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 >

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

关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易水歌古诗

  • 古诗文
  • 易水歌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水歌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易水歌—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

      字词注解:

      1.萧萧:指风声。

      2.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3.兮:语气助词。

      4.壮士:在这里代指荆轲。

      作品翻译: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冠。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作品赏析:

      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纵观全文,很显然,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这首诗语言十分*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人物介绍: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阅读全文]...
  • 渡易水古诗

  • 爱国
  • 渡易水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渡易水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渡易水原文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①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②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宝刀、宝剑。

      ③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④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⑤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⑥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

      昨天夜里,并刀在匣子发出愤懑、郁结的声音,燕赵这一带自古多义士,慷慨悲歌,意气难*。

      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

      赏析

      明末的诗人,生逢异族入侵之时,面临国破家亡的严重威胁,凡有点民族感情的,都该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样下笔成诗,如何抒情达意,却也有高下之分。

      怀古诗不同于咏史诗那样歌咏史实或以诗论史,而是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即所谓“言*旨远”。此诗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可入司空图《诗品》所言“悲概”一类。

      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志由物显,报国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鸣来展现,虽壮怀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论,粗犷叫器。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战刀以锋利著称于世,人们称为“并刀”。它真的“昨夜”铿然有声作“匣中鸣”么?诗人一开章暗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刀剑录》也说,乌孤宝刀“有敌至,必鸣”。*代鉴湖女侠秋瑾也用过这个典故,“昨夜龙泉壁上鸣”。这不明明是借身边佩刀来表达抗敌救国的强烈愿望?“燕赵”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包括河北、山西一带地区。诗题中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荆轲、高渐离这些英雄豪侠!诗人说“悲歌最不*”,意思是:他们热血刚肠,疾恶如仇,面对强敌,敢于拔剑而起,还不是因为心头块垒难*?

      《经世编序》里说,陈子龙“自幼读书,不好章句,喜论当世之故”。年轻时与夏允彝等缔结“畿社”,企图匡救时弊。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中进士,如今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抗敌御侮的决心,匡时济世的夙愿,交织成巨大的精神原动力。今天途经“燕赵”旧地,枨触起荆轲的往事,怎能不使他沸腾起一腔热血,急于投入战斗,效命疆场呢?

      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

      诗人出语犹如悲叹,又绝非无病**,庸人自扰。崇祯以来,后金已先后于1629年(崇祯二年)、1634年(崇祯七年)、1636年(崇祯九年)三次入关犯境,进逼北京郊区,诗人《辽事杂诗》之一的“十载三逢敌骑来”即指此国难。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命运的陈子龙,已经预感到不久将会有国破家亡的惨祸了,“可怜”二字下得正好。

      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为它唱挽歌;可是,诗人为之倡导的大敌当前,敢于英勇赴死的荆轲式英雄主义精神非常值得后来者珍视。

[阅读全文]...
  • 易水歌古诗译文(易水歌诗词鉴赏)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最后两句疑是*伪作)

    高渐离

    我是高渐离,战国时期燕国的一名优秀击筑师,这个优秀是我自封的,但是我也确实够优秀。

    那日我在街上见到了一个剑客,狂放不羁,正在喝酒,我没太在意,开始击筑。

    没想到他居然跟随着拍子唱起了歌,声音沧桑有力。

    我更没想到我和他居然就此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他告诉我,他要去刺秦。

    我怔了怔,问他:“确定要去吗?”

    他点点头,表情异常坚韧。

    我没有说别的,我知道他去意已决,我知道他此去不是为了太子丹,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还有那个为了协助他刺秦而自杀的樊於期。

    他既要走,那作为好兄弟的我,便只有送他一程。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易水畔,我击筑的手有些颤抖,变徵之声响起,他沧桑的声音便又在天地之间开始回荡: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当他失败的消息传回来,我愣了愣。

    后来,秦王一统,开始全国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我不得已,更名换姓做了酒保。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工作很累,但是还好,因为我还能时常听到击筑声,只是这些人击筑的水*太次了。

    我也经常出言:“那筑的声调有些地方好,有些地方不好。”

    这话被主人听了去,就让我去击筑,我想了想,这事不难,就去展示了一下身手,结果不必多说,技惊四座。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我当时击筑的时候,手是很稳的,但是内心却乱了,像这样东躲*的日子好像无穷无尽,我下定了决心,取出了自己的筑和衣服,更改了装扮,重新来到宾客面前,我知道我要面对的是什么,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果然,我击筑的名声很快传了出去,始皇帝要召见我,有人告诉了他我的名字——高渐离。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我以为他会杀我,但是他没有,他还是比较怜惜我击筑的才能,如果他不是杀伐果断、灭我家国的一代君王,而是一个像荆轲一样的侠客,我想,我跟他没准也会成为莫逆之交。

