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描写武则天的诗 >

描写武则天的诗

关于描写武则天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武则天的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武则天诗句

  • 武则天诗句

      篇一:有关于武则天的诗词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存世诗作 《曳鼎歌》[全唐诗:卷5_2]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唐享昊天乐?第一》[全唐诗:卷5_3]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唐享昊天乐?第二》[全唐诗:卷5_4]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唐享昊天乐?第三》[全唐诗:卷5_5]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唐享昊天乐?第四》[全唐诗:卷5_6]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

      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唐享昊天乐?第五》[全唐诗:卷5_7]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唐享昊天乐?第六》[全唐诗:卷5_8]

      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兰羞委荐,桂醑盈斟。敢希明德,幸罄庄心。

      《唐享昊天乐?第七》[全唐诗:卷5_9]

      尊浮九酝,礼备三周。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唐享昊天乐?第八》[全唐诗:卷5_10]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唐享昊天乐?第九》[全唐诗:卷5_11]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唐享昊天乐?第十》[全唐诗:卷5_12]

      肃肃祀典,邕邕礼秩。三献已周,九成斯毕。

      爰撤其俎,载迁其实。或升或降,惟诚惟质。

      《唐享昊天乐?第十一》[全唐诗:卷5_13]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仰惟明德,敢荐非馨。

      顾惭菲奠,久驰云輧。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唐享昊天乐?第十二》[全唐诗:卷5_14]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全唐诗:卷5_15]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

      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唐明堂乐章?皇帝行》[全唐诗:卷5_16]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全唐诗:卷5_17]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阅读全文]...
  • 武则天的诗词作品(武则天最著名的诗分享)

  • 分享
  •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在政治上,她颇有建树。少有人知的是,武则天诗写得也很好,《全唐诗》收录有其诗46首。

    她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

    今天,我们要分享8首武则天的诗作,一起感受一代女皇的文学魅力。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唐高宗的情诗。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

    《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写腊八节百花盛开的奇景,诗中洋溢着作者主宰一切的豪迈气慨。其磅礴气势、凛凛威风给人一种鼓舞力量,从中透露出盛唐气象。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皇帝专制的威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首诗,也是一个诏书。

    诏书属于应用文体,诗歌属于文学文体,武则天用诗的形式写诏书,而且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可见武则天的写诗技巧,亦可见唐代诗风之盛。诗歌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游九龙潭》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武则天与女儿太*公主一起游九龙潭时所写。

    这是一首写游宴山水的诗,相当有特色。此诗对仗工整,清新自然,语句*实,情感质朴,虽然声律不够谐和,但已接*五律格式。

    《早春夜宴》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

    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

    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这是一首写游宴山水的诗,相当有特色。第一句表明时节,第二句说明和谐愉悦的气氛,第三四句描写美景,五六两句突出主题,最后两句写分别的不舍。此诗对仗工整,清新自然,虽然声律不够谐和,但已接*五律格式。

    律诗体制的定型和规范化,沈佺期、宋之问贡献较大,作为最高统治者,武则天不仅大力倡导,而且身体力行。她的时代,还称不上是唐诗繁盛的时代。但有了她的精心培育,唐诗已经蓄势待发,预示着它的繁盛时代终将到来。

    《曳鼎歌》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这是一首四言铭文。

    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公元696年,武则天重铸九鼎,表明其*已趋巩固。女皇亲撰铭文,以示重视。

    武则天以三皇五帝这些圣君自况,抒发了政治者的豪情,此诗气势雄伟,音韵铿锵,是一篇非常成功的作品。

    《赠胡天师》

    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

    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天师是对修道者的尊称。

    看题目,这是武则天写给胡天师的诗。高人有高尚的志向,着山服在山里修道。远远地像隔着山月,隔着烟霞的身影越来越远。

    前两句塑造了一个在山中潜心修道的形象。后两句写天师修道的经过。词句工整,其中也包含了武则天向往修道升天的愿望。

    《石淙》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 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这也是一首游乐诗。

    “万仞高岩藏日色, 千寻幽涧浴云衣”对仗工整,语句清新,其中,可见诗人的闲适和对自然风景的喜爱。

[阅读全文]...
  •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

  • 霸气
  •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1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

      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2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

      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3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4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5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

      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阅读全文]...
  • 武则天的台词

  • 台词,语录
  • 恩赐你们喜欢的死法。

    权力是最棒的*。

    叫我女王陛下。

    朕偶尔也想任性一把。

    奉我为主。

    朕很中意你。

    对面的美男子们,恭敬等待朕的收割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做女人难做女帝更难。

    1、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

    出自武则天《臣轨·卷上·匡谏章》译文:君主有过失而不进谏,这是忠臣不忍心做的。

    2、天无私硬,地无私载。

    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出自武则天《臣轨·卷上·公正章》译文:天没有私心而施恩于万物,地没有私心而承载万物。

    日月没有私心而遍照万物,四季没有私心而变更寒暑。

    3、忍所私而行大义,可谓公奖。

    出自武则天《臣轨·卷上·公正章》译文:克制自己的私心而行大仁大义,这就叫做“大公无私”。

    4、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出自武则天《臣轨·卷上·公正章》译文:聪明但是用私心,不如愚笨而大公无私。

    5、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过而能改,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崎圣。

