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昌龄爱国诗句 >

王昌龄爱国诗句

关于王昌龄爱国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王昌龄爱国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王昌龄爱国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王昌龄写的爱国诗句有哪些

  • 爱国
  •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释义: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唐·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释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5、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释义: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6、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唐·王昌龄《长歌行》

    释义:向北登上汉家的陵墓,又向南眺望长安的大道。陵墓下面有枯树根,有鼯鼠的巢穴。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释义: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9、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释义: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10、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

    释义: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阅读全文]...
  • 王昌龄的爱国诗

  • 爱国
  • 王昌龄的爱国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昌龄的爱国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出塞》鉴赏

      原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古诗赏析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阅读全文]...
  • 爱国古诗词《出塞》王昌龄赏析

  • 爱国,写作
  • 爱国古诗词《出塞》王昌龄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国古诗词《出塞》王昌龄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①这两句诗含意较深,有许多言外之意:诗人由月夜的关塞,想到强大的秦汉时代与匈奴贵族统治者斗争的历史。那时明月象眼前一样照临关塞,但斗争取得了胜利;作者的时代,长城依然如故,但战争失利,远征的将士不能凯旋。首句从字面上看,它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关塞)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似不易理解,但由于后面的感慨点出了历史上的斗争,四者之间便有了内在的联系,而不致使人产生秦月照汉关的误解。这种“秦月汉关”式的写法是一种艺术手法。

      ②龙城:指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唐*州北*郡(汉代右北*郡)郡守所在地,属*卢节度使管辖。“龙城”,一作“卢城”。飞将:飞将军。汉代李广曾任右北*郡太守,威望很高,匈奴人称他为“汉之飞将军”,不敢骚扰他守卫的地方。胡马:等于说胡骑,指敌人的军队。阴山:长城外面横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山脉,绵延不断,东接内兴安岭,汉代匈奴常越过此山骚扰内地。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就不敢来犯。

      【翻译】

      从秦汉到如今明月依旧照耀边关,到塞外从军的人征程万里仍然没有回还。

      如果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境,那就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赏析】

      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强烈的现实感和深远的历史感,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这首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境深远,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义的精神。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诗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阅读全文]...
  • 王昌龄热爱祖国的诗词

  • 热爱祖国,祖国
  •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释义: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唐·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释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5、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释义: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6、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唐·王昌龄《长歌行》

    释义:向北登上汉家的陵墓,又向南眺望长安的大道。陵墓下面有枯树根,有鼯鼠的巢穴。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释义: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9、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释义: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10、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

    释义: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阅读全文]...
  • 王昌龄的诗

  •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王昌龄的诗有哪些吧。

      1、《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阅读全文]...
  •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

  •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

      导语: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二)《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青海 : 指青海湖。

      穿 : 磨破。

      金甲 : 铠甲的美称。

      楼兰 : 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三)《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

      阅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不是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怎么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学,笔墨非常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如果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使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像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队伍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使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队伍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队伍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队伍,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从描写看,作者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队伍,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故事的。

[阅读全文]...
  •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 李白,送别
  •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李白与王昌龄是一对好友,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赠别诗,是李白写给其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是盛唐诗风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掀天揭地,驭电驱雷,影响极大。如其《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何其雄杰乃尔!可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人生道路却极为凄惨。他虽于开元十五年(727年)高中进士,不久又中宏词科,却一直沉浮在县尉与校书郎的下僚之中。还一再遭贬。天宝六年(747年),昌龄又以细故远谪五溪之外的'龙标县当县尉。此时在浙东剡溪旅途中的李白得知消息,很为老友担忧抱屈,于是写了这首深情无限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千里投送,以相慰藉。

      此诗首句点出“杨花”与“子规”,用极有象喻性的景物烘托离情。“杨花”在诗文中多指柳絮,它漂泊无定,是抛家傍路、流离失所的象征。隋代民歌就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就是显例。“子规”,即杜鹃。啼声若“不如归去”,是留人不走的冤禽恨鸟。民谚有:“……南北东西,千丝万缕。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一声声不如归去。”都是借柳絮鹃声来刻画离情别恨。

