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 >

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

关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辛弃疾鹧鸪天上

  •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翻译】:

    鹧鸪在温暖的烟雾弥漫的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日活泼的山鸡相*。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歌,却不比鹧鸪悠扬的歌喉,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相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桂林路中作 李商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喜康将军见访 刘禹锡

    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

    夜猎将军忽相访,鹧鸪惊起绕篱啼。

    越中 杜牧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

    玉仙馆 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

    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

    浣溪沙 李璟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更漏子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踏歌词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阅读全文]...
  •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   《鹧鸪天·送人》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

      好像将*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

      聚会才使人欢颜?

      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

      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一)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二)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三)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m.ju.51tietu.net)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

[阅读全文]...
  • 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

  •   《鹧鸪天·游鹅湖》

      作者: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词的前两句“春入*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本词由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凡微贱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把“群鸦”写得充满生意,一点不像*时我们所见的那副使人讨厌的聒噪相。词人留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但是,接下来两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词中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味的诙谐。而在这诙谐中,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面对如画的春色,词人的愁绪从何而来呢?这首词有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我们可以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一定的线索。这时,正是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时。这时他才四十二岁。他还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怎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所以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这也是本词上阕的艺术手法。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与本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阕词人从*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词人越是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词人无一字写我,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词人采用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这闲适的氛围中突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人有会问: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这里,我们就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和他当时的处境去理解。我们知道,辛弃疾是一位很有抱负、正义,充满爱国心的词人,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对此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要远离城市的喧闹,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如今,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总之,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而在这苦闷中,表达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难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词。

[阅读全文]...
  • 鹧鸪天辛弃疾注释及赏析

  • 诗人
  • 鹧鸪天辛弃疾注释及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鹧鸪天辛弃疾注释及赏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鹧鸪天·东陽道中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注释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鉴赏】

      这首词中的“东陽”,即今浙江省东陽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陽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交代了词人的行踪。

      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陽进发。“香篝”,是薰笼。“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不假装点,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山无重数”,是重重叠叠的山峰。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绿得可爱。“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向东陽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陽进发。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由此可想而知。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谓的“愁边”,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

      “相思”,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韵。

      【2】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即琴歌《阳关三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乐府,名《渭城曲》,别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曲。

      【3】馀:多余。

      【4】加餐:多吃饭。《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5】无穷:无尽,无边。

      【6】今古:古往今来。

      【7】般:种。

      【8】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一作“只今”。

      【9】未是:还不是。

      【10】别有:另有,更有。

      【11】行路难:原为乐府《杂曲歌辞》调名,抒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九首。这里借指仕途的艰难风险。

      作品赏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阅读全文]...
  • 鹧鸪天辛弃疾全文

  • 鹧鸪天辛弃疾全文

      《全宋词》是**百年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宋词和唐诗均为*古典诗的艺术高峰。清代所编《全唐诗》是家喻户晓籍,现又新编出《全宋词》,堪称*文学的双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鹧鸪天辛弃疾全文,欢迎大家分享。

      《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这首词写于作者被弹劾解官后,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译文: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赏析: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阅读全文]...
  • 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

      2、代人赋: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赋的,故加上代人赋。

      3、晚日:夕阳

      4、寒鸦:亦称“慈鸟”,“小山老鸹”。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翻译: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

      显出温柔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

      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

      怀着相思之情,

      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

      遮断了远方的天空,

      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

      频频凝望。

      赏析: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m.ju.51tietu.net)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阅读全文]...
  •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诗词原文及赏析

  • 诗人
  •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诗词原文及赏析

      《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全词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开阔,托意深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诗词原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无穷:无尽,无边。

      般:种。

      只应离合是悲欢: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译文1: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译文2:

      唱完送别的《阳关三叠》歌曲啊,我的泪水还没有干,功名官爵啊那纯粹是身外多余的事, 暂且还是多吃饭好好保重身体吧.那浮云和江水啊水天相连,好像将*的树木送向无边无际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啊,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有多少使人愤恨的事情,又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才会使人心情悲哀?只有聚会才会使人欢乐吗?尽管江上啊会有大风大浪,那还算不上风波险恶,更有人世间的行路做事啊,比那江上的风波还要险恶还要艰难!

