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误入的古诗 >

关于误入的古诗

关于关于误入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误入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误入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误入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误入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误入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误入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误入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误入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误入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误入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误入白堂虎的读后感

  • 在读到《传》第六回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的林冲误入白虎堂被抓时不禁有些为心痛。

    林冲的遭遇应是让人怜惜的、同情的,可也是让人气愤的,气他的一直抱有幻想,愤他的一味忍让、不知进退。

    想第一回的教头王进是何等聪明,心知惹高俅不起,在高俅手下再干下去必会遭其暗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身为王进同事的林冲对王进的事不可能不知道。

    可悲的是,林冲看不穿,只是一味地忍气吞声、自欺欺人。

    第一次,高俅养子高衙内意欲调戏林冲的妻子,被林冲抓住,林冲看在高俅面上,饶了高衙内一次,已过宽容。

    自那时起,林冲就应该防备高衙内等人再起歹心,可他没有,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次没发生什么事,高衙内便再不会来打他妻子的主意了。

    可天不遂人愿,林冲的忍让换来的不是天下太*,而是再一次的算计。

    第二次,高衙内利用陆谦将林冲的妻子骗到了陆谦的家中意图**时,林冲又再次及时赶来,书中写到“林冲见说,······跑到陆虞候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

    只听得娘子叫道:”清*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子关在这里

    “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可怜见救俺

    便是铁石人,也告得回转

    “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

    开门

    “那妇人听得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

    ······林冲上得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

    “娘子道:”不曾。

    “······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也不见了;却回来他门前等了一晚,不见回家,林冲自归。

    ”可是这次书中对林冲表现的描写却是让人沉思玩味的,首先,林冲赶往陆谦家之前,已知妻子已被高衙内骗到了陆谦家,危险非常。

    在赶到陆谦家后不是施展自己的功夫把门踹开,去抓住高衙内痛打一顿,而是老老实实地等在门外,喊自己的妻子来开门,这是为什么

    之前那个焦急赶往陆谦家的林冲怎么突然这么冷静了

    往坏处想,假使此时林冲妻子正被高衙内抓住**,无法来开门时,林冲是否会一直等下去

    其次,林冲上得楼来找高衙内,高衙内只是刚刚爬墙逃走,以一个正常男人的思维必然会是追上这个流氓无赖痛打一顿,而且以林冲的武功来说的话,追上高衙内不是一件难事,可他并没有要去追高衙内的意思,只是象征性地问妻子“是否被玷污”,表示了一下关心。

    这又是为什么

    难道说:他追不追高衙内的底线就是高衙内是否玷污了他的妻子吗

    再次,他得知陆谦也参与了此事后,便把愤怒迁移到了陆谦身上,欲杀陆谦而后快。

    让人明白了,原来林冲也是很愤怒的、也是敢**的,可是他对高衙内的恨是否应该比对陆谦更深一些吧

    他为什么没有想过去杀高衙内解恨呢

    我想他应该不是没有想过,他不是不想,恐怕多半是不敢,因为他心里在怕

    至于怕什么,我想大家应该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事情已经闹到了这样的田地,再想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已经不可能了。

    摆在林冲面前的选择也已经不多了:要么惹不起躲得起,辞去教头职务,离开东京这个是非之地;要么报了仇躲灾避祸,远走他乡;要么老老实实将自己妻子拱手送人,自己继续龟缩着过日子。

    这几条路路冲都没有选,仍旧是一味地抱着幻想,认为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我这个受害者不再追究也就算了,你们只要不再找我麻烦,大家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下去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他已经成为那些人欲望横行的绊脚石,不除掉你林冲,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况且那些人的势力是如此之强。

    林冲的悲惨命运在林冲第二次救回妻子时已经注定,本来还有改变的可能,可是林冲一直在自己的幻想中自欺欺人,不愿去选择面对罢了。

    可叹啊,好汉林冲

    看林家娘子,派人卖刀给林冲,高又指使到林冲处,声言高要看宝刀,把林冲骗进商议军事机密的白虎节堂,以擅闯军事禁地的罪名将林冲刺配沧州。

    却说那见智深好杖法,心下欢喜,喝采道:“师父端的非凡,使得好器械

    ”两人厮见了,谈些拳脚枪棒,互相敬重。

    原来这两人都是好汉,不拘那俗法虚礼,便在菜园中互道年庚,结为兄弟。

    却是林冲长了数月,智深推金山、倒玉柱,上前拜了八拜,众泼皮俱来道贺。

      林冲不意识得了个豪杰兄弟,也自欢喜。

    当下就着那一干肥鹅果蔬,把酒闲话。

      才饮得两杯,只见女使锦儿,急急慌慌,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苦也

    官人且休饮

    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   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

