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和古诗的来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汉字和古诗的来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汉字和古诗的来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汉字和古诗的来历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汉字的来历100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甲骨文: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起源于殷商时期。
金文:刻铸在钟鼎等器物上的文字,商周时期出现。
大篆:又叫做籀文,周太史籀创造,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等地。
小篆:适应秦统一*的形式而形成,由大篆简化而成.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成熟于汉代,由小篆简化而成。
楷书:出现于东汉时期,六朝时进一步完善,唐代时成熟,由隶书简化而成。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几十年,*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体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总体来说*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汉字来历
汉字,在*亦称中文字、*字、方块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汉字从语段文字发展到语词文字。语段文字阶段应该漫长,可能达数千年之久。汉字发源期有距今7762年(±128年)前的贾湖刻符、七千多年前内容丰富的双墩刻符、及半坡陶符、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夏墟的水书;而殷墟的甲骨文是公认的初步成熟而定型的汉字系统了。成熟期有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在古文中只称“字”,少数民族为区别而称“汉字”,指*使用的文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期间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第五大发明。*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现时*定为国家规范用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不单*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现代汉字大致分成繁体与简体两个体系。前者主要用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而后者由*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采用。非中文体系中,日本自制定了官方的汉字使用规范,而21世纪,越南、朝鲜半岛地区和蒙古国,汉字已不再具有官方使用地位。
劳动节的来历和古诗
劳动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劳动节的来历和古诗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呢?这还得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说起。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向*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狠毒的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资本家的折磨。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运动。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一个*,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这一天终于来到了。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这下,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当时在*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
“我们要把地球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
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工人的心声,唱出了全地球无产者的共同愿望,也感染了广大的群众,他们纷纷声援工人的*运动,将*运动推向新的高潮。*运动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他们不甘心答应工人的条件,便露出他们狰狞的一面。5月3日,芝加哥*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他们组织*破坏者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工人的*队伍,故意制造混乱,以此为借口,当场开枪打死六个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为纪念美国工人1886年5月11日的*运动,为推进整个地球工人阶级的斗争热情,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在之后的每年5月1日,各国的工人阶级都举行大规模的*,以争取自身的权利。
