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中描写弃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诗经中描写弃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诗经中描写弃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诗经中描写弃妇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弃妇形象分析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弃妇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院 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烟台大学函授站
《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弃妇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遭弃后的妇女生活非常悲惨。《诗经》中的弃妇诗既表现了弃妇软弱、无奈、听天由命的一面,又表现了她们的自信自强、勤劳善良。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妇女坚毅、耐劳、温柔多情的动人形象。
关键词: 善良温顺;默然从之;哀伤怨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类,《诗经》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
《诗经》弃妇诗中弃妇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
一、 弃妇诗的判别:
要判别何为弃妇诗,首先对弃妇诗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弃妇诗是书写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的感受的诗。这个定义要求弃妇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弃妇婚后被弃,二是弃妇离开夫家。这两个条件排除了描写婚前情郎变心离开女子和婚后妻子被丈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这两种情形的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和疑似弃妇诗的篇目有11首,都曾在不同的文献中被称为弃妇诗,分别是:《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卫www.unjs.com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
表1列出了褚斌杰、余冠英、沈泽宜、聂石樵四位先生的著作中对这11首诗的性质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5首诗,大家都认为是弃妇诗。对于《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大家倾向较一致,前两首女主人公婚后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后面一首描写女子被调戏之后的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所以不是弃妇诗。对于《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大家出现异议,笔者觉得是因为诗中行文的口吻没有弃妇诗中应该有的女子委婉哀怨,带有阴柔感觉的特征,而是直接斥责对方,因此不像描写弃妇,故而认为这两首诗不是弃妇诗。对于《召南·江有汜》,分歧也较大,但就本文给弃妇诗的定义,此诗即使是描写女子被弃,也是抒发女子见到心上人变心娶了其他女子而没有娶自己的悲怒之情。因此不能算作弃妇诗。
因此,笔者归纳的弃妇诗有:《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然而,《小雅·白华》是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申后被废当属弃妇,但因其地位高贵,对分析弃妇形象没有普遍意义,故本文不作分析。
二、弃妇的形象分析:
(一)《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全过程,悔恨怨愤之情,溢于言表,全诗以叙述为主,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并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全诗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决绝,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安命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知礼守法的。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主人公是温顺多情的。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路上女子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在被丈夫无情地抛弃后,女子还留恋当初和丈夫两小无猜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爱的誓言(及尔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劳的。她没有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自信自强也知天安命。“女也不爽”乃是她对自我的肯定,她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丈夫遗弃她没有道理。她对于丈夫的绝情悲伤之情,“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是她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行径。但她对于被丈夫抛弃,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女主人公自知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和可能,只能独自伤心悔恨当初嫁错郎(躬自悼矣),既然如此就只能认命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对于自己的不幸只能默然从之。
(二)《邶风·谷风》
**谷风,以阴以雨。渑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为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在持家和睦邻等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女主人公是温柔多情的。这首先表现在她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上,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不能忘记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其次,表现在她为自己被弃的辩白。丈夫喜新厌旧,怪她年长色衰,容颜不美,她执着地为自己辩解。 女主人公是自信自强的。女主人公虽然留念旧情,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但必定恼怒丈夫的绝情,然而,她并没有斥责丈夫,也没有哭天喊地,低三下四地哀求。
勤劳善良、温柔多情、自信自强的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另一面,那就是她的软弱。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仍希望丈夫来送行,这种软弱不禁使读者在哀其不幸之余几欲怒其不争了。 这篇作品把女主人公的复杂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古代劳动妇女坚毅耐劳、温柔多情的动人形象。
(三)《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浅析《诗经》弃妇诗的弃妇悲剧
[内容摘要]:《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遭弃后的妇女生活非常悲惨。《诗经》中的弃妇诗既表现了弃妇软弱、无奈、听天由命的一面,又表现了她们的自信自强、勤劳善良。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妇女坚毅、耐劳、温柔多情的动人形象。
关键词:善良温顺;默然从之;哀伤怨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类,《诗经》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
《诗经》弃妇诗中弃妇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
一、弃妇诗的判别:
要判别何为弃妇诗,首先对弃妇诗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弃妇诗是书写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的感受的诗。这个定义要求弃妇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弃妇婚后被弃,二是弃妇离开夫家。这两个条件排除了描写婚前情郎变心离开女子和婚后妻子被丈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这两种情形的.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和疑似弃妇诗的篇目有11首,都曾在不同的文献中被称为弃妇诗,分别是:《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