    ”   锦儿道:“正在五岳下来,却撞见个模样的后生,把娘子拦住了,再不肯放

    ”   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贤弟,休怪,休怪。

    ”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帮闲狗腿,俱着校尉常服,拿了猎枪,洋号,庭棍一应物事,牵了一头西夷狼犬,都立在一辆奔驰车边,一个年少的后生身着洋装,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只往车内按,口内道:“你且进车去,和你说话。

[阅读全文]...
  • 误入百虎堂读后感

  • 感言,经典
  • 水浒传豹子头误入*堂读后感200字,朋友们帮忙 急急急急

      在读到《传》第六回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堂’中的林冲误入*堂被抓时不禁有些为心痛。

      林冲的遭遇应是让人怜惜的、同情的,可也是让人气愤的,气他的一直抱有幻想,愤他的一味忍让、不知进退。

      想第一回的教头王进是何等聪明,心知惹高俅不起,在高俅手下再干下去必会遭其暗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身为王进同事的林冲对王进的事不可能不知道。

      可悲的是,林冲看*,只是一味地忍气吞声、自欺欺人。

      第一次,高俅养子高衙内意欲调戏林冲的妻子,被林冲抓住,林冲看在高俅面上,饶了高衙内一次,已过宽容。

      自那时起,林冲就应该防备高衙内等人再起歹心,可他没有,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次没发生什么事,高衙内便再不会来打他妻子的主意了。

      可天不遂人愿,林冲的忍让换来的不是天下太*,而是再一次的算计。

      第二次,高衙内利用陆谦将林冲的妻子骗到了陆谦的家中意图*时,林冲又再次及时赶来,书中写到“林冲见说,······跑到陆虞候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

      只听得娘子叫道:”清*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子关在这里

      “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可怜见救俺

      便是铁石人,也告得回转

      “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

      开门

      “那妇人听得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

      ······林冲上得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

      “娘子道:”不曾。

      “······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也不见了;却回来他门前等了一晚,不见回家,林冲自归。

      ”可是这次书中对林冲表现的描写却是让人沉思玩味的,首先,林冲赶往陆谦家之前,已知妻子已被高衙内骗到了陆谦家,危险非常。

      在赶到陆谦家后不是施展自己的功夫把门踹开,去抓住高衙内痛打一顿,而是老老实实地等在门外,喊自己的妻子来开门,这是为什么

      之前那个焦急赶往陆谦家的林冲怎么突然这么冷静了

      往坏处想,假使此时林冲妻子正被高衙内抓住*,无法来开门时,林冲是否会一直等下去

      其次,林冲上得楼来找高衙内,高衙内只是刚刚爬墙逃走,以一个正常男人的思维必然会是追上这个流氓无赖痛打一顿,而且以林冲的武功来说的话,追上高衙内不是一件难事,可他并没有要去追高衙内的意思,只是象征性地问妻子“是否被玷污”,表示了一下关心。

      这又是为什么

      难道说:他追不追高衙内的底线就是高衙内是否玷污了他的妻子吗

      再次,他得知陆谦也参与了此事后,便把愤怒迁移到了陆谦身上,欲杀陆谦而后快。

      让人明白了,原来林冲也是很愤怒的、也是敢*的,可是他对高衙内的恨是否应该比对陆谦更深一些吧

      他为什么没有想过去杀高衙内解恨呢

      我想他应该不是没有想过,他不是不想,恐怕多半是不敢,因为他心里在怕

      至于怕什么,我想大家应该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事情已经闹到了这样的田地,再想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已经不可能了。