    出自武则天《内训·迁善》。

    译文:人不是高明的智者,谁能没有过错。

    有过错就能改正,可以成为聪明人。

    知错能改,离圣贤就不远了。

    6、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出自武则天《臣轨·卷下,慎密章》译文:做事不困难在于早早做谋划,做事不艰难在于提前做准备。

    7、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

    出自武则天《臣轨·卷下·慎密章》译文:不该说的话不说,以此来躲避祸患.不该做的不做,以此来避开风险。

    8、终身为善,一言败之,可不慎乎!出自武则天《臣轨·卷下·慎密章》译文:做了一辈子的善事,因为一句话的失误而导致失败,难道不该谨慎吗?9、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出自武则天《内训·迁善》。

    译文:小的过错不改正,就会铸成大错;小的好事乐于做,就能成为高尚的人。

    10、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怀疑而不。

    出自武则天《臣轨·卷下·诚信章》译文:如果君臣以诚信相通的,那么就会暗中相合不会产生疑心,如果不能以诚信相通,那么即使很*也会互相怀疑而不能信任。

    剧本我全部看完过,但你说的类似的,我只记得一句。

    告诉你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当你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说实话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但这不是教育太*的,而是教育她的儿子的。

    (旦,贤,显)希望能帮到你。

    我想台词要武则天秘史播完后才可能有,你可以看有字幕版的1~30集。

    查看大图将这最后的时间留给了媚娘,他告诉媚娘,媚娘做的所有事情他都知道,但是不管媚娘怎么变,他都是当初那个喜欢媚娘的雉奴,永远不会改变。

    两人在奉天宫的城墙上看了最后一场烟花,相约来世再做夫妻。

    靠在媚娘肩头停止了呼吸,媚娘蓦然惊觉此生挚爱之人已离她而去,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

    如果没有你 没有过去 我不会有伤心 但是有如果还是要爱你,感觉这句话应该没说完,最后加上一句,我依然会选择爱你就全了。

    我在想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所以不少人是处于什么样的心态,才会明白的,是

[阅读全文]...
  • 武则天的诗词名句有哪些?武则天9首经典诗词合集

  • 经典,优美,诗歌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想必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吧。记得很小的时候就通过电视剧认识了武则天,当时留下的印象就是武则天很美又有勇有谋的。长大后才进一步更加了解这个伟大的人物。武则天一开始只是个才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走上皇位。历史中记载武则天是则天大圣皇后的称号。武则天精通史书诗文,甚至也写过很多著名的诗词。接下来小编为你盘点武则天最经典的9首诗词合集。

      武则天9首经典诗词合集

      如意娘 - 唐代·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享昊天乐·第五 - 唐代·武则天

      朝坛雾卷, 曙岭烟沉。 爰设筐币, 式表诚心。 筵辉丽璧, 乐畅和音。 仰惟灵鉴, 俯察翘襟。

      制袍字赐狄仁杰 - 唐代·武则天

      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早春夜宴 - 唐代·武则天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 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 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 - 唐代·武则天

      总章陈昔典, 衢室礼惟神。 宏规则天地, 神用叶陶钧。 负扆三春旦, 充庭万宇宾。 顾己诚虚薄, 空惭驭兆人。

      游九龙潭 - 唐代·武则天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曳鼎歌 - 唐代·武则天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唐明堂乐章·登歌 - 唐代·武则天

      礼崇宗祀, 志表严禋。 笙镛合奏, 文物惟新。 敬遵茂典, 敢择良辰。 絜诚斯著, 奠谒方申。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 - 唐代·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阅读全文]...
  • 武则天语录

  • 语录
  • 武则天语录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有名的语录吧,语录具有短小简约,不重文彩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语录才是走心的语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武则天语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2、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4、我大周有大将,我大周有忠良,我大周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啊!

      5、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6、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7、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8、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9、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10、欲安其家,先安其国——武则天

      11、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12、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3、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14、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15、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6、这个老家伙,他太了解朕了。他这是以退求朕心安那。

      17、改李尽忠为李进灭。

      18、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19、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20、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2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22、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欲安其家,先安其国。--武则天

      2、做一个女人,最幸福的,不是掌管天下,而是围着丈夫和孩子,一起享天伦之乐。

      3、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心急会是自己害自己。

      4、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5、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6、一件事,一个人,突然就觉得老了,像一条蚕吐完丝后那样,一时间就老了。

      7、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8、我大周有大将,我大周有忠良,我大周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啊!

      9、要的更多,要的更大!

      10、自古能成大事者,必须要沉的住气。

      1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13、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12、我们女人不比男人差。

      1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4、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15、一个女人是逃不过命的。我倒要看看一个人的仇恨,到底要有多大的力量。

      16、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17、改李尽忠为李进灭。

      18、恩怨从来都是纠结的。

      19、始终难以理解,做儿女的竟然要谋父母的.反。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彼亦一是非,此亦是非。

      21、一个女人经历了生老病痛,磨难,幸福,拥有,失去,蓦然之间才知道,懂得了很多很多。

      22、有时候,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神奇。

      23、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24、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25、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26、就不能痛痛快快醉一回吗?

