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 >

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

关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黄鹤楼的中心思想

  • 古诗黄鹤楼的中心思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黄鹤楼的中心思想,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中心思想: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表达了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写作背景: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整体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心里对这次离别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阅读全文]...
  • 古诗元日的中心内容

  • 古诗元日的中心内容

      元日这首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元日的中心内容: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这首诗《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作为政治家与诗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元日》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意思就是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阅读全文]...
  • 古诗嫦娥中心思想130句

  • 思想,经典
  • 嫦娥奔月课文主要内容

      神话中的嫦娥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嫦娥奔月课文主要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嫦娥奔月课文主要内容

      后羿射日成功后娶了嫦娥,王母给了他一包成仙的药,但后羿只想和嫦娥在人间长相厮守。后来因为降蒙心怀不轨,嫦娥被迫把这包药吃了,飞落到月亮上成了仙,从此两人分离。此后百姓们开始向嫦娥祈求吉祥*安。

      嫦娥奔月课文原文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武艺。有个叫逢蒙的,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他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扩展阅读:文献记载

      最早纪录嫦娥事迹的是商代的巫卜书

      秦代王家台秦简《归藏》,于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其中的《归妹》卦辞为: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西汉初期的《淮南子》(公元前139年成书)。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典故引用:“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东汉高诱为《淮南子》作的注解中写道:“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晋代干宝所著《*》中的记述并认为是引自《灵宪》。

      南朝齐国的刘勰在成书于公元501至502年的《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记载:“《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

      南朝梁国萧统在《文选》中选入了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其中有“凉阴掩轩,娥月寝辉”的句子。

      南朝梁国刘昭编写的《后汉书·天文志上》补注引东汉张衡所著《灵宪》曰:“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朝的李善在注释时写道:“《周易》、《归藏》曰,昔日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同样提及《归藏》中嫦娥奔月的记录。

      唐代《初学记》引用古本的《淮南子》,其中的版本则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唐代李商隐在《常娥》一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间接提及嫦娥奔月。

[阅读全文]...
  • 蜂古诗

  • 小学
  • 蜂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蜂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罗隐 蜂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及注释】

      无论是*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1、山尖:山峰的顶端。

      2、尽:全部。

      3、占:占其所有。

      4、甜:醇香的蜂蜜

      5、采:采摘。

      6、为【wèi】替。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阅读全文]...
  • 含有蜂字的古诗词 带蜂字的诗词名句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温庭筠《惜春词》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衔花瓣到兰房。——智生《夏词》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韩偓《残春旅舍》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薛昭蕴《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

    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饶节《偶成》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苏轼《黠鼠赋》

    蝶粉蜂黄大小乔。——吴文英《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韩愈《花岛》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袁枚《偶步》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陈师道《春怀示邻里》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李贺《南园十三首》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陆龟蒙《春晓》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梁栋《金陵三迁有感》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刘基《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

    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晏敦复《题梵隐院方丈梅》

    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柳永《红窗迥·小园东》

    花心偏向蜂儿有。——柳永《红窗迥·小园东》

    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吴文英《天香·蜡梅》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方岳《春思》

    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周邦彦《满江红·昼日移阴》

    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陈维崧《沁园春·咏菜花》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司马迁《项羽本纪赞》

    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刘辰翁《沁园春·送春》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辛弃疾《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上再赋》

    拾尘掇蜂,疑圣猜贤。——李白《雪谗诗赠友人》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李贺《残丝曲》

    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苏轼《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韩疁《高阳台·除夜》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谢逸《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周邦彦《六丑·落花》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

[阅读全文]...
  • 蜂的古诗有哪些(蜂古诗的名句赏析)

  • 1、年年花市几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钱起<蜜脾咏蜂>2、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树禽垂翅,依原兽绝踪。微遭断手足,厚毒破心胸。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元稹<虫豸诗·蛒蜂>3、兰蕙本同畹,蜂蛇亦杂居。害心俱毒螫,妖焰两吹嘘。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可怜相济恶,勿谓祸无馀。——元稹<虫豸诗·蛒蜂>

    4、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5、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王锦<咏蜂>

    6、云窗雾阁春风透。蝶绕蜂围花气漏。恼人风味恰如梅,倚醉腰肢全是柳。——向子諲<玉楼春>7、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8、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苏轼<千秋岁>

    9、无端掘下相思窑,那里是蜂蝶阵燕莺巢。痴心枉作千年调。不札实似风竹摇,无投奔似风絮飘,没出活似风花落。——郑光祖<骂玉郎北>10、树铃索,高障槛,补篱藩。丁宁莺燕蜂蝶,上下莫争翻。遥想韶光九十,只恐花飞一片,瘦减玉颜温。不惮银瓶冷,汲井沃芳根。——陈德武<水调歌头?咏惜花春起早>

    11、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吴承恩<咏蜂>12、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李商隐<蜂>13、梨笑清都月,蜂游紫殿春。构脾分部伍,嚼蕊奉君亲。翅羽颇同类,心神固异伦。安知人世里,不有噬人人。——元稹<虫豸诗·蛒蜂>

