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泊船瓜洲情感相同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和泊船瓜洲情感相同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和泊船瓜洲情感相同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和泊船瓜洲情感相同的古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必须为*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瓜洲》 (宋)王安石 京洲一水间, 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3.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立足点) 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间:要注意读要读一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必须为*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7、隔:间隔。
8、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 9、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huán):回到译文从京口到瓜洲只隔一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明月何时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啊
描写春天美景的是全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地理位置,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水相隔。
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写的也是地理位置,诗人家乡和瓜洲也不过只隔着几重山而已。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江南出现大片的绿色,说明春天已经来了。
第四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诗人在写自己的感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的明月会照着我衣锦还乡,表达了作者已无意仕途,只想过着山林隐士般的悠闲日子。
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体裁】:七言绝句 额。
你到底在问什么啊
晕了
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检查了学生的学*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感悟中学*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中学*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
1.了解王安石的生*,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古诗,请问你们还记得以前学*故事的方法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学*方法1.读(背);2.理解诗意;3.写(画)】
师:学*古诗除了以上3个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反馈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大的改革家”。
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现代作家钱钟书《宋诗选注》: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王安石讲究修辞的有名例子。
现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诗今选》:“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的确很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对于植物的绿化作用,但还不如《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除却春风沙际绿”这个“绿”字。因为在那一句中,春风与绿究竟是两样东西,诗写由于春风,江南岸变绿了。这和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意略同。而这一句则以为非春风能使草水呈现绿色,而是春风本身就是绿的,因此吹到之处,水边沙际 目录无往而非一片绿色了。以春风为有色而且可染,是诗人功参造化处。
现代诗人臧克家《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这“绿”字,在视觉上是给人以色彩鲜明的感觉,在人心上,引起春意无涯的生趣;但我嫌它太显露,限制了春意丰富的内涵,扼杀了读者广阔美丽的想象。如果不用“绿”字而用“到”或“过”,反觉含蓄有味些。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复出还政的时候。他希望能施展自已抱负,应是喜,“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皇恩浩荡。
但中国人,尽管外出得何等*厚禄,但家乡之情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
正如孔子所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一,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仲尼弟子列傳。子貢傳。)
所以王安石此去不管前程如何,到最后还是希望尽快回到家乡,“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眷眷之情所系。在某种条件下,故乡和祖国是有同等意义的。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检查了学生的学*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二、抓住诗眼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却不能还的情感。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古诗距离现在生活时代久远,语意、语法等都有很大变革,且内容少而空洞。常常会出现教师没动力教,学生没兴趣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古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是广的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提出: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巧用推想,不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在理解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教参中也未作重点、难点涉及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难点,我先让学生各自阐明观点,展开辩论,结果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胜负难分。这时,我抓住机遇巧用推想,对学生说:刚才你们的辩论都很精彩,各有各的道理,倒让老师也不知所措了。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我乘胜追击,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白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掌。(掌声不断)
分析:
本来干巴空洞的内容,经同学们这么身临其境的推想,便变得情趣盎然,这一纠缠不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学生将保持这种高昂的情绪,顺利学完此诗,这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推想不仅能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难点迎刃而解,还能体会诗歌主旨,升华主题。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古诗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古诗的能力。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时代在前进,新世纪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发展的人。
泊船瓜洲原诗
大家读过泊船瓜洲这首诗吗?下面小编整理了泊船瓜洲原诗,欢迎大家欣赏!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必须为*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原诗]相关文章:
1.屈原诗词名句
2.泊船瓜洲赏析
泊船瓜洲王安石翻译
《泊船瓜洲》触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做官的无奈,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泊船瓜洲》的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赏析一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赏析二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赏析三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但可望而不可及,看*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赏析四
这首诗作于1075年(熙宁八年)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舟次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沙,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1037年(景佑四年)随父*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在咫尺。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古人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洪迈《多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 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讳言,用绿字描写春风,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觉春好。”丘为《题农父庐舍》:“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温庭筠《敬答李先生》:“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常建的《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都为王安石提供了借鉴,但从表现思想感情的深度来说,上述数例,而“山门”“山”“草”皆可绿,而江南岸的绿却是颇有动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本诗曾获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彦周诗话》)的赞誉。这正是“频改”所致。但这首诗的佳处,并不限于一字之工,当玩赏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体要。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年间进士。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治*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被任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1070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章事,积极推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后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集》。
作品相关
王安石作这首诗时, “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南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八对此有具体的记载: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因为这个记载,也因为后人的广为称道,“绿”字的使用成为*古代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范例。
创作背景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导语: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写诗情景公元1068年,熙宁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着一艘小船行在京口瓜洲的长江水上,回望过去,他的家乡就在几重山以外。诗人看着这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突然对大好的前程意兴阑珊,人还未离去,他就开始想回家了,明月啊,你何时照我回乡?