      27、操心得心身都憔悴了。

[阅读全文]...
  • 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

  • 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奇迹,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女人敢像武则天这样公然称帝,在以男性为尊的封建社会中,这无疑是突破性的壮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供大家参考。

      摘要: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往往都要涉及酷吏的问题,有些学者甚至把酷吏问题作为武则天“残忍”的依据,从而得出武周社会的“黑暗”的结论。本文全面考察了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认为武则天并非始终器重酷吏,酷吏不过是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工具,武则天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指出用酷吏问题来否定武则天是不恰当的。

      关键词:武则天;酷吏;政敌

      收稿日期:1998—03—24·73·

      中图分类号:K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1999)01—0037—05

      武则天统治时期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酷吏,因而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往往把武则天与酷吏联系起来:有人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有人则把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根据。事实上,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是复杂的。虽然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酷吏较多,但并不能说明武则天实行了“酷吏政治”。至于把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根据,也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一、武则天并非始终器重酷吏

      大家知道,武则天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时间是很长的。若从显庆五年(660)十月参预朝政算起,到神龙元年(705)正月退位,前后将*半个世纪。若从文明元年(684)临朝称制算起,独自控制最高权力的时间长达21年。即使从天授元年(690)改唐为周算起,当皇帝的时间也有15年。如果我们把武则天的统治时期划分为辅政、临朝、称帝三个阶段,具体考察一下各个阶段的历史,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武则天只是在改朝换代前后的特殊情况下才重用酷吏的,酷吏存在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

      武则天辅政阶段历时23年。这一阶段,唐高宗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武则天只是以皇后的身份参预朝政。但是由于唐高宗“头重目眩”的病经常复发,又患上了可怕的虐疾,(《旧唐书》卷5)所以*大事常由武则天处理。这种情况在宰相上官仪被杀后表现更为突出。史载“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资治通鉴》卷201)这说明,武则天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国家的实际权力。在辅佐高宗的日子里,武则天“内辅时政”,“忧劳天下”(《唐会要》卷63),是很有作为的。她不仅克尽妇职,亲祀先蚕,从驾封禅,重用学士,著书立说,而且上书言事,出谋划策,协助高宗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当时武则天是主张“以道德化天下”的(《新唐书》卷76)。她曾建议“王公以降皆*《老子》”,反对酷刑和苛政,希望通过约法省刑、无为而治的办法实现天下大治。所以当时她虽广开仕途,扶植新贵,但并没有使用过一个酷吏。当时社会上也没有出现一个著名的酷吏。很显然,武则天在辅政期间并无器重酷吏之事。

      武则天临朝称制时间较短,只有6年,但这6年是武则天政治生涯发生转变的关键性阶段。这一阶段,武则天废中宗,立睿宗,以皇太后的身份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武则天在临朝之初是很想大有作为的。她在《改元光宅赦文》中表示要“励精为政,克己化人。使宗社固北辰之安,区寓致南风之泰……冀上不负于尊灵,下微申于至恳”(《全唐文》卷96)。也就是说,她要用自己的全部才能治理国家,以报答唐高宗的顾托和天下人的推戴。为此,她决定旗帜尚“金”,同时改变百官服色和称谓,准备通过网罗人才、放宽刑法的办法“大收人望”(《旧唐书》卷50)。但是,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天下颇多流言异议”(《旧唐书》卷90)。光宅元年(684)九月,发生了徐敬业的叛乱,对武则天形成很大的威胁。叛乱*息后,武则天改元“垂拱”,仍表示要一如既往,无为而治。她在《颁行律令格式制》中说:“朕情在爱育,志切哀矜。疏网恢恢,实素怀之所尚;苛政察察,良夙心之所鄙。方冀化致元为,业光刑措。”(《唐大诏令集》卷82)然而,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她的理想无法实现。由于“将相阴谋”(《通典》卷169),“人多逆节”(《旧唐书》卷91),武则天不得不用酷吏来打击政敌。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武则天才开始重用酷吏。垂拱初年,酷吏兴起,索元礼、周兴、万国俊等纷纷出笼,造成了恐怖气氛。但垂拱四年以后,随着政治形势的转变,酷吏的活动就大大减少了。

      当皇帝的15年是武则天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天授元年九月,武则天改唐为周,破天荒地登上皇帝宝座。这一事件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虽然支持武则天的人很多,但在暗地里反对武则天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了清除政敌,巩固新生的武周*,武则天在天授年间仍不得不重用一些酷吏。所以在武周初年,酷吏仍然较多,来俊臣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不过,这种局面维护的时间并不太长,政局稳定后,武则天即不再器重酷吏。万岁登封元年(695)十月,武则天颁发了《减大理丞废秋官狱敕》,重新提出了约法省刑、无为而治的主张。她说:“崇德简刑,列辟之彝范;并官省事,有国之良图。”“今远*无缧绁之冤,老幼有歌谣之乐。人皆迁善,政在维新。丹笔刑官,已绝埋梧之听;黄沙狱户,将为鞠草之场。”“幸悉心而慎罚,同底绩以胜残,伫弘勿辟之规,用阐元为之化。将使三千之罪,永绝当年;岂惟数百之刑,仅宽于昔代!布告天下,识朕意焉。”(《唐大诏令集》卷82)显然,到这个时候,武则天就已不再重用酷吏了。神功元年(697)六月来俊臣被杀后,酷吏死鼠殆尽。从这时起,到武则天退位,再也没有出现过酷吏。