表1列出了褚斌杰、余冠英、沈泽宜、聂石樵四位先生的著作中对这11首诗的性质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
大路》、《小雅·白华》5首诗,大家都认为是弃妇诗。对于《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大家倾向较一致,前两首女主人公婚后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后面一首描写女子被调戏之后的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所以不是弃妇诗。对于《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大家出现异议,笔者觉得是因为诗中行文的口吻没有弃妇诗中应该有的女子委婉哀怨,带有阴柔感觉的特征,而是直接斥责对方,因此不像描写弃妇,故而认为这两首诗不是弃妇诗。对于《召南·江有汜》,分歧也较大,但就本文给弃妇诗的定义,此诗即使是描写女子被弃,也是抒发女子见到心上人变心娶了其他女子而没有娶自己的悲怒之情。因此不能算作弃妇诗。
因此,笔者归纳的弃妇诗有:《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然而,《小雅·白华》是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申后被废当属弃妇,但因其地位高贵,对分析弃妇形象没有普遍意义,故本文不作分析。
二、弃妇的形象分析:
(一)《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全过程,悔恨怨愤之情,溢于言表,全诗以叙述为主,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并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全诗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决绝,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安命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知礼守法的。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主人公是温顺多情的。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路上女子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在被丈夫无情地抛弃后,女子还留恋当初和丈夫两小无猜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爱的誓言(及尔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劳的。她没有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自信自强也知天安命。“女也不爽”乃是她对自我的肯定,她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丈夫遗弃她没有道理。她对于丈夫的绝情悲伤之情,“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是她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行径。但她对于被丈夫抛弃,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女主人公自知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和可能,只能独自伤心悔恨当初嫁错郎(躬自悼矣),既然如此就只能认命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对于自己的不幸只能默然从之。
(二)《邶风·谷风》
**谷风,以阴以雨。渑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为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在持家和睦邻等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女主人公是温柔多情的。这首先表现在她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上,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不能忘记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其次,表现在她为自己被弃的辩白。丈夫喜新厌旧,怪她年长色衰,容颜不美,她执着地为自己辩解。女主人公是自信自强的。女主人公虽然留念旧情,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但必定恼怒丈夫的绝情,然而,她并没有斥责丈夫,也没有哭天喊地,低三下四地哀求。
勤劳善良、温柔多情、自信自强的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另一面,那就是她的软弱。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仍希望丈夫来送行,这种软弱不禁使读者在哀其不幸之余几欲怒其不争了。这篇作品把女主人公的复杂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古代劳动妇女坚毅耐劳、温柔多情的动人形象。
(三)《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这是一首哀悯弃妇的诗。诗人满怀同情地用山谷中枯萎的益母草作意象,比喻色衰的弃妇形象,遇人不淑的女主人公遭弃后,“嘅其叹矣,条其啸矣,啜其泣矣”三节层层递进,初则慨然叹息,继而条然悲啸,终则啜然而泣,塑造了一个在人后独自哀伤、怨责、自悔不已的弃妇形象,同时也反衬出女主人公之所以痛之深,原因必在于爱之切。
(四)《郑风·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
无我恶兮,不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
无我丑兮,不?好也!
此诗既没有弃妇对往事的追忆、追悔,也没有诉说满腹的辛酸委屈,也没有对负心郎的痛切谴责,而是截取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场景,被弃的女子跟在负心郎的后面,拉他的衣袖,拉他的手,苦苦恳求他不要忘记旧情,不要厌弃自己。这些言行鲜明地呈现出女主人公的执着、痴情与凄苦。女子“执祛”、“执手”的动作及哀告之语,都生动地刻画出了女子孤苦无助的情态,令人同情。而“无我恶兮,无我丑兮”的屈卑,间接地表现了女子自信不足。
三、弃妇诗多层面分析: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弃妇诗的弃妇悲剧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弃妇诗的弃妇悲剧,欢迎大家分享。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弃妇诗的弃妇悲剧 篇1
摘 要
妇女被弃,自古有之,最早把他写进文学作品中的是《诗经》。弃妇诗是《诗经》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描述了妇女被弃的不幸命运,诉说了她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向我们展示了1个个弃妇人物形象。以弃妇为基点,我们认为妇女被弃就是1个悲剧。《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它的弃妇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开创了“弃妇”这1母题,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弃妇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现实,以此为切入口,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两千多年前的经济制度、礼法制度、风俗文化等。弃妇诗对我们了解我国两千多年前的经济制度、礼法制度、风俗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论文分4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阐述《诗经》弃妇诗所描述的4类弃妇悲剧。第2部分阐述弃妇悲剧产生的原因,即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是其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礼法制度的束缚是其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第3部分阐述弃妇悲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4部分阐述弃妇悲剧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诗经》;弃妇诗;弃妇悲剧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women were desert has happened long time ago and write this into the literary works is The Book of Songs initially. The poem about the desert woman is an importance constitute the part of The Book of Songs. It described the abandoned and unfortunate destiny of women in the poem, told us their heart painful and helpless, displayed toward us a leaves the women thing image.
