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 >

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

关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昆曲《春江花月夜》

  • 阅读
  • 昆曲《春江花月夜》

      很多人喜欢听昆曲,昆曲原名“昆山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昆曲《春江花月夜》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此剧出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孤篇压全唐”之作——《春江花月夜》。80后才女罗周以此为灵感来源,创作了一出同名昆曲,讲述了一个历经50年、穿越人鬼仙三界,由爱恋情愫生发,进而超越生死、直面浩渺宇宙的故事。全剧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扬州元宵夜,月光如洗,花影绰约,明月桥边,才子张若虚对佳人辛夷一见倾心,却阴差阳错生死两隔。判官许诺一生富贵敌不过美人莞尔,掌权四海不及明月桥上与心上人再相聚。

      昆曲因其曲牌体严谨的格律而堪称汉语标杆的文学性,令许多当代剧作家望而生畏。但是,昆曲《春江花月夜》能按照曲牌的格律填词,用典准确而有深意,文学性是很出色的。

      剧中“阮籍哭兵家女”的典故,虽较生僻,但用得非常贴切。我们从这部作品中看到了昆曲剧本创作薪火相传、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希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春江花月夜》舞台,移步不换形,明月桥的弧线好美,披着薄纱的红灯笼好看,电音伴奏好听,还有那件挂在台上飘来荡去的绣花衣衫,阴曹地府中既风趣又世俗的判官小鬼……青年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全剧昆曲本体的美学神韵犹存。  

      通天灵,接地气,获知音。

      《春江花月夜》为昆曲的普及做出了贡献。许多青年观众赞扬这出戏是“我们这个时代昆曲最好的样子”,这是最大的褒奖。《春江花月夜》的现代意味还表现为舞台构思的奇妙。它在台上还原了一座写实的古桥,主场阎王殿和仙界也是实景,阎王殿里不仅有奈何桥,还有“孟婆熬汤”的实景场面,都打破了昆曲“一桌二椅”的传统布景。有专家认为不妥,我以为这是主创人员更多地考虑了现代青年观众的欣赏口味,只要不影响歌舞表演,也未尝不可。

      当今,进入读图时代,现代观众对舞台布景形象总的`要求实一些,好看一些。这样的表现手法,符合明人谢肇淛说的戏曲作法必须“虚实相半”:“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生,方是游戏三昧。亦要情景透极而至,不必问其有无也。”“桥畔惊艳”、“孟婆熬汤”是“出之贵实”,诗人起死回生,则是“不必问其有无”。虚实相半,成就了一出好戏。剧作家罗怀臻指出:《春江花月夜》不单单只是寄托了一介戏曲人的情怀,更是对当下世态和人心的拷问和关切。此次《春江花月夜》的圆满成功,不仅是观众对整个剧组历时三年严谨准备的赞许,也消弭了长久以来对昆曲编新剧的质疑。这个评介,我以为是准确而贴切的。

      《春江花月夜》虽然标新立异,仍是古典戏曲,昆味依然很浓。

      它选用了许多传统的昆曲曲牌和套数。例如上本第一折是仙吕庚青韵,带真文韵;第二折是中吕混韵,用an结尾的现代韵; 第三折是南吕鱼模韵;第四折是双调江阳韵。全剧共八折戏里用了七个宫调,意味着所需曲牌的丰富性相应大幅提高,没有任何两折重复用韵,精微至此,即使在老本子中亦不多见。老观众听起来,赞扬它保留了许多昆腔的原汁原味,新观众也觉得昆曲美妙动听。全剧33个曲牌、35段唱腔都是经过蔡正仁和张洵澎等老艺术家认证过的。《春江花月夜》不仅唱词格律、*仄、表述方式都遵循昆曲曲牌体传统,更难得的是,它抛弃了许多昆曲唱词佶屈聱牙的文辞,表述流畅婉转。在演出中还加入了不少生动幽默的话剧元素和热闹的民俗,更为引人入胜。

