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 >

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

关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刀刀语录

  • 语录
  • 2006-18、就在这里,闭上眼睛,深呼吸,听感觉慢慢注满身体,把自己还给自己,就在这里。

    2006-19、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距离。

    2006-20、坐很久了吧?肩头的雪都重新融化。哪儿也不去了吧?守着点得着的心里话,当个穿囚衣的傻瓜。

    2006-21、有时候,生活是一行颓败的诗句。

    2006-22、睡不着觉,只好等觉来睡我了。

    2006-23、眺望,在黑夜里眺望。

    2006-24、达芬奇乱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2006-25、推开门,往事蝴蝶般扑面而来。我在美好的心酸里,手忙脚乱。

    2006-26、生蛋快乐!

    2006-27、文化要转几圈才会熟?

    2006-28、谁是世上的第一条狗狗?

    2006-29、静静的坐,遥遥的想。

    2006-30、生日快乐,乐翻天!

    2006-31、落入凡间的天使,让爱永恒。

    2006-32、秋叶飞。

    2006-33、话总是可以说回来的!

    2006-34、天变得快了,是要下雨;人变得快了,就要变心。

    2006-35、精彩玩不够。

    2006-36、傻笑不是幸福吧?

    2006-37、有时候,只不过是坚强的样子。

    2006-38、该走了吧,还记得有个地方叫做天涯。可是,你们有谁捡到我的钥匙了吗?

    2006-39、月亮和足球一样是圆的

    2006-40、天使也看球

    2006-41、球场意外

    2006-42、足球场上的啤酒

    2007-001、就算像虾那样只会后退,我能回到见你的那一天么?

    2007-002、这个星期日的午后,世界晒成无数的点,那些闪烁的色与光,那些琐碎中的安详,织成幸福的模样。

    2007-003、这些狗除了都叫狗以外,其他什么都跟我不同。

    2007-004、嗨,你坐太久了吧!快乐:)

    2007-005、一条一条,天上开始下起了鱼;雨再大些,它们就会游进谁的梦里吧?

    2007-006、教堂石刻(组图四张)

    2007-007、劳动节的快乐在于不劳动!

    2007-008、我躺在路的中央,举起脚,踩在天上。我想我是醉了,却清晰的看到思念的来路和梦的去处。

    2007-009、树上的果实落在树的身边安然入眠。母亲节快乐!

    2007-010、钱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版)

    2007-011、一、二、三,带着轻盈的欢喜,跳起;四、五、六,跟着厚重的回忆,落地!

    2007-012、皮鞋是船,爸爸是帆。老爸,父亲节快乐!

    2007-013、满城尽盖读书屋。

    2007-014、今晚你带哪本书上床?

    2007-015、键盘上的刀刀

    2007-016、月亮离我如此的*。

    2007-017、熊猫不说话,默默生存着。

    2007-018、乌镇水乡。

    2007-019、你能相信么?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球上。

    2007-020、据说他爱上一只兔子。

    2007-021、睡觉能解决很多问题。

    2007-022、笑要灿烂,让忧伤黯淡。

    2007-023、有谁明白我说什么?

    2007-024、我像一棵草,只能生长,不能行走。

    2007-025、流浪,在思念里流浪。

    2007-026、很多麻烦都是自己吓自己的吧?

[阅读全文]...
  • 《菊》赏析

  •   作者: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诗文解释】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电影。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上。

      菊【词语注释】

      陶令:指陶渊明。

      菊【诗文赏析】

      瑟瑟秋风吹谢了百花,此时孤芳自赏的只有秋菊。正因其孤傲高洁,所以才深得陶渊明等名公雅士的喜爱。诗人用*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了菊花的可人姿态。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 刀刀语录经典

  • 语录,经典
  • 两只狗的浪漫加起来会是一场灾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刀刀语录经典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1、现在,我可以静静地走神了。

    2、扮演别人会更快乐么?

    3、记住,别轻易地放弃叩门,成功会在你下一次叩门时,微笑着迎接你的。

    4、花几时开是有季节的,人几时死又有谁知道?

    5、小鸟落在我身上会不会痒痒?

    6、爱或以爱的名义,一切都在我抽身以后上演。

    7、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磨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坚强的信念。

    8、北半球的狗几月份掉毛?

    9、老天忘了给我翅膀,于是我用幻想飞翔。

    10、一个好人的生命等于别人的两倍,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留在别人的记忆里。

    11、谁心里没点乱七八糟的爱呢?

