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姜夔名句 >

姜夔名句

关于姜夔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姜夔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姜夔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姜夔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姜夔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姜夔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姜夔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姜夔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姜夔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姜夔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姜夔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姜夔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重午。燎银篝、暗薰溽暑。——姜夔《越女镜心·别*毛莹》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寒食飞红满帝城。慈乌相对立,柳青青。——姜夔《小重山令·寒食飞红满帝城》

    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姜夔《鹧鸪天·元夕不出》

    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疏影·旧时月色》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姜夔《凄凉犯·闻马嘶》

    万古西湖寂寞春,惆怅谁能赋。——姜夔《卜算子·江左咏梅人》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姜夔《角招·吹香薄人》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姜夔《昔游诗·既离湖口县》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眇眇临风思美人,荻花枫叶带离声。——姜夔《过湘阴寄千岩》

    楼阁万重秋雨里,峰峦四合暮潮边。——姜夔《*甫见招不欲往·楼阁万重秋雨里》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姜夔《庆*·双桨莼波》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姜夔《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姜夔《庆*·双桨莼波》

    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姜夔《庆*·双桨莼波》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阅读全文]...
  • 姜夔名言大全

  • 名言,名人名言
  • 1.鹧鸪天十六夜出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凄凄。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2.玉梅令(高*调)石湖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石湖宅南,隔河有圃曰苑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3.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4.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5.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6.庆*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甫、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馀解。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采香径里春寒,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生难遏。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素袜。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7.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垒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8.刁刻伤气,敷衍露骨。

    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10.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位。田田多少,九回沙际归路。

    11.桥西一水曲通村,岸客浮萍绿有痕。

    12.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13.鹧鸪天丁巳元日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14.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15.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16.鹧鸪天元夕不出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17.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阅读全文]...
  • 姜夔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姜夔名言

    1、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2、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3、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4、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5、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6、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7、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姜夔《暗香》

[阅读全文]...
  • 姜夔:念奴娇

  •   《念奴娇》

      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

      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

      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

      不类人境。

      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

      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

      清风徐来,绿云自动;

      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

      亦一乐也。

      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

      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

      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

      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

      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赏析:

      作者于淳熙十五、十六年来往于杭州、湖州,本篇为他泛舟杭州西湖赏荷花而作。起笔荡舟观荷,小船搅闹了艳红的荷花丛,记得来时曾与水面鸳鸯结成伴侣,意境美不胜收。放眼望三十六处荷塘连绵一气,许多游人不曾到过的荷花淀,有更多艳美的荷花。那种“三十六陂”却“人未到”的清幽绝俗,那种“风为裳,水为佩”的潇洒古朴,这才是真正“令人挹之无尽”的“幽韵冷香”。荷塘深处,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词人赞美荷花的词句。下片写担心荷花迟暮、西风摧折的无限眷念。日暮之际,荷叶如青翠的伞盖亭亭玉立,情人艳姿已隐然不见,“我怎忍心乘舟荡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时节,为愁情笼罩。“争忍”写荷之情,“只恐”写爱花人之忧虑。“高柳”、“老鱼”,多情挽留,更使词人依恋难舍。全词写出荷花美妙之形和高洁之神,体现出词人惜香爱美的词情,将读者引入一个纯洁的童心世界。

[阅读全文]...
  • 姜夔:齐天乐

  •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

      闻屋壁间蟋蟀有声,

      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

      功甫先成,词甚美;

      余徘徊茉莉花间,

      仰见秋月,

      顿起幽思,寻亦得此。

      蟋蟀,中都呼为促织,

      善斗;

      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

      镂象齿为楼观以伫之。

      庚郎先自吟愁赋,

      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

      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

      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赏析:

      这篇咏物词,借描写蟋蟀悲鸣,倾泻人间幽恨。开篇点“愁”字,以庾信赋愁引出蟋蟀悲吟。露水沾湿的铜铺外,长满苔藓的石井台旁,都是蟋蟀呜叫的地方。在词人听来,那叫声是哀苦之音,是受了委屈的儿女在亲人面前的哭诉,也是无眠思妇的孤独的纺纱声,是闺中少女独坐屏风前的凄凉叹息。下片用敲打着烛灭后的窗子的夜雨声,用捣衣棒与石砧撞击的声响,与蟋蟀声错杂交织,加浓鸣声凄苦。“候馆迎秋”、“离宫吊月”,既是指蟋蟀经常出没的地方,又是比喻其叫声如同旅舍中的游子,离宫中的宫女的悲叹。豳诗略略点题,忽以儿女笑声旁衬一笔,末再以谱入乐曲“声声更苦”,拍合“愁赋”。全词写蟋蟀悲鸣,广泛触发人间哀思。举凡骚人失意、思妇念远、迁客怀乡、乃至帝王蒙尘,如许憾恨,无不借秋虫宣发。则秋虫之鸣,实乃时代哀音。

