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祭汾阴的古诗 >

祭汾阴的古诗

关于祭汾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祭汾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祭汾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祭汾阴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祭汾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祭汾阴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祭汾阴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祭汾阴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祭汾阴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祭汾阴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祭汾阴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阴天的古诗

  • 阴天
  • 描写阴天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阴天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初到忠州登东楼(白居易)

      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

      林峦少*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

      赖此东楼夕,风月时翛然。

      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

      背春有去雁,上水无来船。

      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

      *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

      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

      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

      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

      2.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戴叔伦)

      谬官辞获免,滥狱会*。远与故人别,龙钟望所言。

      阴天寒不雨,古木夜多猿。老病北归去,馀年学灌园。

      3.流年(韩偓)

      三月伤心仍晦日,一春多病更阴天。

      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

      4.明月棹孤舟/夜行船(黄公绍)

      雁带愁来寒事早。西风把鬓华吹老。猛省中秋,都来几日,先自木樨开了。淰淰轻阴天弄晓。*白地、被花相恼。一枕云闲,半窗秋晓,时有阵香吹到。

      5.雨中作(陆游)

      短鬓白如丝,梅花似旧时。

      掩屏愁入梦,隐几雨催诗。

      病为阴天剧,春缘闰岁迟。

      非关畏车马,衰甚实难支。

      6.六叹(集已载三首)(李涉)

      蓬莱岛边采珠客,西望人寰星汉隔。千重叠浪耸云高,

      万里*沙连月白。海中洞穴寻难极,水底鲛人半相识。

      玄蚌初开影暂明,骊龙欲*威难逼。辛苦风涛白首期,

      得珠却恨求珠时。隋侯殁世几千载,只今薄俗空嗤嗤。

      燕王爱贤筑金台,四方豪俊承风来。秦王烧书杀儒客,

      肘腋之中千里隔。去年八月幽并道,昭王陵边哭秋草。

      今年二月游函关,秦家城外悲河山。河上山边车马路,

      残日青烟五陵树。

      关东病儒客梁城,五岁十回逢乱兵。烧人之家食人肉,

      狼虎炽心都未足。城里愁云不开城,城头野草春还绿。

      五十余年忠烈臣,临难守节羞谋身。堂上英髦沉白刃,

      门前舆隶乘朱轮。千古伤心汴河水,阴天落日悲风起。

      7.道州观野火(吕温)

      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

      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

      虫蛇尽烁烂,虎兕出奔迫。积秽皆荡除,和气始融液。

      尧时既敬授,禹稼斯肇迹。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家有京坻咏,人无沟壑戚。乃悟焚如功,来岁终受益。

      8.桥山怀古(舒元舆)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今来古往无不死,

      独有天地长悠悠。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

      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神仙天下亦如此,

[阅读全文]...
  • 《汾阴行》赏析

  • 汾阴行  李峤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

      汾阴后土亲祭祀。

      斋宫宿寝设储供,

      撞钟鸣鼓树羽旗。

      汉家五叶才且雄,

      宾延万灵朝九戎。

      柏梁赋诗高宴罢,

      诏书法驾幸河东。

      河东太守亲扫除,

      奉迎至尊导鸾舆。

      五营夹道列容卫,

      三河纵观空里闾。

      回旌驻跸降灵场,

      焚香奠醑邀百祥。

      金鼎发色正焜煌,

      灵祗炜烨摅景光。

      埋玉陈牲礼神毕,

      举麾上马乘舆出。

      彼汾之曲嘉可游,

      木兰为楫桂为舟。

      櫂歌微吟彩鹢浮,

      箫鼓哀鸣白云秋。

      欢娱宴洽赐群后,

      家家复除户牛酒。

      声明动天乐无有,

      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

      玉辇金车不复还。

      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龙髯安可攀。

      千龄人事一朝空,

      四海为家此路穷。

      豪雄意气今何在,

      坛场宫馆尽蒿蓬。

      路逢故老长叹息,

      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

      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

      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

      唯有年年秋雁飞。

      李峤诗鉴赏

      这是一首怀古诗,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战国、秦、汉以今天山西西南一带为河东),祭祀汾阴后土的史事。

