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桃红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桃红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桃红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带桃红的诗句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小桃红·杂咏原文及赏析
盍西村的小令中有组曲《小桃红·杂咏》,共八首。这首是其中之一。下面小编带来的小桃红·杂咏原文及赏析,大家参考。
原文: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
争奈新来越憔悴。
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赏析:
元人散曲集《梨园乐府》收盍西村以《杂咏》为题的〈小桃红〉曲八首,这首列第四。八首曲不是统一的题材,看来列第一、二的属于叹世感时的作品;三至八首风格、内容相*,尤以三至七首与许多咏春夏秋冬四季的曲子格局手法相似,从春咏到秋。这一首咏的是暮春。
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应不同的节候而开。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花的荣滋,花的凋残,这一切往往使感情丰富,对时令特别敏感的诗人们生出无限感慨。“海棠过后到蔷薇”,海棠、蔷薇都是美丽的,诗人本无所爱憎。但蔷薇比海棠开放略晚,海棠绽蕊,还是春意盎然;而蔷薇着枝,便是春色将残了。“开过”、“到”两词透露了抒情主人公对时光流逝感伤的信息。下句“春色无多味”就进一步说明由于春的逝去,大自然已经失去它的魅力。春的消逝固然可惜,但是“无味”的感觉主要还是来自抒情主人公自身。文人多情,无端地也会见花落泪,但本曲的主人公却并非如此。“争奈新来越憔悴”。
“争奈”,岂料之意。他*来愈加憔悴,出乎他的意料,更非他的意愿,然而内心折磨的确使他日趋瘦损。他空间有什么苦痛?曲的上半没有透露。可是以下一转,主人公表示了他的一个愿望:他希望有人能将小庭深院的“疏帘”卷起来,“重门”打开,他要看那在春风中比翼翱翔的双双燕子。可是这事“教他谁”去做呢?心事是不能道破的。
这时一个小丫环果然这样做了。她将“疏帘卷起”,“重门不闭”。呀,这小丫环是知道我的心意了吗?也许并不。但她使我如愿以偿,我是深深感谢的,因此我觉得她“似知人意”。至此,作者虽然仍没有直接说出他憔悴的原因,但我们已能从他的意愿中窥测到他内心的隐秘。他为什么“要看燕双飞”?当然是因为他自己是形单影只、寂寞孤凄的.。但他却不甘寂寞,他希望自己也能成双成对,像那幸福的燕子一般。下半曲的这一转就使得前面略显沉重压抑的气氛有了回旋,使作品产生了一些欢快的意味。同时它也启发人的思考:主人公的愿望是美好的,合理的,却为什么得不到呢?原来他是生活在“庭院深深深几许”、“帘幕无重数”的环境之中的。那么“他”就应该是“她”,是一位锁在深闺中的女性了。这样,她的苦闷,她的追求,也就完全可以被我们所理解和给予深深的同情了。
这首曲没有多少描写铺叙而是直抒胸臆,但又婉曲深致而不直露,风格颇类李清照。其所取意象,也使我们联想到那首著名的《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盍西村小令大多为写景之作,而且色调明丽,情绪欢快,且多为直接抒写自身见闻和情感,这首小令却摹拟一位女性的口吻,写她的生活和内心,表现了一些压抑和怨慕之情。因此与他作相较,在统一的风格中,这首小令又是别具一格的。
小桃红·杂咏
盍西村〔元代〕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赏析
该曲描写洞庭秋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给读堤留下了洞庭之秋的万种风情。
首而“绿杨堤畔蓼花洲”,写到绿杨,蓼花,带有普遍性、典型性,但一写堤岸,一写州,傍水而更得生机,绿杨与红蓼相映,美景与野趣顿现眼前。
次而“可爱溪山秀”,着意点明景色之美,且将目光从*处的堤岸纵送至远处,水光山色成为绿杨,蓼花的美丽背景。
“烟水茫茫晚凉后”,这时苍茫的入目景色使人微觉惆怅,捕鱼小舟冲破了湖水的*静。在这渐归沉寂而又涟漪微动之时,随着情绪的波动,抬起的目光从低处的水移向高处的天,只见夕阳的余晖之下,乱云未收,残霞似锦,装点洞庭秋色,一片茫然,无际无涯,与湖波相映,更加美丽,壮观。最后两而写“妆就”“一片洞庭秋”的同时,也托出了作堤心中的欣喜,虽未言情而情从景出。
小桃红古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越调,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小桃红古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①。一曲琵琶②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注】①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②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典故。
(1)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妇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2)有人认为这首元曲具有“文人高雅典丽”的风格特点,也有人认为这首元曲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你认可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试题答案:
(1)①绰约多姿。她站在船头,“风约湘裙翠”。**晚风吹着她翠绿的裙儿左右飘拂,身姿绰约美丽。(约,有的解作“束、裹”,可分析其身姿优美曼妙。)②思念远人。她自春到秋都在倚楼远望,不知错认多少归舟,但远人消息全无。③自悼身世,伤感落泪。联想到自己和琵琶女一样,美人迟暮,身世飘零。④内心顾虑悔恨。有对远人“士也不爽,二三其德”可能已经变心的担忧顾虑,又有“悔教夫婿”立功万里的悔恨。(2点4分,每一点中概括形象特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到位1分。)
(2)观点1:具有“文人高雅典丽”的风格特点。①运用典故。借琵琶女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年华老去,身世飘零的特点,表达自己因思念远人而产生的复杂情感。②抒情含蓄。“芙蓉开尽无消息”包含丰富意蕴。一是写出秋已深,而远人消息全无,而她则是自春到秋都在远望归人。二是含蓄写出远人归期一误再误,如今不知“香车系在谁家树”。(每点2分,有观点有分析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观点2: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①“比”的手法的使用。“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以物喻人,在物我的对比中,突出思妇的落寞情感。②抒情直露。“数行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晚凉多少”,言秋已深,凉已重,而远人的冷暖,无人照料,足见其相爱之情。③开篇清新自然。曲一开头,一个绰约多姿的少妇形象就进入读者眼帘。(每点2分,有观点有分析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观点3:既有“文人高雅典丽”的风格特点,也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每点2分,有观点有分析可得4分。)
关于桃的古诗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桃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堪羞损、山桃如血。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2、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郑燮《满江红思家》
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4、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
5、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6、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乐怀人》
7、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8、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9、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10、桃花水到报*渠,喜动新流见跃鱼。*安《闲咏二绝》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2、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13、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14、草*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15、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6、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情多。欧阳炯《女冠子薄妆桃脸》