      二、酷吏不过是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工具

      武则天之所以在改朝换代前后重用酷吏,完全是为了打击政敌,巩固*。从大量资料来看,武则天本来是反对滥刑,反对酷吏的;当她的统治受到政敌严重威胁的时候,她要用酷吏诛杀异己,摆脱危机;当她的统治稳固后,她又要以循吏治天下,而把酷吏无情地予以抛弃。种种迹象表明,酷吏不过是武则天诛锄异己、打击政敌的工具。

      首先,酷吏是在武则天的扶持下兴起的。

    武则天扶持酷吏是徐敬业起兵以后的事。文明元年秋,武则天临朝不久,徐敬业“据扬州起兵,自称上将,以匡复为辞”,旬日之间,“得胜兵十万”(《资治通鉴》卷203)这次起兵虽很快*定,但隐藏下来的反对派仍有很大势力。这些人“密有匡复之志”(《旧唐书》卷76),时刻准备颠覆武则天的统治。由于这些人尚未起兵造反,不能用大军征讨,只能用残暴酷烈、滥用刑法的官吏加以惩治。所以当有人建议武则天“尽诛皇室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旧唐书》卷183)的时候,武则天便改变了以往对酷吏的态度,开始扶持酷吏。史载:垂拱元年(685),武则天“疑天下人多图己,……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资治通鉴》卷203)。大凡善于罗织者皆得到武则天的扶持。如来俊臣告密不久,“则天重其爵赏以酬之”(《太*广记》卷267),使“朝官侧目”(《朝野佥载》卷3)。傅游艺滥刑之后,“基年之中历衣青、绿、朱、紫”(《资治通鉴》卷203)。如果没有武则天的支持,垂拱、天授之际绝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酷吏。

      其次,酷吏基本上是按照武则天的旨意行事的。

    武则天“大开诏狱,重设严刑”(《旧唐书》卷50),扶持酷吏的目的,是要让酷吏用法律的武器去诛锄异己,铲除政敌。而酷吏大体上也都有揣时希旨的本领,“构似是之言,成不赦之罪”(《唐会要》卷41),“执法不挠”(《文苑英华》卷674),“务在诛夷”(《旧唐书》卷85)。不仅惩治武则天的政敌,就连“逆党亲属及其交游有涉嫌疑”者,也“莫不穷捕考校”(《旧唐书》卷50)。为了摄服罪犯,他们往往“竟为讯囚酷法”;“或以椽关手足而转之,谓之‘凤皇晒翅’;或以物绊其腰,引枷向前,谓之‘驴驹拔橛’;或使跪棒枷,累甓其上,谓之‘仙人献果’;或使立高木,引枷向后,谓之‘玉女登梯’;或倒悬石缒其首;或以醋灌其鼻;或以铁圈毂其首而加楔,至有脑裂髓出者”(《资治通鉴》卷203)据说周兴、索元礼所杀各数千人,来俊臣所破千余家(《资治通鉴》卷204),丘神责力亦破千余家(《旧唐书》卷186),吉顼等破三十六家,“亲故连累鼠逐者千余人”。酷吏的这些做法,沉重地打击了武则天的反对派,从根本上削弱了他们的势力,为武则天改朝换代、巩固*扫除了障碍。武则天的大臣朱敬则说,武则天开告端,用酷吏,“故能计不下*,听不出闱,苍生晏然,紫宸易主”(《旧唐书》卷90)。《新唐书》的作者说,武则天因酷吏以自肆,“不出帏闼,而天命已迁”(《新唐书》卷209)。《旧唐书》的作者也说武则天因酷吏坐移唐鼎,“天网一举而卒笼八荒”。这说明,酷吏在武则天称帝前后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帮助武则天诛杀政敌。再者,酷吏的衰亡也与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武则天两度重用酷吏,只是为了消灭政敌,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她不允许酷吏有其他“越轨”行为,尤其是政敌被杀、政局稳定之后,武则天立即改变了对酷吏的态度,由重用变为抑制。随着武则天态度的转变,酷吏很快走上了衰亡的'道路。史载天授二年(691),武周*刚刚稳定,武则天即贬杀了酷吏丘神责力、周兴、索元礼和傅游艺。丘神责力是以“谋反”的罪名被杀的。(《新唐书》卷209)周兴被告“谋反”,“诏宥岭南,在道为仇人所杀”,索元礼“座赃贿”,列于狱中。(《朝野佥载》卷2)傅游艺“梦登湛露殿,旦而陈于所亲,为其所发,伏诛”。长寿(692—693)以后,主要的反对派大体上已被消灭,“众心已定”(《资治通鉴》卷205),武则天再次决定“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旧唐书》卷6)。酷吏候思止、来子王旬、王弘义、郭霸、万国俊等相继死亡。万岁登封元年(695)十月,武则天下令减大理丞,废秋官狱。次年,将用法宽*的徐有功擢拜为“左台殿中侍御史”(《资治通鉴》卷205)。神功元年(697)六月,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把来俊臣送上了断头台。就这样,酷吏被武则天无情地抛弃了。

      三、武则天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

      由于酷吏只是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工具,所以武则天并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这一点只要我们看一下当时每个酷吏的履历就会明白。据两唐书《酷吏传》记载,武则天统治时期共出现过11位著名的酷吏,他们是丘神责力、索元礼、侯思止、万国俊、王弘义、周兴、来俊臣、傅游艺、来子王旬、郭霸和吉顼。这些酷吏的经历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