      诗采用歌行体。以乐府歌行里常见的“君不见”

      三字领起。以下基本上以四句一顿,节次分明地进行叙事、议论。诗首先指出武帝亲巡河东,祭祀汾阴后土,是在国力强大,走向极盛时期的行为。这次行幸河东,做了很多准备。斋戒的宫殿,就寝的楼阁,都储备陈设了供行幸之用的物品。行幸时,声势浩大,威仪凛凛,鼓乐齐鸣,旌旗蔽空,迎风飘拂。这四句,对汉武行幸河东作了简要地概写。然后,从汉初到武帝以来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行幸河东乃是一个盛世壮举。“五叶”,指汉王朝建立以来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代帝王,他们都有雄才大略,使汉王朝不断繁荣强大,汉朝子民也受到尊重和礼遇。

      到了武帝,更是雄图大展,天下太*。他筑柏梁台,宴集能写七言诗的臣僚。就在这次盛宴之后,他又下诏巡幸河东。可见,此举是汉朝的国势发展到巅峰时的大典。接着,诗仍以四句为一节,分写河东地方长官隆重迎接天子的大驾光临;百姓倾城而出,领略皇帝威仪的气势;祭祀汾阴后土的盛况,等等。至此,汾阴后土之祠的正题已经简括地叙写完毕。诗人巧妙地调转笔锋,用“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两句承上启下,将诗意由祭祀引至泛河上来。接着,先用四句描述泛游汾河的热闹场面,写得富丽堂皇,极恣酣玩赏之乐。再以四句描写欢宴的场面。不但群臣享受到宴饮的欢乐,老百姓也分享到牛肉和美酒的犒赏。因此,皇帝博得了上上下下的热烈拥戴,他们衷心祝愿皇帝万寿无疆。诗的喜庆气氛和祝颂之意,达到了最*,巡幸河东的整个活动也被写得纤毫毕现。

      从“自从天子向秦关”到篇末为诗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都是诗人的议论,抒发对今昔盛衰无常的慨叹。

      “秦关”,指函谷关。相传道家始祖老子过此关仙去,这里借以讽喻汉武帝学长生术,但还是命归黄泉。这一部分仍以四句为一小节而转换,反反复复地借当日的坛场官馆、青楼歌舞,化为蒿莱蓬草、黄埃荆棘,渲染世事翻覆,盛衰无常,使人无限伤感。特别是最后四句,由汾阴的古今盛衰,总结出“富贵荣华能几时”的一般议论,揭示了社会发展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发人深省,具有启示性。相传唐玄宗听梨园弟子唱到此诗的这四句,不禁凄然涕下,并说:“峤真才子也。”

[阅读全文]...
  • 唐诗《汾阴行》 李峤

  • 唐诗
  •   《汾阴行》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长诗。这是一首怀,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汾阴行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祀。

      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鸾舆。

      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祗炜烨摅景光。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櫂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

      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赏析】

      到了武帝,更是雄图大展,天下太*。他筑柏梁台,宴集能写七言诗的臣僚。就在这次盛宴之后,他又下诏巡幸河东。可见,此举是汉朝的国势发展到巅峰时的大典。接着,诗仍以四句为一节,分写河东地方长官隆重迎接天子的大驾光临;百姓倾城而出,领略皇帝威仪的气势;祭祀汾阴后土的盛况,等等。至此,汾阴后土之祠的正题已经简括地叙写完毕。诗人巧妙地调转笔锋,用“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两句承上启下,将诗意由祭祀引至泛河上来。接着,先用四句描述泛游汾河的热闹场面,写得富丽堂皇,极恣酣玩赏之乐。再以四句描写欢宴的场面。不但群臣享受到宴饮的欢乐,老百姓也分享到牛肉和美酒的犒赏。因此,皇帝博得了上上下下的热烈拥戴,他们衷心祝愿皇帝万寿无疆。诗的喜庆气氛和祝颂之意,达到了最*,巡幸河东的整个活动也被写得纤毫毕现。

