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隔代亲的诗句 >

隔代亲的诗句

关于隔代亲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隔代亲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隔代亲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隔代亲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隔代亲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隔代亲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隔代亲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隔代亲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隔代亲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隔代亲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隔代亲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

  • 教育,心得
  • 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隔代教养之痛教育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孩子考上了外总推荐生,要去外总上学了,一般的家长,会像我当年一样,充满兴奋和希望,但飞飞(化名,为保护人家的隐私)妈妈却充满担忧和焦虑,看到郑州中招状元晓凡妈妈的教子分享后,给凡妈写了一篇*2万字的文章,回顾了12年来孩子的成长经历,跟凡妈交流自己的看法,后来,又因为看了我的《状元是怎样炼成的》,把这篇文章又发给了我。我看了之后,才明白,飞飞是隔代教育,由祖父母从小带大,什么事都由祖父母说了算,飞飞爸妈虽然与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却成了孩子成长的旁观者,由于祖父母的溺爱,飞飞很顽皮,在学校经常惹事,5年级升6年级之时,为全力备战小升初,飞飞妈妈痛定思痛,冒着与老人翻脸的风险,把孩子教养权收回自己手中,本来只想孩子能考上个民办名校就行了,没想到,飞飞却因为优秀的英语成绩,提前在外总推荐考试中胜出。但飞飞妈妈却忧心忡忡,怕孩子到了外总,由于调皮捣蛋,不好好学*,成绩会垫底,会让他的自信心受打击,孩子刚刚扭转的良好表现会因为成绩一落千丈而功亏一篑;想让孩子住校,却又怕刚刚培育的尚不牢固的父子、母子之情,因为住宿而无法扎下深根……这些担忧,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思考再三,我给飞飞妈妈,写了一封信。本来,这是一封比较隐私的通信,似乎不太应该发在博客,但是,我知道,现在有很多隔代教养的孩子。飞飞的成长中的偏差,会不会在这些孩子身上重演?飞飞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妈妈,而别的孩子不一定有,一些年轻的父母乐得自在,认为孩子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管,自己何不再潇洒几年?考虑良久,我在修改了一些涉及隐私的内容后,把这封信发在了这里,希望隔代教养的祖父母、父母能从中得到一点有用的东西。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只是基于一位热心的普通母亲的看法,缺乏专业知识支持,仅供参考:

      1、借孩子考上外总之机,租房离家,给孩子一个全新的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跟你和他爸在一起,以便你们继续矫正孩子的一些偏差行为。我觉得,尽量不要让孩子住校,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一定要租房陪读。即使不允许,创造条件也要租房。我觉得,金钱上付出,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比,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用几万元的付出,换来三年美好的亲子时光,是值得的,更何况,飞飞与一般孩子相比,更需要你们用更多的陪伴来弥补孩子前面缺失的父爱母爱,这样看来,租房更值得。我觉得,初中的孩子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经常关注,如果孩子住校,则达不到这一要求。如果你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你会认识到,在每个人的心灵中,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内在的小孩”,当初的事实是祖父母从你们手中夺取了孩子的教养权,但在飞飞“内在的小孩”那儿,可能会是父母无能为力而抛弃了他,这种被抛弃感所造成的心灵创伤,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与时机来进行疗愈,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解开心结,而现在,孩子正值青春期,更是需要陪伴与关爱的时候,如果住校,那个“内在的小孩”会认为你们再一次把他抛弃了,当初是抛弃给祖父母,现在是抛弃给学校。所以,我觉得,住校并不可取,更何况,外总本身的各方面条件,并不是一个适合住宿的学校。我儿子的班上,当时有一些孩子报名住校,后来家长都在老师的劝说下租房陪读。老师们不建议住校的原因,也与我的看法基本一致,主要就是两点,一是初中的孩子仍然需要父母经常的陪伴与关注,二是外总是一所公办走读学校,食宿条件不能和民办的全寄宿制学校相比,如果家长坚持让孩子住校,老师也只能做到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方便,却无法做到各方面都达到最好。因此,你们想让飞飞住校的想法,还需斟酌。

      2、继续前面恰当的教子方法,让孩子能得到连续不断的关爱。我看到你所写的从备战小升初至今,你和他爸的一些认识和做法,我认为对孩子很及时,方法也很得当。除此之外,你和他爸的心里,还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就像晓凡妈妈说的那样“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孩子过往的行为偏差,一部分是由于祖父母不当的溺爱造成的,另一部分则是父母爱的缺失造成的。从祖父母那一方面来说,要想他们改变看来是不可能了,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只有从自己这边做最大的改变,才能给予孩子最想要的东西,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变孩子的偏差行为。青春期的孩子最想要什么?无非就是足够的爱、理解和尊重,爱他、理解他、尊重他,为他的每一点进步而喝彩,当然也要允许他犯错,只要后来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改正就行。

