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使至塞上千古名句 >

使至塞上千古名句

关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使至塞上千古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使至塞上千古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使至塞上古诗

  • 黄河
  • 使至塞上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10、长河:黄河。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15、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阅读全文]...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使至塞上的千古名句赏析)

  • 落日,千古
  •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

    归雁

    心中的嫣然

    一、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像随风远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说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单车:轻车简从 问:出使 边:边塞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这里借以自喻。 大漠:辽阔的沙漠。

    孤烟:指烽烟,古代边境报警或报*安的信号。

    长河:指黄河。 逢:碰上。 候骑:巡逻侦察的骑兵。

    燕然:古山名。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单于,曾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二、赏析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了边塞的遥远辽阔。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诗人自己 ,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情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孤寂飘零之感,内心幽微难言激愤抑郁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拓展: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孤寂与抑郁。

    拓展: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特点: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3、拓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即可)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又大又圆的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5、(1)“直”和“圆”的妙处:

    “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 “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雄奇壮观,也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大”写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边塞的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2)简要分析颈联景色的特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中,远处烽火台有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期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辽阔,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6、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运用典故。引用“窦宪大破单于军,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的典故,概括了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诗词主旨

    本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突出了大漠雄浑的气势,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内心的孤寂和抑郁,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an韵,韵脚分别是边、延、天、圆、然。

    B.“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其中“属国”指附属国。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既运用了对偶,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同时写景与叙事相融合,流露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孤寂落寞的情感。

    D.全诗借景抒情,记述了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解析] “属国”指“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阅读全文]...
  • 《使至塞上》

  •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⑩长河:黄河。

      ⑾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⑿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⒀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⒁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⒂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鉴赏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着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阅读全文]...
  • 千古名句

  • 千古,名人名言
  • 千古名句

      古诗文学*、文言文阅读,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完成!下面这些千古名句,家长和孩子一起学*起来吧!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3、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

      4、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岁晏行》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1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1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梦令》

      1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14、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1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8、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20、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21、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

      2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2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2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夏夜叹》

      2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26、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27、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2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9、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下途归石门旧居》

      3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3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3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7、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

      3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0、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41、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杨叛儿》

      4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4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乌夜啼》

      44、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4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7、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4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4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阅读全文]...
  • 使至塞上诗句

  • 使至塞上诗句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七)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克服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赏析:“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东南,远在东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析:诗人以“蓬”、“雁”自比,说本身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任务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心田的激怒和烦闷。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悄悄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斜阳圆。赏析:这两句诗充实表现了诗中有画的特征,非常讲求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涯的斜阳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处的烽烟到远处的斜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求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斜阳,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根本形状,概括性极强,好像笼统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辽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赤色的斜阳收敛了灿烂,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涛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地面,雄浑寥廓的边塞风景如在现在,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赏析:诗人离家出国,独行多日,终于见到了本土之人,按说他乡遇故知,该有一丝欣喜吧?可这位“候骑”全无畅谈乡情之意,只简单报告了一身:“都护在前面的燕然山呢!”便继续进行他的侦察巡逻去了。唉,他是这么不*人情,而我这条孤寂的羁旅还得继续走很久呢!

[阅读全文]...
  • 使至塞上经典诗句

  • 经典
  • 使至塞上经典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斜阳圆。”

      《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她虽然不克不及够清楚地说出这两个字究竟幸亏哪里,但是凭直觉感触它们描写孤烟与斜阳非常笼统,不行替代。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黑白常适当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斜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七)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克服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本身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任务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心田的激怒和烦闷。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悄悄带过。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东南,远在东南边塞。

[阅读全文]...
  • 陶渊明的千古名句

  • 千古,诗人
  • 陶渊明的千古名句

      引导语:陶渊明一生创造了很多的诗词作品,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陶渊明的'千古名句,与大家分享。

      【散文】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0.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诗歌】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6.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7.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9.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10.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11.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何。

      12.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13.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14.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15.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6.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17.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18.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1、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陶渊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5、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

      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

      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入。——陶渊明《杂诗》

      8、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陶潜《拟挽歌辞》

      9、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陶渊明

      10、入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陶渊明

      1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1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

      14、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入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陶渊明《闲情赋》

      15、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陶潜

      1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阅读全文]...
  • 古诗中的千古名句

  • 千古,文学
  • 古诗中的千古名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中的千古名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10、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1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三首》

      15、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1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1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9、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2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23、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8、不去*,鲁难未已。——《左传》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3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3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3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3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35、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3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羌村三首》其一

      4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4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4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4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6、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47、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洛阳女儿行》

      4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阅读全文]...
  •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同时又是一位边塞诗人,《使至塞上》便是其边塞诗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使至塞上》原文: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问侯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使至塞上》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是王维《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历来受人推崇。*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但这两句诗到底好在何处,妙在哪里?历来学者众说纷纭。*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里这样解读: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但笔者还是一头雾水,总觉得以上注解不够透彻明晰。

      朱光潜说“读者的阅读是审美的填空,也是一种创作”。一首名诗有多解实属正常。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与学识修养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学者们对这首诗的`诠释观点纷呈。大致分为二类,第一类,从美学角度加以解读。有学者指出,王维作为*南宗画派之祖,善于将绘画技法用到诗歌创作上,形成诗中有画的构图艺术特色。*画有别于西洋画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就是,一是*画善于线条,也就是白描手法,“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横交错,纵的是袅袅炊烟,横的是流淌的大河,圆的是徐徐落日。”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二是*画善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在*古代诗歌中,构图美首先表现在合理的意象安排上,诗人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分散状态的自然物象和谐有序地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从而形成诗歌的审美境界。王维类似的诗句很多,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第二类,从考证角度加以解读。根据文献资料来考证诗中涉及的历史地理信息,探究还原诗句原意。这类争论尤为激烈,争论焦点其一关于“长河”,有黄河说,有塔里木河说,还有甘肃武威石羊河说。其二是诗句描述所在地,有宁夏中卫说,有甘肃武威说,有内蒙额济纳旗说。其三是诗中的烟指什么,有炊烟说,有烽烟说,有旋风说等。

      笔者以为,正确地诠释一首诗,不能孤立的从字面层面加以美学诠释,而应当回到诗句本身的时空背景中去寻找答案。

      这首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个背景对理解本诗至关重要,也被很多人忽略)

      诗中实际写的是王维接受皇帝使命后,从长安出发,将要但尚未到达边关时一路的见闻和感受。那么诗句描述的具体场景在哪里呢?