      丘神责力是左卫大将军丘行恭的儿子。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始任左金吾卫将军。翌年赴巴州监视章怀太子,因章怀太子自杀,左迁为叠州刺史。垂拱年间官复旧职,与周兴等人推鞫制狱,以酷暴著称。垂拱四年率军镇压越王贞的叛乱,以功加左金吾大将军。天授二年下狱伏诛。索元礼出身于少数民族家庭。故史书上说他是“胡人”。武则天在*息徐敬业叛乱之后,“恐人心动摇,欲以威制天下”。索元礼向武则天告密,受到武则天的接见,被“擢为游击将军”,并成为最早在洛州牧院推案制狱的酷吏。据说索元礼“性残忍”,武则天曾多次召见索元礼,“张其权势”。但直到天授二年被杀时,索元礼仍然是一名小小的“推事使”(《朝野佥载》卷2),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地位。

      候思止本为高元礼家奴,以密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起家。初任“游击将军”。天授三年升为朝散大夫、左台侍御史。与来俊臣等推案制狱,“苛酷日甚”。后因奏请娶赵郡李自挹女,被宰相李昭德处死。

      万国俊系洛阳人氏,少年时以险诈闻名。垂拱以后,任司刑评事,受到来俊臣的赏识,被引为判官。天授二年摄右台监察御史,常与来氏同按制狱。长寿二年赴岭南杀流人,授朝散大夫、肃政台侍御史。不久病死。

      王弘义,冀州衡水人。以告密入仕,授游击将军。天授年间任右台殿中侍御史。长寿年间,升为左台侍御史。常与来俊臣“罗告衣冠”,推鞠狱讼。延载元年(694)被流放至琼州。后矫诏北返,事泄被杀。

      周兴少以明*法律入仕。初任尚书省都事,后迁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垂拱年间屡受制狱。天授元年九月晋升尚书左丞。次年十一月与丘神责力同时下狱,论罪当死,武则天“特免之”,流放岭外,死于道中。

      来俊臣垂拱年间以上书告密受到武则天接见。天授元年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开始推按制狱。天授二年任左台御史中逊,以残暴酷烈著名,成为影响最大的酷吏。如意元年(692),诬告大臣狄仁伙等六人“谋反”,又推鞠大将军张虔勖等人于洛阳牧院。长寿二年升为殿中丞。坐赃,被贬为同州参军。万岁通天元年(696)召为全宫尉。不久升任洛阳令、司农肖卿。其后欲诬告皇嗣、太*公主及武氏诸王,结果落了个被“弃市”的下场。

      傅游艺载初元年(689)为合宫主簿。累迁左肃政台御史、左补阙。因“上书称武氏符瑞”,受到武则天的重视,擢拜给事中。数月**相。不久又加朝散大夫、守鸾台侍郎。武则天改唐为周后,赐姓武氏,加银青光禄大夫。一年之中连升数级,“时入号为四时仕宦”。但不久即被告“谋反”,命丧黄泉。

      来子王旬永昌元年(689)上书言事称旨,被任命为左台监察御史,按照武则天的旨意推鞠诏狱。天授年间告雅州剌史刘行实兄弟谋反,迁游击将军。长寿元年被流配爱州。

      郭霸天授二年以宋州宁陵县丞应“革命”举,至神都洛阳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如意元年迁左台殿中侍御史。长寿二年官至右台侍御史。后疑惧自杀。

      吉顼举进士,累迁明堂尉。万岁通天二年告刘思礼等人谋反,拜右肃政台中丞,“日见恩遇”。圣历二年以天官侍郎身份入相。后与武懿宗争功,被贬为琰川尉,再转安固尉,死于任所。

      从上述情况来看,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酷吏大部分都是御史台官。他们或“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或“纠举百僚,推鞠狱讼”(《旧唐书》卷44),职责基本上都和司法有关。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出现的这11位酷吏中,影响最大的酷吏是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索元礼官止游击将军(从五品上),周兴官止尚书左丞(正四品上),来俊臣官止司仆少卿(从四品上),此三人皆未至宰辅。在当时的酷吏中,官至宰相的只有傅游艺和吉顼两个人。傅游艺从天授元年(690)九月十三日同凤阁鸾台*章事,到天授二年九月二十五日下狱自杀,当宰相有一年多时间。在当宰相的一年间只有两个建树:一是“诬族皇枝”,说李氏宗室谋反,要求武则天“大义灭亲”,诛杀皇室成员;一是陷害流人,说

      被流放的犯人“怨望”,请发六道使以杀之。吉顼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并不能算作酷吏,《新唐书》就没有把他列入《酷吏传》中。他在圣历二年(699)腊月二日升为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章事,久视元年(700)正月二十八日即被贬出朝廷,为相时间还不足一年,在政治上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新唐书》卷117)至于其它的酷吏,就更不能参预朝政了。由此可见,酷吏虽然有时“作威作福”,但根本不能左右国家政治。