      3、学*上,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如果孩子进入初中之后,学*不吃力还好,如果感到吃力的话,你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最起码要做到,每天晚上回家,及时和孩子沟通,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自己同时也读书或看报,等孩子完成作业,看看孩子做完没有,让孩子自己检查下,有无错误,错误的能当时改正最好,如果不能,叮嘱孩子一定要问老师,搞清楚,弄明白。检查孩子作业是否完成,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孩子的惰性。(你可以不看他做的对错,但一定要看看孩子做完作业没有,一般老师第二天会对答案,如果孩子错了,他会去思考为什么错,如果他根本没做,那老师对答案时他可能就会照答案一抄,达不到纠错和提高的目的)。我觉得,初中时期,家长对孩子的学*尚有可为之处,而到了高中,家长即便有天大的本事,在学*上也帮不上孩子什么忙了。抓住这关键的三年,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另外,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对班主任讲一下孩子的成长过程,或者把那篇给我和凡妈看过的文章给班主任看看也未尝不可,让班主任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不至于当孩子犯错了,班主任对孩子进行批评,会浇灭孩子的热情,导致孩子逆反心理而产生更多的对抗行为。及早恳请老师对孩子的宽容和谅解,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空间,对孩子的未来,也很重要!

      4、开学之前,给孩子讲讲初中的生活,让孩子做好吃苦的准备。初中的作业量,是小学的数倍,孩子用来做作业的时间也很长,初一大概九点半才能写完,初二要到十点以后,初三十一点钟才行,这只是一个*均的水*,有的孩子,一上初中,半夜写不完作业的大有人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孩子只会叫苦连天,意志力不强的孩子,难以坚持。对作业的厌烦,直接会影响孩子的学*情绪与成绩。引导孩子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难”的精神很有必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三年来,我分析了我儿子成绩起伏的过程,但凡他能仔细完成作业,并认真复*的,一般考试时都会考出好成绩,反之,则退步,这是经验,也是教训。我觉得,孩子们的智力,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成绩出现差别的原因,大多在于有的努力,有的不努力而已。跟上老师的步伐,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取得优秀的成绩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很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外总高手云集,用功的孩子居多,有很多孩子在完成作业之后,还上着培训班,提前学*或深入学*学校的功课,孩子们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吃点苦还真不行。从你的文中我可以看出,飞飞是个聪明的孩子(能考取外总推荐生就说明他在英语学*方面具备特别的优势),如果再加点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行动,优秀的成绩并非不可期,以前他的学*成绩不突出,只是因为他的学*潜能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而已。另外,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长远的我将来做什么?中期的三年后考上哪所高中,六年后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短期的每次考试在班上取得什么样的名次?有目标的孩子才有前进的动力,有目标的孩子才能促使自己内力的觉醒,行动上才更加有力。

      5、继续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虽然孩子成长的偏差与祖父母有很大的关系,但我相信祖父母本身也不想孩子这样,只是他们落后的观念、有限的视野导致对孩子爱的方式不恰当。如果,孩子用敌视的态度来对待祖父母,那才真是害了孩子和你自己呢。不管过去如何,孩子都应该感激和孝敬祖父母,毕竟,除了你和他爸,祖父母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这是我们为人子女的,应该教给自己孩子的。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说起隔代教育,我有很深的体会。自从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孩子就由父母照看,这也没办法的事情。我和孩子的妈妈工作都很忙,没法照顾。我相信,大多家长也是这种情况。

      孩子在送幼儿园之前,由他爷爷、奶奶照看。我们也是利用周六、周日回去一趟,看看孩子。在送他到幼儿园之后,我们就接他到身边。慢慢的就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坏毛病。

      一 爱哭 动不动就哭。我觉的这不是因为他只是个小孩。他的眼泪就是现成的,不满意就哭。我还就是见不得他哭。你说一个男孩子那么爱哭,真受不了。他一哭,我就没好气,冲他发过脾气,也揍过他,但没什么用。我觉得孩子爱哭,都是给老人惯坏的。小时,只有他一哭,就赶紧抱啊、哄啊的。大一点什么都依着他、顺着他。如果说他不对,他就哭着、闹着要奶奶,要回爷爷家。

      二 吃饭 孩子小时吃饭,都是他奶奶喂他。他从没老老实实的在饭桌前吃过饭,总是一边玩,他奶奶一边喂。有时在外边玩,他奶奶跟着他,从这条街撵到那条街的喂。一顿饭是热了凉,凉了热,要吃上半天。有时还不按时吃,别人都吃饭了,他不吃。什么时候他想吃了,他奶奶赶紧下厨房给做。现在他都五岁了,在家吃饭还是那样。“在学校自己吃,在家喂着吃”这就是他说的话。

