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画的古诗体裁 >

画的古诗体裁

关于画的古诗体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画的古诗体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画的古诗体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画的古诗体裁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画的古诗体裁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画的古诗体裁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画的古诗体裁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画的古诗体裁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画的古诗体裁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画的古诗体裁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画的古诗体裁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代诗歌体裁:四言诗

  • 诗歌,古代,语文
  • *古代诗歌体裁:四言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体裁:四言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历史记载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时期四言诗不少,如《易林》一书,虽为爻辞,但富有诗意,几与《诗经》并为四言诗矩。明代杨慎大加称誉,叹为“古雅玄妙”。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但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钟嵘《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比较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正体的,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短歌行》与陶渊明《停云》诸作,篇中分章,反复吟咏,是“惟能辞意融化而一出于性情六义之正者”(吴讷《文章辩体序说》)。此外,嵇康的《幽愤诗》,以至韩愈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的《*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认为“词严气伟,非后人所及”(《文章辩体序说》)。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诗,但比起《诗经》中的珍品,诗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较长,又不分章,所以有称之为四言变体的。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歌体裁。《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龟虽寿》

      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琉璃明王四言诗》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

      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阅读全文]...
  • 古代诗歌的体裁

  • 诗歌,古代,文学
  •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体诗两大类。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古代诗歌的体裁,希望大家喜欢!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 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 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 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韵、*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声韵;

      ⑶ 每句的*仄都有规定;

      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 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的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诗一样。

      另外五律,七绝的侧重点是

      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的,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的。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体诗。

      *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

      *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律诗

      **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仄相间。上下句中的*仄相对,有仄起”与*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仄,用韵较为自由。 *体诗 *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汉乐府 在*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他的思想性主要有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的痛苦;

      2、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流离失所的痛苦;

      3、批判了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他的艺术性主要有;

      1、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始,*叙事诗开始了新纪元;

[阅读全文]...
  • 诗歌的分类及体裁

  • 诗歌
  • 诗歌的分类及体裁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的分类及体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2.按题材分类: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3.按体裁分类:

      古诗:古体诗

      *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颔联、颈联对仗)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4.按国家分类:

      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5.按形式分类: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这个不太确定)

      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内容分:

      叙事诗和抒情诗

      2.按形式分类: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3..按国家分类:

      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阅读全文]...
  • 文学体裁和文章体裁的区分(完整版)

  • 文学,学*,语文
  • 文学体裁和文章体裁的区分(完整版)

      分不清文学体裁和文章体裁的话,会给我们的语文学*带来很多困扰。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文学体裁和文章体裁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体裁和文章体裁的区分完整版

      一、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阅读全文]...
  •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类别

  • 文学,写作
  •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类别

      导语: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

      Ⅰ散文

      这里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那些以写真事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和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

      Ⅱ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等。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⑴寓言(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⑵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又成志怪、志人小说)。

      ⑶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⑷话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莲》。

      ⑸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⑹章回小说(明、清),如《红楼梦》。

      Ⅲ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行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窦娥冤》)。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Ⅳ诗歌

      ⑴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⑵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⑶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现代诗歌按形式又可分为新诗和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如*的《沁园春?长沙》)。

      新诗按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抒情诗又可以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借人、事的描写抒情等几种形式。

      新诗按形式分为格律诗(如闻一多的《死水》)、自由式、散文诗。

      新诗按来源分为群众创作的民歌(歌谣)和文人诗作。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古诗、古风)、*体诗(今体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倚声”“填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常常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

      *体诗就是古典格律诗,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一般又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形式的绝句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排律等多种形式的律诗。

      按字的多少,词一般又有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⑷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阅读全文]...
  • 古今中外文学体裁都有哪些分法?

  • 文学,学*,语文
  • 古今中外文学体裁都有哪些分法?

      文学作品的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划分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今中外文学体裁都有哪些分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传统的“二分法”

      所有文本体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依据:文本的外部特点即语言形式因素。

      这种分类过于笼统,没有涉及题材、构思等问题,难以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现在已经被废弃。

      二.西方的“二分法”

      1.以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的的“二分法”为代表,他依据文本模仿现实的手段区分了史诗、戏剧两大类。由于史诗是通过语言来模仿现实的,不像戏剧那样有音乐的介入,因此被看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类型。至于史诗的语言表现形式,可以是韵文,也可以是无韵的散文。

      同样是二分法,以亚里斯多德的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文论更侧重文本的媒介手段等内在特点。

      2.二三分法

      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二分法没有提及抒情诗,当抒情诗在文学中的地位提升以后,二分法被三分法所替代。

      3.三分法是依据文学作品选取题材、构思方式和情感体验方式以及塑造形象的表现手法将各种文学划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的一种方法。

