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人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军人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军人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军人的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太*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四回》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佚名《十五从军征》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杨炯《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论语十二章》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军形篇》
将军百战身名裂。——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古从军行》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孙子兵法·军形篇》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孙子兵法·行军篇》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李白《司马将军歌》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史记·七十列传·司马穰苴列传》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济公全传·第二十四回》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从军行诗词
从军行(七首其三) 王昌龄 唐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注释】:
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③表:上表,上书。
④掩尘骨 :掩是埋,掩尘骨指尸骨安葬.
⑤龙荒:荒原.
【译文】:
深秋边城榆树上的叶子早已疏黄开始飘落,傍晚红日欲坠,大风突起,一转眼城外的古战场就被如云的风沙弥漫.风沙过后,无数枯骨暴露在战场上。
这些年来,多少将士为保卫家园,战死在这荒凉的边城.应该上书朝廷将他们的尸骨好好安葬,别让这些为保卫国家而死的将士们像孤魂野鬼一样到死还在游荡。
【赏析】:
这首诗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描写一阵大风吹过古战场将战死的`枯骨暴露在外.说明当时的战争有多么的惨烈,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唐朝前期,中国国力强盛,但在边关战火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无数离开故乡到边关去争战的将士们都死在了离故乡几万里之外的陌生之地.但他们的的报国热情却感染着诗人。关山迢递,戎马劻勷,奋槊进击,血染征袍……
古从军行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从军行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注释
1、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2、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
琵琶以娱之。
3、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
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
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译文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赏析
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终军请缨诗词典故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终军请缨诗词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典源出处:
《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释义用法:
汉代终军奉使南越,说其王归汉,终军表示,只要给自己一条长带,就可以把南越王缚来阙下。后用此典表示志在报国,*出征杀敌。
用典形式:
【长缨】宋·陆游:“遗民久愤污左衽,孱虏何足烦长缨。”明·陈子龙:“昔日长缨怀壮志,此时白羽公当挥。”
【系虏】唐·元稹:“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请缨】唐·杜甫:“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明·沈明臣:“谁道虎头非将种,请缨从古是书生。”明·何景明:“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系楼兰。”
【长绳缚】明·沈周:“左贤早待长绳缚,莫遣论功白发生。”
【吊终军】宋·苏轼:“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
【问长缨】宋·刘克庄:“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系南越】唐·魏征:“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清·陈至言:“请缨系南越,无路痛书生。”
【终军愤】明·李攀龙:“书生自抱终军愤,国士谁讥魏绛功。”
【终童志】清·佟世临:“请缨慷慨终童志,赋鹏沉沦贾傅年。”
【持长缨】宋·周邦彦:“曷不持长缨,取虏报县官。”
【挥长缨】清·黄景仁:“夕不家宿辞帝城,式董戎寄挥长缨。”
【请长缨】唐·祖咏:“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明·黄*:“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清·张景祁:“追思燕颔勋名,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
【请缨日】宋·陆游:“慷慨知非请缨日,推移忽及挂冠年。”
【请缨手】金·元好问:“爱惜*生请缨手,一蓑休忆弄秋江。”
【南越书生】清·黄鷟来:“伊吾壮士思鸣剑,南越书生快请缨。”
【终军请缨】唐·杜牧:“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清·叶衍兰:“簪绂乐升*,终军漫请缨。”
【请缨北阙】宋·陈师道:“请缨北阙非无意,捧檄南州且为亲。”
【请缨系粤】宋·刘克庄:“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长缨系单于】宋·乐雷发:“深衣大带讲唐虞,不如长缨系单于。”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从军北征》,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李益 从军北征
【译文及注释】
【赏析】
延伸阅读
《北征》
作者:杜甫
原文: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描写军旅生活的诗词:军旅拾遗
军旅生活是当兵的人最值得回忆的时光,他们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体力的锻炼,意志力的磨炼,也受到了军官的管制,那种严厉的'管理规定,都成为他们今后生活的回忆录,那是一段段美好的时光。
枪(一)
碧草成毡去远山
将士休憩卧花前
枪立厚土撑天地
钢身匕刺透光寒
芊细躯干郁正义
膛线九曲十八弯
唯有三点呈一线
敢叫胡虏无生还
借问沙场奔流血
可见卫国弹红颜
军旗(二)
冰封山道呈晶莹
雪打青松玉临风
一行军士走艰险
猎猎军旗冉冉升
赤色逾越过山岗
回望尽是坦路程
操练场(三)
四方菁华一座城
正义天地演奇兵
青春浩集攒花海
人人笃定军旅星
碧衣瑟瑟随风起
步履铮铮破天明
忽闻三声集合号
列列队伍阔步行
一条绿龙正展尾
曳起烟尘笼豪情
哨兵(四)
月上中天风萧萧
柳下兵士屹皎皎
枪人合璧成威武
眸光流转查厘毫
远山偶有夜鸮叫
规劝梦君赋寂寥
夜阑人静风不止
家国道义肩上挑
远望街市无灯火
唯有无眠在前哨
打靶(五)
胸膛热血涌
双眸冷光寒
静卧压黑土
枪响中十环
报靶彩旗舞
起身遂超然
壮士入队列
憨笑胜空谈
从军行 李白(诗词解说)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廷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一、注释:
呼廷,匈奴贵族,这里是敌军的一员悍将。
二、问题:
1、诗中放映了眼前这战场的严酷的词语有 ?