    14、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葛显庭<咏蜂>15、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阿鲁威<湘妃怨>16、况是此花开后,便蝶乱无花,管甚蜂忙。你从今采却蜜成房。——陈亮<秋兰香>

[阅读全文]...
  • 罗隐《蜂》古诗赏析

  • 文学
  • 罗隐《蜂》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隐《蜂》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翻译

      无论是*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蜂》注释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蜂》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有蜜蜂的出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蜂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蜂字的诗词

  • 邻僧以木龛养蜂一日坠地僧见密燎烟薰蜂蜂大

    王洋〔宋代〕

    采花供课能满庾,不自营巢庇风雨。壘土削板非爱君,君自归之若安堵。一声衙集律令严,两股挟持筋力苦。栋宇不牢偶堕地,尽见室家窥积聚。王缘积久颇厚实,招寇慢藏谁自取。山僧*日恐物伤,忍向么微施数罟。岂嫌嚼蜡味太薄,一割未厌犹再鼓。初犹忍恋纵追螫,俄困薰灼难力拒。惊飞浪走触藩篱,往往散堕拍肱股。害身即是养身人,爱本为仇慈是虎。尝闻释氏戒夺食,此道胡为今不数。刀头得蜜吾何有,出力为君傍作主。劝僧切勿苦有情,盍用慈悲铭肺腑。且留馀食供岁事,庶得春风容慢舞。丁宁更喻众蜂王,自此亦可宽租簿。

    罗隐〔唐代〕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李商隐〔唐代〕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

    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如梦令·枝上蝶纷蜂闹

    吴潜〔宋代〕

    枝上蝶纷蜂闹。几树杏花残了。幽鸟亦多情,片片衔归芳草。休扫。休扫。管甚落英还好。

    恋芳春慢·蜂蕊分香

    万俟咏〔宋代〕

    蜂蕊分香,燕泥破润,暂寒天气清新。帝里繁华,昨夜细雨初匀。万品花藏四苑,望一带、柳接重津。寒食*,蹴踘秋千,又是无限游人。红妆趁戏,绮罗夹道,青帘卖酒,台榭侵云。处处笙歌,不负治世良辰。共见西城路好,翠华定、将出岩宸。谁知道,仁主祈祥为民,非事行春。

    蜂儿

    杨万里〔宋代〕

    密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犹带百花香。蜜成万蜂不敢尝,要输蜜国供蜂王。蜂王未及享,人已割蜜房。老蜜已成蜡,嫩蜜方成蜜。蜜房蜡片割无余,老饕更来搜我室。老蜂无味秪有滓,幼蜂初化未成儿。老饕火攻不知止,既毁我室取我子。

    咏蜂

    姚勉〔宋代〕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西江月·脉脉蜂黄蝶粉

    韩淲〔宋代〕

    脉脉蜂黄蝶粉,盈盈水秀山明。卖花声里听吹饧。佳丽芳华韵胜。下上休看舞燕,惺忪一任啼莺。枕痕屏曲梦关情。酒醒春宵漏尽。

    忆王孙 蜂投窗纸掇遣飞去戏祝之寓意

    王夫之〔明代〕

    白云送望转霏微。别径人间去不违。好逐桃花一片飞。

    阮郎归。莫问天台路是非。

    题刁光胤画册·蜂蝶戏猫图

    宋孝宗〔宋代〕

    白泽形容玉兔毛,纷纷鼠辈命难逃。后村诗与涪翁咏,未及崔公一议高。

[阅读全文]...
  • 蜂的古诗罗隐译文(古诗蜂的意思和解析)

  • 《蜂》,唐代著名诗人罗隐(833—909)所作。是以蜜蜂为比喻,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唐代: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 青玉案元夕古诗全文(青玉案·元夕的中心思想)

  •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3

    赏析

    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体会是可信的。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

    “花千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宝马雕车香满路”,是写游人之盛。但这里主要还是为了渲染气氛,所以,作者并没有对游人作具体描绘,只是从整体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笔。然而,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已跃然纸上;最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到处是彩灯飞舞,人们在忘情地欢乐着。

    “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下片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她们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这里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观灯的游人,也是对上片“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的一个补充,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寻找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眼前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要寻找的。那么他所要寻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她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 - 句子

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 - 语录

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 - 说说

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 - 名言

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 - 诗词

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 - 祝福

哪句是古诗蜂的中心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人的选择经典句子 梦想破灭的伤感句子 复杂的心情句子 短小优美的句子 关心女友暖心的句子 总为别人着想的句子 形容木工手艺精的句子 有人宠的句子 活下去的句子 形容亲情疏远的句子 形容老人身体好的句子 描写古镇的句子文艺 秋天到秋天到仿写句子 离别时伤感的句子 描写初雪的唯美句子 郭德纲经典句子 描写雪梨的句子 关于魔方的精彩句子 纪念时间的句子 感受不到温暖的句子 希望原谅的句子 长久陪伴的句子 形容树叶茂盛的句子 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句子 描写春天游玩的句子 对朋友失望的句子图片 思想写句子 你没资格评价我的句子 描写夏天雨的句子 儿子乖巧的句子 放假休息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