    12、就这样被你驯服。

    13、落入凡间的天使,让爱永恒。

    14、就算像虾那样只会后退,我能回到见你的那一天么?

    15、这些狗除了都叫狗以外,其他什么都跟我不同。

[阅读全文]...
  • 《咏菊》原文及赏析

  • 学生
  • 《咏菊》原文及赏析

      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菊》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赏析/鉴赏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是咏物诗的至境。丘浚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答友人论诗》)。所以,他的诗大都写得自然清新,颇多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机趣。他的咏物诗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头语”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同凡响。

      这首诗作意与作者的《咏荔枝》诗同一机杼,正确理解全诗旨意的关键,也在于对“可怜”一句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此句与“可怜生处是天涯”句的句法相同,用意也一样,“可怜”在这里也该作可爱解。意思是说不到重阳,海南菊花就开放得如此美好清芬,它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不屑为应时而开供人观赏。这样理解,才契合实际情况与诗人精神。海南四季如春,花儿四季开放,不受节侯限制。诗人对此深有体会,称誉海南岛是四季春香的花岛,说:“海岛三千余里地,花朝二十四番风”,处处“春光晓色四时同”(《花岛春香》)。菊花反季节开放,正是四季如春的花岛春香的典型特征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对海南菊花反季节开放的动人景象的深情赞颂,热情讴歌了海南人民不趋时不媚俗的高洁品格和高贵情操。

      咏物诗妙在神与物游,情与景谐,在不离不即之间使形似与神似浑然天成完美结合。丘浚的《咏菊》诗就是这样的杰作。

      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翻译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注释

      金粟:黄色的花蕊。

      赏析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翻译

      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

      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注释

      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

      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

      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欹:这里通作“倚”。

      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笔端。

      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

      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里不作*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一从:自从。

      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

      如:评章风月。

      高风:高尚的品格。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芜君的《忆菊》、怡红公子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林黛玉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林黛玉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潇湘妃子咏菊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着,笔锋一转,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尾联“一从陶令*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在这里,不能不回顾曹雪芹自题《红楼梦》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绝句与林妹妹的这首诗,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内容上,是何等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谁能读得懂?林黛玉的《咏菊》及其它诗词又有谁能读得懂它的真正含义?洋洋百余万言的《红楼梦》,两百余年来,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又有谁能真正地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会承认,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符。在评选过程中,包括社长李纨在内的众姐妹们交口称赞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本也不错。因为这一联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气与潇洒。但是,细细品来,窃以为末联“一从陶令*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长!

      余不禁叹曰:千行妃子悲凄泪,一块石头说到今!

[阅读全文]...
  • 白居易《咏菊》赏析

  • 咏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赏析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电影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整理:zhl201608

[阅读全文]...
  • 《菊花》的诗句赏析

  • 菊花
  • 《菊花》的诗句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东晋大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阅读全文]...
  • 尼采语录及赏析

  • 尼采,语录
  • 1.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

    2.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3.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4.如果阁下长时间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

    5.不要停在*原,不要登上高山,从半山上看,世界显得最美。

    6.要真正体验生命,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

    7.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 ,这是一种 “我是”的 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尼采

    8.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尼采

    9.鄙薄自己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己。

    10.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

    11.在极端痛苦中,一个灵魂为了承受这份痛苦,将会发出崭新的生命光辉。就是这股潜力在新生命里的发挥,使人们远离在极端痛苦时燃起的自 杀念头,让他得以继续活下去。他的心境将别于健康的人,他鄙视世人所认同的价值观,从而发挥昔日所未曾有过的贵的爱与情操,这种心境是曾体验过地狱烈火般痛苦的人所独有的。――尼采《曙光》

    12.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13.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14.人是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一条绷紧的绳子一条越过深渊的绳子

    15.如果人们将极端行为归咎于虚荣,将中庸行为归咎于*惯,将小题大作的归咎于恐惧,那是很少会有错的。――尼采

    16.当我们勇敢的时候,我们并不如此想,我们一点也不认为自己是勇敢的。

    17.我站在赤 *的危岩上面,黑夜的衣裳将我裹住,从这光光秃秃的高处,我俯瞰一片繁盛的国土,我看到一只鹰在盘旋,鼓着青春泼辣的勇气,一直冲向金色的光芒,升到永恒的火焰里去。――尼采《我站在赤 *的危岩上面》

