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关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3篇

  • 教案,美术
  •   一、指导思想: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三个班级,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非常高,*时就有很多学生*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本册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2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目标:

      1、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惯和观察能力。

      2、学*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重点

      1、学*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六、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七、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八、教学用具

      水彩笔,油画棒,色纸,胶水,橡皮泥,剪刀等。

      九、教学安排

      本册一共12课,一周一课时,可根据每节课的需要,灵活的安排时间,一课美术课可以安排1—3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利用学*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用品,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

      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讲授新课

      首先和大家复*一下前节课学*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

      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阅读全文]...
  •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篇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课件出示同一画 面不同颜色的两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六)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一)

      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阅读全文]...
  •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篇

  • 教案,美术
  •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一)

      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欣赏范画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掌握好*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体会怎么样从*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

      (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

      (3)可用多种方法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一、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三、教学思路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结构和学*能力,为了能顺利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种类,比如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二)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充分认识到线在美术造型中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头发。

      结束时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四、导入阶段

      1. 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2. 教师归纳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3. 出示*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教师出示课题——《线与造型》)

      五、讲解演示阶段

[阅读全文]...
  •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
  •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

      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学业考核以*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安排(详见进度表)

[阅读全文]...
  •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美术,实用范文
  •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分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了解”指对美术常识的初步认识,能再现和再认;“理解”指初步懂得所学知识的涵义,能作出简单的说明;“初步掌握”指能应用所学知识于简单的审美和创造劳动。

      技能目标分练*和初步学会两级。“练*”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技法、能力训练;“初步学会”指在简单的美术实践中,能初步独立地运用所学地基本技能。

      思想情感目标分接受、初步具有二级。“接受”指对教学中所涉及地兴趣、态度、思想品德等方面地教育有认同的心理倾向,并初步影响自己的行为实践;“初步具有”(兴趣、感受)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有所感受,逐步形成稳定的兴趣、态度、思想品德及观念等,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一、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六年级二个班的美术教学。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美术的方法,具有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能力,能很快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美术知识,有部分学生还参加了美术特长班。但也有少数学生懒得带学*工具,没考试压力而不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绘画、工艺、欣赏三部分。工艺即实用美术,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主要内容有参观券、邮票、标志、海报、板报、居室、拼盘设计。欣赏部分本册安排的也是工艺作品欣赏。绘画是指在纸、木板、纺织物、墙壁等*面上,用笔、刀、针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运用构图、造型、着色等表现手段,塑造可视的形象的一种造型艺术。本册教材绘画部分内容有图案、*画、想象画。

      三、教学目标任务

      1、初步了解现代设计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意识。

      2、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勤奋踏实的好学风。

      3、引导学生对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具有感性的认识,学*了解图案,构成等知识。

      4、了解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的冷暖知识,了解人的色彩感受。

      5、认识*画,了解*传统的艺术形式。

      6、学*浅显的人物比例,动态、面部表情画法为语文中的童话故事,作文作插图。

      7、学*纸版画的基本知识,创作纸版画。

      8、初步认识电脑美术,学*电脑美术的制作方法。

      9、了解雕镂的基本特征,运用切割、挖刻、镂等方法,用蔬果雕镂生动有趣的作品。

      10、学*利用废旧报纸、挂历纸、制作各种纸造型,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11、了解有关凤凰的民间传统故事,了解鸟的基本外形特征和色彩,创作“百鸟之王”,培养学生想象力。

      1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掌握设计的基本含义,了解参观券、邮票、标志、海报、黑板报等相关知识,学*其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好课,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让“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2、因材施教,使潜能生加油,优生更优,针对不同班级,采取不同方法。103班学生好玩、好动,美术课昼在玩中学;104班学生守纪,美术课可多讲点美术知识。

      3、教学中多示范,请学生上来画,重视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

      4、教书育人,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5、表扬鼓励为主,开展红旗竞赛活动,课堂奖小红花活动。

      6、学生作业尽量让学生课堂内完成,以减轻学生负担。

      7、把学生优秀作业装订成册,让学生传阅,激发学生兴趣。

      8、带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生活美、自然美。

      五、教学检测及评价

      及时总结、反思,理论用于实践,实践中得出理论,每堂课上完写好教学后记。每期期末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自己进步。对学生也从各方面综合评价。

      六、学生辅导

      对学*不感兴趣的学生,要利用教材和他们各自的特点,加以引导,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课外辅导教学,通过指导学*,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主动学*、愿意与他人合作学*的成功的学*者。

      一、全册教学理念:

      【造型表现】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看看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学*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学*掌握几种人物速写的方法,能抓住对象的体态特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生动地表现其特点,特别是动态的任务形象。

      2、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美术技法进行绘画创作或工艺制作。

      3、工艺美术(实用)的特点,能了解接受并明确现代生活中工艺美术的应用和地位。

      4、欣赏著名雕塑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二)难点:

      1、人物速写中,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

      2、在绘画、工艺制作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色彩等基础知识。

[阅读全文]...
  • 六年级下册教案10篇

  • 教案
  •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 感受语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学们想听吗?(讲述故事《虚度的日子》)同学们,你倾听出什么?谁能告诉我?