      太白的这首诗即以此发端,将伤别之情浓重地刻画了出来。次句则点出谪地,“五溪”指怀化洪江一带的五条河流,即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叫五溪蛮。杜甫《咏怀古迹》之一云:“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正指此地。五溪地处偏远,道路艰难,当时视为畏途。龙标本为地名,这里代指出龙标尉王昌龄。这个转换用法意在增加联想。使之与“龙荒蛮甸”之类的穷乡僻壤产生联系,是其用笔微妙处。后二句用“我”字领起,直抒胸臆:把我对你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吧!让它代表我的心随风送到夜郎吧。不说把愁心托付给诗缄,托付给差人,而说托付给朗照人天的明月,是一种升华诗意的手段。它使诗意顿然变得空灵、曼妙、高远、清华了。它将一段关切之情表现得格外悃愊感人。用笔之轻灵,设色之佳妙,寄情之真挚,可谓妙到毫颠。

      不知是命运的巧合,还是造化之作弄。11年后,李白因参加永王璘队伍之故也被长流夜郎。他十分苦恼,尽量延宕。从乾元五年(758年)春天开始流放,在荆南楚北转悠了一年多,直到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刚到白帝城,就等来了大赦消息。半道放还时,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以志其快。

      李白在流放途中,来到鼎州(常德),在沧水驿楼上写了《菩萨蛮》、《忆秦娥》二词,更是开了唐词的先河,影响重大。王国维以为其“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李白在《春滞沅湘有怀山中》诗云:“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断肠续”诸语,与其《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诗句,语境心情,如出一手,印证了李白对《菩萨蛮》的著作权。为千古词坛添一佳话,岂不妙哉!

      重读其赠王昌龄诗与《下江陵》《菩萨蛮》词,皆与夜郎有关。令人有祸福如环,倚伏相继之叹!

[阅读全文]...
  •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

  • *日,来自邻国日本捐赠物资上的句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惊艳了不少人。日本京都府舞鹤市捐赠友好城市大连的物资,则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于贞元二十年(804)游学中国,两年后返回日本时,携回中国典籍多种,其中就有《王昌龄集》。包括《王昌龄集》在内的众多唐代诗人别集,在日本迅速被*安诗人学*效仿。遍照金刚后来编纂的《文镜秘府论》,征引了大量王昌龄诗句。这段中日文化交流史话,今天看来,另具意味。

    《文镜秘府论校笺》(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日]遍照金刚 撰 卢盛江 校笺

    王昌龄在仕宦方面并不得意,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做很小的官。他曾被贬官到岭南,回来后又被贬作江宁丞,天宝七载又被贬为龙标尉,所以人们称他王江宁或王龙标。这首诗,就是他担任龙标尉期间写的。

    柴侍御是一位朝廷官员,也许是王昌龄的朋友,来龙标执行公务,顺便看望他,之后从龙标出发去往武冈。所以王昌龄说:“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你走了,我很伤感啊!不过,虽有离伤,诗人转念一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一道,我们云雨与共,明月千里,我们不曾分离。王昌龄的重心在于看似分别,但从不曾分别。所以日本友人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于中国人民的情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字、文化、思想、风俗等很多方面都极为相*,真正是所谓“一道同云雨”“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誉,除了《送柴侍御》,还有很多好诗,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中国三十六诗仙图·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唐代边塞诗的内容和体裁都十分丰富,每个作家都有自己擅长的诗体形式。王昌龄的边塞诗多为七言绝句等短小诗篇,作者非常讲究构思立意,善于从军旅生活中提炼出最典型的情景,在写作方式上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营造出刚健而蕴藉的艺术境界。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营造出一种极具时空感的“明月照边疆”这一典型意境,将现实的景物、感受与历史的回顾相结合,在最*实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又贯穿着理性的思考,确实为边塞诗中的珍品,因而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盛唐边塞诗的“气象”实际上结合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边塞景物的开阔博大,一方面来自那种振奋的精神和胜利的信心。而最能够代表这种气象的,就是王昌龄。清代沈德潜对王昌龄的评价是:“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有的人写诗,话说完了意思也完了,再也没有思索的余味,王昌龄的诗却可以让你的内心一直感发,好像一块石头投在水里,那水波一圈一圈可以荡漾到很远很远。