      三 管教 他爷爷、奶奶待他多好,可他一不满意就叫“臭爷爷,臭奶奶”。我说不能这样,他不听。有次我急了,要揍他。这起码是尊重老人的问题,他都大了,该让他改一改了。他爷爷拦着我,护着孙子,替孩子说话:这么小的孩子,他知道什么。他知道的多着呢!他知道在爷爷家,我不能把他怎么样。往往一回去,他就娇气的不得了。反正,教训孩子就不能当着老人的`面。

      这次学*《隔代教育》,也使我反思了很多,让我认真对待隔代教育。其实,孩子还有很多毛病,是我们做父母的给惯坏的,是我们自己没教育好。自己父辈们在很多方面都做的很好,比如:他们有带孩子的经验,细心,周到等等。就像我们带孩子,三天两头的病,一会拉肚子,一会感冒了,弄的我们焦头烂额。可老人带孩子,孩子就很少生病。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爷爷、奶奶带孩子有什么不好,不能否定了隔代教育。当然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我们去和父母沟通。毕竟这份亲情是割不断的,孩子也需要这份亲情。

      人们*惯把祖孙之间的亲密关系称为“隔代亲”。

      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老人们认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很可怜,舍不得教育,同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

      老人的种种爱的行为,常常会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到后来就是管不住。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不能与其他小孩子和睦相处。

      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

      扬长避短是良方,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刘翔,从小父母为忙于生计早出晚归,他一直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不仅和老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且从老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的品质。

      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它孩子。

      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首先是不要过度溺爱,对孩子也要讲原则,不能事事都依着孩子,另一方面是管理孩子的标准要一致,不要一个在教育一个在护短,否则会导致孩子难管,甚至不服管教。再者就是照顾孩子生活只是爱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养成生活、学*、卫生等方面的好*惯,最后是能接受好的建议和意见,不要认为老师或者其他人指出孩子的不足是为了给你难堪,只是希望家园结合,能改掉坏毛病和不足,从而养成好*惯。

[阅读全文]...
  • 浅谈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 教育
  • 浅谈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在我们的生活中,隔代教育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了,年轻的父母工作忙,缺乏带孩子的经验,所以就由爸爸妈妈来带了。这样的隔代教育有什么样的利和弊呢?下面我们来说一下隔代教育的利弊。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隔代教育的好处:

      优势一: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优势二: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

      优势三: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优势四: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同时,隔代教育的害处又有哪些呢?

      一、容易形成溺爱,产生“隔代惯”的现象。

      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纠正。

      二、思想观念陈旧。许多祖辈家长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

      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因此,有人认为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孩子容易出问题。不是对长辈不信任,而是站在他们那个角度很难对孩子严起来。

      隔代教育有好有坏,我们无法完全否决它。其实,只要把握得当,要使隔代教育实现“三赢”,是很容易的。大家不妨从以下几点努力:

      第一、实施隔代教育的祖辈要不断地学*教育知识,这中间既包括育儿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同时也要学*营养学方面知识。

      第二、建议年轻的父母再忙,也要抽时间尽量陪孩子。教育应以年轻的父母为主,老人为辅。更多的教养行为的实施由年轻父母亲自进行。特别是对于0~3岁的婴幼儿,这一时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在西方很多国家提倡这一时期母亲要做全职妈妈。安全感建立得不好的孩子,未来的成长会出很多问题。

      第三、教育孩子,请隔代家长“狠”下心来。受社会环境影响,隔代教育中,老人是受苦的一辈,“苦”在他们身上的烙印太深,所以,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孙辈受半点苦,因此,他们带大的孩子普遍抗挫能力较差。教育要有原则性,能够“狠”下心来教育孩子已经成为他们必修的课程。

      第四、隔代教育一定要做到教育理念统一。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年轻的父母经常与祖父母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做到口径一致,观点统一,否则孩子犯错时,父母批评,老人护短,造成孩子无所适从。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小编今天和大家谈谈隔代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家长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陆续成为父母,“双爹妈”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开始凸显。什么是“双爹妈”现象?这个现象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危害?