1、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4、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5、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鸡王是一个好强争胜的家伙,成天惹事生非,打架斗殴(这种德性今天都有还有残留)。玉帝封生肖的时候,考虑了动物对人类有无功劳,鸡王当然也排不上了。有一天,鸡王看到已封生肖的马受人宠爱,金鞍银澄,心中十分羡慕,于是上前询问道:“马大哥,你有今天的荣誉,靠的是什么?”马回答道:“我*时耕田运物,战时冲锋陷阵,给人类立下汗马功劳,当然我应该受到爱戴。”马道:“要得到人们的爱戴不难,只要你能发挥自己长处,给人们实实在在地办点事就行了。拿已封生肖的`动物来说吧,牛能耕田,狗能守门,猪供*食,龙可降雨,你天生金嗓子,说不定对人类有帮助呢。”
鸡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唤醒沉睡的人们,于是每天拂晓,鸡王就早早起床,亮开嗓子歌唱,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人们对鸡王的功劳十分感激,决定请玉帝把鸡也做为生肖赐封为神。
可是当时玉帝封生肖的标准只要走兽,不要飞禽,六畜中的马、牛、羊、狗都有份,唯独没有鸡,这下可急坏了鸡王,它急红了眼,喊精了脖子,可是毫无结果。
一天晚上,鸡王为这事想不通,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缕幽魂直飞天宫,来到玉帝殿前,向玉帝哭诉,自己每天司晨,唤起众生,功劳顺大,却不让入选属相,实在想不通。说完后,泪流不止。玉帝一想,鸡王的功劳实在大,自己规定的挑生肖标准确实有误,于是摘下一朵殿前花戴在鸡王头上,以示嘉奖。
鸡王醒来后,发现头上真有一朵红花,于是它戴红花去见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认出这是玉帝的“御炉红花”,知道玉帝看重鸡王,于是破格让鸡王参与生肖竞争。到了争排生肖的那天,鸡*同时起床,相并而进,快到天宫时,鸡怕狗沾了先,就连飞带扑到前面去了。狗急起直追,一直没追上,结果排在鸡之后,从此,狗对鸡再无好感,见到鸡就追,直到今天也余气未消,“狗撵鸡飞”的现象至今可见。而鸡呢,至今还是红脸每天司晨,头上戴着一朵漂亮的大红花。
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城里有位课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诚,专为人算命,据称能知阴阳,断生死。这人的来头倒也不简单,是那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而袁天罡,则是唐朝有名的星相家,曾经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称骨算命法。
有一群在长安城外靠泾河吃饭的.渔人,每日孝敬袁守诚一尾金色大鲤,袁守诚便会指引他们在何时何处下网捕鱼,必然网网不落空,捉去许多泾河的水族。不知道怎么的,这事传到了泾河龙王的耳中,它一怒之下,化身为一个白衣秀士,潜入长安,寻那袁守诚的麻烦。
袁守诚在长安西门繁华大街上卖卦,生意自是十分兴隆,泾河龙王寻到卦摊前,本想当场发作,却被袁守诚先生清奇不凡的相貌所震慑,于是收了轻视之心,向袁守诚问上一卦。
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
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
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
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
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
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泾河龙王自认身为司雨龙神,那凡人袁守诚怎么可能比自己还先知道天上下雨的时辰,这场赌赛,自己定是赢了。谁知刚回到泾河水府,天上便下令明日雨降长安,降雨的时辰与水量和袁守诚所言不差分毫。龙王虽然大惊失色,叹这世间竟有如此通天晓地的能人,但它性情极刚烈,怎也不肯轻易服输,那争强好胜之心让它晕了头,竟然决定私下更改降雨的时辰,又克扣了雨量。
次日,龙王挨到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共降雨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一个时辰,克了三寸八点。
汉字来历的资料
关于文字的起源,自古以来各家众说纷纭,图画起源说是目前主流观点,我认为,可以在肯定图画作为汉字主要起源的同时,不能否定结绳,契刻,八卦等形式在文字产生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把结绳,契刻,八卦认为是次要起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字来历的资料,大家不妨参考下。
汉字来历
*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的祖先用原始工具在树枝上刻下历史性的一笔时,这便是文化最初的足迹,文字的发明与使用记录了原始人类的生活起居及从事的社会活动,例如打猎,祭祀,很好地传承了古国文明,可以说文字的产生,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虽然是夸张的描述,但也可见文字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因此,关于文字的起源,历年来各家众说纷纭,据《易系辞》、《老子八十》、《庄子胠箧》、《说文解字序》,在仓颉造字之前我们的祖先曾用结绳记事。此后,“太昊,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然后是“仓颉作书”,即有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图画说,原始意象说等,且各说法具有水火不相容之势。图画说以其形式上的象形和内容上的丰富含义得到文字学家们的普遍认可,并命名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裘锡圭先生赞同“文字画”),唐兰先生用“文字等于图画加上语言”支持图画说。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文字画”说包含的信息量明显大于其他表现手段。著名的人射鹿图是个强有力的证据。图画给人的直观感受即是弯弓搭射箭去射,这是显性的信息量;隐性的信息量是该图以直观形式作用于人的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联想与想象,得出“射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不论是射人,射马,还是射虎,”,这是结绳,契刻所不能做到的。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图画是原始文字的“源”,而忽略了其他的史前文字的存在形态。