      张军扮演张若虚,在剧中历经生死,却始终活在27岁,与16岁、26岁和66岁时的女主角辛夷三度相逢。

      这三度相逢成为全剧的主线,生而枉死,死而复生,张若虚由此发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感慨。张军的唱,高亢含情,大气磅礴,念白清脆,弦外有音。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魏春荣饰演令张若虚魂牵梦萦的辛夷,处处表现了她端庄内敛、大家闺秀的风范,扮相清丽淡雅,唱腔变化自如;上海京剧院著名演员史依弘饰演得道鬼仙曹娥,明艳热忱,演唱亮丽,感怀于诗人的执着真情,心有所动,但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 著名京剧演员关栋天出演张若虚好友、书法家“草圣”张旭,珠联璧合,是谓绝配;江苏省昆剧院院长、名丑李鸿良饰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刘安,表演诙谐幽默、细腻传神,为全剧增添了喜剧色彩。昆曲遗产的守望和创造是并行不悖的。新创昆曲《春江花月夜》的贡献,大大超越了这出戏的本身的票房价值。继承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仅仅守望是不够的,“良辰美景奈何天”的一唱三叹,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新的变化。

      “前朝曲”固然不能丢,新编“杨柳枝”更应鼓励。张军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尝试让昆曲接受现代审美考验,践行当代的传播方式。他说:“我们在戏里灌注梦想,付出努力,只为了让昆曲从高冷凄清的博物馆展台上走下来,活色生香,真正地活着。”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 阅读
  •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张若虚是唐代诗人,生*留下的资料非常少,连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一生中只留下了两首诗。但是,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却在千年的历史中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吧.

      《春江花月夜》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赏析:

      读完这首诗,这时只觉得馀韵袅袅,美不胜收。诗的一开场,就壮丽的描绘出整个天地间,春江月夜的场面:“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连海,一望无际,分不清是冮还是海,皎洁的明月,也随着汹涌拍打的潮水从海面升起,此时真是气象万千。光是这个“生”字,就让整个“春江月夜”的画面鲜活起来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是月光在水面闪动的样子。江水映着月色,波光点点,流过了万里的江山,天下有哪一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的照耀呢?“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水曲曲折折地流过了遍地花草的汀洲,月色洒在花树上,就像是缀满了雪珠一样,一片晶莹剔透。这时天地间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了,连汀上的白沙,和空中的流霜都看不清楚了,月光洗净了世间万物的颜色,将整个大千世界,浸染成像梦一样的空灵幽静。“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整个江天浑然一色,干净得没有丝毫的杂质,这时只看到空中皎洁的一轮明月。在这样澄净的天地中,让人神思飞驰,不知以前在江畔,是何人第一次见到月亮,而江月也不知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照到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叹人生苦短如朝露,代代相继,转世轮回没有穷尽,但比起来,江月却是永恒的。一轮明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好像永远都不能如愿,只留下了滚滚的东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所思念的人儿哪,像白云一样的离开了,只剩下住在江边的姑娘,愁思万端。今夜在那江中小船上的,是谁家的儿郎呢?而相隔天涯,被同一明月照耀的小楼上,有个思念他的姑娘啊!“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月光好像也在怜悯着姑娘一样,在楼上徘徊着不忍离去。但这勾人愁思的月光啊!它照映在妆镜台上,也遍洒在簾子和洗衣石上,愁怅得想抹也抹不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耀着远方的那个人吗?两人虽然望着共同的月儿,却听不见彼此的呼唤。真想随着月光把相思遥寄给他呀!可是远飞的鸿雁,却不能把月光也带去,而低头看看水中的鱼龙,他们却潜入了水底,只留下一江的波纹。向来以传信为务的鱼雁,如今也无法捎去音讯了!“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姑娘昨夜梦到,春花噎凋落到潭水中去了,春光将老,而思念的人儿还在天涯。江水带着暮春流走了,月儿也西斜了,即将落入江潭,这一切更衬托出凄苦的落寞之情。“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迷茫的海雾升起,遮住了月亮了,可是世问离别的人儿啊!有的还远在碣石,有的阻在潇湘,天各一方,他们之间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哪!在这美好的夜里,不知有几个人能乘着月色回家的,只有那江畔的树丛,还挂着落月的馀辉,勾动着人们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欣赏完了这首诗,到此真是荡气回肠,馀韵嫋嫋,令人低回不己。一千多年前,唐朝春天的空气,月下的花景,江潮的拍打,对宇宙时空的感概,彷佛又回到了眼前。张若虚用人生中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抒发了他最深沉的探问。整首诗中最精彩的部份,就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悟,境界辽濶,悲情高远,把全诗从纯粹赞美大自然的景色,感怀人世间的情爱,升华到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探索。唐朝的月,唐朝的江水,如今仍在,却叹人生苦短,如朝露一般,转世轮回没有穷尽。然而轮回的目地何在呢?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来经历这红尘中的`生老病死吗?张若虚在千年以前,悲悯人生的不能超越,而发出了这样的探问,然而在千年之后,我们真的找到答案了吗?

