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抗金名将的古诗 >

写抗金名将的古诗

关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写抗金名将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写抗金名将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史上十大名将

  • *史上十大名将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不仅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更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将领。他们利用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取得辉煌的战绩。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上十大名将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谁是*古代最善战的名将,这也许永远说不清楚。但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我们不妨用一些特定的评分标准,为那些叱咤风云的伟大将领排排座次。

      武将交锋向来是小说、戏曲中的重头戏。譬如这一日,两军对垒,隋唐年间的秦琼自报家门:“混世魔王驾前为臣,官拜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之职,奉了魔王谕旨,带领一哨人马,大战汉将关羽!”不错,这就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名段《关公战秦琼》。起因是韩复榘的老太爷看山西人关羽不痛快,想让山东英雄秦琼抖威风,问了那么一句:“是关公本事大,还是那个秦琼的本事大?”

      历史上真正的名将还是统帅三军、指挥作战的角色,极少拎刀上阵砍人。要测评不同时代、没有交手记录的名将,必须有一套客观标准。经过几番权衡,今天这个“十大名将”榜单选取“对手”、“时代影响”、“实力对比”、“战绩”作为考察指标。四项指标各占25分,满分100分。至于个人武力大小,那是《说唐》里面评定“大隋十八条好汉”才用得到的“猛将指标”。

      第一项“对手”,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没有真正强大的对手如何能显出将军的伟大?如长*之役,白起以绝对优势还搞不定廉颇,最后还要用反间计才战胜了赵括这样一个纸上谈兵之辈,他的名将声威是否该打点折扣?相对而言,有高欢这样开基创业的一代枭雄为对手,宇文泰承受的压力岂是白起可比?因此对手能力高下,是评判名将的最重要标准。

      第二项指标“时代影响”,将统一全国作为满分,然后视统一区域大小,酌情减去相应分值。如曹操统一北方,可得20分;柴荣奠定统一基础,能给18分。像许多人推崇的冉闵,纵有赫赫声威,但他对历史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也无法入选。另外,曹操、李靖撰有兵书,宇文泰首创对军事史影响深远的府兵制,都会有加分。

      第三项“实力对比”,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交战双方的国力强弱,一个是战役中实际投入的兵力比。赤壁之战中,江东国弱兵少,战胜了各方面都处于优势的曹操,周瑜这一项的得分自然高。卫青、霍去病所处汉武帝时期,一方面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匈奴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将,让战绩含金量大打折扣。

      最后一项是“战绩”,主要估算一个人在各个战役的杀敌数总和。李靖在江南、大漠横冲直撞,战绩当然可观,能给22分。

      也许有人要问,战神一般存在的项羽,为什么落选?那是因为,项羽以天下制一隅,绝对优势条件下,竟一败再败,落得自刎乌江,把半生辉煌一下都丢了,反而造就了一代战神韩信。

      *史上十大名将第十名

      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黄宗羲语)

      李定国原是张献忠手下大将,绰号“万人敌”、“小尉迟”。清军入关后,*卷天下,李定国、孙可望等率张献忠余部仅守住云南一隅。永历四年(1650年),李定国等接受南明封号,与昔日宿敌联合抗清。永历六年(1652年),李定国取得桂林大捷,清军统帅南王孔有德兵败自焚。名列清初“理政三王”之一的敬谨亲王尼堪,在衡州中伏,被李定国亲手斩杀。李定国转战数省,一度收复广西、湖南,让清廷君臣“闻定国名,股栗战惧”。如果不是南明*忽起内争,历史是否今日的模样还很难说。李定国以一隅而抗天下,几乎翻盘,连章太炎也为李定国击节感叹:“一身转战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史上十大名将第九名

      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萧衍语)

[阅读全文]...
  • 古代名将卫青的个人简介

  • 古代,语文
  • 古代名将卫青的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为某人的简要介绍。个人简介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一般用于初次见面时个人介绍中或者个人履历表中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名将卫青的个人简介,欢迎阅读与收藏!

