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称颂梁山泊的古诗 >

称颂梁山泊的古诗

关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称颂梁山泊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称颂梁山泊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驼梁山游记写景美文

  • 写景,游记,文学
  • 驼梁山游记写景美文

      驼梁山位于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距石家庄90余公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驼梁山游记写景美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是有灵性性的,是蜿蜒的河水把我们引向驼梁的。车一过*山县城,那条河就象影子一样陪伴在我们左右了。河依着山势而婉婉转转,路依着河流而曲曲折折,朔水而上,一路有水的滋润,沿途就有了生气勃勃的风景。

      虽已是中秋时节,树木还没有褪去生命的颜色*。山越深,植被越好,浓密的树木让山谷显得幽深,让山坡变得丰胰,在绿树的簇拥中,突出的怪石嶙峋的山峰,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车在山间来回穿梭,一座座山峰向车窗扑来又飞掠而去,路边的野菊正在开放,或淡蓝或金黄,随车行掠起的风摇摆,打开车窗,花香溢满了整个车厢。峰回路转,那河水的波光也在山间忽隐忽现,在河的转弯处,常常会冲积成一个小小的*原,这可爱的*原上总有一两个绿树掩映的小村庄,正是秋收季节,人们正忙碌着收获玉米和大豆。我歌颂人们的勤劳,也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莫不过如此。车沿着河流一路前行,有时会从村庄中穿过,透过车窗,一位老者正在晾晒新收的玉米,一个年轻人背着一篓刚出土的红薯低头行走,一位老大娘抱着孩子坐在路边看我们的汽车驶过。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发现了久违的淳朴。

      不知道车已行驶了多久,我们已想象不出身在何处。连绵不绝的山中我们越陷越深,山深秋来早,车窗已不能再开,山风裹挟着凉凉的秋意让人不能忍受。漫山的树木已被秋风染的深深浅浅,驼梁渐*,那儿的枫叶该是火一般红了吧。不知不觉,河变得纤细了,几已成溪。不再是早先看到它的摸样,流水滔滔略显浑浊,这时的它清澈得连水底的卵石都一览无余。难见成片的土地,沿河的村落渐稀渐小,常常是两三户人家守着几块七零八落的土地,延续着不屈的生命。河的源头*了,驼梁就要到了。

      转过一个山口,车停在一个小小的盆地之中。一踏上驼梁的'土地,我感到是那么陌生而又那么亲切。四周是高山,从山脚到山顶都是森林密布,我迫不及待得跑过去触一摸这真实的森林,这不是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也不是公园里矫柔造作的人工林,呼一口明净清爽的空气,就让一路颠簸的疲倦消失殪尽。溪水就在身旁,至清至纯,就连那一个一个的小水潭都不掩藏丝毫的秘密,我低头掬水,涤荡我的还蒙着城市灰尘的脸,水滑过我的指缝,仿佛我心存的杂想污垢都随之而去了。

      我们决定在此住一个晚上,好第二天有充分的时间去领略驼梁的风采。当地人告诉我们来的时节有些早,今年的天冷得晚,山中的枫叶还没有红透,若再晚个三五天,那山中就好看了。确实,我看到的那些枫叶,红是红了,只是暗一红,引不起人太多的注意。我觉得这并不重要,我能看到如此的自然之美已经不虚此行了。

      夜宿驼梁,在即将入睡的时候,起风了。我又重新穿衣,要去感受一下驼梁的夜色*。我走到屋外,夜黑黢黢的,没有月亮的天空星星格外稠密,四下寂静无声,重重的山影象把我围在一个天井之中。风越来越大,带着冬天的寒意,山开始随着风发出低沉的呜咽,那是风涌松涛的声音。我不胜寒冷的山风,匆匆回屋。

      驼梁的诱一惑使我们第二天起了一个大早,意外的是风停了。我们急匆匆的向驼梁进发,先进入一个宽阔的山谷。山谷间溪流潺一潺,悬崖边灌木丛生,山坡上茫茫的林海深不可测。一一夜的寒风已让山中的景色*与昨日不同,秋的画笔或苍翠,或鹅黄,或火红,把我们的视野渲染的五彩斑斓。枫叶已经红透,象火一样燃一烧着我们的激*情。越往前走,山谷越窄,道路越陡峭,最后只有一条小路隐入密林深处了。这小径是沿着从山中流一出的溪水建成的,有时是石板铺就,有时是石阶砌成,有时和溪水交错,有时和溪水并行。一路向上,曲折不*,这山谷太过空寂,多亏有这溪流排遣我们的寂寞,即使有时不见它的踪影,也能听到它欢欣的歌唱。