    前两句诗的内容,其实也不过是说守城的士兵在黄昏独自一个人站在很高的城楼上,秋天的海风从荒凉辽阔的旷野上一阵阵吹来。但这简单的内容结合着声音,就产生出一种很强大的感发力量。然后,作者就开始慢慢把人的感情移入了:“更吹羌笛关山月。”笛子本是胡人的乐器,所以叫“羌笛”。《关山月》,是一个以征人思妇的离别为主题的乐曲,是说征人经过万里的关山到前线去戍守,他和他的妻子在晚上看到的是同一个明月。征人思妇的感情,古今相通。“金闺”,是女子的闺房。“无那”,就是无奈。在那羌笛吹奏的《关山月》的乐曲声中,我感到难以安排的、无可奈何的是你的感情。意思是说,我对你的怀念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军队里的娱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排解士兵们因生活的艰苦和孤独而产生的郁闷的情绪。当琵琶弹起来的时候,就有人起来跳舞。“换新声”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弹过很多新的曲调。但不管换了多少曲调,“总是关山离别情”——永远是我们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调子。“撩乱”是紊乱,就是说,离别的忧愁在你内心环绕,你没有办法整理出一个头绪来。李后主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乌夜啼》)那有点儿太柔弱了。“撩乱边愁”,就比较刚健。他说,是琵琶弹奏的那些听不完的离别的曲子,引起了我心中千头万绪的那些离别的感情;而就在我听着这种音乐的时候,就在我内心充满了这种撩乱的边愁的时候,月亮升起来了。月亮升起来与你何干?要知道在边疆旷野的秋天,天显得特别高,月亮也显得特别亮。月亮照在长城之上,这真是情景交融的极致——表面上完全写景,实际上完全写情!

    从军行七首(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在广阔的沙漠上,狂风和尘沙使天上的日光都昏暗了,军队就在这狂风尘沙之中从军营出发赶赴战场。“红旗半卷”是写风,是军旗被狂风吹得卷起来了。“辕门”,就是军营的营门。古代军队安营时,把战车围起来作为壁垒,营门是两辆战车相对,车辕对着车辕。“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洮河”是地名。他们出发不久就得到前军战胜的捷报,说是昨天夜里在洮河之北的一战已经俘虏了一大批敌人。“吐谷浑”和“楼兰”一样,都是泛指敌对的外族。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长云”,不是一丝一片的云,而是很广远的、无边无际的云。“雪山”,写了北方的寒冷。而在“长云”和“雪山”之间,加上了一个“暗”字,就使你可以想象到边疆地带那种广远、阴惨、寒冷的样子。“孤城遥望玉门关”,对第一句来说实在是一个对比。“青海长云”是说遥远的边塞;而“玉门关”是什么地方?那是回乡所必经的道路。王之涣的《凉州词》说:“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内是春风,是故乡;玉门关外是战争,是死亡。古人曾经说:“但愿生入玉门关。”多少人从玉门关出去之后就没有活着回来!一边是故乡和春风,一边是战争和死亡,你在这两者之中做何选择?这个对比之中有很强大的张力。