我认为,图画是作为汉字的主要起源的,结绳,契刻,八卦可认为是次要起源,为研究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在文字产生之前的古代社会,原始记事主要可以归纳为实物记事,符号记事和图画记事,三种方式各施其职,实物记事与符号记事可以说是原始人类为帮助记忆的最初尝试。郭沫若先生的“文字的发生和发展,在结构上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刻划系统,另一个是图形系统。”“刻划系统应在图形系统之前,“因为任何民族的幼年时期要走上象形的道路,即描画客观形象而要能象,那还需要一段发展过程。”等系列观点的提出和史前刻划符号的发掘极大地震撼了“人类文字起源于图画”的理论。首先,从工具性角度出发,刻划,记号,图画等视觉符号形式的存在状态都是以“原始人类”的需求为出发点,作为客体,它们之间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之所以使用不同的表达工具,都是满足使用主体不同的需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次,从主体行为的主动性来说,远古人类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很简单的,更不带政治色彩——将主流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人之上,也就是说,选择结绳,刻划或图画是有相对自由的,虽然有些学者根据汪宁生先生的《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一文的调查得出了“陶器上的刻划记号”只是一种“随意的刻划记号”的结论,认为它们既“没有社会性”、“本身也没有自我说明的作用”、“任何信息也传达不了”,这种说法未免太绝对化和武断了,图画以其象事物的型和表意得到认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结绳记号同样也负载着一定的信息量,远古人类用随意的结绳动作有意识地保存记忆,避免遗忘。我们说“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结绳也是作为原始交际工具在帮助记忆的同时,也作为相互交际往来的凭证,“工具”性质是可以肯定的,从这点上足以说明结绳与文字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排斥结绳起源说可以说是否定结绳记事的这段历史。结绳的方式虽然简单,但足以表达简单的意思,例如记忆与盟约,而且在后代结绳方式亦有遗迹,如朱熹记述的苗民不知文字,仍以结绳记事,并父子相传,林胜邦亦考证过硫球结绳法分指事会意两类,凡物品交换,租税赋纳,用以记数者,则为指事类;结绳记事也成为后来有些汉字的取象之源,如汉字中的……等字即取象于结绳,唐兰在《*文字学》中认为,在声符文字未发生以前,图画文字里只有极少数的象形,此外,就完全是象意字了。即图画文字演化为象形字和象意字,而据上所证,象形字与会意也可以在结绳记事上找到一点证据,可见,结绳记事是文字产生的前奏和预演,结绳记事是文字产生的准备。
契刻是远古人类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创造的用于帮助记忆数字的一种方法,契字做动词,《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由于数目记忆的困难,所以刻木来作为一种信约,由于古代文献的大量记载,如《管子轻重甲》、《列子说符》、《易林》、《曲礼》等,文字家们对契刻说给予了适当肯定,认为契刻的“约定俗成”的性质已经十分接*文字,已经带有书写的`性质,然而仍不承认它是文字的起源,虽然有人推测汉字的一到八数目字来源于契刻,但不能作为有力证据。我认为,契刻的符号与汉字是相当接*的,服从于交际需要,具有“约定俗成”的特征,服务于小地区,小范围人们的交际圈,从认知学的角度,远古人类的简单思维已经创造了奇迹。刻划符号与人类思维具有直接的关系。为使对事物的直观认识能够保存,于是借助一定的形式(刻划)来实现,刻划的符号即代表现实中的事物,若我们把远古人类为保存原始记忆的意图叫做“意”的话,通过心理加工,其生成的图象即刻划的符号可以叫做“象”,即原始心理图式,可见远古人类有了“我手写我口”的可能,虽然这些刻划符号并没有语音形式,但无语音并不妨碍小范围的交流,并不影响突破时空限制的记忆,虽然所记忆的内容十分有限,只限于简单的具体的事物,但“约定俗成”的性质和工具的职能足以证明它在文字产生之前的重要性,作为次要来源来说,并不过分。
由于各种起源说都有一定的道理,赞同一种起源说而排斥另一种起源说显得太主观化,还有学者折衷一说,认为结绳和象形汉字之间有个中间环节,即是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原始“数字卦”,阐述思路是结绳主要是用以记数的,实际上结绳是原始的数字形式,先民用这种原始的结绳数字进行占卜,“河图洛书”正是这种原始结绳数字排列而成的数字卦图式,这些图式可以排演出众多的数字卦,不同的数字卦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说数字卦粗略地具备了文字的功能,但这些数字卦所代表的内容毕竟让人难以把握,为了更形象准确地记录数字卦所蕴含的内容,掌管卜筮的巫师们才逐步地发明、创造了象形汉字。
实际上,各种起源说法都有其理论基础,然而我要说的是,人们在重视事实考证的同时,忽视了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文字学家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审视*古文字时,怀的是探求“文字”的目的,何谓文字成为衡量的标准,裘锡圭认为,语言文字学者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派。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叫做文字。裘先生认为这种分歧只是使用术语的不同,很难说这里面有什么绝对的是非。然而实际上,文字的定义却成为探索文字起源的关键。也就是说文字学家对文字定义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由此导致了探求文字起源时的理论基础不同,验证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才会有各种文字起源说。狭义派的观点是:“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正义》)这句话道出文字的性质。