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天致性的名言 >

顺天致性的名言

关于顺天致性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顺天致性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顺天致性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顺天致性的名言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顺天致性的名言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顺天致性的名言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顺天致性的名言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顺天致性的名言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顺天致性的名言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顺天致性的名言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顺天致性的名言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顺天性,方能有所成高二议论文700字

  • 高中
  • 顺天性,方能有所成高二议论文700字

      一切事物的成长与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就像老庄提倡的:“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物之性乃物之本,只有顺物之天性,方能有所成。

      顺天性,方能有所成高二议论文700字

      *凡朴实的种树能手郭橐驼,他之所以能被人们称赞,是因为他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橐驼种树,培土均匀、密实,并使根部舒展,一旦离开便置之不理,将其像是抛弃了一样。在郭橐驼看来,这就是树之天性,即它生长的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待树木长成时,棵棵高大茂密,并且结实早。相反,有的人种树,要么根部伸展不开,要么培土不够,一天天背离树木自然生长的本性,终使树木品质低劣,甚至不成活。郭橐驼种树顺应木之天性,人们的称赞、羡慕、效仿,树木的高大、繁盛、茂密,是给他最大的回报。

      庖丁解牛,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为道者乃其所好。庖丁解牛,并不像一般的厨师肆意地拿刀去切割,而是依照牛的身体结构及其特征,顺天性而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小心翼翼。软的地方一刀掠过,硬的地方,则动刀甚微,如此反复,整头牛则如土委地。庖丁解牛技艺高超,是因为它按照自然规律来解牛,在了解清楚牛的身体结构后,才开始动刀。庖丁解牛顺应天性,因此也流芳百世,流传至今。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若不去遵循,则只能是自食恶果。拔苗助长,换来的结果只能是在别人收获的季节,自己却是一无所获;欲速则不达,换来的结果只能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因此,只有顺天性,彼此之间才能有所成。

      一个人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所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改造世界,时至今日,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过度樵取,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的不合理索取违背了自然生长规律。所以,现在的`我们,要顺应天性,与自然和谐相处。

      做事要依乎天理,把握客观规律,只有这样,彼此之间才能实现双赢。

      物有所值,学有所成作文

      曾经听过我们班主任对一件事做了评论,我把他记录下来了:

      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奔跑速度极快的猎豹,他在追赶野兔时,如果在追了100米的情况下,他就会放弃掉这只野兔;但如果这是一只野鹿的话,他就会穷追不舍,直到他追到这只鹿而已,而且就算旁边有其它的鹿离它很*的,触手所及,它也不会去抓这只鹿,而只会抓那只他所追的鹿。为何?

      个中原因是因为豹如果追了超过100米再抓到一只野兔的话,那么他所得到的能量还远远满足不了他所消耗的能量,但是如果抓到一只野鹿的话,它可以吃好几天,所以它就会穷追不舍。他不抓旁边的鹿是因为其它的鹿还没开始跑,没消耗能量,如果去抓旁边的鹿不仅不会抓不到,还会连原来的都抓不到。而继续抓目标鹿的话,就是在消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抓到鹿。

      从这么一件事中我们就可以体味到做一件事就要物有所值,其实学*也是一样的,许多同学觉得学的并不轻松。其实他们只要学学这些猎豹,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永不言弃的学下去,那么将会得到许多的东西,觉得这是值得的。而对于一些要话很多时间却得不到什么好效果的东西就早早的放弃,省下时间去学那些有用的东西,那么这将会是学有所成。

      我相信大家会做到的!

[阅读全文]...
  • 孝顺的名言

  • 孝顺,名言,名人名言
  • 1.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2.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3.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8.长幼有序。——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3.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

    15.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

    16.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

    17.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8.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19.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20.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21.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22.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23.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24.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25.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26.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

    27.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28.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29.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30.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31.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3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3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34.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36.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7.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38.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39.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40.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乘凉。

    41.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4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43.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4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45.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46.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47.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48.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49.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50.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51.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阅读全文]...
  • 谢有顺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激情和快乐,爱和欲望,原来都经受不起时间哪怕最为温柔的磨碾。而比时间更为可怕的,是人心的漠然。

    2.一个诗人,如果没有灵魂扎根的地方,没有精神的来源地,是很难写出好作品来的。

    3.人类远行太久了,家园的记忆已经淡漠,回去的道路也已经衰朽,我们一切的生存努力,都不过是在时间里,在天堂和尘世之间挣扎而已。真正的诗歌,既是朝向天堂的沉思,也是面对死亡的讲述。

    4.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力量,写作的路子就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慢慢的,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

    5.人的灵魂,是内心的荒原,外界的现实会投射于心灵,所以,灵魂,是一种更大的现实。

    6.先面对自己内心的现实,才有资格面对别人的现实。历史都有其轴心时代,希腊时代是西方的轴心,中国的轴心时代是诸子百家时期,后代,过的是一种向轴心时代致敬的生活。这是不变的。

