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描写富春江的句子 >

描写富春江的句子

关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富春江的句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描写富春江的句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富春江景的唯美句子

  • 唯美
  • ②天下佳,古富春。

    ”(元·吴桓赞)③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庐景清美。

    ”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④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⑤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⑦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

    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

    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

    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

    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

    鸢飞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

    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

    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

    共,相同。

    (5)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

    从,顺,随。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注: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至:到。

    许:表约数。

    (8)独:独特。

    绝:到了极点。

    (9)皆:全,都。

[阅读全文]...
  • 描写富春江景的唯美句子

  • 唯美,景色,个性
  • 与朱元思书中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急

    ②天下佳,古富春。

    ”(元·吴桓赞)③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庐景清美。

    ”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④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⑤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⑦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

    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

    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

    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

    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

    鸢飞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

    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

    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

    共,相同。

    (5)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

    从,顺,随。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注: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至:到。

    许:表约数。

    (8)独:独特。

    绝:到了极点。

    (9)皆:全,都。

[阅读全文]...
  • 富春江唯美句子

  • 唯美,个性
  • 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水的句子

    俱净,天山共色.PS:其他句子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③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④描写富春江沿岸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⑤文章中直接表达对富春江及沿岸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句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中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⑦第一段中可作为全文纲领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位于杭州南郊的富素称“春江第一城著名景点有:鹳山“春江第一楼”、岛农家乐、碧云洞、龙门瀑布、三国孙权故里、元代画家黄公望隐居地等。

    大源镇附*还有国内独一无二的“经纬线科学公园”。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桐庐一段的富春江*洞奇石美,山清水秀,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3000余首盛赞桐庐的佳作。

    宋朝诗人范仲淹赞桐庐为“潇洒桐庐”。

    目前,桐庐已形成了以山、水、林、洞为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有瑶琳仙境的溶洞奇观,有“天下独绝”的天目溪漂流,有红灯笼乡村家园的乡村公园风情,有中药鼻祖圣地桐君山,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既可寻胜访古,纵情山水,又可体验乡...

    1、创作背  景魏晋南北朝时,黑暗,社会动乱。

    因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2、全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受梁武帝欣赏,任为奉朝请。

    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

    保留下来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以水色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天下独绝”之称。

    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最为秀丽。

    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

    ”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

    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 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

    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

    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 、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

    ”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

    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唐朝韦庄称富 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

    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阅读全文]...
  • 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参考

  • 山水
  • 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参考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夜宿浙江 孙逖

      和进士闻雁见寄 崔涂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苹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干过,故宅犹合有池台。

      送李判官赴东江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思*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 李德裕

      钓濑水荡漾,富春山合沓。 松上夜猿鸣,谷中清响合。 冲网忽见羁,故山从此辞。 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 李德裕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

      送王少府归杭州 韩翃

      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小人,且欲坐潭石。 富春江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送王少府归杭州 韩翃

      归舟一起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富春 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川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送陆判官归杭州 皎然描写富春山水的诗句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阅读全文]...
  • 纪昀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 山水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纪昀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愿对您有所启发。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作者: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

    注释:

    1、富春,浙江省古县名,在富春江下游。严陵,山名,在浙江省桐庐县西。同题二首,这是其二。

    赏析:

    这两首诗描写了浙江富春江一带春日美丽如画的景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昀《与朱元思书》)第一首开头沿江无数好山迎,用一好字对青山之美作了高度概括,且以无数形容,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迎字将山水拟人化,使人感到亲切:次句才出杭州便眼明,可见富春江这一带的青山秀水比杭州西湖更胜一筹:三四句写所过之处,但见青山夹岸,斜阳下,一只篷船驶行在富春江中,*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诗人。他不禁推开船篷,想使*景色尽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鲜明的特点是一片青翠碧绿:*山峦林木茂密;江中绿水涟漪。这里简直无处不绿,使作者感到这一片翠色正在紧紧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涌上了船头。这两句诗清新而活泼,写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山水诗人,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 富春山水的诗句