      我们走走停停,只为那沿途的景致,火红的枫树让我们惊诧,幽幽的水潭让我们凝视,还有那顽石,还有那峭壁,都是我们流连驻足的理由。头顶树荫遮蔽,视野所及也尽是高高低低的树,不时会从斜刺里探出一枝树杈挡住我们的去路。沉年的林间集着厚厚的树叶,残枝朽木横亘其中,生命无忧无虑,任凭大自然的风雨,新生,成长,老去。

      脚步越来越沉重,视野太局促了,前看不见路的尽头,后望也不知我们经过了多少的路程。树木渐渐稀疏了,再也寻觅不到那流淌的溪水了。陽光这时才照到了我们的身上,猛一抬头,山顶就在眼前。山顶上又是一番景象,没有一棵树,却是一片绒绒的草甸,秋风已带走了草的绿意,可以想象夏天的它们该是多么茂盛。站在最高的一块岩石上,让局促已久的目光尽情驰骋吧,看漫山的苍翠在陽光的普照之下层层叠叠,象波浪汹涌,火红的枫叶相间其中,象翻起的一朵朵绚丽的浪花。它们是无声的,但它们不是沉默,那动人心魄的绿海就是它们所展现的最精彩的生命。

      下山的时候,我们把野餐剩下的垃圾小心地收入包中带了回去,我们不愿意给驼梁留一点我们来过的痕迹。这个大自然的清纯之地,我真心希望你的清纯长久些,长久些。

      听妈妈说:“驼梁山特别美,特别高,山体像骆驼”。我有点不太相信,妈妈只好利用休息时带我坐车到驼梁观赏风景。

      我在电视里见过很高的山,欣赏过很美的山,却从没有看见过驼梁这样的山。驼梁的山真高呀,高的像把天冲了一个大洞;驼梁的山真美呀,美得就像挂历上的画一般;驼梁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依山而生、顺势而长、奇形怪状。走一段路,我发现了许多小溪,小溪环绕着山石奔腾而下,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驼梁山上的水,驼梁山上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驼梁山上的水真甜呀,甜的像往里面放了很多糖;驼梁山上的水真好听啊,好听的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演唱。

      驼梁的山真奇啊,阳光一照,它就像在沙漠里奔跑;天一阴下来,它就像在仙境中祈祷。驼梁山山顶上有很多马,有白色的,有棕色的,很漂亮,空中有美丽的云,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山顶的马与空中的“马”上下呼应,它们把驼梁点缀得无比美丽。走到了悬崖旁,往下一看,感觉危峰兀立,鬼斧神工,好像一不小心,它就会栽倒下来似的。

      下了山,走远了,再回头一看,驼梁山果然跟妈妈说的一样,它的确像一只骆驼,原来,驼梁山的“驼”字就代表了骆驼。

      驼梁山不愧被很多人称赞,我去了驼梁山,不得不称赞它呀!

      假日里,爸爸带我们去了驼梁山。山对于在*原长大的我来说是一种美丽的诱惑。

      走过售票处向右拐,便开始了我们的旅程。走在九曲回肠的盘山小路上,眼前是万仞高峰,身旁是百丈深谷。阳光仅从树叶的隙缝中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投射过来那星星点点的光彩,两旁的小花小草却都挤在了路边。看每一棵嫩芽和幼苗都在生长,无处不使你注意到生命!生命!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从山中发出的最高音是瀑布流泉。有名的“九天瀑”“彩虹瀑”,虽然它们没有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韵味,但是它们可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水自天上来”,响彻天地间的豪迈。路途中的美景消除了我一半的疲惫。在登山的过程中,我流下了许多的汗水,可是我觉得只有自己用脚爬到山顶,望到的景色才是最美的,汗水是不会白流的。当我筋疲力尽勉强爬到山顶时,一种满足感与自豪感霎那间涌上了心头。站在山顶,真的有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突然间觉得那些小山都是我的了,我征服了它们,它们都拜倒在我的脚下。而面对山顶那升腾的雾气时,我仿佛觉得自己也动了起来,好像已不是在人间,而是在虚无飘渺的仙境。我和大山已融为一体。我愿变成一棵树为这壮美的画卷再增添一抹艳丽。

