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红叶石楠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红叶石楠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红叶石楠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红叶石楠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描写红叶的古诗(精选22首)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红叶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4《题西山红叶》
*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红叶遍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5《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7 绮罗香 红叶
[宋] 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8 红叶
宋-释居简
猎猎翩翩赤羽旗,霜裁风剪乱零吹。
打窗便是敲篷响,梦断吴江欲冷时。
9 题榠查红叶
宋-杨万里
榠查将叶学丹枫,戏与攀条撼晚风。
一片飞来最奇绝,碧罗袖尾滴猩红。
10 野路见棠梨红叶为斜日所照尤可爱
宋-宋祁
叶叶棠梨战野风,满枝哀意为秋红。
无人解赏如丹意,抛在荒城斜照中。
11 咏御沟红叶
明-石宝
宫树悴清霜,泉声落建章。
更无红叶字,犹是碧波光。
气肃秋将老,人寒影太长。
东流和宿恨,黯惨度年芳。
12 红叶
明-王翰
秋来万木着新黄,只有枫林醉晓霜。
描写红叶的古诗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红叶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4、《题西山红叶》
*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红叶遍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5、《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宋朝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2.《题玉泉溪·红叶醉秋色》唐朝
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3.《绮罗香·红叶》宋朝
王沂孙
*余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
4.《题红叶》唐朝
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5.《红叶》清朝
乾隆
迭嶂青云放晓晴,乍看红叶一枝横。徘徊体物难成句,几点玫瑰衬绿琼。
6.《野步十首·红叶林风飒飒》宋朝
陈普
红叶林风飒飒,苍苔径雨斑斑。人迹石边流水,樵歌鸟外青山。
7.《蝶恋花·红叶飘风秋欲暮》宋朝
欧阳澈
红叶飘风秋欲暮。送目层楼,帘卷西山雨。解榻聚宾挥玉尘。风流只欠王夷甫。质剑为公沽绿醑。涤濯吟魂,拟摘黄花句。醉眼瞢腾携手…
8.《同安道中见红叶,时冬深矣,有怀今度》清朝
顾梦游
望望苍山登复登,梅村桕坞一层层。如春天气忘归客,忽乱乡心到孝陵。
9.《红叶》元朝
陈高
片片染秋霜,枝枝映夕阳。纵饶红胜锦,只是恼愁肠。
10.《少年游·红叶黄花秋又老》宋朝
张先
红叶黄花秋又老,疏雨更西风。山重水远,云闲天淡,游子断肠中。 青楼薄幸何时见,细说与、这忡忡。念远离情,感时愁绪,应解与人同。
11.《惜红衣·红叶飘残》清朝
梁鼎芬
红叶飘残,绿梅开乍。数枝妍雅。衬出霜华,风清玉苔榭。墙头石角,散鱼尾、断霞谁写。前夜。有多少冷香,逐琴丝来也。春韶歇了,独自馀芳,秋心较浓冶。閒阶立尽烘醉,酒…
12.《宫词·翩翩红叶舞霜秋》宋朝
张公庠
翩翩红叶舞霜秋,紫禁人闲约胜游。手把金英思泛酒,登高还上年去楼。
13.《红叶》元朝
曹之谦
枝上萎黄惨未乾,严霜一夕总成丹。色烘晓日燕脂暖,影濯秋江蜀锦寒。南雁数声催晼晚,西风几度见凋残。横山楼下梨千树,每忆童年九日看。
14.《题榠查红叶》宋朝
杨万里
榠查将叶学丹枫,戏与攀条撼晚风。一片飞来最奇绝,碧罗袖尾滴猩红。
15.《红叶》明朝
王夫之
寒光烟际迥,极目乍相迎。落日殷勤照,霜空妩媚生。清波凝水碧,白影衬云轻。红豆谁持赠,南枝未早荣。
16.《诸生有作红叶诗者爱其末句戏为补之》明朝
李东阳
碧树凋馀老更红,强将颜色慰飘蓬。浓霜未著愁先醉,返照初回望欲空。唐苑情多何足问,吴江句好更谁工。晚来蚁穴无归路,应恨萧萧匝地风。
17.《楼下红叶李花》汉朝
刘雄
粉蕊星星欲趁春,殷勤还似待王孙。可怜半月不相见,一树新花满旧门。
红叶相思诗句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叶相思诗句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万花都落尽,一树红叶烧
谁怜惟薄力,添与江山饶
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唐
韩氏《婚宴集上索笔为诗》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二首》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
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王建《江陵即事》
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纳兰性德
乘兴轻舟无*远,白云明月吊湘娥。——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白居易《醉中对红叶》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鲁迅《送增田涉君归国》
王国维《观红叶一绝句》
漫山填谷涨红霞,点缀残秋意太奢。
若问蓬莱好风景,为言枫叶胜樱花。
王国维《扫花游》
疏林挂日,正雾淡烟收,苍然*楚。绕林细路,听沉沉落叶,玉骢踏去。
背日丹枫,到眼秋光如许。正延伫。便一片飞来,说与迟暮。
欢事难再溯。是载酒携柑,旧曾游处。清歌未住。又黄鹂趁拍,飞花入俎。
今日重来,除是斜晖如故。隐高树。有寒鸦、相呼俦侣。
1.《鹧鸪天·紫陌朱轮去似流》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紫陌朱轮去似流。丁香初结小银钩。凭阑试问秦楼路,瞥见纤纤十指柔。金约腕,玉搔头。尽教人看却佯羞。欲题红叶无流水,别是桃源一段愁。
2.《秋日即事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普
二尺书檠对影居,西风吹雪上吟须。
云边月色人千里,竹裹秋声酒一壶。
客思迩来红叶乱,雁声南去白云孤。
季鹰自是知机者,一念莼鲈便到吴。
3.《书怀寄唐工部》
年代: 宋 作者: 寇准
不才曾忝吾君选,紫殿科名志已酬。