      卫青出生年月不详,字字仲卿,河东*阳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他的职业是将军,他的最主要功绩是在对付匈奴上,卫青的加入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大门,与匈奴七战竟无一败绩,抒写了反败为胜的新篇章,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卫青的童年生活

      降生于江西临汾的卫青,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卫青的母亲在其夫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说起他的出生,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卫青是母亲与*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而生的,是个私生子。生活清苦的卫媪,无力抚养卫青,只好将卫青送到郑季家抚养,没曾想到郑季却是个薄情寡义的人,他根本就不把卫青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让卫青放羊,做些杂活,在家里的地位就跟奴隶一样,而郑季的其他几个儿子,也没把卫青放在眼里过。

      卫青就像个局外人在郑季家生活,在他眼里,郑季不是他的父亲,他对这个家没有任何的留恋。于是,在卫青稍长一些,他就搬出了郑府,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人生的第一次逃离,竟是这样爽快,在离开郑府后,卫青又回到了母亲家。

      此时的卫青可能才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独自从父亲家里出走回到老家,要知道当时两家是隔得很远的有一千多里,卫青出走时也并未带多少钱。他就凭着自己辨识方向的能力,一路颠簸行走,居然最后回到了家乡。他的母亲见到他时是既惊讶又感动,这是卫青第一次残酷的野外生存训练,他出色完成了。

      没多久,卫青被*阳公主看中,做了她府上的一位骑奴,卫青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出身高贵气度不凡的公主,最后竟会成为自己这个穷小子的妻子。出生贫寒的卫青,本来就是个朴实的农家小伙,干活很实在,在公主府上卖力工作,即使工资不算太多,但是想到自己能养家糊口就很满足了,他甚至还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有母亲的温情叮嘱有姐姐们的细心呵护,一个温暖的.家这些都已经足够了。因此,卫青工作特别卖力,还经常加班。

      天道酬勤,在某次干活的过程中,卫青邂逅了邂逅了当今天子刘彻。刘彻在无意中看到了卫青,决定这小子看上去很不错,就把卫青带进宫里了,还赐官给事建章给他做。当时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正受到刘彻的宠爱,有身孕在身,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嫉妒卫子夫,就想把他的弟弟杀了,这件事被汉武帝知道了,龙颜大怒,立刻任命卫青为建章监,数日间给卫青的赏赐便达到千金之多。卫家低微的出身,就被卫家姐弟悄悄改写了。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卫青后又被任命为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议论。从建元三年到元光六年,是卫青成长最快的九年,卫青从皇帝左右,出入禁中,与闻朝政,后又成为太中大夫,足见其才干深得武帝信任,为后来七征匈奴、甚至任大司马大将军为内朝参决政事,秉掌枢机打下良好基础。

      元光二年,汉武帝策划了主动对匈奴诱敌歼灭的马邑之围。打破了西汉自立朝以来对匈奴被动退让的和亲政策,也拉开了汉匈全面战争的序幕。元光六年,匈奴奔袭而来,汉武帝果断任命卫青为将军,至此卫青拉开了戎马生涯的序幕,匈奴的强敌出现了。

      卫青虽是首次出征,但他果敢冷静,出其不意的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战取得胜利,汉武帝一高兴封他为关内侯。谦虚的卫青不独揽功劳,把军功归于他的战友们,汉武帝更加欣赏他,并称赞其真仁义。

      公元前128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领三万骑兵出高阙,奇袭高阙战捷。元朔六年,春、夏,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扫荡漠南伊稚斜单于大本营。歼敌过万,二出定襄。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漠北之战被列入*历史十大战役,也是卫青以弱胜强,正奇兼善的代表之作,共歼敌一万九千余人。彻底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之再无能力南下窥视汉朝。

[阅读全文]...
  • *历史四大名将

  • 历史
  • *历史四大名将

      被历史淹没的*历史四大名将,每一个都不出名,*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古人能人更多是好勇善战。各种名将在*历史上的地位就不用说了,可谓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四大名将,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四大名将之先轸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爆发。战争开始前不久,晋军统帅郤缺病故,先轸被破格提拔为三军统帅。先轸在城濮之战中创造了谋略战争。在此之前的战争,包括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战争双方都讲究“以战为礼”,是用一种类似体育比赛的风格去打仗的。

      而先轸毫不客气的使用了战术和谋略来对付楚国人。退避三舍,将敌人诱入口袋阵;三军合兵一处,猛攻敌人侧翼;马背上蒙上虎皮,震慑敌军;这些现在看来很简单的计谋,在那个时代都是惊天动地的创举(想想宋襄公是怎么打仗的)。从此,士兵终于与仪仗队有了区别。兵不厌诈,也开创了兵法的先河,为之后的孙武、吴起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城濮之战大胜楚军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谋略战,崤山之战大胜秦军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歼灭战,晋北大胜狄军是*第一次成功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敢于唾君之面的老先轸不知败为何物,于是孤身卸甲冲入敌阵,对自己冒犯国君的行为进行了惩罚。无论是历史影响力,军事能力,还是人格魅力,先轸的成就都无比辉煌。

