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描写芙蓉的句子 >

描写芙蓉的句子

关于描写芙蓉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芙蓉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芙蓉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芙蓉的句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描写芙蓉的句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描写芙蓉的句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描写芙蓉的句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描写芙蓉的句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描写芙蓉的句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描写芙蓉的句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描写芙蓉的句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芙蓉诗词大全(形容芙蓉花的优美句子)

  • 优美
  • 诗词中的芙蓉,一般指的是荷花;当然,也有木芙蓉,木芙蓉也要在水边显示个性。水中的芙蓉,在《古诗十九首》里就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妻子采了芙蓉,要送给在远方的丈夫。这里的芙蓉,代表的是亭亭玉立的妻子,既说出了妻子的美丽,也道出了妻子的洁身自好。诗仙李白进一步强加了芙蓉的意境,他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里写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就明明白白地说出了芙蓉的特点:亭亭玉立、红粉佳人、天然、敢爱敢恨,口直心快。以后,芙蓉就自带这些特征,出现在传统文化里。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这样形容杨妃: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用芙蓉来形容杨玉环,符合人物特点,点出了杨妃红粉佳人,敢爱敢恨的特点。宋代的《潭畔芙蓉》就描写了这样一个口直心快的女子:

    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

    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看芙蓉。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的女主角取名“蓉”,就意味着女主的天然、美丽、敢爱敢恨的特点。南北朝诗人沈约在《咏芙蓉诗》里也写出来芙蓉的口直心快: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知道一池子为什么都是绿色的吧,那是因为在等待我放出红色的光芒。怎么样?一点都不含蓄吧!这样的女子,才是天然的女子样子;唯唯诺诺的女子,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女子形象。所以,在《红楼梦》里,晴雯就是以芙蓉形象出现的,贾宝玉给她写了《芙蓉女儿诔》来纪念她,红楼里的晴雯,是那么的美丽,她口直心快,敢爱敢恨。在红楼中,晴雯又是黛玉的影子,她与黛玉互为表里,所以,黛玉也是芙蓉的形象:美丽、聪明,敢爱敢恨。和她们性格相对的是宝钗,宝钗就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

    明朝史谨也很喜欢这种敢作敢为的性格,他在《水边芙蓉》里写到:

    不随桃李竞春光,开向西风压众芳。

    恰似湘娥初睡醒,强临秋水照红妆。

    就不喜欢和桃花李花一起讨好春光,偏偏要向着西风开放。就像湘妃刚刚睡醒的时候,勉勉强强地来到秋水上面,借着秋水照着红妆。怎么样?有个性吧!

[阅读全文]...
  • 带有芙蓉的诗句有哪些(赞美芙蓉的简单句子)

  • 赞美,简单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朝王维《辛夷坞》

    这首诗是唐朝王维写的,但是这个中间却很难确定到底写的什么花。辛夷花是早春开放,的确在枝头像水里的莲花芙蓉。木芙蓉是秋天开放,说是木芙蓉也不错,且辛夷和木芙蓉都有落花特殊的特点,辛夷花朵无声,一夜风雨,满地花瓣,木芙蓉更奇特,连花带蒂的坠落。

    辛夷之开落,开得急,落得急,如果用纷纷开且落,更像是木芙蓉,一半在枝头,一半在地上。

    现在不能起王维与地下,问你在陕西蓝田这地方到底种没中木芙蓉?

    最早出现木芙蓉诗句的是屈原,“搴芙蓉兮木末。”这已经无法和屈原探讨,你这个木,是指树木,还是指荷花的茎?如果是前者,那就是木芙蓉,如果是后者,就是荷花。然而屈原流放的是湘沅地带,木芙蓉和荷花同时都有,不过一个在水中,一个是岸边灌木。

    唐朝中唐时期,长安就已经木芙蓉。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白居易《木芙蓉花下召客饮》

    用树上莲花来形容木芙蓉是形象的。虽然木芙蓉有单瓣的,但显然这颗木芙蓉比人还高,唐朝以富丽为美,这颗木芙蓉,可以断定是重瓣的,那更像荷花。

    柳宗元在湖南做官,看到了水岸茂盛的木芙蓉,他一看,好漂亮呀,决定移植。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唐朝柳宗元《湘岸植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这并不意味着他是第一个将木芙蓉移植的人,首先木芙蓉不是他取的名字,他只是做官的时候看到了湖南的木芙蓉,尤其是这一颗特别的大而美。