    后两句是说,在边塞我经历了这么多次战争,我身上的铁甲都被磨穿了。那么我就不想回去吗?我当然想回去,我每天都在想念着玉门关内的家乡。可是作为一个将士难道能够逃避战争跑回故乡吗?“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里用了汉朝傅介子的典故。西汉时楼兰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傅介子用计刺杀楼兰王,为汉朝建了大功。这里是用这个典故说唐朝的事,他说我们唐朝的将士也要像傅介子那样,如果不在边塞为国家建立功勋就永远也不回去!这也是盛唐诗之气象的一个方面。盛唐诗之所以有气象,不仅因为景物的开阔博大,也不仅因为有感发的力量,它还有一种奋发的、高扬的精神。哪怕是在离别的悲哀之中,它也保持着这种精神。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整首诗虚实结合,表现了一腔惆怅别情。前两句写在橘柚飘香的清秋,诗人置身江畔的高楼设宴为友人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离岸登舟。这两句写眼前实景。后两句描摹诗人的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友人夜泊潇湘,彼时风住雨收,皎皎一轮孤月,凄清如此,友人怕是辗转难眠。即便暂时入梦,清绝的猿啼也会一声声搅人梦境。所谓“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是也。

    [明]《文嘉补文徵明楷书前后赤壁赋卷》(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原为乐府旧题《江南弄》七曲之一。梁元帝萧绎《采莲曲》有“莲花乱脸色,荷叶染衣香”之句,王昌龄诗由此脱胎而来,但却有胜出不止一筹的出蓝之美。诗人别出心裁地把夏日荷花与采莲少女交融在一起,荷叶罗裙,芙蓉笑靥,人花莫辨,写景即是写人,写景即是写情,这两个新鲜的富于绘画美的比喻,使人与景水*融。如果说,前面两句还只是静态的色彩鲜明的水彩画,那么,后两句动态的刻画,就更加强了诗的魅力。全诗以巧比妙喻为构思的核心,将自然美与人物美融合,将静态描绘与动态展现交织,展示了采莲的劳动场景,塑造了流散着莲荷芬芳的人物形象,表现了青春向上的朝气。

    长信秋词

    奉帚*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古时后宫女子,有的人从十六七岁被选入宫到六七十岁老死宫中,都没见过皇帝一面;有的人得宠一时不久便被冷落。这些女子的命运是令人同情的。写这些宫中女子被冷落的哀怨,就是“宫怨”。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才德姿容兼备,开始很受宠爱,但后来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就冷落了她。传说她曾写过一首《怨歌行》,又叫《团扇诗》,以团扇见弃喻遭受冷落。王昌龄这首诗,写的就是班婕妤在长信宫寂寞孤独的生活。

    七绝只有四句,在这么短的诗里,还要传达出一种感发的力量,就必须注意感发的形成,也就是内在感情和外在形象是怎样结合起来的。由心及物是“比”,由物及心是“兴”。王昌龄的这首诗是“比”,是他内心之中先有了一种怨情,然后假借着团扇、寒鸦、日影这些形象,把怨情表现出来。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我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怎能不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呢?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

    胡远《秋江访友纨扇》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阅读全文]...
  •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   1、《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5、《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阅读全文]...
  • 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

  • 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

      王昌龄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下面是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欢迎参考阅读!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昌龄( 698- 约757 ),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 734 )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王昌龄爱国诗句 - 句子

王昌龄爱国诗句 - 语录

王昌龄爱国诗句 - 说说

王昌龄爱国诗句 - 名言

王昌龄爱国诗句 - 诗词

王昌龄爱国诗句 - 祝福

王昌龄爱国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英语抒情句子 夸师傅的句子 人间有情的句子 母爱开头的句子 看人来人往的句子 高考万能句子 关于练车辛苦的句子 冬天夜晚的句子 好的句子励志 形容约会的句子 最动情的句子 形容母亲辛苦的句子 形容天蓝云白的句子 热爱羽毛球的句子 赞美师徒情深的句子 钱的搞笑句子 关于枯叶蝶的唯美句子 致发小的唯美句子 看开生活的句子 望岳中*望泰山的句子 怀念过去美好的句子 形容结婚后悔的句子 有关联词语的句子 严格要求的句子 一个人四海为家的句子 让人心暖的句子 相处不来的句子 及时行乐句子 描述三清山的美景句子 傲世九重天经典句子 朋友落井下石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