17、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8、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9、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0、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21、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22、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23、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24、"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1.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2.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3.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4.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7.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少水清。
8.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9.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10.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1.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赏析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 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1.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2.草*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
3.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4.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5.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7.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8.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萝枝,半摇青天月。——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9.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10.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3.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14.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15.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16.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桃花》
崦里桃花
顾况
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
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步虚山月寒。
题百叶桃花
韩愈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六州歌头(桃花)
韩元吉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
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跋马。
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销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山舍南溪小桃花
李九龄
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
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
绯桃花
李咸用
茫茫天意为谁留,深染夭桃备胜游。未醉已知醒后忆,欲开先为落时愁。
痴蛾乱扑灯难灭,跃鲤傍惊电不收。何事梨花空似雪,也称春色是悠悠。
桃花
李中
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
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谁步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虞美人 (大红桃花)
刘辰翁
鞓红干色无光霁。须是鲜鲜翠。翛然一点系裙腰。不著人间金屋、恐难销。
英英肯似焉支贵。漫脱红霞帔。落时且勿涴尘泥。留向天台洞口、泛吾诗。
夜看樱桃花
皮日休
纤枝瑶月弄圆霜,半入邻家半入墙。刘阮不知人独立,满衣清露到明香。
桃花
写四月桃花的古诗句
导语:桃树上挂满了花骨朵,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羞涩的小姑娘,谁也不肯第一个统开笑脸。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四月桃花的古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古诗出处: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2、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古诗出处: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3、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古诗出处: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4、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古诗出处:王之涣《宴词》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诗出处:王安石《元日》
6、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古诗出处:张旭《桃花溪》
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古诗出处:黄巢《题菊花》
8、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古诗出处:李贺《将进酒》
9、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古诗出处:徐俯《春游湖》
1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古诗出处:陆游《除夜雪》
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诗出处:李白《赠汪伦》
12、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古诗出处:苏轼《送别诗》
13、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古诗出处:杜牧《紫薇花》
14、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古诗出处:李白《久别离》
15、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古诗出处:张旭《桃花溪》
1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古诗出处:黄庭坚《清明》
17、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古诗出处:李颀《古从军行》
18、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古诗出处: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9、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古诗出处:李白《山人劝酒》