      *历史四大名将之司马错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机灭蜀,却因韩侵秦而举棋不定。张仪主张先攻韩,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认为伐韩将导致诸侯合纵对秦,伐蜀则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又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楚。这议为秦王采纳。同年秋,即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伐蜀(参见秦灭巴蜀之战),与蜀王之师战于葭萌(今四川广元昭化镇),蜀王败逃至武阴(今彭山东),冬,灭蜀。继而又灭巴、苴。秦惠文王十四年陈庄杀蜀侯,后归降。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因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受命协助*定蜀乱,甘茂诛陈庄。秦昭王六年(前301年),蜀侯辉反,司马错*叛,并诛郎中令等27人,*定蜀中。昭王十六年,司马错担任客卿,受命攻魏,取轵(今河南济原南),攻韩,取邓(今孟县西)。十八年,司马错与白起等又攻取魏国六十一座城邑。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率陇西兵及巴蜀兵十万人,从蜀地沿江而下,攻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参见>黔中之战),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于秦,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预言。

      *历史四大名将之娄敬

      汉朝、隋唐、清朝,都是*历史上比较强盛的时代。但这些强盛的时代,也都分别有他们严重的外患。如汉朝的匈奴,唐的突厥、吐蕃,清朝的准噶尔等等。当不愿意进行战争,又很难避免战争的时候,和亲就是最好的办法。和亲这一项措施,造就了中原地区的繁华,试看坚决不和亲的宋王朝和明王朝有多么孱弱,就能感觉到和亲的巨大作用了。和亲的发明者就是这位娄敬。公元前200年,刘邦在白登遭遇匈奴包围,差点死掉。娄敬事先已经预见到白登之围,并向刘邦提出警告,遗憾的是刘邦使用监狱来对待他。

      *历史四大名将之陈汤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和说出这句话的陈汤,最*已经开始在各大BBS上流行起来了。但是陈汤、甘延寿他们的功勋业绩究竟是什么呢?东汉时期,匈奴郅支单于称霸西域,最后自大到无端杀害我外交使节的地步。郅支单于自以为汉朝西域都护兵马不足,又没有圣旨来调动兵力,他有足够的时间逃走。

      但是甘延寿和陈汤当机立断,假传圣旨,令西域各国聚集联军四万多人,一路过沙漠,将郅支单于击斩。他们用行动来告诉世人,汉朝是大国,如有冒犯就是死路一条!但是腐朽的汉朝统治者却要治二人假传圣旨之罪,陈汤在申辩之时,喊出了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千古之下,仍然掷地有声。但是……他的名声在哪里呢?

      拓展阅读

      娄敬不易旃衣的典故

      娄敬像

      当时娄敬想向刘邦劝谏迁都关中,就向虞将军说明。虞将军看到娄敬穿着毛毯制成的衣服,披着羊裘。就将自己的丝绸衣物脱下来让娄敬穿,免得惹皇帝生气。对此,娄敬却说,他穿着旃衣到洛阳,就穿着旃衣见皇帝;如果他穿着丝衣来到洛阳,就穿着丝衣见刘邦。不能够改变。现在若是他穿了绸衣去见皇帝,装作一种很光鲜亮丽的样子,这不仅是一种很虚假矫情的表现,也是对皇帝的欺骗。因此娄敬脱掉了身上披着的羊裘,仅仅只穿着旃衣去见刘邦。这是娄敬第一次拜见刘邦,也是他第一次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但是从这第一次中,足可以看出娄敬品德十分可贵。虽然衣冠不整地去面见皇帝可能会受到处罚,但是娄敬毫不介意。他诚实的性格,不仅是对自己的高度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

      从这件事中,我们能看到娄敬高贵的品德。现在的我们,正是要学*这种品质。目前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缺乏一种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不肯努力地学*,而只是靠着虚伪浮华的语言来一味地“包装自己”,让别人误以为自己的优秀。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应该被社会所唾弃。

      娄敬 迁都

      娄敬迁都这件事,在西汉王朝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娄敬劝迁都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事呢?