      “双爹妈”现象:老人管生活 爸妈把娃当玩具

      在*,隔代抚养已不是新鲜事,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陆续成为父母,“双爹妈”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开始凸显。

      “双爹妈”现象,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生活,爸爸妈妈带上培训班或外出游玩;一个是生活上的“爹妈”,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爹妈”或者“玩伴”。

      带孙子的老年人比例达6*7%

      根据*老龄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的老年人比例达6*7%。2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的占总数的60%~70%,其中有30%的儿童甚至是被放在祖父母家里抚养照顾。3岁以后,大部分儿童上幼儿园,祖父母直接抚养的比例会下降至40%左右。

      80后是独生子女第一代,从小背起了家族的期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觉得压抑,与父母关系紧张,认为家庭生活难以得到乐趣,对于如何抚养好孩子感到焦虑。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80后父母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也面对巨大的压力。

      由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80后父母会将照料孩子的生活让位给祖父母,而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就是带孩子上培训班或者外出游玩,在无形中孩子变成了有两种不同的父母:生活上依赖的父母,外在世界上要求的父母。

      最典型的现象是,在某些80后的家庭中,孩子有时会成为父母的“玩具”。年轻父母回到家中,给孩子装扮成各种形象然后拍照放上网。但在生活上的照顾却不多。

      隔代抚养问题多 两代教育理念起冲突

      80后的特点是生活能力较差,但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在教育理念上却与父母有巨大差异,自然会产生分歧与冲突。而此时,80后又会将自己在成长中所遭遇到的与父母的矛盾与问题,投射到自己孩子与孩子祖父母的关系中,导致矛盾难以调和。

      孩子长期处于冲突中 易自我毁灭

      长期处于代际冲突或者父母冲突中的孩子,其人格发展会受到挑战,有可能会发展出虚假自我。虚假自我是指一个人压抑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长期表现虚假的自我会导致缺少爱好、压抑综合征以及低自我价值,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使人做出自我毁灭的行为。

      另一个极端案例是**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不断,但每个**又会不停地讨好孩子,使孩子最终无法承受。

      专家建议

      别在孩子面前产生情绪冲突

      如何减少冲突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首先,祖父母要遵从父母的角色和意见,否则孩子容易摇晃。而作为80后父母,应该更多地承担作为父母的角色而非将孩子当“玩具”。3岁以前,父母最好每天能有3个小时专心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产生情绪性冲突。如果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上有矛盾,大家可以心*气和地讨论,彼此达成协议。此时最好能先了解儿童的成长阶段和需求,而非简单化地使用新的或者旧的育儿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孩子面前产生情绪性的冲突,此时孩子会无法*衡自己。如果可以心*气和地谈,没有关系,但如果出现情绪冲突,双方应该马上结束,再找合适的时机讨论。

[阅读全文]...
  •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心得体会

  • 教育
  •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心得体会

      人们*惯把祖孙之间的亲密关系称为“隔代亲”。

      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老人们认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很可怜,舍不得教育,同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

      老人的种种爱的行为,常常会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到后来就是管不住。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不能与其他小孩子和睦相处。

      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

      扬长避短是良方,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刘翔,从小父母为忙于生计早出晚归,他一直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不仅和老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且从老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的品质。

      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它孩子。

      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首先是不要过度溺爱,对孩子也要讲原则,不能事事都依着孩子,另一方面是管理孩子的标准要一致,不要一个在教育一个在护短,否则会导致孩子难管,甚至不服管教。再者就是照顾孩子生活只是爱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养成生活、学*、卫生等方面的好*惯,最后是能接受好的建议和意见,不要认为老师或者其他人指出孩子的不足是为了给你难堪,只是希望家园结合,能改掉坏毛病和不足,从而养成好*惯。

      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阅读全文]...
  • 关于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

  • 教育
  • 关于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

      隔代教育古已有之,是我国一以贯之的传统教育方式,可谓源远流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口越来越多;在城镇,年轻一代的工作压力加大,祖辈们不得不更多地承担起对孙辈进行教育和抚养的主要任务。隔代教养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家庭养育方式,但它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又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对此:我们就隔代教育的现状以及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影响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改进隔代教育的对策。

      一、隔代教育含义及产生原因

      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教育形态,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另一种则是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所谓隔代教育,顾名思义,在我国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养活动,一些教育专家通常将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教育,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相对应而存在。其实,回顾*的历史传统,儿童教育历来是由老人负责的,可以说,隔代教育几乎是*的“国粹”之一,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上至皇家世胄,下至*民百姓之家,我们不难发现其踪影。

      当今*,经济发展速度飞快,社会则更加深刻的发展变化着,尤其是*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持续缩小,核心家庭仍*国家庭模式的主导,三代及以上的大家庭基本保持不变‘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呈现增加趋势,教育功能提高等等。”

      由此加剧了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变革,特别是隔代教育,它已经成为家庭教育教育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现象,它深刻地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冲击着学校教育,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养育、培养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形式之一,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对于普遍提高全民族素质,进而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在人们越发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隔代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具体分析隔代教育产生的背景原因与隔代教育的方式,笔者发现,当今盛行的隔代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类型:

      (一)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

      这种隔代教育方式,普遍存在于农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也改变了一代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很多家庭不再单纯地耕地来维持生计,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量涌向城市,而将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也就是经常所说的“留守儿童”,“据初步统计,仅江苏北部某一市目前在外务工人员*1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万人。”而这些儿童大多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来照顾。由于父母一年之中难得回来,只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在家待短暂的一段时间,因此很少尽到对子女的教育、教养责任,孩子的教育教养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祖辈来承担,笔者将这种隔代教育归类为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

      (二)不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是由孩子父母和祖辈共同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教育。它与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相对,也有其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根源。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同时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家庭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但三代同堂的也不在少数。古人云:“含饴弄孙”,意思是:口含饴糖,哄逗孙儿玩耍。是*几千年来几乎所有老人的梦想,也是人到老年的乐趣,老人们不自觉地就会介入儿童的教育。另一方面,在城镇不少家庭由双职工组成。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让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加大,甚至无暇照顾孩子,因而对隔代教育存在着紧迫的需求。这就为祖辈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个契机。

      与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不同的是,不完全式隔代教育中父辈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要多一些,亲子之间的互动要多一些,因而亲子之间的感情也要深厚一些。且多为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父母对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还是能掌握的。

      二、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根据目前研究来看,隔代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老年人大多在生活中经受过磨炼,深知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会通过言传身教,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像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等一些美德,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孙,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风,形成儿童成长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些无论是对儿的德育发展,还是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叫小瑶的女孩子,非常听话纯真、懂礼貌,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在与其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小女孩一直是由奶奶在带,奶奶是一个退休的老教师,从奶奶那里继承了良好的教养,可见家庭教育真的不可忽视。

      且祖辈大多一辈子生活在家乡,对家乡的风俗*惯、人情世故、自然景物以及历史故事比较熟悉,*时经常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豪感会让孩子对家乡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品质。

      其次,“祖辈有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清楚,在孩子的成长中呵护着孩子,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排除在发生之前。”

      最后,祖辈们在常年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人生感悟,这些正是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宝贵财富。祖辈一生几十载经历了无数的大风大浪,心态比较*和,一般来讲,他们对孙辈常常怀着“慈爱”之心,由于祖辈的疼爱,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有助于缩小两代人差距,儿童能真诚地接受祖辈的观点,非常容易听祖辈的话,儿童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响。

      (二)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

      隔代教育的消极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增加了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在农村,担负着隔代教育使命的祖辈们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又加之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因此多数老人根本不了解农村社会需什么样的人才,也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孙辈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的接收和对新兴的科学技术的掌握了解方面,非常薄弱,大多数爷爷奶奶自身没有文化,加之观念陈旧,反映迟缓,有的甚至在思想观念里还掺杂着一些迷信思想,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缺乏超前意识,对孩子只重视“管束”,不重视“教育”虽然也有一些老人知识渊博,思想开放,毕竟只占一小部分,况且老年人精力时间有限,无论体力还是智力都无法很好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重任。

      许多老人不喜多言,也不喜欢孩子喧闹,为了看好孩子的同时能忙自己的事情,有时不准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儿童缺乏充分交流沟通的对像和机会,影响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的训练与思维智力的开发密切相关。此外,老人照料孩子,总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会限制儿童的很多行为,束缚了儿童的自由,很少让儿童自由地探索,儿童失去了开发智力和能力的非常好的机会。与亲子教育下儿童相比,隔代教育下儿童比较死板,智商低,缺乏灵气,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慢,而年轻的父母因为思想**,观念更新,他们教育的孩子比隔代教育孩子知识丰富、知识面宽,更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包容性强的思维结构,更容易成为栋梁之材。

      2、溺爱,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溺爱是大部分爷爷奶奶的通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满足子女的高质量的生活照顾,全数投射到孙辈身上,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甚至替孩子掩饰及善后,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为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况且每个家庭的孩子不多,老人们更始将他们视为宝贝,格外疼爱,事事依着孩子,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地位,更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人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有的爷爷奶奶会帮孩子撒谎,尤其是孩子作业贪玩没有把作业做完,而爷爷奶奶尤不忍心孩子挨批评,会帮助孩子跟老师撒谎,最典型地会说由于生病没有完成作业。这其实是万万要不得的。

      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儿童出现双重性格。隔代教育中的代沟不仅表现在子女之间,也表现在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之间,在不完全隔代教育家庭中,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出现分歧是很普遍现象,发生矛盾冲突也不少见,经常是祖辈溺爱、纵容孩子,父母看不惯,从中干涉,会引起祖辈的不满;而父母严厉管教孙辈,祖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忍不住进行袒护,加以阻挡,最后引起冲突。而两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会对孩子造成心灵伤害,短期内是难以治愈的,面对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之间完全相悖的教育要求,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话,有的学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甚至是欺骗。还可能成为欺软怕硬的“两面人”,导致儿童出现双重性格。