[阅读全文]...
  • 姜夔:踏莎行

  •   《踏莎行》

      姜夔

      自沔东来。

      丁未元日,

      至金陵江上,

      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

      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

      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

      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

      冥冥归去无人管。

      赏析:

      淳熙十四年元旦,姜夔从故乡汉阳东去湖州途中,到达金陵,在船上梦见了远别的恋人,写下了这首词。上片为感梦思人。首二句写梦中目睹耳闻玉人前来,像飞燕般体态轻盈,像黄莺般话语娇软,分明又在白日梦境中跟你相见。“夜长”二句是无奈、琐屑而颇具悲剧力量的对话,你说长夜漫漫,薄情人怎知“我”辗转难眠?春天初到,“我”便早被相思病苦感染。下片写睹物思人,写别后的难忘旧情。“离魂”句暗用唐传奇《离魂记》中“倩女离魂”的故事,推进一层写恋人的深情,最后两句以景作结,在淮南千山清冷的月光下,恋人的梦魂飘然而去,更衬托出词人凄苦的心境。这里着一“冷”字,使自然界的静态物景与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意相合,尤见词境凄冷奇绝。

[阅读全文]...
  • 关于姜夔《扬州慢》赏析

  • 关于姜夔《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朗州慢”。以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为正体,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韵,后段九句四*韵。另有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韵,后段九句四*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郑觉斋《扬州慢·琼花》等。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关于姜夔《扬州慢》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萧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的主张,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风光优美。

      但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羔坞了。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荠麦青青”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反复咏叹的“彼黍离离”的诗句,并从“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国之情。“废池”极见蹂躏之深,“乔木”寄托故园之恋。

      这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清人陈廷焯特别欣赏这段描写,他说:“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无此韵味。”(《白雨斋词话》卷二)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上片的结尾三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轻断送的痛心;也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哀深恨彻。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有碧山、中仙、玉笥山人诸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生年在周密之后,张炎之前。据其《淡黄柳》词题,沂孙于咸淳十年(1274),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景炎元年(1276)冬,周密自剡还会稽,二人又复聚别。景炎三年(1278)在越与李彭老、仇远、张炎等赋《天香》诸调,编为《乐府补题》一卷。至元二十三年(1286),沂孙在杭,与徐天祐、戴表元、周密等十四人宴集于杨氏池堂。二十四年,周密得《保母贴》,王沂孙题诗,在赵孟奚谷丁亥(1287)八月跋之后,鲜于枢戊子(1288)再观之前。夏承焘《周草窗年谱》云:“沂孙殆少于草窗,长于仇远,若生于淳祐、宝祐间,卒年才四十左右耳。”有《花外集》一卷,又名《玉笥山人词集》,又名《碧山乐府》。张炎《琐窗寒》序,谓沂孙“能文工词,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著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又《宋四家词选目录叙论》云:“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词法之密,无过*。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先世出九真姜氏(九真唐时属岭南道爱州,在今越南境)。姜夔早岁孤贫。二十岁后,北游淮楚,南历潇湘。淳熙十三年(1186),结识萧德藻于长沙。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红》、《霓裳中序第一》、《湘月》诸词。次年,姜夔随萧德藻同归湖州,卜居苕溪之上,与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后永嘉潘柽就为他取字曰白石道人。杨万里称他“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龟蒙)”,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绍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诣石湖,授范成大以咏梅之《暗香》、《疏影》新声两阕,成大喜以歌妓小红为赠。绍熙四年(1193)起,姜夔出入贵胄张鉴(中兴名将张浚之后)之门,依之十年。庆元二年(1196)后迁移杭州。

      曾上书论雅乐,进《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因与太常议不合而罢。庆元五年(1199),复上《圣宋铙歌鼓吹》十四首,诏免解,与试礼部;不第,遂以布衣终身。嘉泰三、四年间(1203—1204),以《汉宫春》、《永遇乐》诸词与辛弃疾蓬莱阁、北固亭之作唱酬。二人虽词风不同,辛弃疾亦“深服其长短句”,堪谓并世知音。姜夔六十以后,旅食金陵、扬州等地,晚境益牢落困苦。卒年约在嘉定十三四年之际。卒后由吴潜等助殡,葬于杭州钱塘门外之西马塍。姜夔一生困踬场屋,然襟期洒落,气貌若不胜衣。

