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司马懿的评价一句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对司马懿的评价一句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对司马懿的评价一句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对司马懿的评价一句话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司马懿,字仲达,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1、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2、(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3、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4、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5、为将者,当为国家着想!
6、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7、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8、绝不掉入别人准备好的选项里。
9、最好是好的敌人。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10、很多时候,成功不是资源问题,是信心问题。有资源的人如果没有信心照样失败。
11、赞美对手的三个好处:1、展示你的胸怀;2、留有余地;3、隐形自夸。
12、离成功最*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
13、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像一只弹簧,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14、一个成功者,想单枪匹马、单人独骑成功是不可能的,得有人支持你。
15、一个领导,适度地进行自我暴露,袒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增加吸引力,增加支持率。
司马懿名言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那什么样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懿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这天下说不好是谁家的。
2、请看吧,我已掌控历史的大势,司马氏终将立于时代之巅!《三国杀》
3、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5、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6、人这一生,不光活个生死,总得活个对错。《军师联盟》
7、天机难测,却尽在我掌中。《三国杀》
8、恩威难测,才是真正的恩威。
9、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征东辽哥》
10、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三国演义》
11、有的蠢货,四季都在扇扇子。(嘲讽诸葛亮)《王者荣耀》
12、若是天命之子吾定当全力侍奉。
13、你再动我一个试试!《三国杀》
14、这天下,谁也带不走。
15、吾乃天命之子。《三国杀》
16、天命,也由我来定!《三国杀》
17、遇到挫折就放弃了,还做什么大事!《三国演义》
18、这,就是你违抗不了的天命。《三国杀》
19、一心只想着赢的人,就真的能赢到最后吗?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虎啸龙吟》
20、我只想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虎啸龙吟》
21、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三国演义》
22、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23、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这一生,难免和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龙吟虎啸》
24、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征辽东歌》
25、一路走来我遇到的都是朋友和老师,没有敌人。
26、大丈夫,出身贫贱并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三国演义》
27、一别数日 山川悠远 你可安好啊?《虎啸龙吟》
28、我司马懿只此一心,叫做长情,要是不要,你看着办。《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29、*武可制虎豹,集智方取天下。《三国杀》
30、听说,你比我聪明?(司马懿遇到诸葛亮时几率触发)《王者荣耀》
31、弱者把梦看做一种征兆,强者则把梦看做自己内心的欲望。《火凤燎原》
32、将军昔弃刘备,?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33、我挥剑只有一次,可是我磨剑磨了几十年。
34、青春受谢,岁月如驰,婴儿日长,而吾辈日衰。《虎啸龙吟》
35、诸葛亮*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使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36、有大度者成大器也。《三国演义》
37、师儿,直下担当,忍不可忍,方是忍!《虎啸龙吟》
38、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39、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
40、若生铸剑为犁之心,需有*复刀剑之力。《虎啸龙吟》
41、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42、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虎啸龙吟》
43、人算终究不如天算。《三国杀》
45、转守为攻,以静制动。《三国杀》
46、生逢乱世,何来无辜。《虎啸龙吟》
47、有心,不是见色忘义的怦然心动;而是,不离不弃的日久生情。《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1、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子女教育的成功,人生最大的失败是子女教育的失败。
2、没有利益是不行的,只有利益是不够的。人除了利益之外还要理想、要意义、要认同。
3、赞美对手的三个好处:1、展示你的胸怀;2、留有余地;3、隐形自夸。
4、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
司马懿有几个孩子
司马懿是谁?他是三国曹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素有“旷世奇才”的称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司马懿有几个孩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祖父:司马俊
父亲:司马防
妻妾:张春华(宣穆皇后)、伏夫人、张夫人、柏夫人
儿子:
晋景帝司马师,张春华所生。
司马炎建晋后追尊为晋景帝。
晋文帝司马昭,张春华所生。
曹魏时任相国,封晋王。
儿子司马炎代魏立晋后追尊为晋文帝。
*原王司马干,张春华所生。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伏夫人所生。
西晋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
琅邪武王司马伷,伏夫人所生。
晋元帝祖父。
清惠亭侯司马京,伏夫人所生。
扶风武王司马骏,伏夫人所生。
梁孝王司马肜,张夫人所生。
赵王司马伦,柏夫人所生。
西晋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
曾一度称帝。
女儿:
南阳公主,张春华所生。
高陆公主,嫁杜预。
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
魏明帝死后,幼子齐王曹芳即位。
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起初,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辈,每有*大事,不敢自专,都要由司马懿决断。
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一些人为心腹,驾空了司马懿。
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形,一时也无可奈何。
自己虽然受明帝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但毕竟曹爽是宗室贵族,而自己是远属,太尉兵权又被夺去,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傅,无法与曹爽抗争。
此后,司马懿便称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
司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怀,心病一去,得意忘形。
不过,正在放纵欢乐的曹爽也没有忘记司马懿的存在。
没过多久,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去司马懿处告辞,借机窥探一下司马懿的动静。
司马懿已经知道李胜的真实用意,便让两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
见李胜之后,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汁又都顺着口角流到胸前。
看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胜装模作样地哭说:“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赖明公,过去人们只听说您重病复发,可是没想到病得这么严重。”这时,司马懿长吁了一口气说:“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
君屈当并州,并州离胡人很*,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李胜连忙纠正说:“我是赴任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又装作昏聩地说:“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这时的李胜,再也顾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际语言了,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稍稍地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吏,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
接着司马懿又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出来,并让他们与李胜结为朋友,求李胜在他死后多多照顾,说着,司马懿又呜咽起来。
其实,马司懿这时身体状况很好,故意装作昏馈的样子来迷惑李胜。
李胜是荆州人,所以把到荆州做刺史说作“当忝本州”,本、并音*,正好被司马懿钻了空子。
李胜从司马懿家出来,复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从此,曹爽不复以司马懿为意,更加肆无忌惮地恣意弄权。
岂知这正是司马氏的诡计。
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到高*陵去祭把祖先,曹爽兄弟都随驾出行。
司马懿立即在城中部署兵马。
先占据了武库,控制了都城。
随后,屯兵在洛水浮桥,派人向曹爽等送信说:“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外专权……天下汹汹,人心危惧。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奠基人。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司马懿说名言 ,欢迎借鉴!