      三.三分法

      叙事类文学侧重于以客观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事件、人物和环境景物为题材内容,以摹仿、虚构为构思方式,以具体生动的叙述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反映和表现创作主体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把握的文学作品。 叙事性是叙事类文学基本的审美特征。叙事类文学包括小说、史诗、叙事诗、故事诗、史传文学、报告文学等。

      抒情类文学是侧重以抒情主人公主观情思为题材内容,以内心感受和体验为构思方式,以直接抒发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从而表现创作主体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体味的文学作品。抒情性是抒情类文学的突出的审美特征。 抒情类文学主要有抒情诗、抒情散文、散文诗等。

      戏剧类文学是侧重于以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题材内容,以模拟和再现虚拟的真实为构思方式,以人物自身的行为动作和台词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反映创作主体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把握的一种文学作品。

      四.四分法

      1、*“四分法”将文学文本划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大类。有的在此基础上增加影视文学。

      *四分法是根据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同时考虑题材选择、形象塑造形象的特点,以文本的语言特征、体制篇幅为依据作为划分文学体裁的方法。

      2、加拿大诗学家弗莱的四分法

      他说:“文类的中心原则是相当简单的,文学中文类区别的基础似乎是表现的原则。词语可以在观众前面表演出来,可以在听众面前讲出来;或者它们可以歌唱出来,或者可以为读者写出来。”

      (〔加拿大〕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页)

      “在观众面前表演的诗歌是戏剧;在听众前朗诵的则是叙事诗;自己背朝观众唱或者吟诵就是抒情诗;而小说则是应安静地阅读的。”(〔法〕达维德·方丹《诗学——文学形式通论》,陈静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页)

      弗莱的四分法与*流行的四分法在立论依据与分类结果上并不相同。

      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诗的想象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并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剧本。

      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而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小说是以虚拟世界为内容的综合文学形式。传统上以散文为主体。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五.五分法

      现代文学体裁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小说、诗歌、戏剧、剧小说、散文。

      1、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2、诗歌

      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3、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戏曲、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4、剧小说

      剧小说,它结合了小说的自由叙述和剧本的排布严谨,两者的结合,长短互补,使得该文学体裁的内容,既自由度高,又剧情严谨简便明了。

      具有庞大的世界观,可推广出一系列的作品,作正传(时间逻辑的正向),也可作别传(时间逻辑的反向、个别角色传记、几集剧情的衍生等等),都可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正体现了21世纪之后,文学市场的IP价值。

      5、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扩展资料:

      古代文学载体共有15种,分别如下:

      1、赋

      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骈文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

[阅读全文]...
  • 服装设计中立体裁剪和*面裁剪的结合

  • 服装设计中立体裁剪和*面裁剪的结合

      在服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立体裁剪和*面裁剪结合更加高效、精确,同时也为未来服装设计逐渐转向商业化生产打基础,两者结合是国外顶级服装设计院校导师最为推崇的手法。今天小编为大家解读服装设计中立裁和*裁相互转化的原则和方法。

      什么是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是区别于服装*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

      立体裁剪是选用与面料特性相接*的试样布,直接披挂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裁剪与设计,故有“软雕塑”之称,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特性。

      立体裁剪相对于*面裁剪的优势

      1、造型准确——直接以人体为基础进行裁剪,可以准确的把握造型,达到设计师心中最初的形象要求。

      2、直观——造型过程可谓立竿见影,便于设计师充分表达设计创意,可以根据直观随时调整比例和细节,并且得到及时的反馈以便设计师可以根据细微的变化抓取更多的灵感。

      3、造型快捷随意——瞬间迸发出的灵感如果不能快捷有效的记录下来就会消失,而相比于*裁制版复杂又漫长的过程,立裁更加快捷随意,设计师可以利用立裁的方式非常快地表现出脑海中的创意。

      4、有利于复杂造型的表现——相对于*裁,有些复杂的、不对称的款式如果用立裁的手法来表现会更加方便容易。

      立裁为什么要转化为*裁?

      尽管立裁照比*裁来说有很多优点,但是同样,立裁也有不及*裁的地方。

      首先,立裁的手法一开始更加适用于高级定制,有时一些基础的立体款式如果大量运用立裁所产生的费用会非常高,操作工作量也比*面裁剪套版要大。

      其次,在一些套版大小号的制作上,立体裁剪不像*面裁剪那样能得到完全精确的样衣。所以,将立体裁剪与*面裁剪结合起来使得设计更加精确、高效,同时也是国外顶级服装设计院校推崇的方法。

      在立体裁剪向*面裁剪转化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原则,以下就是常见的立裁向*裁转化的步骤和方法。

      立裁转化为*裁的基本步骤

      根据款式整理和初裁面料在人台上做好标记线和分割线经过立体裁剪获取款式的初型按初型假缝试穿整理修改布样将裁片拓印在纸样上计算放缝份并在纸样上做好相应的标记得出*裁样板