      家无立锥,而富于翰墨图书之藏。精赏鉴,工书法,品评法帖有“书家申韩”之称。著有《白石诗集》一卷,《诗说》一卷,《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别集一卷,《续书谱》一卷,《绛帖*》二十卷等十三种。姜夔为南宋开宗立派的词家巨擘之一,与周邦彦并称“周姜”。且精于乐律,能自制曲。自谓作词“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与拘谱盲填者不同。集中有十七首词,自注工尺旁谱,是流传至今惟一完整的宋代词乐文献。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后世即以“清空”与“骚雅”标举白石词风。

      南宋后期词人大多“远祧*,*师白石”,就是仰承与追随这种词风。清初的浙西词派则专奉姜夔为不祧之宗,从而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一直延续至乾隆中叶。

[阅读全文]...
  •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

      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

      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

      两处沉吟各自知。

      赏析:

      这首词记元宵之夜的梦中情事。时光往往能把一切冲淡。当初痛不欲生,以为今生休矣之事,待到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也许只有淡淡的伤感了。姜夔在此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感却不同。这首词是宁宗庆元三年(1197)姜夔在杭州所写“合肥情词”之一。二十多年前,词人曾逗留淮南合肥,于勾栏坊曲间结识善弹筝琶的姐妹,此后虽天各一方,词人旧情难以自抑,岁岁红莲夜,依旧是两处沉吟,这是一份何等浓烈的情感!本词首句以流水起兴,肥水滚滚东流,永远没有终止的时期。当时真不该一见你就埋下相思的情思。词人被流光抛掷,当初轻狂多情的少年如今已是鬓发如丝的中年人,不知心上人的下落,更不能相见,悲伤沉入心底,不堪重负。“别久不成悲”,不是不悲,而是悲痛已沁入心骨。结语“两处沉吟各自知”,出之以淡语,是怕触动更多的心思,还是以淡雅写深挚?白石自有匠心。

[阅读全文]...
  • 姜夔:一萼红

  •   《一萼红》

      姜夔

      丙午人日,

      余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

      堂下曲沼,

      沼西负古垣,

      有卢橘幽篁,

      一径深曲。

      穿径而南,

      官梅数十株,

      如椒如菽,

      或红破白露,

      枝影扶疏。

      着屐苍苔细石间,

      野兴横生,

      亟命驾登定王台,

      乱湘流入麓山;

      湘云低昂,

      湘波容与,

      兴尽悲来,

      醉吟成调。

      古城阴,

      有官梅几许,

      红萼未宜簪。

      池面冰胶,

      墙腰雪老,

      云意还又沉沉。

      翠藤共、闲穿径竹,

      渐笑语、惊起卧沙禽。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

      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

      荡湘云楚水,

      目极伤心。

      朱户粘鸡,

      金盘簇燕,

      空叹时序侵寻。

      记曾共西楼雅集,

      想垂柳还袅万丝金。

      待得归鞍到时,

      只怕春深。

      赏析:

      小序中叙述甚详,本词以“兴尽悲来”而作。“兴”为何?“悲”为何?姜夔一生流转江湖,貌似野云孤鹤般脱略放逸,至死未尝仕进,但作为一个文人,况且出于仕宦之门,父亲曾为知县,他必然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传统的“忧患”意识不可能不反映到他的作品中。本词就是这样一篇登临观览,羁旅伤怀之作。上片写早春游兴。下片感慨羁旅游荡。全词铺叙展衍,写景融情,写寒梅冷翠,造句奇丽,生新瘦硬,抒念远怀旧,深婉从容。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姜夔名句 - 句子

姜夔名句 - 语录

姜夔名句 - 说说

姜夔名句 - 名言

姜夔名句 - 诗词

姜夔名句 - 祝福

姜夔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走出心魔的名言 成功与失败的名人名言 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名言 鼓励自己名言 魔道名言 健康教育名言 泰戈尔名言赏析 有关于爱心的名言 赞扬女性的名言 艺术家名人名言 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 交友名人名言 关于红色基因的名言 保持距离的名言 潮汕经典名言 飞燕无名言情 做人要有分寸的名言 描写母爱伟大的名言 以和的名言 让生活慢下来的名言 人生的名言名语 法治名言俗语 关于马云的名言你要青春干嘛 励志名言20字 迈克尔乔丹的名言 留有余地的名言 紧跟时代的名言 申论万能名人名言 关于面对的名言 人的私欲的名言 孔子关于共享的名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