    7.一个专业的读者读一部作品要贴着语言来读。

    8.有人说,消费的时代,文学不重要了,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文学,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延伸了生活是文学的一种根本意义。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可能,是文学,把我们的扩大、延伸、迭加。

    9.生活中不增加一点文学的眼光,生活将是多么乏味。比如说中秋赏月,试问中秋节的月亮与*时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吗?没有。但,我们中秋赏月时,情感是和*时不一样的。中秋的月亮,是一个诗歌的月亮,文学的月亮,是、笔下的月亮……承担了太多的文学的内容。我们在中秋节看到的月亮,是我们在情感记忆、文化记忆中的月亮,此时的月亮承载了比月亮更丰富的东西。

    10.文学可以滋养人的心灵。

    11.文学是用来交流丰富我们的人生,扩大延伸生活,通过阅读知道了爱,知道了恨,使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在,还可以让我们贯通古今。

    12.如果你把自己感动了,才会感动更多的人。朱光潜说:“最好的作品是留给自己看的……”

    13.情感的表达要有载体,文学激发了想象,有想象才会有新的生成。

    14.如果一个人向内挖掘的深的时候,和内心的我交流时,更像一个文学的“我”。

    15.没有文学,我们的生活不可想象。

    16.倾述、交流、对话,是文学核心的问题。文学可能不能使你生活得更好,但它可以使你活得更多。它可以使你的生活内容不断地扩大、叠加。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李白杜甫,没有*,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文学让我们渴望别的想象,文学让我们生活得更丰富,我想这就是文学的核心意义。

    17.文学至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提供美与心灵的私语,另一方面是提供社会批判和政治良心,二者都属于文学范畴。中国显然是缺第二种文学,所以,声音就显得单一、柔弱。

    18.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优雅的汉语却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愿意交出自己的心,为优雅的汉语而沉醉。

    19.语言丰富,则人生饱满;语言贫瘠,则人生寡淡;语言性灵,则人生优雅。很多古代文人之所以过着风雅的人生,就在于他们的生活处处都与优雅的汉语为伴,或吟诗作赋,或月下清谈。

    20.每个诗人都想准确地描述出灵魂苏醒之后的现实。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那些能够通过诗歌达到精神*的诗人,他的灵魂一定是生动的。

    21.诗人必须重获一颗大心,诗歌必须在生活面前留下真实的刻度。诗人从欲望叙事走向精神*,诗歌从纸上闲谈到重返现实,这不是对旧有写作的取消,而是对已有的写作边界的拓展,对新的诗歌境界的打开。

    22.怨气使人变得窄小和计较,而仁慈却通往宽容和饶恕。

    23.当代中国的许多作家,在骨子里其实并不爱这个时代,也不喜欢现在这种生活,他们对人的精神状况,更是缺乏基本的信任,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总能读到一种或隐或现的怨气,甚至是怨恨。而作家心中一旦存着怨气,他就很难持守一种没有偏见的写作。

    24.每一个伟大的作家,往往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写作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如同白洋淀之于孙犁、北京之于老舍,上海之于,沱江之于李劼人。没有精神根据地,盲目地胸怀世界,他所写下的,不过就是一些公共的感叹罢了。

    25.在一个没有灵魂的社会,进行一种无关痛痒的写作,不过是在浪费生命而已。

    26.失去了心、智慧和创造力,再勇敢的批评家也不过徒剩一个姿态而已。

    27.没有精神*,写作如同浮萍,随波逐流,少了坚定、沉实的根基,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势必像洪流中的泡沫,很快就会消失,人不成熟,文学才不成熟。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也是心德问题。

    28.肉体必须拉住灵魂的衣角,才能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

    29.评论同样是一种创造性的写作,是阐释内心激情的一种方式,是对人的生存的一种看法,对世界的一种解释。

    30.人类,永远有难题,是我们的解答不了的。

    31.看世间的万物,有文学的眼光和没有文学的眼光,会很不同。而没有文学的眼光,会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32.文学的时间、空间与现实完全不一样,文学里的经历,是物质生活里经历不到的。文学的时间、空间、感情,会让你有想象的快意。

    33.作家的心灵是允许想象的,超出常规的,心灵是自由的!自由来源于想象,而想象、抒情、自由的飞翔,把人从当下*出来。

    34.世界是变化的,但肯定从古至今,有些东西是恒定不变的,文学,也有常道。守住文学的常道,也是文学的基本价值。

    35.永远都不要希望所有人都理解你,不被理解,也很正常。

    36.文学就像洪水,表面充满浑浊和泡沫,但洪水过后,会有石头沉下来。诗人和作家要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众人,面对现实;他写的作品不仅要与人肝胆相照,还要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只有这样的诗,才是存在之诗,灵魂之诗。

