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姑苏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姑苏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姑苏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姑苏城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一句,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枫桥夜泊》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词句注释:
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全唐诗》“渔火”作“渔父”。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集》。
物道君语:
春夏秋冬,苏州的四季,总是风情万种。
有时候有时候,没有什么理由,忽然,就想去苏州了。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苏州,苏州,是中国人梦中的后花园。
“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
你让我说你什么好,苏州?只怪你过分美丽。
图片1|摄影师阿仁©
图片2|一尘 ©
苏州,是一座水做的城。她的眉目,是一湾碧水。
诗人杜荀鹤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人家尽枕河”,穿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错落而至,如一幅中国山水长卷。
船桨摇摆,晃晃荡荡推开水波,江南是前生相见的缘,苏州是今生的梦。
图片1|一尘 ©
图片2|Michael-Hakel ©
不知何处吹来的风,花香扑簌簌洒了一身,你我宛如画中人。
最美是飘着小雨的时候,天上的水,与人间的水,连绵成苏州的眉目清明,含情脉脉一水间。
撑着一把小伞,悠悠走过打湿的青石小巷。小巷幽深曲折,如戏台上的水袖,温柔地将你双眼闭了起来。
苏州的城啊,就是水做的一幅画啊。造物主的袖子一泼,便是一幅水墨丹青,眉目如画。
图片2|不学无术的胖胖同学 ©
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想,大抵是苏州园林的模样,门外是红尘闹市,门内是桃源仙境。
“一扇花窗,框起唐诗的皎皎明月。一汀水榭,流动宋词的花光水影。几叠湖石,堆就出江山如此多娇。九曲回廊,通向清幽的百花深处。”
拙政园的香洲,种满一池清莲,清心明志。“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浮沉半世,只想有一处悠然自得的心。
图片|mingcat ©
图片|mingcat ©
狮子园是佛在人间的净土,每一块太湖石形如狮子,或坐或卧,或酣睡或怒吼。见山,观石,一路行走,一种修行,“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图片1|Hirata Kun ©
图片2|Frank Lee’s Gallery ©
最爱留园,窈窕可爱。绕水一周,如走过四时之景。春天的春风池馆,风吹百草香。夏天的涵碧山房,莲叶甜甜。秋天的闻木樨香轩,桂子飘香。冬天的可亭,慢煮江山,独钓寒雪。
图片1|mingcat ©
图片2|冷逝雪 ©
曾遇见一位苏州老人,他说:“这一面墙最好的观赏时候,是下午三四点,树影会落在墙面正中,今天刚好天气不错,阳光会把墙打得格外亮,和树影的对比更分明。”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若非常常慢游园林,怎知这般曼妙?苏州人太懂得风淡云轻间的浪漫。
园林,便是苏州的骨肉,玲珑有致,拴住了苏州人,也留住了每一个过客的心。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m.ju.51tietu.net)。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枫桥夜泊》
作者:唐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诗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想信您读完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全诗对仗,愿您喜欢。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姑苏台殿变秋蓬,荆棘沾衣泣寒露。——曹勋《姑苏台上月》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杜牧《秋娘诗并序》
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姑苏台前揽秋色,丽正门外寻春容。——王祎《十一月十日宿陈敬初馆中临别有作》
钟声篷底不知处,却似姑苏夜泊时。——苏泂《泊祠下诗》
上林池馆变荆棘,姑苏台榭游狐狸,人生行乐兮能几时。——曹勋《阳春歌二首·草木荣兮春归》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在虎丘。——李频《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向虎丘。——王禹偁《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刘禹锡《忆春草》
秋暮姑苏身自到,春来行李处犹难。——陈藻《*江送王腾叔》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姜夔《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望*原兮寄远目,叹姑苏兮聚麋鹿。——刘长卿《登吴古城歌》