      娄敬墓

      公元前202年,娄敬去戍守陇西边塞。正好路过洛阳。而皇帝刘邦正好在洛阳。于是娄敬就穿着羊皮袄去见虞将军,表明了自己想见刘邦的意愿。虞将军想让娄敬换一身衣服再去见刘邦,但是被娄敬拒接了。无奈之下,虞将军将娄敬的情况报告给了刘邦,刘邦也不在意,让娄敬进宫见驾,并给他饭吃。

      之后,刘邦问他有何事,娄敬就以汉朝和周朝作比较,他认为汉朝应该在关中建都。首先,关中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周围山脉阻挡,进可攻退可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保护。其次关中地区气候条件良好,土地肥沃。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关中地区能够给刘邦的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娄敬通过这一点,劝说刘邦关中地区的重要性。娄敬让刘邦迁都关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刘邦。因为若能定都关中,万一有叛乱出现,能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应对,定都洛阳的话,很容易被叛军贡献,威胁*。

      娄敬向刘邦阐述了为什么要定都关中原因。刘邦也犹豫不决,于是让大臣们商量对策,但是由于大臣们都是崤山以东的人,都不愿在关中生活。直到张良向刘邦说明定都关中的好处,刘邦才安下心来,定都长安。

      因此娄敬和西汉定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他的建议,也为之后王朝的定都提供了借鉴。

      娄敬的评价

      娄敬的迁都建议,为西汉王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地理基础。因此对娄敬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赞赏。

      娄敬像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娄敬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他能敏锐的察觉到关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刘邦及其大臣原本想定都洛阳,因为他们看到了洛阳的富庶和繁荣,却没有考虑到洛阳的战略位置。而娄敬跟他们完全不同,他能从*长期的稳定性出发,研究地理位置对*巩固的重要性,从而得出了迁都关中的想法。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谋士张良的首肯。这足可以看出娄敬独有独特的战略思想。

      其次,娄敬有着极高的军事谋略。在公元前200年,韩信叛汉。刘邦派人去调查匈奴底细。虽然来人说匈奴战斗力不堪一击,但是娄敬从他的诉说里,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是匈奴人的诡计,劝说刘邦不要攻打匈奴。但是刘邦不听从娄敬的建议,依然派兵征伐。最终导致了“白登之围”。如果当时刘邦能听从娄敬之言,那么历史将会被改写。

      娄敬多次建议刘邦,无论是迁都还是劝阻,都是慷慨激昂。在陈述的过程中,仿佛没有将刘邦当做皇帝。从这一点足可以看出,娄敬是一个优秀的谏臣。他为了大汉王朝的安慰,不顾自己的生死,即使触怒龙颜,也在所不辞。这样一种死谏的精神,为后世的谏臣,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通过对于娄敬的评价,我们可以知道,娄敬虽然不是西汉王朝的开创者,但他是稳定西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阅读全文]...
  • 三国曹魏名将徐晃生*简介

  • 三国,知识
  • 三国曹魏名将徐晃生*简介

      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曹魏名将徐晃生*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徐晃生*简介

      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大将军,徐晃原来是杨奉手下的骑都尉,在杨奉被曹操所打败之后被曹操所收于手下。徐晃这个人骁勇善战,在曹操手下建功不少,参加了赤壁,汉中讨伐等多次重大的战争。在樊城之战,徐晃作为当时曹仁的支援军队打败了关羽,取得了胜利。

      徐晃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河东的郡小吏,因曾经追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倭寇建功立业,后来被杨奉提拔成为骑都尉。在初*三年的时候,吕布和王允诛杀了董卓,董卓的部下郭汜和李傕已经攻破了长安,杀死了王允等人,后来又在长安城内进行大屠杀。

      当时的徐晃说服了杨奉送汉献帝去洛阳,汉献帝封赏他护驾有功,封徐晃为都亭侯。在建安元年的时候,汉献帝在张扬和杨奉等残留的官员保护之下,再次回到了洛阳。此时杨奉被称为车骑将军,驻兵在大梁等地。徐晃看到大将军韩暹和董承之间争斗加剧,于是奉劝杨奉追随曹操,杨奉决定听从他的`意见。