    木芙蓉自然盛产湖湘,这里温暖湿润,特别合适这种喜欢潮湿生长的秋花,但它的源头未必是在湖南,就像荷花,在人类文明之前,就遍布南北水域。

    但是中唐以后,木芙蓉在长安是看得见的,作为庭院花卉,不多见,但也不至于过分金贵。因为唐朝水陆交通发达,唐朝也喜欢花木,比如海棠,就是从四川运往长安。但是木芙蓉在有水的地方才特别茂盛,小苗木总要长个三五年,才称得上壮观。在大户庭院里赏木芙蓉总是雅事。

    芙蓉花

    ”怜君庭下木芙蓉,嫋嫋织枝淡淡红。

    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唐朝徐铉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这仿佛是说,这殷舍人宅里的木芙蓉,长得不太好,但也别有一种婀娜风情。唐朝长安虽然比现在暖和,到底还是北方,自然那种湖南水边的艳冶稍微逊色,无怪柳宗元看到湖南的芙蓉就想霸占移植,那是秋天里的大牡丹!

    当然去过湖南的,顺水顺船的,自然会感叹秋天*艳若朝霞的木芙蓉。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朝谭用之《秋宿湘江暮雨》

    刚才我说了,唐朝整体气候偏暖,而湖南水气更多,他所看到的木芙蓉花开,或者比现在更壮观。湖南自此有芙蓉国之美誉。

    但是木芙蓉只有湖南有吗?

    宋朝的黄庭坚说:

    ”想见尚能迷蝶梦,移栽闻说自蚕丛。“

    至少他的木芙蓉,据说是从四川古国蚕丛那个地方移植过来的。

    当然,五代后蜀有个妃子叫花蕊夫人,她的宫城在四川成都,她就喜欢木芙蓉花,皇帝遂下令,成都都种木芙蓉,四十里花开如海,成都遂叫锦城和芙蓉城。但是她的花是否是从湖南移植过来的呢?我更倾向四川本来就有木芙蓉。四川多山多水,湖南有木芙蓉,四川一定也有原生态的。

    唐朝一个诗人罗隐写了一句诗“窗外拒霜空落花。”

    为什么是“拒霜”呢?

    “羞作太真妃帐,宁为屈大夫裳。

    帝赏此花高节,别赐一名拒霜。”宋朝刘克庄《芙蓉六言四首》

    宋朝人喜欢杜撰前朝宫廷故事,这件事情可能子虚乌有,不过白居易有“芙蓉帐暖度春宵”,只是不清楚芙蓉帐上的芙蓉花,是否是木芙蓉。总之这个小众的别称是在宋朝之后流行的。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宋朝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苏东坡也在想这个名字好像有点不妥,但是一想,这芙蓉花开在秋露轻霜里,叫拒霜也美,因为它本身最合适秋霜风味。

    这其实将木芙蓉提升到了品质审美的高度。毕竟秋天花事无多,菊花与木芙蓉*分秋色。

    杨万里自然也欣赏苏东坡和木芙蓉这种耐寒。

    ”染露金风里,宜霜玉水滨。

    莫嫌开最晚,元自不争春。“杨万里

    红楼梦中,曹雪芹将木芙蓉送给了晴雯,是赞美她高洁自然的天性,和如木芙蓉朝霞一样短暂艳丽的生命。想一想,也适合。

    你有描写木芙蓉的好句子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 出水芙蓉的唯美句子

  • 唯美
  • 出水芙蓉的唯美句子

      1、这首诗写得清新可爱,语句有如出水芙蓉一般,令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2、周敦颐的《爱莲说》不仅说明了他对出水芙蓉情有独钟,也反映出他胸怀磊落有如光风霁月。

      3、他的抒写性灵的'诗歌主张、诗中表现的出水芙蓉一般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的写作风格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高效的洁肤及爽肤成分,深入肌肤底层,深层清理堵塞毛孔的老化角质及其他污垢,并给肌肤提供充足水份和养分,活化细胞,唤醒衰老沉睡的肌肤,加速细胞新陈代谢,抚*细纹,令肌肤如出水芙蓉般细腻,柔嫩。