      赏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个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赏析二: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自北宋苏轼开创词之豪放体例,到南宋自辛弃疾始,词开始进入一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新天地。后人评价其词“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被推为“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屹然别立一宗。”从一阕《鹧鸪天》试可略窥一斑。

      自古送别就是诗词歌赋题材之一大宗,数千年前《少司命》就有“悲莫悲兮生别离”之叹,而至江淹《别赋》一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谓道尽古今离人心。从唐五代以来的送别词数量可谓多不胜数,无论是恋人惜辞抑或赠别朋友,无不深深笼罩在情致深婉、曲调忧伤的气氛中。以情动人,是送别词的一大特点。而辛词写送别却不落窠臼,忧情犹在而意境远高于离愁别绪之外。

      这一阙《鹧鸪天》题为“送人”之作,起篇首句扣题而发,“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阳关”即《阳关三叠》,亦称《渭城曲》,是古人送别时所唱之曲,词人惜别友人,一曲阳关唱了又唱,而面上泪痕兀自不干,转入下句对友人的嘱托宽慰:“功名馀事且加餐”。看似劝告朋友功名如浮云,是些不要放在心上的身外“馀事”而已,但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宽慰告解,或者如另一种说法——是对愁苦无奈的现实的一种反语式的讽刺与愤激,在词人的其他作品中有:“算*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句样,显然并非真正释怀,视功名如尘土。“加餐”化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亦是伤心之词。

      联系到词人写作的社会背景,正是大片国土沦丧金人之手而南宋却不思进取偏安一隅的时代,同大多数同时代满腔热血的爱国词人一样,辛弃疾渴望挥军北上,收复失地,一展胸中报负,却不得重用,困于现实狭小的囚笼。然而不同于同时代词人在南国的纸上、在想象的战场挥洒热情,生于沦陷的北方地区的辛弃疾有着拥兵抗金,渡河南归的传奇经历,谋略胆识无一不是经过真正的战场上血与火的考验,对于手刃金人,光复家乡更是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渴望与坚定。这样的情势下,现实的压抑要他眼睁睁看着朝廷一年年议和,纳贡,对他的奏章置若罔闻,徒然使他所有的谋略报负殁于怀中,壮志难酬,故难掩愤激之语。

      上阕三四句“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融情于景,横亘天际的流水仿佛带着词人的目光远送绵延而去的层叠树色,雨云低垂,半阙山河掩映在一片无声的压抑中。回到现实里来,有人离别在即,苍茫的景色倍添悲凉。

      如果说上阕词辛弃疾还囿于离别凄清之情,下阕笔锋却转而宕开,进入开阔宏大的慷慨之境,“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的问句意境开阔,直言古今憾事无数,岂止是离合而已,言外之意聚散离合再伤怀,较之目下山河未复,鞑虏猖虐,个人悲欢离合始终不过小事尔。辛弃疾壮志慷慨之心由是观之。然而其心虽高,奈何乱世风雨里,飘摇苟安的南宋却不会给他一个用武之地,令他不能不发出感慨——“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知君远去,江上风浪无常,或许会十分险恶,或许不会。但是眼前这看上去无风无浪的人世之路,却无人知道底下暗藏了多少人心叵测的凶险狡诈,这样的人间路,又是何等的难走啊!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辛弃疾种种的人生遭际,悲愁慷慨,具包含在这两句之中。一首五十余字的赠别小令至此锵然掷笔,倾宕峭拔,毫无悱恻之态。诚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言:“英雄感怆,犹在长情之外。”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江上送别友人之作,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临安途中。这时候,他在仕途上已是经过不少挫折,因作此词抒发感慨。

      作者简介 

      辛弃疾像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阅读全文]...
  • 辛弃疾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_柔的唯美句子

  • 唯美,个性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辛弃疾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愿对您有所启发。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作者: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山远*,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翻译: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连绵的山峦,