      曹操在保护汉献帝准备去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之下又改变了追随曹操的想法,跟着韩暹一起去劫驾。当时杨奉被曹操的大军杀的失败,此时徐晃借机投奔了曹操。从此,徐晃就成为了曹操的得力干将,跟随曹操征战南北,帮助曹操屡立功勋。曹操派兵给徐晃,派他去攻打原武等地,后来被成为裨将军。

      徐晃的武器

      徐晃的武器是开山斧,在当时特别的出名。虽然徐晃主要使用的武器是开山大斧,但是也有偶尔使用刀的时候,在进行攻打袁尚的时候曾经使用大刀斩杀了将军王诏。但是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好像其他时候都使用的都是开山斧。后来,在和赵云交战的时候,被赵云的钢鞭所击中,后来抱鞍吐血。

      开山斧是一种特别古老的武器,一般在车马战役里面,可以使用斫马劈车。一般开山斧前面都有刺,所以可以使用扎法,但是这种和枪的扎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枪扎出去的时候会要求后把必须碰到前把,但是斧头一般要求前后同时使用用力扎出去。这就是所谓的死把,要求好像戳棍一样。

      因为开山斧的头比较重,所以练这种斧头的人一般为左手,有时候也可以换方向使用。斧头的顶不能太过于厚重,因厚重重量太大,这就需要练*开山斧的人有很大的臂力。短柄的双斧一般柄长不能过长,一般为步下所使用。因为斧头比较大,刀刃为月牙的形状,斧头的顶比较薄,所以徐晃的武器又叫做板斧。

      徐晃高大威猛,臂力也比较过人,使用开山斧特别的厉害,在多次战役里面都使用开山斧杀死无数对方的士兵。所以一般敌方看到徐晃的开山斧都非常的害怕,无数人也死于徐晃的开山斧之下。徐晃帮助曹操建功立业也自然少不了开山斧的功劳,后来曹操专门令人打造一把锋利无比的开山斧赠予徐晃。

      关羽战徐晃的情形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驻扎在樊城。樊城之战中,曹操手下的名将于禁、庞德等被关羽打败。关羽一战成名,而曹仁只能固守,等待援兵。当时徐晃驻扎宛(今河南南阳市),协助曹仁征讨关羽。但是徐晃带领的多为新兵,部队战斗力比较差。可以说,当时的形势关羽占很大优势,关羽乘胜追击,围攻樊城。由于关羽有勇有谋,又追随刘备,因此很多地方的人起义,纷纷响应关羽。曹操分身无术,一边采用司马懿的策略,制造矛盾破坏孙、刘联盟,坐收渔翁之利。另一边,指挥徐晃率领军队援救曹仁。

      关羽前部屯偃城,徐晃假装驻扎在长堑,向蜀军表示要切断其后路。蜀军害怕被困住,于是烧营撤走,徐晃军队进据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蜀军逼*。徐晃假装想要攻打围头屯,声东击西却密攻四冢。关羽亲自率步骑五千出战,徐晃应战。徐晃长驱直入,接连攻破营寨十余屯,打破了樊城的包围圈,迫使关羽不得不退兵。最后徐晃依靠自己的智谋,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樊城一战,让关羽和徐晃闻名天下。

[阅读全文]...
  • 三国蜀汉名将张苞生*简介

  • 三国,知识
  • 三国蜀汉名将张苞生*简介

      张苞,三国时期蜀汉武将、官员,蜀汉名将张飞的长子,随诸葛瞻守于绵竹,与邓艾交战时,战死。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蜀汉名将张苞生*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张苞的生*简介

      张苞是蜀汉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子,早夭,留有一子张遵。因此由次子张绍袭爵。历史上对张苞的记载非常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长子苞,早夭。次子张绍,继承张飞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张苞儿子张遵,为尚书,随诸葛瞻守于绵竹,与邓艾交战时,战死。”.

      在《三国演义》中他和关羽次子关兴是关系很好的结拜兄弟,两人并称“小关张”。

      关兴和张苞哪个厉害

      关兴和张苞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两人的身世状况,包括命里命数都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问题来了,自古以来,相似的两个人都会受到大家的比较,关兴张苞也不例外。

      首先是家世。在这个方面,两人都是差不多的,关兴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次子,关羽是当时有名的将军,被后人封为“忠义神武”大将军,并尊称为“武圣”、“关公”。在这一方面,张苞,也不落后,张苞是三国名将张飞的儿子,张飞则是著名的“车骑将军”,并且,张飞和关羽在当时都是世人心中的能将,并称为“万人敌”。

