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好问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元好问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元好问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元好问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苍烟百年木,春雨一溪花。——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人生一枕春梦,辛苦趁蜂衙。——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
竹里蓝田山下,草阁百花潭上,千古烟霞。——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六》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长城窟深战骨寒,万古牛羊饮冤血。——元好问《望归吟》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有情芍药含晚泪,无力蔷薇卧晚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四》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元好问《秋怀》
只*浮名不*情,且看不饮更何成。——元好问《鹧鸪天·只*浮名不*情》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元好问《鹧鸪天·只*浮名不*情》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元好问《鹧鸪天·只*浮名不*情》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於南阳,同仲泽鼎玉赋》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元好问《鹧鸪天·宫体八首》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
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人间俯仰今古。兰舟少住。——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移居白鹿东崦,家具满樵车。——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
一笑顾儿女,今日是山家。——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元好问《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台山杂咏》
作者: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
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
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
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
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
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
岂知身在妙高峰?
注释:
1、这句说站在五台山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而五台山的五个山顶却显得更高了。
2、灵鳌:神龟。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3、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4、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5、湍溪:急流的河溪。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6、翠微:青翠的山峦。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7、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最高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点绛唇》
作者:元好问
原文: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翻译:
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
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
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
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
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满腹情怀远望寻觅,
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
却只是虚幻之境。
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
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
在梦中去寻觅了。
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m.ju.51tietu.net)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翻译: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
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
不要轻易地盛开,
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赏析: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摸鱼儿雁丘词》
年代:元作者: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为识,是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桌歌”“*楚”,如言*林。“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山鬼”“啼风雨”本自《楚辞·九歌·山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妤”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京都元夕
朝代:金朝作者:元好问
原文: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参考翻译
译文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注释①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②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③袨(xu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④华妆:华贵的妆容。⑤着处:到处。⑥
参考赏析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热闹场面,"袨服华妆",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感作铺垫。而三句一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二年,即公元1225年,当时诗人家住登封县,他自己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官,来往于汴京与登封之间。这年他在汴京度元夕,看到元夕之时京都的繁华,写下了这首诗。
元好问《摸鱼儿》宋词原文及鉴赏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好问《摸鱼儿》宋词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摸鱼儿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为识,是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有汎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楚“,如言*林。”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
《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山鬼“”啼风雨“本自《楚辞·九歌·山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妤“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作者简介(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好问:不问一个为什么,什么东西都学不到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忘;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中国古代思想家)苟子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中国古代思想家)王充
凡是你不知道的事,都应向人请教。虽然这会有失身份,学问却会日渐加深。——(波斯诗人)萨迪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你不问它你怕它,它一被问它怕你。你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法国作家)雨果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中国书法家)陈献章
不思故无惑,不求故兀得,不问故莫知。——(中国古代思想家)程硕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间。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中国教育家)陶行知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恩、勤问中得来的`。——(中国作家)夏衍
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以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果。——(英国哲学家)培根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俄国理论家)普列汉诺夫
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中国古代诗人)李煌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中国古代画家)郑板桥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读书好问,一问科导,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中国古代画家)郑板桥
学问以识为本,有识则虚心,虚心则识进;无识则气骄,气骄则识益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吴乔
读书元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中国古代哲学家)朱是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中国古代思想家)王充
凡你不知道的事,都应向人请教,虽然这会有失身份,学问却会日渐加深。——(波斯诗人)萨边
(一)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二)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三) 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四) 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五) 懒人做工作,越懒越费力。
(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七)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八) 读书之时读书,则其学必精;游散之时游散,则其体必强。
(九) 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十) 勤奋学*才能知道的更多,认识的更多,才能在面对一件事物上有着更多的见解与思虑,才会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才会拥有生活中真正的自由,才能真正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十一) 斗室何妨陋,奇书不厌多。
(十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十三) 登峰观海月,面壁读奇书。
(十四) 懒惰和贫穷永远是丢脸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对别人隐瞒财产,对自己隐瞒懒惰。
(十五) 彩云飘在空中,自然得意洋洋,但最多只能换取几声赞美;唯有化作甜雨并扎根于沃壤之中,才能给世界创造芳菲。
(十六)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十七)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十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十九)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十)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二十一)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中就是要在不断的自我加压中,努力前行!
(二十二) 只要是辛勤的蜜蜂,在生活的广阔原野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蜜源。
(二十三) 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二十四) 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二十五) 读书大游览,为善小重修。
(二十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十七)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二十八)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二十九) 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
(三十)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三十一) 看海听涛增度量,寻梅赏竹长精神。
(三十二)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三十三) 跑昨越快,遇到风的阻力越大。阻力与成就相伴随。
(三十四) 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
(三十五)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十六) 读书趁年轻,临老始看经。
元好问名句 元好问写的古诗 元好问的诗词 与元好问齐名的古诗 元好问最出名的诗词 金元好问的古诗 元好问的初冬*古诗 元好问的雁丘词古诗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元好问写的元宵节古诗 关于黄河的古诗元好问 元好问小时候的古诗 金代元好问的杨柳古诗 勤学好问的名言名句 好问的名言 有关好问的名言 关于好问的名言 勤学好问名言 勤学好问的名言 勤学好问的名言警句 勤思好问的古诗 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 勤学好问的诗句 好问则裕的古诗 勤学好问的古诗 勤学好问的句子 虚心好问的古诗句 名人勤学好问的格言 勤学好问的名人名言 晚上好问候语句子
元好问《玉楼春》“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翻译赏析 山居杂诗元好问翻译赏析 勤学好问名言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及翻译 分析元好问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论文 元好问《摸鱼儿》宋词原文及鉴赏 勤学好问的名言 好问的名言警句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词作鉴赏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鉴赏赏析 元好问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好问的经典名言 元好问诗词 被朋友误会的句子 元好问诗词 描写河水的句子大全 元好问诗词 励志人生的句子 临江仙元好问赏析(古典诗词鉴赏) 勤学好问的名言名句(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台山杂咏 元好问:点绛唇 元好问《摸鱼儿 雁丘词》赏析 元好问《鹧鸪天只*浮名不*情》赏析 元好问《京都元夕》赏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赏析 勤学好问的名言 名人勤奋好问的名言 元好问《倪庄中秋》“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元好问》全诗翻译赏析 《小重山》元好问诗词鉴赏 秋怀元好问阅读答案_秋怀阅读答案
七夕节日的祝福语 祝福小孩满月 迟到的新婚祝福 感谢别人祝福的话语 四字新婚祝福语 送糖祝福语 生日祝福语永远18岁 祝福语生日快乐小朋友 九十岁生日祝福 老年节祝福 祝父亲生日快乐的祝福语大全 毕业四十周年聚会祝福 九寨沟地震祝福语图片 祝福妈妈生日的古诗词 给朋友送行的祝福语 对女长辈的生日祝福语 60校庆祝福语 给毕业生祝福语八个字 给好闺蜜的结婚祝福语 给宝宝开荤祝福语 鹿晗关晓彤明星祝福 祝福鲁迅读后感600字 为二宝过生日写祝福语 姐妹生日快乐祝福说说 临县成语祝福秧歌词 女宝宝满月祝福语大全 恭贺二胎生女儿祝福语 小朋友生日快乐祝福语大全 北京祝福的主题曲 祝福闺蜜找到幸福的话 中年妇女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