    37.理想和现实博弈,要想不两败俱伤,就必须找到价值的*衡点。

    38.肤浅、粗陋和商业化,正在成为当代文学新的敌人。

    39.一个内心自由的人,把他放在哪里他都是自由的;一个内心不自由的人,即便一人隐居在家中或山里,他也将是背着枷锁写作。

[阅读全文]...
  • 关于孝顺的名言

  • 名言,孝顺,名人名言
  • 关于孝顺的名言(精选150条)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孝顺的名言(精选150条),欢迎大家收藏。

      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4、亲善产生幸福,礼貌带来和谐。——(法)雨果

      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6、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谚语

      7、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名贤集》。

      9、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礼记》

      11、重资财,薄父母,不**子。——朱柏庐

      12、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13、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14、孟子曰:“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联相处得不好,不能够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孟子·离娄上》。

      15、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我的双亲,各自尊敬自我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能够太*了。”——(春秋)《孟子·离娄上》。

      16、惟孝顺父母,能够解忧。——孟子

      17、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1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9、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能够解忧。——孟轲

      20、儿子娶妻后就是自我的儿子,但是女儿终身都是自我的女儿。

      21、一个人如果使自我的母亲悲哀,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22、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23、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24、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清)《增广贤文》。

      25、你期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26、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9、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30、父母惟其疾之忧。——孟武伯

      31、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32、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3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34、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3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6、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37、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38、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9、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40、贤不肖不能够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1、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4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4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4、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

      45、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4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劝报亲恩篇》。

      4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8、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咱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49、知恩图报者,贤者也。

[阅读全文]...
  • 孝顺名言

  • 名言,孝顺,语录
  •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孝顺名言 孝字大于天】最新的孝顺名言,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本文来自九库说说网!

      1、【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2、【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3、【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4、【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名人名言】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6、【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7、【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8、【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9、【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10、【母爱之爱,春天常在。】

      1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3、【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4、【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九库说说网】

      15、【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16、【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关于孝顺名言

      17、【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18、【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19、【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20、【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21、【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22、【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2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4、【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2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26、【要想赢得女儿的欢心,必须先从她母亲着手。】

[阅读全文]...
  • 谢友顺名言大全

  • 名言,名人名言
  • 1.在我看来,知识分子身上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个是独立性,一个是创造性。

    2.真正的智者是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的人。

    3.一切都在进化,但我们的身体却已失去了获得快乐的正常机能,什么都拥有,惟独快乐远离了你。

    4.进化论的致命危机,就是将人和世界一起变成了物。

    5.技术是把人变成历史的人,认为人的价值是从历史中来的。

    6.肉体化叙事的崛起其实是对人的另一种简化和践踏。

    7.中国传统里有很多被我们遗忘了的财富,像的敬天的思想,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都是非常漂亮的、符合人的本性的思想。

    8.中国传统里有很多被我们遗忘了的财富,像孔子的敬天的思想,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都是非常漂亮、符合人的本性的思想。

    9.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性,首先是体现在你是否坚守了人类文明的底线。

    10.一个作家和诗人,他到底应不应该有政治立场?我个人认为是应该有的,但它的表达方式与政治家不一样。

    11.只有一个东西是不能变的,那就是创造的激情。只有这个不变,才能够应政治的万变。

    12.一个坚定、独立、不对任何人负责的灵魂,应该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批判的品格,怀疑的精神,保持一种在野的、边缘的身份。

    13.一个理想的社会,最好不要把知识分子变成赞成派,也不要把知识分子变成反对派,而是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群体,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是创造派。

    14.中国人的创造智慧是非凡的,只要不把它消耗在人际斗争中,必定会凝聚起巨大的力量。

    15.一种错误的政治可能会破坏我们的生活,但错误过后,生活又会重新焕发出新的力量,因为那个基础还在,那个创造的渴望还在,就还有希望。

    16.对知识分子过分地强调创造,强调专业,我也担心他们会成为技术主义者,成为一个不关心世事的、刻板的人。这不是我理想中的知识分子。

    17.道义和良知是一种常识与基础,惟有创造才是他永远的使命。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符合中国现实的知识分子观。

    18.写作也是个人身体的语言史。

    19.虚无主义者很容易变成*主义者。

    20.我们见过太多的喧嚣,缺少的正是这种沉默,正如我们总是在说话,惟独忘记了倾听。

    21.现代人正在过着残缺而悖谬的生活:一方面是物质的极度丰盛,另一方面是心灵的日益荒芜。

    22.天空和大地每天都在向我们发出召唤,可是有谁在意过这些遥远、广大的声音?

