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 >

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

关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 阅读
  •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张若虚是唐代诗人,生*留下的资料非常少,连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一生中只留下了两首诗。但是,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却在千年的历史中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吧.

      《春江花月夜》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赏析:

      读完这首诗,这时只觉得馀韵袅袅,美不胜收。诗的一开场,就壮丽的描绘出整个天地间,春江月夜的场面:“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连海,一望无际,分不清是冮还是海,皎洁的明月,也随着汹涌拍打的潮水从海面升起,此时真是气象万千。光是这个“生”字,就让整个“春江月夜”的画面鲜活起来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是月光在水面闪动的样子。江水映着月色,波光点点,流过了万里的江山,天下有哪一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的照耀呢?“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水曲曲折折地流过了遍地花草的汀洲,月色洒在花树上,就像是缀满了雪珠一样,一片晶莹剔透。这时天地间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了,连汀上的白沙,和空中的流霜都看不清楚了,月光洗净了世间万物的颜色,将整个大千世界,浸染成像梦一样的空灵幽静。“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整个江天浑然一色,干净得没有丝毫的杂质,这时只看到空中皎洁的一轮明月。在这样澄净的天地中,让人神思飞驰,不知以前在江畔,是何人第一次见到月亮,而江月也不知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照到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叹人生苦短如朝露,代代相继,转世轮回没有穷尽,但比起来,江月却是永恒的。一轮明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好像永远都不能如愿,只留下了滚滚的东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所思念的人儿哪,像白云一样的离开了,只剩下住在江边的姑娘,愁思万端。今夜在那江中小船上的,是谁家的儿郎呢?而相隔天涯,被同一明月照耀的小楼上,有个思念他的姑娘啊!“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月光好像也在怜悯着姑娘一样,在楼上徘徊着不忍离去。但这勾人愁思的月光啊!它照映在妆镜台上,也遍洒在簾子和洗衣石上,愁怅得想抹也抹不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耀着远方的那个人吗?两人虽然望着共同的月儿,却听不见彼此的呼唤。真想随着月光把相思遥寄给他呀!可是远飞的鸿雁,却不能把月光也带去,而低头看看水中的鱼龙,他们却潜入了水底,只留下一江的波纹。向来以传信为务的鱼雁,如今也无法捎去音讯了!“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姑娘昨夜梦到,春花噎凋落到潭水中去了,春光将老,而思念的人儿还在天涯。江水带着暮春流走了,月儿也西斜了,即将落入江潭,这一切更衬托出凄苦的落寞之情。“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迷茫的海雾升起,遮住了月亮了,可是世问离别的人儿啊!有的还远在碣石,有的阻在潇湘,天各一方,他们之间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哪!在这美好的夜里,不知有几个人能乘着月色回家的,只有那江畔的树丛,还挂着落月的馀辉,勾动着人们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欣赏完了这首诗,到此真是荡气回肠,馀韵嫋嫋,令人低回不己。一千多年前,唐朝春天的空气,月下的花景,江潮的拍打,对宇宙时空的感概,彷佛又回到了眼前。张若虚用人生中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抒发了他最深沉的探问。整首诗中最精彩的部份,就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悟,境界辽濶,悲情高远,把全诗从纯粹赞美大自然的景色,感怀人世间的情爱,升华到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探索。唐朝的月,唐朝的江水,如今仍在,却叹人生苦短,如朝露一般,转世轮回没有穷尽。然而轮回的目地何在呢?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来经历这红尘中的`生老病死吗?张若虚在千年以前,悲悯人生的不能超越,而发出了这样的探问,然而在千年之后,我们真的找到答案了吗?

      《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春江花月夜》后世影响:

      《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

      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

  • 阅读
  •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解读

      《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昏庸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附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昏庸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藻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但浮躁浅露,不象享受爵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读者可以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有人对此诗的主题多有非议,殊不知几千年*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能避开,古今中外,真正避开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八大样板戏”。样板戏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个妻子一出场就遭土匪枪杀外,八部戏剧再没有一对夫妻,也没有一对情人。而如此一首诗、如此一轮明月,还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情怀才配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显皎洁。这样大开大合的过渡,手法巧妙如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是谁家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他家在何处?又是谁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思念她的远方飘零者呢?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写怨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

  • 阅读
  • 《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

      诗句“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春江花月夜》,诗句的意思: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原文:

      作者:张若虚 年代:唐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春江花月夜》后世影响:

      《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

      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在意境和结构方面,江天一线,皎月一轮,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绰约的人影,孤独的明月楼,又以其形的对比,构成线条的旋律,赋予此诗以绘画美。作者又以夜的寂静为背景,把人们臆想中的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凄凉的雁叫声与游子思妇的叹息声,巧妙地编织成声音的旋律,赋予此诗以音乐美。此诗的这些美感对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作者简介:

[阅读全文]...
  •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_惠崇春江晓景的古诗词

  • 诗意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注释: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ju.51tietu.net延伸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春江晚景的诗意

    《春江晚景》

    作者:张九龄

    原文: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注释:

    1、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赏析: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惠崇春江晓景的古诗词。

[阅读全文]...
  • 赏析春江花月夜名句

  • 阅读
  • 赏析春江花月夜名句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啦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以下是由小编整理春江花月夜的名句,供大家参考。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唐代】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名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啦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下面是春江花月夜名句赏析,请参考!