20、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古诗出处: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1、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古诗出处:王维《酬郭给事》
22、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古诗出处: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23、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古诗出处:欧阳修《舞春风》
24、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古诗出处: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2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古诗出处:张志和《渔歌子》
26、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古诗出处: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27、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古诗出处:李白《山中问答》
28、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古诗出处:上官仪《咏画障》
29、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古诗出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0、*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古诗出处: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3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古诗出处:黄庭坚《寄黄几复》
32、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古诗出处:符曾《上元竹枝词》
33、桃花水到报*渠,喜动新流见跃鱼。——古诗出处:黄图安《闲咏二绝》
34、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古诗出处: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35、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古诗出处: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36、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古诗出处: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7、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古诗出处:戴叔伦《兰溪棹歌》
38、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古诗出处: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39、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古诗出处:陈子龙《诉衷情·春游》
40、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古诗出处: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41、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古诗出处:戴复古《淮村兵后》
42、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古诗出处: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4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古诗出处:崔护《题都城南庄》
4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古诗出处:崔护《题都城南庄》
45、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古诗出处: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46、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古诗出处:包融《武陵桃源送人》
47、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古诗出处: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48、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古诗出处: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4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古诗出处: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红叶相思诗句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叶相思诗句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万花都落尽,一树红叶烧
谁怜惟薄力,添与江山饶
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唐
韩氏《婚宴集上索笔为诗》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二首》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
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王建《江陵即事》
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纳兰性德
乘兴轻舟无*远,白云明月吊湘娥。——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白居易《醉中对红叶》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鲁迅《送增田涉君归国》
王国维《观红叶一绝句》
漫山填谷涨红霞,点缀残秋意太奢。
若问蓬莱好风景,为言枫叶胜樱花。
王国维《扫花游》
疏林挂日,正雾淡烟收,苍然*楚。绕林细路,听沉沉落叶,玉骢踏去。
背日丹枫,到眼秋光如许。正延伫。便一片飞来,说与迟暮。
欢事难再溯。是载酒携柑,旧曾游处。清歌未住。又黄鹂趁拍,飞花入俎。
今日重来,除是斜晖如故。隐高树。有寒鸦、相呼俦侣。
1.《鹧鸪天·紫陌朱轮去似流》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紫陌朱轮去似流。丁香初结小银钩。凭阑试问秦楼路,瞥见纤纤十指柔。金约腕,玉搔头。尽教人看却佯羞。欲题红叶无流水,别是桃源一段愁。
2.《秋日即事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普
二尺书檠对影居,西风吹雪上吟须。
云边月色人千里,竹裹秋声酒一壶。
客思迩来红叶乱,雁声南去白云孤。
季鹰自是知机者,一念莼鲈便到吴。
3.《书怀寄唐工部》
年代: 宋 作者: 寇准
不才曾忝吾君选,紫殿科名志已酬。
孤立敢言逾素分,高吟深愧预清流。
西风独见江蓠暮,红叶还思苑树秋。
多谢明公知贱节,每贻清句缓牢愁。
4.《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5.《虞美人·闲敲玉镫隋堤路》
一、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 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二、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 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四、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黄巢《题菊花》
五、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 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六、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七、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 王禹?《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八、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 —— 元鹏《山中四咏》