    23.文坛永远对年轻人有兴趣。

    24.现实太坚硬了,人存在其中是脆弱的

    25.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只能生活在幻想里,并假想自己在虚构的艺术中,与现实达成了和解。

    26.文学是一种精神事业,文学评奖决不能丧失基本的信念。

    27.目前的诗歌生存状态即便不是最好的,也应该是最正常的。

    28.在现有的语境里,诗歌的发展不需要依托于某种社会运动,而直接可以由诗人自身的写作来推动了,它的意义不容小看。

    29.好诗可以在任何时代生长和发展。

    30.对诗人来说,最好的“黄金时代”永远是现在,是当下。

    31.在现实中,给我影响的人,更多的是一些渺小的人物,他们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他们的内心来自日常生活的细微影响,有时比你的阅读和思考更加重要。

    32.语言并不单单是字和声音,语言其实也是一种意识形态。(www.mcqyy.com)

    33.民众的生活是被人强迫选择过的生活,它在许多时候并不是民众自己想要的,但由于时代要求这样的生活,大家就得牺牲一切与之不相协调的生活形态。

    34.因为社会变成了政治社会,你说的就得是政治性的语言。

    35.小说有一个优势,容易跟读者之间达成和解;诗歌呢,它和读者之间的对立,可以很尖锐。

    36.小说界不乏有才华的人,关键是如何使这种才华让自己走得更远。

    37.你颠覆了很多人对诗歌的定义。——谢有顺名句

    38.一个作家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他和时代的同步性上,而恰恰是体现在他和时代的差异和错位上。

    39.一个和时代没有差异和错位的作家,他反而最容易被时代所抛弃。

    40.畅销书的意思就是要换取短暂的、迅速的成功,他没有耐心等待缓慢的积累,一夜成名才是他最大愿望。

    41.他们从来就没有为写作本身而恐惧过。

    42.任何民族的知识分子精神和文化形态,都跟她的文明源流是密切相关的。——谢有顺名句

    43.一部文学作品的好与坏,与你在其中所建立起来的精神空间的大和小,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关系。

    44.当代文学令人兴趣越来越小,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所提供的精神容量越来越小。

    45.文学没有深的主题,也没有一个精神通孔,能让作家和那些更高远的问题对话。

    46.如果有永恒的无法解答的问题,困扰人类和文学最久的,那就是时间。

    47.今天的我们能这样看前人、记住前人希望*也能这样看我、记住我。

    48.在时间难题面前,令出了很多深刻的感慨。

    49.空间和时间,过去和未来,写了人在巨大的宇宙面前的孤独、渺小、微不足道。

    50.二十世纪以来,小说多写黑暗、绝望和恶,并且写得惊心动魄,这种来自人性深渊的力量同时也粉碎了作家对世界的信心———他再也无力肯定一种健全、有信念、充满力量的人生了。

    51.在这个价值被一些人颠倒、践踏的时代,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

[阅读全文]...
  • 关于孝顺的名言名句

  • 孝顺,名言
  •   关于孝顺的名言名句

      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5、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7、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0、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1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1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自信)——拉法格

      16、重资财,薄父母,不**子。——朱柏庐

      17、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8、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1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0、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2、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23、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4、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5、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2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27、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阅读全文]...
  • 孝顺的名言名句大全

  • 名言,孝顺,名人名言
  • 孝顺的名言名句大全

      对于名言名句,我们要注意积累和运用。关键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它才能随手拈来,为我所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孝顺的名言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5、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7、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0、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1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1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16、重资财,薄父母,不**子。朱柏庐

      17、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8、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1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0、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2、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23、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4、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5、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2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27、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长幼有序。——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子。——朱柏庐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阅读全文]...
  • 印顺导师名言大全

  • 名言,名人名言
  • 1.从法宝说∶诸佛所证觉的诸法实相是法,修行的道也叫法。道与悟证的寂灭法,本无所谓人间不人间的,佛出世或不出世,都是这样。

    2.佛时常说∶「是法非佛作,亦非馀人作」,那末为什麽说法在人间?因为本师释迦佛的说法,是为人而说的。

    3.说到僧宝,不用说,是在人间了。出家五众中∶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P26]比丘、比丘尼;除了人间,其他众生都是没有的。所以出家众的律仪戒,惟是为人而说,也惟是人所受所行的。受戒时,即曾间∶「汝是非人耶」?如是非人──天神与鬼畜,即不得受戒。依戒而摄僧,依僧伽而住持佛法,一切都是人间的,何等明显?——印顺导师名句

    4.佛出人间,为人说人法──人类所能解能行的,人类得因此而增进而解脱的佛法,修学者也即是人间贤圣僧。三宝常住人间,进一步说,人间才有如法而完美的三宝。佛在人间,法与僧也无不在人间。三宝本在人间,这即是我们的皈依处。如忽略此界人间的佛法僧,而偏重他方,天国、龙宫,无疑地会落入於死亡与鬼灵,永生与天神的窠臼,埋没了佛法的真义!