      其次是作战本领。在名著《三国演义》中,关兴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勇猛将领,曾经跟随自己的父亲关羽在荆州一起工作,之后,便被派遣到汉中报信,之后,便跟着关羽一直打仗。在关羽和关*被杀之后,关兴便继承了自己父亲——关羽的职位,即汉寿亭侯,并且因为,关兴的名声很好,关兴被称为“龙骧将军”。张苞的职位并不是太多,因为张苞在自己很早的时候便不幸去世。所以,关羽张苞的记载也是很少。但是,关兴、张苞谁更厉害呢?首先,张苞虽然早夭,但是不可否认,张苞还是非常善战,不仅有着张飞的武力值,更加的能找到自己的道路,不仅箭法好,武器使的还很棒,非常的勇猛,彪悍。关兴除却在武力、力量上的优秀,更加的聪慧有智谋。所以,两人各有各的优点,不能单纯的来比较关兴和张苞哪个厉害。

      关兴张苞怎么死的

      关兴张苞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其中关兴是蜀汉的`龙骧将军,是“美髯公”关公的次子,张苞是“车骑将军”张飞的儿子,两者都是骁勇善战的能人将士,但是,两者都是英年早逝。

      历史上关于关兴的资料很少,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关兴都是关羽的儿子,字定国,关兴从小便跟随父亲关羽一起在荆州,在公元二一九年的时候,关兴便被关羽派遣到汉中去报喜,后来,在荆州沦陷之后,关羽被孙权杀死,关兴便子承父业,和张苞一起继续为蜀汉兴复大业增添光彩。因为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并且从小机智聪明,所以,关兴的评价一直很高,名声一直很好,所以,诸葛亮也很器重关兴,关兴也成功的当上侍中、中监军。那关兴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之后,关兴便勇敢的去为父亲、兄长报仇,跟随诸葛亮一同北伐曹魏,在攻打吴国的时候,在一位老人的帮助下,杀死了敌将潘璋,为父亲夺回了青龙偃月刀。本来,关兴能够跟着诸葛亮立下更多的功劳,但是无奈,身体健康跟不上,最后,关兴是因病去世的。

      关兴张苞是怎么死的呢?难道也是因病去世的吗?其实不是,张苞更加的无奈,张苞的死是英年早逝,甚至称不上“去世”,还是“早夭”的时候,张苞是死于脑外伤,也就是在一次打仗的时候,张苞从马下摔落下来,被磕住了脑袋,之后,便一直没有养过来,最后,不幸早夭。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抗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抗字的诗词