1、任何学科都是深刻片面。
2、常将有时思无时,眼前快乐不贬值;人生若只如初见,幸福美满全出现。
3、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
4、一个高高在上人,要露脸是不容易,要露*是很容易。
5、不怕神一样对手,就怕猪一样队友。
6、改变逆境策略:1、抓住机遇,不留余地;2、内紧外松,留有余地;3、造足局势,获得认可。
7、一个圆不能有两个圆心,一个桃不能有两个桃核,一个队伍不能有两个领导。
8、两军交战,打得赢要攻,打不过要守,守不住要逃,逃不要降,连投降资本都没有,就准备死!南京,有逃机会,有投降机会,本不至于要大家送死啊!
9、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10、一个领导,适度地进行自我暴露,袒露自己真实感受,可以增加吸引力,增加支持率。
11、鼓励B级人做A级事情,给培养对象犯错误搭个*台。
12、一个人,在做自己最擅长事情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
13、给领导提意见,有两点特别不要做:第一个是揭领导短揭得狠,第二个是探领导心探得准。
14、给能人戴紧箍,给庸人画饼,对有本事人要加强约束,对没本事人就得认真引导。
15、成功秘诀其实就是热情加坚持。
16、展示最稀缺,才能获得最大程度认可。
17、嫉恨三个原则:嫉妒相似,不嫉妒不同;嫉妒强势,不嫉妒弱势;嫉妒易得,不嫉妒难得。
18、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19、童年是人生父亲,环境是人生母亲。
20、最好是好敌人。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完美,只有百分之百错误。
21、人生最大成功是子女教育成功,人生最大失败是子女教育失败。
22、没有利益是不行,只有利益是不够。人除利益之外还要理想、要意义、要认同。
23、赞美对手三个好处:1、展示你胸怀;2、留有余地;3、隐形自夸。
24、后悔是选择影子,遗憾是人生伴侣。
25、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26、为将者,当为国家着想!
27、用利益获得普通人支持,用意义获得高人支持。
28、应对失败和挫折四种比较积极应对方法:1改进;2替代;3合理化;4升华。
29、反常行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秘密。
30、做事情能用资源和力量人只是中等水*,能用谋略和人心人那才是高等水*。
31、机会来时候就如昙花一现,虽然美丽,但是转瞬即逝。
32、温室里养苗,养是一棵纤弱小草,野地里风雨中养苗,养才是参天大树。
33、人偏见都来自自己擅长领域。
34、利益点决定观点,一个人有什么利益点,胸中自然就有什么样想法,这是基本规律。
35、离成功最*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派大好时候最容易犯错误。
36、重大授权之前最要紧三个沟通点:画圈、画饼、画叉。
37、原谅别人不原谅,理解别人不理解,接受别人不接受这样才能当领导。
38、很多时候,成功不是资源问题,是信心问题。有资源人如果没有信心照样失败。
39、任何重大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成功。同理,任何重大失败,说到底都是用人失败。
40、在领导身边工作有三大忌讳:忌泄漏;忌轻慢;忌欺瞒。
41、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42、用价值观管高人,用制度管普通人,用人盯着小人。
43、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44、真理真性,先真实再讲理,看到真实自己是一个人进步开始,也是一个民族进步开始。
45、教育是指导不是指责,教育是示范而不是口传。
46、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47、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48、一个人内心世界就像一只弹簧,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49、我吃盐比你吃米还多,我过桥比你走路还多,我见鬼比你见人都多。
50、一个成功者,想单枪匹马、单人独骑成功是不可能,得有人支持你。
1.最好是好的敌人。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2.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的伴侣。
3.了解自己,这叫明白;接受自己,这叫清醒;承认自己,这叫勇气。一个人有了这三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能开战叫勇气,会收兵叫智慧。人生就像跑高速,开车的人得记住,懂得踩油门那叫力量,懂得踩刹车那叫智慧。
5.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6.(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7.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8.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9.绝不掉入别人准备好的选项里。
10.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11.最好是好的敌人。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12.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策略:1、不求最好,但求满意;2、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3、绝不掉入别人准备好的选项里。
1、进取易,*衡难,**易,救人难。
2、不读天下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之君子。
3、最遥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空隙;是我们都努力的说了话,然而却没有办法互相理解。
4、主公,不能再同主公饮马黄河,醉酒高歌了,若主公念及臣时,可以以酒酹地,需好酒。
5、做事不能靠一个人的智慧,要会看形势,要会断人心,这是执政者的根本。
6、哪怕是一点光,也要给后来者照个亮。
7、朕已经看惯了,诚惶诚恐背后的做作,也听惯了仁义道德当中蕴藏的卑劣。
8、公无渡河,公竟渡河。逝者如斯夫。
9、擅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无以藏。
10、我还活着呢,他就不能死。
11、这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一人,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
12、无私是一条捷径,可以让天下英才聚集到他的身边,但天下英才应该聚集到谁的身边?可是朕,已经厌倦了他滴水不漏的无私。
13、我以为的有心,不是见色忘义的怦然心动,是不离不弃的日久生情!
14、孤有江山,美人,葡萄。孤不去上朝。
15、汉高祖诛杀项羽得天下汉光武诛杀王莽而得天下这样的英雄却生出这么一个拿不起刀来的儿孙!
