以“江南好”起句,即《忆江南·江南好》;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诗《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韵。《忆江南》共3首,这就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就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赏析]

      忆江南(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就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经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与“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非常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阅读全文]...
  • 白居易赞美小草的诗(白居易写称赞小草的诗)

  • 小草,赞美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草.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段诗描写了小草的生命过程,赞颂了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和小草遍地、茂盛生长的美好景象。由此,让人们对小草产生了无比美好的感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首《小草》之歌,更是风靡大江南北、流行长城内外,男女老少都在唱,你唱我唱大家唱。歌词是这样写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我的伙伴早已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你把我紧紧拥抱。”这首歌是写给当时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士们的。这首歌高度颂扬了默默无闻的普通*战士们,感恩祖*亲,为祖国、为人民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和高尚品格。歌词写的是小草,把小草刻画的生动、形象,并赋予了小草一种很美好的情感。

    是啊,满山遍野的小草,很普通、很低矮,但它却有很顽强的生命力。没有它大自然将不会美丽,没有它,很多生命将会无法生存!其实,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一位普通的社会公民,就象小草一样,虽不重要,却不能缺少。我们是一名战士,是一名工人,是一名农民,是一名学生……千千万万的你我,组成这个社会的最大阶层。我们默默工作,幸福生活。我们就象小草那样,感恩阳光雨露、河流山川;我们也感恩祖国,感恩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以及身边所有相关的人……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也乐于奉献。只要我们在,我们就会奉献!是我们的工作和奉献,让社会更繁荣,让祖国更强大,让世界更文明……我们因此而自豪!我们也因此而骄傲!

    小草,可爱的小草!多少人在赞美你,真心地赞美你!有很多人的名字里用上了“草”字,不正是对你崇敬的表达吗?

    我为小草唱赞歌,我为普通劳动者唱赞歌!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 - 句子

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 - 语录

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 - 说说

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 - 名言

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 - 诗词

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 - 祝福

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花的古诗词及诗意 描写植物的现代古诗短的 含抽的古诗 古诗中的呼告 形容吃不饱穿不暖的古诗 搞笑的古诗词名字是 siri能背的古诗词 听起来很霸气的古诗 关于大班古诗的跳舞视频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文背诵 汉字特点的古诗文 元日古诗作者表达的感情 古诗《诗中的秋》 初中古诗的意象练*题 我要的是古诗秋天的黄叶 写秋天的古诗10首 关于中秋品茶的古诗 十年变迁的古诗 蕴含哲理的古诗写景 三峡的诗词古诗 描写徒步的古诗 关于台湾的古诗加上意思描绘 形容内心受伤的古诗 带淡字的古诗词 鹧鸪天东阳道中古诗的拼音 超级简单的现代古诗长片 古诗小草的诗意理解 枫桥的歌声古诗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l首 思乡月光的古诗 李清照的思想怀远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