      从“自从天子向秦关”到篇末为诗的第二部分。这部分都是诗人的议论,抒发对今昔盛衰无常的慨叹。

      “秦关”,指函谷关。相传道家始祖老子过此关仙去,这里借以讽喻汉武帝学长生术,但还是命归黄泉。这一部分仍以四句为一小节而转换,反反复复地借当日的坛场官馆、青楼歌舞,化为蒿莱蓬草、黄埃荆棘,渲染世事翻覆,盛衰无常,使人无限伤感。特别是最后四句,由汾阴的古今盛衰,总结出“富贵荣华能几时”的一般议论,揭示了社会发展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发人深省,具有启示性。相传唐玄宗听梨园弟子唱到此诗的这四句,不禁凄然涕下,并说:“峤真才子也。”

      李峤的《汾阴行》,既含有“四杰”歌行的遗风,又有着盛唐七古的某些特色。文辞华丽,讲究藻饰,多用偶句,基本上以四句一节,逐层铺叙,脉络清晰,这些都受了“初唐体”的明显影响。但叙事不过分铺陈夸饰,主要采用单向发展,一气直下的叙述方法,而不是横向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赋写,显出一种转折倏忽、以跌宕顿挫的特点,与“四杰体”七古以圆美流转,音韵婉畅有所不同。还有,诗中的议论成份大大加强,表达了诗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清醒认识和深沉慨叹,比起“四杰体”七古的“曲终奏雅”,在篇末自伤不遇的境界有所拓展,而向着盛唐七古博大深广的社会内容,慷慨激昂的风格特色靠*了一步。

      【作者介绍】

      李峤(645?—714 ),字巨山,赵州赞皇人。进士出身,历任给事中、内史、成均祭酒、知政事、吏部尚书、中书令事,是初唐著名诗人。

[阅读全文]...
  • 清明节祭英烈的古诗

  • 清明节
  • 清明节祭英烈的古诗(精选50首)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祭英烈的古诗(精选50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寒食野望吟》

      唐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2、《清明》

      宋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3、《清明日对酒》

      宋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4、《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 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5、《途中寒食》

      唐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6、《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 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5、《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阅读全文]...
  • 祭奠古诗词大全

  • 祭奠,文学
  • 祭奠古诗词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祭奠古诗词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寒食前有怀》

      作者:温庭筠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清明。

      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啭莺。

      旧侣不归成独酌,故园虽在有谁耕。

      悠然更起严滩恨,一宿东风蕙草生。

      2.《寒食江畔》

      作者: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3.《清明日龙门游泛》

      作者:李峤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4.《长安别》

      作者:王建

      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

      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

      5.《清明日青龙寺上方赋得多字》

      作者:皇甫冉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

      远*水声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

      已度清明节,春秋如客何。

      6.《岭表逢寒食》

      作者:沈佺期

      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

      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

      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

      7.《清明赤水寺居》

      作者:罗衮

      榆火轻烟处处新,旋从闲望到诸邻。

      浮生浮世只多事,野水野花娱病身。

      浊酒不禁云外景,碧峰犹冷寺前春。

      蓑衣毳衲诚吾党,自结村园一社贫。

      8.《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作者:王濯

      御火传香殿,华光及侍臣。

      星流中使马,烛耀九衢人。

      转影连金屋,分辉丽锦茵。

      焰迎红蕊发,烟染绿条春。

      助律和风早,添炉暖气新。

[阅读全文]...
  • 有关清明祭英烈的古诗

  • 清明,写作
  • 有关清明祭英烈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以前*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有关清明祭英烈的古诗有哪些?