  • 送卢思仁祠部抗疏归田

    王弘诲〔明代〕

    慷慨陈孤愤,仓皇就逐臣。危言难悟主,直道岂谋身。

    荆玉原无玷,隋珠别有因。由来失路泣,不向赐环人。

    顾二参议抗志物外复不忘宦游寄诗嘲之一首

    黄省曾〔明代〕

    早识宦为梦,巳窥生是虚。吾谈白马论,尔爱绝交书。

    王子疏堪笑,嵇生懒自如。若何秋日暮,犹事大夫车。

    梁夫人抗疏劾韩世忠

    蔡见先〔清代〕

    不因夫婿议从轻,一疏森严上帝京。博得九重温语答,美人未免太沽名。

    临江仙·抗步碧潭弥弥

    程大昌〔宋代〕

    抗步碧潭弥弥,五畲青髻累累。何年乔木倚筇枝。搜寻同队者,追说钓游时。今日昂藏称壮子,向来襁褓婴儿。年周甲子又重书。岂容藏老丑,照白有清池。

    贺孙抗员外春昼端居

    余靖〔宋代〕

    万事皆从适意休,何须快马骋长楸。高人鼓吹鸣蛙地,当世神仙笑躄楼。燕到捲簾如旧分,花开逢雨最闲愁。僧来更学尝茶诀,白乳枪旗带露收。

    谢孙抗员外惠酒

    余靖〔宋代〕

    白衣远远到江楼,报道携壶助胜游。醉眼便堪终日富,离肠先破一春愁。梅梢背岭开犹晚,雪片当风舞未休。此景满觞方得意,不须千酿敌封侯。

    宿撞抗刘家店

    郑刚中〔宋代〕

    虺殨老马踏深泥,投宿村坊灯火微。休问客依何似冷,床前犹有雪花飞。

    抗首

    沈明臣〔明代〕

    抗首望西秦,朝廷急用人。玉关疏控扼,紫塞隔荆榛。痛昔《筹边赋》,怜君侍从臣。谁为谢安石,谈笑净胡尘。

    尝拉寿居仁访青山性老是日小舟抗断港进退不

    释宝昙〔宋代〕

    只知春在浴凫行,杯水才堪一芥航。拊髀最宜歌欸乃,倚舷唯听梦悠飏。已愁落日低千嶂,欻见清风閟一堂。抵掌剧谈吾浪语,君如网目有条纲。

    孙抗寺丞宰晋陵

    宋祁〔宋代〕

    旧笔刑丹燥,新辞苑雪妍。一名迟上月,再击始垂天。鹢首凌波稳,凫翁赐绶鲜。邑歌丰暇日,擿句暮争传。

[阅读全文]...
  • 赞美金榜题名的诗句(金榜题名古诗大全)

  • 金榜题名,赞美
  • 关注我们吧!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

    自洛赴上都赠别

    唐-刘禹锡

    又被时人写姓名,

    春风引路入京城。

    知君忆得前身事,

    分付莺花与后生。

    寄旧同年

    唐-何扶

    金榜题名墨尚新,

    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

    何事重来只一人。

    登科后

    唐-孟郊

[阅读全文]...
  • 谒金门古诗词

  • 谒金门古诗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谒金门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译文翻译

      人去楼空徒然相忆,没有办法再传消息。天上嫦娥人间不识,欲寄书信何处寻觅?

      困倦小睡觉来无力,不忍再看伊人书迹。满院落花春光清寂,伤心断肠芳草色碧。

      注释解释

      书:信。

      觉:醒。

      伊:她。书迹:指过去的来信。

      无计:没有办法。

      寄书句:意思是本想请嫦娥代为传书,但因不相识,而无处寻找她。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背景是韦庄有一个资质艳丽、文化修养也很高的宠姬被蜀主王建强行夺去,韦庄追念此人,写了此词和小重山。此说法不一定可靠,很可能是为某一个分手以后消息不通的旧时情人而作。

      诗文赏析

      诗歌史上,真挚、沉痛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恒的魅力。生活中一些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小物品,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溏一样,在感情的波澜里激起层层涟漪。这首词通过一纸昔日情人的旧书信,在词人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从而勾起了无数的回忆。全词以书信为中介,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无数回忆,由此产生了渴望与意中人再传消息、寄书信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睡,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情绪,并用景色加以陪衬。全词融纪实、写景和抒情于一炉,疏中见密又富有生活气息,脉络分明,情意真挚,将深切的悼亡之情表达得低回婉转,余韵袅袅。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怀想。上片着重勾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直吐衷肠。由回忆而动情,由动情而遐想,再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把伊书迹”是此词词眼。

      上片着重勾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首三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句句相联,环环相扣。首句“空相忆”,*地奇峰突兀而起,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三个字既笼罩全篇,又包孕无遗。一个“空”字不仅表现了“相忆”数量的以简代繁,而且写出了这种“相忆”的深和苦,“空相忆”是情至深处的痴人语。“无计得传消息”是紧承首句而答,意思是无法传递消息。第三句“天上嫦娥人不识”,是写欲向那位“天上嫦娥”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嫦娥”形容伊*貌之美,“天上”;则暗示了伊人已仙去。至此,才看出相忆成空是由于生死相分,幽明相隔。第四句“寄书何处觅”与第二句“无计得传消息”意思大致相同,显示了要通款曲情意的执着和真切。向亡人通消息、寄书信,看似无理,实是深情的反应。这最后一句将自己虽欲寄书而无处寄书以至于最终不合瞄书的款款情意,以反问的形式加以表达,更是含蓄曲折,哀婉动人。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从而传出了幽深的隐曲心绪。“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两句以形传神,将上下片衔接得异常紧密。“新睡”二字暗示出是困倦已极的不由自主的睡。“无力”紧应“新睡”,睡醒之后应觉得有力,此言无力,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沈际飞说: “‘把伊书迹’,四字颇秀。”(《草堂诗馀正集》)“伊”字,口吻非常亲切。“把伊书迹”可见伊人兼有才情。“不忍”二字更妙,正写出“伊书”的感人至深,宜于表现出伤心人看与不看的矛盾心理。“把伊书迹”不仅“颇秀”,而且是这首词通体皆活的词眼。这句词语意淡而情深,故沁人心脾。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两句别出心意,宕开一笔,以景作结。“满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花过雨注释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侯万户:万户侯。