    5.人间与天上∶从三宝出现於人间说,佛为创觉的立教者。佛住世时,生活起居,与一般人相彷佛。既不是神,也不是神的儿子或使者,他是真挚的人类导师。

    6.--如佛在天上成佛,说法,那一切都不是你我──人类能知,也只能适应於天上,而无关人间的教化了。我们是人,需要的是人的佛教。应以此抉择佛教,使佛教恢复在人间的本有的光明!(

    7.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麽,就为他说什麽。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8.世间悉檀,以引起乐欲为宗。如对初学而缺乏兴味的,佛必先使他生欢喜心。随顺众生的不同愿欲,给他说不同的法。如遇到农人,可先谈些田园的事,然後即巧便地引入佛法,那听众一定是乐意接受的。从他*所*的,引入佛法,不使格格不入。如佛在印度,适应印度民情,於受施後,也为人说呗赞。如印度多信天(神),佛也就称「天人师」,为梵天、帝释等说法。佛说∶天神等不可归依,如随顺世俗,也不妨供养他等。大乘的「先以欲钩牵,後令入佛智」,也只是这样的巧方便。——印顺导师名句

    9.---为人悉檀,以生善为宗。如不肯布施的,就将布施的功德说给他听。为说持戒,为说忍辱等功德,总之,应机说法,以使他的善根滋盛为目的。这与世间悉檀不同的∶这不是为了随顺众生愿欲,逗发兴趣而说法,是为了增长善根。这不一定是世间所熟识的,但必是佛法所认为合於道德的。

    10.-对治悉檀,以制止人类的恶行为宗旨。如贪欲重的,教他修不净观;嗔恚重的,教他修慈悲观;愚痴重的,教他修因缘观;散乱多的,教他修数息观;我执重的,教他修界分别观。有的能行许多慈善事业,却不能遏止自己的恶行;也有人能消极的止恶,却不能起而积极的为善。所以生善与息恶,在应机施教中成为二大宗旨。止恶,不但是制止身体与语言的恶行,还要净化内心的烦恼。如有人祗肯布施,不能持戒。毁戒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为说布施功德是有限的,祗感得身外的福报。学佛最重要的是持戒,持戒才能感人天报。这就是以持戒对治毁犯的恶行。

    11.以人间正行,布施、持戒等为方法。如不能循人天的正道,损人利己,杀、盗、邪淫、妄语,那是要堕落的。如存此增进心,那无论学什麽高深佛法,结果也不出人、天道中。

    12.---声闻、缘觉乘为一类,二乘的根性相同,仅稍有差别。他们的发心,与人天乘不同。他们深刻地感觉到三界生死是太苦了,就是生在人、天道中,到头来也还是一切皆苦。所以,不追求现生乐与後生乐,於世间一切生起无常故苦的感悟,发「出离心」,想息除三界的生死,以证得涅盘为目的。修行的方法,也重於调治自心的烦恼。如但存此出离心,即使修行大乘法,也还是要退证小果的。

    13.菩萨发心,又与二乘不同。他也见到三界的生死是太苦,可是他又见到三界众生与自身一样的受苦,於是发「大悲心」为本的菩提心。对有情所受的苦迫,生起同情心,怜愍心,以自利利他的方法为修行,以度生成佛为目的。佛法虽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出此五乘法。学佛法,不出此五乘法,而五乘中以菩萨乘为高胜。如学佛而离开了此五乘的发心与修行,就是虚伪的学佛,不能免离恶道的苦难。

    14.--人天乘,本不是佛法的宗要,佛法的重心是出世间的。人天乘法,也不但是佛法的,像中国的儒,道,西方的耶教,与中东的*,动机与行为,大都是契合人天乘法的。就是世间的政治学术,也很多是符合人天法的。所以人天乘法,是共世间的,显不出佛法的特殊。佛法的特质是出世法,即是三乘法。——印顺导师名句

    15.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的差别,上面已约略说到。一乘,即一大乘。三乘中也有大乘,与一乘有什麽差异呢?如说∶三乘同入无馀涅盘,声闻,缘觉的无学果是究竟的,这即是三乘说。如说∶不但菩萨决定成佛,声闻与缘觉将来一定要回心向大,同归於唯一大路──成佛,这即是一乘说。

    16.开始就发菩提心的,叫直往大乘;先修二乘,再回心向大乘,叫回入大乘。从学菩萨行,成如来果说、大乘与一乘,并无实质的差别。佛法中一向有三乘与一乘的诤论,根本在二乘的是否究竟?

    17.因为菩萨不但求自己成佛,也愿一切有情得度,为大智、大悲、大愿、大行的合一。对人天乘说,大乘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统一,到达更高的完成。

    18.--因为菩萨不但求自己成佛,也愿一切有情得度,为大智、大悲、大愿、大行的合一。对人天乘说,大乘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统一,到达更高的完成。

    19.佛灭後初五百年,即正法时代,以声闻道为中心,而即是以声闻行果趣人大乘。那时候的学佛者,多分是先学声闻乘,修行证果,然後再回入大乘。——印顺导师名句

    20.--二乘一向重智,悲心不够,精勤禅观,切求悟证。先断烦恼,了生死,再回心学佛,即是智增上菩萨。因为他本重智慧,久久成为*惯了,虽然回心向大,也还是悲心不深,在菩萨道中,进程不快。

