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城之子的古诗 >

风城之子的古诗

关于风城之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风城之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风城之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风城之子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风城之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风城之子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风城之子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风城之子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风城之子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风城之子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风城之子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

  • 苏轼,文学
  • 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

      《江城子》是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带拼音

      老夫(lǎofū)聊(liáo)发(fā)少年(shàonián)狂(kuáng)。

      左(zuǒ)牵(qiān)黄(huáng), 右(yòu)擎(qíng)苍(cāng)。

      锦(jǐn)帽(mào)貂裘(diāoqiú), 千(qiān)骑(ji4)卷(juǎn)*(píng)冈(gāng)。

      为(wéi)报(bào)倾城(qīngchéng)随(suí)太守(tàishǒu),亲(qīn)射(shè)虎(hǔ), 看(kàn)孙(sūn)郎(láng)。

      酒(jiǔ)酣(hān)胸(xiōng)胆(dǎn)尚(shàng)开张(kāizhāng)。

      鬓(bìn)微(wēi)霜(shuāng), 又(yòu)何妨(héfáng)。

      持(chí)节(jié)云(yún)中(zhōng), 何日(hérì)遣(qiǎn)冯唐(féngtáng)。

      会(huì)挽(wǎn)雕(diāo)弓(gōng)如(rú)满(mǎn)月(yuè),西(xī)北(běi)望(wàng), 射(shè)天(tiān)狼(láng)。

      【注释】

      又名《江神子》。

      双调,七十字,*韵。

      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品评】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 挚。“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 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 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 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 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 一样,*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 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此 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 烙印。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 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 很显然。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 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 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 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 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饱含依恋的深厚情意的`句子永远不会是为一个红颜知己准备的,只能是举案齐眉的夫妻。

      爱情与死亡是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这样的惊心动魄被这轻轻淡淡的七个字道尽了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多少个黄昏,思之不得见之,念之不得语之,只留得记忆中残存的欢景愉时,当作泡过千次的茶,反复温*着熟悉的味道,凭吊十年前的红袖添香;“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了。佳人永驻彼侧,只留得此侧的戴冠少年磨成垂垂老者,梦里不变得依旧是那双红酥手。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诉尽心事!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如果彼此申诉各自的别后种种,相忆相怜,哪将又从何说起啊?!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

[阅读全文]...
  •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翻译赏析

  •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翻译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那时我定要把弯弓拉成满月,射向那西北来犯的豺狼。

      [出自]

      北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②,右擎苍。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⑥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卷*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译文2: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大衣,带领随从千余膘马*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虽然两鬓已生白发,这又何妨!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也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让我也能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那我一定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背景:

      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昨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赏析】

      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 qíng 举起] 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

      转入下片,作者又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气粗胆壮(即胸胆尚开张),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阅读全文]...
  • 江城子古诗原文(江城子苏轼翻译及赏析)

  • 苏轼
  •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文】

    西城杨柳在春光中轻柔地飘摆,触动起我的离恨,令我泪水难收。犹记得她曾在此多情地为我系好归去的舟楫。萋萋碧野,朱红小桥,当日的景色依旧,而人却已不再,只剩水空自流淌。

    美好的年华不为少年人驻留。恨意悠悠,不知何时能止?在柳絮飘飞、落花纷纷的时候登上高楼。那满江春水便都化作我的眼泪,流也流不尽,那许多的愁。

    【赏析】

    这首词为此人早期作品,为一首伤春伤别之作。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开篇便点明题旨,抒发别情。“弄”字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杨柳依依,牵动起词人无限离愁。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杨柳牵动起词人的别情不仅仅因为它柳条依依,似诉离别,而是因为它不是其他地方的杨柳,而是靠*水驿的长亭之柳。当年词人曾在此系舟,与情人离别。这里的景色依旧,可人却已经不再,这是多么的令人悲伤啊。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少年人最为善感,时已至暮春,想到韶华的流逝,心中怅恨不已。

    “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几句进一步抒发伤春之情。登上高楼,见桃飘李飞,不免叹息哪怕眼前的江水全部化作泪水,也流不尽自己的许多愁,可见他愁绪之深浓。

    ⊙作者简介⊙

    [插图]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祐党事屡遭贬谪。“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尤以词著称,是(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后坐元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词早年多写恋情,间寓身世之感;晚年多写迁谪之恨,凄婉动人。有《淮海居士长短句》、《淮海集》。

[阅读全文]...
  • 江城子诗词

  • 文学
  • 江城子诗词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城子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江城子(一)(夕阳红)