2、碎、独二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三、参考答案:
1、(2分) 数重围。 独领 残兵 千骑 (每个0.5分 )
2、(2分)碎.独二字刻画了一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将军形象 。
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战事的'严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4.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一场败仗,但却处处显出英雄豪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5.(5分) 百战写战事频繁,(1分)碎写出战事的惨烈,(1分)数重围和突写面临重重包围的困境,(1分)残兵写出只有少量人突围的悲惨结局。(2分)
6.(6分) 首句写英雄历战之久;(1分)第二句以敌军数重围侧面表现英雄的临危不惧;(2分)第三句 以一突字写出英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1分)第四句以一独字,写出了孤军奋战、力压千军的豪迈气概,败中见豪气。(2分)
最有名形容将军的诗词
古代将军的等级有许多种,但是形容将军的.诗词你知道多少呢?一起请欣赏小编带来的最有名形容将军的诗词!
1、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将军猎渭城
唐
王维
《观猎》
3、将军角弓不得控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将军魏武之子孙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5、至今犹忆李将军
唐
高适
《燕歌行》
6、空忆谢将军
唐
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
7、将军空尔为
唐
李白
《战城南》
8、将军楼阁画神仙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9、诏书五道出将军
唐
王维
《老将行》
10、等取将军油壁车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11、将军金甲夜不脱
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2、紫绶或将军
唐
白居易
《轻肥》
13、桓桓陈将军
从军行古诗词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军行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翻译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注释解释
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诗文赏析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此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试题】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参考答案】
1。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即可)。
2。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
【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注释】
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调曲》旧题。
②“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西京,指长安。
③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凤阙:指长安宫阙。《史记·封禅》:“(建章宫)其东二十余丈。”
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⑥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译文】
报警的烽火已经传到了长安,军情危急。壮士的心里难以*静。带着用兵的符信离开了都城,精锐的军队开赴敌人的巢穴。战斗正是激烈的时候,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画都凋残了,急风杂着鼓声呼啸着。宁愿作一名普通的百夫长浴血杀敌,也胜过作一个百无用处的书生啊?
【鉴赏】
“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心中自不*”,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从军行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将军的诗词 军训的诗词 军人的诗词 与军训有关的诗词 军恋的古诗词 有关军旅的诗词 有关海军的诗词 关于将军的诗词 关于强军兴军的古诗词 将军的古诗词 形容将军的诗词 行军打仗的诗词 歌颂海军的诗词 关于军人的诗词 描写将军的诗词 关于军事的诗词 赞美将军的诗词 参军报国的诗词 描写军旅的诗词 关于军队的诗词 军威的古诗词 曾经的军旅的诗词 关于军旅的诗词 学生军训的诗词 军旅情的古诗词 描述军人军训的古诗词 赞美军人的诗词 有关建军节的诗词 建军90周年的诗词 军旗情的古诗词
赞美军人的古诗词 从军北征_文征明的诗词 从军行李白诗词赏析 《从军行》古诗词鉴赏 优秀现代军旅诗词 终军请缨诗词典故 含有军字的古诗词 带军字的诗词名句 红军长征的诗词唯美经典 军训诗歌现代诗(关于军训的诗词与句子分享) 从军行杨炯诗词赏析(从军行唐杨炯的古诗) 关于军训的诗词与句子(赞美学生军训的诗) 赞美军人的古诗词 从军北征_文征明的诗词 从军行诗词 描写军旅生活的诗词:军旅拾遗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词鉴赏 优秀现代军旅诗词 诗词《问官军收河南河北》鉴赏 从军行 李白(诗词解说) 最有名形容将军的诗词 红军长征的诗词 从军行二首诗词鉴赏 杜甫诗词:《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送告八从军》古诗词鉴赏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诗词 古从军行诗词 从军行古诗词鉴赏 赞美军人的古诗词 描写军旅生活的古诗词
江西一处景点的古诗 诗人们的全部古诗 对老婆的爱的古诗 送唐朝的古诗词 关于弘扬徐州文化的古诗 最应记住的古诗词 端午节祝福朋友的正能量古诗 关于亲情爱情的古诗 关于爱芳的古诗 播放褚林农的古诗 韵脚是朗的古诗词 用来讽刺姐姐不是单身的古诗 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古诗 有雄浑气势的古诗 舟夜所见的古诗的带拼音 带瑶瑶的古诗词 甲字的古诗词 山川景物的古诗小学生 古诗文中山的意象表达的情感 表示独宠一人的古诗词 泵开头的古诗 高中语文各版本的古诗文区别 春雪古诗的发音 关于古诗的韩国电影 可以在里面选名字的古诗 带有浩和歌的古诗 祝子弄冰古诗的拼音 心爱之物的古诗词 形容人烟稀少草茂盛的古诗 时间短但功劳大的古诗词 一哥相送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