Regard deserted wife as the basic point, we think it is a tragedy that women are abandoned. The Book of Songs is a source of ancient literature of our country, its deserted wifes poem opens this mothers question of " deserted wife "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s ancient literature, influence literature in later age far-reachingly. Deserted wife poem show the era life reality of people to us with their unique visual angle, regard this as and the entrance, we can know economic system,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s and legal system degree , custom culture,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in our country ,etc. Deserted wife poem is very valuable for us to understand our country economic system,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s and legal system degree, custom culture ,etc,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
The thesis divides four parts: Part one mainly Explain 4 kinds of deserted wife tragedies which are described in deserted wife poem of The Book of Songs. Part two Explain the reason why deserted wife tragedy happen ,namely: woman have independent economic status , this is the basic reason that tragedy happen. Part three Explain deserted wifes tragic impact on literature in later age. Part four Explain deserted wifes tragic modern meaning. 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The poem about the desert woman;
tragedy of deserted women
浅析《诗经》弃妇诗中的弃妇形象
摘要:本文主要是具体分析《诗经》弃妇诗中的弃妇形象,并进一步探求其成弃妇的原因以及从中展现出《诗经》时代女性的社会处境。
关键词:《诗经》;弃妇诗;弃妇;原因;女性地位
《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它总共收录了三百零五首诗。据相关资料考证这些诗歌创作于西周早期到春秋中叶。在三百零五首诗中,被古今人判定为弃妇诗的至少十四首以上,在《诗经》中占有一*重要的地位,且《诗经》作为弃妇诗的源头,我们以此作为切口探寻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状态。
一、《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篇历来就存有争议,笔者认为《诗经》中有十五首弃妇诗--《小雅·我行其野》、《小雅·黃鸟》、《小雅·谷风》、《小雅·白华》《小雅·何人斯》,《秦风·晨风》,《郑风·遵大路》,《卫风·氓》、《卫风·河广》,《王风·中谷有萑》,《召南·江有汜》,《邶风·绿衣》、《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
以上多采用《毛诗序》对《诗经》弃妇诗的界定,部分内容引后世学者之言加以论证。
二、弃妇形象分析
(一)委曲求全
《郑风·遵大路》,清人郝懿行对该诗的理解是:“民间夫妇反目,夫怒欲去,妇惧而挽之。”(《诗问七卷》)诗中女主人公不断苦苦地哀求:“无我恶兮,不寁故也”,“无我魗兮,不寁好也”,乞盼丈夫回心转意。《邶风·终风》的女主人公面对丈夫的抛弃也依旧还怀有侥幸心理希冀丈夫回心转意,思念之下辗转难眠,妄想着“愿言则嚏”,“愿言则怀”。《邶风·谷风》也是如此,诗中女主人公被丈夫赶出家门,临行前她还念叨着“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希冀丈夫改变心意--“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二)敢爱敢恨
《邶风·日月》,女主人公呼天告地,申述自己的感情没能得到丈夫的回应,怨恨丈夫不把自己放在心上,谴责丈夫心志回惑、三心二意、“德音无良”、品行不端。《小雅?何人斯》中的女子,在长夜不眠、焦灼“反侧”之中,对负心人更是发出痛彻心扉的诅咒:“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醌面目,视人罔极。”《召南·江有汜》中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直截了当地预言:丈夫如今的背弃行为,往后势必在感情上遭到自我惩罚,即“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
(三)认清现实,寻求新生。
《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回忆同氓从相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相恋(“及而偕老”,“信誓旦旦”)、相思(“抱布贸丝”,“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谈婚论嫁(“来即我谋”,“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迎娶(“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三岁为妇勤勤恳恳的劳作发家致富到丈夫三心二意的不幸遭遇,最后果断的做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定。她为自己失去的爱情而发出哀怨,但是她没有一直沉浸其中,没有绝望。她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告别自己上一段爱情和婚姻,新的生活已悄然开始,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并且要活得与过去不同,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又如《王风·中谷有萑》中这位女子也是择偶失慎,终究被丈夫无情地抛弃了。被丈夫抛弃后,她并无一味地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而是痛定思痛,体悟了“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教诲,对人生进行深刻的反思。她所体悟到的正是对过去不幸婚姻生活的决断,也是对今后新的生活的警示,同时也是对其他女子的提醒。