16、你开创功业用得着他,只是你千万要记住,从今以后,他将不再是你患难的朋友,而是你的臣子,不可再感情用事,孤家寡人,不是*白叫的。
17、得一人,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
18、相距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19、始乱之,终弃之,司马仲达你不厚道。
20、我以为的有心,不是见色忘义的怦然心动,是不离不弃的日久生情。那日我若是对你有心,那我怎么对得起与夫人二十载的同甘共苦。可今日,我对你之情,是真舍不下的朝朝暮暮的相知相惜。我司马懿只此一心,叫做长情。要还是不要,你看着办。
21、臣一路行来,没有敌人,看见的只有朋友和师长。
22、想四面讨好,含情脉脉,只会虚伪地让人更看不起你!
23、主公,臣今日急请你来,除临终欲图一见,私情难了之外,还有一事,定要告知。司马懿,此人用心之深远臣所不能及。
24、当老天为你关上一扇窗的同时,衪一定会替你开启另一扇,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透过它看见更蓝的天空。
25、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26、我司马懿只此一心,叫做长情,要是不要,你看着办。
27、这江山,谁也,带不走!
28、孤家寡人,不是*白叫的。
29、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30、一鞭在手,可览众山小。
31、怎能随意杀戮呢?你怎知这些人当中没有治世之能臣,如若有,岂不诓了天下。
32、你本无心,奈何命运,你若有心,命运奈何。
33、崔琰是真正把清高活进了风骨,不像有些人,只是装装样子,博个虚名。
34、公无渡河,公竟渡河,究竟该怎样渡过这条河?
35、委屈的人多啦。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江东去,尽是流不尽的英雄血。多少人的委屈在里面,那是多少人的委屈。
36、汉高祖诛杀项羽的天下,汉光武诛杀王莽而得天下,这样的英雄,却生出这么一个拿不起刀来的儿孙。
37、人这一辈子,不但活个生死,还得活个对错。
38、人生不是非白即黑,活在当下,一切才是真的。然而这样的道理却花好长一段时间才明了。
39、人的脸对应著人的心,就像是水中的倒影与真实景致一般,彷佛看得清,却又总是看不清。
40、你是君,我是臣,天下只有含冤的臣子,岂有含冤的天子?
41、就是因为残破不堪,所以更应该努力透过可以喘息的空隙,寻找阳光的存在,让带来满满的动力!我们都该大步的往前走!
42、情真意切,却总不如子健的诗歌好听。
43、这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一人,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她说的每一句都能够得到你的赞叹,她的每一个眼神,都是那么流光异彩,与这样的人共度才不负青春阿!
44、相距万余里,故人心上尔。
45、前路坎坷,更要放手一搏。
46、我只知道喜欢一个有多美好,那种感觉就像是生有所恋,苦难中也有希望。
47、时不我待,华佗治病,我治天下。
48、祢衡锋芒毕露,不知检点,自寻死路,为天下笑,狂生耳。岂可与此人相比。
49、这杯酒,当祭典韦、祭郭奉孝、祭荀令君、祭庞德、祭夏侯渊,祭孤的子侄:曹昂、曹安民,也祭,关云长!祭二十年来,为定乱安民,将热血洒入地下的将士英灵!
50、世事如棋,感恩姑娘,愿为一子,和我一起,对弈人生。司马懿此生,足矣。
51、别扫马厩了,跟我扫天下吧。
司马懿的经典名言警句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以下是cnfla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司马懿的名言警句,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一、司马懿的经典名言
1、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2、(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3、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4、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5、为将者,当为国家着想!
6、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7、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8、绝不掉入别人准备好的选项里。
9、最好是好的敌人。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大家对司马懿的评价:
1、煽阴风点鬼火,或造谣于接头或策反与密室,惟恐天下不乱,企图乱中夺权,大有炸*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3、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二、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司马懿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诸葛亮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诸葛亮一直打胜仗,很热闹,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
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
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
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这时魏军将领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用“缓兵之计,渐退入汉中”,因怕被别人耻笑,急于交战,张郃坚持要率兵追击,司马懿让他率兵打头阵去进攻,自己带兵在后面支援。
于是张郃等率兵追击诸葛亮,结果正中诸葛亮的圈套,魏兵大败。退兵后,司马懿下了死命令,说:“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他坚持自己这套软磨硬抗的战术,毫不动摇。
“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像曹操一样多疑,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多疑多虑,有时会贻误战机。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空城计”这一战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的“空城计”是一个很高的绝招。有人认为是司马懿的失误,因为司马懿多疑,认为诸葛亮“*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以致贻误了战机,使蜀军得以安全脱险。不管怎样评价,“空城计”的结果是保证了蜀军的安全脱险。蜀军在大败的情况下,以“空城计”的计策安全脱险,这是很不容易的。
京剧《空城计》把司马懿大大地调侃了一番。剧中,诸葛亮从容不迫地摇着鹅毛扇,坐在城头唱道:“我正在城头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当时司马懿已经兵临城下,诸葛亮却如此地闲雅自在,足见他是何等地聪明、自信!
司马懿到了城外,手握重兵,心里彷徨,生怕城里有埋伏,胆战心惊,估算半天到底还是不主张攻城。最后得知原来只是一座空城的真相以后,他自我解嘲地说:“司马呀司马,你的胆子也太小了;诸葛呀诸葛,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他觉得诸葛亮从来没有这么大胆,怎么这次这么大胆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诸葛亮算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如果诸葛亮赶上的是张飞或者曹仁、曹真之流,他们没准就不管有没有埋伏,先冲进城去再说,反正输就输了,输了也先打个痛快,那就真把诸葛亮给活捉了。
所以,“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智高和胆大,也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和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
1、最好是好的敌人。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2、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3、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4、为将者,当为国家着想!