    21.现在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我们是人,应以人为中心,应摄取印度初中二期佛教的人菩萨的慈悲与智慧,特应从悲起智,而不取後期佛教的天菩萨法。传到中国的佛法,唐代也还是印度後期佛教的开始,所以还不像传於*的完全天化。中国所传的佛教,天神化本来不深,也许声闻的倾向要浓厚些。提倡纯粹的人菩萨法,即由人发菩萨心,以悲智普济一切有情,直趣无上正等菩提,应著重中期佛教,而脱落天化的倾向。

    22.如果我们也能悟解这缘起的寂灭性,就接触到佛陀的本质,就能正确窥见佛陀之所以为佛陀。这是佛教的核心,有它的详细正确的内容,可不许你悬想。

    23.说一个浅显的比喻∶一个庞大的东西,把你我隔在两边。这个巨物,本是缘起的和合相,但我们都把它看成实在的。实在,才隔离了你我。假使你我的慧眼,比爱克司光更强,那就能透过这好像实在的巨物,显发它的真相。不但彼此慧眼的光芒,在这共同的对象上接触,融成不二;还能互相觌面相见。这就叫「心心相印」,「与十方三世诸佛同一鼻孔出气」。凡是佛弟子,能在听闻思惟中获得这缘起正法的正见,就是信解见佛。能在定慧的实践中通达,就是证悟见佛。

    24.从前释尊在世时,有一次广大的*,大家都去见佛。须菩提在山边考虑,我也去见佛吗?佛说「见缘起即见佛」,我为什麽不观察缘起呢?他观察一切从缘所生,都是无常演变;从无常的观察中,通达法性空,契入寂灭的圣境。当时释尊对一个最先见佛的弟子说∶你以为先见我吗?不!「须菩提先见我身」。这是佛陀之所以为佛陀的一面。

    25.经上说∶「解脱戒经,是汝大师」。又说∶「能供养僧,则供养我已」。这是佛陀的慧命,是佛陀生命的另一侧面。佛陀的存在,存在於佛教大众的集团中,有僧就有佛。这点,决定了佛陀的伟大,伟大到超越我人的意想以外。

    26.缘起法性,是宇宙的最高法则,那末我们的身心修养,自它共处,一切的一切,都不能违反这缘起法性。也就是说∶世出世法不能打为两截,要在这一贯的法则中建立。佛教的本质,是*等而非阶级的,自由而非压制的,集团而非个人的。——印顺导师语录

    27.从佛陀的本质──正觉缘起的内容中,展为活跃无限止的生命,都表显在僧团,因僧团的存在而存在。僧团的组织,可说是法性具体的显现。

    28.佛法的存在,并不以殿宇、塑像、经典来决定,在有无吻合佛陀本怀与法性的僧团。「佛法弘扬本在僧」的僧,不是伟大的个人,是一个推动佛教的和乐共存的自由集团,不是深山中一个一个的隐者。那家庭化、商业化的,更是「出佛身血」,与佛无缘。

    29.释尊是迦毗罗的王子,陷在五欲享受的重围中,这不是尊荣幸福。在释尊悲智的意境上,这是人生的大不幸,是悲哀。他离开王宫,完成最高的牺牲──弃世,才真正的走入人间。自然属於自然,一切还於一切;在自我私有的占领形态下,能有圆满的真理与自由吗?这种精神,贯串在一切中。

    30.在释尊教化弟子的时代,虽受著弟子的推尊敬礼,但释尊却这样说∶「我不摄受众」。不愿以统摄者自居,是佛陀正觉缘起正法完满的实践。他服事病比丘洗涤;给盲比丘!8针;向小比丘忏摩(意思说请你容恕我)。他不再单是王公宰官与政客学者的朋友,他是一切人的安慰者,诚挚的劝诫教诲者。

    31.释尊的弟子,有王公、大臣、后妃,也有屠户、*、土匪与奴隶;有读遍四韦陀与*经的名学者,也有三个月读不熟一偈的呆子;有威仪庠序的耆年大德,也有嬉笑跳跃的童子。他的足迹踏遍了恒河*,你说他出家是消极,弃离人间吗?释尊为了真理与自由,忍受一切衣食上的淡泊,但他以法悦心,怡然自得。他受著教敌的毁谤、毒害,但他还是那样慈悲无畏,到底在恬静中胜过了一切。在入灭的时候,他还在教化须跋陀罗,谆谆的教诲他的弟子。他为著什麽?抛弃了人间吗?比那些称孤道寡的统治者,更消极吗?一切属於一切,唯有为众生特别是人类的痛苦,为人类的真理与自由,为使人类向上;此外更不为自己,没有自己。在这人类所知的历史中,有比释尊更在人间的吗!