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字是方块汉字,自然,狭义派文字学家以这定义做衡量标准,以古推今,进行严格的一一对照的研究,文字和非文字的符号界限分明,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很容易找到不符合的条件,如不代表语音,只是远古人类随意做的记号,一个个绳结并没有同语言中的语素或词建立起固定的联系,认为汉字是高级的符号体系,其复杂的构形是不可能从简单的契刻演变而来的。从固有的文字构形来判断史前符号,根据商、西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距汉字发生的源头较*,绝大多数文字个体是通过象形的诱导产生的图形式文字,文字符号与它所代表的词之间的联系,很明确地表现了汉字与图画的渊源关系,“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广义派文字学家在“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的理论指导下,支持图画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从宏观角度来说,只要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本身具有一定意义,都可以作为探索文字起源的材料和证据。根据目前考古工作的进展,我们没有有力的证据非常肯定地说图画说就是文字的唯一起源,恰当的说,这是主流观点,也有人持否定意见,认为以指示性的图案作叙事型的描绘的“图画文字”在*尚未发现任何痕迹,而古埃及前王朝时代的象形字,其文字本身就是以图画的形式来表示的。不能因为甲骨文中象形字数量众多而断定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大部分文字学家如唐兰,裘锡圭还是持肯定意见,我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可以像广义派的做法,认为图画说是主要起源,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做为次要起源来补充,丰富文字起源说的理论,形成多元化的观点,但其中还是有主次之分的。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在文字定义做广义和狭义区分的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对文字起源说也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在远古人类时代,结绳,契刻,八卦,图画作为符号形式,依表达者的需要来选择,处于一个较自由选择的阶段。图画符号以其整体的优势(象形,象意)奠定了起源说的基础,但从广义上来说,可以把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做为次要起源来补充和发展汉字起源的理论。
汉字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在海外,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几多慰藉几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
关于汉字的来历与起源
汉字,又称中文、*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汉字的来历与起源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汉字来历的资料
关于文字的起源,自古以来各家众说纷纭,图画起源说是目前主流观点,我认为,可以在肯定图画作为汉字主要起源的同时,不能否定结绳,契刻,八卦等形式在文字产生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把结绳,契刻,八卦认为是次要起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字来历的资料,大家不妨参考下。
汉字来历的资料
*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的祖先用原始工具在树枝上刻下历史性的一笔时,这便是文化最初的足迹,文字的发明与使用记录了原始人类的生活起居及从事的社会活动,例如打猎,祭祀,很好地传承了古国文明,可以说文字的产生,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虽然是夸张的描述,但也可见文字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因此,关于文字的起源,历年来各家众说纷纭,据《易系辞》、《老子八十》、《庄子胠箧》、《说文解字序》,在仓颉造字之前我们的祖先曾用结绳记事。此后,“太昊,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然后是“仓颉作书”,即有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图画说,原始意象说等,且各说法具有水火不相容之势。图画说以其形式上的象形和内容上的丰富含义得到文字学家们的普遍认可,并命名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裘锡圭先生赞同“文字画”),唐兰先生用“文字等于图画加上语言”支持图画说。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文字画”说包含的信息量明显大于其他表现手段。著名的人射鹿图是个强有力的证据。图画给人的直观感受即是弯弓搭射箭去射,这是显性的信息量;隐性的信息量是该图以直观形式作用于人的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联想与想象,得出“射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不论是射人,射马,还是射虎,”,这是结绳,契刻所不能做到的。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图画是原始文字的“源”,而忽略了其他的史前文字的存在形态。我认为,图画是作为汉字的主要起源的,结绳,契刻,八卦可认为是次要起源,为研究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在文字产生之前的古代社会,原始记事主要可以归纳为实物记事,符号记事和图画记事,三种方式各施其职,实物记事与符号记事可以说是原始人类为帮助记忆的最初尝试。郭沫若先生的“文字的发生和发展,在结构上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刻划系统,另一个是图形系统。”“刻划系统应在图形系统之前,“因为任何民族的幼年时期要走上象形的道路,即描画客观形象而要能象,那还需要一段发展过程。”等系列观点的提出和史前刻划符号的发掘极大地震撼了“人类文字起源于图画”的理论。