      我爱爬山,因为爬山可以培养人战胜困难的勇气。爬山中的苦和累是不言而喻的,爬到一半便驻足长叹的人也是经常可见。在那次山之旅中,我就这样依偎在山的怀抱中,听着树林中鸟虫啾鸣,一个人静静想了很多,仿佛不管走多远,回头看看,都会看到山冲你微笑。总有一天,我也要变成一座独撑蓝天的山。

      从驼梁回来之后,推开窗子,便觉得林立的大厦也带上了山的微笑。

[阅读全文]...
  • 梁山好汉的座右铭

  • 座右铭,励志,格言
  • 识梁山好汉的前一句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这句话意思是纵观魏蜀吴三国争斗的烟尘,见识梁山泊好汉的侠义,感慨唐僧一行西天取经的不易,叹息荣府宁府两大世家的凋零。

    实际上是串联起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梗概。

    1天魁星 呼保义 2 天罡星 玉麒麟 卢俊义 3 天 智多星 吴 4 天闲星 入云龙 公孙胜 5 天勇星 大刀 关胜 6 天雄星 豹子 林冲 7 天猛星 霹雳火 秦明 8 天威星 双鞭 呼延灼 9 天英星 小李广 花荣 10 天贵星 小旋风 柴进 11 天富星 扑天雕 李应 12 天満星 美髯公 朱仝 13 天孤星 * 鲁智深 14 天伤星 行者 武松 15 天立星 双枪将 董* 16 天捷星 没羽箭 张清 17 天暗星 青面獣 杨志 18 天佑星 金* 徐宁 19 天空星 急先锋 索超 20 天速星 神行太保 戴宗 21 天异星 赤髪鬼 刘唐 22 天杀星 黒旋风 李逵 23 天微星 九纹龙 史进 24 天究星 没遮拦 穆弘 25 天退星 挿翅虎 雷横 26 天寿星 混江龙 李俊 27 天剣星 立地太歳 阮小二 28 天*星 船火児 张横 29 天罪星 短命二郎 阮小五 30 天损星 浪里白跳 张顺 31 天败星 活阎罗 阮小七 32 天牢星 病关索 杨雄 33 天慧星 拚命三郎 石秀 34 天暴星 两头蛇 解珍 35 天哭星 双尾蝎 解宝 36 天巧星 浪子 燕青 七十二地煞星 座次 星名 绰号 姓名 37 地魁星 神机军师 朱武 38 地煞星 镇三山 黄信 39 地勇星 病尉遅 孙立 40 地杰星 丑郡马 宣赞 41 地雄星 井木犴 郝思文 42 地威星 百胜将 韩滔 43 地英星 天目将 彭玘 44 地奇星 圣水将 单廷圭 45 地猛星 神火将 魏定国 46 地文星 圣手书生 萧让 47 地正星 鉄面孔目 裴宣 48 地辟星 摩云金翅 欧鹏 49 地阖星 火眼狻猊 邓飞 50 地强星 锦毛虎 燕顺 51 地暗星 锦豹子 杨林 52 地辅星 轰天雷 凌振 53 地会星 神算子 蒋敬 54 地佐星 小温侯 吕方 55 地佑星 赛仁贵 郭盛 56 地霊星 神医 安道全 57 地獣星 紫髯伯 皇甫端 58 地微星 矮脚虎 王英 59 地慧星 一丈青 扈三娘 60 地暴星 丧门神 鲍旭 61 地黙星 混世魔王 樊瑞 62 地猖星 毛头星 孔明 63 地狂星 独火星 孔亮 64 地飞星 八臂哪吒 项充 65 地走星 飞天大圣 李衮 66 地巧星 玉臂匠 金大坚 67 地明星 鉄笛仙 马麟 68 地进星 出洞蛟 童威 69 地退星 翻江蜃 童猛 70 地満星 玉幡竿 孟康 71 地遂星 通臂猿 侯健 72 地周星 跳涧虎 陈达 73 地隠星 白花蛇 杨春 74 地异星 白面郎君 郑天寿 75 地理星 九尾亀 陶宗旺 76 地俊星 鉄扇子 宋清 77 地楽星 鉄叫子 乐和 78 地捷星 花项虎 龚旺 79 地速星 中箭虎 丁得孙 80 地镇星 小遮拦 穆春 81 地羁星 操刀鬼 曹正 82 地魔星 云里金刚 宋万 83 地妖星 摸着天 杜迁 84 地幽星 病大虫 薛永 85 地僻星 打虎将 李忠 86 地空星 小霸王 周通 87 地孤星 金銭豹子 汤隆 88 地全星 鬼睑児 杜兴 89 地短星 出林龙 邹渊 90 地角星 独角龙 邹润 91 地囚星 旱地忽律 朱贵 92 地蔵星 笑面虎 朱富 93 地伏星 金眼彪 施恩 94 地*星 鉄臂膊 蔡福 95 地损星 一枝花 蔡庆 96 地奴星 催命判官 李立 97 地察星 青眼虎 李云 98 地悪星 没面目 焦挺 99 地丑星 石将军 石勇 100 地数星 小尉遅 孙新 101 地阴星 母大虫 顾大嫂 102 地刑星 菜园子 张青 103 地壮星 母夜叉 孙二娘 104 地劣星 活闪婆 王定六 105 地健星 険道神 郁保四 106 地耗星 白日鼠 白胜 107 地贼星 鼓上蚤 时迁 108 地狗星 金毛犬 段景住