      由于隔代亲的缘故,祖辈的对溺爱比父母还要过分,有的对孩子的生活实行“全程服务”,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无论是否合理,老人都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这种过度的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就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认为有大人在,不需要自己操心。导致儿童严重缺乏责任心和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缺乏坚强的生活意志,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只会想到有家长在,家长会帮忙解决。而有一天无人庇护时,也只会选择退缩逃避,有没积极勇敢地接受挑战的勇气;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生活意志薄弱的特点,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导致亲子隔阂。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若从小就被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亲子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膜,无法融洽相处,若关系长期冷淡,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长期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会*惯被老人袒护和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或种种不足时,而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希望其改正时,孩子心理上会很难接受,以致形成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和感情隔阂,使正常的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既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容易导致家庭关系失和。

      4、导致儿童出现心理障碍

      祖辈老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很多老人正这种人生阶段,或多或少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这些祖辈长期相处,容易受其影响产生人际交往恐惧、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对孙辈来说,单有祖辈的爱是不够的,是残缺不全的,他们更渴望的是父母的爱。况且有的儿童在七八岁是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心事,需要有人即使开导和帮助解脱,年迈的祖辈往往跟不上孩子的变化速度,有时不容易察觉孩子的心事。”⑤孩子的心事长期堆积在心里,无法自我调适,最终儿童将出现心理障碍。

      5、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膳食合理科学、营养*衡尤其重要。而由传统时代过来的老一辈,懂得这些道理的却没有几个人。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有关研究表明,全国有一半孩子的早餐不合格,吃零食或以零食为“主食”者,在新一代儿童中相当普遍。笔者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如今的小学生中,营养失衡者大有人在,校园里的小胖墩不少,上小店买零食的更是每个孩子课间必做的一件事。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由于祖辈的纵容,无限制地满足他们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导致他们发育不正常。在农村家庭,爷爷奶奶很难给儿童提供全面的营养,有时由于农忙或者是劳动后的疲劳,而不能及时给儿童准备每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许多孩子早上总是饥肠辘辘地去上学。多数农村孩子喜好下课后买零食充饥,影响学*效率不说,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三、改善隔代教育的建议

      综上所述,隔代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它所存在的问题更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隔代教育理论的探讨,更好地指导隔代教育的实践,已经成非常迫切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完全式隔代教育和不完全式隔代教育两方面分别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于完全式隔代教育应作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的父母,要加强责任意识。要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加强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要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意识。应尽可能的亲自实行对孩子个方面的教育教养,让孩子在当地就*入学,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由父母亲自教育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比隔代教育的强。或者父母最好至少留一位在家,实在不行的话,在外面打工时要经常通过打电话,多写信的方式,询问孩子的情况,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与孩子交流思想,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并及时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明白孩子的*况。在外打工的父母更应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2、祖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前文已经论述,老人教育孩子的观念比较陈旧,影响了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增加了儿童接受新知识的难度。特别是在城镇有条件的,为了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效果,老人应不断学*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不能凡事都依着孩子,应适当增加一些挫折教育。

      曾经在一次中日孩子参加的夏令营活动后,有人将两国孩子的表现做了一番比较,发现日本的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的:“在日本‘吃苦’是小学生的必修课,从上学第一天起,不管学校离家有多远,他们都得自己走着去,为了从小锻炼他们耐寒抗冻精神!父母让他们上学时只穿单衫短裤、短裙。当寒冬到来时,小学生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他们只能穿单衫短裤、短裙在操场上跑步。当然,这得经过家长同意,而且,学校每天都要求学生自己打扫厕所,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有一个日本教育团还实行了一项‘无人岛’训练!在一个没有交通也无人迹的地方学生必须生存一周,利用自然环境,自己找柴生火做饭,自己动手找食物,连盐也得自己熬制!总之,离开大人,断绝一切通讯联系,一切生活问题由他们自行解决。通过一周的艰难生活,不少学生学会了自己劳动,懂得了关心他人,与人合作,并变得勤快、聪明!”

      3、教师,要有爱心。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特别是长期脱离父母的怀抱,享受不到父爱母爱的那些隔代教育儿童,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注到那些极度缺乏爱的同学身上。这些孩子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有多好!所以,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要更多一些爱的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在把自己的爱撒播到每一个孩子的同时,还要对那些缺少爱的同学有些倾斜。要用爱去润泽他们幼小的心灵,用爱去激励他们向上的信心,用爱去呵护他们孤独的灵魂。在他们缺少父爱母爱的时候,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让他们感受多世界上还是有人在关心着他们,这对于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4、同伴的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友谊在小学阶段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同伴再孩子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这些隔代教育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家长可以试着从同伴入手改善隔代教育孩子的生活环境。同伴可以和孩子结成互帮互助对象,*时一起玩一起学*,既可以使隔代教育孩子不会孤单,又弥补了他们没有父母帮助辅导学*的不足。