首先,从工具性角度出发,刻划,记号,图画等视觉符号形式的存在状态都是以“原始人类”的需求为出发点,作为客体,它们之间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之所以使用不同的表达工具,都是满足使用主体不同的需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次,从主体行为的主动性来说,远古人类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很简单的,更不带政治色彩——将主流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人之上,也就是说,选择结绳,刻划或图画是有相对自由的,虽然有些学者根据汪宁生先生的《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一文的调查得出了“陶器上的刻划记号”只是一种“随意的刻划记号”的结论,认为它们既“没有社会性”、“本身也没有自我说明的作用”、“任何信息也传达不了”,这种说法未免太绝对化和武断了,图画以其象事物的型和表意得到认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结绳记号同样也负载着一定的信息量,远古人类用随意的结绳动作有意识地保存记忆,避免遗忘。我们说“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结绳也是作为原始交际工具在帮助记忆的同时,也作为相互交际往来的凭证,“工具”性质是可以肯定的,从这点上足以说明结绳与文字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排斥结绳起源说可以说是否定结绳记事的这段历史。结绳的方式虽然简单,但足以表达简单的意思,例如记忆与盟约,而且在后代结绳方式亦有遗迹,如朱熹记述的苗民不知文字,仍以结绳记事,并父子相传,林胜邦亦考证过硫球结绳法分指事会意两类,凡物品交换,租税赋纳,用以记数者,则为指事类;结绳记事也成为后来有些汉字的取象之源,如汉字中的、、等字即取象于结绳,唐兰在《*文字学》中认为,在声符文字未发生以前,图画文字里只有极少数的象形,此外,就完全是象意字了。即图画文字演化为象形字和象意字,而据上所证,象形字与会意也可以在结绳记事上找到一点证据,可见,结绳记事是文字产生的前奏和预演,结绳记事是文字产生的准备。
契刻是远古人类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创造的用于帮助记忆数字的一种方法,契字做动词,《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由于数目记忆的困难,所以刻木来作为一种信约,由于古代文献的大量记载,如《管子轻重甲》、《列子说符》、《易林》、《曲礼》等,文字家们对契刻说给予了适当肯定,认为契刻的“约定俗成”的性质已经十分接*文字,已经带有书写的性质,然而仍不承认它是文字的起源,虽然有人推测汉字的一到八数目字来源于契刻,但不能作为有力证据。我认为,契刻的符号与汉字是相当接*的,服从于交际需要,具有“约定俗成”的特征,服务于小地区,小范围人们的交际圈,从认知学的角度,远古人类的简单思维已经创造了奇迹。刻划符号与人类思维具有直接的关系。为使对事物的直观认识能够保存,于是借助一定的形式(刻划)来实现,刻划的符号即代表现实中的事物,若我们把远古人类为保存原始记忆的意图叫做“意”的话,通过心理加工,其生成的图象即刻划的符号可以叫做“象”,即原始心理图式,可见远古人类有了“我手写我口”的可能,虽然这些刻划符号并没有语音形式,但无语音并不妨碍小范围的交流,并不影响突破时空限制的记忆,虽然所记忆的内容十分有限,只限于简单的具体的事物,但“约定俗成”的性质和工具的职能足以证明它在文字产生之前的重要性,作为次要来源来说,并不过分。
由于各种起源说都有一定的道理,赞同一种起源说而排斥另一种起源说显得太主观化,还有学者折衷一说,认为结绳和象形汉字之间有个中间环节,即是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原始“数字卦”,阐述思路是结绳主要是用以记数的,实际上结绳是原始的数字形式,先民用这种原始的结绳数字进行占卜,“河图洛书”正是这种原始结绳数字排列而成的数字卦图式,这些图式可以排演出众多的数字卦,不同的数字卦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说数字卦粗略地具备了文字的功能,但这些数字卦所代表的内容毕竟让人难以把握,为了更形象准确地记录数字卦所蕴含的内容,掌管卜筮的巫师们才逐步地发明、创造了象形汉字。
实际上,各种起源说法都有其理论基础,然而我要说的是,人们在重视事实考证的同时,忽视了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文字学家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审视*古文字时,怀的是探求“文字”的目的,何谓文字成为衡量的标准,裘锡圭认为,语言文字学者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派。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叫做文字。裘先生认为这种分歧只是使用术语的不同,很难说这里面有什么绝对的是非。然而实际上,文字的定义却成为探索文字起源的关键。也就是说文字学家对文字定义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由此导致了探求文字起源时的理论基础不同,验证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才会有各种文字起源说。狭义派的观点是:“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正义》)这句话道出文字的性质。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字是方块汉字,自然,狭义派文字学家以这定义做衡量标准,以古推今,进行严格的一一对照的研究,文字和非文字的符号界限分明,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很容易找到不符合的条件,如不代表语音,只是远古人类随意做的记号,一个个绳结并没有同语言中的语素或词建立起固定的联系,认为汉字是高级的符号体系,其复杂的构形是不可能从简单的契刻演变而来的。从固有的文字构形来判断史前符号,根据商、西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距汉字发生的源头较*,绝大多数文字个体是通过象形的诱导产生的图形式文字,文字符号与它所代表的词之间的联系,很明确地表现了汉字与图画的渊源关系,“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广义派文字学家在“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的理论指导下,支持图画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从宏观角度来说,只要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本身具有一定意义,都可以作为探索文字起源的材料和证据。