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桃花扇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桃花扇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桃花扇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关桃花扇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桃花扇》也是伤痕文学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看过戏剧吧吧,那么你知道哪一篇戏剧才算是绝佳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扇》也是伤痕文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扇》也是伤痕文学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生于清顺治五年(1648),是孔子的后裔。此时清廷大规模的镇压汉族人民反抗的局势虽有所缓和,但民族对立和民族仇恨仍很严重,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他们对明清易代的“舆图换稿”所带来的痛苦和悲伤,很难在短期内从心灵深处抹去,“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孔尚任虽是地道的清朝人,但深受明遗民的思想影响,他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时年五十二岁)撰写的《桃花扇》,通过对舆图换稿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恋故事,反映了南明一代兴亡的沉痛历史和那个时代文士们与风尘女子的悲惨命运。
侯方域和李香君既是《桃花扇》中的戏剧人物,也是历史人物。历史上的侯方域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但有**嫌疑。李香君聪慧靓丽,才艺超群且识见高远。孔尚任在剧中基本上沿着史实来描写他们坎坷悲苦的一生,从中可见这部传奇的“伤痕”内涵
侯方域(1618—1655年),字朝宗,河南商丘人。主要著作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等。明末,朝宗赴南京参加乡试,结识了极具才华又雄豪不羁的江南文士方以智、陈贞慧和冒襄,时人称之为“四公子”。朝宗到了南京,很快就卷入了政治风云,原来阉党头子魏忠贤的党羽阮大铖早被定为“逆案”,避居南京,他妄图翻案,却为清议所不容。由复社中坚吴应箕(字次尾)等发起的《留都防乱公揭》,将矛头直指阮大铖,南京的文士二百多人签名。阮大铖企图通过“年侄”朝宗与吴应箕、陈贞慧等说项,图谋东山再起。朝宗此时在南京置身灯红酒绿之中,“每食必以妓侑”,“朝宗素性不耐寂寞”。
经人介绍,他结识了十六岁的李香,人称香君,居所称媚香楼。香君第一次接客谓之“梳栊”,与朝宗扮成夫妻模样,时下风气讲究排场。这时,有个王将军愿出经费资助,朝宗自然感谢,但引起了香君的怀疑,经香君再三追问,王将军才道出是阮大铖的资金,香君正色对朝宗道:“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即陈贞慧),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即吴应箕)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于是“侯生大呼称善”。
从这件事来看,侯、李两人的思想和境界,确有高下之分。在《桃花扇·却奁》中,孔尚任写得极其充分,香君当即退回妆奁:“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彻底揭穿了阮大铖的鬼把戏,朝宗的态度也跟着坚决起来,“不与通,大铖乃大怒,恨刺骨”。
朝宗虽有文才奇气,但也有被人指摘的一面,据同时人苏州名士汪琬写道:“朝宗本贵公子孙,*祖、父之遗,结纳名士,颇以豪侠自命……予又闻朝宗尝游金陵,挈其稿、数千金寓居桃叶渡上,日夜召故人善酒者挟妓弹琵琶纵饮,所治盘馔甚盛,费辄不赀。有膳夫忤意,急叱出,挝杀之,投其尸秦淮河中。是时侯氏执方张,见者皆咋舌不敢问”。但因汪氏是“又闻”而非实见,所以只能存疑,但朝宗任侠使气的性格是存在的。朝宗乡试落第在南京呆了将*一年,离开后侯、李二人从此不复相见。这时漕运总督田仰欲以重金纳香君为妾,遭到香君严词拒绝,“媚香却聘,不负侯生”。
明亡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奸相马士英与阉党余孽阮大铖疯狂的镇压复社人士,朝宗闻讯逃到江北至史可法军中,帮其“赞画军务”。清军包围扬州,摄政王多尔衮劝降,史可法拒降书由朝宗代笔。史在扬州这座无援的孤城坚守七日,城破被俘,不屈死之。清军入城烧杀抢掠十日才封刀,扬州血流成河。朝宗乘乱亡命,于顺治三年(1646年)才辗转从江南回到家乡商丘。顺治七年(1650),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存仁苦于找不到镇压山东榆园农民军的办法,特召见朝宗,并几次致书问计,朝宗写了《上三省督抚剿抚议》的“弭盗方略”,张存仁“用其计,盗悉*”。
这时朝宗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约是他“不耐寂寞”所致。顺治八年(1651),地方官趋令朝宗应河南乡试,如不赴考,便追究他曾帮助史可法固守扬州和抗拒清朝的往事,朝宗惧怕,同意应试,结果只中副榜(安慰性质的荣誉),实际上是有司玩了朝宗一把,意在令其折节归附,这件事对朝宗的精神打击是巨大的。顺治十一年(1654),一代文学大家,当年意气风发的侯方域了却了痛苦、矛盾和懊悔的一生,终年三十七岁。
时人对李香君的漂亮俊美和多才多艺且又有志节既羡慕又崇拜,“四方才士,争一识面以为荣”。明末,李香君和柳如是、顾媚等秦淮名妓无论从外表、才艺还是人品来看,都是无可挑剔的,她们虽然出身低微但气节高尚。
关于香君的归宿,有几种说法:一、“不知所终”;二、明亡后依道士卞玉京居葆真庵,香君亦随之出家;三、顺治二年,朝宗在南京的栖霞山找到香君,她便随朝宗回到商丘,改姓吴氏,由于受到侯家的藐视和虐待,抑郁而死;四、王氏《明末四公子》又写道:南都亡,香君避难蛰居于卞玉京的道观中,仍苦苦地打听侯方域的消息,但得知朝宗应试清廷后,顿然失望,遂在栖霞山的一座寺院出家。五、朝宗离开南京后,香君立志为之守节,后来阮大铖把香君及众姐妹掠到宫中为弘光唱戏吟曲,香君大骂,遭到毒打,遂奄奄一息而死,尸体埋在媚香楼后。
上述五种有关李香君的结局,唯陶慕宁经过考证认为乱后“不知所终”较为可信。孔尚任的《桃花扇》写李香君“入道”了此一生,乃艺术非史实。其余各说,或属野老传闻,或属渔樵闲话,或属空穴来风,皆不足为凭。
怎样评价“秦淮八艳”等风尘女子的青楼生活呢?我们认为,她们在谋求生存的同时,也一直追求着爱。明末是一个才子倾情佳丽,佳丽羡慕才子的时代,是这些才子风流与佳人多艺相结合的时代,由于明清易代的凄风苦雨,断送了他们和她们的才华和才艺,才子们命运坎坷,佳人们风流云散。与名妓爱恋相聚的一批名士,有名姓的就有数十人,他们在明清易代的“天崩地坼”之际,有些人以身殉国或被俘不屈死;有些人隐居林泉(包括出家)拒绝与清廷合作;当然也有少量的名士折节归降新朝,而名妓们却都有良好的气节表现,故清初余怀在撰写明末秦淮河畔风尘女子的《板桥杂记》的自序中说:此书是“有为而作也”,“即一代之兴亡,千秋之感慨系也……岂徒狭邪之是述,艳冶之是传也哉!”所以“秦淮文化”决不是“**文化”或“脂粉文化”,而是这些有才华的文士和多情的佳人共同构筑的“悲情文化”。侯、李的悲情主要由南明的君王昏聩、权奸当道和明清易代造成的,所以他们的心中充满着无限的痛苦、悲戚和哀伤。
孔尚任从困顿经历和宦海沉浮中,逐渐孳生了“遗民情绪”,其所撰《桃花扇》属于时代大动荡、大变迁之际的感伤作品
明末政治腐败,经济几*崩溃,百姓生计艰难,他们对明王朝已失去信心。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是年清王朝占领北京。福王朱由崧由河南逃到南京登基称弘光。顺治二年(1645)清军挥师南下,但江南似乎没有感受到江山即将换主的严峻现实。苏州太仓人陆世仪写道:“塞北旌旗乱,江南采邑多。敷天应有泪,薄海但闻歌。游女拖珠衱,王孙曳玉珂。太*诚足乐,九世仇奈何”。江南人民对兴亡悲喜全然丢在脑后,同年4月,清军攻占扬州后又包围南京,弘光出逃,南明亡。但江南的农村姑娘仍“插花尚盈首”。就是对明朝的宫殿、太祖朱元璋的陵寝,江南人民也不放在眼里。释读彻(僧人)写道:“天坛享殿迥成荒,牧竖樵童上下狂。拾得殿头黄瓦子,夏天权作枕头凉”;“酒肆茶坊处处开,迎宾馆内巧安排。不愁风雨柴薪少,自有钟陵杂树来”。可见人民对明王朝的灭亡,毫无惋惜之情。
明王朝灭亡后,当时国内存在几个*: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弘光*、唐王*、鲁王*、桂王*、蒙古*和**等政治实体,他们既不可能整合在一起,谁也无力统一*,历史将统一的重任落在了清王朝的肩上,清王朝比较迅速的统一*,其丰功伟业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清王朝在统一的进程中和统一的初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推行了一系列极其错误的政策,例如“剃发令”,清廷强迫汉族人剃发,严重的践踏了汉族人民千百年来的风俗*惯和文化传统,很多汉族人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不愿剃发或自杀或被杀,引起社会的极大恐慌和不安,清初文士黄与坚《愿学斋文集》之《幸存记》和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之《*定姑苏始末》,都有详细的记述。
又如“圈地令”,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最残酷,清军打着“无主荒田”的幌子,到处抢夺上等良田,“所至村庄相度畎亩,两骑前后牵部颁绳索以记……圈一定,则庐舍、场圃悉皆所有,而狼藉以除,鸟瞻靡止,唯所骇散,向南多道殣也”;“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除,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田主)携去,欲留者(田主)不敢携”;甚至圈占一过,“所剩民地无几”。
可见,满洲八旗不仅圈地,而且圈房,甚至圈人,田主家中端庄漂亮的女人被强行留下,供其奸淫役使,搞得田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样极其野蛮的土地政策,激起了强烈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抗清活动此伏彼起。由于社会的激烈动荡和民心的恐惧不安,严重地阻碍了明代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尤其是明末出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这种情况直到乾隆年间被阻断的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才得以缓慢的恢复,*社会的发展至少倒退一百年。而在康雍乾时期,英国则发生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诞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跨跃式的发展,从而引起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变化,欧洲出现了一批哲学家和思想家,例如亚当·斯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等。而十八世纪的*,正处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这个“盛世”拿到“工业革命”的坐标上去衡量,则很虚弱,当时清王朝对内钳制思想,屡兴*,知识界人人自危,没有任何民主空气和思想活跃可言;清王朝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期间或有局部的开放,时间也很短暂。康熙从外国传教士那里虽然也学*一点科学知识,但并不运用科技发展生产力。因此,*在全世界前进的洪流中落伍,就始于“康乾盛世”。