    32.「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为身不是为一人,忘世也不是隐遁山林。为身忘世间,是比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不惜破坏更为高级的。为自我的解脱与真理的掘发,有割断自我与世间爱索的必要。这样的为身才能为大众,忘世才真正的走入人间。

    33.--释尊是一位慈和诚挚的教师,他称呼那断惑清净的比丘与自己一样是阿罗汉,何尝有意把自己提高到一切之上。但在释尊大悲大智大精进的伟大活动中,事实上超过了一切。伟大高洁的德性,深邃的智慧,因定慧而获得超越的能力,特别在溯述过去自利利他的本生谈中,露出佛陀的本来面目。这无限生命的伟大活动,不断的投入弟子的心目中,使声闻弟子不能不承认佛陀的崇高伟大,而意识到自己的渺小。释尊之所以被称「十力大师」,与声闻弟子是有所不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弟子心目中的佛陀,是有著不同观感的。——印顺导师名言

    34.在佛教中,有不同的佛陀观,但正确的佛陀观,到底是佛在人间,即人成佛。「如来在世间,不言有与无;如来涅盘後,不言有与无」。

    35.凡真能获得正见者,接触到佛陀的生命者,必然有深刻正确的体认,而离却俗见与拟想。但庸俗者,忘却了「佛身无漏」,以为佛陀的饥渴寒热,与自己一样。

    36.从本生谈的启示中,佛陀的因地,修行菩萨道的菩萨,并不与俗见者所见一致。菩萨早已断了烦恼,具有超越声闻弟子的能力。所以正确的佛陀观,是证无生法忍菩萨,断烦恼已尽;成佛断*。这无生法忍菩萨,虽然随机益物,但成佛还是在人间。「

    37.「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不在天上成佛也」。『阿含经』如此说,初期大乘经也如此说。正确的佛陀观,是不能离却这原则的。但中与正是难得把握的,或者又开始拟想∶证无生法忍的菩萨,就是成佛。有的以为不然,释尊是成佛久矣,现在不过是示现。「如来寿量无边际」的见解,小乘部派中早已存在。早已成佛的佛陀,在何处成佛?在人间,这似乎太*凡。那末在天上,在天上身相圆满广大的最高处──摩醯首罗天上成佛。天上成佛是真实的,人间成佛是示现的。起初,天上佛与人间佛的关系,还看作如月与水中的月影。再进一步,在人间成佛的释尊,修行六年,不得成佛,於是非向摩醯首罗天上的佛陀请教不可。在佛陀的本教中,释尊是人天教师,现在是转向天上请教了。这一思想的反流,我领略到异样的滋味。

    38.缘起性,是佛陀的法身;和合众,是佛陀的慧命。在佛陀之所以为佛陀中,佛弟子的整个身心,成为佛陀之一体。

    39.《杂阿含经》是佛教界早期结集的圣典,代表释尊在世时的佛法实态。”“在流传世间的原始圣典中,这是教法的根源;后来的部派分化,甚至大乘‘中观’与‘瑜伽’的深义,都可以从本经而发现其渊源。这应该是每一位修学佛法者所应该阅读探究的圣典。

    40.释尊住世时的佛教,我也承认比较上接*巴利文系的佛教。或者觉得它既然接*佛教的原始态,佛教徒只要忠实的依着它去行就得。……在我看来,他们只是依样葫芦的形式崇拜。他们根本的缺点,是忘却佛教是哲者宗教之一,哲者宗教应怎样去信仰它,从来没有理会过。……真正的理智信仰者,看来似乎比形式崇拜者远离了创教者的理解与制度,其实却开显了完成了创教者的本怀。

    41.佛陀「在天而天,在人而人」,何必执著?是的,不过我们现在人间,我们得认识人间的佛陀。佛陀是人间的,我们要远离拟想,理解佛在人间的确实性,确立起人间正见的佛陀观。佛是即人而成佛的,所以要远离俗见,要探索佛陀的佛格,而作面见佛陀的体验,也就是把握出世(不是天上)正见的佛陀观。这两者的融然无碍,是佛陀观的真相。在大乘佛教的发展中,如果说有依人乘而发趣的大乘,有依天乘而发趣的大乘,那末人间成佛与天上成佛,就是明显的分界线。佛陀怎样被升到天上,我们还得照样欢迎到人间。人间佛教的信仰者,不是人间,就是天上,此外没有你摸棱两可的馀地。请熟诵佛陀的圣教,树立你正确的佛陀观∶「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不在天上成佛也」!——印顺导师名言

    42.契理与契机∶佛法所最著重的,是应机与契理。契机,即所说的法,要契合当时听众的根机,使他们能於佛法,起信解,得利益。契理,即所说的法,能契合彻底而究竟了义的。佛法要著重这二方面,才能适应时机,又契於佛法的真义。

    43.我在香港,遇见某居士还说∶「学佛就是学死」。一般的学佛修行,动机每每如此,即为了将来死得好。禅宗的「腊月三十日到来作得主」,也只是死得好的证明。大师曾为此写了『生活与生死』一文,认为佛教的本义,是解决生活,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死的问题也就跟著解决了。其实,佛教的了生死,并没有错。生死是生死死生,生生不已的洪流,包含了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一切。解决这生生不已的大问题,名为了脱生死。如不能了生,那里能了死!这那里可以偏重於死而忽略於生!