[阅读全文]...
  • 关于称颂长江的诗句

  • 长江
  • 关于称颂长江的诗句

      诗词是中国的`文化的瑰宝。那么关于称颂长江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编来看一下关于称颂长江的诗句吧。

      1、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卢纶《长安春望》

      2、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3、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4、江南月,清夜满西楼。——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5、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6、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虞集《院中独坐》

      7、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8、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

      9、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

      10、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晏几道《清商怨·庭花香信尚浅》

      11、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2、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13、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14、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6、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杜甫《客夜》

      17、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18、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9、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0、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21、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杜牧《旅宿》

      22、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23、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24、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

      25、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26、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欧阳修《晚泊岳阳》

      27、春江暖涨桃花水。——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28、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飞雪过江来》

      29、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萧子显《春别诗四首·其三》

      30、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韩疁《浪淘沙·莫上玉楼看》

      3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3、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34、歌吹展江底,长铗不须弹。——王恽《水调歌头·送王子初之太原》

      35、谁道沧江总无事,*来长共血争流。——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36、旧江山、浑是新愁。——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7、云鸠拖雨过江皋。——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38、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39、*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陆游《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40、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41、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张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42、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吴文英《法曲献仙音·秋晚红白莲》

      43、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44、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45、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46、江南旧事休重省。——李玉《贺新郎·春情》

      47、魂惊冉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高观国《玲珑四犯·水外轻阴》

      48、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白居易《垂钓》

      49、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阅读全文]...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典故

  • 爱情,历史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典故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是*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民间传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典故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河里游着一对鹅,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

      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

      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他们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江边,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了。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梁山伯远远望着江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来越远,渐渐地看不见了。

      祝英台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早就好了,他让祝英台换成女孩子的装束,不让她再外出读书了。这时恰巧有一家姓马的大财主来求亲,父亲就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的儿子。祝英台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她对父亲说她已爱上了梁山伯,并且托了师娘做媒。可是父亲反对说:“从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么话?”硬要祝英台嫁给马家。

      自从那天梁山伯送别祝英台后,回到学馆,他继续用心读书,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师娘拿着玉扇坠儿来,说明祝英台托她提亲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她说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师请了假,赶到祝家去和祝英台会面。

      梁山伯来到英台家里,看见祝英*全恢复了女子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他说出师娘为他们提亲的事,哪知祝英台一听这话就大哭起来,她说:“梁兄啊,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呀?我父亲已经硬逼把我许配给马家了!”梁山伯一听,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梁山伯回到家里,伤心极了,他想念祝英台,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就病倒了,病情越来越重,不久就死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马家迎亲的日子到了,花轿抬到祝家门口,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可是祝英台却哭哭啼啼,怎么也不愿意上轿。在她父亲的命令之下,许多人推推拉拉,硬把祝英台推进轿子抬走了。

      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环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坟里去了。

      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起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史籍记载

      晋室南迁,士人*民纷纷相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汉族南迁和多民族融合,影响汉晋政治格局,占据经济文化舞台的士族,侨姓有王、谢、司马、殷、何、庾、桓、郗、许、曹、 江以及阮籍的后裔,江南士族有周、贺、顾、纪、孔、戴、袁、虞、干、葛等,其中多数游止或世居会稽(今绍兴市和宁波市),史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第一大都市。会稽城“多诸豪右、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