      事实上,武则天一直把行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别是在临朝和称帝的21年间,她总是日理万机,躬亲庶政,“宵衣伫旦,望调东户之风;旰食忘眠,希缉南薰之化。”(《全唐文》卷96)协助她处理朝政的主要人物不是酷吏,不是外戚,也不是男宠,而是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贤才。大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205中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段话就是对当时政治状况的真实写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微妙的。在酷吏问题上,武则天的心理是矛盾的。从总体上看,她是反对滥刑,鄙视酷吏的,她要约法省刑,以“道德”化天下。但当她的统治受到反对派的严重威胁时,又不得不纵恿酷吏,滥用刑法,打击政敌。所以武则天只是把酷吏当作消灭政敌的工具;而酷吏也只是充当了“鹰犬”的角色。武则天并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此外,武则天在重用酷吏的时候也重用过许多“循吏”。因此,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是很不恰当的。值得注意的是,酷吏并不是武则天的发明。早在西汉时期就曾出现过不少酷吏。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酷吏立传以来,《汉书》、《后汉书》、《魏书》、《北齐书》、《隋书》等正史中都列有《酷吏传》。这说明酷吏的存在是*古代的普遍现象。毋庸讳言,酷吏的某些作法是残暴的,影响是恶劣的。但是对各个时代酷吏的作用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武则天曾两度重用酷吏,完全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汉武帝也曾重用过十二位著名的酷吏,并没有人把汉武帝说成暴君。为什么一定非要把使用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主要根据呢?

[阅读全文]...
  • 历史小论文武则天

  • 历史
  • 历史小论文武则天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小论文武则天,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武则天,一个迷信文字的女皇帝石碑上竟没有刻一个字。其说法有几种:一、武则天立无字碑以夸耀自己,表示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二、武则天有自知之明,立无字碑,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还有人认为李显恨透了武则天,把她本写好的碑文藏起来,留下一块无字碑等,众说纷纭。究竟武则天是怎样的人?做了什么事?为何世人对她的看法如此不同?

      武则天的父亲是个富商,但很早就去世了,武则天便过着艰苦的生活,直到被选入宫。刚开始太宗很宠她,但后来他听信大臣袁天纲的预言——唐三代而灭,武氏之女王昌。于是冷落了她。太宗死后,武则天入住感业寺。但由于她跟刚即位的高宗藕断丝连,所以不久后许皇后便召武则天入宫,希望她与自己共同对抗萧淑妃。结果武则天在短短几年内便解决了这两个人,当上了皇后。后来高宗患上风疾,便让武后处理部分政务,随着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后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然而她并不知足,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她参加泰山封禅、扶植外戚。高宗死后,武后相继废了两个儿子,立第三子李显为皇帝。一切准备就绪后,武则天废了李显,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直到张柬之等大臣联合右羽林大将军发动*,她才“退休”。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对于武则天,世人评价褒贬不一,以下是我对武则天的一点粗浅看法。

      首先,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以知人善任著称,号称“君子满朝”。

      武则天称帝后,掌握了最高权利,大事自行裁定,日常政务则交给宰相们处理,正是因为这样,武则天更加重视对宰相重臣的使用及选拔,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认用过去犯过罪的官吏、在罪犯的家属亲朋中选用人才、破除了门第,年龄,学历等限制,力排众议,把实际才能和政绩表现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野无遗贤”。她的做法让大批出生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女帝论功行赏,重用那些帮助她登上王位的人,傅游艺就是其中一位,他在一年之内,连升四次,一跃成为三品宰相;当然,几家欢乐几家愁,在傅游艺飞黄腾达的时候,宗楚客(女帝的亲戚)就因为接受贿赂,而被人检举。女帝没有丝毫包庇心理,二话不说便把宗楚客流放到岭南;李昭德。他为人刚直,很有才干,胸怀宽广,不拘小节,女帝对他十分信任。但李昭德政绩斐然,为那些*庸之辈所记恨。武承嗣就曾对女帝进谗言,企图谋害李昭德。但女帝却冷冷地拒绝道:“朕就是因为任用了李昭德,才能够高枕无忧,这是你不知道的。”说得武承嗣悻悻而归;娄师德。他很有才能,每到一地,每任一职,都有突出的政绩。女帝曾下诏表彰他。他还推荐狄仁杰为宰相,狄仁杰当了宰相后却不知恩人是谁,他和李昭德都曾取笑过娄师德,说他是“乡巴佬”,而娄师德却很有气度,总是一笑置之,说:“我当然是乡巴佬,我不是乡巴佬谁是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女帝对有才能、有功绩、忠于国家的人,特别赏识,并且善于用这些人来治理国家。

      不仅如此,对于自己怠慢贤臣的过失,女帝也会想办法弥补。

      王及善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王及善,其父在随太宗作战时身亡,他十四岁继承父位,不久便晋升。在女帝诛杀吏来俊臣一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因他曾屡次上奏说张昌宗兄弟(女帝的男宠)仗着女帝的宠爱横行霸道,目中无人。于是女帝便冷落了王及善。就连他生病了,女帝也不闻不问。但在他死后,女帝却下令废朝三天,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赐号贞,并准许他陪葬乾陵。这种大礼,无一不体现出女帝的悔恨之心。

      当然,光有文臣是不够的,女帝当然知道这一点,她在重视文臣的同时,也特别注意能够用兵打战、*定外患的武将。唐休璟善于用兵,战功累累,甚少打败仗,女帝便提拔他为夏官(兵部)尚书,并讥讽宰相等人,说他们十个也抵不上唐休璟一个。

