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 >

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

关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有关李清照大雪的古诗

  • 大雪,李清照,文学
  • 有关李清照大雪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阅读过古诗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李清照大雪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希望有帮助到大家。

      一、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译文

      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垂直地升起了一缕炉烟。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那么轻巧。

      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破晓。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但是时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

      二、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译文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然后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三、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然后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四、好事*·风定落花深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译文

      风停了,庭花尽凋零。看珠帘之外,雪瓣成堆,红蕊层层。须牢记海棠花开过后,正是伤春时节。

      歌声歇,玉杯空,酒兴尽。唯有青灯闪烁,豆荧之光渐熄灭。然后梦中的愁怨自难消受,更传来鹈鴂一声送春鸣。

      五、满庭芳·小阁藏春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然后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然后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阅读全文]...
  • 李清照的古诗词有哪些(李清照的100首古诗集锦)

  • 李清照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也有济南章丘人一说) ,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相看。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古诗 婉约 闺怨 孤独 怀人 最美 声声慢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思念 闺怨 离情 一剪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重阳节 怀人 思念 醉花阴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女子 闺怨 感伤 武陵春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诗三百首 地名 咏史怀古 爱国 忧愤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纪游 最美 闲适 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惜花 伤春 闲适 如梦令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豪放 理想 追求 言志 渔家傲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古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伤今追昔 元宵节 情怀 永遇乐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宋词精选 婉约 寒食节 写景 惜春 浣溪沙

    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重阳节 思念 伤怀 行香子

[阅读全文]...
  • 李清照:题八咏楼

  • 李清照
  •   《题八咏楼》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释:

      1、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2、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3、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统称十四州。

      赏析:

      该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或五年,李清昭避乱流寓金华时,诗人感叹祖国山河破碎,(m.ju.51tietu.net)徒成半壁,表现了强烈的忧国之情。

[阅读全文]...
  • 李清照的诗

  • 李清照
  • 李清照的诗李清照的词有哪些?李清照的诗有哪些?有李清照 如梦令,唐婉,《永遇乐·落日熔金》《念奴娇·萧条庭院》、《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还有抠门成最喜欢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永遇乐·落日熔金》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念奴娇·萧条庭院》

    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阅读全文]...
  • 古代女诗人李清照诗句(摘抄李清照的16首古诗)

  • 李清照,古代
  • 提起李清照,你的印象是什么?

    婉约词人?千古第一才女?……

    你知道吗,李清照还有一嗜好——

    饮酒,她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

    今天是她诞辰935周年的日子

    尽管可能不会有人在今天想起她

    读读这16首饮酒诗词

    就当是 向易安居士 献上一杯酒

    出阁前,少女心气:醉了三回

    1、酒醉程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喝得无法辨别回家的路,误入荷花池中,险在没掉水里,这酒吃得该是“半酣”。

    2、酒醉程度:★★★★☆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看见风雨起就喝上了,待日头一出,丫鬟来卷帘子时惊醒,这酒吃得不算太醉,否则得睡到大中午了。还不忘关心院里的海棠,向丫鬟打听雨打花落的情形。

    3、酒醉程度:★★★☆☆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又醉了,妆未卸,钗未脱,便倒头睡下,直至发髻已松。醒来一看,杯中还有残酒,倒跟琥珀一个颜色,熏香酒气让人整个晕晕沉沉的,都怪这深闺寂寞,此酒喝得是四个字:待字闺中。

    嫁人后,聚少离多:微醉两回、大醉五回

    4、酒醉程度:★★★☆☆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嫁给赵明诚后,头几年,赵明诚求学中,两人聚少离多,无限相思情唯有寄托给酒,酒后夜太深,妆又忘了卸,清早又被梅花香薰醒过来,根据经验,此酒也是半酣。

    5、酒醉程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昏时喝酒一般是喝不大的,因为时辰不对。赏菊,赏着赏着觉得自己倍加委屈,这是酒劲儿刚上头,刚上头时,第一件事大多是自怨自艾,孤芳自赏。

    6、酒醉程度:★★☆☆☆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阅读全文]...
  • 李清照:南歌子

  • 李清照
  •   《南歌子》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希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释:

      1、星河:银河。

      2、帘:《历代诗余》作“翠”。

      3、枕簟:枕上铺的细竹*。

      4、泪痕滋:泪越来越多,痕迹越来越扩大。

      5、夜何其:夜到几更了。

      6、贴:盖与现在将另做好的图案缝贴在衣裳上的方法相同。

      7、金销:配以金色制成的荷叶图案作为衣饰,因陈旧而褪色。

      赏析: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半);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清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m.ju.51tietu.net)“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 李清照的诗词

  • 李清照,诗人
  • 李清照的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一剪梅——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诉衷情——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7、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8、好事*——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9、忆秦娥——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0、小重山——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11、玉楼春·红梅——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12、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3、临江仙——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4、添字采桑子——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5、南歌子——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阅读全文]...
  • 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

  • 李清照,诗人
  • 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

      一剪梅,是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收。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一起来看看。

      一剪梅

      李清照[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②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词牌

      一剪梅

      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作者

      李清照

      (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因此,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读者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李清照的人生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再嫁时李清照46岁,张汝舟是一个年轻的公子。他并不为倾慕于李清照的才情,而是一心冲着她和赵明诚的金石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最后恼羞成怒对她拳脚相加,甚至想把她打死,甩掉这个年老色衰的包袱。

      然而李清照的刚毅与智慧是这个该死的男人万万没有想到的!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当李清照偶然得知张汝舟行贿以获取官职的证据后,她检举上告,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将张汝舟送进了监狱。并要求离婚。宋法有:妻子控告丈夫,证据确凿也要入狱3年。故亦身陷囹圄。幸亏她得到了李,赵两家的帮助,只关押九天就重获自由。他们的婚姻,不过才百天。

      (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且不影响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谈及此事,应当可信。古人辩诬之说,实际是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结果。)

      她的诗的确很具影响力,但想想,历史上少数几个留名的女子,她们的历史即使不被正史所记载,但毕竟还有这种叫做野史的'东西存在。

[阅读全文]...
  • 李清照最唯美的诗 李清照词集有什么

  • 李清照,唯美
  •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长寿乐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後。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阅读全文]...
  • 李清照诗词

  • 李清照,抒情
  • 1、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2、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5、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6、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7、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8、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9、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10、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11、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李清照《临江仙·梅》

    12、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李清照《晓梦》

    13、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李清照《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14、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15、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6、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17、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8、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9、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20、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1、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22、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23、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24、遂驻家池阳,独赴召。——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25、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李清照《晓梦》

    26、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27、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28、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29、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李清照《长寿乐·南昌生日》

    30、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31、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32、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33、之剡,出陆,又弃衣被。——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4、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36、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37、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38、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9、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40、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41、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4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3、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李清照《感怀》

    44、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李清照《感怀》

    45、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生所见,皆不在目前。——李清照《感怀》

    46、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47、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49、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李清照《春残》

    50、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51、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 - 句子

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 - 语录

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 - 说说

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 - 名言

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 - 诗词

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 - 祝福

李清照写的古诗题歌八流 - 心语

推荐词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