5、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6、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7、应对失败和挫折的四种比较积极的应对方法:1、改进;2、替代;3、合理化;4、升华。
8、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热情加坚持。
9、一个圆不能有两个圆心,一个桃不能有两个桃核,一个队伍不能有两个领导。
10、很多时候,成功不是资源问题,是信心问题。有资源的人如果没有信心照样失败。
11、赞美对手的三个好处:1、展示你的胸怀;2、留有余地;3、隐形自夸。
12、离成功最*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
13、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像一只弹簧,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14、一个成功者,想单枪匹马、单人独骑成功是不可能的,得有人支持你。
15、一个领导,适度地进行自我暴露,袒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增加吸引力,增加支持率。
16、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
17、童年是人生的父亲,环境是人生的母亲。
18、两军交战,打得赢的要攻,打不过的要守,守不住的要逃,逃不了的要降,连投降的资本都没有,就准备死!南京,有逃的机会,有投降的机会,本不至于要大家送死啊!
19、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0、常将有时思无时,眼前快乐不贬值;人生若只如初见,幸福美满全出现。
21、一个人,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的。
22、没有利益是不行的,只有利益是不够的。人除了利益之外还要理想、要意义、要认同。
23、机会来的时候就如昙花一现,虽然美丽,但是转瞬即逝。
司马懿人物形象分析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懿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览。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中起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两人在历史上的形象却截然不同。
一. 性格不同
司马懿生性残忍、毒辣,看重权术。曹操生前就曾警告过曹丕“司马懿非人宦也,有狼顾像,必预汝家事”。 太尉华歆也曾进言于魏帝:“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日: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患。”历史也正如曹操所预想的那样进行,在齐王即位之初,朝廷大权均掌握在曹爽手中,司马懿虽然同受明帝的遗诏辅翼幼主,却被排斥于*之外。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并未就此罢休,他托病蛰伏了十年,突然而起,司马懿先用狡诈的手段两次派人诱骗曹爽:“太傅无他事,只是削汝兵权而已。”“吾与蒋济指洛水为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等曹爽交出兵权,凶残面目暴露无遗,当即翦除曹爽党羽,接着又翦除曹爽一族, “押着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千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其家产财物,尽抄入库。"最终掌握了大权, 为司马篡权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相比之下,诸葛亮则生性淡泊,注重信义。诸葛亮正如他其门上之对联所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虽然在事实上,他的行为与这句话有矛盾之处,在《三国志》中曾记述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而管仲和乐毅,一个是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的政治家,一个是辅佐燕昭王迅速崛起的军事家,从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内心是非常渴望建立
一番功业的。可是与司马懿相比,他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只是良臣贤相。在深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情后,他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为的只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也是不忘刘备之恩,尽心尽力辅佐刘禅,明知他不是一个贤主。这样的选择都是因为,在诸葛亮心中,功利和信义相比,信义远远超过功利。这些也直接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
二. 人生遭遇不同
同样是身为人臣,同样是才华横溢,但是两人的遭遇却截然不同。司马懿在动乱的三国时代,选择了曹魏集团,可是曹魏集团的第一个领导者曹操却是一个既爱才又妒才,既用人又疑人的统治者。对于司马懿也同样如此,他深知司马懿的才华,既想用他也疑他,最后到了与处之而后快的地步。这时的司马懿不得不韬光隐晦,明哲保身。到了曹丕,虽然得到了重用,但是面对曹丕的好大喜功,爱征战杀伐,他不爱显露自己的军事才华。到了曹睿,司马懿也是时时受到曹氏家族的排挤,多次被剥夺军权。到了曹方,曹爽害怕司马家族终有一天会垄断朝政,于是用欲抑先扬之术,敬事司马懿如父,推举他为“太傅”,外示尊崇,而实则夺了他的军政大权。司马懿处空名而无实权,一晃就是10年。在这10年里,他处处示弱,隐忍不发,静观其变。果然,曹爽志得意满之后走向了狂悖与淫慢。他作威作福,秽政横行,以致大臣离心、物议沸腾。这时司马懿才抓住机会,突然作起,翦除了曹氏异己。为自己以后夺取*奠定了基础。
而诸葛亮在这一方面也是截然不同。他一开始就受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邀请。等到出山,他就被刘备委以军师重任,得到刘备的赏识和重用。刘备曾对关羽、张飞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当刘备白帝城重病,他把
刘禅托与诸葛亮,并让刘禅视诸葛亮为义父。刘备死后,刘禅更是依靠诸葛亮,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军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在他的仕途当中,是在不断的排挤也压迫中求得生存,最后依靠自己的隐忍和韬光养晦、明哲保身,最终才走向了权利的高峰。而诸葛亮深受刘备赏识、重用之恩,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为报答这份恩情,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走向了另一个结局。
三. 军事弱点不同