从文化层面来看,明代后期以来市民文艺较为发达,“话本”空前活跃,例如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二刻”,以及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的出现,勾勒出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状态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轮廓。但是,随着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反映市民生活的市民文艺被切断了,清初“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想基础的市民文艺不但没有任何发展,而且还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一变而为感伤文学,《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则是这一变易的重要代表和典型杰作”;“孔尚任的《桃花扇》,可算是明清戏曲发展中唯一攀上高峰的历史剧,洪升的《长生殿》虽是借李(唐玄宗)杨(杨贵妃)之情,抒发现实的沧海桑田形同梦幻,有着经历大刼痛定思痛的感伤情绪。但是,它们的这种‘末世’之感,却正是当时历史时代岁月的折光”。诞生于乾隆年间的小说《红楼梦》,被学术界普遍誉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比《红楼梦》早几十年的《桃花扇》,孔尚任在《小引》中说:此剧“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两者何其相似;《红楼梦》讲述了“钟鸣鼎食”的贾府的衰败过程,而《桃花扇》描写了“寄望东南”的南明*的衰败过程,两者又何其相似;甚至《桃花扇》写侯方域、李香君双双入道,而《红楼梦》则写贾宝玉出家,岂不又很相似?故有学者认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有明末“秦淮八艳”的影子,“十二钗的‘人格样本’是来自金陵的,金陵秦淮河上”,“金陵之城,就是伤春悲秋之地,甚至太虚幻境,亦是秦淮缩影图”。
孔尚任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1648—1718年),世居山东曲阜,主要著作有《湖海集》、《长留集》、《出山异数记》等二十三种。儒家的理念向来主张华夏与夷狄之防。孔尚任的父亲孔贞璠与其族兄均“绝意仕进”。但孔尚任有自己对前程的考虑,他曾于康熙二十年“典负郭田捐纳国子监生”,企图取得功名。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在南巡归来途中视察山东曲阜,孔族推荐孔尚任为康熙讲经,康熙很满意,“一日之间,三问臣年”,撩起他萌生进入清王朝“体制内”的想法,康熙赐孔尚任为国子监博士。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命孔尚任随工部侍郎孙在丰赴淮扬一带疏浚河道,由于与上司在治河的问题上发生矛盾,遂使工程一拖再拖,孔尚任在扬州呆了三年。扬州曾是抗清名城,孔尚任凭吊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孔尚任在淮扬一带,结识了明亡拒不出山的遗民黄云、许承钦、杜浚、邓孝威、冒襄、龚贤、程邃、王弘撰等,孔尚任为什么不辞劳苦去寻访明遗民呢?原来他在淮扬治河期间“经荒村”,看到了山河陵替的惨状:“此地楼台几刼灰,残阳满巷久徘徊。高低石院存僧住,昏晓柴门放燕来。大树正当行处长,荒坵多属战时埋。凄凉废井寻遗老,旧本蔷薇自谢开”。
可见孔氏对明清鼎革后四十多年的乡村仍破败不堪异常感叹,对清王朝疗治战争创伤的无能很失望。因此,孔氏在思想感情上已向明遗民靠拢,他曾两次跋涉去江苏如皋冒襄家,第一次二人见面就“高宴清谈,连夕达曙”;第二次见面孔索性在冒家住了三十天,可见他与遗民冒襄感情甚笃,孔从冒的口中,获得了很多明末清初的重要资料,以及秦淮旧院的奇闻轶事。
孔尚任又到了南京,拜谒明故宫、孝陵,目睹了明宫殿和陵寝的衰败。孔尚任在淮扬、南京等地的实地考察和与明遗民的交谈中,了解掌握了大量的有关南明兴亡的资料,遗民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例如他在《桃花扇·哭主》中写道:当镇守湖北长江一线的左良玉听说崇祯自缢煤山便北向叩首哭道:“我的圣主呀,我的崇祯主子呀”,他命令将士“换了白衣”,对着大行皇帝在天之灵,恸哭祭拜,然后大呼:“这恨怎*,有皇天作证,从今后戮力奔命,报国仇早复神京!”在《桃花扇·誓师》中,史可法孤军镇守扬州,发出“哭声祖宗,哭声百姓”的呼喊,他仍不忘“日日经略中原”的恢复之志。
又如沉江,史可法在扬州城破后“沉江自杀”,众人惊呼:“好一个尽情忠臣!”部将称他将“故国苦恋”,“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康熙年间,清王朝仍定史可法为“抗拒王师”的“逆臣”,《桃花扇》借史可法的部众之口歌颂史是“忠臣”,是颇有胆量的。
又如《入道》,当侯、李二人仍留恋“花月情根”时,张瑶星骂道:“啊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其中的“国”、“家”、“君”、“父”都有很强的遗民意识。
尤其在这一出中,明朝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的后裔现为清朝皂隶的徐青君上场时穿着“清装”,拖着辫子,任务是“访拿山林隐逸”。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孔尚任对故国先朝的留恋和缅怀。《桃花扇》颂扬了史可法、左良玉、黄得功忠于故国先君的忠臣,批判了刘良佐、刘泽清、田雄等人投降清朝的叛臣,“流露了明末遗民的感慨与哀思”。所以,《桃花扇》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脱稿后的第二年,孔尚任便因“疑案”罢官,有专家认为所谓的“疑案”很可能是《桃花扇》惹恼了康熙及其统治集团而使孔氏丢官。但是,孔尚任并不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他是标准的清朝人,由于康熙视察山东曲阜,一时间使孔府热闹起来,孔尚任更是受宠若惊,他感激康熙对他起用出山,这与明遗民隐居泉下拒不出山是不同的,然而他的官运并不顺利,他随孙在丰治淮,一呆就是三年,三年之后回到北京,仍居闲曹冷衙,生活十分困顿,“早餐大于*谋”,这时孔尚任对官场的莫测和自己的命运,认识得比较清楚了。因此,他的遗民心结也更加坚固。
纵观孔尚任当年出山时满腔热情,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宦海沉浮,使他头脑由热逐渐变冷,于是,“他跟清朝统治者的关系,就有可能由合而渐离。不然,他为什么终于被排斥出清朝统治集团,而且一蹶不起呢”。
所以,我们认为孔尚任撰写的《桃花扇》感慨江山的陵替,从此,“那乌衣巷不姓王”,“不信这舆图换稿”,不信也得信,这是严酷的现实。但是,通观孔尚任的几部诗文集和其他著述,以及《桃花扇》中反映的主旨思想来看,孔尚任并没有反清思想,更没有复明意图。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康熙欣赏和任用,他感恩戴德,企图报效朝廷,但他在京供职十五年并不得志,遂使他心灰意冷。但由于康熙当年对他的擢拔,则“冲淡了、挤掉了遗民们在他头脑中留下的影响,那么淮扬治下河三年,由于朝议龃龉,工程时起时停,他处于闲散、困苦的境遇中,客观上又使他与扬州一带的遗民们发生了广泛的接触……乐于倾听他们缅怀往事,也每每为之感动,这就又一次受到遗老们思想情绪的影响,应当说,拥护清王朝,也希望在新王朝中取得功名,与对明王朝的灭亡感到痛惜、悲哀,在孔尚任身上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孔尚任在撰写《桃花扇》的前前后后,他在官场多年的困顿和冷遇,以及他对朝廷的失望,于是,在对明清认识的天*上,则向明亡的感叹做了更多的倾斜,正因为《桃花扇》表现了强烈的遗民情绪,传达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展现出极大的伤感情怀,遂使其成为明清易代后“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桃花扇》中“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关系
孔尚任在传奇中明确指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但侯、李的“离合之情”只是该剧一个引由。康熙版沈默在《桃花扇》的“跋”中说:“《桃花扇》一书全由国家兴亡大处感慨结想而成,非正为儿女细事作也。大凡传奇皆主意于风月而起波于军兴之乱,《桃花扇》乃先痛恨于山河变迁而借波折于侯、李,读者不可错会”;乾隆版叶长元在“跋”中说:“稼部(指孔尚任)以至圣后裔,备悉时艰,欲抒其勃勃不*之气,而时多忌讳,势难指斥,旧人尚在,更未如何,不得已,寻一段风流佳话,写其感愤,故叙儿女之事少,述兴亡之事多。”可见孔氏是“借离合之情”为线索,其要旨是“写兴亡之感”。因此传奇中“离合之情”所占篇幅较少,全剧四十二出而侯、李共同在场或分别在场的共十一出,其余三十一出均表现“兴亡之感”。
但侯、李的“离合之情”在传奇中写得很精彩,尤其是那把桃花扇,我们从侯方域自己的诗文集和他去世后诸家的传记中,均未提及侯赠李扇之事,但孔尚任在《桃花扇本末》中却声称:“独香君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之,此则龙友小史(即书童)言于方训公(即孔氏族兄)者,虽不见诸别集,其事则新奇可传。”我们认为这把桃花扇根本就没有,所谓“龙友小史言于方训公”云云,实为孔氏故做有凭,倒是朝宗的'“同里社弟”宋犖在《桃花扇·题辞》中揭示了:“凭空杜撰桃花扇,一段风流也自佳。”这里的“桃花扇”不是剧名而是扇名,全剧有史有据,宋犖是清楚的,他认为梨园演出的实为侯、李的“遗事”。
可见这把扇子是虚构的,然而却是神来之笔,它增加了侯、李二人“离合之情”的曲折性、复杂性和传奇性。而且,这把扇子既抒发了“离合之情”,又连接着“兴亡之感”,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桃花扇》作为“伤痕文学”代表作的戏剧张力。
《桃花扇》读书笔记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所著昆曲剧本,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桃花扇》一名的由来是香君血溅扇面,杨文骢等人补画成桃花。“一折桃花情满扇,两燕纷飞国家亡”。诉尽了秦淮歌妓李香君和才子侯方域在明清交替乱世中的悲欢离合。而孔之意图显然不局限于此,他自述此书乃是“借离合之事,写兴亡之感”,以李侯爱情为线索,爱情故事镶嵌在国家兴衰变迁当中,详尽记述了南明弘光小朝廷一代兴亡的始末。
侯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是悲凉的,他们一心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已经不堪一击的南明小朝廷,不料自己却被他们深深热爱的朝廷作践了。本来是想完成衷心,却不料成了这个结果。生活在康熙年间的孔老先生的后人孔尚任也对这种历史转折时的民族大义有另一种诠释。究竟在亡国之际是该怎样选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尽管在当今这已经不重要,但仍然对我们的人生有新的启示。有些人注定就是悲剧,尽管他无法改变,但或许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结局,岳飞不能退缩,郑成功不能投降,不然也不会成为民族英雄。
如书中所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诗有史诗,剧难得有史剧,相比牡丹亭、西厢记等其他名剧的才子佳人爱情味,桃花扇除此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对于我有更强的感染力。
关于《桃花扇》的作品赏析
孔尚任写的《桃花扇》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清代传奇,据孔尚任自己说,他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桃花扇》原为一剧名,桃花扇是剧中最主要的道具。所谓桃花扇,就是指扇面上绘有桃花之扇,在这本书中也象征着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从抛赠扇坠开始,梳栊时初则赠扇,定情时题诗于扇,到侯方域被迫离开南部后,李香君万般思念之际,独自抚扇以自遣,李香君心许侯生从未动摇,杨友龙欲强使之嫁与田仰,李香君猛撞头部欲自尽,血溅于扇上,杨友龙又加以勾勒,并添加枝叶,画成桃花,此扇乃成一柄桃花扇。