      有关清明祭英烈的古诗

      题抗战英雄“八女投江”

      投*女惊长海,巾帼雄姿泣鬼神。

      黑水腥风掀恶浪,白山细雨祭忠魂。

      苍天作证英雄奋,大地讴歌壮士闻。

      抗日硝烟终远去,流芳万古一昆仑。

      ——何云春(北京)

      题八女投江(新韵)

      忆我龙江热泪倾,英年浩气薄青云。

      红颜壮烈馀芳远,碧水凄清逐恨深。

      旧地遗悲惊噩梦,丰碑铸史奠忠魂。

      炎黄自为巾帼傲,拭目神州日月新。

      ——李树先(北京)

      爆炸大王于化虎

      身献硝烟卫国家,英雄美誉遍天涯。

      威风震慑群倭胆,智慧催开胜利花。

      **区新人更美,地雷战果众争夸。

      名标金榜光芒射,青史丹心映彩霞。

      ——郑玉伟(北京)

      题布雷英雄于化虎

      布雷到处山花漫,敌寇心惊肉胆寒。

      四面荒塬埋陷阱,三环岔路设迷渊。

      硝烟滚滚军情迫,炮火隆隆喜报传。

      招远民兵明远志,胶东半岛好扬帆。

      ——何云春(北京)

      马本斋英雄母子

      两代英雄母子魂,忠贞肝胆铸昆仑。

      慈萱泪有民族恨,壮士情含社稷尊。

      万马狂飙驱日寇,满腔碧血映朝暾。

      如今浪起东洋外,一曲悲歌启后昆。

      ——王改正(北京)

      马本斋颂

      誓挽危澜拯故乡,沉舟侧畔射天狼。

      青纱帐隐移山志,地道丛生破敌方。

      所向披靡惊鬼魅,闻风丧胆慑扶桑。

      冀中砥柱巍然立,母子英名并世长。

      ——柳科正(北京)

      爆破英雄马立训赞

      阎东村外忆英雄,爆破惊雷震耳鸣。

      据点都成火牛阵,碉楼翻做豆腐营。

      仇敌犯我家园苦,神炮轰他日寇惊。

      眼底江山皆锦绣,岂容魔怪再横行。

      ——王改正(北京)

      “爆破大王”马立训

      闻风丧胆日惶惶,鬼子头疼爆破王。

      铁堡何曾三宿梦,惊魂早乱一锅汤。

      孤身辟出冲锋路,碧血凝成报捷章。

      廿五青春谁道短,花开红艳万年长。

      ——李增山(北京)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阴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阴字的诗词

  •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杨果〔元代〕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风光好·柳阴阴

