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曹操的课外古诗 >

曹操的课外古诗

关于曹操的课外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曹操的课外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曹操的课外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曹操的课外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曹操的课外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曹操的课外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曹操的课外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曹操的课外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曹操的课外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曹操的课外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曹操的课外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曹操的观沧海古诗赏析

  • 曹操
  • 曹操的观沧海古诗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曹操的观沧海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词语注解: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星汉:银河,天河。

      至:非常;

      幸甚至哉:十分庆幸;

      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观沧海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上,来观赏沧海。眼前的海水是多么的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看起来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一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一样。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作品背景: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观沧海之后,也就是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观沧海赏析:

      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当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是千古名句。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人物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创作背景: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后世影响:

      《观沧海》这首诗,前六句写的是实景,而后四句则是曹操的想象,最后两句跟本诗原文没有直接关系。这首诗不但通篇写景,且独具一格,堪称*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情景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来抒**感,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机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虽然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阅读全文]...
  • 《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

  • 曹操
  • 《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诗

      《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赏析】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将士们由于连年征战连铠甲都不能解脱,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见战争的时间之长,死的人就难以记数了。将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当然就难以想象死亡的人数了。死后尸体无人埋葬,烂成了白骨,布满了原野。千里之内,连鸡的叫声都听不到,说明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人烟了。战争如此的惨烈,归根到底,还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在争权夺利。至于人民呢?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处处在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钟嵘的《诗品》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读此诗,恰如其分呀!

      《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是指讨伐董卓的各位将领,“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乱臣。“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联合讨伐;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愿,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不能统一,互相观望,丧失打击董卓的机会。“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看来这各路的将领,目的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占领地盘,争权夺利。联军散后就开始互相残杀,闹得天下大乱。“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袁术,后一句讲袁绍。当时,他们两人颇有实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是写军阀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蒿里行》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描写了人民的灾难。语言质朴,感情悲凉,表现了曹操诗的独特风格。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立场。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他尊奉汉室,恪守臣节。他爱护百姓,讲究礼让,希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阅读全文]...
  • 曹操著名古诗词

  • 著名,曹操,文学
  • 曹操著名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操著名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度关山》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2、《短歌行》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对酒》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歌,太*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阅读全文]...
  • 《观沧海》曹操的古诗赏析

  • 曹操
  • 《观沧海》曹操的古诗赏析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沧海》曹操的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观沧海》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8)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天河。

      (13)幸:庆幸。

      (14)甚:非常。

      (15)至:极点。

      (1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

      《观沧海》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阅读全文]...
  • 课外思乡古诗大全

  • 思乡
  •   站在远方向家乡遥望,眼中噙满了苦涩的泪,思乡的情还那么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阅读全文]...
  • 关于课外的秋天的古诗

  • 秋天
  •   秋天是美丽迷人的,是五彩斑斓的。她是个顽皮的孩子,在夏天还没有画上完美句号时,便在她绵绵的秋雨中奏响新的乐章。

      《秋雨中赠元九》

      唐·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二毛年。

      《初秋》

      唐·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秋晚江上遣怀》

      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阅读全文]...
  • 小学生课外古诗

  • 小学生
  • 小学生课外古诗

      小学除了在课本学*的诗句,在课外也应该继续学*古诗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生课外古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学生课外古诗

      1、《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塞下曲》

      唐·卢纶

      其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9、《赋得古草原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阅读全文]...
  • 小学生课外古诗

  • 小学生,文学
  • 小学生课外古诗

      小学除了在课本学*的诗句,在课外也应该继续学*古诗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生课外古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塞下曲》

      唐·卢纶

      其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9、《赋得古草原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阅读全文]...
  • 曹操《蒿里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曹操
  •   蒿里行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注释

      ⑴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⑵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⑶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⑷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⑸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齐:一致。

      ⑹踌躇:犹豫不前。雁行(ha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⑺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⑻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⑼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⑽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

      ⑾万姓:百姓。以:因此。

      ⑿生民:百姓。遗:剩下。

      创作背景

      公元1*(东汉中*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公元190年(初*元年),袁术、韩馥、孔胄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然而这支联军中的众将各怀私心,都想借机扩充自己的力量,故不能齐心合力,一致对付董卓。当董卓领兵留守洛阳以拒关东之师时,各路人马都逡巡不前,惟恐损失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据史载,当时无人敢于率先与董卓交锋,曹操对联军的驻兵不动十分不满,于是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虽然战事失利,但体现了曹操的胆识与在这历史动荡中的正义立场。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从此开始了汉末的军阀混战,造*民大量死亡和社会经济极大破坏。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阅读全文]...
  • 曹操的诗鉴赏

  • 曹操
  • 曹操的诗鉴赏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对酒

      对酒歌,太*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曹操的课外古诗 - 句子

曹操的课外古诗 - 语录

曹操的课外古诗 - 说说

曹操的课外古诗 - 名言

曹操的课外古诗 - 诗词

曹操的课外古诗 - 祝福

曹操的课外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这次古诗比赛引起的思考 描写家乡的古诗有哪几首 把整个春天都给你的古诗 劝人珍惜当下的古诗词 错背的古诗词 爱国的古诗越短越好 带莫负二字的古诗词 与短歌行有关的古诗文鉴赏题 早起晓行的古诗 古诗词有关蝉的 比喻垃圾分类的古诗 含元字的古诗词 15夜望月的*义词古诗 90个字的古诗古诗词加标点 高考必备古诗文涉及到的典故 描写集中贸易的古诗词 破解薛宝琴的怀古诗之谜 李白的古诗最长的是哪个 含有吁字的古诗词 劝人广纳良言的古诗 有两个同音字的古诗 惊艳了世人的唯美古诗 关于友善的古诗40首 恩泽的古诗文 一切终将散场的古诗 告别兄弟的古诗 关于下棋的古诗大全300首 向左走向左走的古诗 云帆济沧海的古诗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小说 有逸字音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