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代孙,作为一个清朝诗人、戏曲作家,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京任官十年间,他写了《岸堂稿》、《长留集》(与刘廷玑合著)等诗文作品,时时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碌碌无成。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写成了《桃花扇》,一时间洛阳纸贵。孔尚任的《桃花扇》共有《小引》、《小识》、《本末》、《凡例》、《考据》、《纲领》六篇自序,在明清传奇作品的海洋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桃花扇》写的是南明弘光帝登基前后的事,写复社文人侯方域至秦淮河畔访名妓李香君,与之订交。魏忠贤余党阮大铖企图东山再起,通过杨文骢赠梳栊费给侯方域,欲以此为突破口拉拢陈贞慧、吴应萁等复社核心人物,乃至代表清议之诸东林党的元老。侯方域虽然略有察觉,竟接受了,李香君则大义凛然,坚决拒绝。后来阮大铖追随奸佞迎立福王,骤登高位,乃对复社文人千方百计的陷害,侯方域为避祸离开南京。李香君被逼嫁田仰,她宁死不从,撞得头破血流,后来杨文骢前来探望,将扇上血渍添加枝叶,画成一柄桃花扇。苏昆生前往河防寻访侯方域,李香君以扇代书,托苏昆生带去,以表思念之情。马士英、阮大铖辈为享乐,逼迫秦淮歌妓为之演唱,被认作李贞丽的李香君借机痛斥马、阮,遭到殴打,并被送入内庭。在兵荒马乱之中,苏昆生、李贞丽以及侯方域三人在河防不期而遇,侯方域急回南京寻找李香君,但媚香楼已无李香君踪影,只遇到寄居的画家蓝瑛。此时马士英、阮大铖大兴冤狱,正人君子难以幸免,侯、陈、吴均遭逮捕,狱中晤及早已被捕的柳敬亭。不久,清兵南下,弘光帝以及诸官仓皇出逃,李香君得回媚香楼,而被捕的侯方域等亦得逃生。经兵荒马乱后,诸歌妓、曲师与侯方域等在栖霞山出家入道,全剧遂告结束。
那个年代呵,复社文人和秦淮名妓在一起,注定是心酸的,谁也不能逃脱政治的桎梏,爱情像清明的雨,纷纷扰扰,剪不断理还乱,让他们沦陷。这出《桃花扇》,不是一出美好而甜蜜的爱情,倒是觉得它像极了《桃花殇》,是谁都避不了的殇。
桃花扇读后感
我读完《桃花扇》后作诗一首,赞明朝奇女子李香君。我生*第一次写诗赞人,赞的还是历史名人,不足的地方太多,实在羞于展出。然而,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才鼓起勇气呈给杨子怡老师过目。
我小的时候便听过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但一直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她的生*。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出版的《桃花扇》填补了这个小小遗憾。在这本书中,我被李香君的血溅白绢扇的崇高气节所打动,被柳敬亭、苏昆生的重义、爱国、坚贞所感染,被史可法的忧民爱国、舍生取义所震撼。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终于知道“桃花扇”原来是由李香君的鲜血点染而成,扇子本身的情深意重加上鲜血染就的坚贞不屈,成就了《桃花扇》的传奇。
孔尚任老先生借李香君、侯方域二人的离合,写对明王朝的兴亡之感。全书用李、侯二人的爱情为线索,记叙了明朝末年江南地区的历史,以细腻的笔触把当时的儒士、优妓、爱国将领及奸宦佞臣跃然于纸上。孔老叹兴亡的同时,还借侯方域、史可法、左良玉等人表达出自己对明朝灭亡的思考,给历史剧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活水,他的勇气、他的胆识、他的创新之才令所有读过他作品的读者倾佩不已。
依据我个人的观点,全书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听稗—修札;第二部分:投辕——沉江;第三部分:栖真—余韵。我的划分标准是:第一部分主要写李香君、侯方域的爱情和复社文人的日常交往,穿插了很多的行酒令、谚语及风俗*惯的描写,给人以轻松畅快之感。第二部分主要写政局的风云变幻以及人物的飘摇命运,这部分的主题思想是深深的国恨家仇、凄美的爱憎离别,给人以沉痛之感。第三部分记叙了主人公们逃亡至栖霞山后从此隐逸的经历。我对这一部分有两种感觉:一、孔老未能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把象征坚贞爱情的桃花扇借张薇之手毁掉并让李、侯二人出家。这一情节让关心二人爱情的我痛惜悲叹。二、以苏昆生、柳敬亭、老赞礼的闲叙兴亡事作结尾,有着悠远清淡的意境,又令我回味无穷。这一部分很复杂,值得进一步研究。
以上便是我初读《桃花扇》后的感想。我相信在阅读第二次的时候能够对这些人物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能够自行解开杨文骢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的疑惑,能够真真正正地理解孔尚任的创作意图。
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的历史故事
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然而桃花扇的台词更值得去读一读。
1、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孔尚任 《桃花扇》
2、(玉芙蓉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归来谁念王孙瘦,重访秦淮帘下钩。徘徊久,问桃花昔游,这江乡,今年不似旧温柔。 --孔尚任 《桃花扇 》
3、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桃花扇》
4、紫燕来何早,黄莺到已迟。 --孔尚任 《桃花扇》
5、老子江湖漫自夸,收今贩古是生涯。
6、当年真是戏今日戏如真两度旁观者天留冷眼人
7、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边,一带妆楼临水盖 ,家家粉影照婵娟。 --孔尚任 《桃花扇》
8、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 --孔尚任 《桃花扇》
9、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 --孔尚任 《桃花扇》
10、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11、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边,一带妆楼临水盖 ,家家粉影照婵娟。
12、似这般冷嘲、热挑,用不着笔抄,墨描。 --孔尚任(ggrj.com) 《桃花扇》
13、只恐输赢无定局,治由人事乱由天. 《桃花扇》
14、*章风月有何关,助你看花对盏。
桃花扇台词独白 桃花扇经典语录
15、邪人无正论,公议总私情。
16、南朝看足古江山,翻阅风流旧案,花楼雨榭灯窗晚,呕吐了心血无限。每日价琴对墙弹,知音赏,这一番。
17、想当初我与卿在秦淮河边,朝看花夕对月常并香肩。
18、重到红楼意惘然 闲评诗画晚春天 美人公子飘零尽 一树桃花似往年 --孔尚任 《桃花扇》
19、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20、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
21、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
22、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二三分。
23、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24、空楼寂寂含愁坐,长日恹恹带病眠。
25、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
26、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27、老子江湖漫自夸,收今贩古是生涯。 --孔尚任 《桃花扇》
28、红鸳衾尽卷,翠菱花放扁,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丽人眠。
29、春宵一刻天长久,人前怎解芙蓉扣。 --孔尚任 《桃花扇》
桃花扇里的名句
30、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31、春宵一刻天长久,人前怎解芙蓉扣。
32、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
33、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孔尚任 《桃花扇》
34、醉桃源寒风料峭透冰绡,香炉懒去烧。血痕一缕在眉梢,胭脂红让娇。孤影怯,弱魂飘,春丝命一条。满楼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
35、(玉芙蓉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归来谁念王孙瘦,重访秦淮帘下钩。徘徊久,问桃花昔游,这江乡,今年不似旧温柔。
36、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37、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桃花扇》
38、南朝看足古江山,翻阅风流旧案,花楼雨榭灯窗晚,呕吐了心血无限。每日价琴对墙弹,知音赏,这一番。 --孔尚任 《桃花扇》
39、舍烟花旧寨,舍烟花旧寨,情根爱胎,何时消败。
40、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桃花扇中最有名的话
41、空楼寂寂含愁坐,长日恹恹带病眠。 --孔尚任 《桃花扇》
42、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 个人瞧。 --孔尚任 《桃花扇》
43、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 --孔尚任 《桃花扇》
44、舍烟花旧寨,舍烟花旧寨,情根爱胎,何时消败。 --孔尚任 《桃花扇》
45、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 --孔尚任 《桃花扇》
46、「古轮台」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张弘改编:倾长江化奠酒,痛祭先贤。忆风雨春秋,帐后案前,江上灯下,同把故国思恋。痴情点点,忠心一片,都付于寒涛东卷。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国破家碎,万事化空烟。人何归,苍天不语地无言。
47、桃花扇经典语录
48、暮晓春来迟。先于百花知。岁岁种桃花,开在断肠时
1. 溅血点做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2. 帘栊响,似有个人略喘。寻遍,立东风渐午天,那一去人难见。看纸破窗棂,纱裂帘幔。裹残罗帕,戴过花钿,旧笙箫无一件。红鸳衾尽卷,翠菱花放扁,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丽人眠。
3.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
4. 江云山气晚悠悠,马走*川似水流,莫学防风随后到,涂山明日会诸侯。
5. 龙舟并,画桨分,葵花蒲叶泛金樽。朱楼密,紫障匀,吹箫打鼓入层云。
6. 歌才发,灯未昏,佳人重抖玉精神。诗题壁,酒沾唇,才郎偏会语温存。
7. 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臙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
8. 绫纹素壁辉,写出骚人致。嫩叶香苞,雨困烟痕醉。一拳宣石墨花碎,几点苍苔乱染砌。
9. 生来粉黛围,跳入莺花队,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莫将红豆轻抛弃,学就晓风残月坠;缓拍红牙,夺了宜春翠,门前系住王孙辔。
10. 热心肠早把冰雪咽,活冤业现摆着麒麟楦。俺且抱着扇上桃花闲过遣。
11. 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巷滚杨花,墙翻燕子,认得红楼旧院。触起闲情柔如草,搅动新愁乱似烟,伤春人正眠。