赏析: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但可望而不可及,看*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必须为*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3.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4.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5.间:根据*仄来认读jiàn四声。
6.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7.绿:吹绿,拂绿。
8.还:回。
赏析/鉴赏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佑四年(1037年)随父王*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讳言,用绿字描写春风,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觉春好。”丘为《题农父庐舍》:“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温庭筠《敬答李先生》:“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常建旳《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都为王安石提供了借鉴,但从表现思想感情旳深度来说,上述数例,而“山门”“山”“草”皆可绿,而江南岸旳绿却是颇有动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旳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旳月色之中,而对钟山旳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泊船瓜洲》诗歌赏析]
和泊船瓜洲情感相同的古诗 和泊船瓜洲相同的情感古诗句 和泊船瓜洲情感相同的古诗句 泊船瓜洲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泊船瓜洲的诗句 泊船瓜洲诗句 泊船瓜洲相*的古诗 泊船瓜洲相思的古诗 《《泊船瓜洲》》的古诗 泊船瓜洲同类的古诗 和泊船瓜洲相思的古诗 泊船瓜洲的名句 泊船瓜洲里的古诗 泊船瓜洲古诗中的泊船 泊船瓜洲古诗的感受 搜泊船瓜洲的古诗 泊船瓜洲的诗句古诗 古诗泊船瓜洲的诗句 泊船瓜洲古诗的诗句 泊船瓜洲诗句意思 泊船瓜洲名句 泊船瓜洲中的名句 泊船瓜洲古诗的ppt 泊船瓜洲的古诗题 古诗泊船瓜洲的歌 泊船瓜洲的古诗配图 泊船瓜洲的这首古诗 与泊船瓜洲有关的古诗 和泊船瓜州的古诗相同 泊船瓜洲古诗的名句
描写春天的诗句:泊船瓜洲翻译 泊船瓜洲诗句意思 《泊船瓜洲》说课设计 《泊船瓜洲》原文及译文 泊船瓜洲诗词赏析 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 泊船瓜洲赏析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的诗歌赏析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诗(泊船瓜洲的诗意和赏析) 泊船瓜洲的古诗意思(泊船瓜洲的意思全解) 泊船瓜洲王安石古诗原文(泊船瓜洲古诗原文赏析) 泊船瓜洲王安石古诗原文(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的诗意以及表达的情感(泊船瓜洲全诗鉴赏)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前一句(泊船瓜洲古诗赏析及翻译) 泊船瓜洲古诗带拼音版大全(古诗泊船瓜洲注音版) 泊船瓜洲王安石_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的诗句 泊船瓜洲的诗意_泊船瓜洲的意思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 《泊船瓜洲》诗歌赏析 《泊船瓜洲》原文及译文 《泊船瓜洲》小学生古诗词鉴赏 《泊船瓜洲》的诗词赏识 描写春天的诗句:泊船瓜洲翻译 泊船瓜洲原诗 泊船瓜洲赏析 泊船瓜洲古诗
壶口瀑布的诗句 含羞草的诗句 赞美古筝的诗句 带陆的诗句 间字开头的诗句 梅香的诗句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 憧憬美好生活的诗句 关于三峡的诗句古诗 形容多情的诗句 带有竹字的诗句 秋色的诗句 彩霞的诗句 吟花的诗句 赞美班主任的诗句 有荷花的诗句 关于不放弃的诗句 春天含苞待放的诗句 早起读书的诗句 少女怀春的诗句 关于欣赏的诗句 扬帆远航的励志诗句 含有丝竹的诗句 期盼美好姻缘的诗句 关于环境的诗句 带城的诗句 形容命中注定的诗句 带林字的诗句好寓意 落红的诗句 形容幸运的诗句 形容倒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