      老夫聊发少年狂,杜诗芳,赋词强。

      练剑*枪,月下舞三场。

      最美老年无限好,人无病,健康康。

      老夫聊发少年狂,笑声常,喜眉扬。

      热爱妻儿,鬓发染青霜。

      年过古稀心态好,登泰顶,美名芳。

      江城子(二)(老年狂)

      老夫聊发少年狂,退休忙,乐欢尝。

      从此逍遥,快乐似仙王。

      不管他人房上瓦,心敞亮,健康康。

      老夫聊发少年狂,上街央,曲悠扬。

      布阵排兵,厮杀在疆场,

      梨苑黄梅看武当,为一乐,不思量。

      江城子(三)

      老夫聊发少年狂,早诗扬,晚街场。

      剑戟刀枪,绘画赋词忙,

      最喜老年身体健,无病患,百年尝。

      老夫聊发少年狂,逛南乡,走东方。

      穿越深林,畅泳大长江。

      情趣养成需自主,欢乐度,乐飞扬。

      江城子(四)(光棍劫)

      如今光棍好心肠,衣穿良,好风光。

      光棍真牛,光棍自由强。

      一顿饱了家不饿,,欢乐乐,喜洋洋。

      如今光棍也难当,有忧伤,又心慌。

      摸炕拔凉,吃啥也难香。

      剩女一帮谁理我?

      悲切切,断肝肠。

      江城子(五)(单身王)

      老王光棍好风光,讲排场,饮高粱。

      夜夜赌场,夜夜把歌扬。

      饱食一餐家不饿,如有酒,醉*常。

      老王光棍不风光,饿常常,苦伤伤。

      好女难求,寡妇也难降。

      都说我馋难要强。男剩下,断肝肠。

      江城子(六)(农民乐)

      农民生活好风光,住楼房,饮高粱。

      农活忙忙,出外打工强。

      有空再来诗赋写,人快乐,笑飞扬。

      农民生活好风光,割收粮,铁牛扛。

      转眼收光,粒粒进粮仓。

      当代农民心里乐,欢笑笑,币盈筐。

      江城子(七)(夜渡)

      雨来秋夜更添寒,水波澜,鲤难欢。

      叶落花残,独倚侧栏杆。

      千舸竞过停歇处,思旅伴,看南山。

      今宵行过渡头边,见人难,向谁言,心里忧愁,不禁泪潸潸。

      苦短人生要走好,人私利,古难全。

[阅读全文]...
  •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原文及翻译

  • 文学
  •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原文及翻译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子一般掠过。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冈:指山脊*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卷*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赏析

      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2.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 qíng 举起] 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

      转入下片,作者又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气粗胆壮(即胸胆尚开张),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像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苏轼的故事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高风亮节

[阅读全文]...
  • 江城子诗词五首

  • 文学
  • 江城子诗词五首

      诗词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江城子五首》是五代十国词人和凝创作的一组联章词。这组词叙述一位女子与恋人夜间约会相见的整个过程。五首词分别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等待恋人、盼望见到恋人、与恋人见面、与恋人相处、与恋人离别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绪和情态。它们既各自成章,又情脉相连,表现出这个女子的娇、恨、笑、思、愁等不同的心态,从而展现出这个女子对恋人的一片深情。整组词内容完整,情节曲折,在章法上,脉络清晰、思路连贯,在细节和心理描写上,细腻、生动、逼真,感情跌宕,形象鲜明。

      江城子五首⑴

      其一

      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⑵。整顿金钿呼小玉⑶,排红烛,待潘郎⑷。

      其二

      竹里风生月上门⑸,理秦筝⑹,对云屏⑺。轻拨朱弦⑻,恐乱马嘶声⑼。含恨含娇独自语⑽,今夜约⑾,太迟生⑿。

      其三

      斗转星移玉漏频⒀,已三更,对西莺。历历花间⒁,似有马蹄声。含笑整衣开绣户⒂,斜敛手,下阶迎。

      其四

      迎得郎来入绣闱,语相思,连理枝⒃。鬓乱钗垂,梳堕印山眉。娅姹含情娇不语⒄,纤玉手,抚郎衣。

      其五

      帐里鸳鸯交颈情⒅,恨鸡声,天已明。愁见街前,还是说归程。临上马时期后会,待梅绽,月初生。

      词句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水晶帘”。单调三十五字,五*韵。

      ⑵爇(ruò):点燃,焚烧。

      ⑶金钿:指嵌有金花的女子首饰。小玉:泛称侍女。

      ⑷潘郎:原指西晋潘岳。潘岳年轻时长相俊美、举止优雅,所以得名“潘郎”。后泛指为女子所爱慕的男子或貌美的情郎。

      ⑸竹里风生:风吹竹丛,竹叶瑟瑟有声。月上门:月亮初生,照上门楣。

      ⑹理:温*,重复地弹奏。秦筝:即筝,原出于秦地。《旧唐书·音乐志》:“筝,本秦声也。相传为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