      5、*的帮助。某市妇联曾经办过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将那些留守儿童和父母组织起来举行一日游活动以培养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我希望社会以后能多举行一些这样的活动,为这些完全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应致力于举办一些适用于祖辈的学校或是培训班以提高祖辈的教育水*。

      6、学校的引导。一些学校经常开展一些家长学校活动。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以此为*台,给予那些隔代教育孩子更多的关怀。家长学校活动时可以邀请那些祖辈学*一些新的适应时代的教育儿童的新理念,也可以为隔代教育中祖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台。

      7、社会的责任。笔者认为这些孩子最怕的就是一到过节,家里冷冷清清,那时孩子最思念父母也最孤单。笔者建议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在这样一些日子里可以邀请孩子到家做客,帮助孩子度过难忘的一天,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将会有重大的影响。

      (二)对于不完全式隔代教育应作到以下几点:

[阅读全文]...
  • 各位家长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

  • 教育,家长
  • 各位家长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的问题,也一直是家庭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各位家长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隔代教育的那些事,你真的懂吗?

      隔代教育可以有,但必须是高素质的老人

      有一些有文化素养的老人带出来的孙子孙女还真不一般!我上学时的工会*退休后,亲自把孙女带大的,上一年级之前就看了无数本中外名著。潜移默化中把孙女培养成了现在小学里的真正学霸。

      所以说,隔代教育可以有,但必须是高素质的老人。父母绝不能当甩手掌柜,否则终有还债的一天。身边例子太多。学龄前把孩子丢给老人,小夫妻潇洒啊。等到一上小学,彻底傻眼,想给孩子纠正学**惯,孩子理都不理你,老人还在边上唱反调,家里简直就是鸡飞狗跳。

      正确的做法是,把自己良好的教育理念*时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交流,尽量让老人认同,这样无论自己带还是老人带思想及方法都是一致的'。若老人观念不与时俱进,那就自己抽时间教育孩子,生活让老人照料,孩子学*方面自己下班或者周末**,家长之友《各位家长究竟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多跟老人沟通,让老人与时俱进,一家人和谐,孩子才会较为良好的生长、长大。有老人搭手,自己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最好是父母为主,老人为辅

      爸爸妈妈都工作,全职照顾孩子的毕竟有限,有很大一部分可能还要牺牲经济来源。但是有几个原则:

      1、以父母为主,老人为辅。自己的孩子完全仍给老人,不仅仅是对孩子不负责,对老人也是一样不负责。

      2、老人如果有严重的不良*惯并且不愿意沟通和改善的,咬咬牙自己带。例如:频繁在孩子面前抽烟,嚼碎了实物给孩子吃,脾气暴躁易怒,爱说脏话......再奇葩的就更不说了。毕竟成长环境对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3、老人如果素质高,与时俱进。可以共同探讨教育,共同辅导,那是极好的。

      隔代教育,不仅仅是看孩子,更多的是教育孩子,这个主要是耳濡目染,榜样的作用,其实谁带孩子,孩子相对来说,和谁的*惯,性格,都会有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个人感觉适当的隔代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孩子也应该感受来自祖辈们的爱,有很多我们做不到,祖辈们会做的到,比如更有耐心一些,总之,如果条件允许,以父母的父母带为主,祖辈带为辅。

      有些老人思想各方面比较与时俱进的,身体又很好的,带带又何妨,有些自身停留在自固有的思维中,其实起不到什么正能量的作用,有些甚至会影响家庭,所以这个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从自身来说生而不养,养而不教,不如不生。

      如果家里的老人是很有素质很有文化,本身也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些心得的,可以考虑帮着家长一起带。毕竟有一些上一辈人的老经验,我们这一辈的家长是不太了解的;

      但如果家里的老人本身对教育孩子没啥想法,自己也素质一般,就尽量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多带孩子回去看看吧。关于教育孩子,还是自己亲自来带会更合适一点。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呢?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拓展

      隔代教育的弊端有哪些

      1. 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

      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 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另外,宝宝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惯,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宝宝,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宝宝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宝宝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宝宝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宝宝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

      3. 抱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

      当然,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宝宝的思维,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阅读全文]...
  • 关于亲人阴阳两隔的诗句 怀念友人的诗句 阴阳两隔

  • 怀念,亲人,友人
  • 1、清明夜雨鸦悲啼,从此阴阳两相隔。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释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在眼前。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释义: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释义: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释义: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5.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王昌龄《重别李评事》

    释义:在这秋天的江岸,离别是多么的忧伤和困难。不过,待到船到长安,那繁华定会让你笑开颜 。

    1、江城子 苏轼 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2、 西江月 苏轼 宋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3、半死桐·鹧鸪天  贺铸 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译文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4、沈园 陆游 宋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译文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5、离思——元稹 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扩展资料: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赏析: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

    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阅读全文]...
  • 歌颂父亲的现代诗句

  • 歌颂,父亲
  • 歌颂父亲的现代诗句

      父爱是宽阔的海洋,即使在我一事无成的时刻,也会包容我,把我纳入他温暖的胸膛,为大家分享了歌颂父亲的现代诗,一起来看看吧!