      更可贵的是,女帝对于推荐人才之人,也给予鼓励。有次御史张循宪,在视察途中,发现了很有才华的张嘉贞,便推荐给了女帝。女帝召见张嘉贞,马上进行测试。结果令女帝非常满意,便把有荐贤之功的张循宪提升为郎中,官至五品之上。

      综上观之,女帝武则天是善于用人的,就连玄宗开元年间的几位重臣,如姚崇、宋景等都是武则天时期被选***的。因此,宋太祖赵匡胤对武则天的评论:“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不无道理。

      女帝的功绩不止这些,她执政的半个世纪中:国库充足、政局稳定、物价低廉、人口增加、农业和手工业有所发展、削弱士族官僚集团、“虽有边疆战争,但无农民起义”、“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总之,武则天为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的雍容华贵离不开她的辛勤耕耘。其谋略、眼光、风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她曾做出任用酷吏、奖励告密、大兴土木修建寺院等负面行为,但我认为武则天的功绩远远大于她的过错,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

      摘要:

      本文力求在史实的基础上浅谈武则天的用人艺术,用客观资料评价武则天对待臣子的态度,同时稍论笔者对武则天的看法。

      关键词:

      用人纳谏求贤

      武则天,*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将*半个世纪。对武则天的看法,历来褒贬不一,但她无疑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注重吏治

      吏治对社会状况至关重要,武则天知道,对官吏光用法律的形式来约束是不行的,要使他们“称职”必须加强教育,使其懂得为臣之道。为此,她亲自撰写《臣轨》一书,从十个方面对臣下提出要求: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

      显然,其中心思想是要求臣子成为德才兼备,忠君爱国的人物。由于此书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要求严而不苛,因而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武周时期官员较为廉洁奉公。

      二、亲理朝政

      改唐为周时,武则天67岁。已*古稀之年的她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史载,“太后春秋虽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①“临御天下,忧劳兆庶。宵衣伫旦,望调东户之风;旰食忘眠,希缉南熏之化。”②为了使各项政令有益于民,武则天十分注意了解民情。早在参与朝政之前,她就认识到上下蒙蔽的坏处。称帝后除继续利用铜匦等手段外,还常常派遣使节至民间调查,有时会亲自过问民间之事。圣历元年(698),武则天曾问群臣:“比在外有何好事?”③久视元年(700),鸾台侍郎同*章事陆元方因说:“人间细事,不足以烦圣听”,而被武则天免去了宰相职务。

      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大臣意见后,再采用相应的政策,是武则天的一贯做法。为了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武则天除每日早朝以外,还特令宰相轮流宿值。她深知掌握实权的重要,因而总是紧握权柄,防止大权旁落。

      三、贤才控中枢

      (一)求贤

      武则天特别注意人才的擢拔。早在即位前,她就多次颁发《求贤制》,大力搜罗人才。登基后,在这方面做得更加突出。

      1.进一步发展科举制,注重通过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

      科举制是继九品中正制后的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起于隋而兴于唐。它包括制举和常举两种形式。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比较进步的选官制度。据粗略统计,唐高祖武德年间由科举入仕者仅32人,每年*均不到3人;所用宰相12人,出身科举者只有1人。太宗在位23年,由科举入仕者224人,每年*均不过10人;所用宰相29人,出身科举者不过3人。除此之外,考试制度不够健全,“不贡举”的情况时有发生。制举偶尔举行,常举也只有秀才、进士、明经。

      高宗时,由于高宗和武则天的重视,科举制有了较大发展。在唐高宗在位的34年中,通过科举入仕者约630人;所用宰相47人,出身科举者11人。而且,科目也有所变化,“秀才”被取消,“进士”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是,制度仍不够完善,有时“不贡举”,有时科目少。这对于网罗人才是不利的。

      针对这种情况,武则天在临朝称制后,采取有力措施,对科举制进行了一番改革:

      (1)使“常举”制度化,坚持每年开科取士。

      (2)扩大制举。主要表现在:

      ①缩短制举间隔。以前数年一次,自此基本每年一次。

      ②扩大录取人数。以前每次只有1至2人,自此人数增多。

      ③增加制举科目。以前每次不过1至2科,自此增至7到8科。

      (3)调整取士科目。重点发展进士科,降低明经科的地位。如分神都、京师两处举进士;增加明法科及第人数,垂拱四年至30人。⑤

      (4)武则天令贡举人停*《道德经》,学*所撰《臣轨》一书,更新了考试内容。

      (5)创立殿试。

      这些改革无疑具有进步意义,这从发展进士科和扩大制举两项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不同,不以背经为要,而以写策为主,因而易于招揽关心时政、富有远见的人才。制科亦为搜罗才俊的重要途径之一,“宏材伟论非常人亦时出于其间,不为无得也”。⑥

      通过这些改革,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张文成曾说过:“乾封以前,选人每年不过数千;垂拱以后,每岁常至五万”。⑦后来大名鼎鼎的张柬之、张说、裴耀卿等人,就是此时及第的。

      2.要求臣下自荐并推荐人才。

      对官员大力提倡自荐,此外,确有才能,愿意进仕者*时可以投匦自荐。鉴于许多名士不愿意自荐的情况,武则天特别强调推荐,把荐举人才作为官僚的一项任务。有时还特别要求某些大臣荐举有关人才。如圣历元年,令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