    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着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里的怕上层楼,十日*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柔的唯美句子。

[阅读全文]...
  •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作品赏析

  •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退闲以后的作品。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慷慨激昂;下片写心伤透骨,沉郁苍凉。虽然作者自称戏作,实际上感慨遥深。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作品赏析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上万字的*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整理:wjl201604

[阅读全文]...
  • 辛弃疾的古诗词

  • 1、贺新郎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2、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闻道琐窗风月,更着诗翁杖履,合作雪堂猜。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无用,照影落清杯。多病关心药,小摘亲锄菜甲,老子正须哀。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3、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酒罢且勿起,重挽史君须。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故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4、水调歌头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5、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6、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老佛更堪笑,谈妙说虚空。坐堆_,行答飒,立龙钟。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老境何所似,只与少年同。

    7、水调歌头·和德和上南涧韵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青毡剑履旧物,玉立侍天颜。莫怪新来白发,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南涧旧活计,猿鹤且相安。歌秦缶,宝康瓠,世皆然。不知清庙钟磬,零落有谁编。堪笑行藏用舍,试问山林钟鼎,底事有亏全。再拜荷公赐,双鹤一千年。

    8、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变化须臾,鸥飞石镜,鹊抵星桥□捣残秋练,玉砧犹想纤指。堪笑千古争心,等闲一胜,拚了光阴费。老子忘机浑谩与,鸿鹄飞来天际。武媚宫中,韦娘局上,休把兴亡记。布衣百万,看君一笑沉醉。

    9、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堪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10、念奴娇·用前韵和丹桂道人元是,道家风、来作烟霞中物。翠幰裁犀遮不定,红透玲珑油壁。借得春工,惹将秋露,薰做江梅雪。我评花谱,便应推此为杰。憔悴何处芳枝,十郎手种,看明年花发。坐对空香*,不怕西风起灭。别驾风流,多情更要,簪满_娥发。等闲折尽,玉斧重倩修月。

    11、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江南尽处,堕玉京仙子,绝尘英秀。彩笔风流,偏解写、姑射冰姿清瘦。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丹青图画,一时都愧凡陋。还似篱落孤山,嫩寒清晓,只欠香沾袖。淡伫轻盈,谁付与、弄粉调朱纤手。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松篁佳韵,倩君添做三友。

    12、念奴娇·梅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尝记宝_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13、水龙吟词,为赋水龙吟。芗林侍郎向公告老所居,高宗皇帝御书所赐名也,与盘园相并云。断崖千丈孤松,挂冠更在松高处。*生袖手,故应休矣,功名良苦。笑指儿曹,人间醉梦,莫嗔惊妆。问黄金余几,旁人欲说,田园计、君推去。叹息芗林旧隐,对先生、竹窗松户。一花一草,一觞一咏,风流杖屦。野马尘埃,扶摇下视,苍然如许。恨当年、九老图中,忘却画、盘园路。

    14、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上林高选,匆匆又换,紫云衣润。几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白发怜君,儒冠曾误,*生官冷。算风流未灭,年年醉里,把花枝问。

    15、水龙吟·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补陀大士虚空,翠岩谁记飞来处。蜂房万点,似穿如碍,玲珑窗户。石髓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竟茫茫未晓,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16、水龙吟·题瓢泉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17、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 - 句子

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 - 语录

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 - 说说

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 - 名言

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 - 诗词

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 - 祝福

关于鹧鸪的古诗辛弃疾 - 心语

推荐词条

格言杂志官网 关于奋斗的格言 关于理想的格言 咏物格言 读书有关的格言 女人格言 工作格言经典语录 格言杂志投稿 教师格言幼儿园 二字格言 幼儿老师格言 搞笑格言 教室格言 奥林匹克运动会格言 高考励志格言 四字格言励志 坚持格言 设计师格言 关于坚持的格言 好的格言 警世格言 最喜欢的格言 劝学格言 小学教师格言 舞蹈格言 创业格言 医学格言 友情的格言 创新格言 美术格言 中国格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