      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明州(今宁波市)郡守李茂城写的《义忠王庙记》记载:“神喟然叹曰:‘生当封候,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君,诏为鄮令。”

      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张津《乾道四明图经》称:“义妇冢,即为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明代徐树丕《识小录》中记叙:“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二书已失传)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岱(今浙江绍兴人)在其著作集《陶庵梦忆》第二卷《孔庙桧》一文中写道:“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

      *的梁祝故事,流传到国外至今发现的最早要属*邻朝鲜、韩国了。新*研究发现,在五代十国至宋代(918一1200年)时期,唐代诗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代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到*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版本,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传奇故事。

[阅读全文]...
  • 梁山伯与祝英台文言文翻译

  • 梁山伯与祝英台文言文翻译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民间传说。下面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英台乔装,诣杭学,与梁山伯同窗。俱学三载,感情甚笃。学毕,英台辞归,山伯相送。途中,英台言及家有女弟,年方二八,贤淑而知书,遂托言妹作媒,山伯诺之。期年,山伯赴英台家探亲,见英台饰女装,乃知昔日皆戏言也,所谓女弟,乃英台自身。山伯心喜,英台已父许配马家,二人禁黯垂涕,遂相约同生死。未久,山伯因相思而病亡,英台被逼出嫁。花轿路过山伯之墓,墓裂,英台奋身跃入,双双化蝶而舞。

      译文:

      祝英台女扮男装,到学校读书,与梁山伯成为同学。在一起读书三年,两人感情很好。学业完成后,英台准备回家,山伯送她。途中英台对山伯说,家里有一个妹妹,今年刚满28,贤淑而且很有才华,要帮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见到英台穿着女装,便明白了先前说的都不是真的,所谓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山伯很高兴,可是英台已经许配给马家,两个人不紧黯然垂泪,于是约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当花轿路过山伯的坟墓时,坟墓裂开了,英台跳了下去,两人化成蝴蝶自由飞舞。

      拓展: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美感,同时在唱腔设计上很是精致,无论是曲调的选择,还是板式的变换,即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出新求变。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参考其它剧种的相关剧目编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剧《英台抗婚》,此剧是程砚秋**后编演的唯一一部大戏,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此剧剧情无变,包括“别家”、“结拜”、“书馆”、“相送”、“惊聘”、“拒婚”、“祭坟”、“化蝶”等场次,后来,因觉前部结构较散,便从“惊聘”开始了。这出戏的唱词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创造。以唱词看:“望爹爹退婚礼随我愿,使我嫁梁君,你是我亲爱的老严亲”,“却为何你执意要把女儿我嫁与一个陌生生不识之人”……这样几乎等同于散文诗的句子竟然被大师“装”进唱腔,且严丝合缝,感人至深,不能不让人叹服大师的功力。李世济曾在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时上演此剧。

      芗剧传统剧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编剧,源出“锦歌”唱本。剧本保留了“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几乎每一场都有大段独唱或对唱。其中“英台哭灵二十四拜”最为突出,一百多句唱词缠绵悱恻,曲牌使用了芗剧的所有哭调,一拜一调,连接紧密和谐,组成了类似曲牌联缀体的成套唱腔。在“安童买菜宴山伯”、“楼台宴请十二盘”等出中,从菜名、菜谱到俗例、俗语都来自闽南特有的民情风俗。“讨药”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丝、割裤带寄赠,也属闽南风俗。全剧情节不同于其他剧种。如英台无父而有母张氏,马俊也同在杭城求学,无“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见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着重表现英台奔丧哭灵。幕表戏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狱见证前身”、“还魂生子征番”等情节,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尽情倾吐了梁山伯爱、恨、恋、怨的复杂心情。1978年岁陈德根根据邵江海本、台湾歌仔戏和越剧演出本综合整理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漳州市芗剧团演出,在一个剧场曾连续上演三百场。1979年,钱天真、洪彩莲分别扮演祝英台、梁山伯,获得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的称号。