  • 山水
  • 富春山水的诗句

      游富春江之一

      春江游至月当头,

      便作青衫一日侯。

      拟把余生都寄此,

      停舟试问白沙鸥。

      春游富春江之二

      一江烟雨半城浮,草色齐天路欲无。

      明日钱塘潮应满,沿途水涨到清湖。

      七绝·富春江远眺

      西望桐君江水分,山头绿处起黄云。

      披金白鹭斜阳里,隔岸渔舟语可闻。

      七律·雨过富春

      如丝细雨乱微微,

      画舫相呼看鲤肥。

      戏浪鱼穿萍水闹,

      追风鸟逐絮花飞。

      鱼矶花好祈君喜,

      古渡烟轻聚涧稀。

      浪涌船徊江九曲,

      闲歌撒网向何归?

      排律·春游富春江

      西行景逾秀,百里水云图。

      浩荡摇山影,葱茏润鸟呼。

      严滩流草叶,孙宅贴桃符。

      来去千年雨,传吟半页书。

      天涯满春色,归思发桐庐。

      日暮寒风渐,竹深闻鹧鸪。

      七律·重返富春江

      正是江南桐叶黄,蹉跎岁月自彷徨。

      箬蓑挂背遮秋雨,钯镢横肩挑夕阳。

      渡口白杨空寂寞,滩头乌桕徒凄凉。

      年年归雁知吾意,漫步江边枉断肠。

      七绝·富春江梅

      桐庐渐入百花天,对岸人家隔水烟。

      远望江梅花半树,芦湾荡出钓鱼船。

[阅读全文]...
  • 描写春江的佳句有哪些

  •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释义:竹林外有两三枝桃花已经开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初春江水的回暖。

    2、春江月出大堤*,堤上女郎连袂行。——唐朝刘禹锡《踏歌词》

    释义:春天月亮出来,江边大堤*宽,堤上走着成队的女子。堤[dī],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

    3、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唐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释义: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4、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释义: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哪里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5、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释义:即使江水都化作眼泪,也流不尽心底里那么多的愁苦。

    6、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唐代王昌龄《送别》

    释义:春天江边,送友人离去,香草升起一片云烟。

    7、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唐朝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释义: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8、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宋代秦观《调笑令·心素》

    释义:这才相信离别之情最让人心底愁苦,解开小舟的发现春天江水已经变暗。

    9、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唐朝杜甫《渡江》

    释义:春天江水不能渡过去了,二月时已经有大风掀起波涛。

    10、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宋代苏轼《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释义:小船横着截断了春天的大江,躺在船里看绿色外墙的红色高楼一点点耸立起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江风物正闲美,绿浦潮*柁初起。——陆游《对酒作》

    落日春江上,无人倚杖时。——潘大临《江间作》

    江花江草庐山下,春江花朝秋月夜。——白玉蟾《琵琶行》

    何以羞晨餐,春江鳜鱼肥。——郭印《再和》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月出大堤*,堤上女郎连袂行。——刘禹锡《踏歌词》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驿路花如雾,春江水似苔。——陈汝言《送黄尚书之江西》

    远岫云中没,春江雨外流。——余阙《吕公亭》

    春暖花开、春风送暖、春风拂面、春意盎然、百花盛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万木争春、万象更新、万紫千红、阳春三月、乍暖还寒、风和日丽、和风细雨、鸟语花香、气象万千、欣欣向荣、莺歌燕舞、春深如海、春露秋霜、春江如练、莺啼燕喃、春风轻拂、桃李春风、蓓蕾初绽、春山如黛、彩蝶纷飞、春色宜人、杨柳吐翠、绽红泻绿、春苗青葱、初暖乍寒、春花怒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

[阅读全文]...
  •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及注释】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鱼逆江而上。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阅读全文]...
  • 美术作品《富春山居图》赏析论文

  • 美术作品《富春山居图》赏析论文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美术作品《富春山居图》赏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富春山居图》