数幅吴王宴西子,彩舟张乐当姑苏。——梅尧臣《观何君宝画》
又拟上年灯火夜,扁舟载酒下姑苏。——萨都剌《寒夜即事》
洞庭湖中木叶稀,姑苏台上城乌宿。——屠隆《长安明月篇》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李绅《姑苏台杂句》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著陂塘比镜湖。——元稹《再酬复言》
君怀逸气还东吴,吟狂日日游姑苏。——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荆榛闭铜雀,麋鹿游姑苏。——贺铸《燕子楼》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白居易《感白莲花》
屡携姑苏娃,数试宜兴茶。——李昌祺《江湖清游歌》
馆娃宫中百花开,西施晓上姑苏台。——张羽《吴*词拟王建》
我行姑苏城,半日空週遭。——赵蕃《*江寻吴薛叔不获》
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殊非故乡陌。——王维《同崔傅答贤弟》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杜甫《壮游》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陶公勋业在姑苏,扁舟归来春水湖。——谢谔《严隐君九龄适轩》
远渚蒹葭覆绿苔,姑苏南望思裴徊。——刘沧《江行书事》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罗隐《送王使君赴苏台》
零落䲭夷百战身,姑苏麋鹿漫伤神。——张宁《伍子胥渡江图》
王郎歌莫哀,且酌姑苏台。——高启《送王稹赴大都(至正庚子作)》
虎丘山头弄明月,姑苏台上吟清风。——刘宰《傲将军歌赠周叔子马帅》
永怀姑苏下,遥寄建安作。——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刘长卿《太行苦热行》
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胡曾《咏史诗·姑苏台》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姑苏印象(组诗)
1.
艄公的船桨,划动在
横竖弯钩的象形文字上
河流苍劲的笔触
勾画出姑苏的城镇
是谁,轻轻地一撇
完成了一幅气势恢弘的
书法大作,船桨如墨
扬起丝绸般的柔情
去拥抱,黄浦江的朵朵浪花
2.
千年的银杏
依然守候在
青砖铺砌的路口
守望着万盛米行门前
熙熙攘攘的人流
保圣寺的烟火,缭绕不息
钟灵毓秀的书香
闪烁无数圣迹的睿智灵光
不知陆龟蒙乘坐哪只帆船
重返故地,从此长眠不走
为何半壁罗汉,依旧慈眉善目
在此停留,安然驻足
这就是水乡的神奇魅力
叶圣陶的教鞭
挥扬的不只是
《多收了三五斗》的民众酸楚
还有荡气回肠的激扬文字
一代师表的风范
存留的何止是
学堂遗址前那几棵花木
3.
青蓝花衣的船娘
摇出的阵阵涟漪
拍击起
漂流在河面的诗韵
无边的清风明月
悄悄地爬上了
河岸上的'一面面照壁
门前那绿莹莹的流水
只有小舟,才能犁开
一道道欢声笑语
灵动的水乡风情
在今夕何夕的恍惚画面中
交相辉映,忽远忽*
◎木渎怀古
塞满河流的圆木
在太湖的一个港湾
整整停留了三载
从此,一个叫木渎的小镇
小学苏轼的古诗
对于苏轼的诗歌,在小学的教学中大家还记得哪些吗?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小学苏轼的古诗,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
这一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苏轼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苏轼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一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苏轼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的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面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和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是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一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苏轼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赏析:
在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一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一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一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苏轼喜爱西湖。
海棠苏轼的古诗
苏轼,苏轼,有人说你的文章似行云流水,是天地奇观,我说你的诗文是开在你心上的璀璨烟花,每一次绽放都惊天动地,留下恒久的惊叹与怀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棠苏轼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思想感情