诸葛亮、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在军事才能上,两人都不相上下。但是两人在军事方面的弱点,却是各有侧重。司马懿猜忌心非常重,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空城计。虽然空城计是司马懿各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但是与司马懿自身的猜忌心不可分离,我想如果诸葛亮不是知道司马懿猜忌心严重,我想他是不会打开城门,来这么一次名扬古今的“空城计”。从空城计中,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谨慎行事。诸葛亮是一个处事非常谨慎的一个人,最为代表性的一次事件就是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嫌魏延之谋过于冒险而不肯用,他选择稳打稳扎的方式进兵。在取得南安、天水、安定三城后,却又没有乘胜进军,而是整顿军马,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诸葛亮不愿乘胜追击,就在于此时蜀军兵力较少,他不敢冒进。所以他选择 停下来整顿军马,再提大兵进发。毛宗岗在第10*评中写道:“魏延子午谷之谋,未尝不善,武侯以为危计而不用,盖逆知天意之不可回,而不欲行险以争之耳。”夹评中又说:“此亦韩信暗渡陈仓之计,惜孔明之不用也。”“武侯只是小心,不肯放胆。”再次指出诸葛亮用兵的谨慎小心。魏延并非有勇无谋之人,其策也非异想天开,以当时情状,其确为奇计,后来司马懿也证实了魏延之计的高妙。
司马懿和诸葛亮作为名贯当时的军事家、政治家,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不同之处更值得人去反思,因为正是他们身上的不同,才导致了他们最终不同的结局。我们为司马懿能从忍辱负重中最终修成正果而庆幸,同时更为诸葛亮悲剧的结局而扼腕叹息。
司马懿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更是一部权谋之书。作为道德和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成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而作为陪衬人物的司马懿也是小说中描写得最传神的人物之一。这其中夹杂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正如鲁迅所说,小说中表现孔明的机智太夸张,“多智而*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乎“妖”的聪明人,最终被司马懿活活“拖”死了,这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正是因为有着种种疑惑,才开始关注司马懿,他的智慧,他的成功又都隐藏在了哪里,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启示。
目前学术界对于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尚没有专著出现,但论文却有*百篇之多。其中以两种声音为主流:一种是他与“正统”对立,所以就顶上了奸臣、佞臣的帽子,王莹雪的《司马懿与诸葛亮形象之比较》就是代表之一;一种是为司马懿“*”,王晓毅的《司马懿与曹魏政治》认为他是在经历了由消极回避,到积极效忠,而最终反叛夺权的变化过程中他的政治立场才逐渐转变的。论述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从修身立命的儒家思想着手,又结合讲求策略、玩弄权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的“申韩之术”,在融合《三国演义》的文学艺术与借鉴《晋书》历史记事的修饰下,即吸收了小说中的鲜明性格:阴险、奸诈,而这又成为司马懿智慧与胆识的侧面写照;又从小说的艺术渲染中**出来,结合现代的思想观念,从历史进程上肯定了司马懿的历史功绩。像秦桧一样,虽背负着灭亡南宋的罪名,但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他又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司马懿的性情变化,正是他一生矛盾的表现。他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坚韧与猥琐等众多品质于一身,这使得他性格显得十分复杂,奠定了他悲剧英雄的形象。在其人生前期与曹氏集团的较量中,他默默无闻,却又能在冷静分析局势之后,选择了隐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后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锋芒毕露,显现出他的机变和智慧。司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由被迫出仕到叱咤风云,再到高举屠刀,可以说是他在迫不得已中所采取自保的策略和手段。因此,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这使得他成为三国中唯一可以与诸葛亮、曹操相比肩的英雄人物。
第1章审时度势,韬光养晦
第1节 与曹氏君王的较量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权谋家,西晋的奠基人。史书上称他 “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1]其在小说第七十三回中以谋臣的身份出现在曹魏的政治集团,由此看来,作者罗贯中的巧妙安排,实际上暗含着他对司马懿才干的认同和肯定,但他却是一个悲剧人物,其既效忠于曹魏*,又最终走上了与之相背离的道路。
在曹魏初创时期,曹操独揽大权之后,为了延揽人才,巩固曹魏*基础,他招纳司马懿入朝为官,但司马懿却以患有“风痹”之症,巧妙推辞,且在言辞之间,流露出鄙薄曹操之意。小说虽没有交待曹操的具体反应,但“若复盘桓,便收之”的言辞恐吓,无不透露出杀气和威胁。迫于曹操的淫威,他便不再伪装,在无奈之中,只得接受邀请前往丞相府,接受任命。司马懿深知,要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有一番大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若锋芒尽显于外,则易招致猜忌,下场会很悲惨,祢衡、杨修等人便是前车之鉴。因此,司马懿在明哲保身、藏智露拙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历练自己,他蓄势待发,等待时机,以求大展其才。司马懿在这一时期的举动,颇似刘备田园种菜的韬晦之计。
曹操撒手人寰,曹丕篡汉自立,这使得蛰伏已久的司马懿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这时期司马懿的“奸雄”面目渐渐浮出水面,他真正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期。此时司马懿四十岁,正值政治生涯的黄金时刻。曹丕封他为封津亭侯,并转任丞相长史,这使其已成为曹魏*的核心人物之一。此时的司马懿已无处处受到压制的威胁,可以大展拳脚。他先是帮助策划了以魏代汉的“大略”,后又因曹丕南征而“留守许昌,内镇百姓,外供军资”,[2]这一切都得到了曹丕的肯定和赞扬。曹丕称赞其有“萧何”之材,但曹丕一向喜欢耀武扬威、好大喜功,身无军事才能,却偏爱征战杀伐之事。于是,司马懿任由这个虚荣心极强的君主去大出风头,而他却埋下头来,扎扎实实担负起了辅国的重担,且做出了一番业绩。司马懿深知曹丕对自己虽然信任有加,但在国家大政方面,他还是倚重于曹氏宗亲和旧臣,如曹休、曹真、贾诩等人就掌控着朝廷的所有大权,而司马懿只有等待、观望。