      清初画家恽寿*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据记载,此图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人收藏。明代成化年间为苏州著名画家沈周收藏,万历年间转归松江董其昌名下,后又为宜兴吴正志所有。吴正志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爱若至宝,寝食与共,临死前竟将此图投入火中,“殉以为葬”幸而他的侄子吴子文从炉火中抢救出来,但前面已经烧去了一些。吴家把第一节烧剩的部分裁割下来,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晚年久居富春江一带,他经常身背行囊,内置笔墨画具,但见好景便一一绘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山水素材。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这幅画长六米多,黄公望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起伏,林木萧疏,浅水*滩,坡石沙洲。山石回旋辗转,丛林散布于山下江畔,村落掩映在山谷林间。亭台渔舟、草木树石。小桥飞泉,景随人迁,令人目不暇接。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好一派江南瑰丽的秋天景致。

      黄公望用一种苍劲干练的笔墨技巧,秀丽简远的笔风将富春江畔的景色书写的酣畅淋漓。他的用墨富于变化而不杂乱,用笔随景物而变化。画山用干笔擦出大披麻皴,画树石用浓墨点染。笔势潇洒秀润,墨色透明凝重。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高山采用纵向的披麻皴,*川点上横卧的点子、线条,点线相间,浓淡交错,形成独特的笔墨节奏感。在浓墨润泽的树林对比之下,山峦显得白玉般明净疏朗,充分发挥了*画的笔墨意趣,体现出线条与笔墨的审美价值,被誉为山水画之典范。

      黄公望在作这幅画时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而远地自然消失。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搭配的极为合理,不用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

      画家在画中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远意境,又注重绘画本身的笔墨意趣。在画家看来,绘画之美并不仅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笔墨本身所体现的美,所传达出的画家的主官感受、气势和意趣。

      下面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通过对这幅《富春山居图》的鉴赏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

      更具一般的'说,美术鉴赏的意义在于使作品完成它的创作使命。没有欣赏或鉴赏的作品,即不与观众见面的作品是不会产生任何社会作用的,美术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产生作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观者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掌握的知识,对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达到完善的过程。具体作品面对不同的观者将产生不同的效应,但美术作品存在的共同效应是主要的。美术欣赏是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素质,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首先美术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的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以*的美术作品为例,上下五千年,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使我们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外国美术作品,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人们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的扩展知识领域。

      其次,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接受教育。如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他们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使人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古老文化的辉煌,从而增强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别,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什么是假恶丑,审美的批判过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第三,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动的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作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审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鉴赏艺术的能力。这种鉴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能力提高的过程。艺术作品看的愈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欣赏艺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是提高人们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会被其中真实而生动的形象所打动,唤起我们优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从而改善人的情感状态,影响人行为。同时也得到视觉的愉悦和享受,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通过对《富春山居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的优秀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培养我们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拓展:艺术鉴赏

      1.主题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几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张士诚在打天下,朱元璋也在打天下,元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作者八十几岁,行于富春江上的时候,也觉得朝代的兴亡,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也就有画中的渔、樵、读书人的形象,隐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

      2.总体风格

      《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 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元画静谧萧散的特殊面貌和*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

      3.构图方式

      《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 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有时江面辽远开阔,渺沧海之一粟;有时逼*岸边,可以细看松林间垂钓渔人闲逸安静。山脚水波,风起云涌,一舟独钓江上,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是数十个山峦连绵起伏, 群峰竞秀,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点缀村 舍、茅亭,林木葱郁,疏密有致,*树沉雄,远树含烟, 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富春山居图》所采用的是一种横卷的方式,按照人的正常视野,构造了同一水*上的山水景色,是一种从*面上不断进行延伸的构图方式。在画面上,画家进行了山水的层次感设计,山的前后是一种由*到远的排列,在构图方式上给予了前后景物的一种有效联系。在天地之间,所有的景象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空白之处显现出空间的实感性,也正凸显了无画的地方也是一种妙境的特点。在整幅画中,可以看到黄公望先生在绘画布局、形象安排、空间探索等方面所持有的独特看法。值得关注的是,在绘画构图中,黄公望采用了阔远的方式,实现了绘画构图上的转变。在山水画中,元代的四家所采用的是一种由*及远的绘画手法,有着非常清晰的层析,显现出了画面的阔大之意,给观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4.枯润墨法