      《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春江花月夜》后世影响:

      《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

      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

  • 阅读
  •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解读

      《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昏庸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附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昏庸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藻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但浮躁浅露,不象享受爵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读者可以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有人对此诗的主题多有非议,殊不知几千年*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能避开,古今中外,真正避开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八大样板戏”。样板戏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个妻子一出场就遭土匪枪杀外,八部戏剧再没有一对夫妻,也没有一对情人。而如此一首诗、如此一轮明月,还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情怀才配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显皎洁。这样大开大合的过渡,手法巧妙如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是谁家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他家在何处?又是谁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思念她的远方飘零者呢?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写怨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原文

  • 《春江花月夜》原文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希望大家喜欢!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唐代】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赏析: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声真韵、仄声纸韵、*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唿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原文(春江花月夜全诗)

  • 一、诗文共赏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二、详解注释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汀(tīng):沙滩。纤尘:微细的灰尘。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穷已: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只见、仅见。悠悠:渺茫、深远。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离人:此处指思妇。妆镜台:梳妆台。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相闻:互通音信。逐:追随。月华:月光。文:同“纹”。闲潭:幽静的水潭。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潇湘:湘江与潇水。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乘月:趁着月光。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三、解题

    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诗人扣紧“春、江、花、月、夜”五字作诗,但并不*均用力,而是突出特定的时间环境—月夜。“夜”是比较抽象的,写好了“月”,自然就包含夜,而且是一个特定的“夜”,所以全篇以“月”为主线,可以说句句离不开月,当然也离不开“夜”。月光下的情景如万花筒,随着月亮起落高低,月色的不同,闪烁变幻。先是潮涌月出,波光滟滟;继而月光渐朗,花如珠霰,在后皎月中天,微尘不飞,碧空如洗,令人悠思遐想,上穷千古,下伤离情;往下斜月沉沉,雾茫茫,路茫茫,思绪茫茫;最后落月余辉,散落树梢,余情袅袅。一夜月光贯穿今古,朗照天地,净化了游子、闺妇的爱情。词虽纤丽,但境界开阔,这是那些轻艳浮靡的宫体诗不可比拟的。

      对宇宙、人生的沉思遐想。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思想内容方面显示了初唐的时代精神。诗人对江山风月、良辰美景不停留在一般形象的感受,而是升华为对时间的永恒、空间的无限的哲理性认识;以严肃的态度描写游子、思妇的纯真爱情,虽有惆怅感伤,但有留恋,绝无低级庸俗成分,洗净了宫体诗的影响,给优良的传统爱情诗注入了新鲜的内容。联系初唐四杰的诗,特别是与张若虚同时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来看,此诗透露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认识,虽有迷惘,但有憧憬,这正是盛唐气象的萌芽,时代精神的回响。但是此诗较多地描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在宇宙面前感到人生美好的短暂和惆怅,这是读这首诗时应注意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用当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古人突破他们时代的局限。