      抒写啦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啦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啦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啦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整体赏析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啦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啦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啦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啦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啦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啦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啦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啦“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啦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啦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啦。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啦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啦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啦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啦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啦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啦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啦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啦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啦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啦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声真韵、仄声纸韵、*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阅读全文]...
  •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古诗词

  •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古诗词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阅读全文]...
  • 古诗词名句

  • 很多诗人都是喜欢通过用古诗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偏爱,写雪的古诗词名句也很多: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写雪的古诗词名句,写点恰到好处,把雪写的很是生动具体。

    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2.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5.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6.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8.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9.人无远虑,必有*忧。

    10.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15.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释宝月《行路难》

    1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7.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宋祁《鹧鸪天》

    1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2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古诗词名句:最美不过相思!

    2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5.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

    2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2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9.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3.其它名句:

    34.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6.行行重行行》

    3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3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0.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4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2.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刘禹锡《望夫山》

    43.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4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古诗文名句120条,受用不尽! 

    4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48.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赏析(春江花月夜全诗赏析)

  • 中国古典音乐--经典、永恒、温馨、浪漫。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您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就是高山、就是流水、就是丝竹、就是冬雪,就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就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题记

    中国古典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了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经典、永恒、温馨、浪漫。这里有有古筝、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当音乐自您的音箱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您可以清楚的瞧到,在空气中流动的、就是山、就是水、就是叶落、就是冬雪、就是千古的生命里,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那就是您从未经历过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中国音乐起于何时?这个问题颇难确定,据古籍所载,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的发明。这时的“琴”即就是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身。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故事为“伯牙善鼓琴,钟子岂善听,子岂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可见琴声乃心声,古琴在国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筝”之渊源于“瑟”,与“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其在春秋国之际流行于秦,故史称“秦筝”。“筝”之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歌唱性强,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今天我们将“琴”、“筝”并置,呈现在您的眼前,愿您能在悠悠琴声中,领略到华夏民族博大精神的文化渊源及厚重的艺术底蕴。这里分享音乐大师李龟年音乐作品古筝赏析。

    在中国音乐史上,不乏有创作、演奏音乐舞曲及专门从事音乐舞蹈的成功者,例如,有“十大古音乐家”之称的春秋时代晋国音乐家师旷、伯牙,西汉李延年,三国时期曹魏音乐家嵇康,北周时期苏袛婆,隋朝时期万宝常,唐玄宗李隆基,唐代精通宫廷琵琶艺人雷海青、宫廷乐师李龟年,南宋音乐家姜夔,明代古琴家朱权、朱载堉等等。这里分享音乐大师李龟年音乐作品赏析。

    李龟年,邢州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乐家,被*誉为“唐代乐圣”。出身赵郡李氏。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渭川曲》此曲早已散佚,但大致可以断定,它是在俗乐基础上吸取西北民族音乐、融秦声汉调于一体的法曲乐调,同《凉州曲》、《伊州曲》一类杂曲相似,繁弦急管,清飏宛转。*称之为《渭州曲》,亦名《胡渭州》,南宋姜白石《醉吟商》词序中又作《湖渭州》,并说它属于琵琶四曲之一。由于李龟年的羯鼓演奏技艺高超,很多人欣赏了以后,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唐代宫廷歌唱家也是很多的,永新是唐玄宗时的歌唱者,原名许合子,乐工之女,音乐歌唱的很好,在开元年间选入宫中,成为皇帝最喜爱的“内人”。她的歌声婉转嘹亮,富有感染力,唱完一曲让人回味无穷。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此处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区),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后忧郁而死。

    唐代时,作为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唐玄宗成立了梨园。梨园的职责是拣选、排练、演出优秀歌舞,服务对象是皇室。梨园成为当代戏剧界的前身,据说从前从事戏剧表演的伶人们都供奉唐玄宗作为祖师爷。

    玄宗时,最负盛名的音乐家是李龟年。相传他在歌作俱佳,在乐器表演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声誉最隆盛的一次和诗仙李白有关。玄宗和杨贵妃赏花,召李白作诗助兴。李白宿醉未醒,迷迷糊糊写了一首《清*乐》,诗歌的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早就成了现代女性打扮自己的最有力的说辞。虽然是即兴创作,但并不影响它作为佳作被后世广为传唱。随后,李龟年唱歌,唐玄宗吹玉笛伴奏,一时传为佳话。