[阅读全文]...
  • 描写芙蓉树优美句子

  • 优美
  • 和芙蓉树有关诗句

    合欢树(又名: 合欢,夜合树,马缨花,绒花树,扁担树,芙蓉树),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合欢树形姿势优美,叶形雅致,盛夏绒花满树,有色有香,能形成轻柔舒畅的气氛,宜作庭荫树、行道树,种植于林缘、房前、草坪、山坡等地.是行道树、庭荫树、四旁绿化和庭园点缀的观赏佳树.合欢树冠开阔,入夏绿荫清幽,羽状复叶昼开夜合,十分清奇,夏日粉红色绒花吐艳,十分美丽,适用于池畔、水滨、河岸和溪旁等处散植.对氯化氢,二氧化抗性强,对二氧化硫有一定抗性,适于厂矿、街道绿化.合欢的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种吉祥的气息,颇有“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味道.李渔在《闲情偶寄》上说:“此树朝开暮合,每至黄昏,枝叶互相交结,是名合欢.”“同心花,合欢树.四更风,五更雨.画眉山上鹧鸪啼,画眉山下郎行去.”“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唐朝诗人李颀在《题合欢》写道:“开花复卷叶,艳眼又惊心.蝶绕西枝露,风披东干阴.黄衫漂细蕊,时拂女郎砧.”

    我们校园里有许多的花草树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棵枝叶繁茂的芙蓉树了,它已经生长了七年了,它张的比二层楼还要高

    春天,杨柳树都已经长出了很大的日子,这时候芙蓉树像刚刚睡醒的小姑娘一样,悄悄的探出了头。

    它那油绿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新芽上呈现出茸茸的绿叶。

    暮春时节,芙蓉树枝上由伸出了许多嫩芽,显得郁郁葱葱。

    盛夏,微风偶尔吹来,芙蓉树轻拂绢袖,悄悄的婆娑起舞。

    芙蓉树的叶子一层叠着一层,很茂密,好像一把大伞,好看极了

    下完一长大雨,芙蓉树更是好看了,晶莹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树叶中,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

    秋天,芙蓉树的叶子边黄了,风一吹,叶子就落到了地上,好似铺了一层金*的地毯,显得更加迷人,让人感到清静、文雅。

    到了冬天,它依然昂首挺胸的站在原地,好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枝叶已经掉光了,当万物沉睡时,它却屹立在狂风之中,显示出它英雄的本色。

    有是下起霜雪和雾松,它由像一位披着漂亮银装的少女在地上翩翩起舞。

    芙蓉树啊

    你是那麽热情奔放,你是那麽完美无缺,你是那麽的四季分明,又有那麽强的生命力,我爱你校园的芙蓉树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采芙蓉 李世民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阙下芙蓉 包何一人理国致升*,万物呈祥助圣明.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广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更对乐悬张宴处,歌工欲奏采莲声.赋得芙蓉出水 陈至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剑芒开宝匣,峰影写蒲津.下覆参差荇,高辞苒弱苹.自当巢翠甲,非止戏赪鳞.莫以时先后,而言色故新.芳香正堪玩,谁报涉江人.赋得芙蓉出水 贾谟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苹.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芙蓉 温庭筠剌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白芙蓉 陆龟蒙澹然相对却成劳,月染风裁个个高.似说玉皇亲谪堕,至今犹著水霜袍.(1)我家门前的水池旁边有一株芙蓉花,它高2-5米左右,那碧绿的叶子如小孩的手掌大小,毛绒绒的,叶脉清晰可见,那深绿色的叶子衬托着浅绿色的叶脉,再镶嵌上几朵粉红色花朵,使人陶醉在那娥娜多姿的境界里,它刚长出花苞时,人们只能看到龙爪一样半开半和的萼片,而小小的花却常常是藏而不露,后来萼片到了一定的程度,慢慢扩散,花蕾便露出来了,这是花蕾长得很快,不出几天后就会开放,完全开放的像喇叭花,花冠如鸡蛋大小。

    (2)我走到芙蓉树下,发现它有很多枝干,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兵一样站在那儿,支撑着满树绿色的树叶和花团锦簇的花骨朵儿和花朵。

    一阵风吹过,那些叶子就随风舞动,好像是一群美丽的精灵在跳舞。

    芙蓉花早上开放时是白色的花朵,中午由白色变为淡红色,下午就变成红艳艳的大红花,花瓣中间是电影的花蕊,它们开出的花朵大小不一,颜色也不一,有梅红的、粉红的……,好似一个天然的调色盘,美极了。

    (3)芙蓉花的颜色变化极多,让人赏心悦目。

    如果是晴天,芙蓉花便呈玫瑰红色。

    若是遇上阴雨天,芙蓉花就呈白色。

    (4)芙蓉花花期为每年的六月初至九月末。

    六月以前做桃,花蕾布满枝头,透着暗红色。

    一进入六月,从第一朵花绽放,到九月末每天都有花开。

    芙蓉花开花和其他花草不同,朝开夕谢,这盆芙蓉花一天最多能开七八朵。

    (5)我家的院子里几株芙蓉花,它们长着面条似的叶子,看上去清爽干净。

    (6)因此废墟中我看到的芙蓉花美丽的倩影,据说它是四川的省花,象征着希望与美丽,相信待到十月,它定能花枝招展,美丽动人。

    (7)九月,芙蓉花盛开,相互争吵着欢迎第一个客人的到来,花开花落,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像美丽羽扇一般的花朵在枝头叽喳,似乎在期待着我们的相遇。