根据目前考古工作的进展,我们没有有力的证据非常肯定地说图画说就是文字的唯一起源,恰当的说,这是主流观点,也有人持否定意见,认为以指示性的图案作叙事型的描绘的“图画文字”在*尚未发现任何痕迹,而古埃及前王朝时代的象形字,其文字本身就是以图画的形式来表示的。不能因为甲骨文中象形字数量众多而断定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大部分文字学家如唐兰,裘锡圭还是持肯定意见,我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可以像广义派的做法,认为图画说是主要起源,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做为次要起源来补充,丰富文字起源说的理论,形成多元化的观点,但其中还是有主次之分的。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在文字定义做广义和狭义区分的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对文字起源说也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在远古人类时代,结绳,契刻,八卦,图画作为符号形式,依表达者的需要来选择,处于一个较自由选择的阶段。图画符号以其整体的优势(象形,象意)奠定了起源说的基础,但从广义上来说,可以把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做为次要起源来补充和发展汉字起源的理论。
拓展: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几十年,*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体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总体来说*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半坡陶文→东夷骨刻文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来历,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的来历
年的本意是谷物熟了,过年就是庆祝五谷丰收。1949年9月27日,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农历正月初一日正式被命名为春节。
拓展阅读:古代史
*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同时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关于春节的起源多种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春节简介
春节(SpringFestival),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此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俗
办年货
办年货*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割年肉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传统的过年*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一些地方守岁*俗主要为熬年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
贺岁民俗游神,是传统贺岁*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游神在潮汕地区又称为“游神赛会”、“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在粤西地区又称为“游老爷”、“游菩萨”,或称“年例”;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在北流一带亦是称为“年例”。在珠三角地区又称为“菩萨行乡”,众人抬神像巡游,绕村一周,接受祈福。在福州又称为“迎神”,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上古纪元星名。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风俗,这古俗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岁神、接福。
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拜年
拜年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派利是
派利是,是流传已久的年俗之一,“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派利是,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利市”一词古已有之,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由此可见,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烧炮竹
爆竹*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复姓的来历
导语:我国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特别的姓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复姓的历史资料,一起了解一下复姓的`来历。
一、由封邑而来。
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
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
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
都属这种情况。
二、因居地而来。
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