      以上立体——*面——再立体——再*面的过程,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前期用料和准备,根据款式的需要和目标穿着对象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面料并进行相应的面料改造和面料处理(包含前期的熨烫、画辅助线等),并根据实际对象的身材进行人台的修正。

      立体造型的形成。实现*面到立体的转化,通过分割、折叠和剪裁,将白坯布按照人台的曲线和特征塑造成三维的服装款式造型。

      样板形成,当立裁的初型完成后,从人台上取下初型样板,在*台上进行三维向二维的转化,注意将初型上的标记点连好并圆顺,便于后续纸样的整理。

      样衣成型阶段,这个阶段是最终根据纸样再次上人台调整,最终将面料按照纸样拓裁,完成样衣并进行真人试穿。

      立裁转化为*裁的关键技术

      调整修整法这部分又分为:

      1、整体造型的调整修整;

      2、局部细节的调整修正;

      3、裁剪顺序的灵活变化

      整体造型的修整:立裁主要负责把握好服装的整体比例关系。 在*面裁剪的过程中,根据前期立裁的结果调整长短、面积、比例及分割线的位置,省线位置及省量大小等。

      局部细节的修整:对于局部造型,根据面料的悬垂性、伸缩性、经纬向的特点,用立裁确定基本的形状和视觉造型;然后用*裁的方式完成袖窿线和袖山线等结构相对固定的部分。

      裁剪顺序的灵活变化:裁剪过程中,*裁和立裁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一种是直接在人台或人体上完成纸样的创作;另一种是先在*面上完成*裁的纸样,然后放在人台上进行调整。

      分解组合法大部分的造型我们可以在人体关键部分将整体分解成各个局部,分别进行立体裁剪,再将其转化为*面裁剪,通过假缝的方式变成一个整体。对于局部的造型设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

      基本型拓展法所谓基本型拓展法是指在立裁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局部的造型我们有些时候会有一些常用的基本型纸样,在积累的过程中,将这些基本型纸样保存下来,并进行归类和整理,在下次立裁转*裁的时候,有些局部特征会用到相似的纸样,便可以大大提升效率。

      【摘 要】立体裁剪与*面裁剪是服装结构设计中两大重要的手段与方法。本文分析比较了两者特点,阐述了如何综合使用两者所长,创造理想和完美的服装造型。

      【关键词】立体裁剪 *面裁剪 综合使用

      服装结构设计(亦称纸样设计)是以立体的服装造型设计效果图或立体的服装实物成品为依据,在纸上或衣料上将其分解,展开成*面的服装衣片,是一项具有工程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工作,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和关键。而立体裁剪与*面裁剪是服装结构设计中两大重要的手段与方法,各有所长,而单一的裁剪方法必然受到某些制约与限制,在今天瞬息万变的时装潮流中,两者有效互补,综合使用可以扬长避短,高效准确地体现服装造型。

      一、关于立体裁剪与*面裁剪

      立体裁剪是根据设计构思采用与实际面料性能接*的坯布与大头针等工具直接在人体模型或人体上给坯布以适量放松度和利用折叠各种合理的褶、裥、省道以及分割线作出各种造型,制成符合人体曲线及具体款式要求的服装初装板型,并将初装板型在*面上展开打成样板的一种服装制作方法,其设计程序是:设计思想———白坯布披挂造型———剪裁成样板———面料剪裁缝合———回到模型上修剪定样。立体裁剪与*面裁剪不同,无制图辅助线和技术公式,它借助于人体模型与各种面料材质的天然风格特征与性能,将*面裁剪无法直接表示拉展、折叠、褶裥、缠绕、曲线、波浪等复杂的线条,运用直观形象的三维空间造型手法塑造出来,设计所表达的内容也可以在操作过程中随意灵活调整。

      服装的*面裁剪法是把三维的问题转化为二维,从形象的、直接的、*面的角度,依据对人体肩、胸、腰、臀等主要部位的测量数值以公式计算来解决服装的立体造型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量体裁衣”,样板师们借助于对衣料与人体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把握,以数形转化的方法,使布料离开了人体,以完整的形式出现在工作台上。合理地分割组合,获得立体服装所需要的衣片形式。

      二、立体裁剪与*面裁剪比较

      立体裁剪与*面裁剪优劣势比较见表

      项目立体裁剪*面裁剪

      造型方法立体※立体※*面立体※*面

      创意性高普通

      效率性简单结构低、复杂结构高简单结构高、复杂结构低

      直观性便于直接观察需要间接推断

      经济性成本相对高成本相对低

      适用性紧身合体、自然褶皱造型、曲面分割宽松直统、规则收省、*面几何分割

      过去,由于传统文化的延续,我们一直使用*面裁剪法,经过历代漫长的服装积淀,使得我国*面裁剪方法更为合理和适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引进了日本的原型法,经过不断充实与完善,我国的服装结构设计(*面裁剪)已形成体系。但是*面裁剪本身是以公式计算为主的,受其形式的制约,而且*面裁剪靠的是经验,对最终造型效果出现的问题却难以估计和解决。也就是说,裁剪过程很难看出最终效果,一旦裁剪出来就基本上无法更改,如褶裥、垂荡、波浪等造型变化的服装款例。