    但很可惜,他不是。

    他让人熏瞎了我的眼睛,使我在他身边击筑,我渐渐地离他越来越*,他不知道我接*他的目的,但我没忘。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之。】

    我知道他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我知道天下应该由这样的一个君主来治理,但是他毕竟杀了我最好的兄弟。

    终于,我把筑中灌满了铅,举起筑扑向了他,那一刻我已经知道这事不会成功,毕竟我已经是个瞎子了。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

    但是我不后悔,因为那一刻,我脑海中仍然回荡着六年前易水河畔那个苍茫的歌声。

    其实关于易水歌的记载并不多,我翻阅自己手头的资料,也只有《战国策·燕策三》和《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两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对于“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这两句,疑是*伪作。

    不过我还是把这两句收录了进来,如果确系是*伪作,我依然觉得不是狗尾续貂,我甚至觉得,如果伪作这两句的人当时告诉了荆轲,荆轲也一定会大声唱出来。

    而且,也一定会让高渐离记住。

    这首诗歌仅两句,乍一看,并不难懂;但细细品味,却余音绕梁,正气凛然,且颇有艺术功底。

    全诗仿拟《诗经》中“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第一句以西风易水起兴,进而引出勇士的壮志情怀,也难怪《史记》记载“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在写这篇易水歌介绍的时候,本来想以荆轲作为第一人称来写,但是想了想还是用了高渐离。

    荆轲受太子丹恩赐,本身就有一种侠义的气息在,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了高渐离。

    他没有出现在太子丹的阴谋里,甚至,他只是在荆轲刺秦的时候去送别击了筑。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人物,不论是曹陌、专诸、豫让、聂政乃至于荆轲,这些刺客后面都站着一个*,唯独高渐离没有。

    所以,把在本次诗歌介绍的主人公给了高渐离。

    因为,时至今日,我都不清楚他到底为什么冒那么大的风险去刺杀秦始皇,也许只是士为知己者死,也许……

    谁知道呢。

    谁又在乎呢?

    燕赵自古多悲歌猛士,他们何曾在乎过?

[阅读全文]...
  • 易水送别古诗注释翻译(易水送别翻译及赏析)

  • 送别
  •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既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阅读全文]...
  • 于易水送别古诗译文(易水送别的注释和译文)

  • 送别
  • 骆宾王画像

    今天要讲的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于易水送人》。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跟亲人朋友告别时写的诗。题目里的易水,是古时候一条河流的名字。于易水送人,就是在易水河边送别。

    我们先来读一遍这首诗,看看诗人骆宾王是怎么跟朋友告别的。

    于易水送人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骆宾王在易水河边送朋友离开,他想起当年,勇士荆轲和燕国的太子丹也曾经在这里告别。当时荆轲非常激动,诗人用了一个词“怒发冲冠”,意思是头发竖起来顶着帽子,形容一个人非常愤怒、情绪激动。回忆完这件事情,诗人很感慨,他接着写“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意思是,当年在这里告别的人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今天的易水河还跟当时一样冷冰冰的。

    讲到这里,问题来了。骆宾王不是在易水河边送朋友吗,他怎么光想别人的事,一句跟朋友告别的话都没写呢? 别急,听完这首诗背后“荆轲刺秦”的故事,你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战国时期,秦国的国王嬴政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到处攻打别的国家,眼看就要打到燕国了。燕国的太子名字叫做“丹”,丹知道自己打不过秦国的军队,心里非常着急,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派一位勇士去教训教训秦王,给他点颜色看看,逼秦王把抢到的地盘都还回去,不许再攻打别的国家。

    可是,到哪里去寻找这样一位勇士呢?这时候,有人给丹推荐了一个名叫荆轲的人。荆轲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刺客,是个武林高手。

    听说太子丹要派自己去收拾秦王,荆轲想了想说:“哎呀,想到秦王身边可不容易,保护他的人那么多,我得先想办法取得他的信任,这样才能接*他。”

    为了得到秦王的信任,荆轲准备了两件礼物,一个是燕国的地图,还有一个是秦王正在抓捕的樊於期将军的人头。荆轲要带着这两样东西,假装去给秦王送礼,这样就有机会靠*他了。

    光有礼物不够,还需要一件能藏起来不被别人发现的武器,不然赤手空拳地怎么吓唬秦王。于是太子丹找到了天下最锋利的刀送给荆轲,这把刀很小,可以藏在地图里。礼物有了,武器也有了,太子丹还给荆轲派了一位名叫秦舞阳的助手,帮他拿拿东西、打打架什么的。