三、从被弃的原因看当时女性的地位
从《诗经》弃妇诗中我们可看到女子被弃原因主要是是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喜新厌旧。如《卫风·氓》,汉代《毛诗序》云:“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仪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奔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它把《氓》中的女主人公说成咎由自取,只不过是替男子辩护罢了。从《卫风·氓》原文出发去解析,他们的婚姻是有感情基础的,且礼仪上是通过明媒正娶的,也就不存在淫奔之说,明显氓在家庭渐富时暴露了他真实的面目--“士二其行”“士也罔极”,喜新厌旧本色暴露无遗。
(一)男子出妻特权
从《诗经》弃妇诗的大量出现可以看出女子在社会上处于弱者的地位,受男权社会的束缚。从奴隶社会开始,男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与日俱增,男权制度不断加强巩固。男子处于支配地位,而女子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居于从属地位。女子的'经济地位不独立,生活空间被束缚,她们依附于男子,往往显得十分痴情。《郑风·遵大路》、《邶风·终风》、《邶风·谷风》等篇目中女主人公希冀丈夫能够回心转意的痴情也就不难理解了。《小雅?斯干》就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之语。从出生的时候,男女就分别被贴上了尊卑、贵贱的标签,享受着不同的待遇男为尊,女为卑。于是,即使男女间的婚姻有自由相恋的感情作为基础,但男女性别的权益差别无法消弭,因此由爱情出发所凝结的婚姻很大程度上也会以失败告终。那时的男子可以多娶与再娶,可以任意休弃妻子,这就造成了一出出家庭悲剧。《大戴礼记·本命篇》云:“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从《诗经》中的弃妇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子轻易就可以出妻,出妻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齐国宰相管仲,为限定仳离,《管子?小匡篇》有“士三出妻,逐之境外;女子三嫁,入于舂谷”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男子出妻有过于泛滥之嫌,朝三暮四、喜新厌旧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引发了社会问题,齐相管仲不得不以法令的方式限制此现象。
(二)女子相对自由
《诗经》时代对女性的束缚远远不如后世严酷,那时没有“三纲五常”的严苛束缚,也没有处女崇拜的贞洁观念。“自由恋爱”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允许的,女子被弃后也是可以再嫁而不受歧视的。《周易·咸卦》云:“咸,亨利贞,取女吉。”《周易·彖》云:“咸,敢也,柔上而则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我们从《周易》中可见,男女结合为夫妇是男女你情我愿的结果,是以双方情感为基础的,而非后世传宗接代的社会义务。《诗经》中大量的爱情诗,叙写男女之间相识、相恋、相爱。当时的女性对于爱情是大胆而主动的,如《摽有梅》中的女主人公直言“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那时的男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由恋爱,《郑风·溱洧》描写了男女相会的场所,男女自由接触,互表爱慕之心;《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同氓先了解彼此,然后才相恋,再到谈婚论嫁。《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婚后认清了氓的真实面目敢于下定“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心,她哀叹已经逝去的爱情,怨恨氓的“二三其德”,但是她没有对婚姻绝望,对自己的人生绝望。我们可以思考她能有这样的决心反而是女性自主意识的体现,不因被丈夫背弃而委曲求全、痛不欲生,离开氓自己照样能好好生活,离开氓反而是对“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样不幸生活的解脱。
诗经中的诗句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 秦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斯干》
22、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23、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2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25、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 《诗经·周南·卷耳》
26、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27、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诗经.召南.江有汜》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车辖》
2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诗经: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释:
1、爰:于何,在哪里。唐:植物名。即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沫音妹:卫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北。乡:郊外。
2、谁之思:思念的是谁。孟:老大。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姜、弋、庸,皆贵族姓。
3、桑中:地名,一说桑林中。要音邀:邀约。上宫:楼也,指宫室。一说地名。淇:淇水。
4、葑音封:蔓菁菜。
译文:
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沐邑乡。
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姜。
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
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麦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边地。
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弋。
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
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沐邑东。
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
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
送我告别淇水旁。
赏析:
这是一首情。分歧只在于是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成风之作,还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朱熹等持前说者大多是受《毛诗》影响,并举姜、弋、庸乃当时贵族姓氏为证。而持后说者往往纯从诗意把握,认为全诗轻快活泼,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炽烈爱情,并无讽刺之意,更谈不上是贵族男女*后的无耻自白。
从诗本身来看,前者证据不足,仅凭姓氏难以论定主人公身份。况且,诗序本就是汉儒以“比兴”解诗的产物,其对诗旨的解释时有牵强附会之处。但后说似乎又过于主观。按*人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孙作云亦有同样的。
鲍昌《风诗名篇新解》推衍郭氏之说,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这种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可以说是很中肯綮的。
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所以,以“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在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
“兴”以下的正文中,主人公完全沉浸在了狂欢后的甜蜜回忆里。除每章改换所欢爱者外,三章竟然完全相同,反覆咏唱在“桑中”、“上宫”里的销魂时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缠绵,写来又直露无碍,如数家珍。似乎以与多位情人幽会为荣乐,表现了一位多情浪子渔色后的*、得意心态,其句式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正是这种心态的表露,尤其每章句末的四个“矣”字,俨然是品咂、回忆狂欢之情时的感叹口吻。*人或认为孟姜、孟弋、孟庸当是一人,若如此,似不合《诗经》中运用复沓的家法。《诗经》中用复沓虽只更换个别词汇,但无论更换的是动词、名词,诗意上多有所递进或拓展,比较典型的如《周南-芣苢》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此诗中三姓实指一人,一者整首诗三章全为重复,不免过于臃肿拖沓,毫无意味;二者也与“群婚性的男女欢会”的诗意不合。因此不取此说。
此篇在今天看来虽然格调不那么高,但音韵谐和,读来圆美流转,琅琅上口。若依自古以来的“用诗”体例,抛开其隐含的本意,作为一首热烈活泼的情歌来看,也无不可。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
2、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不涉昂否,昂须我友。
3、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易云能来?
4、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月予还归哉!
5、葛生蒙楚,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6、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居处?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兮,不我信兮。
诗经?周南·关?先秦
关关(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
参差(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菜,左右(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诗经 · 卫风·人
人其颀(qí),衣锦(jiong炯)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ti),如凝脂,领如(qiú.qí),齿如(hù)犀。(qín)首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人敖敖,说(yue)于农郊。四牡有骄,朱(fén)(biāo),翟(dí)(fu)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gu)(huo),(zhan)(wěi)发发,葭(jiā)(tan)揭揭。庶姜,庶士有(qie)。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2、 累,有时候也是种享受,因为它让生活变得充实。
3、 当第一缕阳光洒下,我就明白我得到了温暖。、
4、 你越嫉妒,我越爽,谁叫我的生活本身就是你的梦想.