      在《富春山居图》中,观赏者看不到用大片的浓墨进行表现,而是在淡雅的笔调中体现出秋天的味道。画家采取文人画的传统笔法来对画卷进行表达。在画中,大多通过干枯的线条来进行表现,浓墨和湿墨只有在树的描绘中可以看到,这就是所谓的枯中有润的特点,既随意又不失柔和的特点。在对山进行表现的时候,不管是浓墨还是淡漠,都是采用干枯的笔调来进行勾效,逐渐由淡到浓,在最后通过浓墨来对其进行勾点,从而起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在画树的时候,树干部分或者没有骨,或者简单两笔便勾勒出来,树叶的分布则显得错落有致。在 《富春山居图》中,画者运用一笔便实现了形和墨之间的变化。画家的笔内有着饱满的水分,结合点和染的特点,整幅画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树的浓墨勾画和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干湿并济,松紧相凑。在黄公望看来,用墨是非常重要的,先从淡墨逐渐过渡到浓墨,可以在纸上看到滋润的特点。画家的这一观点正是元代人在笔墨运用上的理解,突出了笔和墨之间的一种有效结合,收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5.干笔墨法

      在《富春山居图》中,观赏者看到的作者的笔墨运用为纯笔墨,并没有采用更多的浓笔墨来对画卷进行表达,而是运用淡雅的笔墨、简单的勾勒出了画卷中的秋天韵味。在进行书画表达的时候,黄公望先生运用干枯的线条来对画卷进行表达,是一种传统的文人画的表达方式。在墨法运用上,只有在进行树的勾勒时采用了浓墨和湿墨,对于其他事物则采用淡墨的干笔描绘,凸显了干笔淡然的一种特殊墨法。如在对山进行勾画的时候,运用干枯之笔,用淡墨描绘,浓墨收尾,浓淡结合,使整幅画面显得淡浓得体,显然一副一气呵成的气势。画中的远山和洲都是用淡墨来进行描绘,只是微微可以看到一点痕迹,只是在淡淡的一笔之中可以看到其形、其墨。山坡和水纹用浓墨、淡墨和枯墨进行复勾,使得这幅画卷呈现出浓淡结合的特点,浑然天成,纸质表现效果非常好。树的浓墨点化和山的淡墨描绘是一种非常鲜明的对比,干湿结合,淡浓结合,整幅画呈现出节奏变化丰富的画面。

      6.披麻皴法

      在《富春山居图》中,按照富春山脉络的延伸,应用了“长披麻皴”的画法,江面以横向长皴来表现水面波纹,与山体相交接的浅水处也用长线条皴擦来表示。高峰和*坡用浓淡朦胧得横点,描写丛林,用变化了的”米点皴“法,粗细变化,聚散组合,远*浓淡干湿结合,苍苍茫茫。远山高峰远树穿插淡墨小竖点,上细下粗,似点非点,似树非树。山石大部分用干笔皴擦,线条疏密有致;长披麻皴为主,略加解索皴;皴笔的转折灵活自如,墨虚实枯润相融。

[阅读全文]...
  • 惠崇春江晚景 古诗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诗中画的大概内容。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王士祯在《渔阳诗话》卷中说:“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

      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读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惠崇春江晓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描写富春江的句子 - 句子

描写富春江的句子 - 语录

描写富春江的句子 - 说说

描写富春江的句子 - 名言

描写富春江的句子 - 诗词

描写富春江的句子 - 祝福

描写富春江的句子 - 心语

推荐词条

有关鹤的古诗班服 散文诗二首古诗的字词注音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不同 带有血染墨香的古诗 古诗欣赏美好的心情 关于童年儿童活动的古诗 山行古诗词后的生字书写 最刺骨的古诗 七律石榴花吟的古诗 古诗词改编的儿童歌 古诗词是中国哲学是谁说的 表示秋天黄昏的古诗 带轻红字的古诗词 木兰辞的古诗原文 卢悦的古诗 辛苦的古诗 鹅鹅的古诗视频教程 古诗寒菊的朗读 描写乡村有活力的古诗 秋风劲的古诗词 写秋叶的古诗 有簪的古诗 月字的古诗歌 王之涣的凉州词古诗意思 古诗中来自粤语的词汇 形容紧张不安的古诗词 赞美风云人物的古诗 代表锄禾日当午古诗的画 表达人生失意的古诗词 形容郊外的古诗 走戈壁沙漠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