      摆在林冲面前的选择也已经不多了:要么惹不起躲得起,辞去教头职务,离开东京这个是非之地;要么报了仇躲灾避祸,远走他乡;要么老老实实将自己妻子拱手送人,自己继续龟缩着过日子。

      这几条路路冲都没有选,仍旧是一味地抱着幻想,认为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我这个受害者不再追究也就算了,你们只要不再找我麻烦,大家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下去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他已经成为那些人欲望横行的绊脚石,不除掉你林冲,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况且那些人的势力是如此之强。

      林冲的悲惨命运在林冲第二次救回妻子时已经注定,本来还有改变的可能,可是林冲一直在自己的幻想中自欺欺人,不愿去选择面对罢了。

      可叹啊,好汉林冲《*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堂》读后感

      读《水许传》第七回、*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堂,*为人们除去老鸦巢,力大无比。

      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从一件事上,看的出鲁智深性格豪爽,乐于助人的品德,为以后鲁智深人物性格刻化给读者深深印象。

      林冲本是一位堂堂正正报效朝廷的好教头,没想到*他的娘子受屈辱,反映当时社会治混乱,更深层揭示*在手的人,内心是那么脏弃,假借卖刀设下圈套。

      达到商太尉目地。

      逼得林冲走上深山之路,直教农夫背上漆心号,渔父舟中插认旗。林教头误入*堂读后感五十字

      看林家娘子,派人卖刀给林冲,高又指使到林冲处,声言高要看宝刀,把林冲骗进商议军事机密的*节堂,以擅闯军事禁地的罪名将林冲刺配沧州。

      却说那见智深好杖法,心下欢喜,喝采道:“师父端的非凡,使得好器械

      ”两人厮见了,谈些拳脚枪棒,互相敬重。

      原来这两人都是好汉,不拘那俗法虚礼,便在菜园中互道年庚,结为兄弟。

      却是林冲长了数月,智深推金山、倒玉柱,上前拜了八拜,众泼皮俱来道贺。

      林冲不意识得了个豪杰兄弟,也自欢喜。

      当下就着那一干肥鹅果蔬,把酒闲话。

      才饮得两杯,只见女使锦儿,急急慌慌,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苦也

[阅读全文]...
  • 误入藕花深处

  • ——读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如梦令》。词意中用回忆式的写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幅醉酒暮归的湖光山*,显出活泼欢快而又充满惊慌失措的窘态。

      这阕小令所作的具体时间,现已无从可考。但从词首冠以“常记”这二字来看,已经开门见山地为我们表明,词意中所描述的情景绝非当时,在“记”字暗含的时间跨度里,那些当年的景象是否已时过境迁了呢?是否当年的繁华葱茏还依然如故呢?是否在这段时间跨度里所谓朝花夕拾还依然芬芳?在此,先按下不表。

      我们先跟随李清照“记”的幽径,踏莎逆行,重回她当年惹起“记”的场景:但见临水亭台,清幽小溪,一览山清水秀,天地共色,时辰渐是斜阳晚照、落日黄昏。这一番景象的描写,映衬出作者衣食无忧、安乐祥和的生活状况。如此雍容闲懒,得以让才女兴致高昂,安逸地饮酒取乐,在杯觞交错的恍惚中,任由时间抛度,碌碌为而悠哉。这是一种恬淡的真实生活写实,尽管只有“溪亭日暮,沉醉”寥寥数语,却把当时的情形简约地勾勒出来,让人对作者的现实生活充满绮丽的遐想——她一定是家道殷实的,并且很懂得调理生活的情趣,得乐乐而必乐乐,用现在的话来说,当年的李清照定是一位“贵妇人”。