    44.中国学佛者,由於重视了死,也就重视了鬼。中国传统的宗教,是人死为鬼。虽接受了佛教的轮回说,相信鬼可转生为人,但他们只知道人与鬼的互相转生,而每忽略了人死不一定为鬼,可以人死为人,人死为天。所以学佛者,甚至往生净土的信仰者,也还是不愿为鬼而又预备做鬼。

    45.死了,用种种的饮食来祭祀他(依佛经说,惟有饿鬼才需要祭祀),烧冥衣给他穿,化锡箔、冥洋给他用,扎纸房给他住。佛教中,不但应赴经忏,著重度亡;而且将中国的一些迷信*俗,都引到佛门中来,这完全受了中国「人死为鬼」的恶影响。其实一人死了,不一定生於鬼趣,或生地狱、畜生,或生到天国,或仍来人间。即使想到死亡,也不应预备作鬼!无锡的丁福保,以为信佛先要信鬼,大师以为这不免加深了鬼教的迷信!为对治这一类「鬼本」的谬见,特提倡「人本」来纠正他。

    46.“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还重视人生,何况以人本为中心的佛教!大师的重视人生,实含有对治的深义。——印顺导师名句

    47.大师从佛教的根本去了解,时代的适应去了解,认为应重视现实的人生。「依著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报,方是时代所需,尤为我国的情形所宜。由此向上增进,乃可进趣大乘行。使世界人类的人性不失,且成为完善美满的人间。有了完善的人生为所依,进一步的使人们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萨行果」

    48.「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即人生而成佛,显出了大师「人生佛教」的本意。

    49.人生佛教是极好了,为什麽有些人要提倡人间佛教呢?约显正方面说,大致相*;而在对治方面,觉得更有极重要的理由。人在五趣中的位置,恰好是在中间。

    50.在人的上面有天堂;下面有地狱;饿鬼与畜生,可说在人间的旁边,而也可通於上下。鬼趣的低劣者,*於地狱(有些宗教是不分的),所以阎罗王或说为鬼趣的统摄看,又说是地狱的王。而鬼趣的高级者,即低级的天(神)。

    51.佛教是理智的宗教,自然不能离却这人间的导师,转到玄秘的信仰。但是,单在种姓清净、相好圆满、出家、成佛、说法、入灭的形迹上建立信仰,也还不能算深刻正确。凡是纯正的佛弟子,必需把握佛陀的崇高伟大点,要窥见佛陀之所以为佛陀。唯有在这即人成佛的佛格上,才能奠定坚强的信念。在理智信仰的生命中,去为真理与自由而迈进,完成佛教出现世间的目的。

[阅读全文]...
  • 描写孝顺的名言警句

  • 名言,孝顺
  • 描写孝顺的名言警句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名言警句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孝顺的名言警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 孟子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 《劝报亲恩篇》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 歌德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 武则天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 《礼记》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 《增广贤文》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 《增广贤文》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 《礼记》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 《增广贤文》

      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 —— 英国

      重资财,薄父母,不*子。 —— 朱柏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 庄子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 —— 伊拉克谚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郊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 拉法格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 《礼记》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 《劝报亲恩篇》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 《吕氏春秋》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论语》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孔子

      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 周秉清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 《大学》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 培根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 《名贤集》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 —— 维吉尔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孟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 老舍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 西塞罗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 司汤达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 《三国志魏书》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 《孝经圣至章》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尽心上》

      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 孟轲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 周秉清

      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 孟轲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 荀子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 《劝报亲恩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 《论语为政》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 亚米契斯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 孟郊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 费孝通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 陈宏谋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 《劝报亲恩篇》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 鲁讯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 —— 戴达菲尔德

      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 罗素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 《动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 《论语学而第一》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顺天致性的名言 - 句子

顺天致性的名言 - 语录

顺天致性的名言 - 说说

顺天致性的名言 - 名言

顺天致性的名言 - 诗词

顺天致性的名言 - 祝福

顺天致性的名言 - 心语

推荐词条

有关乐器的古诗词 形容女孩子的古诗文 夏天悲伤的古诗 含儿字的古诗 出游的古诗词想家的 描写梅花精神的古诗词 赞同春天的古诗 描写山水的整首古诗 形容生活累的古诗词 等待爱人的文言文古诗 墨池的古诗 关于社会生活的古诗 关于节日的古诗大全带 关于中华传统的古诗 讽刺多管闲事的古诗 晚梅的古诗词 杜甫描写蓝天的古诗词 关于白鹭的古诗词 描写苦的古诗 评价古诗人的经典语录 回忆过去时光的古诗 关于倒影的古诗 古诗词论诗的朗读 古诗草描写的是 赞佛的古诗 较为冷僻的古诗词 赞美丹顶鹤的古诗 距离*的古诗 古诗氛围的词语 含班字的古诗 朱子家训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