    四、逻辑结构(诗文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四句是第一节。这节从月出写起,而描写重点在月色下的春江。头两句写春江水满,江海相连,月出潮生,在海天月色的衬托下,突出了春江浩渺的壮丽景象。第三句承潮水,明月,描写春江在月光下波光粼粼,跳跃远逝,邈远迷茫。这景色给人遥思遐想,故启出下句“何处春江无月明”,一下将眼前景物联系到一个广阔空间的想象的境界,为以下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月下游子、闺妇的相思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四句是第二节。这节极写月光皎洁。首句承上节“春江”写“江流”,又带出“芳旬”。“芳甸”一语即透出春天气息。长江春水本来应该是滔滔奔腾,这里却轻着一“流”字,而且赋予“流”的形象化:“宛转绕”,因而春水也似有深情。上句出“芳甸”,下句便直写“花林”。可是这时是月光下的花林,不可能有日间看到的姹紫嫣红的色彩和真切形象。直接写月光下的花,无法浓墨重彩渲染,往往只能淡墨勾一个轮廓。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曹植《公宴》)对于月下的兰花和荷花(朱华)只能点到为止。张若虚这两句诗虽然也是点到为止,却写得流光溢彩,表现了花林月色,相交不定,只觉花光烁烁,如霰洁白,如霰闪闪,似真似幻,创造了色彩迷离的特定境界。最后两句写月光的清淡、皎洁。月亮升高了,月色纯净,简直就是“空里流霜”了。霜是不会流动的,诗人此时感觉月色如霜从空中流泻下来。这里着一“流”字,月色便成了幻象的动态。但是此时的“霜”(月色)只是清凉的、静谧的,因而“不觉飞”,这透明的月色似乎又动中有静。由于月色洁净,因而“汀上白沙”与月光融为一色而“看不见”了。这时天地、景物与人在这透明的月色中融合了,有的是纯净无瑕的快慰。诗人在这里对于皎洁月光的描写和美感意境的追求,确实达到了极精巧的程度,真可与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印象画派对于光色的表现相媲美。

      以上第一,二节八句起笔扣题,把春、江、花,月逐层写出,写的是月色夜景,这“夜”自然就包括在其中了。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江天—色无纤尘”四句里的头两句继续写月,但这时已是皎月当空,境界更加开阔,由写景转入抒情。

      “江天一色无纤尘”,一是表现了月光的皎洁,二是表现了整个人自然的纯净,景物与宇宙浑然一体。此时的直觉只有天空中一轮明月高悬,独照今古,其他—切都退到不闻不见的地位去了。这里一个“孤”字显得这境界实在过于广阔了,这宇宙实在过于苍茫了,我们似乎感到诗人一颗凄清的心在这透明的空间跳动。后两句因景生情,进入了遥思遐想,对宇宙、对人生作了探索咨询。两句的两个“初”字把现实的景物升华到一个深沉寥廓的哲学境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得‘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李泽厚《美的历程》)。诗人的这种意识更直接体现在下一节诗中。

      下一节是“人生代代无穷已”四句。诗人在上节由人与月的关系想到时间长河的遥远迷茫,这一节想到人生世代相传虽然也是无穷尽的,但哪及得年年圆缺相似的江月(大自然)的永恒。诗人在寻求人生与永恒的大自然关系的解答,吐露了对人生世代变幻的迷惘。此时浮想联翩:“不知江月待何人?”一个“待”字写出了月也有情,它似乎也有执著的期待和追求,但无法了解它期待和追求什么。人比月应该更有情,应该有更执着的期待和追求。这时诗人进入了低回沉思,目光从月又移到江,“但见长江送流水”,留下的是对人生短暂的轻轻喟叹,淡淡的惆怅。因为有所期待,所以也并不绝望。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关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幢景。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浴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四句起是第三部分,;转写游子、闺妇,景物成为离人相思的烘托。前面有江天一色“无纤尘”,描写大自然的洁净无垢,这一节首句出“白云一片”,可以说是相反相成,起了衬托月色的作用,同时又是转到另一主题的起兴。“白云”飘忽渐远,似离情依依,故日“去悠悠”;“一片”又显得孤独无定。前人常用浮云喻游子,所谓“浮云游子意”,所以启出下句“青枫浦上”游子愁肠九折的相思之情。。以上两句是虚写,下两句直写游子、闺妇无可奈何的相思:谁家今夜有停留在江上的游子?何处的闺妇在明月朗照中的楼上思念远方的亲人?