      父亲的衣服沾满水泥

      鞋子补丁交错

      手掌有新旧纵横的伤疤

      面庞黝黑线条分明

      包子的衣服流行拉风

      鞋子名牌高贵

      手指比竹竿光滑顺溜

      面庞白皙肉厚

      给些钱

      我有急事

      父亲排出几张大钱

      不够了再来拿

      还未竣工的大楼

      父亲推着架子车大汗淋漓

      旁边的KTV里

      包子搂着姑娘喝着小酒

      激情的演唱《父亲》

      那座山

      我时常深情的仰望

      感受那雄峻挺拔与厚重

      曾经,您的身躯如此的伟岸

      让我享受那来自灵魂的安全感

      那片海

      我时常尽情的畅游

      感受那波澜起伏与壮阔

      曾经,您的胸怀如此的宽广

      让我享受那无边的溺爱与包容

      那棵树

      我时常钟情的徘徊

      感受那蓬勃生机与年轮

      曾经,您的形象如此的高大

      让我享受那绿荫下无忧的童年

      那条路

      我时常痴痴的眺望

      感受那无穷思念与不舍

      曾经,您的背影如此的孤独

      随黄昏一缕霞光消逝天之尽头

      从此

      我的灵魂多了一个世界

      那里有山、有海

      还有那棵参天古树…………

      父亲的路

      告诉我

      竖起的心碑

      将是前行的路标

      这条路

      正在我的生命里延续

      *凡的父亲

      没有颂歌

[阅读全文]...
  • 有关古代赞美父亲的诗句

  • 古代,赞美,父亲
  • 有关古代赞美父亲的诗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古代赞美父亲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 卢仝《示添丁》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 王建《渡辽水》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 苏轼《送贾讷倅眉》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 元稹《估客乐》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 —— 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

      无父何?无母何恃? —— 诗经《小雅·蓼莪》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 聂夷中《田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 杜甫《赠卫八处士》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 元稹《估客乐》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父不父,兄不兄。 —— 贯休《上留田》

      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 —— 刘驾《唐乐府十首。乐边人》

      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 —— 于濆《宫怨》

      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 —— 元稹《竹部(石首县界)》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杨万里《插秧歌》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半夜来原田,月落天将晓。溪流涓涓鸣,今年雨水好。前种已生苗,万事勿如早。解揠唤大儿,牵牛食露草。——袁中道《朝耕》

      雨余溪水掠堤*,闲看村童戏晚情。竹马琅锵冲掉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不须辛苦慕功名。——《观村童戏溪上》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公着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颜之推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阅读全文]...
  • 代表思念亲人的诗句

  • 思念亲人
  • 代表思念亲人的诗句

      思念亲人,又是一年中秋夜,又是一轮明月高悬。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代表思念亲人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您。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4、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8、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0、*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1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2、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3、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4、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15、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9、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21、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2、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2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4、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5、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26、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2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9、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3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2、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3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然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36、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37、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38、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然后碧海青天夜夜心。

      39、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潮。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打画桥。

      40、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41、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42、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43、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44、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6、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47、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4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9、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阅读全文]...
  • 古代赞美母亲的诗句

  • 古代,赞美,母亲
  • 古代赞美母亲的诗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隔代亲的诗句 - 句子

隔代亲的诗句 - 语录

隔代亲的诗句 - 说说

隔代亲的诗句 - 名言

隔代亲的诗句 - 诗词

隔代亲的诗句 - 祝福

隔代亲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姐弟照片配说说 男朋友特别宠我的说说 励志晚安说说致自己 骂人的朋友圈说说大全 考级通过的说说 没心态的说说 要改变自己性格的说说 说说你的座右铭教案 恒涛员工进来说说 花谢花开的说说 雨天的励志说说 关于黑夜的说说伤感 好想见到你说说 两个人渐行渐远说说 没人懂我说说伤感说说 老公四十岁生日说说 不想在浪了的说说 准备做爸爸的心情说说 美好的早晨说说 怕别人对自己好的说说 知心好友的说说 关于薛之谦的说说图片 亲爱的姑娘说说 关于期待明天的说说 适合全部说说的神评论 不想当第三者的说说 保证让人点赞的说说 两周岁说说 和朋友去海边玩的说说 身体欠安的说说 我的心好乱的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