    18.“哪里有知识之树,哪里就有天堂”最古老和最现代的毒蛇都这样说。

    19.人类唯有生长在爱中,才得以创造出新的事物。

    20.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尼采

    21.孤独并不是好事。孤独会让你堕落。孤独会让人类腐朽变质。去吧,走出房间,上街去吧!――尼采

    22.人是一根绳索,驾于超人与禽兽之间。

    23.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尼采

    24.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尼采 《查特拉斯如是说》

    25.人总在不断长大,甚至脱胎换骨,我们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进而让自己更快地焕然一新。——尼采《快乐的知识》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技之长。谁能发现自己的特长,谁就有可能取得别人得不到的成功,而有些人却一辈子都发现不了自己的特长,因为他们总是会把世人的反应当威自己的参考物。其实,只要你坚持想法不断挑战,你总能发现自己的强大之处。—尼采《人的性,太人性的》

    26."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27.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 ——尼采

    28.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29.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30.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

    31.智慧愿我们——勇敢无忧矜高刚强,她是一个女人,永远只爱着战士。

    32.因为一切话语中最悲惨的那一句:“我的上帝,你为何离弃我!”若从最深刻的含义上理解,如同它可以被理解的那样,便是对他终生幻觉的彻底失望和觉醒的证词;他在最痛苦的瞬间看清了自己。

    33.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断的在超越自己。而人类,你们又做了什么?――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4.有人说,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健康是否充实是否快乐,来自于他对周围人和社会的付出和奉献。的确,奉献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是整个社会集体的一员,我们在享受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向社会回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生存环境*衡,保证人类长期的发展。否则,如果大家都只索取不奉献,任何人的幸福都无从谈起。人生苦短,一双脚走不完世间那些看似美好的路。我们应该趁着年轻时脚踏实地,认清自己前进的方向,并沿着这一方向持续钻研,这样一定能令自己更加贤明与充实。——尼采《漂泊者及其影子》

    35.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

    36.*淡的生活,往往是最危险的――尼采

    37.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尼采

    38.对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险。

    39.一个人,只有尊敬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能量,也才会有追逐梦想的激情,也才能最终化渺小为伟大,化*庸为神奇。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因此,我们若想改变现状获得成功,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伟大而卓越的人,之所以能够永无止境地创造和超越卓越,就在于他们拒绝接受*庸。当劳累了一天之后,你会认为此时正是总结和反省的最好时机,其实不然,此时的你只是身体疲惫,而不是真的内心沉静,你需要的是立即休息。——尼采《曙光》

    40.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尼采《查特拉斯如是说》

    41.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42.人是一根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子。也就是深渊上方的绳索。走过去危险,停在中途也危险,颤抖也危险,停住也危险。――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43.谁若孜孜于寻找,就越容易迷失自己。一切孤独皆是罪过。

    44.要真正体验生命,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

    45.真正有效的反省是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个人在结束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后,会不由自主地回顾当天的生活。此时,你会关注到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中发现一些令你不愉快的东西,你就会变得郁郁寡欢,这种情绪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你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你也可能认为他人是可恨的,最终,你会伴随这样一些负面情绪睡去。很明显,此时的反省不是有效的,你只是疲惫了,此时,你该做的就是休息,等身心放松了再进行反省,你会更*和地看待问题。生活中,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每个人自身却各有优点与不足,既然人无完人,人就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才能进步,才会随时代一起创新。很多成就卓著的人士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短处,然后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每个人都应当从现在起培养自己的反省意识。当然,正确的反省是应该在轻松自然的心态下进行的,为此,当你处于不良情绪中时,你可以问问自己在下星期明年或一百年后,现在让你感到生气的事还很重要吗?你也可以劝慰自己:睡一觉再说吧。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原来时间和休息是最好的良药,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自己!常讲“自制力”,并不代表你就能真正做到自制,自制需要你有所行动,更需要你从小事做起。每天克制一件小事,你会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尼采《漂泊者及其影子》

    46.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47.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尼采 《尼采遗稿选》

    48.谁要学*飞翔,必须先学*站立奔跑跳跃和舞蹈:人无法从飞翔中学会飞翔。

    49.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尼采

    50.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敬自己。

    51.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阅读全文]...
  • 黄巢《题菊花》唐诗赏析

  • 唐诗,菊花,文学
  • 黄巢《题菊花》唐诗赏析

      《题菊花》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巢《题菊花》唐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⑴,蕊寒香冷蝶难来⑵。