    佚名〔宋代〕

    柳阴阴。水深深。风约双凫不自禁。碧波心。孤村桥断人迷路。舟横渡。旋买村醪浅浅斟。更微吟。

    点绛唇·绿叶阴阴

    方千里〔宋代〕

    绿叶阴阴,满城风雨催梅润。画楼人*。朝雾来芳信。从解雕鞍,休数花吹阵。无多闷。燕催莺趁。付与春归恨。

    鹧鸪天·岸柳阴阴跃锦鳞

    李壁〔宋代〕

    岸柳阴阴跃锦鳞。并湖莲子恰尝新。谁教故岁应官去,会老堂中少个人。归未久,意弥新。吹香不断酒倾银。行藏判已天公付,且斗而今见在身。

    菊庄八咏为海虞陈公赋题 其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韩雍〔明代〕

    万顷白云迷属玉,千章绿树唤仓庚。捲帘独自草堂坐,望入海天无限情。

    过邯郸吕公祠柬杨次泉阴月溪二公时阴赴关右督学予与杨并之官河南云二首 其一

    林大春〔明代〕

    仙迹千年草树空,行人犹自拜仙宫。可怜人世惊心事,都在黄粱一梦中。

    春阴泥人孤怀难遣效何大复明月篇体为春阴曲以寄情得二百八十字

    陈克劬〔清代〕

    春寒著人如泼水,拥被不知残睡美。起来搴幔盼朝暾,堕地湿云飞不起。

    海棠一树娇春寒,几日春晴惜粉乾。阴多又压玉肌损,零落一庭红雨残。

    鹁姑多事声相唤,唤起春愁如雨乱。不语斜窗对落花,燕子微闻替花叹。

    此时何处不伤春,何处伤春不损神。绿杨津外扁舟子,红杏楼头殢酒人。

    君行江上蒙春雾,妾上江楼望江树。树长江远望难通,惟有分明梦来去。

    梦魂一夜到江南,妾意君心两不堪。有恨绿波添晓涨,无情烟树隐春帆。

    沈沈江上春帆重,帆迟苦被风吹送。行人望断最高楼,远水遥山寂如梦。

    却忆高楼红粉妆,鸭炉坐烬水沈香。搅愁百丈游丝重,惹恨千丝烟柳长。

    千丝百丈纷难理,侬亦闲情坐相似。白云迢递望何穷,红豆相思渺难已。

    闲斋寂寞下帘栊,故故欺人晓院风。散帙连编走红蠹,启窗方网罥青虫。

    一般有恨和谁诉,永昼迢迢等闲度。竟日伤春春不知,流莺啼过桃花去。

    忆旧游 花朝前一日饮城南酒家,明日阴寒微雪,故有卒章阴晴之语

    姚华〔清代〕

    正春分过了,约住残寒,胜侣齐招。等是玄都俊,自刘郎去后,千树栽桃。

    看花紫陌,红拂犹涴酒边袍。更屈指韶光,眉蚕市*,转眴花朝。

    芳醪煖人意,待语艳澜翻,词巂山高。曲坊城南陌,趁孤云车笠,盟事相要。

    旧痕唤起残梦,垆在尚帘挑。便预醉芳时,阴晴众壑珠未调。

    过邯郸吕公祠柬杨次泉阴月溪二公时阴赴关右督学予与杨并之官河南云二首 其二

    林大春〔明代〕

    拜将封侯事几回,朱轮鼎食总堪哀。东都建节西都骑,不信曾从梦里来。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阅读全文]...
  •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翻译(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诗意)

  • 诗意
  •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大改革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独具韵味,有很多流传千古的名篇,比如,我们在小学时便在课本上学过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短短四句,便用简单易懂且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独特的神韵和傲寒不屈的精神,让人一读之下,印象深刻。

    下面这两首《书湖阴先生壁》,也是王安石很有名的作品,但是历来多重视第一首,称之为千古名作,从而忽视了第二首,其实亦有其绝妙之处,下面我们就将两首放在一起,一起来欣赏王安石的这组名诗。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朋友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共两首。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朋友,两人经常往来,并以诗词唱和,或许是某天王安石到湖阴先生家中做客时,看到山园及周边的景色,有感而发,于是在朋友家的墙壁上写下了这组诗。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前四句是第一首,这是非常著名的佳作,王安石以巧妙的语言,融合实地的景色,为我们写下了这首韵味无穷的佳作。

    首二句写湖阴先生的庭院景象,“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朋友的庭院洁净且秀美。小园因为经常打扫,干净地甚至看不到一丝青苔,园中花木成行成列,都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而成的。虽然这个景象是人工造就的,但却秀美无比,饶有韵味,诗人赞美朋友的小园,正如赞美小园的主人一般,因为若不是主人的辛勤劳作和高级的审美情趣,不会有这样可人的景象。所以前两句虽然是写景,其实也有写人的味道,只是两者熔于一炉,细细品味之下才能感受到而已。

    接着两句更是千古流传的绝佳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人工之美品味完毕之后,天然之美更是相映成趣,诗人看到庭院外有一条潺潺的河水环绕着农田,田地中禾苗青青,而远处两座青山仿佛是带着绿色的朋友,将春色尽数送来。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当真是羡煞神仙。

    王安石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著名,在于两点,一是诗人采用了形象的拟人手法,写得格外亲切和美丽;二是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友人仙风道骨的高洁品格。

    “一水”、“两山”,本是没有感情的自然之景,但是诗人用一个“护”字,一个“送”字来描写,就立马充满了亲切感,更妙的是这样的拟人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让人读完便能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景象。田地离不开河水,庄稼因水而盛,恰好此处河水环绕着田地,正如一位母亲呵护着孩子,将农田滋润的绿油油的。而两山的青色“排闼”而来,更是妙笔,这突出了春色的苍翠欲滴,更将春天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出来,仿佛一位兴高采烈的老友,带着礼物送上门来,如何不令人欣喜呢?

