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 >

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

关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诗名含有兔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兔字的诗词

  • 与仲孺破兔饼色味皆恶同一绝倒既而述之又烹小团亦兔饼也作诗报世美

    邹浩〔宋代〕

    争携勤意烹春风,终焉臧谷同一踪。莫言不落第二月,须知所好非真龙。

    窃香安得青琐趣,效矉颇惭西子容。此言虽小有大喻,冯君转达裨时雍。

    兔罝

    佚名〔先秦〕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兔爰

    佚名〔先秦〕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御箭连中双兔

    苏颋〔唐代〕

    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

    狡兔初迷窟,纤骊讵着鞭。

    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

    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

    欢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

    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

    兔丝

    元稹〔唐代〕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月兔茶

    苏轼〔宋代〕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田野狐兔行

    元稹〔唐代〕

    种豆耘锄,种禾沟甽.禾苗豆甲,狐榾兔翦。割鹄喂鹰,

    烹麟啖犬。鹰怕兔毫,犬被狐引。狐兔相须,鹰犬相尽。

    日暗天寒,禾稀豆损。鹰犬就烹,狐兔俱哂。

    咏死兔

    苏颋〔唐代〕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浮萍兔丝篇

    施闰章〔清代〕

    李将军言:部曲尝掠人妻,既数年,携之南征,值其故夫,一见恸绝;问其夫已纳新妇,则兵之故妻也。四人皆大哭,各反其妻而去。予为作《浮萍兔丝篇》。

    浮萍寄洪波,飘飘束复西。

    兔丝罥乔柯,袅袅复离披。

    兔丝断有日,浮萍合有时;

    浮萍语兔丝,离合安可知!

    健儿东南征,马上倾城姿;

    轻罗作障面,顾盼生光仪。

    故夫从旁窥,拭目惊且疑;

    长跪问健儿:“毋乃贱子妻?

[阅读全文]...
  • 含有猪字的古诗词 带猪字的诗词名句

  • 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上集》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苏轼《猪肉颂》

    人怕出名猪怕壮——《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猪圈岂养千里马,花盆难栽万年松。

    死猪不怕开水烫。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猪肉颂》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苏轼《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苏轼《猪肉颂》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佚名《承宫樵薪苦学》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王冕《冀州道中》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曾敏行《王安石待客》

    死了王屠,连毛吃猪。

    怕得老虎喂不得猪。

    臭猪头,自有烂鼻子闻。

    槽里无食猪拱猪。

    扼熊罴,拖豪猪,木拥枪累,以为储胥,此天下之穷览极观也。——扬雄《长杨赋》

    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网罝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兔糜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扬雄《长杨赋》

    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蒲松龄《促织》

    猪主怪其不还,寻之。——佚名《承宫樵薪苦学》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佚名《承宫樵薪苦学》

    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仍贯笠。——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不量吾所及。——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泣。——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悟慰华颠。——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苏轼《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阅读全文]...
  • 含有兔字的古诗词 带兔字的诗词名句

  •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佚名《古艳歌》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李白《草书歌行》

    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说林训》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四·庄辛谓楚襄王》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子兵法·九地篇》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四·齐人有冯谖者》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李贺《梦天》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佚名《十五从军征》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佚名《孟冬寒气至》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李白《古朗月行》

    兔死因毛贵,龟亡为壳灵。

    逐鹿者不顾兔——《淮南子·说林训》

    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佚名《兔爰》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杜甫《画鹰》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积雪覆*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泰山梁甫行》

    云间玉兔,水面苍龙。——徐再思《普天乐·垂虹夜月》

    狡兔还有三窟。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佚名《兔罝》

    人间多少闲狐兔。——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佚名《兔罝》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李白《代秋情》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柳宗元《笼鹰词》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刘安 撰《嫦娥奔月 / 嫦娥飞天》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李朴《中秋》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两晋演义·第四十七回》

    兔儿不吃窝边草。

    少年猎得*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王昌龄《观猎》

    聚万落千村狐兔。——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杜甫《画鹰》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佚名《瓠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上云乐》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佚名《兔爰》

[阅读全文]...
  • 江上渔者古诗

  •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江上渔者古诗,希望有所帮助!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常的语言,*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常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猪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猪字的诗词

  •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苏轼〔宋代〕

    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

    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悟慰华颠。

    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泣。

    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不量吾所及。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

    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仍贯笠。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佛印烧猪待子瞻