5、 那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总是那么美丽。
6、 我不能为了一个抛弃我的人就泪流不止心死不生
7、 岁月如同藏在手中的细沙,总是会从指间偷偷的滑落。她悄无声息,却总能留下一些不易觉察的痕迹。也如花开花落,花瓣离落之时,总会有暗香残存!于是不经意间,人们在时间的流动中,各自苍老。曾经的岁月已悠然遁去;渐行渐远;那么,又何苦为难自己。
8、 但凡能说透的东西,基本也就是释怀了,要知道,心结,是说不清楚的,甚至说不出口。
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10、 因 为 爱 你 所 以 看 谁 都 像 情 敌 。
11、 不管衣橱里衣服有多少,最爱穿的就是那几件。不管生活中朋友有多少,最能聊得来的就是那几个。所以人变得成熟,无非就是明白哪些是最爱,然后开始删减。无限制占有,恰恰是不了解自己的表现。学会极简的生活,往往才是抓住了生活的重点。简约,就是极致。—— 成长是做加法,成熟是做减法。
1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3、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坚强,于是乎,在假装坚强中,就真的越来越坚强。
14、 背对着阳光站在云端,一面唯美娇柔,一面隐晦空洞。
15、 或许有一天我们都老了,但是我还是记得当初你让我心动的样子。
16、 时隔多年,仍然是那么喜欢最后的一句话: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个女孩,教会我爱。每个人都有一个一直守护他的天使。他们安静的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陪你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然后不动声色的离开。——《夏至未至》
17、 原谅我不再回头不再深爱 2、有趣才是交友的前提,而非有用,很多人都搞错了。
18、 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是永远。一段友情,离开了就淡了。一段爱情,分离了就散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也许下一秒,就不再属于你的。
19、 伤害是会被铭记一生,无论如何洗刷,都是徒劳。
20、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2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2、 幸福在吹泡泡,倒映俄们的美好
2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24、 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2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2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27、 既然选择走就不要回头,不然会更痛。
28、 看着窗外的小星星,许着你要一直快乐。
29、 嘴角的血是那么的鲜艳,而笑容依旧是那么凄惨。
3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1、 拼命对一个人好,生怕做错一点对方就不喜欢你,这不是爱,而是取悦。分手后觉得更爱对方,没他就活不下去,这不是爱情,是不甘心。
32、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33、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苏芩说,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
34、 为了和你在一起,我花光了所有的桃花运。
35、 因为大地的不*衡,才有了河流;因为温度的不*衡,才有了万物生长的春夏秋冬;因为人生的不*衡,才有了我们绚丽的生命。最后你都会明白,人生,原来只是一个懂字。渐渐地,生活会变得没有什么不同,仿佛他们不是消失了,而是从未曾出现过。来了开怀拥抱,走了挥手作别。
36、 分手那天,我一个大男人在街上哭了一个晚上
37、 谁能懂那种感觉,明明两个人相爱可是还是要分开。
38、 心中的唯一非你莫属,我爱你的心永远不变. WF*//
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0、 我想要的幸福。不过就是,我管着你你宠着我。
41、 牵着你的手,陪你走到尽头,这条路漫漫长却只有你和我
42、 距离使两颗心靠的更*。
43、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成功的男士大多都有幸福的家庭,而成功的女士大多离异或单身。多数女人是在无爱可做的时候才做事,多数男人是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才**。
44、 忏悔,才能真正得到尊严。
4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46、 拥抱着你的滋味 胜过一切的完美
47、 街角的擦间,如此的陌生,回望,却不见你的身影
48、 选择朋友是个技术活,什么样的人可交,什么样的人不可交,什么样的人表面上和你称兄道弟背后却*刀子,什么样的人看起来对你冷漠,在你遇难的时候却愿意雪中送炭救你于危难之间。看走眼的时候,撤为上策,一定要学会认怂。
49、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茂盛的芦苇上,晶莹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心中的爱人,在河水的另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我顺流而上,路途遥远而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逆流而下,她好像又在河水的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茂盛的芦苇上,晶莹的露水还未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我心中的爱人,在岸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我顺流而上,路途艰难、难以登攀。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我逆流而下,她却好像在水中的沙滩。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茂盛的芦苇丛,晶莹的露水还没有蒸发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我心中的爱人,在河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我顺流而上,道路迂回艰难,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我逆流而下,她却好像在水中的沙洲。
这首诗有多重见解和看法,不过大多人都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
主要是描写了一位男子对意中人的反复追寻。
诗歌通过一唱三叹的形式,将这种感情表现得委婉缠绵,感人至深
带“琪”字的诗句如下:1、凤楼琪树,惆怅刘郎一去,正春深。