    除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之外,还有一层便是突出了友人湖阴先生高洁、富有生活韵味的美好形象,这也与前面两句遥相呼应,茅檐长扫、花木成畦,自然与人和谐一体,足见湖阴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得道高士。诗人来到朋友家中,自然便被这种秀美的景色和人文所感染,于是从心中流露出了这样绝美的句子。

    如果说这第一首已经让人沉醉了,那么第二首诗,更加深了这种感觉。在第二首中,诗人不仅描写了所见之景,而且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感觉,都写入了其中。

    因为是初春,所以桑叶尚未伸展出枝芽,“蚕眠桑叶稀”虽然有些冷落和萧索,但是“楝花”繁盛,却又增加了春的缤纷,况且“风敛余香暗度垣”,一阵风吹过,随风而送入诗人鼻中的是阵阵花香,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好环境,最适合午睡。

    而当诗人午睡醒来之际,一阵鸟啼声传入耳中,仿佛在梦中,又仿佛已经清醒,“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诗人半梦半醒中,竟然以为在自己的旧居里呢!其惬意舒适,可想而知。梦里不知身是客,但此处为客,却没有李煜的悲戚,只有身心放松的舒适和惬意,从而也突出了友人所处环境的佳妙。

    王安石的这两首诗,于*淡的景色和事物中见炉火纯青之诗意,可见诗人观察生活之细致入微,同时也显示出了王安石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可惜很多地方只选前一首,不选后一首,大有遗珠之憾。

[阅读全文]...
  •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_书湖阴先生壁古诗

  •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将:携带。绿:指水色。

      8、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着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别解:

      首句的“长扫”,一直解释为:经常打扫,“长”通“常”,“茅檐”是代指庭院,“静”同“净”。于是,首句就解释成了:由于经常打扫,庭院干净得一点儿青苔都没有了。

      如果不问,这样的解释也可以说得通,因为这样的解说已经通行了好几百年。但是,若要是深究,若要联系生活,就会发觉,这样的解释并不合乎事理。

      说“茅檐”是借代庭院,就已经很勉强。如果视“扫”为打扫,那么,被借代的应该也是可以打扫的;借代的也应该是被打扫的一部分。庭院是可以打扫的,可“茅檐”是不可以打扫的。请问一下,经常登梯子扫房檐,谁扫过请举手!若是瓦檐,若是水泥房檐,有了雅兴,打扫也无妨,但是,秋风尚能卷走屋上三重茅,茅草的檐是扫不得的,扫一回,那苫房的茅草就下来一些,扫它几回屋子就漏了。以不可扫的“茅檐”代庭院是不妥的。

      即使是允许“茅檐”代“庭院”,那庭院中被扫的也不应该是“苔”。苔是长在潮湿的地方的,是紧附于其他物体上的,用扫帚是扫不去的。刘禹锡的陋室“苔痕上阶绿”,并不能说明陋室卫生没搞好。卫生检查团从来不以苔的有无打分。以扫苔来说明院子干净,也是不妥的。其实,有些青苔的庭院,倒是文人追求的雅、静,也算是一种情趣。

      有这么多的不合事理,我们有理由重新看一下“茅檐长扫静无苔”。

      “扫”的常用义是“清除”,是“用扫帚除去尘垢”,解释“茅檐”为代指庭院,“长”为“常”,全是为了适应一个“打扫”,在其他场合并不容易找到例子。我们应该看到,“扫”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描、画。张祜诗《集灵台》“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这个“扫”就是描画。司空图《灯花》之二“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这“扫”也是描画。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这“扫”也是描画。

      解释“茅檐”的人多是没有住过茅屋的,才弄出这些借代、通假,看得出,是为了迎合“打扫”的无奈与被迫。

      如果,我们跳出“扫”的常用义,选用“描画”解释“茅檐长扫静无苔”,就可以解释成:无苔的房檐,像大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苫房用的草,多是梢朝下,以利水流;反之就“戗水”了,水就可能顺草进入里面。多年不换的房草,朽烂含水,也就长出苔了。有苔的房子也就快不行了。新苫的房,檐上自然是“无苔”的了。新苫的房草,梢比较长,也比较软,若是让文人看了,就恰是毛笔。