    王应斗〔明代〕

    □芳勘破味何殊,禅喜风流属大苏。若使屠刀真碍佛,那须烹炙到香厨。

    泡鱼蒿猪谚

    佚名〔魏晋〕

    朝为泡鱼,暮为蒿猪。朝为懒妇,暮为奔鱼孚。

    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

    苏轼〔宋代〕

    三年走吴越,踏遍千重山。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还。翩如得木狖,飞步谁能攀。一为符竹累,坐老敲榜间。此行亦何事,聊散腰脚顽。浩荡城西南,乱山如玦环。山下野人家,桑柘杂榛菅。岁晏风日暖,人牛相对间。薄雪不盖土,麦苗稀可删。愿君发豪句,嘲诙破天悭。

    次韵子瞻与舒尧文祷雪雾猪泉唱和

    黄庭坚〔宋代〕

    老农年饥望人腹,想见四溟森雨足。林回投璧负婴儿,岂闻烹儿翁不哭。未论万户无炊烟,蛛丝蜗涎经杼轴。使君闵雪无肉味,煮饼青蒿下盐菽。岂云剪爪宜侵肌,霜不杀草仍故绿。幽灵奰贔西山雾,牲肥酒香神未渎。得微往从董父餐,宁当罪系葛陂渊。卜择祠官齐博士,暴露致告苍崖颠。请天行泽不汲汲,尔亦枯鱼过河泣。生鹅斩颈血未乾,风马云车坐相及。百里旌旗洒玉花,使君义动龙蛇蛰。老农欢喜有春事,呼儿饭牛理蓑笠。博士勿叹从公疲,明年麦饭滑流匙。

    夜坐偶追悼猪哥不觉流涕因以绝句写其悲

    王炎〔宋代〕

    三年娠孕疑希有,千里乡关不共归。旅殡新坟今宿草,西风老泪更沾衣。

    俗有社日不饮酒变为猪之说作诗示儿曹

    赵蕃〔宋代〕

    雨势来相续,阴霾郁不舒。举觞随楚俗,酌体从枯鱼。宰肉非吾事,祈田顾岁储。龙猪自有分,社饮不关渠。

    题天*山扑猪岭

    张商英〔宋代〕

    玉皇不禁上天梯,半筑临崖与斗齐。昨日我因寻药到,祇疑惊起日中鸡。

    硖石寺闻系猪明不能食

    葛胜仲〔宋代〕

    夜闻刺豕声,哀号欲趋死。黎明肉入馔,念之难启齿。

    口腹我可赊,性命彼所恃。右军惋烹鹅,东家嗅供雉。

    至猪钩沙

    蔡莱〔宋代〕

    江树栖烟暝色浮,波声不动月华流。浪花千顷潮*岸,兴入春风万斛舟。

[阅读全文]...
  • 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   《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扬多悲风,萧萧愁*。

      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赏析:

      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四首。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似第十三首《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是出于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这感。

      《古诗十九首》虽说不是出于一个作者之手,但这些诗篇却都植根于东汉末年大动乱的历史土壤,而具有共同的忧患意识。因为人生理想的幻灭而跌入颓废感伤的深谷的作者们,为了排遣苦闷,需要讽刺和抨击黑暗,这一个惨雾迷漫的外宇宙;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内宇宙进行反思:既然人生如寄,那么人生的价值观该是如何?既然是荣枯变幻、世态无常、危机重重、祸福旦夕,那么人生的最后归宿又将是如何?

      虽说《十九首》作者未必是富于思辨的哲学家,然而极尽人间的忧患,促使他们耽于沉思,而道家的辽阔想象空间和先秦以来“名理”观念的长期孕育,多方引导他们考虑生死存亡问题,终于把对人生奥区的探索和对世路艰难的悲歌二者相拌和。这是《去者日以疏》一诗的思想特点,也是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写照。