苏轼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美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苏轼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苏轼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苏轼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苏轼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最后一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达了苏轼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苏轼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苏轼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苏轼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而情意深永。写这首诗时,苏轼虽已过不惑之年,但这首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的感觉,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苏轼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1.我在姑苏马蹄莲里,瞥见你兰舟涉水而去。
2.你眼中开满了倾世桃花,却如何一夕桃花雨下。
3.你说,碧水蒹葭,厮守白发;后来,青丝成雪,空劳牵挂。
4.曲中思念今犹在,不见当年梦中人。
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
7.月半弯,云墨染,一抹相思,轻缱绻,桃花畔,柳叶缠,淡淡离愁,淡淡忧,何处是尽头。
8.见君一眼,倾卿一心,误我一生,伤我一心。
9.以水为眉,以月作眸,清清如许,宛立水中央,隔绝尘嚣,纤尘不染,淡淡然,说一生梦。
10.浮生若梦,何者是实,何者是空,何去何从。
11.烟花随流水,入夜寒,寒者醉,今朝花灯会,提画灯迷猜一对。阳羡茶浮水,琵琶绕,玉笛回,丁祭佾舞备,铜镜云鬓美。
12.我见过春日夏风秋叶冬雪,也踏遍南水北山东麓西岭,可这四季春秋,苍山泱水,都不及你冲我展眉一笑。
13.去年旧雪烹茶相与留客,新柳暂借杯中三分色。
14.遇一人,山水有逢,念一人,风过轻澜。执一人,潋水之滨,终一人,悱恻至生。
15.深巷有说故事之人,青石上有老酒几杯,只待故人归。
16.花落不知春已去,雨来方觉夜已深。一窗夜雨,冷了回忆。
17.错过了长安古意,失约了洛阳花期,我在姑苏马蹄莲里,瞥见你兰舟涉水而去。
姑苏城的古诗 描写姑苏城的古诗 关于姑苏城的诗词 姑苏城外汉山寺的古诗 古诗中的姑苏城在哪个省 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句 姑苏城外寒山夜的前两句古诗 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 写江姑苏的古诗 君到姑苏见的古诗 姑苏的诗句 姑苏诗句 古诗里的姑苏是苏州吗 姑苏的诗句古诗 姑苏的古诗词 古诗中写姑苏的 姑苏游船的古诗 带姑苏的诗句 古诗里的姑苏是哪里 深秋的姑苏古诗 姑苏夜曲的古诗 姑苏游记的古诗 描写姑苏的古诗 姑苏风情的古诗 写姑苏的五言古诗 有没有叫姑苏的古诗 古诗中带有姑苏的 古诗中的姑苏指的是哪 赞美姑苏的古诗 云梦和姑苏的古诗
“姑苏台上烟花月,宁负春风箫管声。”的意思鉴赏 “姑苏台上烟花月,宁负春风箫管声”句子鉴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全诗翻译赏析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_村居全诗 姑苏看水阅读理解 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 姑苏怀古原文及赏析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苏轼写的古诗 苏轼的古诗精选 苏轼的古诗大全 小学苏轼的古诗 苏轼写风古诗 海棠苏轼的古诗 苏轼古诗大全 诗名含有姑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姑字的诗词 含有姑字的古诗词 带姑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姑苏的诗句 唯美古风说说:我在姑苏马蹄莲里,瞥见你兰舟涉水而去 江城子古诗原文(江城子苏轼翻译及赏析) 姑苏城是哪个城市的别称(姑苏城的全诗是什么) 苏轼的古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_村居全诗 姑苏怀古诗意 姑苏印象(组诗) 《姑苏怀古》的全诗翻译赏析 姑苏怀古阅读答案 姜夔 苏轼的古诗鉴赏
关于人物的古诗文 描述新疆美景的古诗词 对茉莉莉赞赏的古诗 中学生必背的八首古诗 古诗的文学知识竞赛 吟诵中秋的古诗 关于赏月喝茶的古诗 关于自然景物现代诗人的古诗 2018八上古诗词要背的 写初秋美景的古诗 适合女生吟诵的长点的古诗词 九月字开头的古诗 中国最短的古诗词20 三个字的古诗名李白 代表努力工作的古诗 古诗勇敢的女人 有关于下雪的古诗大全 简单好记的古诗词 表达思念怀人的古诗 有关黄山的古诗词歌赋 表示爱得深的古诗词 女人跟别人暧昧的古诗 病痛折磨很难受的古诗 雨打树叶声的古诗 骂坏女人的古诗 小学生的夏天的古诗大全 中考考过的古诗隔年还会考吗 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图文并茂 描写夏天的古诗图文并茂 带慧字的古诗古词 夸奖女子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