    李龟年在辨识音律方面是一个行家。有一次岐王李范家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音乐会,他能清楚的分辨出秦音之慢板和楚音之流水。音乐会结束后,主人给客人们分发小礼品时,李龟年的注意力只在乐器上,在大家都离去时,还悄悄拨弄起来,岐王见了,都不知该不该把手中的礼物给他,可见他对音乐的痴迷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境地。

    安史之乱结束和*美好的一切,李龟年不得不流浪到江南地区,依靠早年的积蓄和达官贵人的赏赐生活。流浪期间,落魄诗人杜甫遇到他,写下《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从最后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中,可以感受到杜甫的惆怅和对他乡遇故人的喜悦。

    生活在盛唐时期,是李龟年最大的幸运。纵观整个封建时期,还没有哪个时代,可以给音乐家这么高的地位。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他的前半生享尽荣华,后半生则颠沛流离。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李白、杜甫、唐玄宗李隆基等人都和他的生活发生了独特的交集。唐朝之后,宋朝推崇理学,反对享乐;元朝以后,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戏剧家开始在文艺舞台占据一*之地。关汉卿为伶人创作剧本,算得上半个梨园中人,在当时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其它方面,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远远不能和李龟年比。甚至因为作品揭露了社会现实,而多次受到当权者的迫害,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证。其它梨园子弟,即使是优秀人才,但因为梨园本身就是社会底层的一个行业,更加没有社会地位可言。

    李龟年的一生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艺人的命运,也表现出他所处的时代的变迁。时代造成英雄,特殊的时代也成就艺术家。他前半生是盛世,着华服,居高楼,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捧;后半生是乱世,逃难,思乡,客死异乡,经历了战乱中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悲苦命运。他的一生代表了古代音乐家的巅峰时期。唐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李龟年这样传奇的人物。

    李龟年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其主要原因是时代造就的,他的欢是时代造就的,他的悲也是时代造就的,毕竟世间总是难以两全。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释文: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所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夕阳箫鼓》,琵琶曲《夕阳箫鼓》,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得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绝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格格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 第9段是全曲的*,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又回复到*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音乐因此,而成为时间之最佳象征。中国古典哲学、特别就是古典音乐哲学即乐道正就是因此,而对时间有着深刻的体认。对此中国古典哲学、特别就是古典音乐哲学即乐道早有深刻体认之点,*代西方哲学、科学,也已开始高度关注。

    中国古典音乐,她那神秘的韵味还可以让我们回忆起那古老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一丝超然的思想境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震撼力量。

[阅读全文]...
  • 春江花月夜翻译及赏析(春江花月夜诗的译文)

  •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此诗是唐诗中的名篇,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清末学者王闿运称其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对它的赏析向来不乏精彩之作。只是有感于前人有模糊不通之处,故作本篇以与大家共同探讨。

    先说此诗的结构。

    这首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转韵。*据此将每四句分为一小节,共分九节。认为此九节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且每一节都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场景。更有甚者认为此诗由九首绝句连缀而成。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我们读此诗,首先应明确,诗的分节应根据内容而定。此诗每四句一转韵固然没错,但不能就此认为每四句便为一节,并据此分为九节。因为诗人并没有作任何划分,每四句一转韵只是诗人保持整首诗浑然一体的方式,具体分节还应依据内容而定。简言之,将相关内容分割开来或将不相干内容拼凑在一起,仅仅因为韵脚的同或不同——这不是机械主义的分析方法吗?

    事实上,这首诗就内容上而言,应*均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在上半部分里,头十句为第一节,后八句为第二节;在下半部分里,头八句为第一节,后十句为第二节。而每一节,又各分为两层。

    诗的上半部分描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感叹了岁月易逝,抒发了壮志难酬的哀愁。那么,这种哀愁是单纯的为自己吗?显然不是。诗人在下半部分假想了思妇与舟子这一对夫妻的离情,指出天下多少有情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天各一方,从而使诗人的愁怨落在了实处,得到了深化。

    诗题为《春江花月夜》,诗的内容虽然紧扣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眼,但主要还是围绕着月来写。在本诗中,月的意象经过了几次演变。从一开始的*易,到高寒,到孤绝,再到冷酷与险恶,月的嬗变象征了一个统治者从进取到堕落、一个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变迁。所以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看,本诗亦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封建王朝本质的清醒认识,对于底层百姓苦难的无比同情,以及对于有识之士壮志难酬的怅恨不*。而纵观全唐及后世诗歌,像这样一篇审视和剖析社会发展进程的作品也是绝无仅有的,即便李白、杜甫亦不能为也。