——五代·鹿虔扆《女冠子·凤楼琪树》2、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唐代·崔珏《哭李商隐》3、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唐代·白居易《牡丹芳》4、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唐代·许浑《秋思》5、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唐代·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6、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唐代·陈子昂《彩树歌》7、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清代·吴伟业《过淮阴有感》8、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唐代·王毂《梦仙谣三首》9、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唐代·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10、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
——唐代·张子容《送苏倩游天台》
《鲁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国风·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国风·陈风·宛丘》“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1,九月授衣”,“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
《南园十三首》李贺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刘方*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楚歌十首》元稹 惧盈因邓曼,罢猎为樊姬。
《出试后投所知》罗隐 桃须曼倩催方熟,橘待洪崖遣始行。
《金陵思古》罗隐 柔姿曼态葬何处,天红腻白愁荒原。
《题河中紫极宫》温庭筠 曼倩不归花落尽,满丛烟露月当楼。
《伤灼灼》韦庄 桃脸曼长横绿水,玉肌香腻透红纱。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出来了。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中的经典名句,一起来欣赏下这些经典句子吧。
1、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2、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3、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4、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5、匪是匪,我是我,思念抑或思考,而我在这里,你在天涯的那端。
6、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7、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8、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9、愿言恩伯,甘心首疾。
10、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11、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12、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13、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不可卷也。
1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5、青春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16、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17、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18、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9、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20、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3、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2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5、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26、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27、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2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29、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30、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2、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33、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34、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6、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37、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38、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9、及而携老,老使我怨。
4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41、一之日觱发,二之日粟烈。
4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4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4、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45、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46、君子于役,不知其明,曷至哉。
47、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48、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49、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诗经: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注释:
1、定:定星,又叫营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宫室。于:古声与为通,作为之意。 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濮阳西。
2、揆音葵、:测度。日:日影。
3、榛、栗、椅、桐、梓、漆:皆木名。椅,山桐子。