      立体裁剪起源于欧洲,并为西方人接受和运用的一种裁剪方法。它与*面裁剪最大的区别是侧重于整体造型。因为立体裁剪过程中可以立竿见影地看到服装的成型效果,在进行一些立体效果较强、有创意的服装结构设计时,立体裁剪造型快捷、随意的特点将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在裁剪褶裥、垂荡、波浪等造型变化的服装款例时,不像*面裁剪一样,只能采用剪切拉展的方法,剪切拉展的剪切线位置以及拉展量都只能靠大致的估计,所以虽然经反复操作,服装的成型效果,有时还是不尽如人意。采用立体裁剪的方法来处理的话,就可以根据款式要求随意进行造型的处理,非常快捷地完成看似繁杂的款式。既能得到理想的服装样式、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求,还能启发和培养创意造型的思变能力。然而立体法裁剪也有弱点,它要求的条件较高,其裁剪费用较大(白坯布比样板纸的成本大),做立体裁剪必须备有标准人体模型和与所设计服装面料相*的白坯布等,有时需用本料进行立体裁剪。立体裁剪的操作手法和技巧对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极大,而这种手法或技巧又不能用*面裁剪中通过定量的方式来获得,因此,立体裁剪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和局限性,其工作量也比*面裁剪相对要大些。

      三、立体裁剪与*面裁剪的综合使用

      立体裁剪和*面裁剪同为裁剪服装的两种不同方法,二者有区别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面的.布样整理是立体裁剪与*面裁剪的结合点之一,另一个结合点就是立体裁剪的最后体现形式也是*面的纸样,要用这一纸样进行批量成衣生产,就必须结合*面裁剪推档技术来将纸样系列化。单以上两点就可以说明立体裁剪离不开*面裁剪。

[阅读全文]...
  • 含有裁字的古诗词 带裁字的诗词名句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心雕龙·熔裁》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文心雕龙·熔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唐寅《画鸡》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白居易《空闺怨》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李商隐《韩冬郎即*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文心雕龙·熔裁》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 隋堤》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文心雕龙·章句》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张纮《闺怨 / 怨诗》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

    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文心雕龙·辨骚》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佚名《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念奴娇·昆仑》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欧阳炯《春光好·天初暖》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李益《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施肩吾《瀑布》

    句里春风正剪裁。——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黄庭坚《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司空图《杨柳枝·桃源仙子不须夸》

    玉人不见,罗裁囊寄,锦写笺封。——佚名《玉蝴蝶·为甚夜来添病》

    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苏轼《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苏轼《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黄庶《探春》

    云霞裁巧手,灯火试寒宵。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吴文英《祝英台*·除夜立春》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苏轼《南歌子·感旧》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曹松《南海旅次》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杜荀鹤《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李贺《竹》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李贺《南园十三首》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佚名《客从远方来》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李贺《南园十三首》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鲍照《拟行路难·其一》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苏轼《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蒲松龄《促织》

[阅读全文]...
  • 春晓 古诗配画

  •   《春晓》是的作品,诗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阅读全文]...
  • 夏天的古诗 配画

  • 夏天
  •   夏天给树木、小草带来翠绿色,给花朵带来了七彩衣裳。

      1、<初夏>

      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2、<初夏绝句>

      宋·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人。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初夏即事>

      宋·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昼偶作>

      唐·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12、<池上早夏>

      唐·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画的古诗体裁 - 句子

画的古诗体裁 - 语录

画的古诗体裁 - 说说

画的古诗体裁 - 名言

画的古诗体裁 - 诗词

画的古诗体裁 - 祝福

画的古诗体裁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五的诗词 祝别人生日快乐的诗词 表达悲伤的诗词 等待爱人的诗词 银杏叶的诗词 有关冬的古诗词 36个字的古诗词 团圆的古诗词 江南美景的诗词 形容家乡美景的诗词 关于师恩的诗词 关于眉眼的诗词 隔离的诗词 临水照花人是谁的诗词 励志自律的诗词 关于义的诗词 形容梅州的诗词 关于铜钱草的诗词 中华诗词的历史 体现运动精神的古诗词 豪情万丈出征的诗词 距离的诗词 写给自己生日的古诗词 感恩生命的诗词 剑门关的诗词 关于伞的古诗词 表示情侣分手的诗词 关于工匠精神的诗词 含蓄表达喜欢的诗词 赞桂花的诗词 感觉人生迷茫的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