      “可怜楼上月徘徊”四句写月下闺情。通过游子设想思妇的相思情状。“可怜”自是游子怜惜明月楼上的思妇。“月徘徊”一语双关,既是把景物写活,又是诗人的一种寄托。这里用了·曹植《七哀》诗的典故,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思妇愁,悲叹有余哀。”

      “月徘徊”一语即含蓄地点出了思妇的哀愁,又与上节“白云”“去悠悠”对照设想思妇的哀伤。下句“应照”的“应”字是“应会”的意思,是设想之词。游子设想自己所见的月应会同时照及“离人”(思妇)的妆镜台。杜甫有“双照泪痕干”句(“双照”共照两地相思的人)。月也有情,月光成了相思联系的一个根线。后两句通过闺妇两个动作细节,刻画其相思的内心矛盾:此时帘遮“玉户”,皎洁的月光透过帘幕撩得闺妇心烦意乱,她想卷起帘幕将月光赶去,但是卷起帘幕,月光更是直泻闺室,只有惹起更强烈的愁思;下句写月光照在捣衣砧上,也使闺妇思绪烦乱不安,她又痴想把月光拂去,可又是“拂还来”(一说是拂去砧上自己的身影)。古代妇女捣衣常与制衣送征人有关,故闺妇在月下捣衣,月光照在砧上,勾起对远方游子无限的思念。这两句通过游子想象闺妇的两个动作,描写她想排遣相思的痛苦而又无法排遣。这月色给游子,闺妇何等强烈的感*彩!

      此时相望不相闻”四句中,首两句承上节月光的“卷不去”,“拂还来”,写闺妇的内心独自。此时两地所望见的是同一个月,故说“此时相望”,但是又不通音讯,故又说“不相闻”。相望不相闻”美好的爱情如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下句表达了闺妇希望追随月光流照君前。这当然也只是痴想,事实是“鸿雁长飞”也不能将此处的月光带到游子那里去。最后一句从游子这边看,浦边水里的鱼龙也只潜在水里跳跃,泛起一点波纹而已,不能代为传递消息。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汉扫·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后因称书信往来为“鱼雁传书”。这里后两句用想象又暗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突出了会面不可期的相思之苦。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昨夜闲潭梦落花”八句逐步总结全诗。“昨夜”指望月之夜,这时已是次日黎明。花落寒潭,青春将尽,人未还家。一个“梦”字点出望月思人、期待相会的虚幻。江水流,夜将尽,花已落,月西斜,雾漫漫,呼应了开头春、江、花、月、夜的描写,逐句收结,衬托了游子闺妇急于相会而又不能实现的惆怅。最后归纳为“不知乘月几人归”如此花月良宵,有多少离人虚度了,又有几个人此时返家。无可奈何中又有美好的憧憬,因为毕竟也有良宵夜归人啊!“落月摇情满江树”,月有情,最后余辉洒满树梢。树有情,留得余辉满树梢;人有情,余辉树影情摇摇;不知何者是景,何者是情,此情此景绵绵无尽。清代人王尧衢评此诗结尾说:“余情袅袅,摇曳于春江花月之中,望海天而杳渺,感今古之茫茫,伤离别而相思,视流光而如梦。千端万绪,总在此情字内,动摇不已,将全首诗情,一总归结其下。添不得一字,而又余的无穷。。(《唐诗合解》)

    五、诗文评价

      张若虚的《春汀花月夜》闻一多先生称:,这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认为“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

      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胯诗杂论》)一篇诗得到如此高度赞誉,这在中国文学史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于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己”与“江月年年望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即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窘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寂的境界”。(《唐诗杂论》)

    六、艺术手法

      一、画面清丽,色泽柔和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诗人不仅沿用题目,而且也沿袭了旧例,开篇便就题目敷衍生发,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一方面,诗人以月亮之初升到坠落为行文的外在线索,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如写花林不绘其形状色彩,而突出月光洒在枝头时的景象;又如写江水侧重其在月光映照下的滟滟波光)诗中的一切景物,均为月光所冰浴笼罩,既各在其所而又相互连带映照,宛如一幅笔触淡雅的水墨长轴,显得清丽、幽美,色泽柔和。