      如果将小令中的第三句“兴尽晚回舟”置于第二句之处,我们可以这样去解读:回忆起当年在小溪的亭子内饮酒赏景,让斜阳扶醉,兴趣酣浓,时间已到了天色将黑时刻,才恋恋不舍地登船准备回家。在这里,“溪亭日暮”与“兴尽晚回舟”两句所营造出的景致是傍晚时分,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还可以目及溪亭周遭的物象以及船儿的泊靠口。这两句词意,同时也制造了两个悬念:一、李清照在这一天是与何人一起在亭子里喝酒?他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推杯把盏直到天黑了都还意犹未尽呢?二、如果没有人陪着她喝酒,那么她一个人竟然有如此雅兴,携带酒食撑船去溪亭中独醉?千百年来,多少解词人都把这阕小令解读为当年李清照悠闲自在、无忧无虑,却又调皮贪玩任性、显得活泼可爱的生活原貌。如果这两个悬念成立,那么当时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还是继续寻着李清照的“记”字再次步入词令中。上面已经提到,如果将词中的第三句“兴尽晚回舟”与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撇开词牌格律定式而互换顺序,再结合整阕词意所描写,我们就会顺理成章地发现这样一条线索——在溪亭中喝酒到天黑时候,才想起该回家了,可是此时人已经酩酊大醉,加上天色已昏暗,模糊了水道,竟然误打误撞地将船儿划进了布满水蕖的困境,慌乱之中已经辨不清方向,焦急万分(Meiwen.com.cn),胡乱摆渡,惊得已经栖息在蕖塘中的水鸟扑棱棱四处飞散。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而又狼狈的画面:水中是惊慌失措的人儿摇着船,天上是惊慌失措被吓飞的水鸟,非是风生水起,却也桌拍鸟惊。

      李清照系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爱女,其父廉洁清正,嫉恶如仇,在修身养性齐家治天下诸多方面都颇有成效,在官场中虽得罪不少人,却也能安身立命,让家道殷实而充满书香。李清照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上优裕富足,学识上耳濡目染雅气,自小就才华横溢。待长到十八岁的时候,李清照嫁给了长自己三岁的太学士、金石名家赵明诚。赵家也系当时的名门望族,经济状况及才学都与李家门当户对。李、赵成婚之后,夫唱妇随,将*生精力和情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金石诗词名画收藏、研究之中,小俩口恩恩*、心安理得,以学识互补雅趣,一时传为佳话。

      李清照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还可以从她的另一阕《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得到旁证——“浓睡不消残酒”,何等的灯红酒绿、慵懒不知愁;“试问卷帘人”,自当是有佣人伺候、凡事无须亲劳;“却道海棠依旧”,每日观花赏草、逸散悠闲无所事事;“应是绿肥红瘦”,且任时光如水、色彩缤纷而雍容知足……如此这般的贵妇生活,可见当时的李清照才、财并茂,色、荣双兼,好不羡煞古今人。

      然而,星移斗转,世事难料,对于李清照来说,好日子也忒短暂了一些。先是她与赵明诚成婚的第二年,其父卷入朝廷新旧朋党之争,被罢官免职,随即事态发展殃及池鱼,李清照也受到牵连,造成家道中落。其次因为李清照不能生育,与丈夫赵明诚的感情出现危机,赵开始有了在外偷腥的劣迹,夫妻俩经常发生争吵,反目成恨。最致命的一个原因,则是金兵大举入侵宋朝,战乱四起,社稷岌岌可危,赵、李二人颠沛流离、疲于奔命,二人辛辛苦苦积攒的家私及文物大量散落,损失惨重,赵明诚也在逃难途中染病身卒。这对于李清照来说,不啻为一个“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的大逆转,从一个贵妇人沦落为家国怨妇,竟在短短三、五年之间。之后,四十多岁的李清照更是晚景凄清,再嫁恶人张汝舟,这张对李清照没有半分恩情,他娶李清照的目的,不过是觊觎她辗转艰辛还残存保留下来的已为数不多的金石书画藏品。至此,李清照反差强烈的人生几乎走到尽头,尽管史考她活到71岁才辞世,但这些经历对她身心造成的重创和伤痛,却是永难弥合的。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小令中最后短短的十六个字,非常惊人地巧合了李清照从父亲卷入朋党之争时起,到她走完整个人生的凄凉写实。在这十六个字里,词人笔锋陡转,墨蘸愁汁,完全颠覆了“兴尽晚回舟”句段前三句的雍容闲散写实风格,虽然整阕词令写到结束时都还是以欢快的节奏在进行,但是第四句以一个“误”字落墨布景,似含万千哀愁与愤懑,把笔触从“常记”中拖回到现实中来,也唯有现实的“藕花深处”困住了词人真实的生活况境,她才无奈地“争渡争渡”。但是,在那种家国情仇、大厦将倾的无情现实里,她的“争渡”除了卑微地只是“惊起一滩鸥鹭”之外,其结局不过是“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可见,词人陷在这样的“误入”里,徒劳的焦急、无望地“争渡”、悲情地“惊起”等等情绪及肢体语言的表现,都强烈地反衬出与前面“常记”中花天酒地生活的大相径庭。