      当然,同是探索,同是悲歌,手法也还有不同。由于《十九首》作者的每一篇作品的思维定势不同,因而表现这一种自我反思的核心观念的建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着意含情,有绵邈取胜;有的是一气贯注,而不以曲折见长;有的运用一层深似一层的布局而环环套紧;有的是发为挥洒的笔势,历落颠倒,表面看来,好像各自游离,而却又分明是在深层次中蕴藏着内在脉络。而《去者日以疏》这一首,就思维定势说来,则更有其异守崛起之势。请看,开头的“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起笔之人生高度概括,就已经笼罩全诗,和另外十八首迥然不同。另外十八首,大都是用比兴手法,由自然景物形象之表层的揭示,逐步转为景物的社会内涵的纵深掘发。这种审美心态与其艺术处理,蔚为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因而古人说,诗有了“兴”,则“诗这神理全具”(李重华《贞一斋诗话》)。确有至理。但话又说回来了,诗的得力之处并不能局限于比兴。哪怕开门见山,只要处理得好,也未尝不可成为佳作。开门见山,可以用叙事手法,如“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由“涉长道”而转入四顾茫茫,展开人生如寄的怅触;也还可以用足以笼罩全文、富于形象的哲理性警句作为序幕,那就是接下来要谈的《去者日以疏》的开头两句了。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互为错综的这两句,既是由因而果,也是相辅相成。天地,犹如万物的逆旅;人生,犹如百代的过客,本来就短促万分,更何况又是处于那一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的灾难重重的时代。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去的去了,来的来了。今日之“去”,曾有过往昔之“来”;而今日之“来”,当然也会有来日之“去”。这不仅和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说的“昔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相似,此外也更说明一点:东汉末年以至魏晋文人,他们的心理空间的确宽广。他们喜爱对人生进行探索,对命运进行思考。按照这首诗的时间的逻辑顺序看来,作者应该是先写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人天廖廓之想,然后再推开一笔,发挥世事代谢、岁月无常的哲理。可是作者偏不这样写,而是猛挥其雷霆万钧之笔,乍一开头,就写下了这样苍苍莽莽、跨越古今、隐含着人世间无限悲欢离合之情的两句。从技巧上说是以虚带实,以虚涵实;从作者的思维定势说,则是在诗篇开头,已经凭宏观纵目,指向了人事代谢的流动性,从而针对这一“来”一“去”进行洞察性的观照和内窥性的反思。

      足见开头意象的如此崛起,决非偶然。说明作者在目累累邱坟时被激直的对人生的悟发有其焦灼性。作者确是为眼前图景百触目惊心。也正因为这种悟发和焦灼来自眼前的严峻生活图景以及由此而联到的、长期埋葬在诗人记忆仓库中的决象,所以这开头的涵盖性就异常广阔,气势异常充沛,思维触角轩翥不群。这正是唐代诗僧皎然说的:“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诗式》)作者出了郭门以后,其所见所想,几乎无一而不与一“去”一“来”、一生一死有关。埋葬死人的“古墓”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了,然而死人也还是难保。他们的墓被*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人生,连同他们的坟墓,与时日而俱逝,而新的田野,却又随岁月而俱增。面对着这样的凄凉现象,面对着那一个“时”,却又偏偏是“世积乱离”(《文心雕龙·明诗》)、大地兵戈、生民涂炭之时,诗人对眼前一“去”一“来”的鱼龙变幻,不由引起更深的体会,而愁惨也就愈甚了。既然“来者”的大难一步逼*一步,他不能不为古今代谢而沉思;既然看到和听到白扬为劲风所吹,他不能不深感白扬之“悲”从而自伤身世。历来形容悲风,都是突出其“萧萧”声。为此,诗人不由沉浸到一种悲剧美的审美心态积淀之中而深有感发,终于百感苍茫地发出惊呼:白扬多悲风,萧萧愁*!墓前墓后的东西很多,而只归结到“白扬”;但写白扬,也只是突出了“萧萧”。荆轲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句。借用到这里来,却既成为悲风之声,又成为象征“地下陈死人”的像白扬树的哭泣之声。死人离开世界,是“亲者日以疏”了,然而他们的悲吟分明在耳,这就是“来者日以亲”。一“疏”一“亲”,表现在古墓代谢这一典型景象对比之中,更集中的化作为白扬的萧萧声。这结果,给予诗人的感召如何,这就不用说了。清人朱筠有云:“说至此,已可搁笔”;但他却又紧接着说:“末二句一掉,生出无限曲折来。”(《古诗十九首》)确有至理。

      所谓末二句,是这样的**淡淡,但它却饱含着无限酸辛: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表现看来,这两句好像游离开前文,确乎是朱筠说的“一掉”;介这一个大大的转折,却显示了诗歌的跳跃性,并非游离之笔,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既然人生如寄,代谢不居,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那么长期作客的游子,则不能不为之触目惊心。唯一的希望只有是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这时,老人该尚未因尽死而疏,而过去未曾见过的新生后辈,又复得以亲*,这将是无比美好的。不过,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得,故障重重。这些故障尽管没有细说,而只是一笔带过,化为饱含着无限酸辛的二字:“无因”!但,这位凝神地谛视着满眼丘坟,冥索人生的反思自我的诗人,他的前途茫茫是可以想见的。

      他只有让幻想委于空虚,把归心抛却在缥缈难凭的宇宙大荒之中。而与此同时,他也只有让长期生活无限延续下去,让还乡梦日日向枕边萦绕,让客中新岁月,一天天向自己逼来。

      在古今代谢这一个莽莽苍苍和流动不居的世界中,诗人的遭际是渺小的,然而诗人的心理时空却又非常辽阔。他把长期的游子生涯放在一“去”一“来”的时间顺流中,把异乡的“郭门”和故乡的“里闾”放在两个空间的对流中;而更重要的,则是宇宙的代谢引起他主观和悟解,而诗人的焦灼又加深了景物的愁惨气氛中,耸立着一位耽于沉思的、净化了和升华了的悲剧性格的佚名诗人。就这一点说,又可以看做心灵与现实的交流。