      二、柔情似水,淡愁如烟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游子思妇当此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离别相思。相思离别,本是古代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尽管也有相思之苦,但却没有泣涕涟涟的浓烈,在“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怨艾和嗔怒中,我们分明也感受到了思妇的天真与痴情;尽管也有离别之愁,但却不见双眉紧锁的沉重,在叹息“此时相望不相闻”,“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同时,我们也分明感受到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真诚与热切。李泽厚说,“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美的历程》)由于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现实人事内容,因而其对离别的哀愁伤感显得宽泛而轻淡;但诗对相思的描绘渲染,却因自然背景的幽美和作者笔致的柔婉,显得真切缠绵,如三月丝雨沁人心扉。

      三、其他

      诗中的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引发了作者对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的探究与思索(“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使此诗在诗情画意之中蕴含了一定的哲理。因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光均是统领全篇的神魂。人们所以称赞此诗诗情、画意、哲理融于一炉,也正是由于月光的内在贯通。

      此外,此诗四句一换韵,凡九换韵,*仄交替,且又多用顶针、回环等修辞手法,因而使全诗显得声韵流荡,一气流走。

[阅读全文]...
  • 古诗《春江花月夜》带拼音(春江花月夜全诗注音及翻译)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是诗的哲学,是哲学之诗。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探讨了短暂与永恒的哲学命题。

    注解:

    1 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2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3 文:同“纹”。

    4 碣(jié)石潇湘: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5 斜:读音是xié,另有古音念xiá,在部分古诗中使用古音以求押韵。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张若虚(约公元647年-约公元730年)的诗作。此诗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附中英文:

    春江花月夜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

    And with the river’s rise the moon uprises bright.

    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es for ten thousand li,

    And where the river flows, there overflows her light.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The river winds around the fragrant islet where

    The blooming flowers in her light all look like snow.

    You cannot tell her beams from hoar frost in the air,

    Nor from white sand upon farewell beach below.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No dust has stained the water blending with the skies;

    A lonely wheel like moon shines brilliant far and wide.

    Who by the riverside first saw the moon arise?

    When did the moon first see a man by riverside?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Ah, generations h*e come and pasted away;

    From year to year the moons look alike, old and new.

    We do not know tonight for whom she sheds her ray,

    But hear the river say to its water adieu.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Away, away is sailing a single cloud white;

    On farewell beach pine away maples green.

    Where is the wanderer sailing his boat tonight?

    Who, pining away, on the moonlit rails would learn?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Alas! the moon is lingering over the tower;

    It should h*e seen the dressing table of the fair.

    She rolls the curtain up and light comes in her bower;

    She washes but can’t wash away the moonbeams there.

[阅读全文]...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全诗赏析)

  • 温秋红

    初唐的春天,夜晚的江边,一轮明月淡淡升起,不知名的野花在江畔、石隙中点缀吐芳,真美呀,连日应酬在俗务中的张若虚面对此等美景,脱口而出:“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沉浸在诗意中的诗人没有想到,这一美篇横扫盛唐,开启了大唐诗歌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诗风。一曲《春江花月夜》仿佛聆听到大唐滚滚而来的新气象。其大开大合的造境手法宛如一股清流,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把大唐诗风引入到一个昂扬开放,清新自然的新高度。