      从全诗中能找到的可靠线索有两处,一是“长河”,二是“萧关”。据《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指出,“江河,古专指长江、黄河”。诗句中的长河毫无疑问是黄河,持石羊河、塔里木河说皆不可取。

      关于萧关,不得不说以它命名的一条闻名遐迩的丝绸古道——萧关古道。据《*国家地理·六盘山诗歌与帝王之山》(2010年2月号)文指出,“萧关”所在地在今宁夏固原城附*。汉武帝曾在此修建了古代的高速公路—回中路,从此成为长安去往西域的交通干线。汉《鼓吹曲》中写道:“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唐代由萧关经腾格里沙漠进入河西走廊是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这条道路的渡河地点就在宁夏中宁或中卫。而这两处附*就是一望无垠的腾格里沙漠。

      由于同时满足萧关、黄河和沙漠三个条件,即可大致确定诗句描述的场景在今天的宁夏中宁或中卫境内。王维奉旨去边关慰问,很可能是从长安出发,先到固原,然后经宁夏海原县再向北到宁夏中卫或中宁一带渡过黄河直奔甘肃武威、张掖而去的。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孤烟”是这联诗的钥匙,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钥匙。

      关于“孤烟”历来有三种观点。

      关于孤烟,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但漠上旋风(龙卷风),其起也飙突迅急,其为状也动荡而斜曲,且时间短暂,与“孤烟直”之为常见持续、缓慢升腾之景象不切合(陈增杰语)。

      后人也有人持炊烟说。有人说是烽火台士卒的炊烟,也有人说是村野炊烟,王维本人诗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可以看到。烽火台上的烟火具有特定军事含义,难以想象有人能随意生烟做饭。至于村野间炊烟袅袅小景,与气魄雄浑之“大漠孤烟”毕竟光景不同,境界迥异,不宜相提并论。

      坚持炊烟说的人有一个言之凿凿的理由,烽烟只有在敌警紧急时才点燃,既然吐蕃被击败,边关应是安宁景象,又何来烽火?

      关于这一点,学者陈增杰提出新解,认为孤烟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

      其实同时代的唐诗里面早有答案。烽火不仅是传递警讯的,也能在特定时间传递*安信号。

      唐代姚合的《穷边》中写道“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安火入城。”意为:千里边防线上*安无事,天天看到*安烽火,一站一站传入京城来。唐元稹《遣行》诗:“迎候人应少,*安火莫惊”。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及暮,*安火不至。”元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时守兵已溃,无人复举火。”意思是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八日,由于潼关失守,烽燧吏卒皆溃,“无人复举火”,故至夜暮,“*安火不至”,长安人心大乱,杨国忠劝唐明皇离开长安跑路。

      有细心的读者会疑问?初夜是何时?天黑了放烟,能看见吗?

      笔者查阅资料,《颜氏家训·书证》中有这样的说明:“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字。”“初夜”也就是“五夜”中的“甲夜”的异名。这也就是说“初夜”“甲夜”“一鼓”“一更”指的是同一个时段。这个时段大致相当于现代的17时~19时。这时正是夕阳西下、夜幕开始降临的“傍晚”时分。

      回到诗句中,傍晚时分,黄河尽头一轮红日缓缓落下,满眼尽是荒凉辽阔的大漠,烽火台放起一道*安火笔直向上飘升,向后方传递着边关无事的信息。

      综上所述,正因为上句的“孤烟”传递的是和*信息(不是“孤寂”、“孤单”的含义),下句的“落日圆”的含义才能得到合理地诠释——诗句其实表达的是边关一片“和*安宁”的意境。这也与作者此行宣抚边关大捷的历史背景相吻合。

      *古典诗词含蓄、委婉,很多诗句里附着的历史信息千白年后已随时光洒灭。今人往往从文字层面做出种种解读,难免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唯有作掘地三尺式的精读,方能真正体验到余音绕梁的读书乐趣。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使至塞上千古名句 - 句子

使至塞上千古名句 - 语录

使至塞上千古名句 - 说说

使至塞上千古名句 - 名言

使至塞上千古名句 - 诗词

使至塞上千古名句 - 祝福

使至塞上千古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赞美雪花的古诗大全 在漂泊的古诗 小时的古诗图片大全 表示等待很久的古诗 祝人早日康复的古诗 有关古诗词的单机游戏 含有花和春的古诗词 关于写雨的古诗词 白云或黄昏的古诗 突然很想你的古诗词 鲥鱼的古诗 诗中带蓝色颜色的古诗 描写春暖花开的古诗 押ao韵脚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谁写的 春日的古诗唱 *湖秋月赏月的古诗 有关草的古诗大全 诗经出名的几首古诗 赵朴写莫高窟的古诗 古代关于风的古诗词 陪你到老的古诗图片 著名的古诗词非常短 三江映双月的古诗 描述中秋佳节的古诗词 形容孩子专注的古诗词 形容马蹄的古诗 含敬字的古诗 形容智曦的古诗 关于酒思念的古诗 邓丽君的古诗歌曲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