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清高的古诗文 >

装清高的古诗文

关于装清高的古诗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装清高的古诗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装清高的古诗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装清高的古诗文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装清高的古诗文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装清高的古诗文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装清高的古诗文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装清高的古诗文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装清高的古诗文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装清高的古诗文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装清高的古诗文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高考必背古诗文

  • 古诗文,高考,文学
  • 高考必背古诗文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古诗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初中课内必背古诗文汇集(50篇)

      1、孔子语录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阅读全文]...
  • 高中必背古诗文

  • 高中,古诗文
  • 高中必背古诗文

      1、劝学(节选)——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哀之;*哀之而不鉴之,亦使*而复哀*也。

      5、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离骚(节选)——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阅读全文]...
  • 高考必背古诗文

  • 高考,古诗文
  • 高考必背古诗文

      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背诵的篇目由过去的64篇,增加到74篇。下面是小编准备的高考必背古诗文,欢迎阅读。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哀之;*哀之而不鉴之,亦使*而复哀*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哀之而不鉴之,亦使*而复哀*也。

      (5)《赤壁赋》

      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6)《氓》

      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7)《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4、我们可以从《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

      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6、兼具“内美”与“修能”的诗人报国尽忠心切,唯恐时不我待:“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7、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

      8、《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9、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自我意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0、在《离骚》中,表现屈原心忧百姓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表现屈原誓死追求真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1、表现作者美好的名字是先人所赐的: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12、作者美好的品格则是自己注重修养的结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3、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14、诗人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注: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

      (8)《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阅读全文]...
  •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 古诗文
  •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迢迢牵牛星 汉乐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阅读全文]...
  •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 古诗文,语文
  •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阅读全文]...
  • 高二的古诗文必背篇目

  • 古诗文
  • 高二的古诗文必背篇目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的`古诗文必背篇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

      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

      断桥头卖鱼人散。

      2、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北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北宋·周邦彦《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5、北宋·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北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江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7、战国·荀况《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唐·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阅读全文]...
  • 高中经典古诗文朗诵

  • 经典,高中,校园
  •   有些高中古文可以用来表演节目的时候朗诵哦,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经典古诗文,供大家参阅!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诗人多清峭,饿死抱空山。白云既无主,飞出意等闲。