      谒金门·花过雨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作者:薛昭蕴

      谒金门·春满院

      春满院,叠损罗衣金钱。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

      赏析

      句句写醒后相思,却又句句衬梦里相见。这不,她刚刚午睡醒来,又照例梦见久别的未婿,满怀怅恨与慵倦,水晶帘儿也无心卷起。可恼的是那对燕儿,在帘前翻飞着,亲昵着,呢喃着,把身影儿双双印上珠帘,仿佛在炫耀它们的成双成对,嘲笑她形单影只。从半掩的门儿望去。但这春色分明到了迟暮时分,换得落红无数。这个春天又白白过去了,那件绸纱春衫依然叠在箱底,没心思穿。他不在,穿给谁看呢!盼梦里相见,又怕梦里相见,倍增醒来相思……

      鉴赏

      《花间集》收薛词十九首,这是最后一首。在花间词人中,薛昭蕴词风雅*温(庭筠)、韦(庄),以婉丽软媚名世,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全词写金闺相思之苦,然作者只在结句点明题旨,余则全写美人睡前睡后的情态。这情态又被融入双燕呢喃、落花千片的春色之中,活似一幅美人春睡图。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选取美人春睡乍起一瞬间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理感受,容易将相思之苦写到十分,是背面傅粉。词的开头先点明时与地:春光明媚的深闺小院。然而它的主人却似乎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在蒙头睡觉。睡前的情态作者没有直接去写,却写她睡醒之后发现绮罗衣裳折叠得乱七八糟的,以致于将刺绣上的金线也摺损了,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并由此可知她是和衣而睡的。

      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阅读全文]...
  • 形容小满将至的古诗

  • 小满
  • 形容小满将至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形容小满将至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遣兴》

      【宋】王之道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宋】赵蕃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晨征》

      【宋】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缫车》

      【宋】邵定

      缫作缫车急急作,东家煮茧玉满镬,

      西家捲丝雪满籰。

      汝家蚕迟犹未箔,小满已过枣花落。

      夏叶食多银瓮薄,待得女缫渠已着。

      懒归儿,听禽言,

      一步落人后,百步输人先。

      秋风寒,衣衫单。

      《初夏游张园》

      【宋】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十九弟生日》

      宋·项安世

      西堂旧作春池梦,南国今逢小满天。

      重四巧排黄阁印,百分宜泛紫金船。

      夜闻素月初生涯,晓看丹枝已属贤。

      万种春红都敛避,一庭槐日翠阴圆。

      《台城路其二·小满后十日同人复游皋亭舟行小港中绿阴夹岸意境幽绝》

      【清】赵庆熹

      不寒不暖晴时节,开箱袷衣初试。

      酒舫重移,钓竿新把,且学老渔身世。

      花开楝子,看风过摇凉,水痕都紫。

      *人家,昼长门掩正蚕市。

      枝头青杏尚小,只桑阴、豆荚肥绿如指。

      土没鞋*,衫兜扇出,又过斜阳山寺。

[阅读全文]...
  • 描写将士生活的古诗

  • 生活
  •   古边塞诗有的描写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有的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写抗金名将的古诗 - 句子

写抗金名将的古诗 - 语录

写抗金名将的古诗 - 说说

写抗金名将的古诗 - 名言

写抗金名将的古诗 - 诗词

写抗金名将的古诗 - 祝福

写抗金名将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春天花朵的古诗 著名的清明古诗词 有关与雷雨的古诗 有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形容青海的古诗 立德树人的古诗词 古诗文中的剑 描写白发的古诗 好听的古诗游戏名字 古诗中的囚 细节成败的古诗 形容相思的古诗 秋天童趣的古诗 体现出诗情画意的古诗 关于静的古诗词 关于亭子的古诗图片 关于紫藤的古诗 描写春风温暖的古诗 赞美苗族的古诗 宣传的古诗词 然糠照薪*意的古诗词 关于清明的现代诗古诗 古诗牧童的诗意小学生 关于环保主题的古诗 关于家风的名言古诗 关于背叛的古诗词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 有柳字的古诗整首 有关阳光的古诗 相关旅游的古诗词 含风字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