      ⑺云屏:用云母装饰的屏风,一说指上有云彩图饰的屏风。

      ⑻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

      ⑼恐:担心。马嘶声:情郎来到时的马叫声。

      ⑽含恨含娇:带着怨恨和娇嗔。

      ⑾今夜约:一作“今夜月”。

      ⑿太迟生:即太迟,意谓时间过得太慢。生,语尾助词,无义。

      ⒀玉漏频:指计时的漏声频频传来。均指时间的推移。

      ⒁历历:分明可数,形容马蹄声非常清晰。

      ⒂绣户:绣花的门帘。 敛手:拱手,表示恭敬。

      ⒃连理枝:比喻相爱的夫妻。

      ⒄娅姹(yà chà):明媚、美丽的样子。

      ⒅鸳鸯交颈:形容男女间恩爱亲昵的样子。

      白话译文

      其一

      夜色初降临,她神态娇媚地走进闺房,梳理残妆,把柳眉描画得又细又长。在翡翠屏中,她亲手点燃玉炉香。整顿好头饰,呼叫侍女摆好红烛,等待情郎的到来。

      其二

      竹林里传来阵阵风声,月光悄悄地溜进闺门。她面对云屏,调试秦筝。轻轻地拨弄筝弦,恐难听见那马儿的`嘶叫。她含恨娇媚地独自言语:只怪我呀只怪我,今晚相约的时间太迟了。

      其三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已经到了三更时间,面对对面树上栖息着的黄莺,独自忧伤。在花的远处,传来一阵清晰的马蹄声。她不由得笑了,整理好衣襟配饰,面向他前来的方向拱拱手,走下台阶走出庭院迎接他的到来。

      其四

      轻轻挽着情郎的手,一起进入锦绣的闺房,诉说相思情,发誓愿为连理枝。鬓发散乱玉钗斜垂,髻梳低落到眉头。脉脉含情不语而娇,伸出纤纤玉手,轻抚情郎的衣裳。

      其五

      帷帐里如鸳鸯交颈缠绵,恨那鸡鸣声不知趣,看看天色已明。见街前景象心发愁,但情郎还是说要回去。就要上马时希望能有后会之期,等到梅花绽放,明月初升。

      创作背景

      和凝于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登进士第。当时的郓州节度使贺瑰了解到和凝与自己是同乡时,便聘他为府中从事。或在这期间和凝为了叙一段男女恋情而创作了《江城子五首》。

      作者简介

      和凝(898—955),五代词人。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西北)人。年十七,举明经;十九岁,登进士第。历事梁、唐、晋、汉、周五代,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太子太傅。好为短歌艳曲,布于汴、洛,契丹号为“曲子相公”。著有《红叶稿》,不传。其词存二十九首,《花间集》录二十首,《全唐诗》录二十四首。今有王国维辑《红叶稿词》一卷。

[阅读全文]...
  •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 语文
  •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学情分析(教学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首》的其中一首词。初三的学生对词的内容理解已培养了初步的能力,但对表现手法这一知识点的赏析较为欠缺,所以本微课设计就是针对学生这一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欣赏词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

      2、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三、教学重点:

      理解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四、教学难点:

      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五、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品味——感悟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词以入境

      (1)听视频范读。

      (2)学生自由读、齐读。

      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3)整体感知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3、品词以入味

      (1)理解体味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2)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论词以识人

      总结本词主旨,理解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八、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表现手法):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豪放风格

      1、亲射虎,看孙郎: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希望朝廷重用自己,报效国家。

      3、西北望,射天狼:杀敌报国的豪情,建功立业的决心。

      九、教学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本节微课紧紧围绕学生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通过朗读——探究——品味——感悟这些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节课的遗憾之处在于应再增设激发学生对诗词想象力的环节,体味作者如何让文字变得更生动,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词风。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全文]...
  • 江城子赏析

  • 宋词
  • 江城子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观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赏析】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江城子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10)顾:看。