12.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13. 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
14.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15. 只恐输赢无定局,治由人事乱由天。
16.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17. 想当初我与卿在秦淮河边,朝看花夕对月常并香肩。
18. 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19. 南朝看足古江山,翻阅风流旧案,花楼雨榭灯窗晚,呕吐了心血无限。每日价琴对墙弹,知音赏,这一番。
20. 儿女浓情如花酿,美满无他想,黑甜共一乡。可也亏了俺帮衬,珠翠辉煌,罗绮飘荡,件件助新妆,悬出风流榜。
关于《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本文从忠贞不渝、深明大义、嫉恶如仇、不贪富贵、不畏强权等方面分析了《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表现了李香君这位社会地位卑下的女子所具备的高洁情操。
关键词:李香君 忠贞 气节
作为孔子64代孙的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孔尚任,精乐律,擅词曲。《桃花扇》是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的传奇剧本。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则是作者孔尚任笔下的女主人公,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 想,与其丈夫复社文人侯方域形成鲜明对比。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疾恶如仇、敢爱、敢恨的态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一、巾帼英雄,坚贞不屈,令须眉汗颜
一个人的性格会因生活中的某些特殊经历而发生巨大的转变。李香君这一形象正是因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生活遭遇、艰难爱情而使其性格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李香君出身卑微,是明末一歌妓,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普通一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封建思 想对人的影响极大,人人墨守成规,一丝不苟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不敢稍加逾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李香君由于生活的种种磨难的压迫,使其内心深处的坚强、忠贞、不屈的精神,为庇护自己的尊严,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被逐渐释放了出来。在尖锐的斗争中,她的性格逐渐地发展,光辉的一面越来越引人注目。她深明大义,坚定正直,虽然社会地位卑下,却具有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的高尚情操与气节。在当时那样的封建社会中显得异常突出,更加令人敬佩。
“坚贞”在她的性格中占主导地位。她思 想上忠于爱情,政治立场坚定,对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始终保持警惕,不仅如此,而且把这种思 想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
在《却奁》中写侯方域梳拢李香君后的第二天,李香君发现妆奁是由杨龙友资助的,便问杨龙友:“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这表明李香君由于处在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对统治阶级有很高的警惕性,预示她有不受不义之财的节操。杨龙友说明了资助妆奁的人实是阮大铖,目的是希望侯方域在复社朋友中代阮大铖说几句好话。而阮大诚是明末阉党魏忠贤的干儿子,侯方域一向鄙其为人,见阮慷慨赠馈厚礼,便有所动摇,企图妥协,竟说“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李香君听后当即义正词严地愤怒指出“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我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于是她拔簪脱衣,激愤地唱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由此表现了她追求正义,追求纯真的爱情,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这就是用自己实际行动现身说法影响侯方域。
在《辞院》中阮大铖因香君却奁,伺机陷害侯方域,于是侯方域被迫出走逃往史可法处躲避。临行之时,他发出了“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的慨叹。李香君正色规劝道“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之态。”她强忍生离之苦,含泪送别。她深知“满地烟尘,重来也未可必也。”“离合悲欢分一瞬,后会期无凭准。”还是苦守妆楼,对侯方域失志不渝,忠贞不二。尖锐的斗争锻炼了她,促使她的性格进一步发展。这集中表现在《守楼》中,她明确表示要等侯方域,“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她义正词严地说:“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这不仅表现了她对侯方域爱情的忠贞和不贪恋富贵的品质,而且再度表现了她鲜明的政治态度――绝不与阉党余孽同流合污。养母叫人强迫香君梳妆,香君拿着与侯公子的定情诗扇前后乱打,奋勇自卫。当她被虏抱下楼时,她哭道:“奴家就死不下此楼。”并以头撞地,“竞把花容碰了个稀烂”,血染诗扇,用沉重庄严的代价,保持了自己高贵的人格,充分地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与《却奁》中“拔簪脱衣”的刚烈行为交相辉映,香君形象更显得光彩夺目。
李香君一介身份卑微的**,却有着为多少士大夫所没有的无比纯洁的灵魂。她这种凛然的正气,卓越的胆识,富贵不淫的品质,刚烈行动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因与侯的对比写出而格外显得璀璨夺目,可谓“巾帼卓识,独立天壤”。
二、深明大义,疾恶如仇,不贪富贵,不畏强权
在与马、阮这些政治人物的斗争中,她进一步认识了他们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害,也因此于他们结下了冤仇。从《却奁》开始,仇恨就已经形成,今日被征选也是贼人迫害她的恶毒手段。常言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她必然要对他们破口大骂以泄其心中怒火。既有自己对这些歹人的痛恨,又有为复社“清流”与马、阮集团“浊流”间的公仇,所以在《骂筵》中,她同他们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国将不国之际,他们丝毫没有因国之安危挺身而出,却依旧沉醉于饮酒作乐之中,遍寻名妓,创作排练新的乐曲舞蹈。因此李香君也被搜刮其中,面对眼前这群小人,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恨,要“做个女祢衡,挝渔洋,声声骂。”在《五供养》曲中骂他们:“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是她怒斥诸魔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整日迷花恋草,荒淫无耻,不理朝政,而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的深重罪行。最后在《玉枝交》曲中袒露出自已鲜明的政治立场:“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她痛骂奸贼倒行逆施,表明她已把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并以此来进行斗争。她虽身受各式封建枷锁的钳制,无丝毫人身自由可言,又孤身处于马士英的淫威之下,尚敢叱斥权奸害民祸国。这不仅使为她所不齿的衣冠中的败类马士英之属不可与之相提并论,即便侯方域等复社文人也不可与之同日而语。“香君正揭着奸人痛处,有些痛骂,愧煞多少文臣武将。”面对阮大铖对其的.殴打侮辱,她依然斗志昂扬地高唱:“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从而表现了李香君深明大义、疾恶如仇、不贪富贵、不畏强权的思 想性格。她这种敢于抗争黑暗邪恶势力的精神,不仅可嘉,也更为动人。
三、王朝易帜,红尘看破,以入道明气节
《入道》是《桃花扇》中最脱俗的部分,孔尚任摆脱了传统创作思路的俗套,让剧情发生了突变,而剧情的突变与主人公性格的突变有关。当清兵占领了南京,明王朝彻底覆灭之际,侯、李这对天涯情侣终于在白云庵追祭崇祯的会上相遇,两人持扇各诉衷情。此时,侯公子尚想夫妻还乡,道士张瑶星却将那柄象征着爱情和斗争,沾满香君血和泪的“桃花扇”撕得粉碎,掷于地上,喝道:“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张瑶星的话提醒了他们:当此国破家亡之际,不应沉溺于儿女之情,终于双双入道。他们不再眷恋个人的爱情生活,分别在山林中入道“修真”。对于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局,《入道》末的总批云:“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接。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他们的入道不是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而是由于亡国之恨,也表现了他们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
李香君的入道可说是她在精神境界上的提升。爱本身是没有罪的。如果一桩爱情发生了,它就是发生了,它不仅不应当因为任何原因受责备,而且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肯定是美的。对于这样的一个女子,爱情本是她最初的人生追求,然而其所遇到的爱情却因政治的斗争而枯萎,她同时也因生活的遭遇、爱情的苦闷而获得对生命的感悟。沿两次牡丹亭唱曲中透现对人生无奈体会的渐深渐沉,至《栖真》中哀告一直发展而下的忧患感觉,香君即使在重新掌握幸福的边缘,也没有失去心灵上的这些印痕,以至于桃花扇在重逢的一瞬被破坏,又听到道士痴虫之骂,无奈的社会现实,悲惨的生活遭遇使她当下顿悟,猛然间摆落了尘世的一切幻想,将生命回转到自然的本质――入山修道。
出于对复社文人的敬重,对侯方域所表现出来的优雅举止谈吐的欣赏,以及其对李香君的真诚感情,李香君爱上了侯方域。然而侯方域的优柔寡断,毫无主见,对国家的背叛使香君对其彻底失望,以致皈依出家。李香君将爱情追求与鲜明的政治见识统一起来,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敢爱、敢恨,对爱情的追求始终坚贞不渝,睥睨**,压倒须眉。然而这种美好的理想,在当时封建王朝的社会里,难以实现。处处围堵,处处不如意,处处阴差阳错,迫使主人公看破红尘,决意出家,正是对现实的彻底否定和批判,体现了主人公进一步执著的追求。对理想的寻求,意味着对现实的否定。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李香君的命运虽以悲剧告终,但是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李香君一样的人,敢于反抗和痛斥权奸的倒行逆施,以及所表现出的令人钦佩的独立人格和侠肝义胆,为着一个美好的理想而奋斗,才将那个黑暗的时代化作了永恒的过去。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烟花女子,能有如此高的卓识远见,真令人可敬,她身上所具有的民族气节,更应受到人们的敬仰,也正因如此,李香君深明大义、情操高洁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表现,使她成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参考文献:
1.*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2.《*大百科全书*文学》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3.胡雪冈 《孔尚任和桃花扇》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4.徐振贵 《孔尚任评传》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0
5.郭预衡 《*古代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6.夏晓虹 《晚清女性与*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吴淑钿 超越与异化――〈桃花扇〉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2006
8.吴新雷 《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纪回顾》《*古代*代文学研究》 1999.8
9.廖玉蕙 《细说桃花扇――思想与情爱》 香港 海啸出版社,1997年
10.段美华 《李香君形象的创新性》 《*古代*代文学研究》 1992.11
11.蒋星煜 《田雯与桃花扇及其他》 《*古代*代文学研究》 1991.4
12.韩灿月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的历史地位》《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3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论文
相信许多人都写过叙事结构的探究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桃花扇》是明清传奇戏剧的代表巨作,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象征与叙事结构的巧妙运用。因此本文从该剧的象征叙事结构的叙事手段、结构方法和意象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作品的主题、情节冲突、整体结构以及象征叙事结构产生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桃花扇》;象征;艺术效果;叙事结构
一、引言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1648~1718年)的代表作,在明清传奇历史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歌台演出,岁无虚日”。这一著作标志着继汤显祖以来*戏剧的新巅峰,孔尚任也因此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论,被称作“南洪北孔”。
孔尚任在刻本卷首还特地撰写了《桃花扇考据》一文,详细列出了创作该剧所参考的文献的细目,全书有上下两卷,共40出(上下本首末又各加了一出,实际共有44出),以桃花扇贯穿始终,以赠扇,题扇,溅扇,画扇,寄扇,裂扇构成基本剧情。
《桃花扇》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精妙严谨,梁启超在其《小说丛话》曾赞扬道:“但以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论之,窃谓孔云亭《桃花扇》冠绝千古矣!”由此可见,除了词藻的修饰和情感的流露,戏剧的叙事结构也非常重要。戏剧的叙事结构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叙事的语法结构,叙事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等。从叙事结构的角度探讨能够补充和发展《桃花扇》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桃花扇》中体现出的象征叙事结构以及套式双重结构。这两点是《桃花扇》较其他戏剧而言更为突出的创作特色,而且使该剧成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
二、《桃花扇》及其相关研究
自《桃花扇》成文便一时洛阳纸贵,在当时主要是用来传阅和舞台表演,却并没有涉及到研究。19世纪末以来,对《桃花扇》的研究才开始起步。
2.1《桃花扇》的研究
民国初年,受西学东渐的影响,王国维、梁启超等人接受了西方的哲学与美学观念,从哲学、美学、伦理价值以及社会政治的角度阐述《桃花扇》的内涵或者用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辛亥革命至1949年间,对《桃花扇》的研究由古典转向现代化,主要是借史来阐发民族意识,但是受到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对《桃花扇》的学术研究难以深入展开。1949年新*成立后,《桃花扇》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且发展迅速,20世纪以来研究视角越来越多元化,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年来,《桃花扇》的研究者们主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讨论《桃花扇》,如李瑛、尹志鹏(2011)认为孔尚任的《桃花扇》是*古典戏曲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为完美的杰作之一,其审美意蕴的最关键所在是将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融合起来并别出心裁地构建表达出来。还有许多学者从比较法来研究《桃花扇》,如赵秋棉(2004)有少数学者从《桃花扇》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3]如张松辉(2000)的《谈<桃花扇>中的道家道教思想》。
2.1《桃花扇》的叙事研究
然而,从叙事方面对《桃花扇》的研究屈指可数,例如2014年张宇从叙事策略来浅析《桃花扇》,他认为《桃花扇》在创作中既承袭了传奇创作传统,又别具匠心,以角色叙述者、多声部叙事、时间的扭曲等多种叙事手段将历史真实与传奇元素相结合,不仅营造出历史的真实感,而且显现出清代文人传奇的叙事追求与主体意识。研究者们在*10年内才对《桃花扇》的叙事结构有所开拓,例如李多娇(1998)从意象结构角度浅谈,她认为“桃花扇”如草蛇灰线贯穿全剧。“桃花扇”不仅仅是一个文体的代码,一个多边的隐喻,更是全剧重要的意象结构的载体,不仅承载着一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而且承载着一代兴盛衰亡的南朝历史。孙敏强(2006)也从意象结构来分析,他提出作为中心意象,“桃花扇”具有特殊的艺术效应与结构功能,它使整个作品的艺术结构和形象体系别开生面,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曲珠”说的成功范例和最好注脚,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和理论价值,他认为孔尚任对*叙事文学文论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吴瑞霞(2006)从李渔关于戏剧叙事应以“一人一事”为剧情枢纽的“立主脑”理论分析了《桃花扇》的剧情结构,得出李香君一人,“却奁”一事,是《桃花扇》所立之“主脑”。袁韵(2011)认为《桃花扇》叙事结构的成功向来为人所欣赏,是该剧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桃花扇》叙事艺术结构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杂而不越"的整体美、"草蛇灰线"的谨严美和"不奇而奇"的曲折美这三方面。还有张鹏(2014)提出《桃花扇》在叙事上有着多重结构。首先,《桃花扇》叙事的功能结构是具有普化范式的叙事单元的组合;其次,《桃花扇》叙事的语法结构是有着多条叙事线索的复合型叙事序列;再次,在该戏的文本内部,还隐藏着一个叙事的深层结构,它是文本叙事的内在动因,指明了其情节发展的脉络和终点。
从叙事结构研究戏剧这一视角较新,但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例如从象征叙事结构这一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推进戏剧叙事结构的发展。因此本文决定从叙事结构这一方面着手来探讨《桃花扇》的价值, 希望对《桃花扇》的研究以及对整个戏剧研究领域起到绵薄的贡献。
三、《桃花扇》中的象征叙事结构
Kirby(1987)编撰的《简明现代思潮辞典》“象征”条目写道:一个形象是一个经验或一个对象的具体描写;要是在具体形象之外,尚有第二层含义的话,那么,形象就变成了象征。象征的主要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事物抽象成象征物,再折射出哲理。叙事指的是叙述故事情节。所谓的象征叙事就是将象征手法融入到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去。在巴尔特的《S/Z》一书中把文本看成是符码的编织物或网络,并将这些混合与交织着的符码分为五种,其中的象征性符码是指叙事行为中文字符号的象征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用文本符号的象征性来分析戏剧的张力所在。所谓象征叙事结构是作者通过特殊的叙事手段和结构方法来构设出贯穿全局、带有特定象征意味的意象,对作品主题、情节冲突、整体结构起到推进、润色等艺术效果以及其他的效果。叙事结构与象征的巧妙结合并且运用于戏剧作品,使戏剧的表层与深层的二元因素发挥到极致,也使其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3.1《桃花扇》的叙事手段
从叙事手段上来说,《桃花扇》一文设置了一个贯穿全剧的中心意象即“桃花扇”并通过娴熟的象征手法来展开叙事和揭示主题。“桃花扇”奇就奇在它的象征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叙事的不断进行不断变化着,正是这种变化使得该剧主题一步步得到升华。“桃花扇”这柄定情信物原本只是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的美好象征,也只会让人对一对才子佳人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和祝福。但是在*古典文学中桃花不仅会让人联想到女子的美貌,爱情的美好,娇艳无比的桃花生性却柔弱,让人不禁联想到“人面只今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等诗句,很自然地带给读者一些悲伤的情怀,让人们感怀物是人非,容颜易逝以及爱情的悲剧。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识》中说道“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李香君誓死守楼明志,血溅诗扇后这柄扇子就有了更为深刻、耐人寻味的意义。可见,随着情节的曲折发展,“桃花扇”象征的内容也由美好渐渐转为凄凉。作为明清历史传奇的代表作,侯李爱情的离合只是表层,是艺术媒介;南朝的兴亡才是主旨,是艺术意蕴。“桃花命薄,扇底飘零”,这柄“桃花扇”见证了爱情的离合悲欢,也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存亡。象征作为该剧的重要叙事手段,将“桃花扇”的积淀意义与主旨旋律成功地融为一体,赋予该剧深刻的历史韵味和哲理意义。“桃花扇”的奇妙象征对于全剧叙事结构的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2《桃花扇》的结构方法