      这样的解释,一是少了许多麻烦,“长”还是原来的“长”“茅檐”仍是原来“茅檐”。二是更有诗味了,无苔的房檐,像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这多有诗意,这多有文气,这才是读书人的眼力。其实,“茅檐长扫静无苔”说的是,房子是新苫过的;“花木成畦手字栽”说的是,主人勤于劳作。房子是新苫的,花木是亲手栽的,就是说主人对生活充满热情。

      整个诗写的是清新、娴静的生活。将一个“扫”字重新解释,让它成为“描画”,成为富有动感与美感的比喻,较之扫院子,诗的张力就大多了。

[阅读全文]...
  • 祭母亲的有名古诗(精选9首)

  • 母亲,有名
  • 祭母亲的有名古诗(精选9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祭母亲的.有名古诗(精选9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难酬亲恩

      慈母劬劳育儿孙,

      望子成龙报国恩。

      儿女渐知母恩谢,

      母却黄泉路上奔。

      2、浣溪沙·忆母

      慈母咳吐病床中,

      一日不起辞归阴。

      月余医治走匆匆。

      反哺乌鸦娘寿短,

      羊羔跪乳谢母恩。

      真恨无娘伴春风。

      3、西江月·怀念母亲

      秋风秋雨秋时,慈母病中哀叹。

      医治月余药无效,娘亲匆匆走。

      家母一生辛苦,养儿育女功高。

      县城居住仅四载,恨与儿分手。

      4、西江月·勤劳的母亲

      农务农活农时,辛勤耕耘不断。

      忙里忙外为儿女,亲恩不易报。

      家中诸事繁多,全靠娘亲张罗,

      勤俭持家忙一生,晚辈应尽孝。

      清明悼念亲人的诗词名句

      1.《鹊桥仙·步韵兼致老禾先生》

      洪山一别,今宵几度,又*清明时候。

      依然有梦到诗乡,怕只怕,痴心难就。

      樱花揽客,池亭买醉,连日访亲问友。

      有心再赴婺源春,思故里,流连江右。

      2.《酹清明》

      千家火冷柳烟轻,道是无晴却有情;

      陇上昏鸦声不住,人间醉客意难倾;

      子推割肉三刀立,高祖寻碑一纸成;

      梦魇红尘方欲醒,春来点豆在清明。

      花开三月正阳春紫燕南来破紫云

      青草喂鱼鱼欲醉清明赋句悼亡魂

      又是一年桃花春,燕剪翠柳风戏云。

      鸭试溪水暖正好,踏青莫忘带诗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漫步乡过村。

      借问此时何所思,思念不见欲断魂。

      不堪清明雨纷纷,谁让幂纸过小村。

      摘得柳花醉入酒,黄土怎掩思念魂。

      杜鹃啼血天鸣哀,凄风苦雨泪满腮。

      双脚跪拜坟墓地,锦绣难把悲伤揩。

      3.《清明》

      故乡几载远离行,荒草一蓬祭未曾。

      再遇清明撒细雨,杳思远念遍插旌。

      家山北望虔诚揖,先父西归化羽成。

      黑蝶翻飞何处去,依稀天外训儿声。

      4.《青玉案祭父》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祭汾阴的古诗 - 句子

祭汾阴的古诗 - 语录

祭汾阴的古诗 - 说说

祭汾阴的古诗 - 名言

祭汾阴的古诗 - 诗词

祭汾阴的古诗 - 祝福

祭汾阴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雨后的清晨说说 关于傻瓜的说说 生气失望的说说 期中考发的说说 感觉幸福的说说图片 关于未闻花名的说说 霸气生日说说 最*发生了太多事说说 重新做回自己的说说 游杭州宋城简短说说 对喜欢的人表白的说说 每天过的充实的说说 希望爷爷身体健康说说 形容话多的说说 形容妈妈的说说 谈恋爱一个月说说 月初冲刺业绩说说 说说真人赞 心情变好的说说 友情不在的说说心情 qq空间说说图片大全 要改变的说说 想太多的说说 人身感慨说说 养绿萝的说说 旅游回来上班的说说 身在异地的心情说说 人在做天在看心情说说 生活经典说说 该忘记的就忘记说说 被当猴耍的伤感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