[阅读全文]...
  • 误入歧途的名人名言82条

  • 名人名言,名人,语录
  • 1.美丽只有同谦虚结合在一起 ,才配称美丽 。没有谦虚的美丽 ,不是美丽 ,顶多只能是好看 。

    2.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3.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生活只有在*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幼稚是会成长,会成熟的。只要不衰老,腐败,就好。——鲁迅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4.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5.在选择别人时,也要让别要想选择自己,在考验别人时,也要让别人考验自己。

    6.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制力,便可能误入歧途,导致一生的遗憾。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8.在面临诱惑的漩涡时,自制力就是你的中流砥柱。

    9.立志在坚不欲说,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10.父爱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时,照亮我的行程。

    11.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歌德

    12.风雨是流浪者的伙伴,而天地就是流浪者的家。

    13.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5.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16.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7.父爱是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然而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18.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19.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泰伦提乌斯

    20.我比别人知道得多,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21.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22.命运与时势紧紧相连。善于审时度势,努力发掘自己,就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23.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拿破仑

    24.一个人的历史有长有短。有人醉生梦死。在历史的胶卷上,没留下任何痕迹。有人一生虽是那样短暂,却光华四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25.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26.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叔本华

    27.回忆也许能给人以力量,但一个人不能光靠回忆来生活。

    2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9.荣誉之花,是用理想的金钱和闪光的汗珠缀成。

    30.读书是学*,使用也是学*,而且是更重要的学*。——*

    31.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3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33.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34.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35.也许当自制力从你的心中崛起时,就将远离往日的欢乐;但请你相信,自制力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36.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爱迪生

    37.缔造人生丰收的金秋,每滴汗珠都是充满生命力的种子。

    38.只有干涸的井,没有断流的江河中。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爱不爱运动。

    39.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阅读全文]...
  • 误入小雷音读后感600字

  • 经典
  • 误入小雷音的读后感,怎么写?

    误入小雷音的读后感「西游记」,由著名女导演杨洁执导,把这一段「小雷音」拍得无懈可击,是全集最精彩的一段,那又胖又大的螺发金身如来佛祖,笑容可 掬,周围五百罗汉,姿态各别,栩栩如生,庄严岸然,看到唐僧师徒在墀下跪伏下拜,众佛就都嘻嘻偷笑,掩嘴挤眼,十分滑稽,等到唐僧爬起,众佛罗汉立即恢复 道貌岸然,木立不动,唐僧再伏拜,他们又再嘻嘻偷笑,这一段戏,演得活龙活现。

    杨洁女士的导演手法,深获我心,令我佩服,那段妖魔冒充佛菩萨,戏弄唐僧, 却又仍带顽皮童心,写得更胜原著西游记。

    孙悟空可没被骗倒,他掣出金刚棒就打,大喝一声:「呔

    何方妖魔,竟敢冒佛祖菩萨骗我师父

    」那群佛祖菩萨立刻现出原形,原来都是妖怪,变化成佛祖菩萨来骗人,当下与悟空大战一场,斗不过悟空,那假佛祖抖出一个巨袋,一阵风,把悟空与唐僧八戒沙僧全都装到袋子去了。