    (8)我——芙蓉树上一片普遍的叶子,生长在浙江省杭州市郊的一块田野中间。

    在田野里,我与芙蓉花、小鸟、小溪……之间相互是*等的,但在人的眼里,我们叶子是不存在的。

    (9)池塘边有一棵桃树,桃树的旁边有一棵美丽的芙蓉树,树上有许多的小种子,还有两朵和碗口一样大的粉红色的芙蓉花。

    (10)也许受到水清水秀有影响,人们都比较喜欢养些美丽的小花,每一条街道都栽上了芙蓉树,每到夏天,整个县城就变成了花的海洋,空气中到弥漫着芙蓉花的香味。

[阅读全文]...
  • 逢雪宿芙蓉山

  •   逢雪宿芙蓉山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地上突现奇峰之感(Meiwen.com.cn)。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陈邦炎)

[阅读全文]...
  • 描写芙蓉花的诗句

  •   1、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2、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3、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

      4、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5、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辛夷坞》

      6、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7、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8、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唐·高蟾《上商侍郎》

      9、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0、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苏轼

      1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闭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木芙蓉》

      12、唤作拒霜犹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

[阅读全文]...
  • 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哪句是名句)

  • 涉江采芙蓉

    两汉 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送,远道:远方。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回顾,回转头看。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遥远没有尽头。这两句是说,回顾头遥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这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哪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主人公,一个飘迫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终老:终生。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这两句诗是写一对同心而离居得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语言也较浅显,粗看就知道是游子对旧乡望而难归之思,细看则不那么简单。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说它微妙,是因为它采用了对写的手法,男女主人公轮番上场。“涉江采芙蓉”应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游子求宦于京师,应是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去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明明是女子思夫的口吻,前四句的主人公当是女子无疑。在“涉江采芙蓉”的欢乐女子中,有一位女子与众多女子的嬉笑打闹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她徒然采摘了象征美好的芙蓉,却难以赠送给心上人,因为她的丈夫却远在天涯。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方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女主人公在想丈夫干什么。这是古体诗常用的手法,仿佛是心灵感应,她远方的丈夫,也正在此刻无限忧愁,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长路和那隔山阻水的浩浩烟云。有些读者认为,这两句是写游子还望旧乡的实景,从而产生了诗的主人公是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猜度彼意的表现方式,从而造成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悬想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这两首诗中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两者之间是重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之中,天地间幽然想起了一声凄伤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内心,但因为是在对面思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后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的结句所传达的撼人心魄的意韵。

    综上所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忧伤。但倘若据此认定本诗的作者是一位女子,那就错了。本诗仍是游子思乡所作,只是表现手法上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创作。

[阅读全文]...
  • 描写芙蓉花的诗句

  •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闭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木芙蓉》

      2、唤作拒霜犹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

      3、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

      4、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5、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辛夷坞》

      6、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7、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8、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唐·高蟾《上商侍郎》

      9、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m.ju.51tietu.net)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0、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苏轼

      11、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12、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13、莫怕秋无伴愁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描写芙蓉的句子 - 句子

描写芙蓉的句子 - 语录

描写芙蓉的句子 - 说说

描写芙蓉的句子 - 名言

描写芙蓉的句子 - 诗词

描写芙蓉的句子 - 祝福

描写芙蓉的句子 - 心语

推荐词条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成语 形容荣誉的诗句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 形容女孩有气质的诗句 形容起早贪黑的诗句 鲁智深的诗句 远离是非的诗句 形容匆匆过客的诗句 形容天津的最有名诗句 关于幸福家庭的诗句 名花有主的诗句 带有罗的诗句 形容女子胖的诗句 表达舍不得的诗句 美人与雪的诗句 山里美景的诗句 关于相守的诗句 浪漫的诗句徐志摩 关于石榴果实的诗句 形容人阴险的诗句 形容杭州西湖的诗句 伤心诀别的诗句 古诗形容人美的诗句 表示痛苦的诗句 非开头的诗句 深秋枫叶的诗句 表现山间美景的诗句 表达逍遥自在的诗句 让心归零的诗句 形容工作压力大的诗句 顾开头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