明帝曹睿时期,司马懿虽身受重用,但却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魏文帝病重托孤嘱托后事,他嘱咐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等人要悉心辅佐太子,共保社稷,并颁诏给太子曹睿:“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3]但这里的“三公”似乎并不包括司马懿,这种尴尬的处境使他如坐针毡,于是司马懿以退为进,以西凉无守、练兵为由,请求外调。这时的司马懿一方面脱离权力斗争的漩涡,另一方面又以实际行动去树立自己的声威,但他的政敌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曹睿的猜忌丝毫不减其祖曹操,他始终认为司马懿是不可饱食的猛虎,饱食则伤主,于是蜀军一个拙劣的“离间计”就使得司马懿险些命丧曹睿手中。被困于魏帝车驾之下的司马懿,没有像韩信那样鲁莽,他自愿交出兵权,对天盟誓,换得了暂时的*安。虽然曹睿有所迟疑,但外敌的窥伺,使得他最终允许司马懿回乡养老。但时势造英雄,蜀军兵锋直指中原,为了保住江山,曹睿不得不再次启用司马懿,这又给他再次展露军事才能的机会。司马懿这时人生规划的重点是用显赫的功勋巩固政治地位,同时,又“养寇以自重”,慢慢蚕食魏国的军政基业。
少帝曹芳时期,司马懿已站到了权力的顶峰,这个时候能够阻止他大展雄才的人皆大多凋谢。“他挟‘四朝元老’之威望,负‘伊尹、周公’之才德,谁也不敢和他的远见卓识相抗。他在魏国军政大事上的每一次决策和行动,都是完美无缺的。”[4]
总之,在与曹氏诸帝的较量中,司马懿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锋芒内敛,韬光养晦,这使得他能够准确把握时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危机,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节 与曹魏官僚集团的较量
在司马懿仕宦历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是充当“*员”、“秘书”之类的角色,其原因是曹操的一句评价:司马懿“有狼顾相”。他便一直隐忍,不敢展露锋芒。太尉贾诩也认为司马懿久非人臣,而对他处处限制。这时司马懿人生规划的重点就是“韬光养晦,蓄敛芳华”,他也抓住了曹操重才、忌才、疑才的双重性格,便公而忘私,勤于吏职,史书上写他“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5]不难想象在曹操这样乱世奸雄手下办事要多么小心。
司马懿本以为曹操在死后自己便可大展才华,遂成*生之志,却仍改变不了被猜疑、排挤的命运。“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6]而众多的曹魏勋臣元老也大因之争都打压、排挤他,如太尉华歆用曹操的话来暗指司马懿的不臣之心,司徒王朗也称司马懿素有大志,面对流言蜚语,司马懿只能再次选择了退让,忍耐。
曹真作为宗室中的才俊,他算得上曹魏*的柱石。在曹睿眼中,司马懿自然不能与其相提并论,但蜀军北伐中原,这使司马懿又再次抓住了机会,一方面他让曹真吃尽了苦头,使其备受煎熬,另一方面又大显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最终司马懿渐渐取代了曹真的位置,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兵权。此时的他已完成了谋臣向武将的转变。
少帝时期,司马懿受命辅政,以曹爽为代表的曹魏官僚集团对此是耿耿于怀。于是曹爽采用明升暗降的策略,敬事司马懿如父,推举他为太傅,外示尊崇,实则夺其权。一时间曹爽门前门庭若市,名利之徒纷纷而来,他们怂恿曹爽向司马懿痛下杀手,必欲除之而后快。司马懿便诈病不出,以麻痹敌人。庸碌无能的曹爽无论是才干还是见识,均不及其父曹真,他最终司马懿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戚权”的罪名所杀,[7]司马懿深知,杀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处在政治漩涡之中,也许只有屠刀才能震慑敌人。
第3节 与诸葛亮的对决
在大多数人眼里,司马懿始终是诸葛亮的陪衬,因为他的对手是被人们奉为智慧和道德化身的诸葛亮。综观三国群雄,似乎唯一能与之对抗的便只有司马懿,诸葛亮也坦白说过:“*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8]如在渭南一战中,两军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蜀军送给司马懿“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用以羞辱他,这换做周瑜恐怕早就暴跳如雷了,但是司马懿佯笑受之,却不应战,只是询问诸葛亮饮食起居等琐事。这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却是他了解对手的巧妙策略,“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9]诸葛亮听了也不得不叹曰:“彼深知我也!”[10]
另外,从整体上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祁山交锋,实则关乎到两国的兴衰命运。司马懿从四十九岁打到五十五岁,整整打了六年,成就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盛誉,也打出了司马氏“扫*三国、统一天下”的雄厚资本。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总以为司马懿军事才能不如诸葛亮,处处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而从小说叙述来看,作者罗贯中并没有全面否定司马懿,首先,我们要弄清在祁山之战的真正目的。诸葛亮的战略目的是北伐中原,匡复汉室。司马懿的战略目的就较为复杂,他既有挫御敌于国门外的目的,又有自保之意。与此同时,这也是他积蓄力量,伺机一统天下的绝好机会。这种多重性质的战略目的,让司马懿在表面上似乎有些被动。但从根本上看,司马懿却成功维持现状的*衡战略:一方面防止蜀国坐大,以免除魏国和自己的致命威胁;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击溃敌人,还要保持敌军的攻击力。
诸葛亮对司马懿来说,既是对手又是“知音”。因为司马懿在曹操身边从事长达十二年之久,他从曹操身上学到了很多权变之术。司马懿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当他纵观群雄时,却赫然发现只有他才可能是诸葛亮唯一的对手。那么,他就要很好的利用诸葛亮北伐的大好时机为自己谋得更大的权力。有诸葛亮在一天,司马懿便一天在朝中有用,政敌就奈何不了他。在诸葛亮摆出“空城计”招呼司马懿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两个智者的摊牌。事后,“懿悔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11]这既向魏主道明诸葛亮的才能非曹真能及,又突出自己的才干超群,所以,他宁愿被部下称为“畏蜀如虎”,忍受别人的讥笑,也不愿彻底击溃蜀军。
总之,在与众人的较量中,我们都能清晰的看到司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胸怀。“所以,在《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中,我认为,最能韬光晦影,最能忍辱负重,或者说,最能像北京人爱骂的‘装孙子’的人物,大概要数司马懿了。”[12]但司马懿的隐忍不是消极的,如果说他的对手是虎,那他就是老虎治下的绵羊,但这并不意味着绵羊不会反抗。面对曹氏君王的猜忌,同僚的打压和外敌的威胁,司马懿就像大海中风雨飘摇的一叶孤舟,一个不小心就有葬身深渊的危险。于是司马懿的“忍”不仅是他以不变胜万变的绝招,也是他在各方力量角逐中笑到最后的法宝。