      他年我若为青帝⑶, 报与桃花一处开⑷。

      【注释】

      ⑴飒飒:形容风声。

      ⑵蕊:花心儿。

      ⑶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⑷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白话译文】

      在秋天飒飒的西风中院内开满了菊花。蝴蝶早已随夏日远去,蕊寒香冷的菊花只能在秋风里孤芳自赏。如果有一天我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那么一定要让这美丽多姿的菊花同桃花一样开在春天里。

      【创作背景】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里说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不可信。此诗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

      【赏析】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

      第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作者介绍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曹县西北)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喜任侠,粗通笔墨,少有诗才。。成年之后,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关东大旱时,积极收拢难民。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次年,在蕲州阻止王仙芝降唐,与仙芝分兵,独立作战。乾符四年(877年),攻陷郓州,杀死天*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置官属,众至十余万。北攻中原不利,遂南渡长江,经江西、浙西、浙东,开山路七百里,进入福建。乾符六年(879年),围攻广州。广明元年(880年),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不久长安为唐军包围,物资供应困难。中和三年(883)退出长安。东进先克蔡州(今河南汝南),进围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天,不下,兵力疲敝,致为李克用等部所破,主力瓦解。

      中和四年(884年),退至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一说为其甥林言所杀。时年六十五岁。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黄巢在起义中提出并实践了“均*”的口号,在*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阅读全文]...
  • 咏菊原文、翻译及赏析

  • 学生
  • 咏菊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菊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译文

      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

      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注释

      ⑴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⑵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⑶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⑷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⑸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 里不作*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⑹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⑺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 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芜君的《忆菊》、怡红公子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林黛玉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 ‘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第一,>第二,>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林黛玉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 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潇湘妃子咏菊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着,笔锋一转,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尾联“一从陶令*章后,千古高风说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在这里,不能不回顾曹雪芹自题《红楼梦》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绝句与林妹妹的这首诗,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内容上,是何等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谁能读得懂?林黛玉的《咏菊》及其它诗词又有谁能读得懂它的真正含义?洋洋百余万言的《红楼梦》,两百余年来,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又有谁能真正地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会承认,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符。在评选过程中,包括社长李纨在内的众姐妹们交口称赞颔联“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本也不错。因为这一联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气与潇洒。但是,细细品来,窃以为末联“一从陶令*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长!

      余不禁叹曰:千行妃子悲凄泪,一块石头说到今!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咏菊》写在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回描绘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作者让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借用李纨公评《咏菊》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阅读全文]...
  • 黄巢咏菊诗赏析(咏菊最好的诗句)

  • 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是古代文人雅士以物喻志,寄寓闲情逸致的雅玩之花。因而,历代以来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其中,“咏菊”诗词也颇多传世佳作。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给菊花取了一个十分优雅的名字:花之隐逸者也。在周敦颐的眼中,菊花如一个逃避世俗的隐者,悄然生长,悄然开放,不与百花争艳,不与世俗同流。

    周敦颐把菊花称之为隐者,是因为“陶渊明独爱菊”。陶令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隐之大者。

    然而,菊花因陶渊明而隐逸,却不因陶渊明而永久沉默,终老于南山。在陶潜身后,“花之隐逸者”终于迎来了两次大爆发,两个皇帝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咏菊”诗。

    那么,这两个皇帝是谁,他们又是如何“咏菊”的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说起“咏菊”诗词,最先想到的,不一定是李商隐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苏轼的“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抑或是“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反倒是把菊花写得十分强势,甚至饱含杀气的《不第后赋菊》。

    这首一反文人雅士风月无边的“咏菊”诗,应当是传诵最广,最令人提气借菊花抒发壮志豪情的“咏菊”诗。因此,提到“咏菊”,自然就让人想起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豪迈的诗句,令人耳目一新。与黄巢的“咏菊”诗相比,李商隐等人的作品就要甘拜下风了。

    《全唐诗》中,总共收录了黄巢三首七绝,其中有两首是“咏菊”诗。除了这首《不第后赋菊》,还有一首是《题菊花》。以下,抄录黄巢两首“咏菊”诗:

    题菊花: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诗中所隐含的时令看,《题菊花》似乎要晚于《不第后赋菊》。第一首诗,应当是菊花盛开之时所写,虽然没有点明是“九月八”,也就是重阳节的前一天,但至少也是仲秋季节了。第二首诗中“待到秋来九月八”,岂不就是等到了“飒飒西风满园栽”的时候了吗?

