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又名为圣诞花,是在圣诞节用来摆设的红色花卉。原产于墨西哥塔斯科地区的某种变色型观叶植物。一品红通常高六十厘米至三米,其深绿色的叶长约七至十六厘米。其最顶层的叶是火红色、红色或白色的,因此经常被误会为花朵,而真正的花是在叶束中间的部份。花期从十二月可持续至来年的二月,花期时正值圣诞、元旦期间,非常适合节日的喜庆气氛。一品红可作药用植物有活血化痰、接骨消肿的作用。
一品红(学名: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 et Kl.):灌木。根圆柱状,极多分枝。茎直立,高1-3米,直径1-4 厘米,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绿色,边缘全缘或浅裂或波状浅裂,叶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叶背被柔毛;苞叶5-7枚,狭椭圆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通常全缘,极少边缘浅波状分裂,朱红色。花序数个聚伞排列于枝顶;总苞坛状,淡绿色,边缘齿状5裂,裂片三角形,无毛。蒴果,三棱状圆形,*滑无毛。种子卵状,灰色或淡灰色,**滑;无种阜。花果期10月至次年4月。
高山杜鹃,为杜鹃花科高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约3米,生长在海拔2500至4000米山地阴坡的冷杉林中或林缘草坡上。叶簇生枝顶,叶面无毛,叶背被赤黄色密绵毛。花顶生,总状伞形花序,花冠钟状,有白、粉、红等色,一个花苞中有十几朵小花,呈球形开放,色泽鲜艳。植株丰满,叶大,花美观独特。
蜀葵(学名:Althaea rosea(Linn.) Cavan.),别称一丈红、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枝密被刺毛。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蒴果,种子扁圆,肾脏形。喜阳光充足,耐半阴,但忌涝。原产中国四川,现在中国分布很广,华东、华中、华北均有。由于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6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
蜀葵(学名:Althaea rosea(Linn.) Cavan.),别称一丈红、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枝密被刺毛。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蒴果,种子扁圆,肾脏形。喜阳光充足,耐半阴,但忌涝。原产中国四川,现在中国分布很广,华东、华中、华北均有。由于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6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
蜀葵(学名:Althaea rosea(Linn.) Cavan.),别称一丈红、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枝密被刺毛。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蒴果,种子扁圆,肾脏形。喜阳光充足,耐半阴,但忌涝。原产中国四川,现在中国分布很广,华东、华中、华北均有。由于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6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
蜀葵(学名:Althaea rosea(Linn.) Cavan.),别称一丈红、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枝密被刺毛。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蒴果,种子扁圆,肾脏形。喜阳光充足,耐半阴,但忌涝。原产中国四川,现在中国分布很广,华东、华中、华北均有。由于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6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
蜀葵(学名:Althaea rosea(Linn.) Cavan.),别称一丈红、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枝密被刺毛。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蒴果,种子扁圆,肾脏形。喜阳光充足,耐半阴,但忌涝。原产中国四川,现在中国分布很广,华东、华中、华北均有。由于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6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
叶似桑叶,也有圆叶腋生,喇叭状花朵有单瓣和重瓣,最大花径达25厘米。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茎直立而多分枝,高可达6米。叶互生,阔卵形至狭卵形,长7~10厘米,具3主脉。先端突尖或渐尖,叶缘有粗锯齿或缺刻,基部*全缘秃净或背脉有少许疏毛。形似桑叶。花大,有下垂或直上之柄,单生于上部叶腋间,有单瓣重瓣之分:单瓣者漏斗形,重瓣者非漏斗形。呈红黄粉白等色。花期全年,夏秋最盛。
五色梅,直立或半藤状灌木,高可达2米,有强烈臭气,全株被短毛。茎枝常有下弯钩刺。叶对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四季开花,花序腋生,花冠高脚碟状,4~5裂,有红、粉红、黄、橙黄、白等多种颜色,故名“五色梅”。核果球形,肉质,成熟时紫黑色。
蜀葵(学名:Althaea rosea(Linn.) Cavan.),别称一丈红、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枝密被刺毛。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蒴果,种子扁圆,肾脏形。喜阳光充足,耐半阴,但忌涝。原产中国四川,现在中国分布很广,华东、华中、华北均有。由于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6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
藿香蓟又名胜红蓟,菊科霍香蓟属。原产于墨西哥。由低海拔到2800米的地区都有分布。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也有归化野生分布0的;生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缘、河边或山坡草地、田边或荒地上。在浙江和河北只见栽培。
高30至40厘米。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花梗自叶腋抽出,头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花色有红褐、黄褐、淡黄、紫红色斑点等。花形与万寿菊相似,但较小朵而繁多。开花时,在矮墩墩多分枝的棵儿上,黄橙橙的花朵布满梢头,显得绚丽可爱。孔雀草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适宜盆栽、地栽和做切花。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叶缘有明显的油腺点。头状花序顶生,花外轮为暗红色,内部为黄色,故又名红黄草。因为种间反复杂交,除红黄色外,还培育出纯黄色、橙色等品种,还有单瓣、复瓣等等品种。花期从“五一”一直开到“十一”。
九华山梧桐峰海拔1091米,山洞盈长梧桐树,山峰险峻钻天,飞瀑如练,旧时红英寺、梧桐寺、三王殿等寺现藏于山麓,晨钟幕鼓,声传云外,引来万壑共鸣。 梧桐祖殿,是供奉梧桐神的一种特有寺庙与祀坛结合的公共活动场所。整座建筑分主殿、东本殿和西本殿,前殿还有一座*百*方米的大戏台,主殿为前后衍梁结构,面积达五百多*方米,现存大殿属清早期建筑,主梁上绘有本神驾驭的两条飞龙。
红额金翅雀(学名:Carduelis carduelis):共有14个亚种。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额、脸颊和颏朱红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乌褐色,尾上覆羽白色,两翅和尾黑色,翅上有黄色斑。**喉、胸灰褐或乌褐色。其余**白色。
普陀宗乘之庙是仿****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塔。门北是琉璃牌坊。
红胁蓝尾鸲红胁蓝尾鸲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亚种rufilatus的腰、小覆羽及眉纹亮丽海蓝色,喉灰色较重。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
阿穆尔隼是隼科隼属的鸟类,又称为东方红脚隼,属隼形目隼科隼属。体长约31厘米,体灰色。腿、腹部及臀棕色。繁殖于西伯利亚至朝鲜北部及中国中北部、东北,印度东北部有一记录。迁徙时见于印度及缅甸,于非洲地区越冬。
北红尾鸲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其余**橙棕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暗黄褐色。 相似种红腹红尾鸲头顶至枕羽色较淡,多为灰白色,尾全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侧一对尾羽外翈不为黑色。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红胁蓝尾鸲红胁蓝尾鸲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亚种rufilatus的腰、小覆羽及眉纹亮丽海蓝色,喉灰色较重。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