第2章洞察先机,锋芒毕露
第1节 以退为进
在三国中,司马懿很善于把握时机。连当世英雄曹操也对他青睐有加。曹操在掌握了大权后,就急招司马懿入朝。而司马懿却以有病在身做了推辞。当曹操做了丞相后,又利用权势相威胁,碍于曹操的地位权力,他也不便再装下去,只好出仕为官。
可以想象一下,司马懿最初真的是不想去曹操那里为官吗?这里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司马懿觉得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野心家,他不屑与之为伍。史书上也说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司马懿临终前嘱托就可见其心志:“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13]对于司马懿所言的“慎之”,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让二子善理国政,不可以心生异志;其二是让二子善保国政,不可轻易托付他人。这番话可见司马懿并非生来就是奸诈、狡猾的。但是无论司马懿本人有没有异志,他有生之年并没有背叛曹魏,相反正因为有了他,曹魏才能轻松击败吴蜀两国连番进攻,因此,他算不是乱臣贼子。另外,司马懿有着同诸葛亮一样的想法。人人皆知道,诸葛亮辅保幼主的忠臣良将,但司马懿又何尝不是?曹睿病危托孤,让幼子紧抱司马懿之脖颈,这与刘备的做法如出一辙,然而天不随人愿,曹氏宗族、众官僚的苦苦相逼,这使得他有苦难言,有国难投,贾诩、曹操的评价如噩梦一样,萦绕在他的心头中,曹真虽说是一步百计的良将,但其胸怀甚是狭窄,加之王朗、华歆等人的煽风点火,明帝处处对他加以防范,但又每每在危难之时,想起他。这种危急则重用,太*则抛弃的做法,使司马懿很寒心,甚至连庸碌无能的曹爽也向他举起了屠刀,所以除了冷眼观看,以隐忍为策略,没有别的出路可供他选择,但也正是隐忍成就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
第2节 借刀**
在曹操时期,司马懿虽未大显才华,但身为所属官员,协助曹操处理国政却是他的职责。名将关羽之死就与司马懿的权谋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曹操得知关羽欲攻樊城进军中原时,急派于禁和庞德率大军前去援救曹仁。结果于禁被擒、庞德被斩,使关羽威望达到顶峰,这使雄才的曹操惊慌不已,欲迁都以避其锋。而此时慌乱的曹营之中,面对关羽的锋芒和曹操的犹豫,司马懿看准时机提出了对他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阻谏。他说,于、庞二人非战之罪,于国家大计无损。而且他又指出孙刘两家外亲实疏,建议曹操交好孙权,与之暗结盟约共抗刘备。司马懿这番话大有醍醐灌顶的功效,曹操听后大喜,毫无思索便依计而行,果然收取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司马懿借刀杀了关羽,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把握时机的能力,同时也反映出他独到的眼光和对人性有针对性的把握。这在他与诸葛亮的对决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攻魏受阻于司马懿。司马懿遵照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羞辱他,欲激他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魏明帝曹睿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后来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时,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14]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的准备。
虽然《三国演义》有尊刘抑曹,褒诸葛贬司马的思想倾向,但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都体现了司马懿奸诈虚伪和雄才大略的两面性,他善于转嫁矛盾,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对于这个人物,罗贯中既写其“短”,也写其“长”,而这一切都说明了司马懿性格世界的复杂性。
第3节 离间吴蜀
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天下、联吴伐魏的策略是对三国时期最好的统筹。但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七回司马懿的出露头角就给曹操提出两点提议:一是联孙抗刘灭关羽,一是识破东吴移祸之计从而使曹魏“坐山观虎斗”。司马懿的计策使关羽在荆州被杀,从而拉开了三国势力重新划分的序幕。当刘备一心要为关羽报仇出兵东吴时,司马懿很清楚,如果趁机攻击蜀国的话,很可能会再次促成吴蜀联盟的局面,于是,他建议曹操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这是司马懿为曹操提出的第二个重要的建议。不论是“借刀**”,还是这次的“坐山观虎斗”,都可以看出司马懿对天下整个形势的分析是透彻、清晰的。至此,吴蜀的联盟关系因关羽的败亡而宣布破裂,使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天下三分计成为泡影。
《三国演义》九十四回“司马懿克日擒孟达”一节,诸葛亮上书伐魏,恰好叛将孟达欲重返蜀国,答应诸葛亮里应外合。诸葛亮知道后先喜后惊,原因就是司马懿重新被启用了。诸葛亮料定孟达不是司马懿对手,怕事情败露便告诉孟达小心行事,提防司马懿。孟达却笑孔明多心。结果,司马懿闻孟达造反,当机立断,决定先斩后奏,派奇兵速度*叛。而给孟达的去信却详为慰解,信中说:“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15]孟达得信便犹豫不决。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司马懿却认为孟达没有信义,应乘他没有下定决心时消灭他。于是,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后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却被司马懿阻住。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不要上当,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去洛八百里,至新城一千二百里,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反复一月间事,达城池已固,诸将与三军皆在深险之地,司马懿即来,达何惧哉?”。[16]等到司马懿兵临城下,孟达才惊叹司马懿的用兵之神,结果孟达身首异处。而这一切都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的精彩序幕。