从结构方法上来说,“桃花扇”作为全剧最核心的结构线索,融会贯通了全文,完美地实现了双线结构的叙事。与其他明清传奇所不同的是,孔尚任还别出心裁地将套式结构与双线结构巧妙结合,构成了独特的套式双重结构。爱情的离合与国家的兴亡无不与这把“桃花扇”紧密相连,赠扇、题扇、溅扇、画扇、寄扇、裂扇作为《桃花扇》的情节发展线索,如线串珠地将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这两条主线串联起来,顺利自然地构成了全剧的双线结构。除了正文四十出以外,该剧还特地在上下本的首尾各增添一出,上本开头试一出《先声》,末尾闰一出《闲话》;下本开头添一出《孤吟》,末尾续一出《余韵》。除《闲话》外其余三出均以老赞礼为主角,在《先声》中老赞礼作为开场人物首次出场,明确说明全剧是“明朝末年*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孤吟》中,老赞礼说道“当年真是戏,今日戏如真”,点出了戏剧轰动一时的演出效果、实人实事的写作手法以及哀伤的写作基调;《余韵》中,老赞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作者的化身,与柳、苏二人共同谱写了一曲南朝灭亡的哀歌作为全剧的收场。在《闲话》中,张道士首次登场,指出了他结场人物的身份。作为结场人物,他不仅将剧中人物联系起来还向主角指明了人生出路,对全剧的叙事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没有这四出,该剧情节仍然完整,但是情感的表达不够强烈,结构安排不够紧密严谨,称不上完美。当作者有意识地套装上历史参与者和见证人老赞礼、张道士等人对剧情背景的交代以及对主角人物命运的感慨,侯李爱情的离合以及南朝的兴亡的无奈与忧伤展现地更加深入,戏剧的主题也更加突出,同时观众也能更加切身地体会到剧中人物的感受。套式双线结构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驾驭艺术作品的高超技艺,使《桃花扇》成为明清传奇戏剧中的佼佼者。
3.3《桃花扇》的意象
从意象上来说,《桃花扇》一文有多个意象而非最显著的“桃花扇”一个。纵观全剧,扇、桃花、桃花源也都是值得探讨的意象。“桃花扇”的.最终成形是经历了一个曲折跌宕的过程,起初它只是一把普通的扇子,等到扇面溅上了香君忠贞的鲜血才渐渐有了扇面桃花,这把扇子才形成了“桃花扇”。
3.3.1扇子的意象
扇子作为意象,在剧中寄托了文人的诗情画意,也寄托了作者对处于乱世的复社文人怀才不遇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感伤之情。第六回《眠香》中侯方域在扇上题诗道“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在美人面前,一代才子不仅表达了对香君的爱慕之情,而且将自己的文采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二十三回《寄扇》中,杨龙友见扇上有几滴血痕,妙笔生花借美人的血竟画出了几笔折枝桃花。这把扇渲染了文人的水墨情怀。第一回《听稗》中,侯方域讽刺南都人士学金粉南朝的亡国作风并暗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然而,侯方域最后还是流连美色,学了金粉南朝模样。在第十四回《阻奸》中,侯方域列举了马、阮等人想要拥立的福王的“三大罪”还有“五不可立”,表现出自己的刚正与决心;然而,在第十八回《争位》中,他却胆怯了,说道“且看局势,再做商量。”这些前后矛盾的心理与行为其实是文人们怀才不遇的心境的写照。第十二回《辞院》中,史可法哀叹道“黄尘起,王气昏,羽扇难挥建业军”表达出自己在末世无法展示才华,无法再力挽狂澜的心酸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3.3.2桃花的意象
桃花作为又一意象,在剧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然消极占主要地位。桃花既是香君貌美如花,如《却奁》中“正芬芳桃香李香,都题在宫纱扇上”;又是容颜易逝的体现,如在《寄扇》中,李香君见到杨龙友为她点画的桃花扇唱道:“樱唇上调朱,莲腮上临稿,写意儿几笔红桃。补称些翠枝青叶,分外夭夭,薄命人写了一副桃花照。”桃花虽然是侯李美好爱情的体现,如《题画》中“想起小生定情之日,桃花盛开,映着簇新新一座妆楼”;但更多的是爱情破碎的载体,如《题画》中“不料美人一去,零落至此。”
3.3.3桃花源的意象
除了扇子和桃花,桃花源这一意象在剧中也有重要的含义。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是一片理想的乐园,而在孔尚任的笔下,桃花源带有更多的却是悲剧色彩。桃花源在《桃花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一回《听稗》,“俺们一叶扁舟桃源路,这才是江湖满地,几个渔翁。”以及“重来访,但是桃花误处,问俺渔郎。”“桃源路”和“桃花误处”借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来表达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在乱世无法实现理想生活的惆怅。在第二十八出《题画》,“桃花源”这一意象就出现了三次,“这是一幅桃源图”,“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渔郎诳指空山路,留取桃源自避秦。归德侯方域题。”“这流水溪堪羡,落红英千千片。抹云烟,绿树浓,青峰远。仍是春风旧境不曾变,没个人儿将咱系恋。是一座空桃源。”。这一桃花源表达出了侯方域对李香君的思念之情,在乱世寻找避难之所的渴望,以及对美人离去后仅剩空壳桃花源的感伤。
“桃花扇”从字面上解释为一把绘有桃花的扇子,它的意象也就是以上所有意象的集合,既有表层的意义,如爱情的离合悲欢、文人的水墨情怀,更有其深层的意义,如怀才不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冲突、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我们可以说“桃花扇”这一中心意象具有积淀性和多义性。以这把特殊的“桃花扇”为剧名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3.4象征叙事结构的艺术效果
象征的叙事手段,套式双线的叙事结构,以及多义性、积淀性的意象的结合构成了该剧的象征叙事结构。这一结构首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冲突清晰明朗,撼动人心。其次循序渐进地揭示了戏剧的真正主旨,离合之情很自然地融于兴亡之感中。最后将象征叙事结构用于*古代传统经典戏剧对作品审美意蕴的表现和艺术结构的构建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从文体效果上来看,不仅使得整部戏剧以含蓄的方式流畅地表达出深远的含义,而且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舞台效果上看,“桃花扇”作为剧名,又是剧中重要的道具,这表明“桃花扇”是全剧象征叙事结构的核心,在戏剧表演中的剧情发展和矛盾冲突上起到了媒介的作用,扇子形式的不断完整以及内涵和意义的不断深化产生了渐变式的舞台效果并引起观众心灵的震荡。
四、结语
象征叙事结构是明清传奇巨作《桃花扇》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对全剧的行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象征叙事结构这一角度研究结合了文体学和叙事学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加具体深入地阐释全剧。孔尚任用多个意象的积淀象征,配合上套式双重结构的叙事,推进了情节的冲突,淋漓尽致地揭示全剧国家兴亡的实质主题,将象征叙事结构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体现出当时文学向社会化、人文化发展的趋势。全剧因为象征叙事结构的成功运用,其结构产生了杂而不越、草蛇灰线、不奇而奇的美感,产生了巨大的文体和舞台效果。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
相信大家在学*、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探究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桃花扇》是明清传奇戏剧的代表巨作,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象征与叙事结构的巧妙运用。因此本文从该剧的象征叙事结构的叙事手段、结构方法和意象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作品的主题、情节冲突、整体结构以及象征叙事结构产生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桃花扇》;象征;艺术效果;叙事结构
一、引言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1648~1718年)的代表作,在明清传奇历史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歌台演出,岁无虚日”。这一著作标志着继汤显祖以来*戏剧的新巅峰,孔尚任也因此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论,被称作“南洪北孔”。
孔尚任在刻本卷首还特地撰写了《桃花扇考据》一文,详细列出了创作该剧所参考的文献的细目,全书有上下两卷,共40出(上下本首末又各加了一出,实际共有44出),以桃花扇贯穿始终,以赠扇,题扇,溅扇,画扇,寄扇,裂扇构成基本剧情。
《桃花扇》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精妙严谨,梁启超在其《小说丛话》曾赞扬道:“但以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论之,窃谓孔云亭《桃花扇》冠绝千古矣!”由此可见,除了词藻的修饰和情感的流露,戏剧的叙事结构也非常重要。戏剧的叙事结构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叙事的语法结构,叙事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等。从叙事结构的角度探讨能够补充和发展《桃花扇》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桃花扇》中体现出的象征叙事结构以及套式双重结构。这两点是《桃花扇》较其他戏剧而言更为突出的创作特色,而且使该剧成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
二、《桃花扇》及其相关研究
自《桃花扇》成文便一时洛阳纸贵,在当时主要是用来传阅和舞台表演,却并没有涉及到研究。19世纪末以来,对《桃花扇》的研究才开始起步。
2.1《桃花扇》的研究
民国初年,受西学东渐的影响,王国维、梁启超等人接受了西方的哲学与美学观念,从哲学、美学、伦理价值以及社会政治的角度阐述《桃花扇》的内涵或者用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辛亥革命至1949年间,对《桃花扇》的研究由古典转向现代化,主要是借史来阐发民族意识,但是受到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对《桃花扇》的学术研究难以深入展开。1949年新*成立后,《桃花扇》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且发展迅速,20世纪以来研究视角越来越多元化,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年来,《桃花扇》的研究者们主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讨论《桃花扇》,如李瑛、尹志鹏(2011)认为孔尚任的《桃花扇》是*古典戏曲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为完美的杰作之一,其审美意蕴的最关键所在是将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融合起来并别出心裁地构建表达出来。还有许多学者从比较法来研究《桃花扇》,如赵秋棉(2004)有少数学者从《桃花扇》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3]如张松辉(2000)的《谈<桃花扇>中的道家道教思想》。
2.1《桃花扇》的叙事研究