    然而,从诗的意境来解读,《题菊花》应当在先,《不第后赋菊》却是要稍晚一点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就交代清楚了黄巢此时尚未起兵造反,只是胸怀壮志,借“咏菊”抒*怀而已。《不第后赋菊》则明确了自己的志向,就是要带领义军杀进长安,让菊花栽满长安城,以此实现自己的“青帝”理想,不但要让菊花与桃花一处开放在春天,而且要压倒百花,满城都是如同金色战甲的盛开金菊。

    黄巢起义

    青帝,是五天帝之一,位居东方,掌春天时令,是司春之神。《晋书·艺文志》说,五天帝中,“中央黄帝,玄灵黄老,天君。”因此,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都只是神,中央黄帝才是“君”。

    黄巢在《题菊花》之中只是想做一个天神,让菊花与桃花一齐开放就心满意足了。到了写《不第后赋菊》时,才立志杀向长安,自己做皇帝,主宰天下,主宰四时。

    黄巢姓黄,《旧唐书·黄巢传》记载,打下长安之后,黄巢贴出安民告示:”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黄巢自称“黄王”,不久称帝,自然就是“黄皇”,他当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由青帝变成了黄帝。“不第后赋菊”恐怕不是“不第”后的冲天牢骚,而是黄巢萌生了由“青帝”做“黄帝”的强烈愿望。

    这两首“咏菊”诗表达的是黄巢不同时期以菊花喻志的作品,由小心翼翼到大鸣大放,由“青帝”之梦到成为主宰天下的“黄王”,两重意境确实是黄巢一生的精准描述。

    但是,问题来了:《不第后赋菊》中,已经言明了黄巢准备杀向长安,称帝野心昭然若揭,当真是他在科举落第之后,失意之中激发自己豪情壮志的作品吗?黄巢为什么对菊花情有独钟,喜欢写“咏菊”诗呢?

    据说,黄巢年少时就能作诗,五岁时曾为父亲续诗:“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这两句,竟然也是“咏菊”,与后来的《不第后赋菊》如出一辙。黄巢的父亲便夸赞便责骂,说小孩子不知轻重,命他重写一首。于是,黄巢便写了《题菊花》。

    这则故事,显然是*杜撰的,没有任何史料支持。《题菊花》是何时所作,已无从可考。然而,明代郎瑛却在《七类修稿》中引用《清暇录》中的记载,断定“待到秋来九月八”这首“咏菊”诗是黄巢科举落第之后的作品。。

    清代编纂的《全唐诗》也引用郎瑛之说,给这首诗加了一个标题,叫做《不第后赋菊》。其实,这则史料引用有误,黄巢未必参加过唐朝的科举考试。

    《唐六典》中说:“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也就是说,非官办工商业个体工商户一律不能入仕(做官)。《旧唐书·职官志》中则说得更加明确:“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仅这两则史料就否定了郎瑛之说,黄巢家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他自己也是“本以贩盐为事”。说白了,黄巢是个盐商,连科举的资格都没有,怎么可能以《不第后赋菊》为题写“咏菊”诗呢?

    既然如此,黄巢这首压卷“咏菊”诗的大作又是什么时候写的呢?这个疑问,就隐藏在黄巢的这两句诗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八月,王仙芝兵败被杀,其部将尚君长的弟弟尚让收集残部,与黄巢合兵于亳州。《旧唐书》记载:“尚让乃与群盗推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冲天香阵透长安”之“冲天”,就是指的黄巢自己。

    王仙芝、黄巢战败,但经历分裂之后,两支义军都归于黄巢。为了重聚人心,振奋士气,黄巢立下誓言,要杀向长安,为王仙芝等阵亡的义军报仇。此时,正是“九月八”之前,与诗中的“待到秋来九月八”在时令上是相吻合的。其中的寓意,表达了黄巢以迅速攻占帝都以振奋士气,让所有义军都身披黄金战甲,成为长安的主宰的迫切心情。同时,也是一种鼓舞士气的方式和诗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此时的黄巢,已经准备冲进长安,建立“王霸”之业。