      当然,武则天是要荐真贤的。范履冰因推举犯逆者而被杀。狄仁杰荐其子光嗣为地官员外郎,很称职,赢得了武则天的夸奖。⑧

      由于通过各种渠道、命令、鼓励荐举人才,又不限门第高低、富贵贫贱,也不限种族、离京远*等,因而,选司空前忙碌。她敢于冲破以往狭窄的选官范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而谋臣猛将和文苑俊杰涌现,这不仅是治理大周所需要的,而且也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出现准备了一个重要条件。

      (二)赏善罚恶

      武则天坚持对众多的官员进行筛选,对于从各地搜求来的人才,武则天皆予厚待,“量才授职”。⑨

      天授二年(691)创立的试官制度,即让搜求来的人才担任一定职务而锻炼他们的`政治才干,则又是一大胆创举。武则天在他们赴任时,往往赐袍训诫。史载,她的堂姐的儿子宗秦客兄弟居官贪浊,“奸脏事发”,武则天毫不留情,将他们“配流岭外”。⑩对于智能之士,武则天往往破格提拔。如殷仲容精通书法,知名当时,武则天爱其才,官至申州刺史。k

      后来促成“开元盛世”的许多著名大臣,都经受过武则天的赏识和提拔。姚崇、宋璟、张说就是如此。

[阅读全文]...
  • 武则天经典名言

  • 名言,经典,语录
  •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说过的一些名言都很霸气。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武则天经典名言,欢迎大家阅读。

      武则天经典名言【经典篇】

      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2、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3、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4、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5、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6、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8、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9、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10、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1、 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武则天

      2、 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武则天

      3、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武则天

      4、 这个老家伙,他太了解朕了。他这是以退求朕心安那。 ——武则天

      5、 我大周有大将,我大周有忠良,我大周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啊! ——武则天

      6、 改李尽忠为李进灭。 ——武则天

      7、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武则天

      8、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武则天

      9、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10、 花须连夜发, 莫待晓风吹。 ——武则天

      11、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 《如意娘》

      12、 欲成大事者,至情皆可杀! ——武则天

      13、 欲安其家,先安其国。 ——武则天

      14、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武则天

      15、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武则天

      16、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武则天

      17、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武则天

      18、 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武则天

      19、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武则天

      20、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

      1.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2. 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3. 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

      4.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5.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6.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7. 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8.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9.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10.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11. 人足者,非独人之足,国之足也;人匮者,非独人之匮,国之匮也。

      12. 赠人以财者,唯申即目之欢;赠人以言者,能致终身之福。

      13. 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14.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15. 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

      16. 人之事君也,使无难易,无所惮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

      17. 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

      18. 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

      19.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20. 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怀疑而不信。

[阅读全文]...
  • 武则天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武则天名言名句

    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2、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

    3、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

    4、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5、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6、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7、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怀疑而不信。

    8、忧患生于所忽,祸宫兴于细微。

    9、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10、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1、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

    12、终身为善,一言败之,可不慎乎!

    1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4、非夫纯孝者,则不能立大忠。

    15、理官莫如*,临财莫如廉。

    16、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17、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

    18、慎而言,将有和之;慎而身,将有随之。

    19、我能制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20、人臣之于君也,犹四肢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

    21、忍所私而行大义,可谓公奖。

    22、攻守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

    23、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24、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范。变古者未必是,循旧者不足多也。

    25、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26、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

    27、人之事君也,使无难易,无所惮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

    28、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29、天无私硬,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30、朋友不信,则交易觉。

    31、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

    32、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

    33、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34、臣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

    35、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36、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37、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

    38、人足者,非独人之足,国之足也;人匮者,非独人之匮,国之匮也。

    39、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40、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

    41、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

    42、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

    43、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44、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45、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46、以色事人,不能久已。

    47、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48、人恃衣食,犹鱼之待水;国之恃人,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无足则不可以步。

    49、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50、理官莫如*,临财莫如廉。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描写武则天的诗 - 句子

描写武则天的诗 - 语录

描写武则天的诗 - 说说

描写武则天的诗 - 名言

描写武则天的诗 - 诗词

描写武则天的诗 - 祝福

描写武则天的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路漫漫修远兮的古诗 祝孩子期末考出好成绩的古诗 形容水里的鱼古诗文 含在诗中的古诗词 中秋节思家乡的古诗 墨轩图其一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洁身自好的古诗词经典 赞扬班级团结的古诗 描写成长的励志古诗 猪的汉字古诗 形容男人坚强的古诗词 上巳古诗的诗意 适合古诗朗诵的纯音乐单曲 期待光照的古诗 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五言律诗 白居易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古诗是 朗诵古诗所见适合的背景音乐 关于静守的古诗 王者荣耀出自古诗的英雄台词 形容绝情绝爱的古诗词 中国古代美女的古诗词 越短越好的古诗词 有天分而不学*的古诗文 关于装修房子的古诗词 形容苍劲有力的古诗词 古诗春晓的讲授语 半开头的古诗词 中国古诗词中咏松的最精典一首 离开北京的古诗词 初冬的鲜花古诗 提升农村干部能力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