然而,从叙事方面对《桃花扇》的研究屈指可数,例如2014年张宇从叙事策略来浅析《桃花扇》,他认为《桃花扇》在创作中既承袭了传奇创作传统,又别具匠心,以角色叙述者、多声部叙事、时间的扭曲等多种叙事手段将历史真实与传奇元素相结合,不仅营造出历史的真实感,而且显现出清代文人传奇的叙事追求与主体意识。研究者们在*10年内才对《桃花扇》的叙事结构有所开拓,例如李多娇(1998)从意象结构角度浅谈,她认为“桃花扇”如草蛇灰线贯穿全剧。“桃花扇”不仅仅是一个文体的代码,一个多边的隐喻,更是全剧重要的意象结构的载体,不仅承载着一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而且承载着一代兴盛衰亡的南朝历史。孙敏强(2006)也从意象结构来分析,他提出作为中心意象,“桃花扇”具有特殊的艺术效应与结构功能,它使整个作品的艺术结构和形象体系别开生面,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曲珠”说的成功范例和最好注脚,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和理论价值,他认为孔尚任对*叙事文学文论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吴瑞霞(2006)从李渔关于戏剧叙事应以“一人一事”为剧情枢纽的“立主脑”理论分析了《桃花扇》的剧情结构,得出李香君一人,“却奁”一事,是《桃花扇》所立之“主脑”。袁韵(2011)认为《桃花扇》叙事结构的成功向来为人所欣赏,是该剧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桃花扇》叙事艺术结构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杂而不越"的整体美、"草蛇灰线"的谨严美和"不奇而奇"的曲折美这三方面。还有张鹏(2014)提出《桃花扇》在叙事上有着多重结构。首先,《桃花扇》叙事的功能结构是具有普化范式的叙事单元的组合;其次,《桃花扇》叙事的语法结构是有着多条叙事线索的复合型叙事序列;再次,在该戏的文本内部,还隐藏着一个叙事的深层结构,它是文本叙事的内在动因,指明了其情节发展的脉络和终点。
从叙事结构研究戏剧这一视角较新,但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例如从象征叙事结构这一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推进戏剧叙事结构的发展。因此本文决定从叙事结构这一方面着手来探讨《桃花扇》的价值, 希望对《桃花扇》的研究以及对整个戏剧研究领域起到绵薄的贡献。
三、《桃花扇》中的象征叙事结构
描写桃花的古诗句
在春天刚到来的`时候,桃花,争放斗艳,一朵比一朵看得盛。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描写桃花的古诗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 *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出处为: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2)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出处为:周朴《桃花》
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处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4)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出处为:元稹《连昌宫词》
5)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出处为:白居易《牡丹芳》
6) 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出处为: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7)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出处为: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8)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出处为:李白《箜篌谣》
9)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出处为: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0)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出处为:王维《桃源行》
11)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出处为:王维《洛阳女儿行》
12)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出处为: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13)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出处为:薛道衡《昔昔盐》
14)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出处为: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15) 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出处为: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16)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出处为:纳兰性德《送荪友》
17)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出处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8)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处为: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9)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出处为: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20)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出处为: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2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处为:崔护《题都城南庄》
22)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出处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23)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出处为: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24)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出处为:李白《山中问答》
2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处为:佚名《桃夭》
26)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出处为:王维《酬郭给事/赠郭给事》
27)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处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8)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出处为: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29)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出处为: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30)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出处为: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31) 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出处为: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32)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出处为: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33)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出处为:秦观《点绛唇·桃源》
34)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出处为: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35)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出处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36)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出处为: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7)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出处为:戴叔伦《兰溪棹歌》
38)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出处为: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39)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出处为:张旭《桃花溪》
40)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出处为:元稹《离思五首》
41)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出处为:徐俯《春游湖》
42)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出处为: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43)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出处为: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44)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出处为: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45)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出处为: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46)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47) 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48)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頫《东城》
49)夭夭园桃,无子空长。——曹丕《煌煌京洛行》
赞美桃花的古诗句