      顺流,对流,交注,一切都表明这首古诗作者,他有着炯炯双眸。他不止是“直视”丘坟,他面向的是茫茫宇宙中的奥区。他怀着愤激和焦灼的心情,进行观照和冥索。

[阅读全文]...
  • 寻隐者不遇古诗的意思

  • 寻隐者不遇古诗的意思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为大家分享了寻隐者不遇 翻译,欢迎大家来欣赏!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词句注释

      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7、处:行踪,所在。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羡慕。诗中松树代表了高洁的精神,白云代表了洁身自爱的情怀。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飘渺的云雾,没有一个字写到隐士,但是每一个字都是在写隐士,也在写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憧憬和羡慕。全诗色调清新自然,色彩鲜明,青山、青松、白云,景物的描写很好地衬托出了隐士的特征。但是诗人却没有寻访到这位隐士,让我们也为他感到惋惜。

      第一答:“言师采药去”,从全诗的结构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

      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与此不同,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主要的内容。魏晋以还尤其如此。因之,对隐者说来,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道行高深就表现在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童子言师采药去,正是把隐者这一典型特征揭示出来,同时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

      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

      这一答很明确肯定,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不过紧接着第三答一转,好像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最后给了一个没有结果的回答:“云深不知处。”这时,山峦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隐者之神逸,蓦然跃进读者的想象中。

      围绕这几句答话,实际有两种表现结构在交织演进。一是隐者的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迷离之感,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结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

      一、体会诗里*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易晓,貌似*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二、体会诗里朴实中显壮美之处。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有条件的教师,可依照诗句将松、童子、“我”所在的环境,以彩粉、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与全诗对照,以达到诗情和画意完美的统一。从诗本身的语言文字出发,通过合理想象来揭示诗的画面或艺术形象,这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世谓贾岛的诗过分陷于字句的“推敲”,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往往有佳句而无佳篇;此诗却刚好相反,在谋篇构思方面煞费苦心,无佳句而有佳篇。

      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人物轶事

      早年出家

      贾岛的家乡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释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推敲由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撞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夺卷忤宣宗

      《寻隐者不遇》据说,贾岛及第后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唐宣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闻人吟诗,便循声登楼,见案上诗卷,便取来浏览。贾岛在后面,一手夺走。他不认识唐宣宗,便瞪眼嚷道:“郎君鲜食美服,哪懂这个?”事后十分紧张,伏阙待罪。朝廷给他一个长江县主簿的小官,将他贬出长安。唐代有两位诗人的作品,涉及此事。安奇诗云:“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李克恭诗云:“宣宗谪去为闲事,韩愈知来已振名。

      还俗有约

[阅读全文]...
  • 古诗《寻隐者不遇》赏析

  • 学生
  • 古诗《寻隐者不遇》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寻隐者不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言:回答说。

      4.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作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阅读全文]...
  • 春晓古诗作者是谁148句

  • 经典
  • 春晓古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春晓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阅读全文]...
  • 陶者古诗带拼音版55句

  • 经典
  • 陶者梅尧臣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者梅尧臣古诗带拼音版,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等现象,只用事实对照,不加评论,发人深省。一起学*一下陶者梅尧臣古诗带拼音版,陶者古诗的意思,陶者梅尧臣古诗赏析吧!

      1陶者梅尧臣古诗带拼音版

      táozhě

      陶者

      méiyáochén

      梅尧臣

      táojìnménqiántǔ,wūshàngwúpiànwǎ。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cùnzhǐbùzhānní,línlínjūdàshà。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2陶者古诗的.意思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3陶者梅尧臣古诗赏析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

      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淡。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 - 句子

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 - 语录

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 - 说说

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 - 名言

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 - 诗词

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 - 祝福

关于兔或者猪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慎独的句子 眼里都是你唯美句子 不要和狗计较的句子 关于日月的句子 违背良心的句子 文邹邹的句子 头发越剪越短的句子 形容人被太阳晒的句子 描写同学情深的句子 形容今非昔比的句子 描写秋天的小草的句子 说时间的句子 诗经中经典的句子 形容老师样子的句子 夸张句子大全 医生安慰他把句子写具体 描写火车的唯美句子 风景句子大全 告别颓废的句子 写教室的句子 对不起的英文句子 一会一会写句子 最社会的句子 祝福大卖的句子 冬天暖心句子 表达思念父母的句子 训练的句子 形容陪伴的唯美句子 形容心狠的句子 关于动物的句子大全 表示穷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