    到了出发那天,太子丹带人在易水河边给勇士荆轲送行。送行的人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这是跟死者告别时才有的礼仪。为什么穿成这样呢?因为荆轲要做的事情非常危险,很可能会牺牲生命,大家在这里永别,见最后一面。

    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演奏了非常悲伤的乐曲,荆轲跟着曲子唱起歌来,他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意思是,大风把易水河吹得寒冷无比,我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场送行的人听了荆轲的歌心里既难过又感动。荆轲在人们眼里是一个大英雄,明知道有危险却依然勇敢地去面对。人们盼望荆轲能完成任务,也希望荆轲能安全回来。

    就这样,勇士荆轲在易水河边告别朋友,踏上了去秦国的道路。秦王嬴政听说荆轲和秦舞阳带着礼物来到秦国,非常高兴,同意跟他们见面。

    宫殿里,荆轲和秦舞阳捧着给秦王的礼物站在台阶下,这时候他们离秦王已经很*了,只要再*一点就能完成任务。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秦舞阳紧张起来,他被秦王的威严和身旁的士兵吓得浑身发抖,再这么抖下去,秦王会起疑心的。

    聪明的荆轲赶紧把地图从秦舞阳手里拿过来,对秦王说:“大王别见怪,请您原谅这个人,他没见过什么世面,胆子太小啦!”

    秦王想了想,说:“算了,本王不跟他一般见识,你代替他把地图拿给我看吧。”

    荆轲捧着地图,一步一步靠*秦王,在秦王面前慢慢把地图展开,突然,他趁秦王不注意,“嗖”一下把藏在地图里的刀子*向秦王刺去,秦王吓得赶紧跑到柱子后面躲起来。俩人一个跑一个追,眼看荆轲就要抓到秦王了,这时候旁边的医生为了救秦王,朝荆轲扔来一个包裹,荆轲伸手一挡,脚步慢了下来,被秦王一剑刺中,倒在地上。

    故事的最后,勇士荆轲没能完成任务,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再也没能回到燕国。虽然失败了,但是荆轲勇敢的精神一直被人们称赞,荆轲刺秦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好了,故事讲完了。想一想我之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骆宾王在这首送别诗里,一句告别的话都没写呢?

    虽然骆宾王没写什么告别的话,但是他通过这首诗把我们带回了易水河边,带到了当年荆轲和朋友们告别的地方。诗人的心情和当年的荆轲是一样的,既有对朋友的不舍,也有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这样的告别方式,比直接写出送别的话更有力量。

    诗人的感情,你体会到了吗?

[阅读全文]...
  • 陈子龙:渡易水

  •   《渡易水》

      作者: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1、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2、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着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宝刀、宝剑。

      3、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4、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5、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6、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翻译:

      昨天夜里,

      并刀在匣子发出愤懑、郁结的声音,

      燕赵这一带自古多义士,

      慷慨悲歌,意气难*。

      易水慢慢地流着,

      天青草绿,河山依旧,

      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

      来为他送行呢?

      赏析:

      明末的诗人,生逢异族入侵之时,面临国破家亡的严重威胁,凡有点民族感情的,都该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样下笔成诗,如何抒情达意,却也有高下之分。

      怀古诗不同于咏史诗那样歌咏史实或以诗论史,而是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即所谓“言*旨远”。此诗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可入司空图《诗品》所言“悲概”一类。

      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志由物显,报国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鸣来展现,虽壮怀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论,粗犷叫器。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战刀以锋利着称于世,人们称为“并刀”。它真的“昨夜”铿然有声作“匣中鸣”么?诗人一开章暗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刀剑录》也说,乌孤宝刀“有敌至,必鸣”。*代鉴湖女侠秋瑾也用过这个典故,“昨夜龙泉壁上鸣”。这不明明是借身边佩刀来表达抗敌救国的强烈愿望?“燕赵”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包括河北、山西一带地区。诗题中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荆轲、高渐离这些英雄豪侠!诗人说“悲歌最不*”,意思是:他们热血刚肠,疾恶如仇,面对强敌,敢于拔剑而起,还不是因为心头块垒难*?

      《经世编序》里说,陈子龙“自幼读书,不好章句,喜论当世之故”。年轻时与夏允彝等缔结“畿社”,企图匡救时弊。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中进士,如今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抗敌御侮的决心,匡时济世的夙愿,交织成巨大的精神原动力。今天途经“燕赵”旧地,枨触起荆轲的往事,怎能不使他沸腾起一腔热血,急于投入战斗,效命疆场呢?