九、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 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十、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 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十一、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 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
十二、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 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十三、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 石孝友《鹧鸪天•一夜冰澌满玉壶》
十四、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 —— 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十五、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 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十六、不觉小桃风力损。 —— 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十七、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 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
十八、借得洞庭春,飞上桃花面。 —— 金章宗《生查子•软金杯》
十九、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 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二十、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二十一、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二十二、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 包融《武陵桃源送人》
二十三、雁背夕阳红欲暮。 —— 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二十四、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二十五、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 —— 祖可《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二十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二十七、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 李白《箜篌谣》
二十八、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二十九、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三十、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三十一、小桃灼灼柳??,春色满江南。 —— 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
三十二、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 李白《上之回》
三十三、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 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三十四、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 —— 欧阳炯《女冠子•薄妆桃脸》
三十五、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 王之涣《宴词》
三十六、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 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三十七、草*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三十八、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 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三十九、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 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四十、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 —— 项鸿祚《太常引•客中闻歌》
四十一、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四十二、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四十三、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 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四十四、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 阴铿《渡青草湖》
四十五、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 王禹?《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四十六、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四十七、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 赵崇《清*乐•怀人》
四十八、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 秦观《点绛唇•桃源》
带桃红的诗句古诗 桃红梨的诗句古诗 桃红杏白的古诗句 桃红菜花黄的古诗句 桃红柳绿的诗句 桃红柳绿的诗句古诗 含桃红柳绿的诗句 描写桃红的古诗 含有桃红柳绿的诗句 描写桃红腮的古诗 描写桃红柳绿的诗句 春天桃红柳绿的诗句 形容桃红柳绿的诗句 杜甫桃红柳绿的诗句 又是一年樱桃红的诗句 古诗中带有桃红柳绿的诗句有 古诗写江南桃红柳绿的诗句是 含桃红柳绿的古诗 桃红柳的古诗意思 古诗中含有桃红柳绿的诗句 描写桃红柳绿的古诗 桃红柳绿的江南古诗 古诗中含桃红柳绿的 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诗句 含桃红柳绿的名句 桃红柳绿是古诗中的成语吗 描写小桃红的古诗词 含有桃红柳绿的名句 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古诗 写榆叶梅的古诗词小桃红
描写桃花的古诗句 含桃花的古诗句 描写桃花的古诗句 赞美桃花的古诗句 写四月桃花的古诗句 赞桃花的古诗句 于桃花的古诗句 描写桃花的诗句 关于桃花的诗句古诗 描写桃花的古诗句 关于桃花的古诗句大全 写四月桃花的古诗句 红叶相思诗句古诗 小桃红·杂咏原文及赏析 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赏析 《越调·小桃红》原文及翻译 小桃红古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有关赞美桃花的古诗句 含桃花的古诗句 描写桃花的古诗_唯美诗句 关于红的诗句古诗(古诗带红字的诗句) 与桃花有关的诗句有哪些(写桃花的诗句古诗) 关于桃花的唯美诗句古诗(描写桃花的古诗大全) 关于桃花的诗句古诗 描写桃花的诗句 关于桃花的诗句古诗 描述桃花的古诗句 关于桃的古诗句 描写桃花的古诗句大全 描述桃花的古诗句
带有向日葵的古诗 描写花烛的古诗词 和桂香相关的古诗 古诗中的一弦琴 山居秋的古诗朗诵 表示天地间无人认识我的古诗 讼师的古诗 惊艳的十首古诗 包含云和胤的古诗 写新年祝福语的古诗词 带数字的季节古诗 关于取名字的古诗故事 古诗长歌行的诗 下列选项中属于怀古诗的是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古诗 与浪淘沙其一意思相*的古诗 激励人上进的古诗词唯美 含有雪莹的古诗 搜集有关战争的古诗 张潮的古诗大全 表达孤独无奈压抑的古诗 禹庙和杜甫的古诗 写一首赞美精卫填海的古诗 劝人天冷加衣的古诗 形容行路快的古诗 赞美西安的原创古诗 画鸡古诗作者的拼音 *津战役的古诗 月转惊飞的古诗词 有哪首古诗适合销售的 小池古诗辛弃疾写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