    这段原著十分精彩,杨洁导演的电影更精彩,六小龄童演的孙猴子也唯肖唯妙,比京剧的更妙。

    这套电影,唯一缺点是特技摄影仍未赶上国际水*,若用今日的电脑拍摄,好来坞技术,此片就十全十美了。

    历史上真人的玄奘三藏法师,是个饱学大智大慧的人,并不如西游记原作或电影塑造 的昏庸愚眛,又爱听猪八戒的谗言,又食古不化,又固执,冥顽不灵,蠢到无药可医。

    一代高僧,竟被小说形容如此,真是可叹

    世俗无人知道玄奘取经译经推广唯 识学之伟大贡献,只知他是一个老顽固和尚专门欺负孙悟空,每次被妖魔捉去,都全靠悟空救回。

    孙悟空常被猪八戒谗言中伤。

    西游记是一本伟大文学作品,但是书 中的人物全属虚构,并非历史上真人,不料唐僧却以此书而传名,大改形象,真实的唐僧却被埋没了。

    “误入小雷音”是西游记内极富哲理与佛理的一段故事,进“雷音寺”拜佛,和悟空、八戒、一被合在金铙之内,上天请来星神,用角沿铙缝钻入,救出悟空。

    悟空打碎金铙,老妖忙用搭包将众神尽皆装入。

    夜半,悟空放去师父,。

    那妖怪追出,又装去师徒与众神。

    悟空走脱,去请武当山来搭救。

    历史上真人的法师,是个饱学大智大慧的人,并不如西游记原作或电影塑造的昏庸愚眛,又爱听的谗言,又食古不化,又固执,冥顽不灵,蠢到无药可医。

    一代高僧,竟被小说形容如此,真是可叹

    西游记并非纯属佛教,其中是佛教与道教参半,作者显然是佛与道都兼学,才写出如此深入浅出的伟大文学作品。

    值得称道的章节很多,但仍以“误入小雷音”予我印象最深。

    此段故事指出就多鱼目混珠,自古而然,于今为烈

    看看今天,到处都有“小雷音”,成千成万的人群,还信包装,只看外表,哪里认得清楚什么是大雷音小雷音

    又想起多年前郑少秋假扮北帝高坐神座享受供养金钱美馔,噱天噱地,那段戏也是令人激赏捧腹大笑的,之中,多少人在扮佛扮神,扮北帝君,满盆满馔,又多少人在盲目崇拜

    黄眉原本是东来笑和尚的童子,手使一根由敲磬槌短软狼牙棒。

    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铙、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成精。

    此怪胆大妄为,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孙悟空扣在金铙里。

    又施展人种袋,数次把孙悟空和天兵天将收入袋子。

    紧急关头,东来佛祖笑呵呵踏云而来,教悟空诱使妖怪出洞,弥勒佛变成种瓜叟,让妖魔把悟空变成的西瓜吃进肚子,一时痛苦不已,百般求饶,终治服了黄眉老佛,弥勒佛也趁机收回了人种袋子等宝物。

    来到“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黄眉老佛原本是东来佛祖笑和尚敲磬的童子,手使一根由敲磬槌变成短软狼牙棒。

    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铙、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成精。

    此怪胆大妄为,假上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孙悟空扣在金铙里,唐僧等束手被擒。

    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战,数次把孙悟空和天兵天将收入袋子。

    紧急关头,东来佛祖笑呵呵踏云而来,教悟空诱使妖怪出洞,弥勒佛变成种瓜叟,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让妖魔把悟空变成的西瓜吃进肚子,一时痛苦不已,百般求饶,终治服了黄眉老佛,弥勒佛也趁机收回了人种袋子等宝物。

[阅读全文]...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全诗鉴赏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全诗鉴赏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全诗鉴赏,欢迎阅览。

      【关键词】

      诗词名句,记事,植物花卉,荷花,藕花,乘舟,游赏

      【名句】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出处】

      宋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注】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说明】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更多有关荷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赏析】

      这是一首回忆游赏之作,“常记”句表明追忆往事的时间、地点。“沉醉”句写作者兴致之高,愉悦之至。“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终于到了日暮时分,作者得以畅览溪亭精致,于是驾着小船回家,不料却闯入了荷花深处,结果“惊起一滩鸥鹭”。“误入”句,行文流畅自然,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沉醉忘情心态。“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这里是为了符合格律的要求而用藕花。这两句虽为记事,却勾画出一幅美妙灵动的荷间少女图。田田的荷叶间,点缀着盛放的荷花,忽然一阵骚动,荷叶、荷花都摆动起来,原来是一位少女泛舟闯入,她正胡乱地划动小船寻找归路。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把美景与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年少时的欢乐趣事,让人忍俊不禁,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阅读全文]...
  • 苏轼《入寺》古诗原文