以“东郭”为姓;又如闾丘、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附】:我国现存的81个复姓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城池、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
复姓的由来的历史典故
由封邑而来。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因居地而来。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又如闾丘、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等复姓都由官名而来;公羊、子阳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又如欧阳这个复姓,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等。
曹植七步诗来历
七步诗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诗。曹植七步诗来历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史上有故事传说曹操入棺时,曹植因为喝酒忘记了时间,曹丕便抓住这个机会要杀曹植,而这时候曹丕的母亲卞氏为曹植求情,曹丕就卖个面子给他的母亲。曹丕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就要处死曹植。曹植临危不乱作下传世名篇《七步诗》。诗中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曹丕对自己的残害与紧追不舍,曹丕听后,也觉得自己对曹植逼迫地太狠,心中惭愧便免去曹植的死罪。
一首小小的七步诗,却暗藏无限的杀机,体现当时权势斗争的激烈和残酷。全诗的语言浅显易懂,无需多加的解释便道出了“本是同根深,相煎何太急”的深刻含义。又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曹植在当时的时势下是何等地凄凉和无奈,曾经被自己父王曹操所喜爱的文采,今日竟成了保命的杀手锏,不知曹植心中是何种感想。虽然曹植的《七步诗》暂时让曹植逃过一劫,但是曹植日后的日子并没有多好过,曹丕及其后代依然对曹植怀有深深的猜忌,常常给曹植施加压力,最终导致曹植忧郁而死。
曹植的这首《七步诗》不像他早期的作品那样处处充满着激情乐观和浪漫,而是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对这些矛盾所引起的悲愤与无奈。
曹植简介
曹植 (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排行第三的'儿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关于打油诗的来历
据说,唐朝有个叫张打油的,*常喜欢作俚俗诗。一天,大雪纷飞,天地浑然一色,张打油突然诗性大发,吟《雪诗》一首: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富于风趣、逗人发笑的打油诗,形象而夸张地描绘出了雪中奇景的特色。于是人们将此类俚俗浅露、引人开心的诗作叫作“打油诗”。张打油从此远*闻名了。
又一天,也是下大雪,张打油在一官衙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老爷升堂,见了墙上的句子大怒,便差人将张打油抓来。张打油委屈地说:“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乱七八糟的诗来呢!假如不信,你出个题目当场试试我的诗才如何?”正巧当时南阳被叛军包围,向各处请求派兵救援,县太爷就以此事为题,命张打油作诗。张打油随即吟咏:
天兵百万下南阳,
老爷连声称赞:“有气魄!墙上的诗一定不是你作的.。”并催促快吟下去。张打油又吟道:
也无救援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喊娘的喊娘。
诗的格调与墙上的那一首一模一样,县太爷被逗得大笑起来,就把张打油放了。
这两首诗前两句还象像诗,而后三句俚俗并逗人发笑,其实这也是为人们所乐于传诵的原因。
汉字的来历古诗 古诗写的汉字的来历 汉字和古诗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谐音古诗 古诗的来历的来历 有来历的古诗 风的古诗来历 古诗的来历200 古诗曲的来历 古诗苔的来历 蝉的古诗来历 古诗画的来历 智豪的来历古诗 汪伦古诗的来历 咏鹅古诗的来历 梓兮古诗的来历 古诗诗词的来历 古诗19首的来历 古诗采薇的来历 三首古诗的来历 胡姬古诗的来历 古诗秋词的来历 小年的来历的古诗 现代古诗的来历 古诗念奴娇的来历 我们读的古诗来历 春天的来历古诗 郑西坡的古诗来历 戴笠古诗的来历 昆仑古诗的来历
鬼节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和笑话 孙姓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100字 汉字来历的资料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 关于汉字的来历和传说 元旦的来历 关于汉字的来历与起源 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劳动节的来历和古诗 过年的来历 *姓氏的来历 元旦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 汉字来历的资料 汉字的来历资料 关于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复姓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资料 关于汉字的来历的资料 七夕的来历 守岁的来历 生肖鸡的古诗来历112句 曹植七步诗来历 打油诗的来历是什么 关于打油诗的来历 打油诗的来历
纹身的古诗 6行7个字的古诗词 深字开头的古诗 表示长江的古诗词 激励后辈的古诗词 古诗文初二的答案 跟郁金香有关的英文古诗 古诗文所蕴含的小故事 电影中的古诗词 有关回家的古诗 关于古诗的排比 形容比须坚强坚持的古诗 描写姐妹成长的古诗 闲适逍遥自得其乐的古诗词 关于红棉的情亲的古诗 送人的古诗 友情的古诗连接 写人间真情的古诗和对联 好结尾的古诗 关于嘉的古诗 形容男人薄情的古诗词 今生与你有缘的古诗 台城古诗的理解 描写秋日山花的古诗词 海棠香味的古诗 13岁儿童写的古诗 带门的的古诗 描写与朋友饮酒的古诗歌 古诗中反语的手法 寿的古诗 关于花的古诗至少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