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 >

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

关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扬州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扬州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扬州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扬州慢》

      作者: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忆扬州》

      作者: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5.《解闷十二首》

      作者: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6.《维扬竹枝词》

      作者:黄慎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7.《扬州》

      作者:郑板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8.《登岸见新秧弥望》

      作者:黄文阳

      水田漠漠碧如油,遍插新秧卜有秋。

      一望青青青不断,绿杨回首忆扬州。

      9.【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0.【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1.【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12.《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阅读全文]...
  •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题扬州禅智寺杜牧古诗赏析)

  •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阅读全文]...
  •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题扬州禅智寺古诗赏析)

  •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阅读全文]...
  •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

  • 写作
  •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作者简介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揄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阅读全文]...
  • 忆扬州原文及翻译(忆扬州古诗原文拼音版)

  • 唐代诗坛,有个不大不小,却惹起过挺大争议的诗人,名叫徐凝。徐凝擅长写绝句,七绝写得很是高妙,代表作有《牡丹》、《七夕》等。

    徐凝虽有才,脾气却挺怪,他为人十分清高,早年拜在韩愈门下时,得不到韩愈的重视,直接留诗一首就拂袖而去。虽是怪才,但唐代的诗人们都挺豁达大气,哪怕是诗写得不好,脾气再怪,也不会有人出来挑衅,但偏偏徐凝写诗却招来了不少是非。

    首先,白居易为了捧他得罪了杜牧。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无意间看见徐凝在开元寺题写的一首咏牡丹诗,很是喜欢,从此便与徐凝结为好友。后来徐凝和另一位张祜一同求白居易举荐,白居易当时只有一个名额,便捧了徐凝弃了张祜。恰好这张祜是杜牧的好友,这下子白居易算是把小杜给得罪了,小杜甚至专门在七言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讽刺白居易没长眼睛,分不清好赖。

    而后,徐凝还因为写了首《庐山瀑布》,引起了苏轼的不满,称他这首诗是恶诗。按理说,苏轼在世的时候徐凝早就离世了,为何苏轼偏要和他过不去?原因是苏轼认为这首诗是模仿自己的偶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而且仿得还很没有水*。

    对于徐凝和张祜谁水*更高,以及他的《庐山瀑布》是不是真的写得很差劲,后世文坛名家们一直是见仁见智,观点不一。但对于徐凝的另一首七言绝句,大家却很是服气,这首诗名叫《忆扬州》。笔者认为这是一首扬州人都该全文背诵的诗作,全诗短短28字,让苏轼服气,让扬州扬名:

    《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是一首怀念故人的作品,前两句中的“萧娘”和“桃叶”都是指诗人思念的佳人。诗的前两句,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在想着远方的自己,这是唐诗中惯用的写法。佳人脸薄承受不了眼泪,那细眉长长的显得十分忧愁,这两句用一个“难”字,加一个“易”字,写出了佳人心中的万千不舍和相思。

    后两句就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徐凝用这个千古名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因为这个名句,扬州城得了一个很美的称号叫“二分明月”,直到如今提起哪里的明月最美,很多人还是会想到扬州,所以说徐凝这首诗确实是让扬州扬名了。徐凝用天上的明月,来烘托地上的相思,并用三分和二分两个数量词,让这份相思充满了别样的美感,可谓是出神入化了。

    虽然苏轼对徐凝模仿李白的诗,气不打一处来,但对于这首诗他却是很服气的。他甚至在自己的词作《水龙吟》中放下身段模仿了这首诗,他写道:“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很显然这是受到了徐凝的启发。

    用一首28字的小诗,一个千古名句,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徐凝确实是够有水*。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扬州,可以去二十四桥等地,看看扬州的明月是否真的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是否真的能找到点诗情画意?一首诗就能让一个偌大的城市有了一个如此美丽的称号,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魅力,也是汉字的魅力。

[阅读全文]...
  • 忆扬州的诗意

  • 诗意
  •   《忆扬州》

      作者:徐凝

      原文: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注释:

      1、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2、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3、脸薄:容易害羞,这里形容女子娇美。

      4、胜:能承受。

      5、桃叶: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载)。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指所少女的代称或指思念的佳人。

      6、觉:察觉。

      7、天下三分:《论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

      8、无赖: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有“韦曲花无赖,家家恼*”句,本意是可爱,反说它无赖,无赖正是爱惜的反话。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也有可爱、可喜意。

      诗意: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

      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

      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

      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赏析: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的作品,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这是深一层的写法。

      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别离后无穷的思念。

      后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这思念殷切的时候,诗人唯觉一片惆怅,没有可以诉说的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但它曾照过离人的泪眼,好比对人有情,而离别后偏偏照着愁人,又好像无动于衷,这便显得“可憎”。诗人在深夜抬头望月的时候,原本欲解脱这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所以说“明月无赖”。“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古人律体绝句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说愁眉,说泪眼,虽然作者余情未尽,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体现了构思的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m.ju.51tietu.net)《论语》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不过这是赞颂周文王的句子,没有半点诗意。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徐凝这首诗中的“三分之二”不但是诗意的,而且是新奇的。这些数目字,都不可以常理而论,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致使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不逊色。至于“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运用了同一手笔。

      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令人为之惊叹。

[阅读全文]...
  • 扬州,我来了现代诗歌

  • 现代诗
  • 扬州,我来了现代诗歌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扬州,我来了现代诗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扬州,我来了