在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决中,虽无大胜,却总能全身而退,保存实力。孔明也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17]当刘备身亡,曹丕打算伐蜀时,贾诩劝谏不可妄动。只有司马懿毅然站在主战一方,并提出五路伐蜀的计策。司马懿充分利用了周围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与诸葛亮做了一次智者的对决。虽然最终被诸葛亮巧妙化解,但其中不能忽略的一点,那就是诸葛亮称病不朝,致使刘禅亲往才出来相见。可见,这一次的.暗中较量,也使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头疼了一回,司马懿则在稳稳地占了上风。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比较厉害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古典四大名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比较厉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比较厉害
司马懿 若单论打仗司马懿计谋可能稍有欠缺 但司马懿会骑马射剑此点不似孔明 尤为重要的是三国争霸最终的赢家是司马懿的后代司马炎而不是刘氏和曹魏
司马懿到底是不是三国时期智商最高的人
司马懿是个有本事的人,史书说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而且出自名门,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的大官,司马懿本人博古通今,学问很大,但他对于当时大汉的实际掌权者曹操并不感冒,他知道曹操用人要好**,因此装傻充愣,不搭理曹操。
可是司马懿也太混蛋,你既然知道曹操要用自己,为何把自己的名声闹得如此响亮,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着称,见了年青的司马懿脱口而出,说他绝非寻常之人;曹操的人事部部长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晋书·宣帝纪》)。
大家都在称赞司马懿,可司马懿就不到自己身边来,曹操有点不高兴了。
心想小子你搞什么搞,你自己隐藏才华到底想干什么,因此就派人去请司马懿到司空府任职。
本来这是好事,放到其他人比如李白很可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司马懿不在乎,他对前来催促自己的人说我害病了,这叫风痹病。
四肢不能动,有点像后来的瘫痪,起不了床,大小便都不能自理。
说一旦病好了,肯定要到司空府报到。
不过曹操是个疑心重的人,他怀疑司马懿可能作假。
那个时候,司马懿弟兄八个都是人物,大哥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五弟司马恂,字显达;六弟司马进,字惠达;七弟司马通,字雅达;八弟司马敏,字幼达。
司马家八兄弟,因为八个人的表字都有“达”,所以并称为“司马八达”,其中以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三兄弟的才能最为出众。
曹操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那一天正是七月七日,不知何故,装病的司马懿正好在在家。
不过不知道年轻的司马懿怎么会知道曹操会派人来监视他呢?可能他跟曹操一样,性格比较多疑,从一开始就觉得曹操不会放过自己。
在《晋书·后妃传》中记载,司马懿推辞了曹操的征召装病在家,突然下起了暴雨,想起外面还晒着书,就不自觉的去收书,但是被家里的奴婢看到了,这是非常忌讳的,一旦传到曹操耳朵里,司马懿还能活着出去吗,这时候有一个人比司马懿还心狠,那就是他的夫人张春华,不由分说就把这个奴婢给做了。
由此可见,年少的司马懿果然是少年老成,老奸巨猾,若不是司马懿情不自禁去收书,连家里的奴婢都没发现他是装病,这样的人生活在三国,的确是盖世奇才,这样的人在曹操身边,曹操居然被骗了过去。
曹操虽然这一次被司马懿骗过去了,但毕竟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的,就在曹操刚刚统一北方那年,又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椽。
当然此时的曹操,财大气粗,就没有了当年的好脾气,更是直接来硬的,命令他的手下去请司马懿出山,并对手下说:“如果有一点点的犹豫,就把他给我抓了!”这下把司马懿给吓坏了,只好赴任。
不过司马懿就是司马懿,该当孙子的时候绝不含糊,在曹操面前,总是很乖巧。
但是曹操总感觉司马懿不是一个*凡的人,有一次,曹操发现司马懿扭头时好似“狼顾”,即不动身体就可以将头扭转180°,更有甚者,曹操曾经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干预汝家事。
可是小心谨慎的.司马懿做事滴水不漏,对曹丕肝脑涂地,这让曹操没办法下手。
大智慧的司马懿,面对着曹操父子,小心求全,他知道该说话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振臂高呼。
当曹操想要做魏公,甚至想当魏王的时候,司马懿不是迂腐的荀彧,而是旗帜鲜明的表示拥护。
甚至孙权写信要让曹操称皇帝的时候,司马懿还在一个劲的为曹操叫好,对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来说,糊弄好曹操,就保证了今后的飞黄腾达。
就这样,和曹操的斗勇斗智,司马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才能在和诸葛亮的交战中,气定神闲。
如果三国时期比谁的智商最高,谁是最喜欢耍阴谋的人,我觉得不是曹操,不是诸葛亮,司马懿堪称三国第一人。
对司马懿的评价一句话 司马懿月旦评台词 司马懿名言 司马懿的台词 司马懿诗句 司马懿的名言 司马懿格言 司马懿台词 说司马懿的古诗 司马懿语录 司马懿名句 描写司马懿的诗 司马懿台词怼人 司马懿说过的名言 司马懿怼人台词 界司马懿台词 神司马懿台词 王者司马懿台词 描写司马懿的诗句 司马懿五句格言 有关司马懿的古诗 司马懿让司马炎背的古诗 司马懿隐藏台词 司马懿的名言名句 司马懿经典台词 司马懿孙子背的古诗 司马懿名言名句 司马懿人生格言 司马懿一生名言 司马懿经典语录
大军师司马懿精彩台词 司马懿名言 司马懿的格言全集 摘抄司马懿经典优秀名言 大军师司马懿经典语录 司马懿的名言 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名言 司马懿的经典名言警句 司马懿名言 司马懿人物形象分析 司马懿有几个孩子 司马懿经典名言语录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比较厉害 司马懿名言有哪些 司马懿名言名句精选(司马懿名言名句大全看人之短)15句 新三国司马懿名言(司马懿名言名句经典语录)16句 三国演义司马懿名言 三国司马懿名言「」 司马懿说的名言 司马懿名言 王者荣耀中司马懿的台词 大军师司马懿精彩台词 司马懿名言 司马懿的名言 司马懿的格言全集 司马懿名言名句大全(司马懿的十句经典话) 司马懿名言名句大全(司马懿的励志名言) 三国司马懿名言名句 司马懿最经典语录 司马懿人生格言原文(司马懿的励志名言分享) 司马懿名言名句大全-司马懿好词好句
心素如茶的古诗 想玩又不敢玩的心情古诗 古诗词爱人的称呼 写好笑的古诗 少时离家的古诗 古人忘记事的古诗 带有桂和珍字的古诗词 关于庆贺学生金榜提名的古诗 关于夏天的古诗写景 杨夏飞的古诗名字 被遗忘的诗人古诗 描写珍惜友情的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中的朋友 四首关于风景的古诗 朋友的古诗咋写呢 描写英雄出少年的古诗词 请写一首古诗赞美水的 寒食寒食古诗的古风 形容技能竞赛的古诗 闻乐江州司马的古诗 三千字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形容食物的字 描写星字的古诗词 有关古代神话的古诗 少年行其一古诗的诗意 信念的古诗敢教日月 女子入学堂的古诗 表达女生示爱的古诗 描写石夫人的古诗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寄语古诗 送别远方亲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