  • 苏轼,诗人
  • 苏轼《入寺》古诗原文

      入寺注释

      【玉堂仙】翰林学士的雅号。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诗:“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明何景明《赤壁图》诗:“黄州逐客玉堂仙,停舟到此悲秋天。”清查慎行《舟过三水邑宰徐君来晤口占赠之》:“谁知花县宰,旧是玉堂仙。”参见“玉堂”。漢【摩尼珠】宝珠。晋法显《佛国记》:“﹝师子国﹞多出珍寳珠璣,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宋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元顾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又若摩尼珠,跃出驪龙湫。”漢

      苏轼简介: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文学成就

      词作

      参见:苏词、诗词一体、以诗为词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文章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王论》批评周*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而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气遂逐渐减弱,例如元祐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交融。

      由于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苏轼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艺术成就

      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绘画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阅读全文]...
  • 李白入朝曲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白
  • 李白入朝曲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入朝曲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入朝曲》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裾烂明星。朝罢沐浴闲,遨游阆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乐恩荣。

      作品赏析

      【注解】:

      宋国人素来不会辨认宝玉,鲁国人连本地人孔夫子都不尊重。

      我笑你呢,薛夫子,你为什么还到这两个地方游说呢?

      众口一致可以黄金消融,珍贵的白璧可向谁人推荐?

      现在梧桐下长满蒺藜,绿竹丛不结佳果。

      叫凤凰宿谁家,吃什么?只好与群鸡混在一起了。

      古有田子方可怜体衰的`老马,天下贫穷之士便投奔其门下。

      *原君家的蛾眉小妾辱笑跛脚人,*原君不予惩罚,他手下的宾客后来全部离他而去。

      后来*原君斩掉美人的首级,三千宾客又迅速回归*原君门下。

      *原君门客毛遂公在楚王面前挺剑陈述厉害,终于使楚国与赵国都生存了下来。

      孟尝君广收三教九流,他之所以能像狡兔三窟,全仗仰门客冯谖的计谋。

      信陵君听从门客侯生之言,终于夺得兵符,救了赵国。

      春申君不听门客朱英之计,终于被李园割去了脑袋,多么愚蠢。

      贤良的春秋四君子,正在黄泉里抚掌而笑呢。

      他们笑什么呢?笑谁呢?笑今人不尊重知识分子。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你静静地去吧,不必愤愤不*。

      现在已经没有古人的好风尚了,沙丘已经没有漂母了,谁肯为韩信一样的王孙供顿饭呢?

      入朝曲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原文: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译文

      江南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

      弯弯的河道中有带着青苔的绿水流过,高峻的山峰中有红楼隐现。

      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盖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

      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注释

      (1)金陵: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称之为“帝王州“。金陵,又称建康、建业,今南京市。

      (2)逶迤:形容水流弯曲。带:环绕。

      (3)迢递:高峻巍峨貌。朱楼:红楼。

      (4)飞甍(蒙):凌空欲飞的屋脊。甍,屋脊。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

      (5)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崔豹《古今注》:“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

      (6)凝笳:舒缓的笳声。翼:送。高盖:高高的车盖。此指高车。

      (7)叠鼓:轻而密的鼓声。华辀(zhōu周):华丽的车辆。

      (8)“献纳”句: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献纳,建言以供采纳。云台,汉宫高台名。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表,臣下向皇帝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阅读全文]...
  • 逢入京使原文、翻译及赏析(岑参古诗)

  • 文学
  • 逢入京使原文、翻译及赏析(岑参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逢入京使原文、翻译及赏析(岑参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 色。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 “万里奉王事,一身 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因 此从道理上讲,他是自愿的,情绪的基调当是昂扬乐观的。只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 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 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

      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 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 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乐])一类的感触 来。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 思,全句说: 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 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 毫的矫揉造作。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

      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自觉长路漫漫,*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入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入字的诗词

  • 入朝曲(一作鼓吹入朝曲)

    李白〔唐代〕

    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裾烂明星。朝罢沐浴闲,遨游阆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乐恩荣。