      (浪费时间,不再回来)

      你说得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学*由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得一篇关于时间的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进行预*,你来告诉我,读几遍课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读完,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你说的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3、读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谁能说一下?

      4、小结: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得出自己的体会。收获真不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精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

      师范读(配乐朗诵)

      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走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罢:

      现在又到哪里呢?

      3、生再读课文(配乐)

      非常好,能体会散文的意境,诗一样的语言。

      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发现?

      A、句子

      B、词

      C、段落

      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句子能体现匆匆呢?(交流讨论)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4、小结:

      同学们做得真好,能做到边积累边运用,全体训练,从而感悟时间的匆匆。作者又发出怎样的感慨和叹息呢?(徘徊、叹息)是啊,不能只是徘徊和叹息,他决定不能白走这一遭。我们呢?我们能吗?

      对,不能。

      三、拓展延伸,情感倾诉

      1、同学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2、老师寄语:

      时间的宝贵就在于它的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时光吧!

[阅读全文]...
  •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5篇

  • 教案,语文
  •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不窈窕,工作复杂 根根团结有力量

      中指: 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l、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回报祖国。

[阅读全文]...
  •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5篇

  • 教案,数学
  •   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判断。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景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复*

      根据下面各题,先口答列式及得数,后说数量关系式。

      1、 一列火车2 小时行驶250千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 一种布,买3米共要27元,*均每米布多少元?

      3、 某印刷厂5天生产2.5万本练*册,*均每天生产多少万本练*册?

      师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引新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上面这些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等。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或者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先来学*这方面的知识。正比例的意义。(板书)

      三、新授

      1、 教学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1) 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

      (2) 边观察边思考下面问题:

      (1) 表中有哪几种量?这两促量有没有关系?

      (2) 这两种量是怎样设化的?(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页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从表内找出几组相对应的两个数,求出比值,再比较比值的大小。指名口答,师板书:

      90/1=90 360/4=90 540/6=90

      (2)从下面的比式中,你能不能找出变化规律?这个90实际上就是这列火车的什么?(速度)

      (3)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4) 小结。

      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2、 教学例2

      (1)出示例2,在布店的柜台上,有像下面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数量(米) 1 2 34 5 6 7

      总价(元) 8.2 1* 24.6 32.8 41.0 49.2 57.4

      (2)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的数据。

      (3) 回答下面风个问题:

      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较这些比值的大小,相等吗?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花布的什么?

      (4) 小结。

      花布的米和总价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米数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3、 概括正比例的意义及关系式。

      (1) 比较上面的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 判断成正比例量的方法:是什么?

      (3) 师:例1中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保持一定。年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大家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4) 概括关系式:

      Y/X=K(一定)

      4、 教学例3。

      出示例3

[阅读全文]...
  •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

  • 教案,美术
  •   知识目标

      通过学*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的兴趣。

      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难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板书)学生欣赏。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粗细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阅读全文]...
  • 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10篇

  • 教案,音乐
  •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运用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能力目标:能用充满激情、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歌声和谐、均衡。

      情感目标:通过学*《爱我中华》,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各兄弟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电子琴

      教学重点

      熟练演唱歌曲,准确表达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及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2、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吗?

      生:(五十六)生:苗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我的*心、*人等)谈话导入,一个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学*兴趣。

      新课教学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起来学*一首新歌《爱我中华》。

      1、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

      1、现在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听歌曲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歌曲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表达怎样的情感?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看着歌谱听老师范唱歌曲:

      (1)思考歌曲分为几部分?

      (2)各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

      2、教师对歌曲的乐段结构进行分析:歌曲是两段体曲式。第一乐段的主题是1313530︱51253—︱,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这里奠定了歌曲的基础。第一乐句4小节由音乐主题发展而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三乐句是由衬词构成补充句。中间的衬词鲜明的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二乐段3.1210︱2217675。曲调高昂。表现人们以实际行动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第二乐句表现内容和歌词扩充了3小节。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不动摇。

      3、节奏练*2/4

      ①×××︱×××︱××××︱×0‖

      ②×××︱×××︱×.×︱×0‖

      ③×××︱×××︱××××︱×0‖

      ④×××︱×××︱××××︱×0‖

      4、跟老师的钢琴伴奏学唱歌曲,强调用欢快跳跃、富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师总结:

      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大到我们的国家,小到我们的班级体,我们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

      师:分析完歌曲,在学唱歌曲之前先来做“啦”的练*

      要求:轻声、高位置。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谱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2、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第一段

      (2)学生跟录音机轻声哼唱

      (3)纠正问题,解决难点

      注意: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

      问:你们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有困难?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推荐词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