孤立敢言逾素分,高吟深愧预清流。
西风独见江蓠暮,红叶还思苑树秋。
多谢明公知贱节,每贻清句缓牢愁。
4.《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5.《虞美人·闲敲玉镫隋堤路》
残叶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叶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原文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译文翻译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注释解释
(1)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
(2)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作者:李璟
朝代:*现代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今陕西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元稹《连昌宫调》:”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菡萏:荷花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父亲)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格调委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李璟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石鼓歌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鼓歌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鼓歌》 作者: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扌为]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石渠记》古诗词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渠记》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渠记》
唐朝:柳宗元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记》古诗简介
《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石渠记》翻译/译文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石渠记》注释
⑴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⑵桥:架桥。
⑶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
⑷乍:连词,或者。
⑸或:有时。
⑹咫(zhǐ)尺:比喻很*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
⑺倍尺:二尺。
⑻逾:越过。
⑼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
⑽被:通“披”,覆盖。
⑾藓:苔藓。
⑿堕:落,流。
⒀纡(yū)馀:曲折伸延。纡,弯曲。馀,通“徐”。
⒁卒:最终
⒂箭:小竹。
⒃庥(xiū):同“休”,休息。
⒄酾(shī):分流,疏导。
⒅遗:留给
⒆蠲(juān):古同“涓”,清洁。
《石渠记》赏析/鉴赏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
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借写景抒发作者仕途不得志的忧郁之情。
作者所写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描绘了泉水细徽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鸣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石渠有的地方宽不到一尺,有的地方两尺来宽,长度大约十来步(古时一步五尺)。它的水流碰到大石,就从石下潜流出来。一个“伏”字,进一步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接着写渠水的流向及渠上的景色:过了大石,前边有石泓。石泓是比石渠水深的石洼。它的上面覆盖着菖蒲,四周环绕着苔藓,泉水折向西流去,旁边的水落入岩石下。北面堕入小潭中。潭的面积小不足百尺,潭水清而深、有许多白条鱼在水中游动。后又向北弯弯曲曲地流去,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然而终干流入渴中。它的旁边都是形态怪异的石头,诡怪的树木,奇异的草儿,美好的嫩竹,这里,人们可以并排坐下来休息,这一段描写,语言简洁,把“睨若无穷”的曲折的泉水写得一目了然,渠上的风光只用几个字就写出了特色,作者着重描写了石渠的风:它摇动着那些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响动。眼看着它们已经静静地不动了,可它们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却方才在远处回响。视觉上是“静”,听觉上却是“远”,构成了十分奇妙的意境。拿这篇的风同《袁家揭记》中的风比较,它们的“个性”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一个是“静远”,一个是“骇动”,这反映了作者善于细致观察自然、善于抓住其特点,并且用贴切的语言来再现它们。柳宗元的游记的确匠心独具,有其特殊的风格。
第二段写作者从州牧那里得到石渠加以整治的情况: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最后一段记下整修的时间: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整修到大石边。十月十九日,走过大石发现了石泓小潭,至此石渠的美景才算到了尽头。这篇文章文字简洁,用词精炼确切,独具特色。