    风入松 在梓舍决计入山,赋此

    杨玉衔〔清代〕

    归辽老鹤怯长鸣。孤影零丁。缑山惆怅中秋月,逢人漫诉离情。

    争信天涯饮啄,余生分付蓬瀛。

    园林图稿费经营。尘梦今醒。寻巢倦羽幡然去,何堪再问归程。

    尚有閒枝小鸟,两三惜别啼声。

    季秋入城郡入迎鲍王有感

    陈著〔宋代〕

    满城呵道涨黄尘,仪卫森严亚玉宸。幕帟游魂勋阀旧,鼓笳杀气谱家新。西风儿戏知何世,末俗民心只有神。兀坐僧窗增感慨,梁公已矣更谁人。

    赠陆明府入觐时有知推入翰林之议

    张萱〔明代〕

    文星光灿紫薇中,阊阖晴閕瑞气浓。明世木天今有主,熙朝艺苑独称雄。

    灵搜海岳千秋业,绮散云霞一代宗。为问金莲归院后,可能垂梦桂花丛。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诗赠之

    李德裕〔唐代〕

    共怜独鹤青霞姿,瀛洲故山归已迟。仁者焉能效鸷鹗,

    飞舞自合追长离。梧桐迥齐鳷鹊观,烟雨屡拂蛟龙旗。

    鸿雁冲飙去不尽,寒声晚下天泉池。顾我蓬莱静无事,

    玉版宝书藏众瑞。青编尽以汲冢来,科斗皆从鲁室至。

    金门待诏何逍遥,名儒早问张子侨。王褒轶材晚始入,

    宫女已能传洞箫。应令柏台长对户,别来相望独寥寥。

    将入匡山别芳昼二公二首(一作将入庐山别僧)

    贯休〔唐代〕

    喷岚堆黛塞寒碧,窗前古雪如白石。

    临岐约我来不来,若来须拨红霞觅。

    红豆树间滴红雨,恋师不得依师住。

    世情世界愁**,锦绣谷中归舍去。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王起〔唐代〕

    台庭才子来款扉,典校初从天禄归。已惭陋巷回玉趾,

    仍闻细雨沾彩衣。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鲁。直庐相望夜每阑,

    高阁遥临月时吐。昔闻三入承明庐,今来重入中秘书。

    校文复忝丞相属,博物更与张侯居。新冠峨峨不变铁,

    旧泉脉脉犹在渠。忽枉情人吐芳讯,临风不羡潘锦舒。

    忆见青天霞未卷,吟玩瑶华不知晚。自怜岂是风引舟,

    如何渐与蓬山远。

    早发开先入城至中道亲旧约予复还薄晚复自归宗入郡中

    李彭〔宋代〕

    细听㶁㶁水流涧,静看悠悠山放云。涧底游鱼随叶下,岩间独树藉云分。

    残星已发招隐寺,落日愿低耶舍坟。却背孤村入城市,沙边深愧白鸥群。

    八里庄渡淮入黄河水浑不可饮过徐入清河水方澄洁信笔閒记

    周权〔元代〕

    河流汩汩如泾水,浊浪崩腾疾驰驶。一石中胶数斗泥,舟客居民皆饮此。

    黄河不复行故道,下注清淮通海涘。十人度索上一洪,寸寸强弓挽难起。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误入的古诗 - 句子

关于误入的古诗 - 语录

关于误入的古诗 - 说说

关于误入的古诗 - 名言

关于误入的古诗 - 诗词

关于误入的古诗 - 祝福

关于误入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含有脃的古诗 关于15岁的生日古诗文案 诗经里有关夏天的古诗 描写冬天北风和枯树的古诗 形容秋意郁闷的古诗词 含有鼎泰的古诗词 描写紫豆的古诗 古诗中形容房间的词语 我国古代历朝的古诗变化 古诗的微评论 表达梦见思念的古诗 含有胏的古诗 孙女读古诗的视频 教师必背的古诗 古诗词填空做好的关键 关于秋天的古诗文朗读 有关场面描写的两首古诗 含有月亮的思乡类古诗 一九二九年的古诗词 不奢望你陪伴的古诗 江雪是描写雪的古诗词吗 古诗词吟诵配音有关月亮的 古诗无题的反思性目标在线 有卧字的古诗 描写落崖的古诗 笃的古诗词 题临安邸古诗表达的思想 想她的古诗图片 带祆字的古诗大全 静夜思古诗里的一个反义词 赞美蜗牛精神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