      另外,豫剧、评剧等几乎所有的大小剧种都有该剧的整本或折子戏传世。

      *年来有两台重新敷衍的梁祝故事剧目引起争议。一台由沈阳京剧院迟小秋和朱强主演,一台是杭州越剧团排演。这两台新戏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主题开掘,特别在舞台的呈现方式上都有大幅度的反传统般的“跳跃”,由于演出场次不多,范围也不广,笔者无缘窥其全貌也就不好妄加评论,只就所见到过的迟小秋的“哭坟”一折说几句当时的观感。这一折戏给我的整体感觉尚好,尤其是水袖功的重新编排,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回忆部分的唱腔设计也很感人,只是在唱段的开始几句有些“绕”,听起来不顺。

[阅读全文]...
  • 林冲上梁山歇后语及答案

  • 语文
  • 林冲上梁山歇后语及答案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林冲上梁山歇后语及答案:

      林冲落草——逼上梁山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买宝刀——哪知是计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教头发配沧州—— 一路风险

      林冲上梁山

      豹子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浑铁禅杖。众人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正在这时,侍女锦儿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一伙一看那女子是林教头的妻子,害怕打起来不是对手,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说罢将高衙内拥走。这时,鲁智深也急忙赶到,听明情况便要去追打高衙内,被林冲劝阻。林冲忍下了这口恶气。

      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下狱拷打。高俅一伙不便在京公开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今属河北省)充军,买通差人,阴谋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阅读全文]...
  • 枫桥夜泊古诗

  • 枫桥夜泊古诗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下面为大家带来枫桥夜泊古诗,快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⑴

      月落乌啼霜满天⑵,江枫渔火对愁眠⑶。

      姑苏城外寒山寺⑷,夜半钟声到客船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蚌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⑵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⑶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全唐诗》“渔火”作“渔父”。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⑷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⑸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阅读全文]...
  • 枫桥夜泊古诗拼音

  • 枫桥夜泊古诗拼音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古诗拼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fēng qiáo yè bó

      枫桥夜泊

      zhāng jì

      张继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月落乌啼霜满天,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江枫渔火对愁眠。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姑苏城外寒山寺,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 》赏析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阅读全文]...
  • 枫桥夜泊古诗的意思

  • 枫桥夜泊古诗的意思

      枫桥夜泊这首故事是讲什么的呢,寓意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枫桥夜泊古诗的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

      诗意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分开解释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注释

      枫桥:在今日苏州市阊门外。(枫桥景区距苏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积10公顷。)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月落:月亮落下

      乌啼:乌鸦啼叫

      霜满天:霜华满天,寒气逼人。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诗人合二为一为“江枫”

      渔火:穿上的渔火

      对愁眠:“愁眠”,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城外:苏州城的外面

      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

      到客船: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古诗评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阅读全文]...
  • 枫桥夜泊的古诗

  • 枫桥夜泊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枫桥夜泊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

      教学难点:

      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一、引入诗歌

      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 “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义词。

      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

      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抽生读

      3、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屏幕出示)

      师过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齐读诗句)

      4、提问: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又听到了什么?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齐读。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都在写钟声 ?

      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

      2、自由读

      3、抽生读(读准确)

      4、师生读 (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

      师过渡: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愁眠)

      1、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诗歌

      2、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

      3、提问:

      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5、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月落

      过渡: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江枫

      过渡: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板书渔火

      6、过渡: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板书乌啼

      过渡: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师板书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7、过渡: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师板书霜满天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称颂梁山泊的古诗 - 句子

称颂梁山泊的古诗 - 语录

称颂梁山泊的古诗 - 说说

称颂梁山泊的古诗 - 名言

称颂梁山泊的古诗 - 诗词

称颂梁山泊的古诗 - 祝福

称颂梁山泊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朋友圈写水果说说 不炫耀的说说 睡觉前搞笑说说 放弃离开的说说 致自己生日的说说大全 自己陪自己的说说 关于炖汤的说说 活着心累的说说 委屈不想说的说说 游玩说说心情说说 照片说说配文字可爱 霸气的爱情说说 和好朋友有隔阂的说说 心情不好讨厌人的说说 表示已有对象的说说 朋友与朋友之间的说说 和小姑子合不来的说说 辞职后的不舍心情说说 想前男友的说说 搞笑个性说说 一个人喝下午茶的说说 忍不住让人评论的说说 上班烦躁的说说 幸福婚姻的说说 小时候照片配说说 吐槽秀恩爱的说说 微信朋友圈压力大说说 关于自己要坚强的说说 关于出差的说说心情 关于我好想你的说说 关于讨厌恨自己的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