      (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阅读全文]...
  • 苏轼《江城子》赏析

  • 苏轼,诗人
  • 苏轼《江城子》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神子/江城子

      苏轼 北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赏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词中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作品*淡中见豪放,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

      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此句表明,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苏轼带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东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于一番议论后融情入景,通过对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情景的描写,隐隐表达出词人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片后四句以写景为主,极富立体感。这几句中,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给人以超世遗物之感。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是否也会象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呢?那时政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结句“吾老矣,寄馀龄”的沉重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乐观,而是对余生存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

      这首词的结构颇具匠心。首句突兀而起,议论中饱含感情。其后写景,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紧扣首句的议论,景中寓情,情中见理。结拍与首句议论及过片后的写景相呼应,总括全词,以东坡雪堂今日春景似渊明当日斜川之景,引出对斜川当日之游的向往和逆境中淡泊自守、怡然自足的心境。“都是斜川当日景”,这看似*淡的词句,是作者面对远去的历史背影所吐露的心声。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江城子》

      【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注释】:

      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赏析】: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阅读全文]...
  • 苏轼《江城子·记梦》

  • 苏轼
  • 《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年苏轼四十岁,刚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不久。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诗人与朝中*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着名的悼亡词。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词的上阕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显示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深,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一种沉甸甸的哀情,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也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十年。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不思量”,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自难忘”。这一叙述的跌宕,作者用最*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指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诗人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如果说“十年生死”是时间的隔绝,那么“千里孤坟”则是空间的阻断。时空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中的“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通过妻子的角度带有情感色彩的表现了出来。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寥寥六个字,蕴涵了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妻是思妻的必然,也正合题旨。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境换而意相连。作为过渡句“夜来幽梦忽还乡”,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夫妻相逢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都没有了。“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时多少个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现在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隐含着亦喜亦悲的复杂感情。“小轩窗,正梳妆” 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里与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映照。前者说情思萦绕,怅惘空虚,后者说纵使相逢,苦不堪言。此时无言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测之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年年”,是年复一年,既指已经过去的漫长的十年,亦指未来的无尽的岁月,不仅含有死者对生者的怀念,而且增加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使本词产生了双重的生死怀念之情,词的重量顿时倍增。“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肠断处”是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则是概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展、强化。

      纵观全词,诗人将现实和梦境,生者和死者交织在一起来描写,上阕写现实,下阕写梦境;“千里”二句从生者的角度写,“纵使”三句从死者的角度写;而“料得”三句,更是将生者和死者的感情融会在一起,这样便创造了一个迷离恍惚而又情真意切的境界。这首词在章法上紧扣记梦,以悼亡之情为主线,按照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梦中的悲喜和梦后的喟叹顺序层层写来,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虚实结合,结构严谨。词句略无粉饰,不假斧凿,不事藻饰,不用一个典故,就是这样一首洗尽铅华、如出天籁的小词,九百多年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使多少人泫然涕下!究其原因,就是此词以深挚的真情取胜。一个“情”字就是此词的诗魂。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在词的内容开拓上,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这首词有它的独特意义。五代及北宋描写女性的词篇,大多为玩弄*之辞,词多半为应歌而作,而歌词者又大多为*之故,因此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到了苏轼开始有所转变,不完全为应歌而作,转而表现她们的情怀。比如他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通过细致的描写,使一个孤独、抑郁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江城子》又前进了一大步,不但扩展了词的题材,对词的品格也有所提高。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风城之子的古诗 - 句子

风城之子的古诗 - 语录

风城之子的古诗 - 说说

风城之子的古诗 - 名言

风城之子的古诗 - 诗词

风城之子的古诗 - 祝福

风城之子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韵字是多的古诗词 谢谢男人爱过我的古诗 古诗有笙的 锋戈的古诗 与恨相关的古诗词 山在古诗中的常常特指 喜歡一个人的古诗 优美自称的古诗 描写世界非常大的古诗 形容人聚财集的古诗 古诗词中天宫的别称 入睡困难的古诗 路过朋友家人不在的古诗 独处闹市的古诗 诗眼是离子的古诗 最能体现大年初一的古诗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被称为 古诗美好的四字词语 红烛中的古诗 形容一天的最好心情的古诗 人往高处走的古诗 小学生五上经典诵读的古诗 天镜园古诗的注释 古诗文的简笔画 含雪字的古诗及出处飞花令 古诗改读音的想法 描写明月和春天的优美古诗 关于普祠的古诗 今年的初三古诗上册 欣赏古诗的几个维度 有关剪纸窗花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