《石渠记》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1]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谭·概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佚名《柏舟》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苏轼《行香子·述怀》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抱朴子·内篇·袪惑》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佚名《鹤鸣》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列传·光武十王列传》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芭蕉不展丁香结。——贺铸《石州慢·薄雨收寒》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郭茂倩《白石郎曲》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佚名《驱车上东门》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韩非子·观行》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顽石之中良玉隐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格言联璧·接物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北戴河》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冰鉴·神骨》
却是*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杜荀鹤《泾溪》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韩愈《山石》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郭茂倩《白石郎曲》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瞧,那枫树叶火红火红,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吹拂下一个劲儿地飘舞,在夕阳照耀下一个劲地笑,在人们的称赞中一个劲儿地展示自己柔美的身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描写叶子的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描写叶子的古诗词1: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____马戴《灞上秋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杜甫《登高》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____佚名《江南》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____白朴《天净沙·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杜牧《山行》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____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____陈文述《夏日杂诗》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____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____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____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____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____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____钱嶫《悯黎咏》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音。____曾几《苏秀道中》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____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____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____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____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____李商隐《赠荷花》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佚名《氓》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____王昌龄《长信怨》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____李峤《风》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____杜牧《怅诗》
描写叶子的古诗词2: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王昌龄《采莲曲》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____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____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____秘演《山中》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____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____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____赵翼《野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____白居易《长恨歌》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____张籍《春别曲》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____屈原《九歌·湘夫人》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____戚继光《望阙台》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____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____曹植《美女篇》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____佚名《桃夭》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____许浑《谢亭送别》