      一杯烟花 三月下肚

      我就找不着长江南北了

      杨柳岸 晓风残月

      一不小心

      便醉倒在瘦西湖的洞箫里

      休管他酒醒何处

      直到青鸟晨枝戏柳

      今宵如果柳永跑来

      我定灌他五琼浆

      逼他写诗三千行,醉步八百里

      让金姑踏歌,让陈素素弹筝

      借一帘西湖的烟雨

      喝他个白鹭弄花枝

      喝他个柳丝锁清愁

      即使人比黄花瘦

      船行三湾也要去欣赏赵飞燕的掌中舞

      然后吸一口蟹黄灌汤包

      喝一壶富春社的早茶

      直接带领一帮兄弟

      提着扬州的三把刀天下游

      无论刀锋如何,杀他个片甲不留

      我真羡慕乾隆六下江南

      一路走一路可以指点江山

      今天我三去广陵

      在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的回眸中

      有谁陪我穿越二十四桥明月夜

      邂逅今生,赢得楚腰纤细掌中轻

      牵住你的手相约在黄鹤楼

      我的'扬州,你来还是不来

      回忆从梦境醒来,

      叹息,三月扬州留下的烟。

      一段一段的柳絮,

      是停不下的船,

      摇橹绕过画中的酒,

      看见了一对蝶儿翩跹。

      西湖瘦 扬州暖

      山是山,藏不住梦中的那一道藏青色的湾,

      十里扬州路,一圈一圈,

      我呆在船头,

      静静的望断瘦莲,

      谁梦见,

      思念的帆渐行渐远……

      涟漪向北,涟漪向南。

      隐隐的长笛,

      婉约了彼岸

      我情愿,等彼岸花开。

      孤独的细数流年,

[阅读全文]...
  • 描写扬州的经典诗句

  • 经典,优美
  • 描写扬州,或者赞美扬州的诗句有哪些

    作为扬州人,介绍一下扬州吧。

    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地处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交汇点上,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名邑之称,这里风光明媚,物产丰茂,文教昌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自古已来,无数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限于篇幅有限,根据个人喜好,略举几例。

    长干曲 无名氏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

    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汴河曲 唐 李益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希*。

    长相思 唐 白居易汴水流,汴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休,月明人倚楼。

    忆扬州 唐 徐凝萧娘脸下难盛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纵游淮南 唐 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淮上与友人别 唐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赠别二首(选一) 唐 杜牧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唐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朝中措-*山堂 北宋 欧阳修*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泊船瓜洲 北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西江月-*山堂 北宋 苏轼三过*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空。

    扬州慢 南宋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 元 吴师道画鼓清箫估客舟,朱竿翠幔酒家楼。

    城西高屋如鳞起,依旧淮南第一州瘦西湖 清 汪沆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赢得青楼薄幸名。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阅读全文]...
  •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意

  • 诗意
  •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3、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诗意: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

      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

      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

      二句以“江南草木凋”反衬地处江北的扬州的豪华热闹,是由人及景的抒情手法。在事实上江南若“草木凋”,江北就更应零落不堪。作者想象扬州就将是另一番大好景象了。这叫情至深时连天时气候都可为之改变。谢枋得认为这句写“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情虽切而辞不露”,是很有见地的。

      三四句以想象之辞写扬州名胜之美景,表达了诗人欲与友人再次共游的渴盼。“玉人教吹箫”中的“教吹箫”只是虚言,实处在“玉人”两字,即是友人韩绰。(m.ju.51tietu.net)此句一用以点题,二用来想象他的游踪,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现状的关心,同时也就表示了对他的遥念。其间抒情之迹线不可不审视清楚。“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虽重在抒情,但在后世读者的心目中,其中对扬州胜景的赞美成分已大大超过前者,成为描写古都扬州的不朽名句之一。

      有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可爱之意)是扬州”等。本诗中的二十四桥,在宋代依然是文人墨客的描写热点,姜夔的《扬州慢》词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的虽是旧时胜地,表达的却是伤乱忧世的悲情,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王士祯以后为此桥写诗赞美的有7000余人,编成300多卷的诗集一部,一时蔚为壮观,成为文学史上的美谈。最后两句在清风明月之夜,心想友人是否和女子倚箫歌舞。此诗之美,在于景致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全文]...
  •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

  • 烟花,经典
  •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烟花三月下扬州

      是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名句。

      【全诗如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调。它不一样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一样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因此如此,是正因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正因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完美。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因此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因此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因此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到达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正因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资料。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向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向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刻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此刻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 - 句子

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 - 语录

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 - 说说

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 - 名言

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 - 诗词

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 - 祝福

关于扬州的两首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心意被践踏的古诗 关于秋天登高的古诗词 赞美水的整首古诗 我积累的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学*古诗的五步法解诗题 关于我国江山的古诗 夜书所见古诗的简单诗意 鸟居的古诗 竹子的古诗全文 描写牡丹菊花的古诗 倚靠栏杆的少女古诗 画中有物的古诗 描写10月秋雨的古诗 适合军训背的古诗 寒食节带青团的古诗 描写洛阳自然美景的古诗词 让一个人早点睡觉的古诗 琼瑶古诗中的双标 让人听起来重振勇气的古诗词 高考必考的75古诗和文言文 古诗的四联分别是 背儿童的古诗出塞 含有勇和凤的古诗词 古诗朗诵的停顿和重音词 描写海鲜多的古诗 语文古诗的七大题材 含有古诗的霸气名字 古诗咏柳描写春天的词 古诗关于年龄的词语 古诗的诗上古的图片 苏洋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