4、虚音区、:一说故城,一说大丘,同“墟”。
5、堂:楚丘旁邑。景山:大山。京:高丘。
6、臧:好,善。
7、灵:善。零:落雨。倌:驾车小臣。
8、星言:晴焉。夙:早上。说shuì税、,通“税”,歇息。
9、匪:犹“彼”。直:特也。秉心:用心、操心。塞渊:踏实深远。
10、騋音来、:七尺以上的马。牝音聘、:母马。三千:约数,表示众多。
译文:
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
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
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丘来眺望。
望了楚丘望堂邑,测量山陵与高冈,
走下田地看农桑。求神占卜显吉兆,结果必然很安康。
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
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
他是正直有为人,内心充实又深沉。良马三千多如云。
赏析:
这篇风意在歌功颂德,称颂的对象则是卫文公。卫国懿公当道时,荒淫腐败,懿公好鹤,给鹤食俸乘车,民心离散。公元前660年,狄人攻卫,卫人无斗志,懿公死,卫亡。卫遗民不足千人渡过黄河,齐、宋援卫,立戴公,庐居于漕邑今河南滑县旧城东、暂栖。不久戴公死,弟文公毁立。齐桓公发兵戍守亡而复存的卫国。漕邑不宜建都,前658年,齐桓公率诸侯助卫迁于楚丘。卫文公受命于危亡之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卫国日渐强盛。前642年,邢与狄合兵攻卫,卫文公率兵击退敌军,次年又讨伐邢国,其国力与懿公时不可同日而语。卫文公不乏文治武功,称得上是卫国的中兴之君,《定之方中》对他进行颂扬可谓相人得宜。
全诗三章,章七句。诗当作于卫文公的晚年或死后,是追叙当时情事,具有史诗性质。它与《大雅-公刘》写周人先祖公刘带领周民由邰迁豳时相地形、建京邑、治田地等颇相类,可以参读。
首章写在楚丘营建宫室。古代科学技术还比较原始,建造宅邸需要定向,只能依靠日星。定星每年夏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黄昏时分出现在正南天空,与北极星相对应,就可准确测定南北方位。至于东西,揆度日影也可确知。又十月后期方届农闲,严寒尚未至,古人于此时修宫筑室,自是相当科学。至于栽种树木,古代在宫殿庙宇建筑旁需植名木,如“九棘”“三槐”之类,也有一定规定。楚丘宫庙等处种植了“榛栗”,这两种树的果实可供祭祀;种植了“椅桐梓漆”,这四种树成材后都是制作琴瑟的好材料。古人大兴土木兼顾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这对今天也是一种启发。“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国之初就考虑到将来能歌舞升*,琴瑟悠飏,可见深谋远虑与充满自信,非苟且偷安者比,由此让人品尝出诗中隐寓的褒美之意。首章写的是群体劳动,那样的科学规划,那样的紧张有序,那样的自豪自信,在颇为整饬而略带进行曲色彩的诗行中,读者仿佛触摸到了卫人重建家园时那种明朗而又热烈的欢快脉搏。可是,人们不可能自发盲目劳作,也不可能群龙无首,这一大规模工程究竟由谁擘画和领导的,由此造成小小悬念,自然折入二章的倒叙缘由,章法安排上具有跌宕之势。
二章追叙卫文公卜筑楚丘的*。*包括二个层次:尽人事,敬天命。前五句为尽人事,先是“望”,后是“观”。望是登高远望,登上漕邑故墟,眺望楚丘。“望楚”的重复,说明端详得极其细致,慎重而又慎重。此外。还考察了附*的堂邑和高高下下的大小山丘。这显示文公有丰富的堪舆风水知识。“观”是降观,下到田地察看蚕桑水土,是否宜耕宜渔。这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根本大计,作为贤君自然不会疏忽。这五句从“登”到“降”,从“望”到“观”,全景扫描,场面宏远,在广阔雄伟的背景上刻划了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文公形象。最后两句写占卜,经“天意”认可,人事才算定局,它有助于今天读者认识古代历史。
与二章大刀阔斧手笔迥不相侔,三章却于细微处见精神。三章写文公躬劝农桑。“好雨知时节”,有一天夜里春雨绵绵滋润大地,黎明时分天转晴朗,文公侵晨起身,披星戴月,吩咐车夫套车赶往桑田。这幅具体的细节描写图,要传达的信息也不言而喻:文公重视农业生产,亲自前往劝耕督种。由小见大,文公*时夙兴夜寐劳瘁国事的情景,都不难想见。
三章的最末三句是全篇的结穴,揭出题旨:他可不是*庸的一般的人,他的用心是多么的实在多么的深远啊!全诗叙事,都用赋的手法,从赋中让人品味出赞颂的韵味。“匪直也人,秉心塞渊。”二句虽然也是赋,却有更多的抒*彩。由于文公“秉心塞渊”,崇尚实际,不繁文缛节做表面文章,才使卫国由弱变强。一、二、三章的所有叙写,无不环绕“秉心塞渊”而展开。难怪方玉润《诗经原始》在此句上有眉评:“是全诗主脑。”
诗末句“騋牝三千”,好像与全诗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构成一种因果关系。上述卜地、筑宫、兴农种种是因,此句是果。兵强马壮,常体现一国的富强,在文公治理下,卫国确实日臻富强。《左传-闵公三年》载:“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可见卫文公后期国力已增强了*十倍。《诗经原始》也高度评价文公治卫,称其“不数年而戎马寖强,蚕桑尤盛,为河北巨邦。其后孔子适卫犹有庶哉之叹,则再造之功不可泯也”。
诗经中描写弃妇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 关于弃妇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中写弃妇的诗 描写弃妇的古诗 写弃妇之怨的古诗 弃妇的古诗意思 诗经中的名句 《诗经》中的名句 诗经中名句 诗经中的古诗 诗经中的诗句 诗经中句子 诗经中的情话 诗经中的句子 诗经中好的句子 诗经中的小古诗 诗经中有诗的古诗 诗经中有花的古诗 诗经中带琪的诗句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诗经中写花的句子 诗经中著名的句子 诗经中亚的古诗 诗经中带嘉的诗句 诗经带中字的古诗 诗经中的有名的古诗 诗经中带玥的诗句 诗经中带瑶的诗句
诗经中的诗句 诗经中的经典诗句 诗经唯美句子 《诗经》中的句子 诗经中含白的诗句 诗经中的植物名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诗经中的诗句 《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弃妇形象分析 浅析《诗经》弃妇诗的弃妇悲剧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弃妇诗的弃妇悲剧 解读《诗经》中丰富的妇女形象论文 《诗经》中的农事诗 《诗经》中的名篇 《诗经》中的名句 诗经唯美句子 《诗经》中的句子 诗经:定之方中 诗经:桑中 诗经:丘中有麻 诗经:中谷有蓷 诗经中的爱情诗经典 诗经中的情诗 辛弃疾的诗经典名句 《诗经》中的名篇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诗经《桑中》 诗经中的诗句 诗经中经典诗句 诗经中的诗句
说说大全200字左右 别人转发我的说说点赞 被误解的心情的说说 说说写给男朋友心里话 烧烤朋友圈发心情说说 女生想念一个人的说说 制作相册的说说 无人能懂我的说说 佳句赏析关于说说心情 丢了自己的说说 一个人不回你信息说说 网课打卡说说 苏鎏小说说谎 求爱的说说 十年前和十年后的说说 一事无成的说说 后悔认识你的说说 鬼天气的说说 生日简单说说 十一旅游说说 好想你说说 有关小仙女的说说 想你的时候的说说 希望能好好珍惜的说说 身体怕冷的说说 手机没话费的说说 一切都是浮云的说说 兄弟有困难帮助的说说 写给最好朋友的说说 形容忍耐一个人的说说 巅峰说说批量删除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