    唐朝前期的文风继承了六朝浮夸之风,宫体诗大行其道,诗歌成了腐朽荒淫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荡然无存。这个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向市井,从台阁移向江山和旷漠,明确了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其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预示了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六朝浮夸之风,争奇取巧也同时促进了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深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方面承继初唐四杰文风理念,推陈出新,去伪存真,使这一旧题焕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据传《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隋炀帝、诸葛颖、张子容、温庭筠均有涉猎,但它们远不及张若虚此篇恢弘大气,脍炙人口。他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将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没有多余铺垫,一开始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一个“连”字,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动态地展现出江潮浩瀚无垠,明月随潮涌生,气势宏伟,磅礴大气,诗情画意信手拈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置身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人总是孤独的,就像那轮孤独的明月,它在宇宙中何时而来?又何时而去?人生有限,宇宙无穷,对月问天,一丝人生短暂的伤感油然而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此处别开一笔,这是诗人高明的一个地方,也是本诗出彩的一个环节。诗人没有沉浸在孤寂辽远的个人情感中不能自拔,而是上升到对宇宙、生命探索的层面,这种哀而不伤的基调源于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也是面对美景的一种良性宣泄,字里行间回响着大唐积极乐观的时代之音。

    上半篇通过江畔、明月、江流、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勾勒起一幅幽美恬静的春江月夜图,面对如画美景,诗人的思绪转向更深更远。在有限的生命中,人世间有多少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此句为过渡,用“愁”字引出下句。“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谁家”“何处”两句设问层层递进,一种相思,两地闲愁的思绪不可遏制地荡漾开来。“可怜”紧承“何处”句,表达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欲说思妇却说月,悲泪自出。其中“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以月喻人,将思妇惆怅和迷惘的内心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卷不去”“拂还来”思妇的困扰、忧烦、细腻的情感波动跃然纸上,画面感极强。“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由景及人,以己度人,寥寥数语,怨妇的离愁别恨写到极致。接着笔锋一转,空间转向远方的游子,引出八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寄身异地他乡的游子春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自己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看那一江春水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春天随流水而去。明月几度西斜,辉映江潭,渐渐地斜月隐入海雾,一天又将过去,回家的路还是那么遥远。此时有多少游子、离人、怨妇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也许有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思念的人儿还在守着这野浦孤舟,想着远方的亲人。江水东流去,明月永不息,惯看离情别绪的明月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万千思绪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

    春、江、花、月、夜、楼头、思妇、扁舟、游子这些文学永恒的主题,在张若虚的作品中大放异彩,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诗人将月赋入了复杂的人类情感,初月的朦胧、高月的明媚,斜月的迷离,落月的缠绵,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痴情、砧上月的执着,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在月的朗照下江流、江畔、江潭、江树、江花这些空间的纷繁景物,与春、夜、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清雅且夺人心魄的春江夜月图。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全诗四句一韵,*仄交替,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江与月这两个主题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通篇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在诗歌发展方向不明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继初唐四杰之后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轮明月耀千古。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廊中回望,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依然不朽,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翻译及赏析(春江花月夜赏析及诗意)

  • 诗意
  •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 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沙滩。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穷已:穷尽。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

  • 唐诗
  •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江月年年望相似9。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10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1,青枫浦上12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13?何处相思明月楼14?

      可怜楼上月徘徊15,应照离人16妆镜台17。

      玉户18帘中卷不去,捣衣砧19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20,愿逐21月华22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3。

      昨夜闲潭24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25。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26潇湘27无限路28。

      不知乘月29几人归,落月摇情30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春江待月明 佟春凤

      春江待月明 佟春凤 (2张)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 - 句子

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 - 语录

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 - 说说

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 - 名言

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 - 诗词

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 - 祝福

春江花月夜古曲和古诗的关系 - 心语

推荐词条

等一个人回家的说说 休闲下午茶说说 qq空间说说关于友情 收货款的说说 心受伤的说说 写给孩子的说说大全 关于将就的婚姻说说 关于升初中的说说 妹妹送的礼物的说说 让人心疼的病娇说说 周末野外烧烤说说 雨天早上的说说 被领导批评后金典说说 对的时间对的人的说说 qq一发说说就被冻结 海绵宝宝的微笑说说 心醉的说说 不想上qq的说说 回娘家的说说心情说说 关于*底鞋心情的说说 亲人去远方的说说 被别人喜欢的说说 时间静止说说 喝酒的唯美说说 关于跆拳道的说说 占人家便宜的说说 离开家的说说唯美 看人不爽的说说 励志奋斗说说 有志气的说说 打胎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