      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

      诗人出语犹如悲叹,又绝非无病*,庸人自扰。崇祯以来,后金已先后于1629年(崇祯二年)、1634年(崇祯七年)、1636年(崇祯九年)三次入关犯境,进逼北京郊区,诗人《辽事杂诗》之一的“十载三逢敌骑来”即指此国难。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命运的陈子龙,已经预感到不久将会有国破家亡的惨祸了,“可怜”二字下得正好。

      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为它唱挽歌;可是,诗人为之倡导的大敌当前,敢于英勇赴死的荆轲式英雄主义精神非常值得后来者珍视。

[阅读全文]...
  • 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

  • 山水,经典
  •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4、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5、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6、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7、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8、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0、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12、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14、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5、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6、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17、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三首》

    18、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9、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20、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21、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2、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陈与义《登岳阳楼》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5、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26、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9、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0、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苏轼《后赤壁赋》

    31、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2、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3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34、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5、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李华《吊古战场文》

    36、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张蠙《登单于台》

    37、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8、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4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4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4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44、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4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46、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阅读全文]...
  • 描写水的诗句古诗

  •   临水不敢照,恐惊*昔颜。——马戴《落日怅望》

      水驿江程去路长。——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王昌龄《送郭司仓》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钱起《送僧归日本》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李益《宫怨》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林逋《咏秋江》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厉鹗《晓至湖上》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王安石《江上》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杜牧《齐安郡晚秋》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陈文述《夏日杂诗》

      人家临水有无间。——薛时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欧阳修《晚泊岳阳》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秦湛《卜算子·春情》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齐己《剑客》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寒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汤显祖《江宿》

      春江暖涨桃花水。——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李白《赠钱征君少阳》

      绿水悠悠天杳杳。——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声。——崔道融《西施滩》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辘辘车声如水去。——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偓《草书屏风》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雍陶《天津桥望春》

      小溪清水*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徐玑《秋行》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李白《行路难·其三》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王士祯《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暮霞照水,水边无数木芙蓉。——赵昂《婆罗门引·暮霞照水》

      一桌碧涛春水路。——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杜甫《悲陈陶》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午日观竞渡》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赵孟俯《岳鄂王墓》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杨万里《三江小渡》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阅读全文]...
  • 关于水的诗句古诗

  •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沈约《咏湖中雁》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韦应物《夏花明》

      瞥然飞过水秋千。——张炎《阮郎归·有怀北游》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何逊《边城思》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李白《公无渡河》

      落花流水仍依旧。——王雱《倦寻芳慢·露曦向晚》

      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试新妆才了,炷沈水香球。——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杜甫《柏学士茅屋》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桌。——王昌龄《送任五之桂林》

      水边珠翠香成阵。——钟过《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醾信》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杨广《纪辽东二首》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张籍《征妇怨》

      拍堤春水蘸垂杨。——严仁《醉桃源·春景》

      水精宫殿五云飞。——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李白《渌水曲》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李白《丁督护歌》

      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齐己《苦寒行》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李白《大堤曲》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

      瞿塘水阔舟难渡。——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竹根流水带溪云。——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阴铿《渡青草湖》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厉鹗《晓至湖上》

      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温庭筠《春洲曲》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

      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汪遵《西河》

      乱山深处水潆回。——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包融《武陵桃源送人》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廖世美《好事*·夕景》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郑燮《淇澳青青水一湾》

      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李珣《菩萨蛮·回塘风起波文细》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桥。——陈维崧《临江仙·寒柳》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卢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辛弃疾《念奴娇·梅》

      轻阴池馆水*桥,一番弄雨花梢。——陈子龙《画堂春·雨中杏花》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李珣《渔歌子·楚山青》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阅读全文]...
  • 白居易山水风光古诗

  • 山水,风光
  •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 - 句子

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 - 语录

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 - 说说

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 - 名言

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 - 诗词

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 - 祝福

关于易水的诗句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有金鱼喻人的古诗吗 秋天的古诗名 搜寻带雨的古诗 雨有关古诗的 望岳杜甫的古诗朗诵 带春夏秋冬的古诗词大全 雨后街头的古诗 比较撩人的古诗 描写专业的古诗词 关于传统节日的书法古诗 凉月有怀的古诗 关于哲学爱情的古诗 关于汝华的古诗词 描写节日的古诗诗意 有关于无私奉献的古诗 庆祝国庆的古诗二首 不在乎今天还是明天的古诗 一首古诗的名言 劝学生多学古诗的简短话 看月亮想父母的古诗 小学生于友谊有关的古诗词 隐晦形容人虚伪的古诗词 小学背的古诗94首 关于清明古诗的知识 古诗词采薇节选的诗意 谁的古诗最经典 最哀怨的十首古诗 形容暗示对方的古诗 层峦尽染的古诗 以牛为主题的古诗诵读微视频 形容合作的七言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