桃花大大方方,她深根大地,汲取大地母亲的浮汁,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她喜欢风雨,她喜欢太阳,因为阳光雨露会使她根深叶茂、花美芳香。下面我们来看看赞美桃花的古诗句,欢迎阅读借鉴。
NO1、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李建勋写的《南唐*事(句)》
NO2、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写的《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NO3、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写的《三日寻李九庄》
NO4、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行到三姑学仙处,还如刘阮二郎迷。——顾况写的《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NO5、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刘商写的《题水洞二首》
NO6、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岑参写的《醉戏窦子美人》
NO7、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写的《桃花》
NO8、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写的《桃花》
NO9、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陆游写的《泛舟观桃花》
NO10、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顾况写的《桃花曲》
NO11、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写的《山中问答》
NO12、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张志和写的.《杂歌谣辞。渔父歌》
NO13、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韩偓写的《野钓》
NO14、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王维写的《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NO15、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刘敞写的《桃花》
NO16、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写的《庆全庵桃花》
NO17、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顾况写的《题柳谷泉(句)》
NO18、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张祜写的《胡渭州》
NO19、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刘长卿写的《时*后春日思归》
NO20、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写的《桃花溪》
NO21、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写的《樱桃花》
NO22、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写的《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NO23、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写的《桃花》
NO24、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写的《东鲁门泛舟二首》
NO25、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写的《听山鹧鸪》
NO26、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写的《宫词一百首》
NO2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写的《题城南庄》
NO28、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杨凭写的《千叶桃花》
NO29、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戴叔伦写的《蕲州行营作》
NO30、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李贺写的《马诗二十三首》
NO31、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写的《杂曲歌辞。起夜半》
NO32、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写的《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NO33、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吴融写的《桃花》
NO3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写的《兰溪棹歌》
NO35、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礕礕数片帆,去去殊未已。——贯休写的《上冯使君五首》
NO36、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杜甫写的《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NO37、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NO38、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岑参写的《春兴戏题赠李侯》
NO39、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常建写的《戏题湖上》
NO40、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杜审言写的《戏赠赵使君美人》
NO41、汉家宫里柳如丝,上苑桃花连碧池。圣寿已传千岁酒,天文更赏百僚诗。——写的《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一》
NO42、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张元一写的《又嘲》
NO43、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写的《题桃树》
NO44、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写的《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NO45、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写的《绝句漫兴九首》
NO46、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写的《春思二首》
NO47、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东风三月黄陂水,只见桃花不见人。——刘商写的《题黄陂夫人祠》
NO48、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写的《田园乐》
NO49、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写的《题百叶桃花》
与桃花有关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桃花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崔护《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白居易《大理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刘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齐己《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张旭《桃花》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华林满芳景,洛阳编阳春,未颜合运日,翠色影长津。——唐太宗《樱桃春为韵诗》
2、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宋·朱淑真《樱桃》
3、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唐·白居易《感月悲逝者》
4、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宋·赵彦端《豆叶黄》
5、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宋·苏轼《樱桃》
6、瑞香端合谱离骚,有子傅芳韵亦高。失却薰笼红锦被,化为矮树紫樱桃。——宋·杨万里《初夏即事十二解》
7、书帘朱箔燕为家,青草门庭只产蛙。一树樱桃红半落,园丁愁矸雨如麻。——宋·陆文圭《山村示暮春三绝句和韵》
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9、一树笼松玉刻成,游蜂多思正经营。攀枝弄雪时回顾,还绕樱桃树下行。——宋·王安石《即事五首》
10、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桃花扇诗句 桃花扇名句 有关桃花扇的古诗 古诗桃花扇的拼音 思乡的桃花扇古诗 孙尚任的古诗桃花扇 桃花扇的古诗意思 桃花扇中的古诗词 桃花扇经典名句 孔尚任桃花扇诗句 桃花美女遮扇的古诗 桃花描写桃花的古诗 桃花的古诗是 这桃花的古诗 爱桃花的古诗 指桃花的古诗 似桃花的古诗 桃桃花桃树的古诗 桃花花的古诗 谢桃花的古诗 种桃花的古诗 寺桃花古诗的 写桃花的古诗 以桃花为题的古诗 吟桃花的古诗 都桃花的古诗 讲桃花的古诗 桃花潭的古诗 含桃花的古诗 写桃花的诗古诗
描写桃花的古诗句 含桃花的古诗句 描写桃花的古诗句 赞美桃花的古诗句 赞桃花的古诗句 于桃花的古诗句 描写桃花的古诗 桃花扇经典名句参考 描写桃花的古诗句 与桃花有关的古诗 关于《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也是伤痕文学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论文 人教版选修《长生殿》与《桃花扇》备课资料 有关桃花的古诗大全 写桃花的古诗大全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 《桃花扇》名言名句 桃花扇台词 那段带着鲜血呕出来的痛(桃花劫) 桃花扇台词 含桃花的古诗句 《桃花扇》经典句子 大林寺桃花古诗 桃花扇名句及赏析(桃花扇好词好句好段分享) 桃花扇经典名句(简述桃花扇讲的故事内容) 桃花古诗十首(关于描写桃花的古诗大全) 描写桃花的古诗 关于桃花的古诗 古诗大林寺桃花
祝福的钟声无修版网盘 六一祝福孩子的诗歌 周一短信祝福语大全 小美女生日祝福语 兄弟祝福语八个字 十一月第一天的祝福语 祝福提新车吉言 恭贺升学祝福语 自制六一儿童节祝福卡 前男友要结婚了祝福语 男友父亲生日短信祝福 彝族新年祝福语 母亲七十大寿祝福语 结婚11年纪念日祝福语 生小孩送红包祝福语 教育机构开业祝福语 祝自己生日快乐的祝福语英文 百日生日祝福词 俩人同一天生日祝福语 我今天为你祝福伴奏 对老公的生日祝福语说说 开店一周年祝福语 谢谢大家的祝福和点赞 升学宴祝福红包祝福语 好朋友生日祝福语说说 父亲节活动祝福语 给女生生日表白祝福语 空洞骑士乔尼的祝福 祝福老师的贺卡制作 初音祝福的救世主剧情 兄弟当兵走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