      久病床*尸,护丧童仆孱。故书穷鼠啮,狼藉一室间。

      君归新鬼乡,我面古玉颜。羞见入地时,无人叫追攀。

      百泉空相吊,日久哀潺潺。

      唧唧复唧唧,千古一月色。新新复新新,千古一花春。

      邙风噫孟郊,嵩秋葬卢殷。北邙前后客,相吊为埃尘。

      北邙棘针草,泪根生苦辛。烟火不自暖,筋力早已贫。

      幽荐一杯泣,泻之清洛滨。添为断肠声,愁杀长别人。

      棘针风相号,破碎诸苦哀。苦哀不可闻,掩耳亦入来。

      哭弦多煎声,恨涕有馀摧。噫贫气已焚,噫死心更灰。

      梦世浮闪闪,泪波深洄洄。薤歌一以去,蒿闭不复开。

      登封草木深,登封道路微。日月不与光,莓苔空生衣。

      可怜无子翁,蚍蜉缘病肌。挛卧岁时长,涟涟但幽噫。

      幽噫虎豹闻,此外相访稀。至亲唯有诗,抱心死有归。

      河南韩先生,后君作因依。磨一片嵌岩,书千古光辉。

      贤人无计校,生苦死徒夸。他名润子孙,君名润泥沙。

      可惜千首文,闪如一朝花。零落难苦言,起坐空惊嗟。

      耳闻陋巷生,眼见鲁山君。饿死始有名,饿名高氛氲。

      戆叟老壮气,感之为忧云。所忧唯一泣,古今相纷纷。

      *生与君说,逮此俱云云。

      初识漆鬓发,争为新文章。夜踏明月桥,店饮吾曹床。

      醉啜二杯酿,名郁一县香。寺中摘梅花,园里翦浮芳。

      高嗜绿蔬羹,意轻肥腻羊。吟哦无滓韵,言语多古肠。

      白首忽然至,盛年如偷将。清浊俱莫追,何须骂沧浪。

      前贤多哭酒,哭酒免哭心。后贤试衔之,哀至无不深。

      少年哭酒时,白发亦已侵。老年哭酒时,声韵随生沉。

      寄言哭酒宾,勿作登封音。登封徒放声,天地竟难寻。

      同人少相哭,异类多相号。始知禽兽痴,却至天然高。

      非子病无泪,非父念莫劳。如何裁亲疏,用礼如用刀。

      孤丧鲜匍匐,闭哀抱郁陶。烦他手中葬,诚信焉能褒。

      嗟嗟无子翁,死弃如脱毛。

      圣人哭贤人,骨化气为星。文章飞上天,列宿增晶荧。

      前古文可数,今人文亦灵。高名称谪仙,升降曾莫停。

      有文死更香,无文生亦腥。为君铿好辞,永传作谧宁。

[阅读全文]...
  • 关于高中古诗文的鉴赏

  • 高中,古诗文
  •   一.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

      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复*内容:

      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从字词句篇入手。所谓的字,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因为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有时候字词的运用涉及到上下文之间的对应,比如对仗等,意思有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还有,诗歌语言因为是高度凝练的,所以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月亮,梅花等。诗歌的句不但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律诗中的起承转合,比如词中的过片,上下片之间内容上的分工等,都有一定的规范,为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歌提供了钥匙。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

      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一首诗里面的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三诗歌鉴赏教案(*精华帖)》。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静夜思是个例外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例1、“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例2、“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关于高中文的鉴赏]

[阅读全文]...
  • 关于高考必考古诗文

  • 高考,古诗文
  • 关于高考必考古诗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篇目有哪些你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必背古诗文,仅供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18篇文言文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ɡ)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shùn)发于畎亩(quǎnǔ)之中,傅说(fù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ònɡfá)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shèn)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shèn)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shèn)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shèn)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shèn)于生者,所恶有甚(shèn)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ú)?乡(xiàn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妻妾之奉为之;乡(xiàn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ǐ)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逍遥游》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ǐ)矣。

      且夫(fú)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à)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ǐ)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ɡ)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zhā)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ɡ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ǐ)。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uè)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

      (pénɡhā)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f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nénɡ)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ǐ)矣。彼其于世未数(shuò)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fú)列子御风而行,泠(línɡ)然善也,旬有(òu)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f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ɡ)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òu)槁暴(ɡǎ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cānxǐnɡ)乎己(ǐ),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ú)之所学也;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ɡ)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iā)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uè),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ɡ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zhé)乱,望其旗靡(ǐ),故逐之。”

      7.《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í)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í)妄自菲薄(fěibó),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zānɡpǐ),不宜(í)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í)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zhā)陛下*明之理,不宜(í)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ōu)之、费祎(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chǒn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hánɡzhèn)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qīnɡ)颓(tuí)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zhǎnɡshǐ)、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hóu)。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qīnɡ)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dùn),攘(rǎnɡ)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zhēnzhuó)损益,进尽忠言,则攸(ōu)之、祎(ī)、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ōu)之、祎(ī)、允等之慢,以彰其咎(iù);陛下亦宜(í)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兰亭集序》王羲之(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ānɡ)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ɡ)怀,足以极视听之娱(ú),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wù)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阅读全文]...
  • 高考必背古诗文总结五篇

  • 高考,古诗文
  • 高考必背古诗文总结五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古诗文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逍遥游·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论语》十六则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拟行路难

      泻水置*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装清高的古诗文 - 句子

装清高的古诗文 - 语录

装清高的古诗文 - 说说

装清高的古诗文 - 名言

装清高的古诗文 - 诗词

装清高的古诗文 - 祝福

装清高的古诗文 - 心语

推荐词条

蔡国庆的365个祝福 对自己生日祝福的说说 德语生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的古诗 **祝福语 新年给爸爸妈妈的祝福语 北京祝福你杨沛宜 感谢生日祝福语 生日祝福ae模板 祝福生活的话语 祝福哥哥结婚的话 老师给学生的毕业祝福 六个字的祝福语 百字祝福成语 10月祝福短信 最美的祝福歌词 朋友小孩的生日祝福语 搞笑的生日快乐祝福语 36岁祝福语 护士生日祝福语 表达祝福的诗词 妹子生日祝福语 六开头的祝福语 给幼儿园宝贝的祝福语 诗意生日祝福 对留学生的祝福 学生给班主任的祝福语 七十岁生日祝福 重阳节老人祝福语 张学友梅艳芳祝福 霸气的生日祝福语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