    诗人在写此诗的过程中,采用了顶真的写作手法。通过视角与思绪的变换,将语意持续推进,创造了一个花草掩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意象世界,反映了诗人的思索与拷问、理想与哀愁。

    空说无凭,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对本诗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

    上半部分

    第一节: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此四句是第一节中的第一层。写的是远景。由”春江潮水”联系到”海”,由”潮生”联系到”明月生”,由”滟滟随波千万里”联系到”何处春江无月明”。而由”何处无月明”又导出了下一层,并围绕着”明”字展开。这是一个空间延递的过程,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想象。

    在本诗中,此四句格局最大,情绪最热烈,明月予人的印象也最为美好。明月普照大地,象征着恩泽施于天下。而春潮、大海,又使明月的”明”不独堂堂皇皇,更兼具了勃勃朝气之美、活泼生动之美以及能够深入世界任何角落的*易*人之美。这就像一个王朝的崛起,最初总是民心所向且朴实无华的。所以不同于后面逐渐变质的明月,这里的明月是亲切的、热情的——它不会让人感觉高寒,更不会让人感觉孤独。

    “高寒”是因为统治者高高在上,这是森严等级后逐步脱离群众的反映。然而,正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描述的那样,此时的明月尚是清正的,尚能因距离产生美。

    “孤独”是因为统治者称孤道寡,这是与百姓离心离德、彻底决裂后的反映。然而,正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揭示的那样,亿万年来,这才是明月的常态,是统治者的俗常面目。

    可惜长期的疏离与冷漠过后,必然是尖锐的矛盾对立。对于百姓的苦难,统治者又何止是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呢?在诗的下半部分,明月分明表现出了如恶魔般的嗜血与残忍。”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说的是统治者对于百姓苦难的欣赏与享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说的是对于百姓的苦难统治者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有意制造者。”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说的则是统治者垂死挣扎时表现出的拉百姓陪葬的恶毒与疯狂。

    本诗中关于月的隐喻与象征先概述于此,后文解释的时候将专注于其本义,不再赘述,请读者先行划一重点。

    2.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此六句是第一节中的第二层。写的是*景。头四句是俯视,后两句是仰视。是对上一层结尾”何处无月明”的进一步说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江水如一条闪闪发光的玉带在花草丛生的原野上曲折前行,可知”月明”也。

    “月照花林皆似霰”,长满鲜花的树丛中雾珠如密密的冰晶在闪烁,可知”月明”也。

    “空里流霜不觉飞”,冰晶何来?应是空中有飞霜吧?可是为什么看不见?”月明”故也。然而时值春季,哪里会真的有霜?所以,本句实质是说月色如霜、天气微冷给诗人造成的错觉。

    “汀上白沙看不见”,沙滩上的白沙也都看不见,当然也是”月明”的缘故。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天纯然一色,蓝色的大背景下,更显”月明”也。

    从”江流宛转绕芳甸”到”月照花林皆似霰”,好似镜头一下拉*,使我们观察到更多细节。而从”月照花林皆似霰”又使我们联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飞霜落于地面,自然会使”汀上白沙看不见”。蔚蓝色的”江”与”天”在这白色的世界中更显纯净,反过来又愈发衬托出了明月之”皎皎”。

    而由”皎皎孤月轮”又导出了下一节,并围绕着”孤”字展开。

    3. 小结:”明月”,是诗人心目中的圣人、明君。而以明月喻明君,显然并非诗人首创,唐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早就这么做了。

    本节中需要注意的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句。我认为正是这两句描绘勾勒出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尽管这是两种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理想世界。

    在第二层中,”孤月”大放光明却”空里流霜不觉飞”,转瞬间便使”江天一色无纤尘”,从而缔造了一个带有凛凛寒意的干净清爽、秩序井然的世界。显然,一个统治者只要足够英明,即使乾纲独断也算符合诗人的期望。

    第二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不同于第一节中的空间描写,本节是从时间的延展上来写的。诗人将视角从人类之初直推到无穷后世,抒发了人生短暂和江月永恒的感慨,反映了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 江南春古诗词

  •   江南春总是那么的多彩迷人,古代也有不少相关的,最有名的莫过于杜牧的《江南春》了。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扩展阅读:更多江南春的词

      江南春

      唐代:张籍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望江南·春睡起

      宋代: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门关。

      江南春(中吕商赋张药翁杜衡山庄)

      宋代:吴文英

      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城市喧鸣辙。清溪上、小山秀洁。便向此、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瞿塘路,随汉节。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车马从休歇。荣华事、醉歌耳热。天与此翁,芳芷嘉名,纫兰佩兮琼玦。

      江南曲

      南北朝: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五首选三)

      清代: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竭(去字旁)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芜?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 - 句子

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 - 语录

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 - 说说

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 - 名言

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 - 诗词

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 - 祝福

关于春江花的古诗词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