    因此,黄巢的这首“咏菊”极有可能是在这个时期,也就是乾符五年秋天写的。

    史书中说黄巢生于820年,没有记载具体月份日期,从他喜欢以菊花为题寄托志向来看,黄巢恐怕就是重阳节前后生人。这一点,后来的一个“真龙天子”可以佐证。

    冲天香阵透长安

    黄巢实现了自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志向,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五日,冲天大将军攻陷长安。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称帝,建国号大齐,年号金统。称帝后,黄巢效仿所有皇帝,大谈天命论:“唐帝知朕起义,改元广明,以文字言之,唐已无天分矣。’唐’去’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乃黄家日月也。土德生金,予以金王,宜改年为金统”。

    黄巢这番话,实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大唐是“金木水火土”五德之中的“土”,黄巢则自称自己的“黄”姓五德属“金”。

    其实,黄巢这番“天命论”正好印证了“咏菊”诗绝非《不第后赋菊》,而是在做了冲天大将军之后,自以为“天意”所归,大唐何当灭亡,“土德”就要让位与“金德”了。因此,黄巢两番“咏菊”,其实是在以“天命”鼓舞自己的斗志。

    菊花,是金电影的,正与黄巢之“黄”暗合。“满城尽带黄金甲”,表达的就是“乃黄家日月也”。此时,黄巢已经不再满足于做“青帝”,他要做“黄帝”了。“不第后赋菊”,其实暗藏了黄巢的“天命论”,这应当是他总是以菊花为题,留下两首“咏菊”诗的原因所在。

    “日月”为“明”,巧合的是,五百年以后,又有一个皇帝写了一首与黄巢《不第后赋菊》(行文方便,故依旧题)相仿的“咏菊”诗。这个皇帝不是别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这首诗,题目却是正儿八经的《咏菊》。朱元璋的《咏菊》是这样写的: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满城尽带黄金甲

    朱元璋涉嫌洗稿黄巢的“咏菊”诗,但是,无论从文采上,还是意境、气势上都远远不及黄巢的原创。假如黄巢的“咏菊”是菊花诗的上品,那么,朱元璋的《咏菊》当列下下品。那么,朱元璋为何拾人牙慧、东施效颦,写了这样一首《咏菊》诗呢?

    究其原因,还是“天命论”在作怪。朱元璋认为,大明王朝是火德运,因而,以立孙子做皇帝的方式“应天承命”。朱元璋的孙子叫做朱允炆,是“火字辈”的。朱允炆的父亲朱标,则是“木字辈”的,朱标死后,尚有“九大塞王”等木字辈的叔叔拱卫大明,正是“木德”生“火德”的格局。因此,朱元璋给子孙们确定了“金木水火土”五德辈分,希望朱家王朝循环不已。

    朱元璋名字中不带辈分,但因为他的下一代是“木德”,所以,他就是“金德”。与黄巢相似的是,朱元璋也是凭借“草军”争天下,“金德”恰与黄巢的“黄金军”是一个意思。因而,朱元璋的这首《咏菊》应当是他尚未争得天下时所做,他要效仿黄巢打入帝都,建立王朝,也来他一个“满城尽带黄金甲”。

    《明实录》记载,朱元璋生于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公元1328年10月21日),与“待到秋来九月八”只差十天时间。朱元璋东施效颦,效仿黄巢“咏菊”,难道真的是巧合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宋江题反诗,隐藏了朱元璋《菊花诗》。原来,“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不是别人,就是朱元璋。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 - 句子

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 - 语录

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 - 说说

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 - 名言

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 - 诗词

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 - 祝福

菊与刀经典语录赏析 - 心语

推荐词条

找到敕勒歌的古诗 现白诗的古诗 清正廉洁的古诗七言 关于鼓励学*的古诗 古诗又长字又少的诗 古诗横*竖直的作者 播放古诗春晓的手势 播放有图片的儿童古诗 激励学生学*奋斗的古诗词 老师发的上课古诗视频 乡下人家吃饭的古诗 含采成的古诗 英语版的古诗加上画 小学语文有必要背的古诗 天有奇云的古诗 史上最悲伤的快乐古诗 古诗朗诵最好的音乐 古诗中秋的风 简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 说明生命短暂的古诗 关于描写冬天的的古诗 中国主题的古诗词朗诵 xin开头的古诗词 你拍一我拍的古诗 夏天的图片景色画古诗 王维相思古诗的图片古风 过年要写的古诗 元代张昱的小寒古诗 描写竹里馆中的古诗 与龙井茶有关的古诗词 立夏的古诗40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