《石渠记》古诗词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渠记》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渠记》
唐朝:柳宗元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记》古诗简介
《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石渠记》翻译/译文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石渠记》注释
⑴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⑵桥:架桥。
⑶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
⑷乍:连词,或者。
⑸或:有时。
⑹咫(zhǐ)尺:比喻很*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
⑺倍尺:二尺。
⑻逾:越过。
⑼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
⑽被:通“披”,覆盖。
⑾藓:苔藓。
⑿堕:落,流。
⒀纡(yū)馀:曲折伸延。纡,弯曲。馀,通“徐”。
⒁卒:最终
⒂箭:小竹。
⒃庥(xiū):同“休”,休息。
⒄酾(shī):分流,疏导。
⒅遗:留给
⒆蠲(juān):古同“涓”,清洁。
《石渠记》赏析/鉴赏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
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借写景抒发作者仕途不得志的忧郁之情。
作者所写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描绘了泉水细徽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鸣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石渠有的地方宽不到一尺,有的地方两尺来宽,长度大约十来步(古时一步五尺)。它的水流碰到大石,就从石下潜流出来。一个“伏”字,进一步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接着写渠水的流向及渠上的景色:过了大石,前边有石泓。石泓是比石渠水深的石洼。它的上面覆盖着菖蒲,四周环绕着苔藓,泉水折向西流去,旁边的水落入岩石下。北面堕入小潭中。潭的面积小不足百尺,潭水清而深、有许多白条鱼在水中游动。后又向北弯弯曲曲地流去,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然而终干流入渴中。它的旁边都是形态怪异的石头,诡怪的树木,奇异的草儿,美好的嫩竹,这里,人们可以并排坐下来休息,这一段描写,语言简洁,把“睨若无穷”的曲折的泉水写得一目了然,渠上的风光只用几个字就写出了特色,作者着重描写了石渠的风:它摇动着那些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响动。眼看着它们已经静静地不动了,可它们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却方才在远处回响。视觉上是“静”,听觉上却是“远”,构成了十分奇妙的意境。拿这篇的风同《袁家揭记》中的风比较,它们的“个性”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一个是“静远”,一个是“骇动”,这反映了作者善于细致观察自然、善于抓住其特点,并且用贴切的语言来再现它们。柳宗元的游记的确匠心独具,有其特殊的风格。
第二段写作者从州牧那里得到石渠加以整治的情况: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最后一段记下整修的时间: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整修到大石边。十月十九日,走过大石发现了石泓小潭,至此石渠的美景才算到了尽头。这篇文章文字简洁,用词精炼确切,独具特色。
《石渠记》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1]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描写红叶石楠的古诗词 红叶石楠的古诗文 关于石楠的古诗词 石楠叶在古诗中的意象 石楠花的诗句 关于石楠树的古诗 红叶的古诗词 咏红叶的古诗词 含红叶的古诗词 秋红叶的古诗词 红叶的诗词 描写石楠花味道的古诗 赞美红叶的古诗词 秋天的红叶的古诗词 山上红叶的古诗词 寒露红叶的古诗词 雪降红叶凋的古诗词 乌桕红叶的古诗词 写红叶的诗词 有关赏红叶的古诗词 自创红叶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红叶意象 描写红叶的古诗词 赞红叶的诗词 写秋天的红叶的古诗词 关红叶堆积的古诗词 关于红叶的古诗词配画 红叶在古诗词中的寓意 咏香山红叶的古诗词 关于红叶的诗词
红叶的诗句 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古诗 秋天红叶的唯美诗词名句 美到心碎的古诗词红尘 描写落叶的古诗词45句 红叶相思诗句古诗 残叶古诗词 红楼梦古诗词大全 描写春天叶子的古诗词 描写红叶的优美古诗 《石渠记》古诗词鉴赏 秋天红叶的唯美诗词名句大全 描写红叶的古诗 诗名含有叶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叶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石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石字的诗词 含有叶字的古诗词 带叶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石字的古诗词 带石字的诗词名句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古诗竹石意思翻译) 赞美描写红叶的优美句子有哪些(形容红叶的唯美的诗词) 落叶古诗词 描写叶子的古诗词集锦 描写红叶的古诗(精选22首) 看淡红尘的古诗词 描写红叶的古诗句 关于红叶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句古诗大全最新整理 残叶古诗词 《石渠记》古诗词鉴赏 流夜郎题葵叶古诗词 占春芳·红杏了古诗词 石鼓歌古诗词
文化口号 口号16字 小学口号 运动会宣传口号 海口号 团队精神口号 小组名称和口号 有创意跳绳口号 新时代青年口号 学生口号积极向上的 康养主题口号 押韵口号生成器 运动会口号大全霸气十足 王子异应援口号 丽丽的口号 小组名字和口号超搞笑 青年大学*口号 秦霄贤口号 团支部青春口号 范丞丞的应援口号 共同抗疫口号 蔡徐坤粉丝应援口号 特别皮的口号 正义者同盟口号 四句保险口号霸气押韵 林彦俊应援口号 寝室口号女生 蔡徐坤最新应援口号 爱心公益口号押韵 双十一销售口号 创新创业团队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